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化工企業環保方面的制度
你是要政府管理相關的環保政策性制度(應付外部檢查),還是公司內部三廢的一些管理制度(進行內部管理)?請說明,可留郵箱。
㈡ 要圍繞世界環境日為主題,編寫一條化工企業員工對環保意識的認識的必然簡訊作為宣傳
簡訊的話我想該簡短意賅啊,下面是我自己的拙見 啊,希望採納啊!!
千萬不要以為化工是對的環境破壞,其實我們是創造更好更潔凈的產品!
我們願意用我們百分之兩百的精力去生產每一件產品,讓產品更放心、更環保!
㈢ 化工生產中的環保措施及好處
化工生產具有易燃、易爆、有毒、腐蝕性強,高溫、高壓操作,生產工藝復雜等特點,稍有不慎很容易發生火災、爆炸事故,造成較大的有形損失(經濟、財物)和無形損失(名譽影響)。因此,搞好化工企業的安全生產,不僅關繫到企業的正常生產和職工的人身安全,還關繫到企業的生存發展和社會秩序的穩定。 一、責任到人,層層落實。建立健全以法人為首、落實到班組的各級安全生產責任制,層層簽訂安全生產責任書,形成從上到下、從左到右、立體式、全方位責任到人的安全生產管理保證體系。成立專職安全管理機構,配備經培訓考試合格的懂專業安全技術知識的專職安全管理人員,車間、班組設兼職安全管理員。實行各級主管領導負責制,將安全生產管理的職責層層分解,落實到各崗位每一個人;每月根據業績,實行工獎掛鉤,按級考核,按月結算;築成「縱向到底、橫向到邊、斜向到角」的全方位、全過程、全員的安全生產管理網,把安管責任真正落實到位。 二、建章立制,嚴肅紀律。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沒有制度,無拘無束。要根據國家有關法律和企業實際,制訂一套全面細致切實可行的安全生產管理規章制度,如《勞動人事管理制度》、《安全生產管理制度》、《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生產技術操作規程》、《各崗位安全生產責任制》、《職工獎勵和違規處罰制度》等。有些制度、規程、責任制要掛到崗位上,提醒崗位人員貫徹落實,以制度規范約束員工的思考和行為,做到以法治廠,以制度管人,使員工在日常工作中有章可遁,有法可依。 三、培訓教育,持證上崗。制訂年、月度的安全生產知識和技術的培訓教育計劃,採用請進來、走出去的內培外訓方法,做到培訓教育經常化、制度化、多樣化、專業化、系統化,提高員工的安技素質。如職工(包括崗位調動人員和外來施工人員)的「三級安全教育」面要達到100%,未經教育和考試不合格者禁止上崗操作;特殊工種(電工、金屬焊割、起重機械和電梯、機動車輛駕駛、登高作業、鍋爐、壓力容器、製冷、危化品等)和其它關鍵崗位人員的安全技術培訓教育,必須嚴格按照行業要求和國家有關法律規定,經資質部門培訓合格,做到持證上崗。通過經常性的培訓教育,確實讓員工掌握安全生產的知識和技術,變不懂安全為懂安全,變「要我安全」為「我要安全」。人人管住自己,守好「責任田」,做到「不傷害自己,不傷害別人,也不被他人所傷害」。 四、經常檢查,消除隱患。落實安全生產檢查制度(包括工藝紀律、設備安全、現場管理、環境保護、消防安全等),經常開展定期或不定期的安全檢查。公司至少每月檢查一次,安全主管部門至少每周一次,車間(工段)至少每日一次。檢查的形式:公司可進行普檢、抽檢、專檢;車間應進行自檢、互檢;主管領導和安全員應經常進行巡邏檢、監督檢;班組應進行上班檢、下班檢和過程檢。檢查的方法:以法律規程為依據,針對檢查對象,製作好檢查表,逐項逐點進行認真仔細的檢查,檢查的目的要明確,方法要靈活,並做好安全交接班。檢查要有記錄,業績列入月度考核,發現的隱患和問題要及時採取整改措施,落實責任人,跟蹤檢查,限期完成。 五、尊重科學,按規操作。