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深化職業技能培訓體制機制改革的重點是建立技能提升多渠道激勵機制以及什麼
深化職業技能培訓體制機制改革的重點是建立技能提升多渠道激勵機制以及建立職業技能培訓市場化社會化發展機制,建立技能人才多元評價機制,建立職業技能培訓質量評估監管機制。
深化職業技能培訓體制機制改革
一、建立職業技能培訓市場化社會化發展機制。
加大政府、企業、社會等各類培訓資源優化整合力度,提高培訓供給能力。廣泛發動社會力量,大力發展民辦職業技能培訓。鼓勵企業建設培訓中心、職業院校、企業大學,開展職業訓練院試點工作,為社會培育更多高技能人才。
鼓勵支持社會組織積極參與行業人才需求發布、就業狀況分析、培訓指導等工作。政府補貼的職業技能培訓項目全部向具備資質的職業院校和培訓機構開放。(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教育部、工業和信息化部、民政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全國總工會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建立技能人才多元評價機制。
健全以職業能力為導向、以工作業績為重點、注重工匠精神培育和職業道德養成的技能人才評價體系。建立與國家職業資格制度相銜接、與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相適應的職業技能等級制度。完善職業資格評價、職業技能等級認定、專項職業能力考核等多元化評價方式,促進評價結果有機銜接。
健全技能人才評價管理服務體系,加強對評價質量的監管。建立以企業崗位練兵和技術比武為基礎、以國家和行業競賽為主體、國內競賽與國際競賽相銜接的職業技能競賽體系,大力組織開展職業技能競賽活動,積極參與世界技能大賽,拓展技能人才評價選拔渠道。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教育部、工業和信息化部、住房城鄉建設部、國務院國資委、全國總工會、共青團中央、中國殘聯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建立職業技能培訓質量評估監管機制。
對職業技能培訓公共服務項目實施目錄清單管理,制定政府補貼培訓目錄、培訓機構目錄、鑒定評價機構目錄、職業資格目錄,及時向社會公開並實行動態調整。建立以培訓合格率、就業創業成功率為重點的培訓績效評估體系,對培訓機構、培訓過程進行全方位監管。
結合國家「金保工程」二期,建立基於互聯網的職業技能培訓公共服務平台,提升技能培訓和鑒定評價信息化水平。探索建立勞動者職業技能培訓電子檔案,實現培訓信息與就業、社會保障信息聯通共享。(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財政部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建立技能提升多渠道激勵機制。支持勞動者憑技能提升待遇,建立健全技能人才培養、評價、使用、待遇相統一的激勵機制。指導企業不唯學歷和資歷,建立基於崗位價值、能力素質、業績貢獻的工資分配機制,強化技能價值激勵導向。
制定企業技術工人技能要素和創新成果按貢獻參與分配的辦法,推動技術工人享受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有關政策,鼓勵企業對高技能人才實行技術創新成果入股、崗位分紅和股權期權等激勵方式,鼓勵憑技能創造財富、增加收入。
落實技能人才積分落戶、崗位聘任、職務職級晉升、參與職稱評審、學習進修等政策。支持用人單位對聘用的高級工、技師、高級技師,比照相應層級工程技術人員確定其待遇。
完善以國家獎勵為導向、用人單位獎勵為主體、社會獎勵為補充的技能人才表彰獎勵制度。(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教育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國務院國資委、國家公務員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1)機關業務培訓與激勵機制擴展閱讀
推行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內在要求。湯濤指出,職業技能培訓與勞動者素質的提升與勞動者的成長成才密切相關,它是提高就業質量、解決結構性就業矛盾的一個根本舉措。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適應經濟高質量發展必然要求勞動者素質的提升。同時在打贏脫貧攻堅戰中,技能扶貧也是個非常有效的措施。
「同時也是職業技能培訓改革工作的迫切需要。」湯濤指出,「目前職業技能培訓工作還存在一些突出問題:一是職業技能覆蓋面還不夠廣泛;二是職業技能培訓服務供給不足;三是培訓針對性、有效性需要進一步提高;四是職業技能培訓的基礎能力仍需要加強。這四個問題要解決好,才能把職業技能培訓工作進一步做好。」
