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班主任任培訓材料:如何搞好班級衛生工作
如何搞好班級衛生工作 班級衛生工作是令許多班主任頭疼的一件事。多年來我當班主任的經驗是,搞好班級衛生工作並不難,只要做到三點:一是高度重視,二是身體力行,三是注意方法。首先,作為班主任應該提高思想認識,高度重視學校衛生工作。有些人認為,班主任需要處理的班級事情夠多了,夠辛苦的了,班主任的首要任務和主要工作應該是抓好學生學習,把成績搞上去,提高升學率。只要班級的學習成績上去了,就可以一好遮百丑,衛生差一點也沒有關系。還有些班主任認為,衛生工作是學校政教處的事,是學校領導的事,甚至有人對學校布置的衛生工作持消極應付態度,甚至是對抗。這種想法和做法當然是錯誤的,錯誤的原因就是沒有認識到衛生工作的重要意義,沒有正確處理好衛生工作和其他工作的關系。 從學校角度來看,良好的校容校貌和衛生環境就是學校的形象,就是一個學校的名片,也可以說是一個學校軟實力的重要體現,抓好這項工作能產生良好的社會效應。社會對一個學校的評價,第一印象往往就是一個學校的環境,凡是去過一些名校的人第一感覺無不是來自視覺方面的震撼:古木參天,草坪如氈,小橋流水,亭台樓閣,風景怡人。每一棵樹,每一幢房子都記錄著厚重的文化歷史和人文底蘊,每一棵小草,每一塊石頭都會說話會唱歌,置身其中就會有一種心靈凈化的感覺。就拿我們學校說,在廣大教職員工、學生、特別是班主任及政教處人員的共同努力下,一個優美潔凈的校園環境已經呈現在眾人面前:楊柳垂青,松柏吐綠,三季有花四季長青,有假山荷塘,有花園雕塑,走在柳蔭大道上,環視四周美景,感覺就是「美」。凡是到過我校的人無不為我校優美的校園環境所贊嘆。因此,搞好環境衛生事關一個學校的形象,同時這也是創建和諧校園,構建良好人文育人環境的必然要求,必須抓緊抓好,常抓不懈。從學生的成長角度來看,抓好班級的衛生工作,有利於落實素質教育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有利於讓學生在勞動中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有利於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念,協作的團隊精神,有利於培養學生理解、尊重別人勞動的良好品質。更主要的是讓學生在勞動的過程中去體驗快樂和實現自我價值,從而增強學生做事的責任心。我常用一句話告誡學生,「態度決定高度,細節決定成敗」一個人心有多高,成績就有多大,對一件事情重視到什麼程度就會有什麼的收獲。小小衛生事不大,但能不能幹好完全取決於一個人責任心問題,「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做事就要踏踏實實,不尚空談。小事干好了也會影響生活的其他方面,特別是學習。現在有些同學日常學習中,毛毛躁躁,丟三落四,不求甚解,缺少吃苦精神,缺乏自律,對自己過於寬容,利已主義嚴重,集體觀念淡薄,通過加強勞動衛生方面的鍛煉,讓他們在勞動中培養自信,學會協作,養成凡事嚴謹、重視細節和過程的優良品質,時常把勞動的體驗和感悟用在學習中,這樣不但不會影響學習反而會促進學生的學習和成長。因此,作為班主任應該高度重視班級衛生工作,只有班主任從思想上重視了才能幹好,其次,作為班主任應該身體力行,做好學生的表率。就班主任自身而言,應該注意做到以下幾點:一不做二不休;勤觀察少指點;多支持勤指導;少批評多肯定;少微觀多宏觀。「一不做二不休」。「一不做」就是不做有損老師形象的事,不做破壞衛生的事,不做要求學生不能做的事。俗話放說「學生是老師的一面鏡子」,在衛生問題上,老師是什麼態度,學生就是什麼態度,老師要求到什麼程度,學生就會做到什麼程度。另外老師的某些行為還會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對學生的行為有一定的導向作用。在我們老師中一些不良行為如隨地亂扔垃圾,亂扔煙頭,或者對一些不良行為視而不見等等,學生見了也就會有樣學樣,慢慢就養成不良行為。