產品經小試、中試成熟後,制訂一套科學、系統、規范化的安全生產技術標准和操作規程及嚴格的安全防範措施,加強工藝管理、設備管理和現場管理,嚴肅工藝紀律和設備的安全操作。平時加強對設備的維護保養,提高設備的安裝、維修質量,定期進行檢查檢測;嚴肅勞動紀律,嚴格按規操作,杜絕「違章操作、違章指揮、違反勞動紀律」的「三違」現象;提高安全生產管理的預見性,落實事前防範措施,將可能存在或發生的事故隱患(問題)消滅在萌芽狀態。 六、安全裝置,完整好用。重點部位、危險崗位(如鍋爐、壓力容器、危險化學品的生產、使用、儲存等)的各種安全防護裝置及安全附件必須齊全、完好、靈敏、可靠;消防器材和事故應急處理器具,必須按規定標准設置配備,並實行嚴格的「定置管理」制度,無故不得隨便動用。對安全防護裝置、安全附件、消防器材和事故應急處理器具,要落實專人管理和維護保養,並定期進行檢查和更換,確保安全裝置、附件和消防器材、應急器具隨時處於「待機狀態」,完整好用。 七、票證管理,從嚴把關。化工區內進行各項作業,必須辦理相關的安全作業證,並實行嚴格的票證管理制度。如「動火安全作業證」、「設備內安全作業證」、「高處安全作業證」、「動土安全作業證」、「設備檢修安全作業證」、「盲板抽堵安全作業證」、「吊裝安全作業證」、「斷路安全作業證」等。必須嚴格按照國家石油和化學工業局發布的《化工企業廠區作業安全規程》辦事,程序要清,控制要嚴,防範要緊,責任一定要明確,措施一定要落實,禁止搞形式、走過場和未批先做、盲目蠻乾的冒險作業。要實行專事專證、專人專證、專人簽字確認、專人檢查監護。 八、安全例會,定期召開。定期召開公司及下屬單位的安全例會,認真總結、提高、交流、反饋安全生產管理的經驗教訓,找出生產中存在的問題(隱患)和薄弱環節,制訂相應的整改和防範措施,並對隱患整改的落實情況進行追蹤檢查,使之落到實處。安全例會,公司至少每月一次,車間(工段)至少每周一次,重點項目實施、發生事故或發現重大事故隱患等特殊情況應隨時召開,會議必須有內容、有重點、有措施、有檢查、有結果、有記錄,便於實施和責任追查。 九、事故處理,「四不」放過。嚴格執行事故報告制度,禁止不報。瞞報、謊報、漏報。事故處理(含未遂事故),一定要堅持「四不放過」原則,即「事故原因不查清不放過,事故責任人和職工群眾沒有受到教育不放過,防範措施不落實不放過,事故責任人不處理不放過」。有些事故(問題)處理還要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擴大教育整改面。事故處理要「實、細、嚴」,所謂「實」:要實事求是,以事實為依據,不弄虛作假,不草率從事;「細」:要認真細致,不漏蛛絲馬跡,不放過任何可疑跡象;「嚴」:對事故責任人要從嚴處理,不姑息遷就,不敷衍了事。有些事故在追查責任時,還要上下聯系,左右掛鉤,以進一步增強相關人員的責任心。 轉型期化工企業安全環保的態勢與對策 化學工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的支柱產業之一,化工的發展關繫到企業和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而化工生產中的安全和環保又歷來在企業經營和政府領導者心中占據「第一要務」的位置。隨著化工企業發展節奏的不斷加快、市場競爭的日益激烈以及安全管理體制的調整等因素的影響,化工行業的安全隱患和壓力日益增大。 每次事故發生後,政府部門都能找出導致事故發生的諸多原因。重大安全環保事故發生的根本原因,以下幾點不可忽視: 1. 經濟⒄溝難沽? 「競爭」已經成為國家和地方之間、企業與個人之間生存和發展的常態。經濟發展速度和與周邊地區的經濟實力對比,是政府領導政績的重要指標。