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地震安全應急救緩心得體會
一、認清突發事件的內涵。突發事件是指突然發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嚴重社會危害,需要採取應急處置措施予以應對的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和社會安全事件。突發事件包涵核心要素為:一是具有明顯的公共性或社會性。突發事件應對法所要解決和應對的是「公共危機」,具有明顯的「公共性」。國家制定突發事件應對法的核心目的是為了應對突發公共危機。二是具有突發性和緊迫性。突發事件的發生往往是突如其來,如果不能及時採取應對措施,危機就會迅速擴大和升級,會造成更大的危害和損害。三是具有危害性和破壞性。危害性和破壞性是突發事件的本質特徵,一旦發生本法所稱的突發事件,就會對生命財產、社會秩序、公共安全構成嚴重威脅,如應對不當就會造成巨大的生命、財產損失或社會秩序的嚴重動盪。四是必須藉助於公 2 權力的介入和動用社會人力、物力才能解決。公權力在突發事件應對過程中發揮著領導、組織、指揮、協調等功能,公權力介入突發事件的應對。
二、積極應對突發事件。應對突發事件,把預防和應急准備放在優先位置,真正做到防患於未然。只有牢固樹立「居安思危、常備不懈」意識,逐步把握規律,主動採取防範措施,才能從根本上減少突發事件的發生。同時,在無法完全避免突發事件發生的情況下,要總結探索如何制度化、科學化、專業化應對各類突發事件。第一,建立健全應急管理制度。政府部門應建立健全分類管理、分級負責、條塊結合、屬地管理為主的應急管理體制,形成統一指揮、功能齊全、反應靈敏、運轉高效的應急機制。加快應急管理的法制建設,形成有效應急管理法制體系,把應急管理工作納入規范化、制度化、法制化軌道。第二,制定完善應急預案機制。認真制定應急預案,健全監測、預測、預報、預警和快速反應系統,加強專業救災搶險隊伍建設,健全搶險救災物資儲備制度,搞好培訓和預案演練,全面提高抗風險能力。第三,加快建設科技應急體系。高度重視運用科技提高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加強應急管理科學研究,提高應急裝備和技術水平,加快應急管理信息平台建設,形成公共安全和應急管理的科技支撐體系。第四,加強組織協調應急管理。加強相關部門的協調機制,落實各自承擔的專項預案,要按照總體應急預案的要求,做好縱向和橫向的協同配合工作。健全應對突發公共事件的組織體系,明確各方面職責,確保一旦有事,能夠有效組織,快速反應,高效運轉,遇事不亂。第五,積極開展應急宣傳培訓。利用多種方式,廣泛宣傳相關法律法規和應急預案,特別是預防、避險、自救、互救、減災等知識,增強公眾的危機意識、社會責任意識,提高自救、互救能力;深入開展應急專題培訓,特別要加強對公務員進行專題教育及應對和處置突發事件的培訓,全面提升應對管理水平。
三、提高處置突發事件的能力。應對突發事件是一項全新的工作,無論政府還是公眾,都需要學習、探索,提高應對的能力。培養危機意識。危機意識是突發事件預警的起點。在和平時期,人們往往缺乏危機意識。通過模擬危機情勢,不斷完善危機發生的預警與監控系統,培養危機意識。
② 應急管理部通知武漢防地震是真的嗎
應急管理部通知武漢防地震是真的,昨天孝感發生了4.9級的地震。
③ 應急管理部已向通海地震災區調撥救災物資嗎
2018年8月14日晚,應急管理部從救災物資昆明儲備庫,向雲南省緊急調撥3000頂帳篷、內1.2萬張折疊床、容1.2萬床(件)衣被等中央救災物資,用於支持通海地震災區受災群眾緊急轉移安置和過渡期生活救助等工作,確保受災群眾基本生活。
據中國地震台網正式測定:13日1時44分在雲南玉溪市通海縣(北緯24.19度,東經102.71度)發生5.0級地震,震源深度7千米。
14日3時50分,通海縣(北緯24.19度,東經102.71度)再次發生5.0級地震,震源深度6千米。
