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規定應提供哪些服務
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規定應提供的服務是:
城鄉居民健康檔案管理、健康教育、預防接種、0~6歲兒童健康管理、孕產婦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高血壓患者健康管理、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傳染病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和處理以及衛生監督協管服務規范、婚前保健和中醫健康管理。
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是促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逐步均等化的重要內容,是深化醫葯衛生體制改革的重要工作。是我國政府針對當前城鄉居民存在的主要健康問題,以兒童、孕產婦、老年人、慢性疾病患者為重點人群,面向全體居民免費提供的最基本的公共衛生服務。開展服務項目所需資金主要由政府承擔,城鄉居民可直接受益。
《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是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等城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為居民免費提供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的參考依據,也可作為各級衛生行政部門開展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的依據。《規范》所列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主要由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負責組織實施,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站分別接受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業務管理,並合理承擔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任務。城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開展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應接受當地疾病預防控制、婦幼保健、衛生監督等專業公共衛生機構的業務指導。其他醫療衛生機構提供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可參照本《規范》執行。
B. 居民健康檔案,老年人,高血壓,糖尿病患者管理,的工作指標有哪些
一般填健康,真有問題,如實填寫就是。可以去附近的社區調閱健康檔案的。
一、居民健康檔案內容
按照國家《城鄉居民健康檔案管理服務規范》,居民健康檔案包括四方面內容。
個人基本信息
2.健康體檢
3.重點人群健康管理記錄
4.其他醫療衛生服務記錄
二、居民健康檔案表單填寫要點
個人基本信息表填寫要點
2.健康體檢表填寫要點
3.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評估表
4.高血壓患者隨訪服務記錄表
5. 2型糖尿病患者隨訪服務記錄表
6.重性精神疾病患者隨訪服務記錄表
7. 1歲以內兒童健康檢查記錄表
8.第2~5次產前隨訪服務記錄表
9.產後42天健康檢查記錄表
三、居民健康檔案填寫規范
1、一般居民按正常填寫
2、B超報告單結果要趕寫在居民健康檔案上
3、心電圖要粘貼在心電報告單上
4、高血壓病人要填寫的內容(隨填寫居民健康檔案外,還要寫以下內容);
1>《高血壓患者隨訪記錄表》每年四次隨訪
2> 血常規、腎功化驗單 3> X光透視單
5、糖尿病病人除填寫健康檔案外,還要填寫以下內容:
1>《2型糖尿病患者隨訪記錄表》每年四次隨訪
2> 血常規、尿常規、空腹血糖化驗單
3> X光透視單
6、65歲以上老人除填寫健康檔案外,還要填寫以下內容:
1>《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評估表》
2>《65歲老年人健康體檢表》
3> 血常規、尿常規、肝功能、腎功能、空腹血糖、血脂、化驗單;並把相應的化驗結果填寫在居民健康檔案上
4>X光透視單
5>B超報告單(張雲已打完報告單)
6>心電報告單(房本菊已打完報告單)
所有的報告單要附在體檢表上。另外,在錄入檔案的時,除錄入基本資料外,還要把電子檔案中的「居民病史」「主要問題」「就診記錄」「同期檢查」「健康體檢」等相應完善,否則,檔案里體現不出高血壓、糖尿病、65歲老人等信息。
四、建檔過程中需注意事項
1、檔案填寫一律用鋼筆或圓珠筆,不得用鉛筆或紅色筆書寫。字跡要清楚,書寫要工整。
