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自我的優勢與不足,你准備如何應對
良好表達能力。我個人覺得表達能力,一部分源於天性,一部分源於個人知識。我是兼有一點,但很不足,需長期積累。
性格隨和、心態良好。性格是天生的,很難改變,但心態與經歷相關。我性格很隨和,從沒打過架,爭吵也很少,一般很難讓我生氣,或許是受看歷史和哲學書籍的影響,心態也比較健康,對佛教講的人生之苦有一定的認識。
適應能力強、對生活不挑剔。這可能與天生有關,也可能與我走南闖北長期出差的經歷有關,對生活和環境的適應能力很強,也沒有太多的要求和奢望,從不挑剔。
⑵ 怎樣完善情緒管理壓力應對策略
要學會調節心態。高三階段同學們的感受最常見的是「煩、怕、悔」,要版盡快把這種心理權拋在腦後,克服「煩、怕、悔」等消極情緒,離成功就會更近。
不要煩。沖刺階段的復習訓練量都很大,壓力更繁重,休息時間可能會更少,這時候就容易產生煩躁。這就要學會調節,善於跟同學或親近的師長傾訴,從而使心理得到開脫,或者在操場或院子里散步或打一打羽毛球,做做體操。
不要怕。一些同學把高三視為艱難險阻,患得患失,總是擔心自己不能順利地走下去,或是擔心自己今年的高考萬一考不好怎麼辦。
不要悔。有的同學高一高二荒廢時間過多,基礎沒有打牢。高三復習時常會感到漏洞百出,因此懊悔不迭。人都沒有能力提著自己的頭發上天,也沒有能力向身後縱身一躍,躍到去年或前年的某一天。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
⑶ 大學生如何情緒管理與壓力應對
對於情緒的管理和壓力大學生們也應該學會自我調整,這樣才能夠緩解這部分的壓力,讓自己能夠更好的生活和學習。
⑷ 心理健康 環境適應、認識自我、學習心理、人際交往、戀愛心理、情緒管理、壓力與挫折應對等任選角度 論文
有人說人生就像一個萬花筒。也有人說,人生是一個浮雲,也有人說,人生是一個茶幾,上面擺滿杯具和餐具,茶幾上的餐具和杯具會隨著歲月慢慢變多,這就是人生。成長是多味的:「酸甜苦辣」是成長必有的。 酸,是成長中每個人都接受過的.當受到老師批評時;當受到別人的欺侮時;當自己感到委屈時,一股酸勁兒從心底就竄出來了.眼淚也會不知不覺地從眼眶中"啪嗒啪嗒"落下.小時侯委屈了,總會有個依靠,到父母那裡撒嬌或者傾訴自己的委屈,然而張大了,懂事了自己也慢慢地學會了自己去承受,去面對.成長中,酸也伴隨著長大,悄悄地不再讓人心酸,好象離我們遠去了. 苦,當熱騰騰的咖啡一下喝到口中,咽下去,濃濃的苦澀便從舌尖流入心扉,進而彌散到心靈深處,那種滋昧真的如同現在的日子:雖苦但卻領略了生活,在苦澀的學習生涯中品味著生活的百態,尋找自己未來的夢!真正讓我認為這兩種事物具有相通之處的原因在於:咖啡用心煮,美妙的心情才會盪漾於心中;學習,用心體會,用心感悟,用心交流,鮮花才會在泥濘的道路上綻放! 有人說初三的滋味就是那炸糊的花生米:黑、苦!不少站在開往中考列車上的同學總是誇大自己的痛苦,為什麼不想到自己在艱苦的生活中能得到鍛煉,早日成熟呢?失去的天真回不來,得到的成熟揮不去,初三的軌跡就是這樣清晰而有痕! 也許初三的日子是苦澀、是鹹味、是叛逆的,但這一切不可阻擋我們跋涉的腳步,充滿夢想和激情的我們,內心渴求成功的火焰在熊熊燃燒,最後時刻突破重圍最有效的辦法就是拼搏。面對初三,我們只有戰斗在風口浪尖才能感受到最愜意的快感! 辣,是成長中最令人受不了的滋味.當你正開心時,如果有一件事讓你立即悲傷起來,這就是辣.在每個人的成長中,總會發生一些令人受不了的事,如親人的離去,朋友因誤解的遠離,同學因看不起的躲避,都使人心中被火燒一般,誰會受得了這種煎熬呢?然而,一個人成長了,他就必須面對,並且克服這些困難,使心恢復以往的狀態. 甜,是成長中每個人都喜歡的滋味.成功的喜悅,勝利的歡欣,戰勝的欣慰,都是成長中的甜.小時侯,總以為有爸爸媽媽疼愛就是幸福,就是甜蜜,而張大了,才知道甜中也有自己的努力,而不是單單靠著別人的給予.因此,張大的甜更令人嚮往,而小時侯的甜則令人懷念. 陽光總在風雨後: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這時,才深深地明白了這些話的含義。這些話在此時此刻從我嘴裡說出,沒有任何站著說話不腰疼的味道。當經歷了辣、酸、咸、苦之後,我嘗到了最終的滋味--甜,比蜜糖還要濃的甜。 或許,這就是成長真正,也是最本質的滋味--甜。 成長,有酸有甜,有苦也有辣,但只有成長了才能真正地懂得這些酸甜苦辣對自己的幫助與了解.也才能知道自己是否長大了,懂事了......
