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企業培訓行業未來怎麼樣
企業管理培訓行業在國內已經有近20年的歷史,21世紀以前中國管理培訓產業處於發展初級階段,市場規模不足百億元,企業規模都很小。近年來,在中國經濟持續穩定增長、企業規模不斷擴大以及企業對培訓日益重視等有利因素的帶動下,中國的企業培訓行業呈現出了高速增長的態勢。
在需求和供給的雙方面推動下,企業培訓商業模式創新和技術創新不斷涌現,企業培訓市場規模不斷擴大。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企業培訓市場前瞻與投資分析報告》數據顯示,2016年國內企業培訓市場規模已經達到1420億元,隨著實體經濟壓力增大,企業愈發需要提升核心競爭力,其中關鍵在於人才,因而員工培訓開始成為剛需,企業培訓市場規模將保持穩定增長態勢。
㈡ 企業咨詢培訓行業現在怎樣前景如何競爭激烈嗎市場需求大嗎
現在這個行業好像處於飽和狀態了,培訓公司太多 了,不過現在需求也多,越來越多的企業現在也重視人力資源 的培訓了,其實不管培訓公司多不多,只要你真的做的好,企業認同你,你就有發展前景。
㈢ 如何做好企業的培訓和開發需求分析工作
做好企業的培訓和開發需求分析工作的五大方法
企業需要管理,其中對員工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呢,一個企業管理的好,是可以加快一個企業的發展的,還可以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贏得優勢的呢,那麼做好企業管理培訓有什麼好的方法呢?下面來總結一下。
【方法一】建立規范的、科學的培訓制度
鑒於人力資本在現代經濟增長中的決定性作用,很多企業迅速增大教育培訓投入。為了搞好企業教育培訓,許多企業設立了專門的培訓機構和培訓人員,制定有規范的培訓制度。可見,企業教育培訓越來越受到高度重視,並正在走向規范化、科學化。
【方法二】企業培訓方式由簡單化向多樣化、科學化發展
企業培訓發展到全員的教育培訓,上至董事長、總經理,下至一般員工。目前,隨著管理國際化,培訓能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勝任工作的經理人員身上,一些高科技的大公司還承擔了相關的用戶培訓,通過培訓用戶,使自己的產品充分展示效能,以擴大影響和銷售。而且現代企業多採用電化教學、研修討論、模擬演習、職務輪換、自我測評等更先進和科學的手段,大大的改變了傳統培訓方法。
【方法三】思想上重視,行動上支持
沒有高水平的職業教育,就沒有高素質的員工隊伍。要在思想和行動上真正關心和支持職業培訓工作,根據實際需要舉辦職業學校和職業培訓機構,強化自主培訓功能,加強對職工特別是一線職工的教育和培訓,形成職工在崗培訓制度,實行培訓、考核、使用、待遇相統一的政策。
【方法四】做好培訓前的需要分析
培訓成功的一個重要前提是培訓要有針對性,要明確培訓是否有需要,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資源浪費。以現在企業發展對人力資源開發的實際來看,需覆蓋組織和個人需求各個層次。因此,做好培訓前的需要分析,一是對企業進行分析,二是對工作任務分析,三是對個人進行分析。通過分析個人的工作績效是否符合要求,了解個人的特點,確定個人在工作崗位上需要哪種技能、知識態度,從而制定適當的培訓內容。
【方法五】企業由注重雇員能力培訓轉變為重視雇員整體素質提高的培訓
現代企業十分重視對雇員進行新觀念、新意識、企業文化和良好工作作風的教育培訓;根據經濟一體化、全球化的發展,培養適應現代經濟發展的復合型人才,這為企業的快速穩步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因素。做好企業的培訓和開發需求分析工作的話可以去看看陳列共和的企業培訓課程。