2、數字或代碼一律用阿拉伯數字書寫。數字和編碼不要填出格外,如果數字填錯, 用雙橫線將整筆數碼劃去,並在原數碼上方工整填寫正確的數碼,切勿在原數碼上塗改。
3、編制居民健康檔案唯一編碼。採用17位編碼制,以國家統一的行政區劃編碼為基礎,以鄉鎮(街道)為范圍,村(居)委會為單位。目前我區使用的健康檔案信息化會自動生成個人檔案號,為了實現紙質檔案與電子檔案號碼統一,建議先錄入後編碼。
4、健康檔案以人為單位建立,以戶為單位存放管理。檔案完成後,按序號和顏色對建檔家庭的重點人群(高血壓、糖尿病、精神疾病患者、0-6歲兒童及孕產婦)作相應的識別標記。檢查無誤後填寫並發放《居民健康檔案信息卡》。
5、按照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考核方案的要求,全區從2012年1月1日起將婦幼衛生信息用表中的「孕產婦系統保健管理登記本」和「 7歲以下兒童系統保健管理登記本」(2本台賬)分別更新為2011版《規范》中「0-6歲兒童健康管理服務規范」和「孕產婦健康管理服務規范」用表。
6、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服務對象:轄區內診斷明確、在家居住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
重性精神疾病是指臨床表現有幻覺、妄想、嚴重思維障礙、行為紊亂等精神病性症狀,且患者社會生活能力嚴重受損的一組精神疾病。主要包括精神分裂症、分裂情感性障礙、偏執性精神病、雙相障礙、所致精神障礙、精神發育遲滯伴發精神障礙。
7、健康體檢表中帶有*號的項目,在為一般居民建立健康檔案時不作為檢查項目,不同重點人群的檢查項目按照各專項服務規范的要求執行。
如:體檢表中肝功能*、腎功能*等輔助檢查指標是老年人健康管理規范中要求必做的。
8、基層醫療衛生醫務人員要熟悉和掌握《規范》內容與各種健康檔案表單的填表說明。
如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的隨訪服務記錄表中危險性分級和隨訪分類必須要參照《規范》內容,方可填寫。
C. 衛生部關於規范城鄉居民健康檔案管理的指導意見的指導思想、工作目標和基本原則
(一)指導思想。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按照深化醫葯衛生體制改革總體要求,將建立、使用和管理居民健康檔案作為建立健全基本醫療衛生制度的重要舉措,創新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服務模式,完善服務功能,逐步實現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目標。
(二)工作目標。到2009年底,按照國家統一建立居民健康檔案的要求,農村居民健康檔案試點建檔率達到5%,城市地區居民健康檔案建檔率達到30%;到2011年,農村達到30%,城市達到50%.到2020年,初步建立起覆蓋城鄉居民的,符合基層實際的,統一、科學、規范的健康檔案建立、使用和管理制度。以健康檔案為載體,更好地為城鄉居民提供連續、綜合、適宜、經濟的公共衛生服務和基本醫療服務。
(三)基本原則。
——政策引導、居民自願。加強政策宣傳,積極引導城鄉居民自願參與建立健康檔案工作。
——突出重點、循序漸進。優先為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孕產婦、0-3歲兒童等建立健康檔案,逐步擴展到全人群。
——規范建檔、有效使用。規范健康檔案的建立、使用和管理,保證信息的連續性、完整性和有效使用。
——資源整合、信息共享。以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為基礎,充分利用轄區相關資源,共建、共享居民健康檔案信息,逐步實現電子信息化。
D. 衛生部關於規范城鄉居民健康檔案管理的文件有哪些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衛生廳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衛生局:
健康檔案是醫療衛生機構為城鄉居民提供醫療衛生服務過程中的規范記錄,是以居民個人健康為核心、貫穿整個生命過程、涵蓋各種健康相關因素的系統化文件記錄。居民健康檔案是居民享有均等化公共衛生服務的重要體現,是醫療衛生機構為居民提供高質量醫療衛生服務的有效工具,是各級政府及衛生行政部門制定衛生政策的參考依據。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醫葯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中發〔2009〕6號)和《國務院關於印發醫葯衛生體制改革近期重點實施方案(2009-2011年)的通知》(國發〔2009〕12號)精神,現就建立城鄉居民健康檔案並實施規范化管理提出如下意見。
(一)指導思想。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按照深化醫葯衛生體制改革總體要求,將建立、使用和管理居民健康檔案作為建立健全基本醫療衛生制度的重要舉措,創新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服務模式,完善服務功能,逐步實現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目標。
