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書院是中國歷史上特有的教育組織,它最初的用途是什麼
書院,是古代教育制度有別於官學的另一種教育系統。
中央官府設立,用於收藏、校勘和整理圖書的機構;
民間設立,供個人讀書治學的地方;
從宋朝開始,書院作為一種教育制度正式形成;
⑵ 萬神廟的歷史用途
大廳四壁神龕供奉著天主教聖人,廳中有多座祭台。右面開始第一座上有聖母給聖尼版各老顯聖的畫權像。第二座祭台上有聖母領報像,為名畫家梅樂索的傑作,其左右還有兩尊天使石像,由貝尼尼雕刻。第三座祭台因壁畫剝落,無從考證。祭台後面是義大利開國皇帝埃馬努埃爾陵墓。第四座祭台上有羅西雕刻的聖亞納與聖母童年時的塑像。第五座祭台名為「仁愛聖母」。
在正中祭台之後,還有「十字架祭台」和「聖母石像」祭台,後者下面則是著名畫家拉斐爾墓,簡單而又朴實,上面刻著他的好友、大主教本博為他寫的碑文。墓兩側有兩個小壁龕,曾置有拉斐爾及其未婚妻瑪麗亞·比必娜像,現已不存。由石像祭台往前,是意王翁貝托與皇後瑪爾蓋里塔陵墓,由沙可尼設計。這里還有聖女依尼斯祭台和聖若瑟祭台,後者供有聖若瑟石像,是羅西1550 年的作品。在左右牆上還有耶穌聖誕與「三王」來朝壁畫和聖若瑟夢游與逃往埃及的浮雕等。
雖然萬神廟是獻給所有的天神的,它也曾供奉過古羅馬最偉大的兩位英雄的銅像,即愷撒和奧古斯都(屋大維)。皇帝們也曾經在廟里舉行過一些政治性的公共活動。
⑶ 書法的歷史用途
中國書法的歷史來和中國文字使用的源歷史一樣悠久。自從甲骨文發明以來,中國書法的字體經歷了由 篆書到隸書、草書、楷書、行書的發展階段。每個階段都產生了數量眾多的書法家和書法作品,這些書法家和書法作品構成了中國書法的深厚傳統。中國書法在古代已經是一門成熟的藝術,有豐富、完整、一脈相承的理論體系,很多理論著作是書法家藝術實踐的總結,極大地影響了後人的書法學習和創作。
⑷ 關於編程語言的歷史、發展、特點和用途
高級語言不需要對計算機的硬體有太多的了解就可以學習的語言回,可移植性比較好;匯編語言屬於低答級語言,它和計算機的硬體組織有關,首先,掌握CPU、存儲器、外設的工作原理;其次,掌握匯編語言的指令和偽指令的格式、功能、使用方法;最後,掌握程序設計結構、設計方法。
BASIC是初學者比較容易學習的高級語言,做為入門語言比較適合;
C是用途比較廣泛的面向過程的高級語言,但有些難度,尤其是指針;
c++語言和java語言是面向對象的高級語言,應用性比較廣泛.