追問:
有沒有其他的了
看來沒有其他的了,用這個吧,反正我是大一,不會寫論文,謝啦
⑸ 在自我意識,人際交往,情緒管理,挫折應對等方面獲得的知識和能力,寫一篇自我成長報告,題目自擬,不少於1500
一、個人成長感言:
用孩子般的眼神看世界,一切都是美好的。
二、個人成長分析
我們每一個人,在一生成長過程中,都會有很多問題和疑惑,而往往很難找到問題的答案和解決的辦法。而今,當我重新和自己的學生一起完成這游戲時,答案又發生了新的變化。人總會隨著環境的變化,不斷地調整自己的狀態,不斷地完善自我,去發現,去挖掘,一點一點地向目標靠近,希望能最終實現自我。
每一個人降臨到這個世界上,都從父母的遺傳基因中繼承了人類的基本屬性,都具備了各種發展的潛力,擁有了成長的無限可能性,至於最終能夠成為怎樣一個人,很大程度上是由他成長的經歷,社會環境,生活事件所決定。回顧自己的成長歷程,我感到自己的生活經歷及情感體驗對鑄成今天的我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我的父親是自己中學時代的校長,是一位真正的名副其實的共產黨員,他為教育事業奉獻了全部的精力。母親朴實善良,她經常熱心的幫助有困難的鄰里相親。正是受父親潛移默化的身教影響,我才報考了師范學校,最終成為了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正是受母親的良好熏陶,我也具備了樂於助人的良好品質和無私奉獻的精神。
在日常生活中,我樂於助人,只要遇到別人有困難時,義不容辭的伸出援助之手,只要碰到需要幫助的人我一定會主動幫助,多年來,我幫助過的同學以及幫助過的陌生路人不計其數。自己用實際行動倡導著文明,傳遞著一份愛心。多年來,我積極參加公益活動,在單位組織的獻愛心等活動中,踴躍參與,多次捐款、捐物。全力支持並參與家鄉的新農村建設,村委會的電腦和列印機出了問題,自己毫不猶豫幫助解決;為了搞好了路村每年一度的「五一」農民運動會,自己精心協助、仔細研究、認真組織。每逢看到父老鄉親們臉上開心的笑容,我們一家人的心中便倍感欣慰,畢竟我的家庭為家鄉的文化建設、精神文明建設做出了一份貢獻。
如今,構建和諧社會已成為我們的新目標、新理念。我不會滿足以往的成績,為了使自己真正融入到和諧社會的建設中,我主動的參與各種社會實踐活動,同時積極參與各種徵文的撰寫,努力為構建和諧社會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另外,自己將濃濃的愛國情感深深融入了文學作品之中,今年,自己為汶川寫了很多的抗震救災詩歌,來鼓勵受難的同胞,來弘揚大愛和奉獻精神。為北京2008奧運會寫了很多奧運詩歌,來頌揚偉大的祖國,來傳承奧林匹克精神。所有這些,全部都是自己真實情感的具體體現。
在工作中,自己忠誠於人們的教育事業,思想進步,努力依法執教,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模範遵守《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和學校規章制度。工作中勤勤懇懇、愛崗敬業、教書育人,熱愛學校、熱愛學生、嚴謹治學、謙虛好學、嚴於律己、為人師表。生活中舉止文明、禮貌待人、互相關心、團結合作。我有著極強的事業心和集體責任感、榮譽感以及拼搏奉獻精神。通過不懈的努力,自己多次被評為區、校級先進工作者和優秀教師,培養的學生也多次在市、區級競賽中獲獎。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我真正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
總之,自己的思想、信念、態度、性格、情感、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等,完全是受到了家庭環境和長輩的言傳身教影響。回首所走過的路,回顧曾經的自我,內心充滿感恩之情。
三、對個人問題的分析與探索
我自己認為我的良好品質是待人真誠、自信、認真負責、樂於助人、堅持真理,我感覺這些是讓我成功的良好品質,是我對待自己,對待工作和處理人際關系的准則。在另一方面,我覺得自己在靈活性、冒險精神、贊美他人等方面有待於改進和增強,這是我現在急需解決的問題,也是我現在最大的缺點。