【注意】企業的管理培訓一定要做好,只有培訓好了,企業才能快速穩步的發展,才有章可循,才會具有競爭力。
號
㈣ 企業培訓未來幾年發展趨勢
雖然金融危機讓很多企業受到影響,但如今企業發展的趨勢還是逐漸上升。
企業培訓的需求也就隨之增長,企業培訓就成為培訓行業人士關心的問題。
以下就列出未來幾年裡企業培訓發展的9大趨勢。
1、企業管理培訓服務產業鏈已經初步形成,培訓經理、培訓師和培訓機構各司其職。
一個行業發展並成熟的標志是分工逐漸清晰。
在培訓行業中,最重要的三個群體是培訓師、培訓機構和培訓經理,均應有符合自身專業特長的角色定位。
培訓經理要與培訓機構、培訓師良好合作,選擇和儲備優質的培訓資源;培訓師應該專注於研發培訓課程等知識產品,不斷提升自身的授課能力;培訓機構要准確理解企業的培訓需求,以便進行系統性的資源整合,做好專業化服務。
2、管理類課程實操性需求增強:不僅要「聽懂」還要「學會」。
過去,培訓各方在過度關注培訓氣氛的同時,往往忽略了培訓的實效。
近年來,企業管理培訓行業開始著眼於於培訓效果的探討和研究,做到既要「笑料不斷」,還能「真學實練」。
筆者在參與企業培訓項目時,除了完成授課任務外,要求自己深挖企業存在的問題,與企業及時交換意見,因為這是一個培訓師的責任。
管理培訓不是請客吃飯,更不是演講娛樂。
在培訓過程中發現企業問題,並幫助企業真正解決問題才是最重要的。
此外,管理培訓聽懂了不難,但「學會」並做到卻並不容易,所以就要加強對「學會」的歷練。
筆者在給部分企業做輔導培訓時,通過系列的作業和工具訓練,努力提升知識的轉化率。
企業應該清楚,講得好是培訓師的能力,而做得好才是學員的能力。
3、管理類證書培訓遭遇瓶頸:能力提升比證書更重要。
我國企業管理培訓起步於2000年左右,經過10年的發展,從零散培訓到成長為一個相當規模的行業,經歷了起步、成長和發展多個發展階段。
因為管理學科起步較晚,高等院校管理學科教育相對滯後。
由於管理類培訓越來越受到企業重視,所以專業化管理培訓得以發展,隨之而來的管理類職業資格認證風起雲涌。
近年來,筆者曾主持或參與了多個國家職業資格標准認證體系的制定和實施工作。
職業資格標准及認證培訓對提升管理者素質、推動管理人員的職業化進程無疑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是當獲取證書變成證書培訓的主要目的,當標准化忽視優化強調泛化的時候,職業資格標准認證培訓的含金量將大打折扣。
筆者認為,職業資格認證的標準是從業者的最低標准,職業資格證書類培訓的重點應在職業技能領域,不適合以中高層管理者為主的群體。
管理者的職業化和素質提升作為系統工程,不可能經過三、五天或十幾天培訓就大功告成。
所以,中高層管理者培訓更應注重能力提升,而非證書的認可度之類,輕易獲得的證書遠不如能力更重要。
4、培訓公司急需業務轉型:培訓機構呈現市場細分傾向。
據不完全統計,全國企業培訓類的機構有十萬家左右,原來一套管理課程表面對所有企業的推廣方式,如同大海撈針,越來越收效甚微。
培訓行業小公司眾多,絕大多數是「三五個人七八條槍」,掌握了幾個老師的信息就開始招生做培訓,因此普遍長不大、活不長,行業零散度極高。
最近兩年一些培訓機構面對企業的需求變化開始主動進行業務轉型,其中市場細分、走專業化方向就是一種比較好的路徑。
比如按照金融行業、食品行業、建設施工行業等進行市場定位,進行行業研究,研發行業課程,從而提高培訓的針對性。
5、企業總裁班越來越難招:老總常規培訓需求已基本飽和。
由於長期在一些著名高校的MBA、EMBA和總裁研修班授課,近兩年經常有培訓機構負責人坦訴:現在總裁班越來越難招生了。
的確,以前只要打出著名高校名頭,都能招到七八十個、甚至一兩百個企業老總作為學員,但是,現在招生難已經成為全國各地培訓機構的普遍問題。