⑸ 導盲犬的用途.歷史和如何培訓及使用(轉)
比如在家裡,導盲犬可以引領主人到廚房,廁所,大門,桌旁,床旁等等。出家門導盲犬帶領主人在便道上行走,繞開障礙物(比如電線桿,行人);從人行道橫過馬路,在人行道前停下等候信號燈提示;帶領主人出入商店,遇到關閉的門或上下台階或進出電梯,導盲犬會停下來(坐下來)示意主人注意,當主人發出前進的指令時才繼續前進;當主人在辦公室工作或在教室上課或作其他任何事情時,導盲犬會靜靜地等在一邊,決不亂跑。 導盲犬在工作時身上佩戴特製的鞍具,以便主人牽領。與主人行走時是緊貼著主人的左邊,決不遠離主人。可以說,導盲犬的工作就是充當視力障礙人士的眼睛。(當然,不能替主人看電視) 導盲犬的歷史 導盲犬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世紀初。1819年一個叫海爾.約翰的人在維也納創辦了世界上第一個導盲犬訓練機構。後來海爾還出版了一本小冊子詳細描述了中心的工作,但在當時這個項目並沒有被世人廣泛知曉。幾乎100年之後人們才開始重視導盲犬,原因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很多德國士兵失去了視力,醫生赭哈德得到靈感在德國開辦了世界上第一個導盲犬訓練學校。 10年以後導盲犬及其訓練因一個叫多羅西的美國女子的介紹而被世界其他國家所知,多羅西當時在瑞士工作,是著名的狗訓練師,她為警察局訓練警犬並為紅十字會訓練救援犬。多羅西聽到有關德國訓練導盲犬的消息後參觀了該學校,並於1927年著文在紐約的報紙上介紹了該項目。這篇文章吸引了一個叫莫里斯的年輕人的注意,他是一個盲人。他隨後寫信給多羅西,詢問她是否能夠為自己訓練一隻導盲犬。多羅西接受了挑戰但要求莫里斯與自己一起參加整個訓練過程。 一年後,莫里斯與他的導盲犬一起回到了美國。芸歟鎪乖詼嗦尬韉幕枷略諉攔熗說諞凰濟と盜費!931年,多羅西在英國正式開辦了導盲犬訓練學校。此後幾年,導盲犬被介紹到了澳大利亞及世界其他地方。 目前,在世界上很多國家都有導盲犬協會,這些機構大多數是民間的非營利慈善機構,他們培育訓練導盲犬並免費提供給有視力障礙人士,這些機構的經費大多源於慈善捐款。「世界導盲犬聯盟」是一個國際性組織,為來自26個國家的60多所成員導盲犬訓練學校提供技術指導和推廣鼓勵使用導盲犬為視力障礙人士提供服務的概念。 導盲犬是各種工作犬中數量最多的,其他工作犬還包括眾所周知的警犬,緝毒犬,救生犬,排雷犬,輔助治療的治療犬等等。其他工作犬的情況將在以後介紹。作為為視力障礙人士提供服務的工作犬,很多國家都給予立法保護,比如澳大利亞在《反歧視殘疾法令》《伴侶動物法令》等法令中給予明確規定。這些工作狗可以進入商店,餐廳,酒店,飛機,公共汽車等任何公共場所,而通常寵物狗是限制進入某些公共場所的。 導盲犬不論是在訓練中被淘汰還是退休後都會得到很好的照顧,通常導盲犬的訓練者,幼犬的扶養家庭有收養的優先權,然而每個導盲犬協會的領養名單上都會有長長的名單,很多公眾等待領養這些特殊的狗狗,但公眾的領養機會微乎其微。 各國選擇不同的當地犬種作為導盲犬,比較常見的犬種有拉布多瑞吹瓦 Labrador Retrievers,金色瑞吹瓦Golden Retrievers,德國黑背German Shepherd,及其他一些品種。這種狗的體型適中,便於牽引;更主要的是狗的性格穩定,忠誠,熱愛工作,對大人和小孩都很有好;聰明,服從,忠誠,便於訓練。 但並不是任何一隻Labrador Retrievers都可以做導盲犬。