(二)工作目標。到2009年底,按照國家統一建立居民健康檔案的要求,農村居民健康檔案試點建檔率達到5%,城市地區居民健康檔案建檔率達到30%;到2011年,農村達到30%,城市達到50%.到2020年,初步建立起覆蓋城鄉居民的,符合基層實際的,統一、科學、規范的健康檔案建立、使用和管理制度。以健康檔案為載體,更好地為城鄉居民提供連續、綜合、適宜、經濟的公共衛生服務和基本醫療服務。
(三)基本原則。
——政策引導、居民自願。加強政策宣傳,積極引導城鄉居民自願參與建立健康檔案工作。
——突出重點、循序漸進。優先為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孕產婦、0-3歲兒童等建立健康檔案,逐步擴展到全人群。
——規范建檔、有效使用。規范健康檔案的建立、使用和管理,保證信息的連續性、完整性和有效使用。
——資源整合、信息共享。以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為基礎,充分利用轄區相關資源,共建、共享居民健康檔案信息,逐步實現電子信息化。
(一)逐步建立健康檔案。建立城鄉居民健康檔案工作應當在縣(市、區)衛生行政部門的統一領導下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社區衛生服務站和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等城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具體負責。通過開展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日常門診、健康體檢、醫務人員入戶服務等多種方式為居民建立健康檔案,並根據服務提供情況做相應記錄。健康檔案信息應當齊全完整、真實准確。其他醫療衛生機構應當配合做好健康檔案的補充和完善工作。居民健康檔案內容主要由個人基本信息、健康體檢記錄、重點人群健康管理及其他衛生服務記錄組成。具體內容和方法執行《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2009年版)》有關要求。
(二)有效使用健康檔案。健康檔案應當統一存放於城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城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提供醫療衛生服務時,應當調取並查閱居民健康檔案,及時記錄、補充和完善健康檔案。要做好健康檔案的數據和相關資料的匯總、整理和分析等信息統計工作,了解和掌握轄區內居民的健康動態變化情況,並採取相應的適宜技術和措施,對發現的衛生問題有針對性地開展健康教育、預防、保健、醫療和康復等服務。以居民健康檔案為平台,促進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轉變服務模式,實現對城鄉居民的健康管理。
(三)規范管理健康檔案。城鄉基層醫療衛生人員在為居民建立及使用健康檔案時,要符合《執業醫師法》、《鄉村醫生從業管理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規定。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應當建立居民健康檔案的調取、查閱、記錄、存放等制度,明確居民健康檔案管理相關責任人,保證居民健康檔案的方便使用和保管保存。各縣級衛生行政部門要落實好建立健康檔案的機構、人員、經費和設施等保障措施並加強對建立健康檔案工作的監督管理。
居民健康檔案一經建立,要為居民終身保存。要遵守檔案安全制度,不得造成健康檔案的損毀、丟失,不得擅自泄露健康檔案中的居民個人信息以及涉及居民健康的隱私信息。除法律規定必須出示或出於保護居民健康目的,居民健康檔案不得轉讓、出賣給其他人員或機構,更不能用於商業目的。
城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因故發生變更時,應當將所建立的居民健康檔案完整移交給縣級衛生行政部門或承接延續其職能的機構管理。
(四)逐步建立電子健康檔案信息系統。各地要積極創造條件,根據衛生部《健康檔案基本架構與數據標准(試行)》(衛辦發〔2009〕46號)、《基於健康檔案的區域衛生信息平台建設指南(試行)》和相關服務規范的要求,逐步推進建立標准化電子健康檔案。鼓勵以省或地級市為單位研究開發相關信息系統。電子健康檔案信息系統要逐步與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城鎮職工和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信息系統以及傳染病報告、免疫接種、婦幼保健和醫院電子病例等信息系統互聯互通,實現信息資源共享,建立起以居民健康檔案為基礎的區域衛生信息平台。
E. 衛生部關於規范城鄉居民健康檔案管理的指導意見的保障措施