在對待他人方面,我通常比較容易發現和欣賞他人的優點,同時也會客觀地來評價他人,接納他人的缺點,悅納自己,也悅納他人。在自己和他人相處的關繫上,我會尊重他人,包括他人的思想和行為,能較好地和他人溝通。我的朋友們都覺得我比較容易相處,心地善良,富有愛心和同情心,有較強的責任心,為人豁達,是一個靠得住、信得過的人。同事遇到困難的時候,一般都會找我求助,也相信我一定會盡力幫助他們。大家評價我是一個比較有親和力、包容、有理性的人。朋友們和我在一起不會感到壓力,我也會很好地傾聽他們的心聲。我遇到困難問題的時候所表現出來的那種頑強拼搏的個性,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能給他們心理上帶來一定的支持。
我覺得自己的性格既外向也內向,有很大的情境性,靜下心來的時候喜歡寫作和看書,心情寧靜而平和。有時也喜歡參加熱鬧的聚會,盡情的展現自己,心情也比較輕松。正是因為具有雙重性格,且自己又從不願意張揚自我,所以別人很難真正的了解自己。正是由於自己過於自信,所以很難接受別人的批評和意見。
正是由於自己的坦誠直爽,所以總容不下那些自私虛偽的行為。正是由於無私奉獻精神,所以才聽不進那些口是心非、說一套做一套,甚至光說不做之人。正是由於自己辦事嚴謹、力求完美,所以才會總是感到很累。優點有時就是缺點,基於這些緣故,工作生活中遇到了太多的不公、太多的煩惱、太多的誤解、太多的傷害、太多的挫折、太多的失意。
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人生的路只有走過才會感悟,正是因為自己走過了風風雨雨、坎坎坷坷,才切切實實的體驗了人生的真諦,才真真正正感悟了生命的價值。自己能夠發現曾經並找出眾多的不足和缺陷,這無疑證明自己是真正的進步與提高了。
四、自我的改變與成長
從前的自己悲觀無望,總是生活在幻想之中。而今的自我,則樂觀向上、滿心希望,充分享受每一天的生活。從前的自己據理力爭,而今的自我,笑看人間。從前的自己總是覺得日子很慢,而今的自我,總是覺得時間不夠用。有人曾經問過一個問題:人走過了會是什麼樣子?我回答:沒走過的人看彎彎的月亮,怎麼看怎麼不順眼,怎麼看都是悲傷。走過的人看彎彎的月亮,怎麼看怎麼可愛,怎麼看都是一張微笑的臉。時間和經歷是人生進步的重要因素,只有走過,才會感悟。我走過了,所以我成長了。
今天,成為一名合格的心理健康教師是我的理想和追求。我要運用自己的心理學知識和心理咨詢技能幫助我們的學生,讓他們能夠重新體驗到生活的樂趣,有能力去創造他們想要的生活,幫助更多有心理問題的人重拾自我、直面人生,成為一個健全、獨立的社會人。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心理健康教育既是科學,也是藝術。要想真正運用所學知識技能,創造性地展開工作,有效地幫助來訪者解決問題,沒有什麼捷徑可走,只有在實踐中邊學習,邊領悟,逐步提高與完善。我希望自己能夠學以致用,幫助更多的人走出心靈的沼澤,使他們能夠重新體驗到陽光明媚的人生。
世界上沒有一個人心理健康是完美無缺的,心理健康教師的自我認識和自我成長是永無止境的,未來的道路崎嶇而漫長。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在今後的職業歷程中,我會在這個領域深層次地發掘下去,讓自己在這一領域中能夠有獨到之處,從而為教育事業做出貢獻,為自己的人生增添色彩。
⑹ 情緒管理壓力應對的介紹
在日常生活中,您是否有過情緒難以控制、壓力無法承受的情況?如回果有,您是答放任放縱,還是控制和疏導?「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生活在競爭激烈的現代社會,每個人都要面對來自工作、生活、學習和情感等多方面的壓力。沉重的壓力導致人們情緒不良,學習效率下降,生活質量降低,甚至引發疾病等不良後果。那麼,該如何面對壓力,管理情緒呢?「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改變不良習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兒。著名心理學家、北京師范大學鄭日昌教授,通過本書《情緒管理--壓力應對》告訴人們:人人都能管理好情緒,人人都能從容面對壓力,需要做的只是改變一下看問題的角度,學會一些放鬆自己的方法。掌握了正確的方法,人們就能平穩度過壓力和情緒紛擾的難關,讓疲憊的心靈從此充滿激情與活力!