所以,班主任應該從自身出發,處處做學生表率,絕不能要求學生一套,自己又是一套,搞雙重標准。「二不休」就是親自動起來,主動參與到學生的勞動中,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去引導學生,決不能做甩手二大爺,任務布置下去就不管不問。如主動幫助學生打掃一下講台、講桌或走廊等地方,隨手整理衛生工具,隨手撿起仍在地上的廢紙或隨時制止一些破壞衛生的不良行為等,這樣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去感染和帶動學生有助於培養學生良好的衛生習慣。「勤觀察少指點」。「勤觀察」就是勤了解多發現班級的衛生問題,對教室、宿舍、衛生區的情況了如指掌,盡可能多的掌握第一手資料,工作起來才能有的放矢。「少指點」就是作為班主任要擺正自己的位置,時刻注意說話的分量和說話的分寸。因為衛生工作的主體是學生,大量的工作要靠學生去完成,所以要相信學生放心讓學生干。工作中要盡量少越俎代庖,少指手畫腳,力爭做到幫忙而不添亂。班主任可以把觀察到的問題留給班幹部或小組長來處理,在不違背大原則的情況下,可以尊重他們的意見。這樣可以增強學生工作的責任心,避免學生出現逆反心理。「多支持勤指導」,就是充分發揮班幹部的作用,注意保護和培育他們的工作熱情,在給他們加油、鼓勁、樹立威信的同時不失時機地面授機宜,讓班幹部在鍛煉中成長起來。另外還要「少批評多肯定」,「少微觀多宏觀」。總之,班主任應身體力行做好學生的表率,自身正,靠得緊跟得上,班級工作就一定能搞上去。再次,工作中對學生應注意的必要方法。總體說就是從習慣入手,強化措施,加強監督,第一,強化教育,增強衛生意識。俗話說,「話不說不透,理不辯不明」,衛生工作的重要性必須與學生講清楚講明白,可以充分利用主題班會和學校衛生方面的大型活動,不失時機地進行衛生方面的宣傳和教育,引導學生對日常的衛生工作和學校布置的大掃除及各種衛生評比活動要持積極態度,愉快地對待並干好每一件事。愛美之心人皆有之,高中生很注意自己的形象,很愛干凈,很注重別人對自己的印象和看法。所以不防利用學生的這一特點向他們講清搞好衛生工作的必要性。例如班級的日常衛生就好比一個人每天必須洗臉、洗腳、刷牙一樣平常;衛生大掃除活動就好比一段時間的洗衣、洗澡、理發一樣,不能太勤也不能不搞,再比如一些臨時性的衛生檢查,就好比家中來了客人必要的准備也是必需的。把道理與學生講清楚了,學生在勞動和衛生中就不會產生逆反心理了,慢慢就會養成習慣,正確理解和對待班級的各項衛生工作了。第二,明確責任,獎罰分明。「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一些班級衛生搞不好很大方面就是責任不明確,學生不知道干什麼,干什麼地方,誰來干,干不好怎麼樣,到頭來就會相互推諉扯皮,誰也不願意承擔責任,對待這些問題的方法是一讓學生幹部制定衛生細則,明確責任和獎罰措施,利用專題班會分組討論、審議,民主通過後班內實施,讓學生做到有章可依,有章可循。從而實現自己的事情自己辦,安排的事情樂意干。二是小組長、宿舍舍長分配任務,明細到個人,實行包干制,人人有任務有責任。從而做個明白人,不做糊塗人。三是班級「實行值日班長制和書寫班級日誌」制度,每周班會由值日班長結合班級日誌的記錄情況,做出說明和小結,並指出下周要注意的問題,對做的不好的要給予一定的懲罰,例如檢查、值日、扛水等等。從而在班級中營造人人講衛生,人人愛護衛生的良好氛圍,讓學生知道干不好就會有壓力,就是要付出成本的。第三,要搞好監督。班委會成立一個衛生查究小組,跟上檢查,及時反饋,認真做好日記錄、周總結、月總結和學期總結。抓好典型示範帶動,樹立榜樣。衛生工作不算大事,但人人都有渴望受到肯定和認可的願望,所以對那些幹得好的宿舍可評為文明宿舍,對幹得好的個人評為衛生先進個人,並給予一定的獎勵,這樣通過樹立榜樣抓好典型,讓他們在成功和肯定當中找到自信。總之,班級工作的好壞,影響到學校的形象,影響到和諧校園的創建,影響到良好育人環境的形成,作為班主任應該從大處著眼小處入手,認真學習和掌握做好班級工作的方法,藉助班級衛生工作這一突破口,以點帶面促進班級各項工作的全面開展,為構建和諧校園和創設良好育人環境,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做出自己應有的努力。
