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家長會發言稿:如何培養一個好孩子
各位學生家長:
大家好!今天我不是以一個老師、一個學校管理者的身份來給大家開會,而是以一個學生家長的身份來與大家交流。我的孩子是個女孩,目前在實驗中學讀初一,與大家的孩子差不多,我們的年齡也是相仿。我房子在鹿鶴轉盤附近,孩子小學是從鎮小畢業的,初中招生學校是文峰中學,但我的鄰居孩子女兒小時候夥伴在實驗中學去讀,她也想去讀,就參加了入學考試,當時是佔60多位,實驗中學每年招招生范圍外優生200名,孩子如願被錄取了,作為大人也省不少心,在這一年中成績比較穩定。
去年,實驗中學召開學生家長會,當時孩子去時進步了,安排我們發言,當時我寫了一個發言稿,題目是《回歸常識,養成習慣》,我覺得家庭教育最重要的一點是習慣的養成,不僅是孩子的,還有家長的。今天我交流的是家庭教育中的習慣養成。
一、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按時、認真完成作業的習慣,老師布置的作業是先做後玩,無論是做的背的都主動送我們檢查,這一點是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形成的。閱讀的習慣,孩子每年看的課外書不下四十本了,我長期關注學生的閱讀,因此她也讀了不少書。從教學一線走出來的著名教育家、北京十一中學校長、國家督學李希貴說過:「一個人,如果在他成長的關鍵階段,沒有讀到適合那個年齡的讀物,將是終生無法彌補的缺憾。」「教育的根本說到家就是培養習慣,而諸多習慣中讀書的習慣又是關鍵之關鍵――一個孩子,只要養成了良好的讀書習慣和濃烈的讀書興趣,他這一輩的發展都基本不用擔心了。」大量的閱讀,豐富了孩子的生活,讓孩子過得充實快樂,提高了學習興趣和能力,形成了良好的學習品質。按時作息的習慣,雙休日睡不超過晚上9:30,起床不超過8:30。控制孩子看電視的時間,慎重對待孩子上網,讓孩子遠離游戲。
二、家長養成輔導的習慣,盡好自己的責任。
孩子成人成才是父母一輩子最大的成功。當前幸福教育頗有研究的高峰校長作報告時講過這樣的一件事:「他曾經在公園里碰到了一群退休的老幹部,有處長,有副市長。與他們聊天,知道他們到了這個年齡在談論什麼。他們不再談論誰的官更大、誰的錢更多、誰的朋友圈子更廣,而是談論誰的孩子更優秀、更有出息!因為他們明白,那些官和錢像煙霧浮雲一樣是沒有價值的,而孩子的發展、成材才是最重要!」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終身老師,教育孩子責無旁怠。家長的所作所為,不僅影響孩子的學業,重要的影響孩子的心理、品行、社會適應能力、交際能力、情感和人生觀。對於孩子的教育,小學和初中是打基礎的關鍵時期,也是我們當家長的能夠施加積極影響、能夠盡我們能力輔導的階段,是家長盡責任的關鍵時期,如果我們錯過這個關鍵時期,將是一輩子的遺憾。在過去學校開家長會時,我就強烈地呼籲家長們在孩子小學初中的關鍵時期,父母要在孩子身邊,其碼有一個,隔代教育是不能代替父母教育的,我們生下了孩子,就要對孩子的教和養負責,現在好多年輕父母只管生,不管養,讓孩子的爺爺奶奶代勞,最終要付出代價的。
無論你的文化水平如何,都不應作為對孩子教育不關心的借口。《朗讀手冊》的作者講過他小時候的母親檢查他的作業的故事,每次他都很慎重地將作業拿去給他的母親看,他的母親看得也很認真,到他長大以後,才知道他的母親並不識字,最後他仔細回憶小時候從沒有懷疑過母親是否識字,每次都沒有欺騙母親的想法,最後他成了記者,寫了多本著作,很有影響。
在習慣養成上做好表率。孩子放學回家,家長在上網、看電視、打撲克、搓麻將、喝酒抽煙、聊天胡侃,卻要求孩子坐在那裡寫作業,孩子認為對自己是不公正的,也是不服氣的,也會拒絕完成作業的——在高壓之下,永遠不可能實現學業優異。一個不愛讀書的家長,卻要求孩子熱愛讀書,家長朋友,你們認為現實嗎?孩子是家長的影子,好孩子的背後一定站著優秀的父母、充滿民主、大愛的家庭!我的孩子下自習回家,她自覺地去完成作業,聽錄音,背書,送我們檢查,我看書或者寫點材料,不看電視,雙休日讓她每天看一兩個小時,上一兩小時的網,我不能給孩子其它方面的優越,在這方面我盡力做好。
三、換位思考的習慣。寬容孩子,理解孩子,讓孩子每天有一個快樂的心情。