為了加快發展速度,各地往往不惜突破政策、犧牲環境,將一些本來應該在發展的同時解決的問題往後拖延,以致舊的問題還沒有解決,新的問題又出現了,發生安全事故就成了必然。 2. 企業生產經營的壓力大 我國曾對經濟發展和安全環保的關系有一種誤解,即「先發展、後治理」,由此遺留下許多安全隱患和污染難題。一些生產工藝技術本身就存在安全隱患,技術投入又不足,長期「帶病堅持工作」。加之在市場引導下,企業為了降低成本、佔領市場、生產裝置長期滿負荷甚至超負荷投運,使安全問題越加突出。 3. 政府職能轉換 我國為了適應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軌,對行政管理體制進行改革,一些行業主管部門被撤消或合並,將其轉為不再具有行政權利的行業協會,再加上企業自身的管理未跟上,企業的安全隱患和違規情況很難被及時發現和糾正。 4. 社會對安全的認識和事故應對水平不高 企業安全工作的范圍往往局限在自己的管理區域內,對周邊的安全宣傳和知識普及非常有限。在我國的教育中,很少涉及安全意識的培養和自我救護能力的鍛煉,缺乏相應的民間組織和培訓機構,整個社會對突發事故的預防和危機管理還處在較低的層次上。 目前,我國經濟的發展正處於一個重要的轉型期,企業必須體現「以人為本」的經營理念。我國化工生產正步入重化工時代。為此,安全環保不僅應成為企業的首要問題,而且應有更多的投入,大力強化培訓教育,認真抓好安全環保工作,著重處理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1.認真探索和研究安全生產的規律,提高對安全生產的認識和管理水平。 2.加強政策引導,嚴肅落實法律法規。我國已經頒布實施了《安全生產法》,今年國務院也專門出台《關於進一步加強安全生產工作的決定》,實施《安全生產許可證條例》。 3.加大資金投入,盡快掃除安全隱患。針對國家和企業過去對安全環保投入少,國家應撥出一部分資金作為專項費用。同時,以優惠政策督促企業自籌資金,加快技術改造和更新步伐。 4.研究實行新的安全監管體制,擴大安全監管的范圍。一方面,政府要加大安全生產的整治力度,堅決關閉取締非法和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的生產經營場所;另一方面,要把專項檢查和日常監督管理結合起來,逐步建立穩定、長效的安全監督機制。 5.強化管理,落實各級領導安全生產責任制以及建立安全生產評價跟蹤體系和應急救援體系。各地方政府和企業都要建立起安全管理體系。要充分發揮各行業協會參與到安全的監控和管理上來,研究和制訂安全生產標准化和認證體系。同時要加強安全生產的應急救援體系建設,建立安全生產的預警機制和事故後的處置預案。 總之,我們都應從事故中吸取血的教訓,牢固樹立起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高於一切的思想,切實履行安全職責,加強安全管理,讓人們生活得舒心、安心、放心。
㈣ 化工廠如何做好環保工作
化工廠環保工作分四個階段來說:
1、在化工廠建設前期做好環境保護評價工作專,確定化工廠屬所在位置或者其工藝生產過程對周邊環境沒有較大影響,不威脅周邊生態環境。
2、在化工廠建設期,要根據化工廠不同生產裝置特點做好環保措施,比如有毒有害裝置罐區做好地下防滲措施,高風險化工生產裝置設置安全儀表系統等措施,防止化工生產裝置因意外情況發生爆炸事故而引發環保災難。
3、在化工廠運營管理期,做好日常化工生產裝置及儲運設施日常檢查和維修,確保化工廠安全平穩運行,減少事故幾率,從而減少非正常狀態對環境的影響。同時做好廢氣、廢水、和廢渣的無害化處理,將化工廠對環境的影響降到最低。
4、在化工廠停產報廢期,做好化工生產裝置及罐區報廢拆除工作,做到無害化處理,消除安全隱患。
㈤ 化工企業環保管理制度
化工企業環境保護管理規范