究其主要原因:一是經過多年的市場開發,絕大多數企業老總學習過類似課程,故而參加同類型培訓的需求基本飽和;二是企業高層管理者的培訓選擇越來越多樣化,不僅僅青睞於總裁研修班;三是隨著名校類似項目越來越多,同質化傾向非常嚴重,大家對名校的嚮往度和認可度逐漸降低,而且昂貴的培訓費用以及課程的質量等問題,也使得企業老總的培訓選擇更加趨於理性。
6、培訓學員層級逐漸下移:中層經理和骨幹員工培訓逐漸成為重點。
近期在幫助企業制定培訓規劃時,感覺管理培訓的重點已經從高層管理者逐漸向中層經理和基層員工轉移。
雖然「培訓不是萬能的,但是沒有培訓也是萬萬不能的。
」畢竟提升企業人才素質,培訓是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徑。
企業人才的職業化進程任重道遠,尤其是中層經理和骨幹員工的培訓為培養企業的後備人才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提升企業經理人和員工團隊的職業化素質才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源泉。
7、對企業培訓負責人挑戰加劇:培訓經理應強化自身專業性。
在培訓工作中,經常接觸到企業的培訓負責人,他們也有自己的困惑。
一位有十幾年經驗的大型企業人力資源總監曾經坦言:「理清老師,我們企業還是非常重視培訓的,而企業的管理問題是長期存在的,但卻很難與相應的課程進行對接,而找到合適的培訓機構和師資也非常不容易。
面對同樣的問題,培訓機構的困惑同樣存在。
由於培訓公司獲得的來自企業的管理問題和培訓需求往往是表象化的症狀,難以據此進行准確的診斷,盡管給企業提供了很多課程和師資,但很大程度上是碰運氣,成功率並不高。
因此,有必要盡快加強企業培訓負責人的專業性,以便充分理解企業的發展戰略、人力資源規劃和企業領導的要求,並將企業需要解決的問題進行系統的總結和歸納,幫助培訓機構及培訓師開展有效的需求分析,提高培訓課程的有效性。
8、培訓「服務外包」時代即將到來:企業內訓超越公開課成為主流。
在企業培訓需求逐漸增長的過程中,隨著培訓服務專業細分、學員層級下移、以及行業競爭加劇,使得企業內訓逐漸超越公開課成為主流。
如何能贏得企業培訓外包的訂單,象廣告公司、公關公司的服務模式一樣,成為大中型企業培訓服務的提供商,培訓機構提升專業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
未來培訓項目公開招標和競標將成為培訓機構開拓業務的主要模式。
因此,培訓機構和培訓師的專業化服務能力需要不斷提高,才能適應培訓市場的要求。
在這個過程中,通過越來越激烈的市場競爭,推動整個培訓行業的發展與成熟。
9、從「菜單式」拼湊到專項「定製化」:企業培訓個性化需求越來越突出。
每年年底前至次年第一季度,企業在制定培訓規劃時,大都會收到各種各樣的「培訓菜單」,幾年下來發現這些菜單大同小異,固定的通用的課程是很難解決企業個性化問題的。
因此,向企業提供針對性課程,甚至專門為企業定製課程,是管理培訓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
雖然管理制度越來越完善、管理工具越來越多、管理模板越來越容易獲得,但同樣的管理制度、工具和模板用在不同的企業,效果卻大相庭徑,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每個企業人才素質存在著巨大的差異性。
㈤ 企業員工培訓的發展現狀分析
現代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說過:管理是一種實踐,其本質不在於「知」而在於「行」;其驗證不在於邏輯,而在於成果;其唯一權威就是成就。筆者認為,管理的重要成就之一就是培養人才,而培養人才離不開培訓。中國企業培訓的現狀如何,未來趨勢將會怎樣。
培訓行業的上限在哪裡?