選擇一隻狗做導盲犬,首先要考察三代,查每一代的生理狀況,遺傳疾病,性格,行為特徵等等因素。很多導盲犬協會擁有自己的犬種繁育中心,無疑這些犬的父親母親都做過導盲犬,小狗生下來就具備了一定的遺傳基因,這樣無疑會提高訓練的成功率。 導盲犬的培訓 導盲犬的培訓過程長達18個月,綜合費用達2.5-3萬美元。導盲犬的工作壽命可達8-10年。培訓是從小狗出生後2個月就開始了的,第一階段為12個月。在這個階段里,主要是培養小狗熟悉人類的居住環境,比如房子,汽車,道路,其他小動物如貓狗,小孩子,這些都是日後導盲犬在工作中要接觸到的。熟悉各種公共場合,比如商店,餐廳,游樂場,學校,電梯,人行橫道,紅綠燈,公共汽車,火車,甚至飛機等;訓練一些基本的服從命令,比如坐,等待,站立,行走等,訓練狗走路是一項基礎的任務。因為這些狗日後的工作就是帶領視障主人走到任何需要的地方。 第一階段的培訓工作通常由導盲犬幼犬養育志願者家庭承擔,當然除了培訓任務,最主要的還是要給小狗很好的飲食及健康照料,使他們健康地成長。12個月後,這些特殊的小狗狗就要送到導盲犬培訓學校集中專業培訓5個月。這階段的工作由職業訓練師承擔。 學校的一天是從早上7點開始的,7點鍾狗狗們被帶到戶外,梳洗如廁,然後等待早餐。狗被訓練只有聽到主人說可以吃了時才去吃飯。經過一天的訓練後,晚上8點回到狗舍休息。星期六和星期日休息兩天,狗狗們不用學習培訓,可以盡情地玩耍,洗澡,游戲。嚴格的作息時間是為了訓練狗狗適應日後主人的飲食起居及工作作息時間。另外,導盲犬還被訓練聽到指令後入廁方便,這是因為日後的工作需要,有的主人可能在辦公室里工作很長時間,狗狗不但需要耐心等待,還需要憋尿。 在整個訓練工程中,訓練者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對狗學員進行評估:學習的態度,願意渴望學習或不愛學習;學習的主動性和集中精力的技巧;是否緊張,好鬥,是否容易被周圍環境所分散注意力,比如其他狗,貓等,是否太愛動,不能長時間安靜等等。(酒店狗職員馬唯斯就是因為太愛活動,不能長時間安靜地等待而被導盲犬培訓學校淘汰。 在經過一個月的最初考察後,訓練者對狗的表現給予評估,分為1,可以開始正式培訓,2,可以再試一次,3,不適合當導盲犬。第三類狗當然被立刻淘汰。通常幼犬養育家庭擁有撫養優先權。即使被淘汰,並不意味著該狗就一無是處,馬唯斯就是在被導盲犬培訓淘汰掉之後,成功地成為酒店迎賓員。社會公眾也非常渴望擁有即使是被淘汰掉的狗,因為他們都是純種狗,已經具備了很多良好的遺傳基因。被淘汰掉的狗的另一個可選擇的工作是作為為醫院病人提供服務的治療犬。 接下來的4個月訓練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訓練狗走直線,並在橫過馬路的邊沿前停住;第二階段訓練狗聽懂並服從所有的指令術語;第三階段訓練狗自如地完成所有導盲犬所需要的基本技術,比如:走直線,不低頭聞地;行走時緊貼著主人的左邊並稍微領先一點;在所有的上下樓梯前停住;在所有的十字路口停住並聽從過馬路的指令;避免橫向和縱向(頭頂)的障礙物(比如路過窄無法使人和狗一起通過);靜靜地卧在餐廳或辦公場所;聰明地違反指令只有當該指令可能使主人處於危險境地,比如:主人命令穿過馬路,但由於視障沒有發現拐角處正在駛來的汽車,這時導盲犬的職責是拒絕服從指令直到危險排除等等。 導盲犬訓練的最後一個月是由導盲犬和未來的主人一起參加訓練,主人要學習如何與導盲犬一起工作,如何命令,如何喂養,如何為狗做健康檢查,如何和狗相處等等。