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開辦糧食儲備庫需要辦理消防手續嗎
需要辦理的,因為倉庫很容易起火,像國庫都有很嚴格的消防設施。
辦理程序:
(1)申請人在區消防大隊或行政服務中心拿申報表和告知單;
(2)申請人將填寫好的《開業前消防安全檢查申報表》和需提交的材料提交區消防大隊或行政服務中心;
(3)區消防大隊經初步審核後依法受理;
(4)區消防大隊在4個工作日內進行實地檢查;
(5)區消防大隊在實地檢查後3個工作日內發消防驗收合格意見書,不合格的3個工作日內發驗收不合格意見書。
需要提交的材料:
(1)《開業前消防安全檢查申報表》;
(2)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包括消防安全教育培訓制度;防火檢查制度;安全疏散設施管理制度;消防值班制度;消防設施、器材維護管理制度;火災隱患整改制度;用火、用電安全管理制度;易燃易爆危險物品和場所防火防爆制度;義務消防隊組織管理制度;滅火和應急疏散預案演練制度;燃氣和電氣設備檢查制度;消防安全工作考評和獎懲制度)
(3)滅火疏散預案(內容應包括1.組織機構,分滅火行動組、通訊聯絡組、疏散引導組、安全防護救護組;2.報警和接警處置程序;3.應急疏散的組織程序和措施;4.撲救初起火災的程序和措施;5.通訊聯絡、安全防護救護的程序和措施);
(4)消防安全管理組織機構;
(5)場所內滅火器材、安全出口標志、應急照明燈的配置情況(型號、數量、位置);
(6)場所平面圖、定點陣圖;
(7)其他材料(如:法定代表人身份證復印件、產權證和租賃合同復印件、工商部門名稱預先核准通知書等)
B. 想注冊一個農副產品經營公司,請問各位朋友經營范圍應該怎樣填寫呢
參考經營范圍:
糧食加工品生產與銷售;糧油機械的生產、銷售;農副產品的收購、包裝、儲運及銷售;農產品技術研發、技術咨詢、技術服務;農產品的出口業務(國家限定或禁止公司經營的商品和技術除外)。
農副產品交易公司經營范圍參考一:
市場設施租賃、場地出租、物業管理服務;農產品批發、加工、倉儲及運輸;物流服務。(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
農副產品交易公司經營范圍參考二:
房地產開發經營,酒店管理,旅業開發,種養,種植,旅遊產品開發及銷售,文化娛樂服務(不含有獎電子游戲)。
(2)糧食企業消防安全生產培訓擴展閱讀
經營范圍法律要求:
根據《公司法》的規定,對企業的經營范圍有以下要求:
經營范圍:
1、企業的經營范圍由公司章程規定,不能超越章程規定的經營范圍申請登記注冊。
2、企業的經營范圍必須進行依法登記,也就是說,企業的經營范圍以登記注冊機關核準的為准。企業應當在登記機關核準的經營范圍內從事經營活動。
3、企業的經營范圍中屬於法律、行政法規限制的項目,在進行登記之前,必須依法經過批准。
主要內容:
企業經營范圍登記管理規定:
第一條為了規范企業經營范圍登記管理,規范企業經營行為,保障企業合法權益,依據有關企業登記管理法律、行政法規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本規定適用於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登記的企業。
第三條經營范圍是企業從事經營活動的業務范圍,應當依法經企業登記機關登記。
申請人應當參照《國民經濟行業分類》選擇一種或多種小類、中類或者大類自主提出經營范圍登記申請。對《國民經濟行業分類》中沒有規范的新興行業或者具體經營項目,可以參照政策文件、行業習慣或者專業文獻等提出申請。
企業的經營范圍應當與章程或者合夥協議規定相一致。經營范圍發生變化的,企業應對章程或者合夥協議進行修訂,並向企業登記機關申請變更登記。
第四條企業申請登記的經營范圍中屬於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國務院決定規定在登記前須經批準的經營項目(以下稱前置許可經營項目)的,應當在申請登記前報經有關部門批准後,憑審批機關的批准文件、證件向企業登記機關申請登記。
處罰規則
(一)經營范圍中的一般經營項目,因法律、行政法規、國務院決定調整為許可經營項目後,企業未按有關規定申請辦理審批手續並獲得批準的;
(二)經營范圍中的許可經營項目,法律、行政法規、國務院決定要求重新辦理審批,企業未按有關規定申請辦理審批手續並獲得批準的;
(三)經營范圍中的許可經營項目,審批機關批準的經營期限屆滿企業未重新申請辦理審批手續並獲得批準的;
(四)經營范圍中的許可經營項目被審批機關取消的。
行業經營范圍
互聯網科技
網路通信科技產品領域內的技術開發、技術咨詢、技術轉讓、技術服務,計算機網路工程,計算機軟體開發及維護,計算機輔助設備的安裝及維修,電子產品的安裝和銷售,計算機及相關產品(除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專用產品)、辦公用品的銷售,企業管理咨詢(除經紀)。
C. 商務局能查消防安全嗎
可以。貼一個給你看。
各區(縣)商務局(糧食局)、局屬各單位、局機關各處室,全市大中型商貿糧食企業:
為確保黨的十九大期間自治區消防安全形勢穩定,堅決杜絕重特大火災事故發生,根據徐海榮書記在7月24日市委常委(擴大)會議上關於在安全生產領域開展「大排查、大督查、大整改」要求,市安委辦決定於2017年8月至12月,在全市范圍內開展消防安全大檢查。現就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高度重視,充分認識消防安全工作的重要性
各區(縣)商務局(糧食局)、各單位要充分認識消防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扎實有效地落實各項消防安全工作。要在認真分析研判火災形勢的基礎上,明確消防安全工作重點和薄弱環節,研究制定切合實際的消防安全工作方案,確定由主要領導負責,分管領導牽頭,逐級落實責任的工作格局,真正做到消防安全有人領導、有人監管、有人協調、有人落實,有計劃、分步驟地開展消防安全檢查,認真排查火災隱患,落實整改措施,堅決遏制重特大火災事故,確保全市商務糧食領域消防安全形勢穩定好轉。
二、強化措施,加強重點行業領域的消防安全工作
要深刻吸取倫敦「6•14」高層公寓樓、江蘇省常熟市虞山鎮群租房「7.16」縱火案件等火災事故教訓,繼續加強對消防安全重點行業和薄弱環節的消防安全檢查,以高層建築、人員密集場所、危險化學品及勞動密集型企業、建築施工現場、棉花收、加工、儲存場所為重點,以消防設施、安全疏散、安全用電和落實消防安全責任制度等為主要內容,扎實開展消防安全專項檢查和火災隱患排查整治。
(一)開展高層建築消防綜合整治。各區(縣)商務局(糧食局)要和相關部門聯合重點檢查並解決本轄區本行業高層建築外保溫材料、消防設施、安全疏散、管井防火封堵、電氣燃氣安全、日常消防管理等六類突出問題,要嚴格落實物業企業消防責任。要督促物業企業按照《住宅物業消防安全管理》等行業標准,嚴格落實消防責任。推行每棟高層公共建築配備消防安全經理人和每棟高層住宅建築配備樓長的制度,牽頭負責日常消防管理。
(二)繼續深化電氣火災綜合治理。根據電氣火災綜合治理方案,各區(縣)商務局(糧食局)、各單位要全面排查整治電器產品生產質量、電器產品及其線路使用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隱患和問題,嚴厲打擊違法生產、銷售假冒偽劣電器產品行為,本單位電氣使用維護違章違規行為,10月前完成自查自糾,對發現的隱患列出隱患清單、明確整改時限,逐一督促整改,實現電氣火災事故顯著減少。
(三)做好人員密集場所消防安全工作。各區(縣)商務局(糧食局)針對人流、物流、客流密集的特點,組織專門力量,對大中型商超、再生資源回收企業、舊機動車交易市場、糧油倉庫、糧油加工企業、加油站點、社區蔬菜副食品直銷點、商貿物流企業、外資外經企業等開展全面檢查,重點檢查消防安全責任制落實情況,消防車道、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暢通情況,疏散指示標志、應急照明、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自動滅火系統等消防設施的運行情況,督促單位加強用電管理、值班巡查,確保消防設施運行正常和疏散安全。
(四)做好危險化學品企業消防安全工作。高溫季節極易發生易燃易爆危險品火災事故,各區(縣)商務局(糧食局)要對銷售易燃易爆危險品場所進行一次全面的消防安全大檢查,重點檢查危險化學品單位對有關規章、制度及工藝操作規程執行情況,防雷、防靜電和防雨、防潮設施的檢測和維護保養情況,危險化學品儲存場所的通風、降溫、防水、防潮等措施的執行情況等。督促落實消防安全培訓,切實增強職工消防安全知識和技能水平,提高應對緊急情況的能力。進一步完善重大危險源的監控管理,完善危險化學品事故應急預案,及時發現火災隱患和不安全因素,做到早發現、早處理,最大限度地預防火災事故的發生。
(五)做好勞動密集型企業消防安全工作。要持續開展勞動密集型企業消防安全專項整治,切實加強勞動密集型企業消防安全管理,督促企業認真落實消防安全主體責任,加強對電氣線路和倉庫、配電室等重點部位的火災隱患排查,徹底整改火災隱患和違法建設行為,堅決取締關閉一批不具備安全生產基本條件的非法違法企業,全面整治和消除企業存在的重大火災隱患,持續提升企業消防安全「四個能力」。
三、加大宣傳力度,進一步提高群眾消防安全知識水平
各區(縣)商務局(糧食局)、各單位要結合當前工作實際,廣泛利用各類新聞媒體、微博微信以及LED屏、櫥窗、板報等媒介,提示高層建築火災危險性,宣傳普及高層建築防火、滅火和逃生自救知識,提高應急疏散逃生能力,努力營造人人關注消防、人人參與消防的良好社會氛圍。
四、加強應急演練,增強事故處置能力
各單位要加強安全生產值班工作,落實應急預案,對各種異常和突發情況要及時、有效地組織處理。各區(縣)商務局(糧食局)要緊密結合當前天氣特點,組織轄區企業開展實戰演練,切實提高應急處置能力。要嚴格執行各類生產安全事故信息報告制度,一旦發生安全事故,必須及時按有關規定逐級上報,嚴禁遲報、漏報和瞞報。
請各區(縣)商務局(糧食局)、各單位按要求將工作小結及相關信息、簡報圖片、統計表及時上報局辦公室。
D. 糧油倉儲消防安全隱患有哪些
1、無消防安全責任人管理
2、未配備必要的消防設施和器材,無消防自動滅火系統和探測系統,
3、消防車道和疏散通道阻塞,無消防水源,
4、堆放不符合防火要求或設計上不符合要求。
5、日常管理缺失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