目前,從宏觀上看,中國的企業培訓行業尚屬成長期,雖然培訓機構眾多,但較為分散,整體規模小,資金規模逾十億的屈指可數,市場競爭較為激烈,同時,行業企業用戶需求巨大,市場規模正在保持高速增長態勢。
縱觀今日中國富豪榜單,前20名沒有培訓行業,基本都是互聯網科技、房地產以及一些製造企業,市值排在前20的也沒有培訓行業,培訓行業的龍頭老大,新東方和好未來其市值僅僅為100多億美元。
這就意味著,如果你從事培訓行業,你不可能成為中國首富,甚至不可能進入富豪榜前50,這就是教育培訓的上限,培訓行業和互聯網企業不同,互聯網企業具有天然的壟斷性質,培訓行業和房地產不同,房地產本來是重資產行業。
培訓行業的市場規模非常大,萬億級別,但由於其產品和服務非常個性化,所以競爭激烈,不可能有像阿里巴巴、騰訊一樣級別的企業。這就是培訓行業的上限。
近年來企業培訓的趨勢
從網路指數,我們可以看到:這幾年,企業培訓的指數在2012年達到一個高峰期,呈現波動式增長趨勢,2016年至今,行業進入白熱化競爭,移動端的搜索指數逐步上漲。
大環境在變,用戶需求在變,隨著資本的介入,企業培訓市場即將迎來新一輪的洗牌,大型培訓機構將綜合化發展,新興教育平台蓬勃發展,專業培訓機構呈現差異化連鎖化經營,垂直培訓領域在朝社群化發展,小型培訓機構將面臨改革創新的戰略。
早在2015、2016年,我們看到諸如騰訊、網易雲課堂、愛奇藝等新興教育平台紛紛開設了在線視頻教育課程,提供了很多優質課程,大大降低了學習成本,也為平台的流量釋放了教育領域的消費力。
企業培訓行業發展趨勢如何?
第一,移動互聯網發展迅猛,企業移動學習平台競爭激烈
從用戶需求角度,我們發現,企業管理層已經逐漸從60、70後過渡到80、90後,80、90後是伴隨互聯網成長的一代,因此他們的思維方式、知識結構和交流方式與傳統培訓思維截然不同。
傳統的授課模式、網路式培訓模式面臨困境,新型的移動化、碎片化、游戲化培訓方式處於蓬勃發展態勢,如何讓學習內容更加生動、有趣、互動,充分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寓教於樂,理論與實踐有效融合,成為用戶最大的痛點!
在信息大爆炸的今天,國民時間成為稀缺資源,終身學習的理念已經深入人心,降低學習成本,藉助移動互聯網平台和工具學習,移動學習成為新生代更願意接受的學習方式,這樣可以高效利用碎片化時間,從而有更多的時間享受生活。
移動學習,是基於網路技術環境的學習形式的移動化,隨時隨地的碎片化式學習,學習者和學習資源都是移動的,具有高互動、高效率、隨學隨用、個性定製等特點,因其低成本,移動性,場景化的特點備受企業青睞。
企業移動學習能充分利用移動互聯網與生活、工作的密切結合,導致新一輪經濟變革正在發生,企業移動培訓備受關注,理念領先的企業都在籌建自己的移動學習平台。
第二,直播技術的成熟,直播成為企業培訓的標配
2016是直播元年,2017年直播行業爆發,隨著一系列直播等直播平台的出現,直播潮被推上新媒體營銷的風口。
直播是一種社交工具,也是傳播工具。企業培訓與直播技術的結合,是一種即時性視頻互動為主的專業內容型社交傳播工具,能傳遞的信息更加立體、豐富、直觀,能給用戶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對於直播服務企業而言,今年也是很好的機遇,能整合的視頻整合服務不只是企業培訓直播,會議直播,節目直播,還可以點播、視頻雲儲存、技術服務,甚至幫助企業打造直播優質IP服務,內容策劃服務等。
目的便是提供一個足夠便捷的工具,在企業中形成隨時隨地共享知識的機制和氛圍,幫助企業快速進行經驗的復制和傳播,把隱性的知識顯性化。
隨著基礎網路設施的健全和飛速發展,未來我們將邁入無直播不培訓的媒介傳播形態。就像微博微信一樣,企業培訓直播已成為企業培訓內容的標配。
第三,社交媒體發展成熟,企業培訓講師IP化、垂直細分化!