狗則要認識新主人的居住生活環境,工作環境等等;雙方都要了解對方的生活習慣,作息時間等等,性格規律,語言特徵,行為特徵等。至此一個導盲犬的培訓全部完成。通常導盲犬在更換主人時還要參加測試和再培訓,目的是檢測導盲犬是否還具備應有的能力。 狗有很好的記憶力,通常在共同生活一段時間後,導盲犬會對主人的規律性作息時間非常熟悉,比如上下班路線,常去的餐館,超市,朋友的住宅等等,狗會知道主人經常去的地方,在何地停留多長時間;狗能記住一個朋友的住址,即使一年後仍然會引領主人到達那個地點。 難怪導盲犬和主人會結成非常牢固的關系,這種關系充滿感情有時甚至超過親屬關系。導盲犬是視障人士的眼睛,是助手,是親密的家庭成員和忠誠的夥伴。導盲犬被訓練一旦戴上特製的鞍具,就處於工作狀態,這時他們精力集中於聽從主人的命領,不再被周圍的事情所分心;一旦卸下鞍具,他們和普通的家庭寵物狗沒有兩樣,他們也需要玩耍,活動,愛撫,撒嬌耍賴,交流感情。主人通過和狗玩耍建立牢固的感情。但即使最好的狗也會被食物所誘惑。所以當你在街上遇到一個正在工作的導盲犬,千萬不要去打擾他,不要和他說話以吸引他的注意力,更不要用食物逗引,否則導盲犬會分散精力影響工作效果。狗是人類最好的朋友,看到導盲犬的工作和他們為視障人士所作的貢獻,你會更加熱愛這些工作的狗狗
⑹ 請講解一下對數的歷史,在科學上的用途
對數是中學初等數學中的重要內容,那麼當初是誰首創「對數」這種高級運算的呢?在數學史上,一般認為對數的發明者是十六世紀末到十七世紀初的蘇格蘭數學家——納皮爾(Napier,1550-1617年)男爵。
在納皮爾所處的年代,哥白尼的「太陽中心說」剛剛開始流行,這導致天文學成為當時的熱門學科。可是由於當時常量數學的局限性,天文學家們不得不花費很大的精力去計算那些繁雜的「天文數字」,因此浪費了若干年甚至畢生的寶貴時間。納皮爾也是當時的一位天文愛好者,為了簡化計算,他多年潛心研究大數字的計算技術,終於獨立發明了對數。
當然,納皮爾所發明的對數,在形式上與現代數學中的對數理論並不完全一樣。在納皮爾那個時代,「指數」這個概念還尚未形成,因此納皮爾並不是像現行代數課本中那樣,通過指數來引出對數,而是通過研究直線運動得出對數概念的。
那麼,當時納皮爾所發明的對數運算,是怎麼一回事呢?在那個時代,計算多位數之間的乘積,還是十分復雜的運算,因此納皮爾首先發明了一種計算特殊多位數之間乘積的方法。讓我們來看看下面這個例子:
0、1、2、3、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
1、2、4、8、16、32、64、128、256、512、1024、2048、4096、8192、16384、……
這兩行數字之間的關系是極為明確的:第一行表示2的指數,第二行表示2的對應冪。如果我們要計算第二行中兩個數的乘積,可以通過第一行對應數字的加和來實現。
比如,計算64×256的值,就可以先查詢第一行的對應數字:64對應6,256對應8;然後再把第一行中的對應數字加和起來:6+8=14;第一行中的14,對應第二行中的16384,所以有:64×256=16384。
納皮爾的這種計算方法,實際上已經完全是現代數學中「對數運算」的思想了。回憶一下,我們在中學學習「運用對數簡化計算」的時候,採用的不正是這種思路嗎:計算兩個復雜數的乘積,先查《常用對數表》,找到這兩個復雜數的常用對數,再把這兩個常用對數值相加,再通過《常用對數的反對數表》查出加和值的反對數值,就是原先那兩個復雜數的乘積了。這種「化乘除為加減」,從而達到簡化計算的思路,不正是對數運算的明顯特徵嗎?