一、加大企業產品結構調整力度,依據相關產業政策要求按期淘汰落後的生產能力、工藝和產品。積極實施清潔生產審計並自覺實施清潔生產,創建「環境友好型企業」。
二、化工企業要建立專門的環境管理機構,健全完善環境管理制度並納入正常管理,記錄環保設施的運行數據並建立環保檔案,環保設施穩定運轉率達到95%以上。建立和完善環境污染事故應急預案,並定期組織演練。
三、加強生產技術和設備管理,杜絕跑、冒、滴、漏,充分利用好各種資源、能源,提高原料、能源利用率,不產生或少產生廢棄物。凡是通過檢修、更換設備能夠解決污染問題的,要及時停產檢修、更換設備。
四、化工企業必須在查清污染現狀和排污底數的基礎上,制訂切實可行的治理規劃,有計劃、有步驟地付諸實施。企業周圍居民和企業員工對企業環保工作滿意率達到90%以上。
五、現有化工企業的改擴建項目,必須符合環境保護規劃、土地利用規劃、產業政策及其他有關規定,實行以新帶老的原則,一並解決新老項目污染問題,確保增產不增污。
六、與原輔材料供應方、協作方簽訂的原料供應服務協議中要按照《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道路危險貨物運輸管理規定》以及其他有關法律、法規要求,明確危險化學品包裝、運輸、裝卸等過程中的安全要求和環保要求。
七、揮發性原料、產品的儲存必須採用密閉設施,儲罐必須設置呼吸閥、壓力調節裝置或採用內浮頂儲罐,原料、產品裝卸要採取回收處理措施,減少廢氣排放。
八、揮發性原料、產品在輸送、儲存過程中,安全閥、管道、容器中排放的氣體必須回收或採用其他合理有效的處理措施,取樣分析要採用在線閉路采樣。靜密封點泄漏率保持在萬分之五以下。
九、生產裝備符合相關清潔生產標准中國內清潔生產先進要求,設備運行無故障,設備完好率要保持在98%以上。
十、企業對排放的廢氣必須採用有效措施進行治理。生產原料、產品的裝卸要採用自動密閉裝卸設施。生產設備所有排氣口排放廢氣必須全部收集並採用回收、吸收、吸附、催化燃燒等合理的措施進行處理,達到排放標准要求,嚴禁不經處理直接排放。
十一、對散發惡臭污染物等化工異味的設施必須採取密閉處理,並對惡臭污染物採取凈化回收措施處理,以達到企業廠界外無化工異味的要求。
十二、各生產裝置排出的廢水,必須在清污分流的前提下進行有效處理並達標排放。廢水輸送管道及廢水儲存、處理設施必須採取密閉措施並設置廢氣回收處理設施,防止化工異味氣體揮發。
十三、企業產生的固體廢棄物必須嚴格按照《國家危險廢物名錄》進行分類。廠內固體廢棄物的臨時儲存場要依據《一般工業固體廢棄物貯存、處置場污染控制標准》(GB18599)和《危險廢物貯存污染控制標准》(GB18597)的要求建設,固體廢棄物在廠內的臨時貯存場應設置防止滲漏、密閉防止化工異味氣體揮發以及污水、廢氣回收處理設施。固體廢棄物應及時清運處置。工業固體廢物和危險廢物安全處置率均達到100%。
十四、對工藝過程中產生的可用尾氣,不參加化學反應或反應過剩的化學介質,都要回收利用或處理,嚴禁直接排放。
十五、對生產和設備檢修中產生的廢酸液、廢鹼液、殘液或有機溶劑,必須做到本廠分檔、循環套用於生產,或者經過加工處理後出售給具有資質的單位利用處理,不得隨意排放。對設備檢修過程中產生的廢氣、廢水要統一收集處理,不得造成二次污染。
十六、各廢氣排放點源必須安裝在線監測設備,並與環保部門聯網。
十七、國家、省頒布新的標准後執行新的排放標准。
㈥ 化工企業新員工的環保培訓有哪些內容
當然最主要的是怎麼應付環保局那幫爺
㈦ 化工企業的安全與環保
淺談化工企業的安全管理
化工生產具有易燃、易爆、有毒、腐蝕性強,高溫、高壓操作,生產工藝復雜等特點,稍有不慎很容易發生火災、爆炸事故,造成較大的有形損失(經濟、財物)和無形損失(名譽影響)。因此,搞好化工企業的安全生產,不僅關繫到企業的正常生產和職工的人身安全,還關繫到企業的生存發展和社會秩序的穩定。