首先,移動互聯網為線上培訓提供了天然便利的環境和土壤,單線上培訓平台和工具就有:網易雲課堂、騰訊雲課堂等,使用十分方便,同時,支付寶和微信支付帶來的便捷支付也是一個重大的幫助。
其次,社交媒體的豐富和活躍,學習成長類移動教育平台產生,為企業培訓Ip講師打造個人品牌提供了機會
企業培訓行業的超級Ip粉墨登場,企業內部講師ip化,專業領域的意見領袖IP化,倒逼培訓平台紛紛開放優惠政策吸引或者培養自己旗下的Ip講師。
互聯網加快的了信息的生產和流通速度,讓一部分善於整合知識資源的人,能通過自己的聰明和努力,把「學霸思維」運用到極致,把知識加工成系統的課程變現。
㈥ 企業職工培訓的市場分析部分該怎麼寫啊,能不能大概介紹哈啊
節選本人論文部分你參考:
四、外聘、內選、培訓
綜上所述,一個好的管理者是要具備不少能力。那麼,該如何挑選到能力強的管理者呢?人才的選拔是可以從外部進行招聘,也可以從內部進行挑選。
一、 外部招聘
外部招聘就是公開發布招聘信息,規定出應聘人員的政治品質、業務水平和領導能力等方面,必須在實行擇優聘任和競爭聘任的同時,嚴格按法定的程序進行。
1、 科學設置崗位:即按職位分類原理。根據崗位性質、責任輕重、繁簡、資格條件,對現有專業全面分析來確定編員和聘任。
2、 成立選聘機構,規定選聘程序:由相關部門領導組成選聘領導小組,制訂選聘計劃和在一定范圍發布招聘事宜,根據打分取捨。
3、 制定具體管理辦法:明確一切相關問題,如:聘期、義務、權利、考核標准、晉升標准和獎懲等。
二、內部選拔
除了外部招聘外,也可以從實際工作中選拔和培養的。對於一些興趣廣泛,工作中有才能的人,要特別注意培養,有意識的更換一下工作崗位,讓他熟悉業務,具體三種方法:
1、 評議法:相關領導一起評分,從歷史功績、學習成績、日常生活工作等進行考核評分。
2、 行動測定法:模擬緊急事情,讓考察對象去處理。看他處理問題是否抓住了要害,來進行評定。
3、 評議中心法:將考核者置於專門的考核機構,由專業的考核機構來進行考核、測定,最終評議考核者。
三、培訓
1、 制定培訓的內容:採取考試、測試及其他科學方法。培訓方式有多種,有的是隨實踐的發展而發展,有的則是制定一套完整的培訓計劃:綜合知識培訓→能力培訓→態度培訓。
2、 培訓目標和原則:從公司方面看,培訓是把知識和能力不足,態度不積極的管理者產生的機會成本的浪費控制在最小限度;從個人看,通過培訓可以提高管理者的知識水平和工作能力,從而提高管理者的能動性,達到自我實現目標。
因此,企業在對管理者所期望具備的能力以外,自身的選拔和培養也同樣很重要。
㈦ 如何做好企業的培訓需求分析
一般而言:企業的培訓要麼補足差距,要麼基於企業的現實或未來發展需要,要做好培訓需求分析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一、培訓需求的來源:
1、績效分析:從周期的績效分析,績效差距中分析培訓需求,彌補不足
2、崗位勝任力評價:從崗位勝任力角度,找出勝任力短板,進行針對性的培訓提高
3、企業或部門需要:
a、從企業或部門需要的角度宣傳文化或者理念,或者整體應注意的某些問題
b、新員工培訓
c、崗位技能培訓
d、後備人才培訓
4、新業務、新變化等等,比如新上一台設備,需要進行設備操作培訓;新開辟了歐美市場,需要對英語或其它外部的商務應用方面進行培訓等
二、可以採取的方式:
1、制訂培訓需求調查問卷,對中基層員工進行問卷調研
2、根據各部門匯總的培訓需求匯總表,與各部門負責人進行面談溝通;了解各部門業務的變化,對員工的要求,績效差距;急需解決的問題,培訓開展的建議等
3、與中高層請示溝通,了解上一年度績效差距,新一年度工作重點,未來規劃,對部門負責人、對員工的期望和整體建議等
4、如果有必要,可以現場觀察生產人員、銷售人員等一線的狀態,溝通他們面臨的主要工作難點等
三、培訓方式、形式、時間選擇
1、將上述信息匯總分析,總結什麼類型的培訓,用哪種方式有效,改進培訓方式
2、根據反饋信息,精選培訓項目,精心安排培訓時間
3、將培訓重點集中在通過培訓能夠解決的企業、部門、員工關注的重要問題上
總之,好的培訓就是能解決各方關注問題的培訓,做培訓需求分析更要關注這一點,提煉出企業、部門等最需要解決的問題,讓培訓在其中能起到重要的作用,讓企業各層次看到培訓後的變化,體會培訓真正發揮作用!
