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才能開展好教師培訓工作
近幾年教師培訓工作,效果普遍不是在太好。培訓教師感覺沒有成就感,學員培訓完後感覺沒有多大的收獲.分析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培訓教師出外培訓少,幾乎沒有培訓,不能「走出去」。另外培訓教師又多不在中小學任過課,不了解近幾年課本的變化情況,只是從理論上指導如何教學與管理,這種缺乏實踐的教學,必然會脫離中小學的實際,這也是中小學教師感覺理論講的很好,但回到學校後,感覺學的無用武之地的主要原因。 二是個別培訓教師,還有一大部分人認為「自己一次充電,就能終身放電」,無論怎麼變化,教學的內容與理論還是那些,只要自己具備理論就可以了。這是一種錯誤的認識,要知道我們培訓的學生和教材都是變化的,且對學生的評價與要求也是不一樣的,並且學習的對象已不是你們所處的時代了,他們的背景與思想認識都發生了很大變化,這就要求我們必須了解和改革教學方法,適應學生,從而更好地為學生服務。這種拒絕理論是一些教師不重視學習和研究的重要原因,這也是難管理的重要原因。 三是有個別被教師在態度上和培訓動機不良。認為培訓是走過場,交點錢,取得個證就可以了。對培訓的不重視,
2 導致所講的知識學不進去,更有甚者點完名就溜號。 四是培訓形式單一,教師講得多,學員只是被動的聽,調動不起學員的積極性
『貳』 教師暑假培訓的目的是什麼
1、暑假教師培訓是上級的安排。一年一度的暑假教師培訓不是寇店鎮的個性行為,也不是伊濱區教育的個性行為,它是全省乃至全國的共性行為。因為,一年一度的暑假不僅是學年更迭的關節點,也是廣大教師集體學習與個體自修的中轉站。教師平時教學工作,任務重,時間緊,很難擠出時間充電,而暑假為廣大教師專業成長提供了寬裕的發展空間,教師的職業是終生學習的職業,要給學生一點水,自己要有一桶水,因此教師要不斷學習,不斷充電,努力提高自己的師德水平和業務素質。相信我們每一位教師都會珍惜時間,積極參加教師培訓,努力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 2、暑假教師培訓是教師專業成長的需要。 教師專業成長是指教師參加工作以後的教育思想、知識結構和教育能力的不斷發展。我個人認為:做最好的教師就是教師專業成長終極目標。教育改革家李鎮西校長提出做最好的教師應具備的情懷是:三心和三家。 三心即童心、愛心、責任心;三家即專家、思想家、心理學家。做最好的教師需要不斷的學習和探索,李鎮西校長早已成名成家,然而現在每天仍堅持做五個一工程:即每天上好一堂語文課;每天找一位學生談心或書面交流;每天思考一個教育問題或社會問題;每天讀書不少於一萬字;每天寫一篇教育日記。教師的專業成長雖然在很大程度上受教師所處環境的影響,但更重要的是取決於自己的心態和作為。如何架設自己專業成長的通道?如何提升自己實施課程改革的能力?如何成為個人職業生涯的主宰?是擺在每一位教師面前的重大課題。我希望每一位教師,尤其是青年教師同志,努力學習,大膽探索,早日成名成家,做最好的教師。因此說,暑假教師培訓是教師專業成長的需要。 3、暑假教師培訓是時代發展的要求。 教育是時代的產物,無時無刻不打上時代的烙印。不同時代的學生有不同的特點,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深入發展的今天,學生的思想與行為、學習與生活、生理與心理各方面,也相應的發生著變化,顯現出新的特點和矛盾。學生難管,教師難當,班主任更難做的現象越來越普遍。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因為,學生特點變了,教師方法沒有變,教師不理解學生,學生不信服教師,由此說明,教師教育教學觀念的更新勢在必行。那麼,如何提高我們教育的針對性呢?魯迅先生講,應該抓三方面的事情:即理解、指導 和解放。理解是指要了解和掌握兒童的心理特徵和發育規律;指導是指在理解的基礎上,因勢利導,循循善誘,由淺入深,由博返約;解放是指學生的人格得到健康的、健全的發展。這一切的一切,需要教師與時俱進,不斷的學習和提高,跟上時代的步伐,把握學生的思想脈搏,做學生的良師益友。因此,教師培訓也是時代的要求。
『叄』 小學教師業務培訓班內容包括哪些方面
包括:
1、教學課程的專業理論知識;
2、實踐學科的實驗動手能力;
3、課程教材教法的專業知識;
4、相關學科的廣度;
5、教育學、心理學的個案解析
『肆』 教師業務培訓有哪些
一:教師培訓內容