⑺ 「求一份大學生自我成長分析報告300字左右要求:可以從學習,生命與感恩,情緒管理,挫折應對與壓力
我也需要……急需!
⑻ 情緒管理的問題有哪些
學會情緒管理
是每一個成年人必備的素養
這7點建議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01 反復深呼吸,倒數10秒
情緒特別激動時,可以嘗試著反復深呼吸,並倒數10個數。
比如面試、比賽時的緊張;和親人、伴侶吵架時的焦躁;和他人溝通不暢時的憤怒,都可以用這種方式強迫自己冷靜下來,避免影響當下的境況。
倒數10個數字後你會發現,想要爆發的慾望小了很多。
通常這個時候,你就可以開始理性思考,而不是完全被情緒所左右。
事情過去之後,你也許會感到慶幸,因為及時自我控制,避免了一場無法估量的損失。
02 運動半小時
與其沉浸在糟糕的情緒里無法自拔,不如去運動。
有研究發現,運動時,大腦中會分泌一種「內啡肽」,可以使人產生愉悅感,因此被科學家稱為「快樂素」。
憤怒時可以打打拳擊,壓力大時可以做做伸展,抑鬱悲觀時可以去跑步,難過悲傷時可以去游泳。
但要注意,情緒不佳時的運動不能太過劇烈,以免讓自己受傷。
03 和自己對話
很多人在情緒糟糕時,想要向朋友傾訴,但又顧忌到隱私的問題。
這個時候,不防嘗試寫下來,自己和自己對話也是排解情緒的一種有效方式。
文字能治癒人心,撰寫的過程也是梳理自己情緒的過程。
微博、日記本,都可以用來記錄情緒,既不會傳遞負能量,又能在寫作的過程中,學會自己面對情緒、消化情緒。
04 馬上去衛生間
當你感覺情緒快要抑制不住時,馬上去衛生間,打開水龍頭洗洗手,照照鏡子。
水流的聲音有助於冷靜下來,通過鏡子也能讓自己知道,控制不住情緒的樣子有多難看。
人的表情是內心的反射,誰也不會希望自己的表情醜陋得讓人無法直視。
沖著鏡子做幾個鼓勵性的動作,也會幫你重新鼓足勇氣,恢復理性。
05 做機械性工作
很多人煩躁、生氣時都喜歡幹家務,這的確是一個排解情緒的好方法。
機械性工作,比如做家務、抄書、練毛筆字等,都能讓大腦滿溢的負面情緒慢慢降溫。
一段時間後,情緒就能逐漸平復,回歸正常。
06 不斷反問自己
很多時候,情緒的出現是無理由的,經不起推敲和反問,所以,不防學著反問自己。
⑼ 請問《情緒管理-壓力應對》中「猴子實驗」具體內容是什麼
-道德的起源-
把五隻猴子關在一個籠子里,上頭有一串香蕉實驗人員裝了一個自動裝置。
一旦偵測到有猴子要去拿香蕉,馬上就會有水噴向籠子,而這五隻猴子都會一身濕。
首先有隻猴子想去拿香蕉,當然,結果就是每隻猴子都淋濕了。
之後每隻猴子在幾次的嘗試後,發現莫不如此。
於是猴子們達到一個共識:不要去拿香蕉,以避免被水噴到。
後來實驗人員把其中的一隻猴子釋放,換進去一隻新猴子A。
這只猴子A看到香蕉,馬上想要去拿。
結果,被其他四隻猴子海K了一頓。
因為其他四隻猴子認為猴子A會害他們被水淋到,所以制止他去拿香蕉,A嘗試了幾次,雖被打的滿頭包,依然沒有拿到香蕉。
當然,這五隻猴子就沒有被水噴到。
後來實驗人員再把一隻舊猴子釋放,換上另外一隻新猴子B。
這猴子B看到香蕉,也是迫不及待要去拿。
當然,一如剛才所發生的情形,其他四隻猴子海K了B一頓。
