㈠ 學校食堂食品安全培訓會上領導的講話稿嗎
副區長在全區學校食堂食品安全及學校衛生知識培訓會上的講話
範文已傳附件,請參考,望採納
㈡ 如何加強食品安全監管
三、盡快規劃建立國家區域農產品和食品交易中心,以市場體系建設確保食品安全管理落到實處。由於農產品和食品市場建設滯後,我國食品安全監管面分散和空間廣大,因而難度大成本高。因此,國務院以及各級政府要加大農產品和食品市場建設的力度。目前,急需在各大區域圍繞重要農產品和食品物流集散地建立國家區域農產品和食品交易中心市場,並與大中城市農產品和食品交易中心市場以及終端市場聯網,構建食品安全監管網路。所有農產品進入終端消費市場前,先進入中心市場登記備案。這一體系的建立,有利於分清行政主體的責任界線,有利於食品安全監督管理(從分散到集中監督管理),有利於食品安全溯源制的建立,有利於現代農業信息工程建設進而促進現代農業的發展。
四、大力倡導和推行健康養殖和清潔種植,從源頭上為食品產業把好原料關口。種植業和養殖業是食品生產的第一關。首先要建立產地環境監測網路,嚴格控制各類污染物的排放。產地環境污染直接或間接影響食品安全。因此,了解造成大氣污染、水體污染和土壤污染的原因,加強對產地環境的監測,控制和預防產地環境污染,有助於從源頭上確保食品安全。建議國家要實施清潔生產戰略,大力推動種植業和養殖業GAP(良好農業規范)工程,提倡健康養殖和清潔種植,制定相關技術標准並強化執行力度,達到農業生產的規范化和標准化,減少食物生產源頭污染風險。
五、加大食品安全重大科技工程專項投入,提高食品安全監管能力,從技術上確保食品安全。食品安全最終要靠科技解決問題。目前,食品安全監管所涉及的科技,如檢測技術、檢測設備、檢測標准、物流安全技術、食品安全評估技術等方面的總體技術水平落後,不能滿足監管工作的需要。而國家「十一五」食品安全重大支撐項目經費只有1.5億,遠遠不能滿足食品安全監管對技術的要求。要像重視糧食安全一樣來重視食品安全工程建設,國家要加大食品安全重大科技工程專項的投入,提高食品安全科學、技術研究和裝備研究的發展速度和水平,提高食品監督管理部門的監管能力,特別是加緊相關食品檢測標準的研究修訂工作。
六、建立食品安全監管和決策體系。建議國家成立食品安全協調委員會,協調推進各部委對原料生產、物流和餐飲生產環節監管、食品市場准入管理、執法檢查和監督抽查、農業投入品源頭整治和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建設等工作,逐步建立管理、服務、監督、處罰、應急為一體的監管工作格局,全面提高食品質量安全監管水平,讓老百姓吃上健康營養、質量安全的放心食品,同時也保證農產品生產、食品生產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㈢ 如何運用互聯網+解決作風問題(3000-4000字)
一、轉變工作作風,必須加強思想教育要加強領導幹部特別是「一把手」的思想教育,進一步增強他們自我約束、自我監督、自覺接受監督的意識。一要加強「基本理論」的學習,通過學習,增強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意識,把行使用人權的過程,看成是對事業負責、對組織負責、對人民負責的過程。二要建立科級幹部學分等級制。副科以上領導幹部,在參加規定的科目學習外,都要自學一定的科目,確保每年學分不得少於規定科目,同時結合自身思想實際,撰寫黨性分析材料。三要強化警示教育。要進一步樹立領導幹部特別是「一把手」的法制教育,強化法制意識,嚴格按照國家的法律和政策辦事,堅決克服有法不依、以權壓法、以權代法,堅決執行領導班子一把手季度匯報制,強化監督管理,使每一個領導幹部做到不為名利所累、不為物慾所誘、不為人情所擾。二、轉變工作作風,必須嚴明紀律首先是嚴明政治紀律。從大的方面講,就是要在政治上同上級黨委保持高度一致,具體到單位就是堅決維護領導班子的核心地位,不折不扣地執行黨委的各項決策、部署,做到有令則行,有禁則止,任何人都不能搞特殊,做到思想同心、目標同向、步調一致。