經過多年的探索,納皮爾男爵於1614年出版了他的名著《奇妙的對數定律說明書》,向世人公布了他的這項發明,並且解釋了這項發明的特點。
所以,納皮爾是當之無愧的「對數締造者」,理應在數學史上享有這份殊榮。偉大的導師恩格斯在他的著作《自然辯證法》中,曾經把笛卡爾的坐標、納皮爾的對數、牛頓和萊布尼茲的微積分共同稱為十七世紀的三大數學發明。法國著名的數學家、天文學家拉普拉斯(Pierre Simon Laplace,1749-1827)曾說:對數,可以縮短計算時間,「在實效上等於把天文學家的壽命延長了許多倍」。
⑺ 三七歷史.用途.與介紹...
三七性味歸經:味甘微苦,性溫,歸肝、胃經,以根、根狀莖入葯。是名貴中葯材,生用可止血化瘀、消腫止痛,是雲南白葯主要成分,同棵植物的花葉也能入葯,當茶飲。 三七具有散瘀止血,消腫定痛之功效。主治咯血,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外傷出血,胸腹刺痛,跌仆腫痛。《本草綱目》雲:「三七止血,散血,定痛。」《玉揪葯解》雲:「三七和營止血,通脈行瘀,行瘀血而斂新血。」
(1)具有良好的止血功效、顯著的造血功能;
(2)能加強和改善冠脈微循環,擴三七入葯歷史悠久,作用奇特被歷代醫家視為葯中之寶,故有「金不換」之說法。
(3)有較強的鎮痛作用,具有抗疲勞、提高學習和記憶能力的作用;
(4)抗炎症作用;
(5)具有免疫調節劑的作用,能使過高或過低的免疫反應恢復到正常,但不幹擾機體正常的免疫反應;
(6)抗腫瘤作用;
(7)抗衰老、抗氧化作用;
(8)降低血脂及膽固醇作用;
(9)保護肝臟。
三七的核心保健功能:
1、擴張血管、降低血壓,改善微循環,增加血流量,預防和治療心腦組織缺血、缺氧症;
2、促進蛋白質、核糖核酸(RNA)、脫氧核糖核酸(DNA)合成,強身健體; 3、促進血液細胞新陳代謝,平衡調節血液細胞;
4、雙向調節中樞神經,提高腦力,增強學習和記憶能力;
5、增強機體免疫功能,抗腫瘤;
6、止血、活血化瘀;
7、保肝、抗炎;
8、延緩衰老;
9、雙向調節血糖、降低血脂、膽固醇、抑制動脈硬化
其他作用詳見網路
三七的歷史
田七就是三七,為什麼三七也叫田七呢?三七產地的分布在葯用植物中屬比較特殊的,按照三七的起源,它被認定是一種古老殘余植物中的人參屬類型。它的生長條件要求冬暖夏涼、無嚴寒酷暑,半光半陰,潮濕的特定環境中,即低緯、高海拔區域。因此特定了三七隻生長於雲南文山州及廣西那坡靖西等很小的地理范圍內。文山清朝郡制開化,故有「開化三七」之稱,而廣西田州府(今廣西田陽,與文山接壤)曾是三七的商業集散地,故該地出售的三七稱為「田七」。
三七的生產環境就是要求很偏的地方,所以文山州以前實際上是很偏僻的了,以前可能沒有瀝青路面吧,到處都是大山,在大山裡繞來繞去,出都出不去,不適宜商業環境,去看看323國道便知。不過情況現在不一樣了,文山這些年發展迅速,國家相對富裕了,對邊疆投入多了,基礎建設也很好了,所以,高速公路通了,文山機場也剛通航了,三七國際交易中心,三七產業園也快建好了,因此,文山將是三七最主要的交易中心。
三七粉肯定是用三七磨成的粉末。三七有「生打熟補」之說,事實也是這樣的。生三七止血化瘀功效明顯,熟三七補血功效非常不錯。生三七粉就是用三七直接打成的粉,將生三七加熱之後就是熟三七了,在鍋里煮一下、用油炸一樣等等就好了。當然,葯品製作可能不是這么簡單,但是原理一樣。三七加熱之後,裡面的皂苷、揮發油之類的成分受到破壞,止血化瘀功能減弱,補血功能得到增強。原理就是這樣的。熟三七很常見的就是用於婦女經期,效果明顯。