一、責任到人,層層落實。建立健全以法人為首、落實到班組的各級安全生產責任制,層層簽訂安全生產責任書,形成從上到下、從左到右、立體式、全方位責任到人的安全生產管理保證體系。成立專職安全管理機構,配備經培訓考試合格的懂專業安全技術知識的專職安全管理人員,車間、班組設兼職安全管理員。實行各級主管領導負責制,將安全生產管理的職責層層分解,落實到各崗位每一個人;每月根據業績,實行工獎掛鉤,按級考核,按月結算;築成「縱向到底、橫向到邊、斜向到角」的全方位、全過程、全員的安全生產管理網,把安管責任真正落實到位。
二、建章立制,嚴肅紀律。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沒有制度,無拘無束。要根據國家有關法律和企業實際,制訂一套全面細致切實可行的安全生產管理規章制度,如《勞動人事管理制度》、《安全生產管理制度》、《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生產技術操作規程》、《各崗位安全生產責任制》、《職工獎勵和違規處罰制度》等。有些制度、規程、責任制要掛到崗位上,提醒崗位人員貫徹落實,以制度規范約束員工的思考和行為,做到以法治廠,以制度管人,使員工在日常工作中有章可遁,有法可依。
三、培訓教育,持證上崗。制訂年、月度的安全生產知識和技術的培訓教育計劃,採用請進來、走出去的內培外訓方法,做到培訓教育經常化、制度化、多樣化、專業化、系統化,提高員工的安技素質。如職工(包括崗位調動人員和外來施工人員)的「三級安全教育」面要達到100%,未經教育和考試不合格者禁止上崗操作;特殊工種(電工、金屬焊割、起重機械和電梯、機動車輛駕駛、登高作業、鍋爐、壓力容器、製冷、危化品等)和其它關鍵崗位人員的安全技術培訓教育,必須嚴格按照行業要求和國家有關法律規定,經資質部門培訓合格,做到持證上崗。通過經常性的培訓教育,確實讓員工掌握安全生產的知識和技術,變不懂安全為懂安全,變「要我安全」為「我要安全」。人人管住自己,守好「責任田」,做到「不傷害自己,不傷害別人,也不被他人所傷害」。
四、經常檢查,消除隱患。落實安全生產檢查制度(包括工藝紀律、設備安全、現場管理、環境保護、消防安全等),經常開展定期或不定期的安全檢查。公司至少每月檢查一次,安全主管部門至少每周一次,車間(工段)至少每日一次。檢查的形式:公司可進行普檢、抽檢、專檢;車間應進行自檢、互檢;主管領導和安全員應經常進行巡邏檢、監督檢;班組應進行上班檢、下班檢和過程檢。檢查的方法:以法律規程為依據,針對檢查對象,製作好檢查表,逐項逐點進行認真仔細的檢查,檢查的目的要明確,方法要靈活,並做好安全交接班。檢查要有記錄,業績列入月度考核,發現的隱患和問題要及時採取整改措施,落實責任人,跟蹤檢查,限期完成。
五、尊重科學,按規操作。產品經小試、中試成熟後,制訂一套科學、系統、規范化的安全生產技術標准和操作規程及嚴格的安全防範措施,加強工藝管理、設備管理和現場管理,嚴肅工藝紀律和設備的安全操作。平時加強對設備的維護保養,提高設備的安裝、維修質量,定期進行檢查檢測;嚴肅勞動紀律,嚴格按規操作,杜絕「違章操作、違章指揮、違反勞動紀律」的「三違」現象;提高安全生產管理的預見性,落實事前防範措施,將可能存在或發生的事故隱患(問題)消滅在萌芽狀態。
六、安全裝置,完整好用。重點部位、危險崗位(如鍋爐、壓力容器、危險化學品的生產、使用、儲存等)的各種安全防護裝置及安全附件必須齊全、完好、靈敏、可靠;消防器材和事故應急處理器具,必須按規定標准設置配備,並實行嚴格的「定置管理」制度,無故不得隨便動用。對安全防護裝置、安全附件、消防器材和事故應急處理器具,要落實專人管理和維護保養,並定期進行檢查和更換,確保安全裝置、附件和消防器材、應急器具隨時處於「待機狀態」,完整好用。