特別的是,那隻A猴子打的特別用力(這叫老兵欺負新兵,或是媳婦熬成婆^O^)。
B猴子試了幾次總是被打的很慘,只好作罷。
後來慢慢的一隻一隻的,所有的舊猴子都換成新猴子了,大家都不敢去動那香蕉。
但是他們都不知道為什麼,只知道去動香蕉會被猴扁。
這就是道德的起源。
-階級的起源-
實驗人員繼續他們的實驗,不過這一次他們改變了噴水裝置。
一旦偵測到有猴子要去拿香蕉,馬上就會有水噴向拿香蕉的猴子,而不是全體。
然後實驗人員又把其中的一隻猴子釋放,換進去一隻新猴子C。
不同以往的是猴子C特別的孔武有力。
當然猴子C看到香蕉,也馬上想要去拿。
一如以前所發生的情形,其他四隻猴子也想海K猴子C一頓。
不過他們錯誤估計了C的實力,所以結果是反被C海K了一頓。
於是猴子C拿到了香蕉,當然也被淋了個透濕。
C一邊打著噴嚏一邊吃著香蕉,美味但是也美中不足。
A、B、D、E沒有香蕉吃卻也比較快樂,畢竟沒有被淋到嘛。
後來C發現只有拿香蕉的那個才會被淋到,他就要最弱小的A替他去拿。
A不想被K,只好每天拿香蕉然後被水淋。
B、D、E越發的快樂了起來,這就叫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嘛:)
於是五隻猴子有了三個階級。
這下子階級也隨著道德起源了。
-道德的淪喪-
天變熱了,籠子里的猴子們想沖涼卻找不到地方。終於出現了一位反潮流英雄,猴子HERO。HERO在無意中碰到了香蕉,理所當然的引來了一頓飽打。但在挨打的過程中,猴子們享受到了沖涼的樂趣。等身上的水幹了之後,猴子A在無意中碰撞了HERO,使HERO又一次接觸到了香蕉,於是,猴子們享受了第二次沖涼,HERO遭到了第二次痛毆。
在此之後,只要大家有沖涼的需要,就會有一隻猴子X挺身而出,對HERO進行合理沖撞。
大家對HERO的態度也有了明顯的不同,在平時大家會對HERO異常溫和,以彌補在沖涼時為維護規則而不得不對它進行的暴力舉動。
一天,在大家沖涼時,飽受折磨的HERO聞到了香蕉的清香,生物本能使它在別的猴子心有旁鶩時將香蕉吃了。而且此後沒有了新的香蕉來填補空缺。猴子們陷入了另一個尷尬境地:沒有沖涼的水,也沒有香蕉,只有HERO。
於是,另一個規則形成了。猴子在煩躁的時候會痛打HERO出氣,HERO不得反抗。
當籠子里的舊猴子被新猴子換掉時,新猴子會在最快的時間內學會毆打HERO。
終於有一天,老天有眼,歷盡滄桑的HERO被另一隻猴子代替了。猴子們失去了發泄的對象,只能任意選取一個目標進行攻擊。從此以後,籠子里的猴子們不吃不喝不沖涼,唯一的舉動就是打架。
這就是道德的淪喪。
-道德的重建-
實驗人員對猴子們的爭斗不休感到不安。為了重建道德秩序,他們決定繼續供應香蕉。
一天,正在混戰的猴子們發現頭頂多了一串香蕉,它們其中的一個A不顧身上的劇痛,把香蕉摘了下來。於是久違的甘露出現了,未曾嘗過甜頭的猴子們先是茫然失措,繼而爭先恐後的加入沖涼的行列。香蕉反而被遺忘了。當猴子B、C、D、E發現A在享受淋浴的同時還吃著美味的香蕉,嫉妒心使它們暫時團結起來,共同K了A一頓,將A吃剩的香蕉奪過來,但是,此刻的香蕉成了匹夫懷里的寶玉,得到它的猴子雖然可以享受美味,但付出的代價也是巨大的。