決不能搞當面一套,背後一套,台上不說,台下亂說,更不能發表或在職工中散布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相違的言論,決不能聽信、傳播政治謠言。其次是嚴明組織紀律。政治素質不高,即使是工作能力很強,也決不能放在重要的領導崗位上,絕不容許個人向組織討價還價,要無條件地服從組織、服從大局。第三要嚴明工作紀律。要規范自己的言行,要求別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別人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黨委會議決事項,要自覺地抓好貫徹落實,決不能以任何借口進行歪曲、變通,合胃口的就執行,不合胃口的就不執行,甚至搞上有政策下有對策,要堅決予以杜絕。三、轉變工作作風,必須樹立良好的工作習慣要樹立求真務實、真抓實乾的工作習慣。切忌空談,切忌浮躁。如果我們經常對自己的工作進行總結、進行反思,就不難發現,我們的很多工作,思路好,論證好,措施得力,推進得也比較順利,但最終卻失敗了、夭折了,原因在哪裡?問題不在於決策,不在於前期環節,而在於最終的操作上、最終問題的解決和落實上。根本原因是我們抓工作還不夠具體、不夠深入、不夠細致。很多工作,只要挖空心思地動腦筋,就肯定會有辦法,有辦法就有路子,有資金,有技術,有項目,也就會有效果。要大力倡導立說立行、雷厲風行的工作作風。堅決反對催催動動、不催不動,甚至催也不動的等靠要思想。干工作要有一種殫精竭慮、全然忘我、上癮成癖的精神境界,要有一種孜孜以求、一絲不苟的工作態度,要有一種干就干好、精益求精、誓爭一流的工作標准,要有一種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堅強意志。四、轉變工作作風,必須增強團結協作意識團結問題事關全局,是干好工作的一種保證,是工作作風的具體體現。團結出凝聚力,團結出戰鬥力,團結出生產力,團結也出政績、出人才、出幹部。不團結就沒有合力,就沒有積極性,心不齊,氣不順,勁不足,個人能力再強也發揮不出來;不團結,想幹事的也幹不成事,想進步的也進步不了。在團結方面要努力做到「兩講、三多、四不」。「兩講」,即大事講原則,小事講風格。在大是大非的問題上立場要堅定,旗幟要鮮明,絕不能含糊;在小事上要多謙讓,多顧全他人。「三多」,即多溝通,勤聯系,勤談心,勤交心,寧可溝通過了,也不要溝通欠了;多理解,同志相處、分析和處理問題,要多看別人的優點,多看自己的短處,多體諒他人、理解他人;多規范,工作中要時時處處,注重規范約束自己的言行,照章辦事,照程序工作,既到位又不越位。「五不」,即不猜,不無故猜測他人;不疑,不亂懷疑他人;不聽,不聽信他人的一面之詞;不信,不聽信謠言,不聽信小道消息和馬路消息。從而使大家真正做到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話往一處說、事往一處做,同心同德,形成合力,推進工作。五、轉變工作作風,必須乾乾凈凈幹事乾乾凈凈幹事,就是既要肯幹事、能幹事、干成事,又要清正廉潔。這是對各級領導幹部工作作風的具體要求,也是人民評判一個領導幹部是否值得信賴的重要依據,是一個領導幹部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和底線要求。怎樣才能做到乾乾凈凈幹事?大量事實證明,領導幹部加強休養、提升境界,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一勞永逸的,需要堅持不懈地持續努力,要培養和樹立六種意識: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信仰意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服務意識;自我約束、自我反省的自省意識;權力神聖性的敬畏意識;嚴格按程序和制度辦事的法制意識;廣泛聽取各方面意見的民主意識。「乾乾凈凈幹事」六個字,說起來簡單做起來難,如何做到這一點,首先要「在其位,謀其事」,做到用心想事、用心謀事、用心幹事。