《意見》提出「建立並推行覆蓋城鄉全體勞動者、貫穿勞動者學習工作終身、適應就業創業和人才成長需要以及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的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湯濤表示「終身」體現在幾個方面:一是培訓對象的覆蓋上是全體勞動者,包括就業人員和准備就業人員。
二是就業培訓的補貼,職業技能培訓有政府補貼培訓,這個補貼要覆蓋終身職業生涯,你只要是在崗、在職勞動或者工作,就可以接受這個培訓。
三是技能評價激勵的活動要覆蓋培訓的全過程,這樣才能使大家有更高的積極性。
《意見》對構建終身職業技能培訓體系、深化職業技能培訓體制機制改革、提升職業技能培訓基礎能力及保障措施等多個方面提出要求。湯濤指出,《意見》明確了促進普惠均等、堅持需求導向、創新體制機制、堅持統籌推進的基本原則,這將有利於大規模開展職業技能培訓,為建設知識性、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提供強大支撐。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國務院關於推行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的意見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政府網-職業技能培訓迎來政策利好
『貳』 培訓的激勵機制
有關企業信息系統培訓的理論研究,多是假定培訓的數量(時間)與IT技能、接受程度有直接的聯系,即培訓越多則效果越佳[31]。然而,影響培訓效果的因素不僅在於培訓的內容、方式,還涉及員工參加培訓的動機,Gallivan認為其關鍵因素在於本人對培訓認知、IT經驗及同事們的操作熟練程度[32]。從而既可以把把信息系統的培訓看成是員工學習、提高的機會,也可以把它看做是消除員工抵制情緒、促進接受的工具。下面從博弈論角度首先對員工參加培訓的態度進行分析,然後探討增強培訓效果的激勵機制。
4.3.2.1 員工對待培訓的態度
假定員工是自願參加培訓的,每個人的投入越多收益也就越大,即投入與收益成正比。設員工i對培訓的投入為yi(y≥0),全體員工的總投入為
企業信息化過程中人員行為的研究
求解,可得
企業信息化過程中人員行為的研究
員工預算總收入的大小直接影響員工對培訓的投入,任何一個員工的投入依賴於其他員工的投入,他人投入越多自己投入就越少,這樣就容易出現各個員工都不願意投資於培訓的現象。例如,假設只有兩個員工參加培訓,他們的預算收入分別為I1=2、I2=1,由反應函數可得
企業信息化過程中人員行為的研究
進一步求解可得
企業信息化過程中人員行為的研究
比較兩式有
現實的ERP系統實施中,企業更多的是要求員工必須參加相關培訓,也就是說員工參加培訓不是自願的。此時,若把員工對於培訓的努力程度看作投入水平,員工的預期收入變成IT技能、教育水平等,按照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那些具有IT經驗(或較高教育水平)的員工就會積極參加培訓,而IT技能(或教育水平)低的員工可能採取消極對策。這是容易理解的,因為對於獲取同樣的知識,缺乏IT經驗的員工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在未能明察到培訓所帶來的利益(如工資提高、職位提升)變化時,他們則會採取消極應付的態度。
4.3.2.2 激勵機制
由於在ERP系統實施過程中,培訓項目常作為系統開發商(或咨詢顧問)與企業簽訂系統開發合同的一部分,開發商對企業員工實施的培訓不僅受到合同的制約,培訓效果的好壞也會直接影響到系統實施的進度、質量等,從而可以假定他們對培訓的態度是積極的。這樣,培訓效果就僅與員工參加培訓的努力程度有關了,而解決員工培訓中愉懶行為、消極應付的最直接方法便是建立激勵機制。由於員工的努力程度很難被管理者直接觀察到,從而可以像第3章那樣引入監理機制督促員工的學習,然而員工與企業之間的委託-代理並不是一次性的,而是長期的(多階段的),學習效果會在以後的工作中逐漸顯露出來,也就是說「時間」本身可以完成監理,其實際上是一種多階段動態博弈模型的激勵問題。由於我們分析的是員工參加培訓的努力情況,其過程只有兩個階段:培訓期間,上線後工作期間。令t=1,2表示兩個階段,並假定處於同一位置員工的能力相差不大,或者說員工第二階段能力的差異主要來自培訓過程努力程度的不同。
假設員工效用函數為U(a1,w1,a2,w2),其中at表示努力水平,wt表示工資報酬;員工在t階段的產出函數πt=at+εt,εt是均值為零的隨機變數,且εt的分布函數和密度函數分別為F(εt)和f(εt),給定努力at觀測到產出為πt的分布函數和密度函數分別為F(πt-at)和f(7rt-at)。若員工最小努力
