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煤礦從業人員上崗接受職業健康培訓時間
這個好像沒有特別明確的規定,職防法裡面只是說必須進行培訓。
由於職業健康已納入安全管理,參照《安全生產法》對於培訓的規定:生產經營單位新上崗的從業人員,崗前培訓時間不得少於24學時。煤礦、非煤礦山、危險化學品、煙花爆竹等生產經營單位新上崗的從業人員安全培訓時間不得少於72學時,每年接受再培訓的時間不得少於20學時。
因此,只要在員工崗前和年度安全教育中,涵蓋必要的職業健康知識,應該就沒有問題。
國家安全監管總局辦公廳關於開展職業健康「百千萬」培訓工程的通知中,對於職業健康管理人員中有一個32-48學時的規定,但這個是取證培訓。
其實我覺得學時不是最重要的 ,最要緊的是職工掌握並在工作中應用。至於資料如何做,自己把握
『貳』 周寨煤礦職業病防治管理制度
職業病防治責任制
總則
一、 為了預防、控制和消除職業病危害,加強對職業病防治工作的管理,提高職業病防治的水平,切實保障勞動者在勞動過程中的健康與安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第五條:「有人單位應當建立、健全職業病防治責任制」的規定,依據國家相關的法規、規章、標准要求特製定本制度。
二、 本制度是從組織上、制度上落實「預防為主、生產和工人健康齊抓共管」的原則,使各級領導、各職能部門、各生產部門和職工明確職業病防治的責任,做到層層有責,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做好職業病防治,促進生產可持續發展。
三、 本制度規定從礦領導到各部門在職業病防治的職責執行過程中,凡本礦發生職業病危害事故,有違本制度執行的行為,予以責任追究。
四、 為保證本制度的有效執行,今後凡有行政體制變動,均以本制度規定的職責范圍,對照落實相應的職能部門和責任人。
各部門和人員的職責
一、 礦長的職責
1、 認真貫徹國家有關職業病防治的法律、法規、政策和標准,落實各級職業病防治責任制,確保勞動者在勞動過程中的健康與安全。
2、 設置與單位規模相適應的職業衛生管理機構,建立三級職業衛生管理網路,配備專業或兼職職業衛生專業人員,負責本礦的職業病防治工作。
3、 每年向全礦職工匯報職業病防治工作規劃和落實情況,主動聽取礦屬各部門負責人及職工對本礦職業衛生工作的意見,並責成有關部門及時解決提出的合理建議和正當要求。
4、 每季召開一次職業衛生工作會議,聽取工作匯報,親自研究和制訂年度職業病防治計劃與方案,落實職業病防治所需經費,督促落實各項防範措施。
5、 根據「三同時」原則,本礦新、改、擴建或技術改造、技術引進項目可能產生職業病危害的,應由衛生行政部門審核同意方可進行建設,切實做到職業病防護設施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生產和使用。
6、 親自參加礦內發生 職業病危害事故的調查和分析,對有關責任人予以嚴肅處理。
7、負責職業病危害因素防護投施建設及相關職業病防護工作的資金投入的決策。
8、 對本礦的職業病防治工作負全面領導責任。
二、 礦職業衛生領導組職責
在礦長的領導下,根據國家有關職業病防治的法律、法規、政策和標準的規定,在本礦中具體組織實施各項職業病防治工作,具體職責:
1、 組織制訂(修改)職業衛生管理制度和職業安全衛生操作規程,並督促執行。
2、 根據礦屬機構設置,明確各部門、人員職責。
3、 制訂本礦年度職業病防治計劃與方案,並組織具體實施,保證經費的落實和使用。
4、 直接領導本礦職業病防治工作,建立礦職業衛生檔案和接觸有害作業工人健康監護檔案。
5、 組織對本礦幹部、職工進行職業衛生法規、職業知識培訓與宣傳教育。對在職業病防治工作中有貢獻的進行表揚、獎勵,對違章者、不履行職責者進行批評教育和處罰。
6、 經常檢查本礦和各部門職業病防治工作開展情況,對查出的問題及時研究,制訂整改措施,落實部門按期解決。
7、 經常聽取各部門、車間、安監人員、職工關於職業衛生有關情況的匯報,及時採取措施。
8、 對本礦內發生職業病危害事故採取應急措施,及時報告,並協助有關部門調查和處理,對有關責任人予以嚴肅處理。
9、 對本礦的職業病防治工作負直接責任。
三、生產技術科的職責