要注重選拔我們一貫倡導的思想品德好、個人能力好、群眾反映好的「三好」幹部和激情創業、熱情幹事、真情做人的「三情」幹部,在全區上下營造幹事創業、爭先進位的濃厚氛圍。要樹立崇尚實乾的導向,注重選拔求真務實、埋頭苦幹、默默奉獻、不事張揚、不跑官要官的幹部;要樹立重視基層的導向,注重選拔基層和生產一線的優秀幹部,選拔長期在條件艱苦、工作困難的地方努力工作的優秀幹部;要樹立鼓勵創新的導向,注重選拔思想解放、作風扎實、勇於創新、銳意進取的幹部;要樹立群眾公認的導向,注重選拔想幹事、能幹事、干成事,得到群眾擁護的幹部。要「治庸、治懶、治散」,對工作作風不扎實,觀念陳舊,艱苦奮斗意識不強,「不幹事」「幹不了事」和政令「中梗阻」,「政策硬、執行軟」,行政不作為的幹部予以通報、警告、停職、降職甚至撤職等組織處理,絕不能把給人民幹事謀利益的崗位給那些飽食終日、無所用心,不求有功,但求無過,「打太極拳」,靠「忽悠」過日子的人。通過樹立、落實和堅持正確的用人導向,褒獎那些貢獻突出的幹部,支持那些一身正氣的幹部,鼓勵那些老實幹事的幹部,鞭策那些相形見絀的幹部,教育那些跟風行事的幹部,約束那些投機鑽營的幹部,懲處那些貪污腐敗的幹部,進一步提高選人用人水平。在樹立正確的用人導向的同時,一定要健全督導機制,提高執行效率。首先要加強監督。充分發揮各級機關的監督和輿論監督的作用,加大對不在狀態幹部的查處力度,要勇於治「虛」治「假」,敢於治「漂」治「浮」,切實做到講實話、知實情、出實招、辦實事、求實效,要把幹部作風建設體現到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對認定的事咬住不放,對定下的事,持之以恆,對已乾的事,要一抓到底,不半途而廢,說一句是一句,干一件成一件,做到踏石留印,抓鐵有痕,通過提高執行力,使執行有章可循,責任落實「無縫覆蓋」,做到人人有任務、人人有責任、人人有壓力,從而改變執行不力的不良習慣。其次要強化監督。要緊緊抓住「不落實的事」,嚴肅批評「不落實的人」,對已辦完的報結果,正在辦理的報進度,沒有完成的找原因,對工作不力、行動遲緩的要問責追究,確保政令暢通,確保各項工作任務落到實處;要重視督查結果的運用,將其列入領導幹部績效考核,並作為提拔晉升的重要依據。再次要拓展監督渠道。我們要以「講黨性、重品行、做表率」為主要內容,認真落實領導幹部重大事項報告、「一把手」季度匯報等制度,切實加強對領導幹部的經常性監督,及時解決幹部管理中存在的傾向性、苗頭性問題。要前移監督關口,不僅要考察幹部的「工作圈」,還要考察幹部的「生活圈」和「社交圈」,使幹部常修為政之德、常思貪欲之害、常懷律己之心,敬畏組織、敬畏群眾、敬畏法紀,牢固樹立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執政理念和服務理念。
㈣ 如何理解食品衛生與安全的重要性
隨著經濟的全球化,食品安全日益成為備受關注的熱門話題。近幾年來,世界上一些國家和地區食品安全的惡性事件不斷發生,隨著食品加工過程中化學品和新技術的廣泛使用,新的食品安全問題不斷涌現。盡管現代科技己發展到了相當水平,但食源性疾病不論在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沒有得到有效的控制,仍然嚴重地危害著人民的健康,成為當今世界各國最關注的衛生問題之一。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食品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最基本的物質條件,食品安全涉及人類最基本權利的保障。在我國國民經濟中,食品工業佔有重要的地位。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食品種類越來越豐富,產品數量供給充足有餘,在滿足食品需求供給平衡的同時,食品質量安全問題越來越突出。假冒偽劣食品頻頻被曝光,危害消費者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的群發性事件時有發生,食品安全問題已成為全國消費者關注的焦點。
㈤ 食品安全教育
開學啦!食品安全大如天,科學防控嚴把關!