④ 地震應急工作實行政府領導,統一管理和分級,分部門負責的原則對嗎
對。
《破壞性地震應急條例》第三條:地震應急工作實行政府領導、統一管理和分級、分部版門負責權的原則。
《破壞性地震應急條例》是為了加強對破壞性地震應急活動的管理,減輕地震災害損失,保障國家財產和公民人身、財產安全,維護社會秩序而制定的條例。
(4)2015年地震應急管理培訓心得擴展閱讀:
破壞性地震是嚴重威脅人類安全的、恐怖的自然災害。2005年印度尼西亞地震引發的海嘯造成38萬人死亡。1976年的唐山地震死亡24萬人,整個唐山市瞬間成為一片廢墟,1920年的海源地震死亡20萬人。2008年5月12日中國汶川大地震,以及東京大地震、舊金山大地震、墨西哥大地震,等等,都是造成數十萬人傷亡的、震驚世界的地變。
震級大於5級,造成一定的人員傷亡和建築物破壞或造成重大的人員傷亡和建築物破壞的地震災害稱為破壞性地震。破壞性地震是嚴重威脅人類安全的、恐怖的自然災害。 發生破壞性地震時, 應在地震瞬間,保持冷靜,爭取12秒。地震以後,應嚴防傳染病、水災、火災。
參考資料:網路-《破壞性地震應急條例》
⑤ 校園安全應急管理案例
應急預案領導小組
一、成立組織機構:
(一)、領導小組
組長:徐憲強
副組長:徐憲榮
成員:張鐵峰、李懷博、劉麗娟、周蘭英、張景紅、周桂華
(二)、通訊小組
組長:劉麗娟
成員:李進、張凱
(三)、搶險救災小組
組長:張鐵峰
成員:李懷博、付文魯、張景紅、
(四)、現場疏導保護小組
組長:徐憲榮
成員:常美榮、周蘭英
(五)、統計檢查小組
組長:周桂華
成員:部分高年級學生
地震應急預案
一、報告程序
1、地震災害發生後,校(園)內如有人員受傷,校(園)醫應立即撥打急救電話120。(責任人:周桂華)
2、學校立即組織學校各級小組投入到搶險救災工作中,先救人為主。(責任領導:張鐵峰)
3、校(園)地震應急處置工作領導小組立即向聯校報告人員、財產損失及受災情況。(責任人:劉麗娟<報告> 周桂華<統計檢查>)
4、各工作小組按照預案規定的職責開展搶險救災工作。(責任人:徐憲榮)
5、信息通訊組立即與傷亡學生的家長或傷亡教師的家屬聯系。(責任人:劉麗娟)
二、臨震應急處置:
上級地震、臨震預報後,地震應急處置工作領導小組和各工作小組立即進入臨戰狀態,啟動應急預案,全面組織抗震工作。
1、指揮組公布並暢通緊急聯系電話,隨時關注有關預報信息,及時向師生發布緊急警報和有關消息。(責任人:劉麗娟)。
2、各項室內活動,迅速疏散師生至安全地帶。(責任人:徐憲榮及各班班主任)。
3、救災組檢查、消除各類建築物、場所安全隱患;封堵、關閉危險場所;切斷電源系統。(責任人:張鐵峰)。
4、保衛組進行警戒巡邏,維護學校秩序。(責任人:張景紅)。
三、地震時預警臨震應急處置:
(1)、當發生地震時,拉響警報或大聲喊「地震了」上課學生在老師的指揮下迅速撤離教室,到操場中央蹲下。來不及撤離的要就近躲藏到桌下或牆角處,並用手抱住自己頭後部,以減少傷害。(責任人:各班上課教師)
(2)、辦公室教師迅速撤離辦公室,到操場中央。
四、震後應急處置:
(1)領導小組立即研究部署救災工作和應急措施,組織有關部門和人員迅速開展抗震救災工作(責任人:張鐵峰)。
(2)如有人員傷亡通訊小組及時報告120或通知受傷者家人。(責任人:劉麗娟)。
(3)警戒保衛組設置警戒區域,加強校園值班值勤和巡邏,加強對重要設施、重要物品的保護,維護學校秩序(責任人:張景紅)。
(4)統計檢查小組立即檢查、核實受災情況,統計、匯總相關信息並迅速報告校(園)地震應急處置工作領導小組(責任人:周桂華)。
(5)校(園)地震應急處置工作領導小組向教育局安委辦就損失大小、困難程度、救助情況等分別核實登記,快速地、實事求是報告災情(責任人:周桂華)
火災應急預案
一、報告程序
(1)發生火災時,現場教師馬上組織疏散學生離開現場。拉起警戒線。(責任人:徐憲榮)
(2)立即報警撥打消防中心火警電話( 119 )。待對方放下電話後再掛機。(責任人:劉麗娟)