教師校本培訓的內容可以根據素質教育發展學生個性專長創造能力的要求,以改革傳統的課堂灌輸式傳授知識的陳舊方法入手,採用教師培訓與攻克教育教學改革重點難點相結合的培訓內容。以此謀求各校素質教育的辦學特色,並建設起一支能夠根據現代社會發展的需求培養學生,有健康的心理品質,健全人格,具有扎實科學文化基礎,創造精神和動手、實踐能力強的有特色的師資隊伍。
二:校本培訓有五種類型:
一是學校教育理念、教育技術的培訓;
二是本校特色教育,科研成果的培訓;
三是區域民俗文化、歷史遺產的培訓;
四是學科事業知識、基本技能的培訓;
五是優秀教學研究、案例研究的培訓。
三:培訓課程建構有五大模塊:
(1)現代教學理論,教育思想、職業道德修養
(2)現代教學方法、教學模式、名家教學風格
(3)教師教育教學基本技能和能力
(4)現代教育技術
(5)學科最新的基本理論及教改信息
四:拓展資料:
中小學教師國家級培訓計劃,簡稱「國培計劃」,由教育部、財政部2010年全面實施,是提高中小學教師特別是農村教師隊伍整體素質的重要舉措。 「國培計劃」包括「中小學教師示範性培訓項目」和「中西部農村骨幹教師培訓項目」兩項內容。
中小學教師示範性培訓,主要包括中小學骨幹教師培訓,中小學教師遠程培訓,班主任教師培訓,中小學緊缺薄弱學科教師培訓等示範性項目,為全國中小學教師培訓培養骨幹,作出示範,並開發和提供一批優質培訓課程教學資源,為「中西部農村骨幹教師培訓項目」和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提供有力支持。
中西部農村骨幹教師培訓,主要對中西部農村義務教育教師進行有針對性的培訓,同時,引導地方完善教師培訓體系,加大農村教師培訓力度,提高農村教師的教學能力和專業水平。培訓計劃主要包括農村中小學教師置換脫產研修、農村中小學教師短期集中培訓、農村中小學教師遠程培訓。 2010年起實施的高校一共有9所,即2+7高校。2指兩所綜合性大學:北京大學、廣州大學,7指七所師范類大學:北京師范大學、華東師范大學、華中師范大學、陝西師范大學、華南師范大學、江西師范大學、江蘇師范大學。
五 具體請參考網路:
中小學教師國家級培訓計劃
『伍』 如何開展教師暑期培訓
假期培訓的重點是引領,其培訓的初衷應該定位在引領和造勢,而不在於傳授「一招一式」,更不能停留在理論灌輸和技術層面。所謂「引領」,就是讓教師明白「為什麼要自主研修」、「自己現在最需要研修什麼」、「怎麼研修才會有效」、「自己需要在假期里取得什麼樣的成效」……「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要取得高效的假期研修效果,還得靠教師自己的努力。假期培訓關鍵是適合,假期培訓不是時間越長越好,也不是內容越多越好,關鍵在於適合每一位教師,每次培訓活動都要從滿足他們的不同需要出發,精心統籌規劃,精心安排培訓時間和內容,把教師培訓真正打造成深受教師歡迎和信任、既省錢又出實效的「師心工程」。
尊重培訓對象的「個性口味」,優化培訓細節的「情趣指數」,豐富教師喜歡的「喚醒方式」。
培訓師資要懂得教師生活,真正具有「喚醒質量」的培訓活動離不開熟悉教師差異、理解教師情趣的高素質培訓人員,特別是受訓教師情況不盡相同,更需要一支多層次的師資隊伍。可以請校外的知名專家來做專題培訓講座,可組織校內的骨幹教師進行專題輔導,一線普通教師也可以現身說法講心得、說教訓。培訓方式要響應教師呼聲,什麼方式最受歡迎,一線教師們最有發言權,培訓部門不能隨意盲動,閉門造車,應該有針對性地多聽聽教師們的意見和建議,找到教師們共同感興趣的熱點難點問題,不僅能夠「集中優勢兵力」幫他們攻克難關,讓教師們學有所得,學有所用,還應多考慮教師的假期生活實際,規模不宜太大,時間不宜過長,內容不宜過多,應多嘗試遠程培訓活動、自主培訓模式,多尊重基層學校和教師自身選擇。
關注培訓群體的「需求差異」,提煉培訓內容的「營養特色」,展現教師期盼的「喚醒過程」。
把握差異更易產生「共鳴」。培訓者應密切關注每一位教師各個時期的專業需求,准確把握不同年齡、不同學歷層次的教師的專業發展方向和發展階段,經常性調查教師個體發展現狀,通過不同方式和渠道認清不同教師群體的不足和缺陷,才能在培訓過程中從其內心深處喚起強烈的受訓需求。分層培訓更易吸收「營養」。好的培訓內容應當做到因人施教,分層滿足,不要強求一律,城區教師基本技能較強,更渴望新理論、新技術、新模式方面的培訓;農村教師因自身環境限制,更喜歡基本技能培訓,因此,只有在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制定分層培訓計劃,並在實際過程中適時調整,才會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