七、票證管理,從嚴把關。化工區內進行各項作業,必須辦理相關的安全作業證,並實行嚴格的票證管理制度。如「動火安全作業證」、「設備內安全作業證」、「高處安全作業證」、「動土安全作業證」、「設備檢修安全作業證」、「盲板抽堵安全作業證」、「吊裝安全作業證」、「斷路安全作業證」等。必須嚴格按照國家石油和化學工業局發布的《化工企業廠區作業安全規程》辦事,程序要清,控制要嚴,防範要緊,責任一定要明確,措施一定要落實,禁止搞形式、走過場和未批先做、盲目蠻乾的冒險作業。要實行專事專證、專人專證、專人簽字確認、專人檢查監護。
八、安全例會,定期召開。定期召開公司及下屬單位的安全例會,認真總結、提高、交流、反饋安全生產管理的經驗教訓,找出生產中存在的問題(隱患)和薄弱環節,制訂相應的整改和防範措施,並對隱患整改的落實情況進行追蹤檢查,使之落到實處。安全例會,公司至少每月一次,車間(工段)至少每周一次,重點項目實施、發生事故或發現重大事故隱患等特殊情況應隨時召開,會議必須有內容、有重點、有措施、有檢查、有結果、有記錄,便於實施和責任追查。
九、事故處理,「四不」放過。嚴格執行事故報告制度,禁止不報。瞞報、謊報、漏報。事故處理(含未遂事故),一定要堅持「四不放過」原則,即「事故原因不查清不放過,事故責任人和職工群眾沒有受到教育不放過,防範措施不落實不放過,事故責任人不處理不放過」。有些事故(問題)處理還要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擴大教育整改面。事故處理要「實、細、嚴」,所謂「實」:要實事求是,以事實為依據,不弄虛作假,不草率從事;「細」:要認真細致,不漏蛛絲馬跡,不放過任何可疑跡象;「嚴」:對事故責任人要從嚴處理,不姑息遷就,不敷衍了事。有些事故在追查責任時,還要上下聯系,左右掛鉤,以進一步增強相關人員的責任心。
轉型期化工企業安全環保的態勢與對策
化學工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的支柱產業之一,化工的發展關繫到企業和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而化工生產中的安全和環保又歷來在企業經營和政府領導者心中占據「第一要務」的位置。隨著化工企業發展節奏的不斷加快、市場競爭的日益激烈以及安全管理體制的調整等因素的影響,化工行業的安全隱患和壓力日益增大。
每次事故發生後,政府部門都能找出導致事故發生的諸多原因。重大安全環保事故發生的根本原因,以下幾點不可忽視:
1. 經濟⒄溝難沽? 「競爭」已經成為國家和地方之間、企業與個人之間生存和發展的常態。經濟發展速度和與周邊地區的經濟實力對比,是政府領導政績的重要指標。為了加快發展速度,各地往往不惜突破政策、犧牲環境,將一些本來應該在發展的同時解決的問題往後拖延,以致舊的問題還沒有解決,新的問題又出現了,發生安全事故就成了必然。
2. 企業生產經營的壓力大 我國曾對經濟發展和安全環保的關系有一種誤解,即「先發展、後治理」,由此遺留下許多安全隱患和污染難題。一些生產工藝技術本身就存在安全隱患,技術投入又不足,長期「帶病堅持工作」。加之在市場引導下,企業為了降低成本、佔領市場、生產裝置長期滿負荷甚至超負荷投運,使安全問題越加突出。
3. 政府職能轉換 我國為了適應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軌,對行政管理體制進行改革,一些行業主管部門被撤消或合並,將其轉為不再具有行政權利的行業協會,再加上企業自身的管理未跟上,企業的安全隱患和違規情況很難被及時發現和糾正。
