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小學教師校本培訓內容有哪些
學校編寫的校本教材
❷ 小學教師校本培訓活動的形式有哪些
1.理論學習。
2.集體備課。
3.教材培訓。
4.課題研究。
5.沙龍研討。
6.課例研究。
7.教學反思。
8.總結提煉我們學校大致就這些內容
❸ 教師培訓計劃及措施
班主任培訓計劃(一)
在學校中,班主任是學校德育工作的中堅和骨幹,是使學校內部各種力量形成合力的紐帶,班主任是班級的組織者、領導者和教育者,是學生成長過程的教育者。;是學校教育決策、計劃的執行者;是班級各科教育、教學的協調者;是學校、家庭、社會的溝通者;是學生美的心靈、健康人格的塑造者。所以,擁有一支熱愛學生、愛崗敬業、具有高度的責任心,又懂得科學管理的班主任隊伍,是完成學校各項教育、教學任務的根本保證。由此可見,班主任在學校中擔任著特殊的教育角色,要求班主任要有較高的修養,即在政治思想上,道德品質上,業務水平上,工作能力上和教育藝術上應達到一定的程度,各方面堪為人師,做到為人師表。班主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不能光憑經驗辦事,必須不斷地加強理論學習,注重理性思考,提高理論素養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才能更好地指導實踐。為全面提高我校班主任隊伍的素質和能力,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我校的德育工作,特製定本計劃。
一、指導思想
以黨的教育方針、政策為指導,更新教師教育觀念,以解決學校教育教學中存在的突出問題為突破口,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提高全體班主任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提高班主任培訓的針對性,從而促進我校班主任隊伍整體素質和工作水平的提高。
二、培訓目標
1.提高全體班主任的素質和班級管理水平。在2008年12月底之前,全體班主任完成培訓學習的內容培訓任務。通過培訓,使我校班主任能樹立德育為首的觀念,掌握班主任工作中必需的知識、技能以及法律常識,從而全面提高班主任履行工作職責的能力。
2.提高我校班主任工作專業化水平,形成一支熱愛本職工作、品德高尚、素質優良的小學班主任隊伍,使班主任隊伍素質再上新台階,
3.構建班主任隊伍建設的長效機制。建立班主任上崗制度、班主任聘任制度、繼續教育制度和規范管理等工作制度,並形成長效機制。
4.進一步推進校本培訓的發展。根據我校校本培訓計劃,開展班主任全員培訓。通過實施班主任校本培訓計劃,進一步完善我校校本培訓制度,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
三、培訓對象:全校在崗班主任和班主任後備人員。
四、培訓原則
1.針對性原則。針對不同年段學生身心發展規律以及班級管理工作的特點和要求,研究設計培訓內容。培訓工作採取集中培訓與分散學習相結合的方式進行。
2.實效性原則。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從班主任工作的實際需要出發,針對現實問題設計與安排培訓內容,重視經驗交流,突出案例教學。
3.創新性原則。積極創新培訓內容、方式、方法、手段和機制,不斷提高班主任培訓工作的效率和質量。
4.靈活性原則。採用集中校本培訓與個人自學相結合,提高培訓的實效性。
五、培訓內容
根據我校班主任工作的實際需要,培訓內容主要包括:班主任工作管理、班級活動設計與組織、教育政策法規、德育工作、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等五個專題模塊。
六、培訓形式
1.集中培訓與分散培訓相結合。集中培訓,指開學初,對班主任進行有關班主任日常行為規范方面的集中培訓;分散培訓,指利用班主任會議時間,分專題學習有關教育方面的知識。
2.實驗研究與相互探討相結合。即把班主任工作與教科研工作結合起來,在日常工作中相互探討,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3.名師傳授與自我總結相結合。請本校有豐富育人經驗的老師做專題報告,每位班主任對照自己的確工作進行反思。
4.讀書讀報與上網學習相結合。每位班主任除了將指定的書閱讀外,還要充分利用校園網上的有關資料學習。
七、培訓措施
1、成立校班主任校本培訓領導小組和工作小組。
2、建立健全班主任校本培訓制度,規范班主任培訓的操作程序,做好培訓工作精細化,不斷提高培訓效率和質量。
3、進一步完善教師繼續教育考核機制。將班主任培訓的內容納入教師繼續教育培訓的內容,並列入校本培訓考核和認定范圍。