旅美教育專家黃全愈說過:「對孩子來說,他們需要的不是學富五車的父親,也不是才高八斗的母親;不是官位顯赫的爸爸,也不是日進斗金的媽媽。他們需要的是寬厚的父母,寬松的家庭氛圍,順其自然的教育。」孩子和我們心情一樣,都想成為優秀的,我們當家長的是如何幫助她走向優秀,幫助其緩解學習的緊張和壓力。其實孩子每天在學校是挺累的,學習很辛苦,沒有真正絕對的快樂學習,現在我們大人如果能像孩子一樣在教室坐上一整天,我估計就難以堅持下去。每天接孩子的時候,我總是問孩子今天上學高不高興,孩子自己就會主動地將學習的一些情況告訴我,今天學了什麼?考了什麼?怎麼樣?對於孩子的考試,盡管我很關心分數,但我從不表露出來,而是耐心地聽一聽孩子談談錯在什麼地方,及時提醒她今後要注意什麼,盡我們的能力幫助分析。如有一次次孩子參加英語奧林匹克競賽,題目很難,孩子很不高興,我就勸她,這是外國人的語言考試,如果讓你做語文試卷就不會那麼難。最後她主動要求去補習英語,上補習班我不強求。只要孩子盡力了,就不要對孩子的要求過高,特別是脫離孩子實力的要求和目標。多與孩子交流,耐心地聽孩子絮叨學校瑣事。如果孩子能主動地與家長談學校里的事,這樣家長就能了解孩子的學習狀況,有針對性進行鼓勵和調適。
正確理解對待孩子的差異。五個指頭有長短,生活中存差異的事太多了,孩子之間有差異也是正常。成績優秀的孩子在到處都是寵兒,成績差一點本來過得很壓抑,作為家長要做的工作是分析孩子差異形成的原因,如何縮小這些差異。我目前在關注新教育,研讀蘇霍姆林斯的《給教師的建議》,對於差生的研究,在目前為還沒有一個人比蘇氏付出更多的精力和心血的,30多年中,他對2000多個學困生進行研究,其中對107個孩子有完整的調查研究的資料,他對於差生的描述是:「能力差的學生,並不單純就是記憶力降低的兒童,這些兒童的思維處於一種受抑制的,靜止不動的、『僵化』的狀態之中。」這是一群不愛思考或者是不會思考的學生。差生形成的原因是「一層一層的累積起來的」,「遺傳,疾病;早期受到不正確的教育;不健康,經常發生沖突的家庭關系;家庭智力生活的局限性和驚人的貧乏性,家庭情感生活的貧乏;幼兒時期的母親教育。」有先天的,有後天的,有來自家庭的,也有學校教育。
家長要研究自己的孩子。請做父母的回家一起分析一下:我的孩子優秀,優秀在哪裡?一般,一般在哪裡?有問題,問題在哪裡?一定知道自己孩子的優勢與缺點,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才能讓孩子正常發展、良好發展。否則,盲目要求,不切實際,抱怨指責,受到損害的到底還是我們的孩子!
四、家校互動聯手的習慣。
家長終究要明白:孩子是自己的,學生是學校的,兩者的理念、方法、途徑、評價是有差別的。家校必須聯合起來,孩子的成長環境才是有效度的。最聰明的家長,是積極地、主動地、熱情地與班主任老師、科任老師多聯系、多溝通、多交流,多參與學校組織的活動,多參加孩子的活動。有的家長就是不明白,老跟孩子治氣,老跟老師治氣,老跟學校治氣,老跟社會治氣——這有什麼用處?特別是有些家長就在孩子面前不斷地詆毀和抱怨、指責老師,直到讓孩子不再愛自己的老師,也不信老師的話,也不喜歡老師的學科,結果是徹底把自己的孩子摧毀了。受到損害的,仍然是我們自己的孩子啊!我們學生的家長素質都很高,一定要做一個聰明的家長!
去年,六年級在老高中單設,盡管各級領導很關心,投入也不小,但這里的條件很簡陋,從零起步,除了破舊的房子外,教學上的好多設施好多還是空白。不過有一點能讓大家放心的是,這里的老師很優秀,幾個教師在市級講課獲獎,成績在全區領先;最可貴的是他們的敬業精神、團結協作意識,也是我來到這所學校體會最深的一點。每天大家很早地來到學校,與學生一同跑步,每餐都是學生打好飯菜後教師再就餐,長期堅持放學路隊護送。去年的詩朗誦,老師們讓每一個孩子都登上舞台,為每一個孩子畫了淡妝,對於好多孩子來說是第一次。今年的六一,老師們為選節目,排節目,加班加點,誇張一點說有的老師晚上睡覺還在思考舞蹈動作。盡管這里的條件差一點,但我們在克服困難,盡力讓這里的學校味濃一點,除了課堂教學外追求精緻外,校園文化建設如書香長方廊、名人長廊、廣播室建設,各項活動如國旗下講話、書畫比賽、詩朗誦、體運會、開學典禮等活動力求豐富多樣,用我們的認真和盡心盡力來彌補條件差的缺憾。
家長要配合孩子的教育。去年我給學生家長寫了三封信,每次都談到孩子的閱讀,建議家長給孩子買一點書,去年期末讓家長們填寫過《學生寒假情況反饋表》,收回來我仔細看了一下,認真填寫的不多,給學生購書的不多。我為什麼每次談到閱讀,在前面談孩子學習習慣的養成中我也談過,我感覺是孩子們的閱讀量太小,閱讀氛圍不夠,主要是書太少,學校從去年到今年買了一些,但遠遠不夠,我家裡光孩子讀的書有200本以上,我還經常陪她到圖書城去看。今年的六一,孩子們要排節目,也希望家長多支持,給孩子買點服裝,要知道這是孩子的童年時代,他們喜歡表演喜歡跳舞,過了這個年齡,再花多少錢也買不回的。最後要說的,臨近小學畢業了,孩子們的畢業成績將是初中老師的第一印象,家長要做的工作是每天過問一下孩子的學習,看一下孩子的作業是否完成,聽一聽孩子背書,不要把這些都當作是老師的事,學生是我們的,孩子是你們自己的。
最後謝謝各位的傾聽。歡迎家長們就自己孩子的問題與我們溝通,讓我們共同努力,讓我們的孩子走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