1、 編制生產工藝、技術改進方案,規劃安全技術、勞動保護、職業病防治措施等,改善職工勞動條件,促進文明生產。
2、 編制生產過程的技術文件、技術規程,製作和提供生產過程中的職業病危害因素種類、來源、產生部位等技術資料。
3、 對生產設施、防護設施進行維護保養,檢修,確保安全運行。
4、 對本礦的職業病防治工作負技術責任。
5、 組織開展職業病危害因素的日常監測,登記、上報、建立日常監測台帳。
四、礦職業衛生辦公室及專(兼)職職業衛生專業人員職責
1、 協助領導小組推動本礦開展職業衛生工作,貫徹執行國家法規和標准。匯總和審查各項技術措施、計劃,並且督促有關部門切實按期執行。
2、 組織對職工進行職業衛生培訓教育,總結推廣職業衛生管理先進經驗。
3、 組織職工進行職業健康檢查,並建立接觸有害作業工人健康監護檔案。
4、 負責職業病危害因素的日常監測登記、上報、建檔。建立職業衛生檔案
5、 組織和協助有關部門制訂制度、職業安全衛生操作規程,對這些制度的執行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6、 定期組織現場檢查,對檢查中發現的不安全情況,有權責令改正,或立即報告領導小組研究處理。
7、 負責職業病危害事故報告,參加事故調查處理。
8、 負責建立本礦職業衛生管理台帳和檔案,負責登錄、存檔、
9、 完成職業病危害的申報等工作。
10、 負責職業病危害及體檢結果的告知工作,
11、 負責疑似職業病病人的診斷資料的整理及申請報告工作,並做好職業病人診斷及鑒定資料歸案。
12、 負責職業病人工傷保險及勞動能力鑒定相關資料的准備及歸案管理工作。
五、 車間及隊組主任職責
1、負責把職業衛生管理制度的措施貫徹到每個具體環節。
2、 組織對本礦職工的職業衛生培訓、教育,發放個人防護用品。
3、 督促職工嚴格按操作規程生產,確保個人防護用品的正確使用。嚴加阻止違章、冒險作業。
4、 定期組織本礦范圍的檢查,對職業病防護設備、防護設施中存在的問題,及時報領導小組,採取措施。
5、 發生職業病危害事故時,迅速上報,並及時組織搶救。
6、 對本礦的職業病防治工作負全責。
『叄』 從煤礦事職業衛生管理人員數量
一、明確工作目標。全礦職業衛生工作以《職業病防治法》、《安全生產法》、《塵肺病防治條例》、《煤礦安全規程》等為依據,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方針,以保障職工安全健康為目標,以控制職業危害、降低職業病發病率和死亡率為重點,堅持標本兼治,建立職業安全衛生管理體系。二、完善職業衛生管理機構並建立規范的職業衛生管理制度。礦成立職業危害領導小組,防治機構的主要職責是:制定並落實本單位職業危害防治規劃措施、實施方案、管理制度和應急救援預案,組織職業衛生培訓和宣傳教育,定期開展作業場所環境監測,配合相關部門對職業病進行診斷治療,做好職工健康監護、職業病統計報告、職業衛生檔案管理和監督檢查。三、健全職業危害防護基礎設施。對職業危害防護設備、應急救援設施按規定進行維護、檢修、檢測,明確維修、更新和報廢的標准、程序和方法,保證在用設備、設施符合相關標准,保持完好狀態。四、採取有效措施,控製作業場所職業危害。對職業危害的控制應符合以下要求:1、粉塵防治。按《安全專篇》的要求建立完善的防塵系統,保證作業場所空氣中粉塵濃度符合國家職業衛生標准。2、雜訊防治。主要通風機、壓風機、局部通風機等選用低雜訊設備,作業場所雜訊不得超過85dB(A)。3、有毒有害氣體防治。對作業場所中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硫化氫、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氨等有毒有害氣體應採取《煤礦安全規程》規定的防治措施,保證有毒有害氣體允許濃度符合國家職業衛生標准。4、放射性物質氡及其子體防治。對作業場所空氣中的氡及其子體,應當採取通風、及時合理地密閉采空區和廢巷道、個體防護等措施,井下作業場所空氣中氡及其子體濃度不得超過(平衡當量氡濃度)1500Bq.m-3;氡子體濃度,8.3×10-6J.m-3。5、高溫防治。採掘工作面空氣溫度不得超過26℃,機電設備硐室的空氣溫度不得超過30℃;當空氣溫度超過上述規定時,應縮短超溫地點作業人員的工作時間,並給予高溫保健待遇。