(3)同時迅速報告學校安全領導小組,學校領導組織有關人員攜帶消防器具趕赴現場進行撲救。(責任人:徐憲強)
(4)學校領導在向上級指揮所領導匯報的同時,派出人員到主要路口等待引導消防車輛。並組織教職工救助人員、撲滅火災。(責任人:周蘭英)
二、組織實施:
1、 學校領導和教師要迅速組織學生逃生,原則是「先救人,後救物」,指揮學生及老師撤離到安全地帶如操場等場所。(責任人:徐憲榮)
2、在消防車到來之前,學校教師均有義務參加撲救。(責任人:張鐵峰)
5 、 學生及無關人員要遠離火場和校園內的道路,以便於消防車輛駛入。(責任人:常美榮)
三、撲救方法:
1、撲救固體物品火災,如木製品,棉織品等,可使用各類滅火器具。
2、撲救液體物品火災,如汽油、柴油、食用油等,只能使用滅火器、沙土、浸濕的棉被等,絕對不能用水撲救。
四、災後統計檢查
統計檢查小組立即檢查、核實受災情況,統計、匯總相關信息並迅速報告校(園)地震應急處置工作領導小組。(責任人:周桂華)
傳染病應急預案
報告程序:
1、晨午檢制度執行
每天到校後對學生進行體溫檢測(責任人:各班班主任)
2、發現不明原因發熱、腹瀉及呼吸道傳染病;班級縮小活動范圍;通知學生監護人送醫院就診。(責任人:班主任 )
3、診斷為傳染病病人的,通知學校,由學校領導小組組織協調各項工作。(責任人:班主任)
4、將學校情況報告聯校及疾病預防中心120,對學校及教室場所進行消毒處理。(責任人:劉麗娟)
5、做好學生所在班級的控制工作,縮小其活動范圍。(責任人:徐憲榮)
6、協助衛生部門落實好有關預防控制措施(責任領導:張鐵峰 責任人:各班班主任)
防洪應急預案
實施程序
1、接到上級指示或通知後,領導小組立即進入臨戰狀態,依法發布有關消息和警報,全面組織各項防洪抗汛工作。各有關組織隨時准備執行防洪抗汛任務。(責任領導:徐憲榮)
2、組織有關人員對所屬建築進行全面檢查,封堵、關閉危險場所,停止各項室內大型活動。(責任人:張鐵峰)
3、加強廣大師生宣傳教育,做好師生、學生家長思想穩定工作。
並做好學生的疏導工作,將學生疏散到安全場所。(責任人:各班班主任)
4、各級小組在校長室統一組織指揮下,迅速組織本級搶險救災,採取一切必要手段,組織各方面力量全面進行防洪抗汛工作,把防洪抗汛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點。(責任人:張鐵峰)
5、災後統計檢查工作
災後統計小組組織人員對學校的受災情況進行統計並報告校長室,統一向上級指揮所報告學校受災情況(責任人:徐憲強)
建築物倒塌應急預案
緊急疏散程序
當發現建築物倒塌跡象或發生建築物倒塌情況
1、事故現場的教師一邊指揮學生進行緊急集結疏散,一邊以最快速度將發生事故信息傳遞到應急領導小組。(責任人:各班正在上課的老師)
2、領導小組人員馬上按工作職責到現場指揮全校師生進行緊急疏散,具體如下:
(1)全校通過廣播或以哨音發出緊急集合信號。(責任人:李進)
(2)緊急疏散小組結合班主任教師立即到班級指揮學生按順序疏散。(責任人:各班班主任)
(3)脫離現場後,各班主任迅速組織好本班、本年級學生,整理好隊伍、清點好人數,不允許學生擅自離開隊伍;對沒有到場的,要做好登記,並及時上報現場負責領導。(責任人:各班班任)
(4)對於受傷的學生,進行簡單救治後,送往就近醫院救治,並及時通知家長,有關人員做好學生和家長的安撫工作。(責任人:周蘭英)
(5)災後救援工作,學校組織廣大教師對受災教室進行救災清理,搶救貴重物品。(責任人:張鐵峰)
(6)災後統計檢查工作,將受災教室間數,面積,人員傷亡情況,財產損失情況做如實統計,報告學校校長室,統一聯校。(責任人:常美榮)
交通事故應急預案
1、當交通事故發生時,當事人應及時向交警隊報告事故發生,明確匯報事故發生詳細位置,同時應匯報教師或學校領導。
2、發生人員傷亡時,當事人應向120、122報告,請求支援。
3、在醫院等急救人員尚未到場的情況下,當事人應本著救人要緊的原則,緊急實施對傷員的急救,直到急救人員送往醫院。