只要得到高工資的員工是被觀察到高產出的員工,就能夠起到激勵員工努力學習的目的,這樣員工第二階段的期望工資為PwH+(1-P)wL。如果參加培訓的員工足夠多(AP-CIS認為,對於一個2000名員工的中型企業,要想實施MRPⅡ成功,必須有80%的員工接受過不同程度的培訓[33]),激勵機制等價於企業事前宣布一個觀測值π*,只要πt≥π*就可以得到wH,否則將得到wL,且wL<wH,其中P與π*的關系滿足P=1-F(π*-at)。由於這里並不關心第二階段中員工的努力程度,可把此階段代理人的努力設定為最小值,即假定a2=a。這樣,員工的期望效用為:
企業信息化過程中人員行為的研究
因此,員工最優努力a1滿足
企業信息化過程中人員行為的研究
假定模型存在內點解,令解為
企業信息化過程中人員行為的研究
在
也就是說,獎勵面過大或過小都不會調動員工的積極性,至於臨界點的具體設計則需要管理者根據企業自身特點而定。而對員工參加培訓的激勵,不僅可以採用提高工資報酬的方法(多數企業在系統上線後都要獎勵一批員工),還可以通過員工職位的變動來促進員工的積極性。
『叄』 員工不滿意激勵制度會導致培訓效果不好嗎
會有一定的影響。
調研員工對現有制度的滿意度
發動員工對現有制度中的不滿提出改善意見建議
定期對激勵制度作出調整
一切以改善後拿到結果為前提
拿到結果比什麼都重要。
『肆』 幼兒園教職工的激勵機制有哪些'
為加強教職工隊伍的思想建設,提高廣大教職工思想政治素質和理論水平,增強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的自覺性、主動性,特製定本制度。
1、根據教職工政治思想教育的主題和上級有關要求,安排政治學習和思想教育內容,政治學習內容落實到幼兒園工作計劃中。
2、每一位教職工應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樹立正確的政治方向,以自己的模範言行教育學生。
3、教職工應主動、自覺關心國家大事和政治時事,學習、領會、理解黨中央和上級機關的政策決策。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動上時刻與黨中央保持一致。
4、政治學習堅持全園集中學習和分年級組學習相結合、集體學習和自學相結合、學習與討論相結合、理論與教學實踐相結合的原則。
5、全體教職工必須按時參加政治、業務學習,不遲到、不早退、不無故缺席,因公、因病、因事無法參加學習,應事先向幼兒園請假。
6、教職工政治、業務學習必須集中思想、積極參與。
7、教職工政治學習時間與每周一次教職工大會相結合,傳達上級部門相關文件,加強師德教育。
8、加強教職工\"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教育。
9、教職工必須積極參加每學期開學前幼兒園安排的各項學習活動,進一步加強幼兒園教職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增強政治學習的效果,使政治學習進一步制度化、規范化、科學化。
具體要求如下:
一、學習內容
1、學習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中央有關文件和時事政治;
2、運用各類社會資源,對教職工進行思想道德、形勢任務、法制教育;
3、學習上級黨委、行政部門相關文件及上級領導的重要講話精神;
4、學習優秀教師的典型事跡以及師德教育方面的文件和材料。
5、學習教育教學相關的法律、法規;
6、學習幼兒園工作計劃和新制定(修訂)的各項規章制度等。
二、學習計劃及時間
1、每學期初根據教職工政治思想教育的主題和上級有關要求制定具體的教職工政治學習計劃。
2、隔周組織一次政治學習。
三、學習方法
1、全園集中學習和自學相結合;
2、學習與討論相結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3、文本閱讀,網路學習與收看電視專題片相結合。
四、學習要求
1、每位教師都要按時參加集中學習,沒有特殊情況不得請假,不得遲到、早退,不得無故缺席;
2、學習中要注意理論聯系實際,聯系國內外形勢,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
3、學習時要獨立思考、積極發言、勇於爭論。力求對問題有比較明確的認識;並做好學習小結。
『伍』 培訓激勵制度的基本內容不包括哪些
培訓激勵制度的基本內容不包括:(B)
A、公平競爭的競升規定
B、獎懲實施的方式方法
C、完善的崗位任職資格
D、以能力和業績為導向的分配原則
選擇B
『陸』 教師如何運用好激勵機制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熱情
很多多方式的:1.排名機制,具體操作如下:按照考試的排名先後次序來選擇座位
2.獎勵機制,版具體操作如下權:按照考試的名次給於狀元,榜眼,探花的徽章佩戴,每月選拔,還給於那些進步快的,努力的學生給於進步獎章和勤奮獎
3.游戲機制,具體操作如下:每周的班會活動,班級靠前的學生允許邀請別人做活動或者邀請自己心儀的共同來萬成你所想出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