採掘工作面的空氣溫度超過30℃、機電設備硐室的空氣溫度超過34℃時,應停止作業。五、嚴格執行建設項目職業衛生防護設施「三同時」的規定。新建、擴建、改建項目和技術改造、技術引進項目(以下統稱建設項目)涉及作業場所職業病危害防護設施,應當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使用。礦井編制的采區設計和採掘作業規程應包括職業衛生安全篇章。六、嚴格執行作業場所危害因素監測的規定。測定的頻次應符合以下要求,監測結果應存入職業衛生檔案,並報煤礦安全監察管理部門。1、總粉塵定點短時間粉塵濃度(短時間接觸濃度),井下每月測定2次,井上每月測定1次;2、呼吸性粉塵定點短時間粉塵濃度(短時間接觸濃度),每月測定1次;3、工班個體呼吸性粉塵濃度(時間加權平均濃度),採掘工作面每3個月測定1次,其他作業場所每6個月測定1次。每個采樣工種分2個班次連續采樣,1個班次內至少採集2個有效樣品,先後採集的有效樣品不得少於4個;4、粉塵中游離二氧化硅含量,每6個月測定1次,在變更工作面時也應當測定1次;各接塵作業場所每次測定的有效樣品不得少於3個。5、粉塵分散度,每6個月測定一次;6、有毒有害氣體和高溫作業場所空氣溫度的測定周期,根據《煤礦安全規程》有關規定和作業場所具體情況制定;7、雜訊、氡及其子體等其他職業危害因素每年至少測定1次。七、嚴格執行職業衛生檢測、評價的規定。委託具有相應資質的職業衛生檢測機構,每年對作業場所職業衛生情況進行一次檢測、評價。檢測、評價結果應及時向職工公布、存檔並報煤礦安全監察管理部門。八、嚴格執行職業衛生告知的規定。與從業人員訂立或者變更勞動合同時,應將作業過程中可能產生的職業病危害及後果、職業病防護措施和待遇,如實告知從業人員並在勞動合同中寫明。有職業危害的作業場公布有關職業病防治的規章制度、操作規程、職業病危害事故應急救援措施和作業場所職業危害因素檢測結果等。九、嚴格執行職業健康監護的規定。應按照《職業病健康監護管理法》規定,對職工進行職業健康檢查,建立職業健康監護檔案。接觸職業危害作業人員的職業健康檢查周期應當符合以下要求:1、接觸矽塵的作業人員,每年體檢一次;2、接觸煤塵、水泥塵、電焊塵的作業人員,每兩年體檢一次;3、接觸有毒物質、放射線物質的作業人員,每年體檢一次;4、接觸雜訊、振動等其他職業病危害因素作業人員的職業健康檢查,按有關規定進行。十、嚴格執行職業衛生培訓的規定。礦主要負責人、安全生產管理人員應當接受煤礦安全培訓機構組織的職業衛生培訓。礦對從業人員上崗前及在崗期間定期進行職業衛生培訓,培訓的內容包括職業衛生相關法律法規、職業衛生常識、職業危害防治專業技術知識、操作技能和職業危害事故典型案例分析等,培訓的時間,初訓不少於6個學時,復訓不少於3個學時。十一、嚴格執行職業危害防護用品發放和使用的規定。按照勞動防護用品的有關規定,為有毒有害作業場所從業人員發放職業危害防護用品,防護用品應符合國家或行業質量標准。職工應正確佩戴和使用職業危害防護用品,未按規定佩戴和使用的,不得允許上崗作業。十二、嚴格執行職業衛生統計報告的規定。按照《安全生產調度統計業務規范》的要求,每季度末及每年元月5前,向煤礦安全監察管理部門報送本企業季度和年度職業病危害項目及作業場所職業衛生情況。發生急性職業病,應在24小時內上報,遇有急性職業中毒死亡或同時發生3名以上急性職業中毒的,應立即同時報告煤礦安全監察管理部門和地方衛生行政部門。十三、建立職業衛生投入保障機制。礦井應建立穩定的職業衛生投入資金渠道,用於新增或更新職業危害防治系統、設施,推廣應用先進技術、措施和方法,消除職業危害事故隱患,改善作業場所勞動條件,教育、培訓和職業衛生獎勵。十四、加強職業衛生監督檢查。定期對作業場所職業衛生進行監督檢查,對查出的問題和隱患應按「四定」原則(定項目、定人員、定措施、定時間)落實處理。十五、完善職業衛生檔案管理。職業衛生檔案包括:法律法規、標准規范;來往文件;計劃、總結;作業場所測定資料、健康檢查資料;職業病防治統計報表、職業病個案調查表、職業病報告卡、職業病基本情況分析;專題調查研究資料、專題會議資料;職業衛生評價資料;培訓教育資料等。
『肆』 煤礦職業病防護設施有那些
在相關規范上的說法是:職業衛生防護設施指應用工程技術手段控制工作場專所產生的有毒有害屬物質,防止發生職業危害的一切技術措施。包括:a. 防塵、b. 防毒、c. 防雜訊、振動、d. 防暑降溫、防寒、防潮、e. 防非電離輻射(高頻、微波、視頻)、f. 防電離輻射、g. 防生物危害、h. 人機工效學
