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工業循環水處理水質指標的制定參考依據
依據是目前循環水葯劑水平和具體工藝經濟性要求
如濁度,當然是越低越好,但考專慮到大量系統的旁屬濾器能力不夠,所以國標採用小於10NTU
如濃縮倍數,理想中是越高越好,但考慮到葯劑性能的限制,高濃縮倍數後節水有限,綜合各方面的因素,一般3-5倍較好
B. 現在工業循環水系統水質處理的方法有哪些,費用少方便
我個人復接觸過的方法有兩制種,一是電子或電磁阻垢;另一種是投加化學葯劑法。電子、電磁除垢儀要在特定的水質條件下效果才好;而投加化學葯劑法對水處理人員的要求較高,會增加人力的投入,如果管理得好,一般都有效果。至於費用的話,你得找廠家去了解。
C. 銅制換熱器對工業循環水水質的要求
銅的腐蝕性能比較好,對工業水質的要求最好是中性,呈強酸或強強鹼的話都可能影響銅制換熱器的性能和使用壽命.
D. 工業循環水水質標准
可以參考GB/T19923-2005 工業用水水質
E. 在工業循環水系統中,能否用氨基磺酸代替濃硫酸使用來降低循環水水質的總鹼度
可以啊,只要保證氨不發生反應就行了
F. 工業循環水水質的幾個問題
根據國家計委計綜[1992]490號文的要求,由化工部會同有關部門共同修訂的《工業循環內冷卻水處理設容計規范》已經有關部門會審,現批准《工業循環冷卻水處理設計規范》GB50050—95為強制性國家標准,自一九九五年十月一日起實施。原《工業循環冷卻水處理設計規范》GBJ50—83同時廢止。
G. 工業循環水水質變壞怎麼找原因
問題太籠統了.
預處理,正常運行,泄露,排污不及時,都有可能.
去 海川論壇 看看吧,專業的網站
H. 循環水系統中,水質的檢測取樣點如何選取
你的加葯點是在冷水池吧。應該在系統回水上找取樣點。
I. 工業循環水指標有哪些
循環冷卻水的水質標准表如下圖:
(9)工業循環水系統水質管理基礎培訓擴展閱讀:
由於循環冷卻水在冷卻過程中不斷地蒸發,使水中含鹽濃度不斷增高,超過某些鹽類的溶解度而沉澱。常見的有碳酸鈣、磷酸鈣、硅酸鎂等垢。水垢的質地比較緻密,大大的降低了傳熱效率,0.6毫米的垢厚就使傳熱系數降低了20%。
污垢主要由水中的有機物、微生物菌落和分泌物、泥沙、粉塵等構成,垢的質地松軟,不僅降低傳熱效率而且還引起垢下腐蝕,縮短設備使用壽命。
循環冷卻水對換熱設備的腐蝕,主要是電化腐蝕,產生的原因有設備製造缺陷、水中充足的氧氣、水中腐蝕性離子(Cl-、Fe2+、Cu2+)以及微生物分泌的黏液所生成的污垢等因素,腐蝕的後果十分嚴重,不加控制極短的時間即使換熱器、輸水管路設備報廢。
J. 循環水主要分析哪些指標
余氯、氨、NO2-等。
在循環水系統中,水垢是由過飽和的水溶性組分形成的,水中溶解有各種鹽類,如碳酸氫鹽、碳酸鹽、氯化物、硅酸鹽等,其中以溶解的碳酸氫鹽如Ca(HCO3)2.MgHCO3)2 最不穩定;
極容易分解生成碳酸鹽,因此,當冷卻水中溶解的碳酸氫鹽較多時,水流通過換熱器表面,特別是溫度較高的表面,就會受熱分解;水中溶有磷酸鹽與鈣離子時,也將產生磷酸鈣的沉澱;
碳酸鈣和Ca3(PO4)2等均屬難溶解度與一般的鹽類還不同,其溶解度不是隨溫度的升高而加大,而是隨著溫度的升高而降低。
因此,在換熱器傳熱表面上,這些難溶性鹽很容易達到過飽和狀態而水中結晶,尤其當水流速度小或傳熱面較粗糙時,這些結晶沉澱物就會沉積在傳熱表面上,形成通常所稱的水垢,由於這些水垢結晶緻密,比較堅硬,又稱之為硬垢;
常見的水垢成分為:碳酸鈣,硫酸鈣,磷酸鈣,鎂鹽,硅酸鹽。
循環水運行過程中主要產生的問題:
(1)水垢:由於循環水在冷卻過程中不斷地蒸發,使水中含鹽濃度不斷增高,超過某些鹽類的溶解度而沉澱。常見的有碳酸鈣、磷酸鈣、硅酸鎂等垢。水垢的質地比較緻密,大大的降低了傳熱效率,0.6毫米的垢厚就使傳熱系數降低了20%。
(2)污垢:污垢主要由水中的有機物、微生物菌落和分泌物、泥沙、粉塵等構成,垢的質地松軟,不僅降低傳熱效率而且還引起垢下腐蝕,縮短設備使用壽命。
(3)腐蝕:循環水對換熱設備的腐蝕,主要是電化腐蝕,產生的原因有設備製造缺陷、水中充足的氧氣、水中腐蝕性離子(Cl-、Fe2+、Cu2+)以及微生物分泌的黏液所生成的污垢等因素,腐蝕的後果十分嚴重,不加控制極短的時間即使換熱器、輸水管路設備報廢。
(4)微生物粘泥:因為循環水中溶有充足的氧氣、合適的溫度及富養條件,很適合微生物的生長繁殖,如不及時控制將迅速導致水質惡化、發臭、變黑,冷卻塔大量黏垢沉積甚至堵塞,冷卻散熱效果大幅下降,設備腐蝕加劇。因此循環水處理必須控制微生物的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