4. 社會對安全的認識和事故應對水平不高 企業安全工作的范圍往往局限在自己的管理區域內,對周邊的安全宣傳和知識普及非常有限。在我國的教育中,很少涉及安全意識的培養和自我救護能力的鍛煉,缺乏相應的民間組織和培訓機構,整個社會對突發事故的預防和危機管理還處在較低的層次上。
目前,我國經濟的發展正處於一個重要的轉型期,企業必須體現「以人為本」的經營理念。我國化工生產正步入重化工時代。為此,安全環保不僅應成為企業的首要問題,而且應有更多的投入,大力強化培訓教育,認真抓好安全環保工作,著重處理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1.認真探索和研究安全生產的規律,提高對安全生產的認識和管理水平。
2.加強政策引導,嚴肅落實法律法規。我國已經頒布實施了《安全生產法》,今年國務院也專門出台《關於進一步加強安全生產工作的決定》,實施《安全生產許可證條例》。
3.加大資金投入,盡快掃除安全隱患。針對國家和企業過去對安全環保投入少,國家應撥出一部分資金作為專項費用。同時,以優惠政策督促企業自籌資金,加快技術改造和更新步伐。
4.研究實行新的安全監管體制,擴大安全監管的范圍。一方面,政府要加大安全生產的整治力度,堅決關閉取締非法和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的生產經營場所;另一方面,要把專項檢查和日常監督管理結合起來,逐步建立穩定、長效的安全監督機制。
5.強化管理,落實各級領導安全生產責任制以及建立安全生產評價跟蹤體系和應急救援體系。各地方政府和企業都要建立起安全管理體系。要充分發揮各行業協會參與到安全的監控和管理上來,研究和制訂安全生產標准化和認證體系。同時要加強安全生產的應急救援體系建設,建立安全生產的預警機制和事故後的處置預案。
總之,我們都應從事故中吸取血的教訓,牢固樹立起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高於一切的思想,切實履行安全職責,加強安全管理,讓人們生活得舒心、安心、放心。
㈧ 化工企業環境管理人員培訓
組建一個推進環境管理體系建立和維護的組織機構是體系創建的重要環節,成立以總工程師為管理者代表,以環保處為基礎,同時抽調安全處、技術處、各車間環保專人組成環境管理體系創建小組,並且進一步明確各職能處室及車間、相關人員的職責,並對體系創建過程中的工作進行合理的分工,通過此項工作使化工企業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組織機構,保證工作順利進行。
對企業全員培訓是創建環境管理體系的基礎,這一階段要分3個層次進行:
首先,要請咨詢專家對企業高層管理者進行培訓,進一步加強對環境保護的認識,對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的了解,以及通過該體系認證的重要性及深遠意義;
第二層對中層管理者及內審人員的培訓認證。這一層次培訓的效果及相關人員對體系的認識和理解是培訓這一環節的關鍵,因為高層管理者只起決策作用,而以後的大量工作如體系策劃、文件編寫以及管理評審等工作都由這一層人員進行。化工廠通過外委咨詢專家對這一層次人員進行為期半個月的培訓,主要講述ISO14001管理體系標准,以及相關知識,重點對該廠主要污染源的預防及防治提出了指導性培訓;
第三層培訓是基層管理幹部及基層員工,這一層次主要進行環境保護重視的必要性、有關環境保護知識、ISO14001相關知識的培訓。
通過對這三個層次人員的培訓,使企業員工對環境保護的認識進一步提高,能夠切實從社會利益角度出發來認識環境保護的重要性,並通過培訓徵集合理化建議,這些都為後續工作奠定了基礎。
希望上述回答對您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