【2019年春季學校食品安全工作會議在教育局大會議室召開】
2019年2月19日下午,區教育局和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在教育局大會議室召開了2019年春季學校食品安全工作會議。金山區各中小學校(含托幼機構)分管領導和食堂管理負責人、學校餐飲承包方負責人、配送中心負責人參加了本次會議。教育局副局長黃萍、市場監督管理局副局長何振鳳出席會議並作講話。
區市場監督管理局餐飲流通監督管理科副科長顧煒祺和教育局安全管理中心吳鳳林老師分別通報了2018年下半年學校食堂檢查情況,根據「區中小學校食堂食品安全評價方案」針對查處的問題予以扣分。教育局綜合教育科姚美琴老師通報了市場監督管理局、安全管理中心和教育局信訪部門的扣分情況。區中小學校食堂食品安全評價方案自2018學年第一學期正式實行,將於今年6月份,公示各中小學校食堂食品安全學年評價結果,對於學年評價結果排名最後10%的學校,在學年承包合同到期後,將以行政建議的形式,建議學校進行重新招投標或更換承包方。
會上,教育局綜合教育科科長沈蘭蓉宣讀了2018學年中小學食育教育案例評選活動獲獎情況,黃萍和何振鳳分別給活動優秀組織獎和一等獎獲得者進行了現場頒獎。
何振鳳在會上指出,目前我區學校食品安全工作動態可控,各學校要根據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和市教委相關文件精神,進一步加強食品安全管理工作,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進一步重視食品安全工作,進一步落實主體責任,進一步加強培訓宣傳,做到責任到人、落實到人。
黃萍在會上進一步強調,要切實把食品安全保障工作做到實處,並鼓勵各學校,有信心、有底氣保障學校食堂食品安全。
㈥ 新的《食品安全法》
第一條 為了保證食品安全,保障公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制定本法。
第二條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從事下列活動,應當遵守本法:
(一)食品生產和加工(以下稱食品生產),食品銷售和餐飲服務(以下稱食品經營);
(二)食品添加劑的生產經營;
(三)用於食品的包裝材料、容器、洗滌劑、消毒劑和用於食品生產經營的工具、設備(以下稱食品相關產品)的生產經營;
(四)食品生產經營者使用食品添加劑、食品相關產品;
(五)食品的貯存和運輸;
(六)對食品、食品添加劑、食品相關產品的安全管理。
供食用的源於農業的初級產品(以下稱食用農產品)的質量安全管理,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的規定。但是,食用農產品的市場銷售、有關質量安全標準的制定、有關安全信息的公布和本法對農業投入品作出規定的,應當遵守本法的規定。
第三條 食品安全工作實行預防為主、風險管理、全程式控制制、社會共治,建立科學、嚴格的監督管理制度。
第四條 食品生產經營者對其生產經營食品的安全負責。
食品生產經營者應當依照法律、法規和食品安全標准從事生產經營活動,保證食品安全,誠信自律,對社會和公眾負責,接受社會監督,承擔社會責任。
第五條 國務院設立食品安全委員會,其職責由國務院規定。
國務院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依照本法和國務院規定的職責,對食品生產經營活動實施監督管理。
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依照本法和國務院規定的職責,組織開展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和風險評估,會同國務院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制定並公布食品安全國家標准。
國務院其他有關部門依照本法和國務院規定的職責,承擔有關食品安全工作。
第六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對本行政區域的食品安全監督管理工作負責,統一領導、組織、協調本行政區域的食品安全監督管理工作以及食品安全突發事件應對工作,建立健全食品安全全程監督管理工作機制和信息共享機制。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依照本法和國務院的規定,確定本級食品葯品監督管理、衛生行政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的職責。有關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負責本行政區域的食品安全監督管理工作。
縣級人民政府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可以在鄉鎮或者特定區域設立派出機構。
第七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實行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責任制。上級人民政府負責對下一級人民政府的食品安全監督管理工作進行評議、考核。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負責對本級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的食品安全監督管理工作進行評議、考核。
第八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食品安全工作納入本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將食品安全工作經費列入本級政府財政預算,加強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能力建設,為食品安全工作提供保障。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應當加強溝通、密切配合,按照各自職責分工,依法行使職權,承擔責任。
第九條 食品行業協會應當加強行業自律,按照章程建立健全行業規范和獎懲機制,提供食品安全信息、技術等服務,引導和督促食品生產經營者依法生產經營,推動行業誠信建設,宣傳、普及食品安全知識。
消費者協會和其他消費者組織對違反本法規定,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行為,依法進行社會監督。
第十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食品安全的宣傳教育,普及食品安全知識,鼓勵社會組織、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食品生產經營者開展食品安全法律、法規以及食品安全標准和知識的普及工作,倡導健康的飲食方式,增強消費者食品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
新聞媒體應當開展食品安全法律、法規以及食品安全標准和知識的公益宣傳,並對食品安全違法行為進行輿論監督。有關食品安全的宣傳報道應當真實、公正。
第十一條 國家鼓勵和支持開展與食品安全有關的基礎研究、應用研究,鼓勵和支持食品生產經營者為提高食品安全水平採用先進技術和先進管理規范。
國家對農葯的使用實行嚴格的管理制度,加快淘汰劇毒、高毒、高殘留農葯,推動替代產品的研發和應用,鼓勵使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葯。
第十二條 任何組織或者個人有權舉報食品安全違法行為,依法向有關部門了解食品安全信息,對食品安全監督管理工作提出意見和建議。
第十三條對在食品安全工作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給予表彰、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