⑻ 合金的發展歷史和用途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研究和生產合金的國家之一,在商朝(距今3000多年前)青銅(銅錫合金)工藝就已非常發達;公元前6世紀左右(春秋晚期)已鍛打(還進行過熱處理)出鋒利的劍(鋼製品)。越王勾踐的青銅劍就是採用硫化技術處理的合金寶劍。出土後鋒利無比。
鋼鐵是鐵與C、Si、Mn、P、S以及少量的其他元素所組成的合金。其中除Fe外,C的含量對鋼鐵的機械性能起著主要作用,故統稱為鐵碳合金。它是工程技術中最重要、用量最大的金屬材料。隨含碳量升高,碳鋼的硬度增加、韌性下降。合金鋼又叫特種鋼,在碳鋼的基礎上加入一種或多種合金元素,使鋼的組織結構和性能發生變化,從而具有一些特殊性能,如高硬度、高耐磨性、高韌性、耐腐蝕性,等等。經常加入鋼中的合金元素有Si、W、Mn、Cr、Ni、Mo、V、Ti等
高強度鋁合金廣泛應用於製造飛機、艦艇和載重汽車等,可增加它們的載重量以及提高運行速度,並具有抗海水侵蝕,避磁性等特點。
鋅合金的主要添加元素有鋁,銅和鎂等.鋅合金按加工工藝可分為形變與鑄造鋅合金兩類.鑄造鋅合金流動性和耐腐蝕性較好,適用於壓鑄儀表,汽車零件外殼等。
鉛錫合金(包括鉛錫合金,無鉛錫合金)可以用來生產製作各種精美合金飾品、合金工藝品,如戒指、項鏈、手鐲、耳環、胸針、紐扣、領帶夾、帽飾、工藝擺飾、合金相框、宗教徽志、微型塑像、紀念品等。
鈦合金已廣泛用於國民經濟各部門,它是火箭、導彈和太空梭不可缺少的材料。船舶、化工、電子器件和通訊設備以及若干輕工業部門中要大量應用鈦合金,只是目前鈦的價格較昂貴,限制了它的廣泛使用。
磁性合金在電力、電子、計算機、自動控制和電光學等新興技術領域中,有著日益廣泛的應用。
⑼ 身份證哪些用途發展歷史是怎樣的
身份識別與證明
身份證是公民進行社會活動,維護社會秩序,保障公民合法權益,證明公民身份的法定證件。
身份證作用是:
1:選民登記;
2:戶口登記;
3:兵役登記;
4:婚姻登記;
5:入學、就業;
6:辦理公證業務;
7:前往邊境管理區;
8:辦理申請出境手續;
9:參與訴訟活動;
10:辦理機動車、船駕駛證和行駛證,非機動車執照;
11:辦理個體營業執照;
12:辦理個人信貸事務;
13:參加社會保險,領取社會救濟;
14:辦理搭乘民航飛機手續;
15:投宿旅店辦理登記手續;
16:提取匯款、郵件;
17:寄賣物品;
18:辦理其它事務。
居民身份證的歷史
居民身份證,作為我國國家法定的身份證件,具有證明公民身份的法律效力,證件規格統一,由執法機關制發,可能在全國范圍內使用,不受時空范圍的限制,而且攜帶、使用方便,不易偽造,這些特點是其他身份證件如工作證、介紹信、學生證等所不具備的。居民身份證具有無法替代的嚴肅性。分段實施居民身份證制度,是我國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它不僅是戶口管理制度中的一項重大改革,也是我國適應改革開放政策、加強國家行政管理、保護公民合法權益的一項重要措施。
建國後,我國公民沒有居民身份證,證明自己身份的時候用的是戶口簿和單位介紹信。建國初期曾經有人想過要製作一種身份證件取代戶口簿和介紹信,但由於歷史等原因,一直未能將這一想法變成現實。
1986年4月6日,國務院批轉公安部關於頒發居民身份證若干問題請示的通知,同時公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居民身份證試行條例》。自此,我國通過實施居民身份證制度,揭開了居民戶口證件化管理的序幕。