實驗人員不斷放入香蕉,卻發現戰斗比以前更激烈了。分析清楚原因後,他們用木頭做了一個假香蕉扔進了籠子。此時猴子們已經學聰明了,它們知道觸摸香蕉可以享淋浴,而試圖獨佔香蕉則會遭到痛扁。於是,一個新的現象出現了,當猴子們有沖涼的需要時,會有一隻猴子將香蕉拿起來,而當它發現有遭到攻擊的可能時,它會馬上放下香蕉逃到一邊去。這樣,猴子們都能沖涼,但是又不至於再象以前那樣N敗俱傷。
沒有猴子發現那個香蕉是假的。
-信仰的起源-
五隻猴子A、B、C、D、E三個階級快樂地生活了很久。
他們精確的給出了三個階級的定義,即吃香階級、拿香階級和干看著階級。
可惜猴子A由於長期的水中作業無可避免地引發了它肺部功能的衰竭。
一天他在例行的拿香蕉作業中跌倒了就再也沒有爬起來。
於是實驗人員又送進了一隻同樣孔武有力的猴F。
當然他還是對屋頂的香蕉很有興趣。
不幸的是他最終以微弱的劣勢被以C為首的群猴再次海K。
第二天,又到了拿香蕉的時候。
猴子C很無所謂,反正他還要吃香蕉,反正他不會被水淋到。
真正恐慌的是B、D、E三猴。
F是那麼的健壯,他們這些媳婦是熬不成婆了:(
他們將面臨一個艱難的抉擇,誰該去步A的後塵?
猴子B、D、E展開了激烈的爭論,討論誰最應該做下一個拿香階級。
猴子F很奇怪也很好奇,什麼叫「拿香階級」呢?
猴子B、D、E解釋道:所謂「拿香階級」就是猴子界勇敢者的階級。
需具備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大無畏精神方能得此殊榮。
猴子F聞聽不禁有些神往,有些躍躍欲試。
當然他最終達到了目的,作了唯一的拿香階級。
再後來,B、D、E三猴陸續被換出局,換來的猴子個個健壯如C。
他們繼續大大出手,不過目標不是香蕉,而是那個唯一的拿香階級。
於是信仰也出現了
-迷信的起源-
後來A終於被好心的實驗人員拉出了苦海。
新來了猴子F。
C覺得有必要維護自己的階級地位,B、D、E則生怕自己頂了A的缸……在各種復雜心情的作用下,B、D、E在C的帶領下爆扁了F一頓,然後強令F做拿香蕉階級。
F開始不樂意,後來慢慢在B等的勸說下等「待多年的媳婦熬成婆」這一宿命。
慢慢的老資格的B、D、E猴子漸漸被淘汰,C發現自己在體力上不再佔有優勢,很難再通過武力讓這一游戲規則繼續下去,覺得十分苦惱。
這時,一隻最有希望升級為吃香蕉階級(暨C的理所當然接班人)也是C謀臣的H向C進言。於是君臣定計。
H開始依靠自己多懂幾種猴語而在其他若干猴面前樹立的權威形象向其他猴鼓吹:「每一隻新來籠子的猴子都是有罪的,這種罪責來自血統。……只有摘香蕉的猴子才能被(實驗人員)送到天堂。」
事實上,因為被水沖很容易得肺炎病倒而被實驗人員淘汰掉,猴子們不知道反而以為被淘汰的猴子真的進了天堂。
漸漸,猴子都相信了這套理論,並且講給每一隻新猴子聽。
然後就這么流傳下去越傳越神奇。以至於後來摘香蕉階級的猴子都為了能摘香蕉而大打出手。……
這些都是C沒有想到,H沒有看到的,那時他們都已經死了。
然而迷信就這么誕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