假期培訓應是一種「喚醒課程」。既然喚醒的對象是教師,就必須在培訓中理解教師的辛苦,尊重教師的差異,創新喚醒機制……只有這樣,假期培訓才會真正走進教師的心裡,才會有效促進教師的主動學習與自我提高。
2011年暑假教師培訓總結及心得體會大全!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be7cce0100vrgh.html
《暑期教師培訓學習心得體會》《暑假教師培訓心得體會》
《2011教師暑假教學培訓學習心得體會》《骨幹教師暑期培訓心得》
《暑期鄉村教師培訓總結》《高中教師暑期培訓研修總結》
《新教師學習心得體會》《暑期教師學習心得體會》
《暑期教材培訓心得體會》《教師培訓心得體會》
《暑期學科培訓心得體會》《暑期學校班主任培訓心得體會》
參考資料: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be7cce0100vrgh.html
『柒』 暑期教師培訓最有效的方法:培訓什麼以什麼方式來培訓
培訓觀念,培訓教法,方式可以是專家講座。
『捌』 教育局利用暑假對教師進行培訓,算不算是法定節日讓教師上班
培訓不屬於上班的,那屬於學習,他是讓你在業余時間里學習的呢
『玖』 暑期教師培訓感想之一:什麼才是真正的「師德」
每年暑假,學校都遵照教育局要求,對教師進行培訓,說實話,在這么炎熱的天氣,全鎮教師做在一間沒有空調的大教室,其培訓效果可想而知。今天是我們鎮開始培訓的第一天,全鎮幾百名教師聚聚一堂,領導前面講話,大家下面談心。整個教室聽到的是呼呼的風扇聲,大家的談笑聲,聽不清楚的則是領導的講話聲。很有幸,今天去的比較晚,找到一個不錯的位置,前面第一排。因為在領導眼皮子下面,聽得還算認真。我們校長今天的講話內容是有關師德建設方面的,說實話,他的觀點,我不敢苟同。 從校長的講話中,他認為師德應該是以下這些表現形式:老師總應該是起早貪黑、廢寢忘食的,他們總是沒有多少屬於自己的時間;老師總應該是早生華發、滿臉倦容的,他們總是處於身體過於疲勞造成的亞健康狀態;老師總應該是步履匆匆、一心工作的,他們總是不得不放棄家庭、孩子,甚至放棄見上臨終前的父親或母親最後一面……,最起碼在我看來,我們校長是這樣理解的。其實,不是我們校長一個人這樣理解,這也許是我們很多人的慣性思維。好像只有這樣,才能被贊美,然後為有過這樣經歷和事跡的老師戴上沉重的光環。 在我看來,目前存在這樣兩個與師德相悖的問題:一是認為師德只是愛,對學生過分呵護遷就,推崇無差錯的教育,無過錯的教育,褒揚之辭信口就來。老母雞式的愛,用自己的辛苦給學生製造不當的負擔,認為超過12小時工作,和學生「耗」在一起的教師就是好教師。二是師德的現狀比較多關注的是師生關系,是教師對學生的愛,這方面表現的比較充實,但作為師德的另一方面,反映在師生之間的關系中的「德」和個人修養方面的「德」,業務發展方面的「德」都認識和展現的不夠。 其實,學生對老師印象最深的往往不是教師所傳授的學科知識,而是教師做人、做學問的態度,是學生與教師充滿人格魅力或個性魅力的心靈碰撞,是教師對他們激勵性(或相反)的評價。 對學生而言,什麼是最有力量的教育?有人做過一個調查,結果答案雖然是多種多樣的,但共同的主題是:教師的人格、教師的為人、教師的學識。老師教給的知識很快就會遺忘,但是老師最有特點的表情、最有個性的語言、最偉大的人品、老師做人、做事的態度。教師的人格魅力,卻給學生們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有著長久的影響。教師的人格力量包含教師的正義感、公平、正直、富有同情心、仁慈、富有犧牲精神,嚴於律己、寬以待人、學識淵博、善解人意等等這樣的品格,而這些品格正是學生們最最期待的。 有德的教師形象,不應該只是一味付出的教師形象。許多報道的優秀教師都不是好兒女,不是好媽媽,不是好父親,不能給父母盡孝,不管子女死活。我覺得這不是師德宣傳的方向。親情和師德不是對立的,師德不等於滿足學生的,可能犧牲教師發展的一切需求;不對自己孩子負責的家長(老師),也不應是師德的榜樣。我們的教育不再是教師單純地為學生付出,而是教師創造性生活的一部分。教師和學生相互作用、相互鼓勵、相互支撐、相互推動著不斷前行,把教和學的過程變成師生雙方實現自己生命價值和自身發展的舞台。教師的幸福應該是不斷地被學生超越,又不斷地超越自己。也只有經歷這樣的過程,教師才有戰勝挑戰的成長體驗,才有真正的教學生活,這才是教師所應追求的職業感受,也是師德要求的較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