1984年至1991年,是我國頒發居民身份證的試點和集中發證階段。根據中央、國務院的指示,1984年發證試點工作首先在北京進行,在取得經驗的基礎上,上海、天津等九大城市相繼開展了試點工作。同時,公安部加緊與各有關部門進行頒發居民身份證的組織協調、技術、工藝、設備和研製等工作,頒發居民身份證是一項巨大、復雜的社會系統工程,公安部業務主管部門與國家有關部門共同探討,落實了頒發居民身份證的經費;籌建了制證中心、所;試制、生產制證設備和制證原材料。公安部第一研究所借鑒國外證件技術的製作工藝,制定了制證技術行業標准,舉辦了幾十期發證組織工作和制設備與制證技術培訓班,這些工作為全國發證工作奠定了基礎。1984年,第一代居民身份證面世,為聚酯薄膜密封、單頁卡式,15位編碼。最初發放的有一大批身份證是用手工填寫的。據了解,當時,有關各方曾就居民身份證是否要有「婚姻狀況」、「職業」等內容進行過爭論和探討,綜合考慮國內的實際情況,最終決定不列入身份證內容。
1985年9月6日,全國人大常委會第12次會議批准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居民身份證條例》,標志著我國居民身份證制度的正式確定。1986年11月3日,國務院批准《中華人民共和國居民身份證條例實施細則》。此後,各地根據國務院部署的全國五年(1986至1990年)集中發證規劃,分別制定了具體實施方案,在完成試點的基礎上,從城市到農村,分期分批全面展開了頒發居民身份證工作。1988年5月9日,國務院召開了頒發居民身份證工作電話會議,原國務委員、公安部部長王芳同志在會上作了重要指示,要求各地「確保建國40周年前夕完成五億人的發證任務」,並提出了明確要求。同年10月25日,公安部召開全國加快頒居民身份證工作電話會議,提出要「確保發證任務的完成,如期在全國實施居民身份證使用、查驗制度。。根據兩次電話會議精神,各地及時調整發證部署,終於在國慶40周年前超額完成了五億發證任務,使全國大中城市、交通沿線、沿海開放地區、經濟特區、旅遊地區、邊境地區以及經濟發達的農村地區的大多數公民領到了居民身份證。居民身份證使用和查驗制度的順利實施,方便了居民日常和社會活動的需要,而且在確保國慶40周年慶祝活動和舉世矚目的亞運會的安全方面,在嚴厲打擊刑事犯罪活動以及流動人口的管理工作中都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由於受當時國內原材料、技術和設備以及工藝水平等限制,使用的印刷設備比較落後,手工操作工序多,且分散制證,不僅難以保證身份證的質量,而且無法安全有效地防偽。為了扭轉這種局面,公安部於1991年立項進行制證工藝改革與制證設備技術改造,還吸收了地方公安機關制證技術革新成果,創建了我國新的制證工藝系統。改革後的制證新工藝的優點是:縮短了制證周期;實現了證件現代化封閉式生產,有處於安全保密;證件一致性好,提高了防偽能力。
但是,隨著各種高科技產品的出現,使得非專業人員也有可能偽造含有加密技術的證件。因此,為了提高證件的防偽性能,我國新的防偽居民身份證從1995年7月1日起啟用。證件採用了全息透視塑封套防偽,使用這一技術後,身份證幾乎不可能無損剝離,任何企圖變造已經處理過的信息的行為,都將使全息圖象遭到破壞,有效地防止了偽造、變造。