㈧ 企業培訓未來幾年發展趨勢
雖然金融危機讓很多企業受到影響,但如今企業發展的趨勢還是逐漸上升。
企業培訓的需求也就隨之增長,企業培訓就成為培訓行業人士關心的問題。
以下就列出未來幾年裡企業培訓發展的9大趨勢。
1、企業管理培訓服務產業鏈已經初步形成,培訓經理、培訓師和培訓機構各司其職。
一個行業發展並成熟的標志是分工逐漸清晰。
在培訓行業中,最重要的三個群體是培訓師、培訓機構和培訓經理,均應有符合自身專業特長的角色定位。
培訓經理要與培訓機構、培訓師良好合作,選擇和儲備優質的培訓資源;培訓師應該專注於研發培訓課程等知識產品,不斷提升自身的授課能力;培訓機構要准確理解企業的培訓需求,以便進行系統性的資源整合,做好專業化服務。
2、管理類課程實操性需求增強:不僅要「聽懂」還要「學會」。
過去,培訓各方在過度關注培訓氣氛的同時,往往忽略了培訓的實效。
近年來,企業管理培訓行業開始著眼於於培訓效果的探討和研究,做到既要「笑料不斷」,還能「真學實練」。
筆者在參與企業培訓項目時,除了完成授課任務外,要求自己深挖企業存在的問題,與企業及時交換意見,因為這是一個培訓師的責任。
管理培訓不是請客吃飯,更不是演講娛樂。
在培訓過程中發現企業問題,並幫助企業真正解決問題才是最重要的。
此外,管理培訓聽懂了不難,但「學會」並做到卻並不容易,所以就要加強對「學會」的歷練。
筆者在給部分企業做輔導培訓時,通過系列的作業和工具訓練,努力提升知識的轉化率。
企業應該清楚,講得好是培訓師的能力,而做得好才是學員的能力。
3、管理類證書培訓遭遇瓶頸:能力提升比證書更重要。
我國企業管理培訓起步於2000年左右,經過10年的發展,從零散培訓到成長為一個相當規模的行業,經歷了起步、成長和發展多個發展階段。
因為管理學科起步較晚,高等院校管理學科教育相對滯後。
由於管理類培訓越來越受到企業重視,所以專業化管理培訓得以發展,隨之而來的管理類職業資格認證風起雲涌。
近年來,筆者曾主持或參與了多個國家職業資格標准認證體系的制定和實施工作。
職業資格標准及認證培訓對提升管理者素質、推動管理人員的職業化進程無疑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是當獲取證書變成證書培訓的主要目的,當標准化忽視優化強調泛化的時候,職業資格標准認證培訓的含金量將大打折扣。
筆者認為,職業資格認證的標準是從業者的最低標准,職業資格證書類培訓的重點應在職業技能領域,不適合以中高層管理者為主的群體。
管理者的職業化和素質提升作為系統工程,不可能經過三、五天或十幾天培訓就大功告成。
所以,中高層管理者培訓更應注重能力提升,而非證書的認可度之類,輕易獲得的證書遠不如能力更重要。
4、培訓公司急需業務轉型:培訓機構呈現市場細分傾向。
據不完全統計,全國企業培訓類的機構有十萬家左右,原來一套管理課程表面對所有企業的推廣方式,如同大海撈針,越來越收效甚微。
培訓行業小公司眾多,絕大多數是「三五個人七八條槍」,掌握了幾個老師的信息就開始招生做培訓,因此普遍長不大、活不長,行業零散度極高。
最近兩年一些培訓機構面對企業的需求變化開始主動進行業務轉型,其中市場細分、走專業化方向就是一種比較好的路徑。
比如按照金融行業、食品行業、建設施工行業等進行市場定位,進行行業研究,研發行業課程,從而提高培訓的針對性。
5、企業總裁班越來越難招:老總常規培訓需求已基本飽和。
由於長期在一些著名高校的MBA、EMBA和總裁研修班授課,近兩年經常有培訓機構負責人坦訴:現在總裁班越來越難招生了。
的確,以前只要打出著名高校名頭,都能招到七八十個、甚至一兩百個企業老總作為學員,但是,現在招生難已經成為全國各地培訓機構的普遍問題。
究其主要原因:一是經過多年的市場開發,絕大多數企業老總學習過類似課程,故而參加同類型培訓的需求基本飽和;二是企業高層管理者的培訓選擇越來越多樣化,不僅僅青睞於總裁研修班;三是隨著名校類似項目越來越多,同質化傾向非常嚴重,大家對名校的嚮往度和認可度逐漸降低,而且昂貴的培訓費用以及課程的質量等問題,也使得企業老總的培訓選擇更加趨於理性。
6、培訓學員層級逐漸下移:中層經理和骨幹員工培訓逐漸成為重點。
近期在幫助企業制定培訓規劃時,感覺管理培訓的重點已經從高層管理者逐漸向中層經理和基層員工轉移。
雖然「培訓不是萬能的,但是沒有培訓也是萬萬不能的。