一般常見職業衛生防護設施有:
a. 防塵:集塵風罩、過濾設備(濾芯)、電除塵器、濕法除塵器、灑水器
b. 防毒:隔離欄桿、防護罩、集毒風罩、過濾設備、排風扇(送風通風排毒)、燃燒凈化裝置、吸收和吸附凈化裝置
c. 防雜訊、振動:隔音罩、隔音牆、、減振器
d. 防暑降溫、防寒、防潮:空調、風扇、暖爐、除濕機
e. 防非電離輻射(高頻、微波、視頻):屏蔽網、罩
『伍』 煤礦職業衛生一人一檔改怎麼弄
你所說的煤礦職業衛生一人一檔。我認為你想問的是職業衛生監護檔案的管理。你回看看對不對答,如果不對,再說。
按照國家安監局總第49令 用人單位職業健康監護監督管理辦法 第十九條 規定:
第十九條 用人單位應當為勞動者個人建立職業健康監護檔案,並按照有關規定妥善保存。職業健康監護檔案包括下列內容:
(一)勞動者姓名、性別、年齡、籍貫、婚姻、文化程度、嗜好等情況;
(二)勞動者職業史、既往病史和職業病危害接觸史;
(三)歷次職業健康檢查結果及處理情況;
(四)職業病診療資料;
(五)需要存入職業健康監護檔案的其他有關資料。
也就是說把上述的這些資料,一個人你用一個檔案盒裝起來,就應該能達到最基本的要求了。
『陸』 煤礦職業衛生培訓是強制培訓嗎有何依據
煤礦職業衛生培訓是強制培訓嗎有何依據
這個的確是依照法律應當做的,依據如內下:
中華人民共和國職容業病防治法
第三十五條 用人單位的主要負責人和職業衛生管理人員應當接受職業衛生培訓,遵守職業病防治法律、法規,依法組織本單位的職業病防治工作。
用人單位應當對勞動者進行上崗前的職業衛生培訓和在崗期間的定期職業衛生培訓,普及職業衛生知識,督促勞動者遵守職業病防治法律、法規、規章和操作規程,指導勞動者正確使用職業病防護設備和個人使用的職業病防護用品。
勞動者應當學習和掌握相關的職業衛生知識,增強職業病防範意識,遵守職業病防治法律、法規、規章和操作規程,正確使用、維護職業病防護設備和個人使用的職業病防護用品,發現職業病危害事故隱患應當及時報告。
勞動者不履行前款規定義務的,用人單位應當對其進行教育。
『柒』 煤礦職業衛生培訓內容有哪些
培訓內容:
1:煤礦企業職業衛生安全監督管理;
2:職業衛生管理;
3:生產性毒葯與職業衛生;
4:生產性物理因素與職業衛生;
5:生產性粉塵與職業衛生;
6:職業病的診斷鑒定及傷殘等級和勞動能力鑒定;
7:職業衛生統計;
8:職業衛生現場檢測規范;
『捌』 在崗期間的定期職業衛生培訓時間每年不少於( )學時
2學時。
《煤礦來作業場所職業病危害源防治規定》第十六條:
1、煤礦主要負責人、職業衛生管理人員應當具備煤礦職業衛生知識和管理能力,接受職業病危害防治培訓。培訓內容應當包括職業衛生相關法律、法規、規章和標准,職業病危害預防和控制的基本知識,職業衛生管理相關知識等內容。
2、煤礦應當對勞動者進行上崗前、在崗期間的定期職業病危害防治知識培訓,督促勞動者遵守職業病防治法律、法規、規章、標准和操作規程,指導勞動者正確使用職業病防護設備和個體防護用品。上崗前培訓時間不少於4學時,在崗期間的定期培訓時間每年不少於2學時。
(8)煤礦職業衛生檔案管理培訓課件擴展閱讀:
一、職業衛生培訓內容包括:
1、職業衛生相關法律、法規、規章和職業衛生標准;
2、職業病危害預防和控制的基本知識;
3、衛生管理相關知識;
4、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規定的其他內容。
二、各級管理人員培訓的內容包括:
1、職業衛生法律法規知識;
2、職業衛生管理知識;
3、職業危害防護基本知識;
4、職業危害事故等。
『玖』 煤礦職業健康管理制度需要哪些內容
煤礦方來面是有專門的「安全標源准化管理與評價體系」的。
如果是涉及到健康管理制度,那你前期要進行危險源辨識及評價。
只有危險源辨識出來了並且進行了危險程度評價才能制定相應的管理標准和管理措施。
關於健康管理制度,按照作業場所以及工種制定安全操作規程及管理制度。包括為了保證安全及健康作業前應該怎麼做作業中應該怎麼做還有作業結束後怎麼做以及遇到危險突發情況的應對。
員工要建立職業健康管理檔案,內容包含各種體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