1999年10月1日起,為滿足我國政治、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加強社會管理,實現社會信息化管理,促進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經濟體制改革,方便群眾生活,保護公民的合法權益,經國務院批准,在全國范圍內建立和實行公民身份號碼制度——國家為每個公民從出生之日起就編定唯一的、終身不變的身份代碼。從該日開始,可以為申領、補領、換領證件的公民頒發18位號碼的居民身份證,此前頒發的15位編號的身份證仍然有效,有效期內不必換發新證,公安機關不會要求群眾提前換領新證,但如果持證人要求換領的,可為其換發18位號碼的居民身份證。在換領、補領新證的同時收回舊證。
公民身份證號碼是特徵組合碼,採用原居民身份證編號,由18位數字組成。前6位為地址碼,第7至14位為出生日期碼,第15至17位為順序碼,第18位為校驗碼。具體含義是:地址碼表示公民常住戶口所在縣(市、旗、區)的行政區劃代碼,出生日期碼表示公民出生的公歷年月日,順序碼表示在同一地址碼所標識的區域范圍內對同年同月同日出生的人編定的順序號(奇數分配給男性,偶數分配給女性),校驗碼採用數據處理校驗碼系統。
隨著科技的高速發展,已經使用了近20年的第一代居民身份證已經不適應信息化發展、IT業發展和技術進步的要求,而且現用身份證存在易假冒、難查核等缺陷,給公安部門實施有效管理、提高案件偵破率等帶來一定的難度。因此,經過多年論證,在加強研究落實防偽及檢測手段的同時,公安部門決定用研發一種新式的身份證來取代現有的身份證。
身份證製作專家們綜合考慮與比較了磁條、光碼、OCL碼、條碼、晶元等各種材料後,最終決定選用晶元。然後,基於身份證發放數量、居民使用層次等各方面因素,決定選用非接觸式晶元,從而避免了接觸式晶元易被污染、磨損、擊穿等不足。
專家介紹,新身份證的大小將類似於現行身份證,採用的是一種無污染、使用期限長的有機材料,材料中間夾著一個無法直接看到的特殊晶元。特殊晶元包含兩部分信息:視讀信息和機讀信息。視讀信息和現行身份證上的基本一致,包括公民的性別、年齡、出生年月、地址等一系列身份特徵;機讀信息除了包含視讀信息外,有可能採用指紋或其他人體生物特徵技術,更有效地識別個人身份。專家指出,新身份證一方面適應未來信息化的需要,可以直接與計算機溝通;另一方面,提高了防偽性能,不僅可有效防止偽造、變造,而且能防止制發過程中的內部違法行為。公安部將建立身份證資料庫,全國聯網。
需要明確的是,公安部門計劃頒發的居民身份證不是一般意義上的IC卡。公安部有關專家介紹,由於身份證是我國居民惟一的法律證件,具有無法替代的嚴肅性。因此,第二代身份證使用的材料不可能與正在流通中的銀行卡、電話IC卡相同,也不可能實現多功能的『一卡通'。據了解,普通的IC卡使用PVC材料(聚氯乙烯),溫差變化會使其變形,不能長期保存,生產、銷毀時都會對環境產生污染,這根本無法滿足身份證長期廣泛使用的需要。
新一代居民身份證只要通過非接觸式讀卡,就能夠一目瞭然地鑒別一個人的真實身份。專家稱:「非接觸IC技術(即卡不用插入機器,可在一定距離內讀寫)雖然已在國際公共交通收費系統等領域廣泛使用,但應用於身份證,我國還是首次。」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望採納
⑽ 指南針的用途與歷史。
司南的掛圖和幻燈片,說明世界最早的指南針就是我國戰國時代的指南針,叫司南,它是根據磁針靜止時總是指南北的原理製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