② 班組長需要加強哪些方面的培訓
陳鵬,日本研究生院博士畢業,擁有深厚學術背景。他在著名的日資、專德資、法資企業從事屬生產現場管理近17年,曾獲得日本TPM優秀獎,是率先把5S管理和單元生產引入中國大陸的顧問師之一。他深諳精益生產管理精髓,有著豐富的跨國公司先進管理技術本土化運用經驗。
③ Triz培訓在市場營銷領域創新中如何運用
一、Triz培訓在市場營銷領域創新中的應用:
(1)、把一個物體分成相互獨立的部分。
對廣告進行分類。
(2)、將物體或系統分成容易拆卸的部分。
將購買分為永久和可更換部分,持續提供新的購買。例如:著名的吉列公司的戰略:便宜地賣出刀具,或者放棄利潤送出刀具,然後銷售刀片。
(3)、提高分離度。
(4)過渡到微觀層面
二、張馳咨詢提供TIRZ培訓公開課與內訓
【課程簡介】
本課程主要培養學員對TRIZ理論的深入理解並靈活運用,通過對項目分析、系統分析、資源分析、物場分析等問題分析法的詮釋,讓學員深刻體會尋找問題根本原因的步驟和方法,結合40個發明原理、大量實際案例介紹TRIZ中的概念、解題方法及工具。
【課程證書】
培訓後經考核合格學員將頒發張馳咨詢權威《TRIZ培訓證書》
【課程對象】
企業分管研發與產品戰略的負責人、總工程師、研發/產品總監、研發/產品經理、研發設計工程師、創新團隊負責人、研發項目管理人員、科研工作人員及其他對TRIZ感興趣的人員等。
【課程特色】
採取小班授課確保每位學員能夠真正的掌握TRIZ知識,分組討論、案例講解、實戰演練相結合的培訓方式。
④ 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培訓後的啟示
班主任是班級工作的組織者和班集體建設的指導者,是中小學生健康成長的引領者,是中小學生思想 道德教育的骨幹,是溝通家長和社區的橋梁,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力量。班主任的素質、人格魅力、教 育藝術、工作效果都直接關繫到學校的教育質量,影響著學生們的健康成長。因此,要把班主任的學習、 交流、培訓貫徹到學校的日常工作當中去。 一、學習榜樣,樹立信念 當前班主任缺少是職業信念。職業信念是做好工作的精神力量,是職業道德的重要支柱,是班主任成 長的關鍵所在。職業信念能使班主任在工作中具有強烈的進取精神,產生戰勝困難的信心和勇氣。因此, 班主任培訓的首要任務就是引領和幫助班主任(包括後備班主任)確立職業信念,使更多的教師願意將班主 任工作作為一項事業來對待。 (一)向「名班主任」學習 我校經常邀請各地的「名班主任」給本校的班主任(包括後備班主任)作講座,並組織他們學習「名班 主任」的相關視頻和文章。如江蘇省梅村中學的王菊娣老師,就是班主任們學習的楷模。年輕時,因班主 任工作出色,王老師被學校提拔為政教處主任,並成為學校的校級後備幹部。但她憑著對班主任工作的熱 愛,三年之後又義無反顧地做起了班主任,一直干到現在。十多年前,王老師的丈夫遭遇車禍,到現在生 活還不能自理。但即使這樣,她也沒有放棄自己熱愛的班主任工作,沒有放棄心中的那份追求。這靠的就 是班主任的職業信念。現在,王菊娣老師已經成為全國模範教師、江蘇省特級教師,她的精神激勵和影響 著越來越多的班主任,特別是青年班主任。我們邀請她來校作報告,讓大家學習她的精神。 (二)樹立身邊的榜樣 每個學校都有一些默默奉獻的班主任,他們在班主任這個崗位上一干就是很多年。雖然他們沒有什麼 耀眼的業績,甚至都沒有過被評優、評先的經歷,但他們依然堅守著心中的那份信念,踏踏實實、無怨無 悔地工作著。這種奉獻精神是學校的一筆寶貴財富。因此,挖掘這些班主任的精神內涵,總結他們的工作 經驗,讓他們成為全校班主任學習的榜樣,使更多的班主任擁有這份執著與堅守就顯得尤為重要。 (三)為青年班主任聘請導師 2007 年,我校將傳統的新老班主任師徒結對培訓模式改為班主任導師制。