」畢竟提升企業人才素質,培訓是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徑。
企業人才的職業化進程任重道遠,尤其是中層經理和骨幹員工的培訓為培養企業的後備人才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提升企業經理人和員工團隊的職業化素質才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源泉。
7、對企業培訓負責人挑戰加劇:培訓經理應強化自身專業性。
在培訓工作中,經常接觸到企業的培訓負責人,他們也有自己的困惑。
一位有十幾年經驗的大型企業人力資源總監曾經坦言:「理清老師,我們企業還是非常重視培訓的,而企業的管理問題是長期存在的,但卻很難與相應的課程進行對接,而找到合適的培訓機構和師資也非常不容易。
面對同樣的問題,培訓機構的困惑同樣存在。
由於培訓公司獲得的來自企業的管理問題和培訓需求往往是表象化的症狀,難以據此進行准確的診斷,盡管給企業提供了很多課程和師資,但很大程度上是碰運氣,成功率並不高。
因此,有必要盡快加強企業培訓負責人的專業性,以便充分理解企業的發展戰略、人力資源規劃和企業領導的要求,並將企業需要解決的問題進行系統的總結和歸納,幫助培訓機構及培訓師開展有效的需求分析,提高培訓課程的有效性。
8、培訓「服務外包」時代即將到來:企業內訓超越公開課成為主流。
在企業培訓需求逐漸增長的過程中,隨著培訓服務專業細分、學員層級下移、以及行業競爭加劇,使得企業內訓逐漸超越公開課成為主流。
如何能贏得企業培訓外包的訂單,象廣告公司、公關公司的服務模式一樣,成為大中型企業培訓服務的提供商,培訓機構提升專業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
未來培訓項目公開招標和競標將成為培訓機構開拓業務的主要模式。
因此,培訓機構和培訓師的專業化服務能力需要不斷提高,才能適應培訓市場的要求。
在這個過程中,通過越來越激烈的市場競爭,推動整個培訓行業的發展與成熟。
9、從「菜單式」拼湊到專項「定製化」:企業培訓個性化需求越來越突出。
每年年底前至次年第一季度,企業在制定培訓規劃時,大都會收到各種各樣的「培訓菜單」,幾年下來發現這些菜單大同小異,固定的通用的課程是很難解決企業個性化問題的。
因此,向企業提供針對性課程,甚至專門為企業定製課程,是管理培訓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
雖然管理制度越來越完善、管理工具越來越多、管理模板越來越容易獲得,但同樣的管理制度、工具和模板用在不同的企業,效果卻大相庭徑,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每個企業人才素質存在著巨大的差異性。
㈨ 高端企業培訓的發展趨勢怎樣
隨著企業規模持續抄擴大,對人才的要求襲也隨之提高。除了在外部尋找合適的人才,對內部員工進行培訓同樣至關重要。企業培訓已成為人力資源管理的重要環節,對企業實現利潤最大化和可持續發展意義重大。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企業培訓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分析,在行業整體穩定發展的同時,企業培訓行業內的競爭也日益激烈。從宏觀上看,中國的企業培訓行業尚屬成長期,雖然培訓機構眾多,但較為分散,競爭同質化現象嚴重,整體規模小,資金規模逾十億的屈指可數。伴隨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對傳統行業的沖擊,傳統培訓機構的價值不斷遭受調整,線下高成本運營,流量越來越貴,不轉型則死,這已經成為整個傳統培訓行業正在面臨的陣痛。
從用戶需求角度,我們發現,企業管理層已經逐漸從60、70後過渡到80、90後,80、90後是伴隨互聯網成長的一代,因此他們的思維方式、知識結構和交流方式與傳統培訓思維截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