4、交通事故發生後,當事人應及時疏散現場圍觀人員,協助交警維持現場秩序,保留現場,提供交警需要的證據。
5、學校接到交通事故電話後,應立即趕赴現場,同時將情況向上級部門匯報,並配合交警進行事故處理、事故原因調查。
6、班主任立即與家屬或家長取得聯系,到達事故地點或醫院。
7、學校加強對學生和教師的交通安全教育,每月一次安全工作會議。
8、及時做好學生及家長安撫工作,控制事態,維持學校教育教學秩序正常進行。
9、保險介入,進入保險理賠程序。
外來人員滋事應急預案
1、為防止校外人員進入校內滋事,學校值班教師應嚴格門衛制度非本校要員禁止入內。(責任人:值班老師)
2、外來人員來訪,門衛人員要問清事由,及時與有關人員聯絡,並做好登記。(責任人:值班老師)
3、校內如發生外來人員滋事事件,學校值班教師或在場的教師應立即制止,並報告學校領導。學校值班教師無法控制局面的應立即撥打110請求支援。(責任人:值班教師或在場人員)
4、如果事故已經發生,發現人員應即刻制止,如無法控制局面應立即撥打110,如果有人員傷亡,應立即撥打120急救中心。並將情況及時報告學校。(責任人:在場人員或值班教師)
5、學校了解情況後,立即通知學生家長及聯校,並將事件的時間地點,事件的成因經過結果形成文字材料報告。(責任人:劉麗娟)
被盜應急預案
一、報警程序
1、發現案件時應及時向學校領導報告。(責任人:值班教師或現場人員)
2、學校領導將被盜情況向聯校進行匯報。(責任人:張鐵峰)
3、經聯校領導同意後報主管部門並向公安機關報警110。(責任人:徐憲強)
三、處置措施
1、接報後,保衛人員迅速趕到現場,同時向學校領導報告。(責任人:張鐵峰)
2、學校領導接報告後安排人員保護現場,拉起警戒線。(責任人:徐憲榮)
3、統計被盜物品的數量和價值,並做好登記。經聯校同意後向公安機關報案。(責任人:周桂華<統計> )
4、積極協助公安人員勘察現場,為偵破案件提供條件。(責任人:張鐵峰)
四、注意事項
1、此類案件一般內部掌握,知情者未經允許不得向外界宣揚。
2、注意保護現場,以便為偵破案件提供條件。
3、各級領導要做好工作,不要因此影響正常的工作秩序和學習秩序。
學生「應急疏散大演練」預案
一、目的意義:
培養學生自救自護能力,在遇到突發事件時能沉著冷靜不慌張,能安全有序的從教學樓撤離到安全地帶。在撤離途中,能正確了解逃生程序、路線、運用一些簡單的逃生技巧(如逃跑姿勢等)。
二、疏散程序、路線以及疏散地點安排:
(一)聽到學校播放的警報聲後,班主任和上課教師立即組織學生迅速、有序地從教室前、後門離開教室,跑向集中地。
(二)各班學生疏散安排:
1、後排幾個班級順序為:(4個班級)一.1班、一.2班、二年級、三年級
2、 前排幾個班級順序為:(3個班級)四年級、五年級、六年級
(三)各班學生集中地點(暫定,一般視突發事件性質而定):
1、各班集中到操場
2、各班到達安全地點後:班長組織清點人數,報告班主任,班主任報告集中點指揮員。
三、維持秩序老師安排:
後排指揮員:周桂華、常美榮
前排指揮員:周蘭英、劉麗娟
途中及集中地點指揮員:張景紅(小門口)、徐憲榮(操場)、張鐵峰(操場入口);
四、其他注意事項:
1.在演練期間聽到校園廣播警報聲,全體師生不必驚慌,立即停止正在進行的一切教育教學活動,投入演練活動。在辦公室的老師立即自覺分工,到所在區域協助組織學生有序疏散。
2.學生疏散一定要做到安全、有序,特別在轉彎時,老師及時進行處理組織,絕對不可出現擁堵或踩踏事件發生。
3.班級如有行動不便學生,應確定老師或學生進行幫助,不可一人留在教室。
4.在演練前班主任一定要對學生加強教育,教給方法,人人明確疏散方向、要求以及注意事項。
5.演練結束後,經集中地指揮老師宣布,各班方可按次序回到教室。
6.各班主任在演練結束後,應寫好本次演練的小結(總結演練,發現問題,提出建議),由班主任統一上交校長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