❹ 教師怎樣進行校本研修
第一 校本研修是什麼?一、概念的辨析首先,什麼是校本?按照專家的觀點,校本就是 為了學校在學校中基於學校通俗地說就是在校本部。在學校里。那麼,校本是不是一定就是在一間學校里呢?不一定,這太狹隘,應該是就學校而論,只要是學校里那怕是校際間交流也是為了學校也可理解為校本。而不是其他科研機構開展的。研修。《辭源》上說,研,學習、遵循;著作、撰寫。修,磨、碾;研究、探討。針對學校教育工作而言,是想通過學校管理者、學校教育科學研究、教師的研究,提高教師教育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能解決教育教學中的具體問題和困難,熟練應用已有的知識,服務於教育教學,又在教學和管理中提高自已,不斷的更新自已,逐漸的構造自己的教學風格,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什麼是校本研修?(一)校本研修的內涵與基本特徵三句話揭示校本研修的內涵與基本特徵。1 、為了學校和教師的發展這是校本研修的根本目的。校本研修目的:是以促進學校、教師的發展為目的,實實在在、一點點、一步步、看得見的發展。表現在改進學校的課程與教學,提升辦學水平和教育質量,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和提高。2 、基於學校和教師的發展這是校本研修的基本問題。校本研修問題:是學校、教師實際中發現、思考、迫切想要解決的問題,而不是由專家批示的問題,甚至是看起來很小、別人以為很膚淺,但必須研究與解決的問題。表現在學主體,學校研修在促進學生發展的同時,也要有促進教師發展的功能。3 、通過學校和教師的發展這是校本研修的主要對策。 校本研修對策:在學校(以在學校為主),由教師(以教師為主),有組織、有針對性(包括學習、培訓、進修)與教育研究(包括學科教研、教育科研)統一的工作,從目的、內容、形式、活動到管理等方面有機融合在一起,實現研與修一體化,進而促進教師專業化以學校所面臨的突出問題和學校發展的實際需要為出發點,依託自身的資源優勢和特色進行教師教育。簡單說學校和教師的問題,主要由學校和教師通過‘研修’來解決。(二)對校本研修的概念界定 1 、學術性界定。所謂校本研修,是指以學校教育、教師工作中存在的實際問題為切入口、著眼點,以預定目標和學校、教師的發展規劃為基本方向,以滿足學校內教師的專業發展需求為根本目的,以學校自身力量、資源優勢為主要依託,在學校、教師自我反思的基礎上,在教師發展共同體(教的相互作用(影響)下,進而在教育專家的指導與專業引領下,由學校自行設計與策劃安排實施的一系列、分階段、有層次的教師教育(包括教師培養、教師培訓、教師進修、及教師繼續教育)與教育研究(包括教學研究及常規教研、教育科研)有機融合的促進學的過程與活動。核心是學校教研、科研、培訓一體化。 2 、實踐性界定 。所謂校本研修,簡單地說 : 就是以學校為基地的師資培訓或教師教育,即學校以教師互教式,與教學研究、教育科研融合在一起,以提高教師教育教學能力為主要目標的教師教育活動綜上所述,校本研修,顧名思義,就是為了學校的發展,為了學生的發展,為了人的終身發展,在學校中通過開展教育教學研究,如進行同夥互助、專業和專家引領、實踐中反思等解決教育教學中的問題,不斷的更新自已,逐漸的構造自己的教學風格,提高教育教學質量。3、關於校本研修與校本教研前幾年在對校本教研談得比較多,什麼是校本教研呢?校本教研,以校為本的教研,是將教學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學校,以課程實施過程中教師所面對的各種具體問題為對象,以教師為研究的主體,理論和專業人員共同參與。就是為了改進學校的教育教學,提高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從學校的實際出發,依託學校自身的資源優勢、特色進行的教育教學研究。校本研修不僅僅包括了校本教研,還包括了教師的培訓和教育。校本研修的外延比校本教研的外延更寬,包括得內容更豐富。(三)校本研修三大要素 1 、教師個人:自我反思(實踐反思)。即教師對自我教學行為及結果的審視和分析過程。自我反思是建立於教學經驗基礎上的,是校本研修活動的起點,是承擔校本研修的個人責任的具體落實,教師只有在回顧基礎上提提出問題,才能在實踐中去解決問題。 2 、教師小組:同伴互助(共同發展)。同伴互助是校本研修的基本形式,它是建立在教師之間的合作基礎之上,力求通過合作互動,同伴之間相互影響,以團隊的形式進行研究。3 、教育專家:專業引領(專業提升)。校本研修的實質是理念和實踐的結合,校本研修雖然基於學校,對學校問題進行研究,提升,需要專家的專業指導和學術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