(一)加強領導,落實責任。地方各級衛生行政部門要充分認識建立城鄉居民健康檔案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加強領導,把建立統一居民健康檔案工作作為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制度建設、實現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的重要內容納入議事日程。要明確各級衛生行政部門的職責分工,縣級衛生行政部門是建立城鄉居民健康檔案工作的責任主體。要層層落實工作任務,結合本地實際制訂工作目標、實施計劃和方案,確保建立居民健康檔案工作取得實效。
(二)加強宣傳,動員居民廣泛參與。各地區要充分發揮廣播、電視、報刊、網路等媒體的作用,積極宣傳建立統一城鄉居民健康檔案的重要意義,提高居民健康意識。縣級衛生行政部門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要加強與鄉鎮政府、街道辦事處、村(居)委會等基層管理組織和轄區單位的協調與溝通,爭取支持,引導居民自覺自願參與建檔工作。
(三)完善經費保障措施。地方各級衛生行政部門要積極協調有關部門,按照有關要求,將建立健康檔案工作納入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並落實相關經費。健康檔案的保管保存、日常運行維護、人員培訓以及信息系統建設等費用應當納入財政預算,保障相關經費投入。經費的撥付應當與健康檔案建立的數量和質量等考核結果掛鉤。
(四)加強健康檔案管理能力建設。地方各級衛生行政部門應當廣泛開展針對基層醫療衛生人員和管理人員的培訓,重點強化居民健康檔案相關政策、知識和技能等,使其充分了解工作要求和工作內容,掌握健康檔案建立、使用和管理的基本技術和方法。採取多種方式提高相關人員收集、管理和應用信息的能力。
(五)加強監督檢查。地方各級衛生行政部門要把建立、使用和管理城鄉居民健康檔案工作作為衛生行政部門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績效考核的重要內容。要會同有關部門,加強對建立居民健康檔案工作的檢查評估,及時向同級政府及上級衛生行政部門反映檢查中發現的問題,調整相關政策措施。衛生部將不定期對城鄉居民健康檔案的建立、使用和管理等工作進行檢查評估。
二〇〇九年十二月一日
F. 什麼是為規范的居民健康檔案
一份記錄良好的健康檔案的意義主要在於:
1、完整而系統的健康檔案,能夠幫助醫務人員全面系統地了解患者的健康問題及其患病的相關背景信息,有助於增進醫務人員與居民的溝通交流,使醫務人員正確理解個人及家庭健康問題,做出正確的臨床決策,通過長期管理和照顧病人,有機會發現病人現存的健康危險因素和疾病,有利於及時為病人及其家庭提供科學規范的預防保健服務。
2、完整而系統的健康檔案,有助於促進基層衛生服務的規范化。規范的居民健康檔案也是寶貴的科研資料。准確、完整、規范和連續性的居民健康檔案為前瞻性研究居民健康狀況,探討危險因素提供了理想的資料,可以幫助醫務人員不斷地回顧和積累臨床管理病人的經驗,了解疾病的自然史,以及評價醫務人員診治的正確性和效果。
3、完整而系統的健康檔案,有助於全面評價居民的健康問題,也可作為全面掌握居民健康狀況的基本工具。為居民提供連續性、綜合性、協調性和高質量的醫療保健服務,正確理解和鑒別居民或病人所提出的問題,就必須充分了解居民個人和家庭的背景資料。通過掌握和了解居民的情況,主動挖掘個人、家庭的問題,對健康問題做出全面評價。
4、完整而系統的健康檔案,有助於制定準確實用的衛生保健計劃,合理利用衛生資源,提高基層衛生服務的管理水平。作為基層衛生規劃的資料來源,完整的健康檔案不僅記載了居民健康狀況以及與之相關的健康信息,還記載了有關基層衛生機構、衛生人力等信息,從而為疾病診斷,制定基層衛生服務計劃提供基礎資料,也為充分利用衛生資源提供必要條件。
5、健康檔案可用於評價醫務人員的服務質量和技術水平,有時還可作為處理醫療糾紛的法律依據。醫務人員為居民提供服務過程中的診斷、治療、用葯及臨床處置正確與否都可以在健康檔案中找到相關依據。
6、健康檔案中的信息資料,可作為政府和衛生管理機構收集基層醫療信息的重要渠道。也可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處理提供及時、准確的居民健康信息。
7、居民健康檔案是醫學教學科研的重要參考資料。以問題為導向的健康記錄,重視背景資料的作用,反映居民生理、心理、社會方面的問題,具有連續性、邏輯性,利於培養學生的臨床思維和處理病人的能力,還可利用居民健康檔案進行案例教學和基層衛生服務的科學研究。
規范、完整的健康檔案可以滿足有關方面不同層次的需求:
1、服務人群:用比較低廉的費用獲得比較優質的醫療保健服務,滿足健康需求,促進健康保健。
2、醫療衛生機構:居民健康檔案為醫療衛生機構開展醫療、康復、預防、保健、健康促進提供技術服務和基礎信息。
3、基層衛生服務組織:通過健康檔案收集居民健康信息,為居民提供便捷有效的健康服務,提高工作效率和資源利用效率。
4、決策管理部門:通過醫療保健、健康促進等服務,獲得信息,及時進行評估,為決策管理部門完善決策提供依據。
G. 醫療器械生產質量管理規范中對於非無菌的醫療器械人員需要建立健康檔案嗎
非無菌醫療器械產品的也必須建立健康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