學校投入經費為班主任導師 建立了工作室,三年為一個周期。首批聘請的三位班主任導師各自帶 3~5 名青年班主任。青年班主任自 己報名,班主任導師自由挑選,組成工作室的主要成員。學校每學期給每個工作室一個研究的主題,其他 學習、交流、研究的內容由導師確定。實踐證明,這種由學校搭建平台,新老班主任合作參與的自主創新 培訓方式,對班主任信念的形成、技能的培養、素質的提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整理案例,借鑒提高 案例式培訓是一種很好的培訓方式。成功的班主任工作案例,體現了班主任工作的規律,是班主任經 驗和智慧的結晶。 案例學習可以縮短班主任探索的時間,為班主任工作中問題的解決、經驗的積累、能力的提高提供借 鑒。每個學期,我們要求全校 70 多個班主任每人收集、整理 5 個工作案例,並上傳到學校的德育網,供 班主任平時學習與使用。其次,每兩周舉行一次班主任例會,其中一個重要內容就是學習那些成功的班主 任工作案例。每次由一個班主任主講,對案例進行剖析、點評,然後再進行分組討論。班主任聯系自己的 工作實際,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 班主任記錄與整理自己的工作案例十分重要。班主任把日常工作中的成功經驗或失敗教訓記錄下來進 行總結與反思,對自己的成長大有裨益。例如,班主任撰寫的「這個班的升學率為什麼這么高」、「學生班 主任制」、「我是怎樣轉化差生小李的」等案例揭示了班級管理、差生轉化的特點與規律,體現了班主任的 智慧,是提高班主任工作能力、促進其專業成長的有效方法。每學年,我們都要收集、整理班主任撰寫的 工作案例,請專家進行點評,並集結為班主任工作案例集,作為全校的班主任校本培訓教材。 三、班級診斷,注重實訓 班級診斷培訓,是通過對一個班級的全方位剖析,讓受訓的班主任和被診斷班級的班主任接受一次「實 戰演練」,從而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培訓由學校德育處負責組織,每學期進行兩次。培訓對象以青年班 主任和後備班主任為主,參加人數一般為8~10 人,讓其中的一名優秀班主任任組長。考慮到參訓班主任 的教學和班級管理任務比較多,培訓一般只安排一周的時間。培訓的主要流程如下: 首先,由被診斷班級的班主任介紹班級的整體情況,包括班級管理的亮點以及存在的問題等;其次, 根據分工找全班學生談話,召開各科教師、班團幹部、課代表、中下游學生座談會,並對班級至少 1/3 的 家長進行電話訪問或家訪;最後,針對上面的這些活動展開研討。研討時,班主任們不迴避矛盾,暢所欲 言,大家一起為被診斷的班級查找問題,找到突破口和解決問題的辦法。這種培訓方式看似簡單,但卻為 接受培訓的班主任提供了一次班級診斷與管理的「實戰」訓練,同時也提高了班級建設水平,很受大家的 歡迎。 四、互動交流,經驗共享 班主任的工作經驗、管理方法對班主任隊伍建設非常重要。每個班主任都有自己班級管理的「獨門秘 訣」,但不進行交流互動,班主任隊伍就會是一盤散沙,無法形成合力繼而得到持續的發展。 有鑒於此,我們為班主任搭建了交流互動的平台。首先,學校要求每個班主任都要在本區教師研修網 上建立自己的網頁和博客,與大家共享經驗、共解難題。其次,開展案例學習。改變傳統的班主任例會模 式,將班主任例會改為對班級管理案例的學習、點評、討論與總結,使其成為班主任學習與交流的平台。 再次,建立班主任校本研究課題。要使更多的班主任成為專家型的班主任,建立校本課題研究制度是一種 行之有效的辦法。整天跟學生生活在一起的班主任老師,有許多問題需要去面對和解決。班主任將這些問 題作為課題進行研究,有利於班主任的專業成長。學校每學期舉行一次研究成果發布會,並將這些成果集 結成冊,使之成為全體班主任的共同財富。 班主任走向成功的路徑各不相同,但有一條主線貫穿其中,這就是「樹立堅定的班主任職業信念,扎 根於班級,在學習、實踐、研究中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