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教育培訓方面營業執照應該如何辦理
教育機構不需要辦理營業執照,應該到教育部門辦理許可。
1、向教育行政部門提出申請籌辦的報告。
2、審批機關驗證。
3、申請正式設立的報告。
4、工作人員進行核查。審批完畢,書面形式做出批准或不批準的批復,批准設立的,頒發辦學許可證。遞交申請籌辦的辦結時限為30日,申請正式的辦結時限為20個工作日。
納稅比率
1、營業稅:按營業收入5%繳納;
2、城建稅:按繳納的營業稅7%繳納;
3、教育費附加稅:按繳納的營業稅3%繳納;
4、地方教育費附加稅:按繳納的營業稅2繳納%;
5、印花稅:購銷合同按購銷金額的萬分之三貼花;帳本按5元/本繳納(每年啟用時);年度按「實收資本」與「資本公積」之和的萬分之五繳納(第一年按全額繳納,以後按年度增加部分繳納); 城鎮土地使用稅:按實際佔用的土地面積繳納(各地規定不一,XX元/平方米);
6、房產稅:按自有房產原值的70%*1.2%繳納;
7、企業所得稅:按應納稅所得額(調整以後的利潤)繳納(稅收3萬元以內18%,3萬元至10萬元27%,10萬元以上33%); 發放工資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
民辦教育培訓機構設置基本條件
1、舉辦者(法人)及管理人員應具有政治權利和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無違法犯罪記錄;學校負責人和業務主管具有2年以上教育工作經歷,具有中級以上職稱或大學專科以上文化程度;國辦學校在職在編人員不得舉辦任何形式的民辦教育培訓機構。
2、要有與辦學規模和辦學層次相適應的專職和兼職教師,教師總數不少於6人,其中專職教師不少於2人。所聘教師具備國家規定的任教資格和學歷要求,其中開展高中教育培訓機構的教師應具有本科以上學歷和高中教師資格證。
3、要有與辦學規模相適應的穩定、集中、安全標准和周邊環境符合辦學要求的校舍。教學及辦公用房建築面積不少於200平方米。租賃校舍辦學的,租期不少於3年。
4、注冊資金不少於10萬元人民幣,須經會計師事務所驗資評估。
申請籌設民辦教育培訓機構
(1)申辦報告。包括:舉辦者、培養目標、辦學規模、辦學層次、辦學形式、辦學條件、內部管理體制、經費籌措與管理使用等。
(2)舉辦者資格證明材料。
(3)資金來源、資金數額及有效證明文件,並載明產權。
籌設培訓機構在籌設期間不準招生。
② 什麼是教育培訓跟蹤管理
一、培訓效果評估制度 第 一 條 多 維 度 、多 層 次 、多 方 法 原 則 。對 培 訓 項 目 進 行 效 果 評估,應根據培訓班類型,確定評估層次,選擇評估方法, 以保證評估結果的針對性、有效性和全面性。 第 二 條 客 觀 公 正 原 則 。科 學 規 范 原 則 。效 果 評 估 管 理 人 員 和 培訓組織者確定評估層次和評估方法要保持規范化和一致 性,不得任意減少評估層次和增刪評估調查項目。 第 三 條 制 定 培 訓 計 劃 時 ,培 訓 組 織 者 應 在 培 訓 效 果 評 估 管 理 人員指導下,根據培訓的內容、目標以及培訓時間等因素確 定培訓班類型,並據此確定評估層次與評估方法。 第 四 條 培 訓 實 施 後 ,培 訓 組 織 者 根 據 確 定 的 培 訓 層 次 和 評 估 方 法 ,按 照 規 定 時 間 調 查 和 收 集 培 訓 效 果 評 估 數 據 。培 訓 師 、 學員以及學員的直線經理和下級應積極配合培訓效果評估工 作。 第五條 培訓組織者應及時對收集到的評估信息與數據進行 整理分析,並應在培訓效果調查和收集工作結束後兩周內撰 寫培訓效果評估報告。 第六條 培訓組織者在完成撰寫評估報告一周內將評估報告 提交培訓效果評估管理人員,並反饋至相關人員。培訓效果 評估管理人員應根據評估結果監督相關人員的改進情況。
第 七 條 培 訓 評 估 完 成 後 ,培 訓 組 織 者 將 培 訓 效 果 評 估 的 有 關 資料移交培訓檔案管理人員。 第八條實施培訓效果評估後,培訓組織者在完成撰寫評估報 告一周內將報告提交培訓效果評估管理人員,並反饋至相關 人員:反應層評估結果反饋給培訓師;學習層評估結果反饋 給培訓師和學員本人;行為層評估結果反饋給公司決策者、 學員的直線經理和學 員本人;結果層評估結果反饋給公司決策者及學員的直線經 理。 第 九 條 接 收 到 評 估 結 果 反 饋 的 相 關 人 員 (公 司 決 策 者 除 外 ) 針對評估報告,在三周內提出相應改進措施並進行落實。培 訓組織者需針對各層次評估結果,提出相應的改進措施。培 訓效果評估管理人員監督改進措施的實施。 第 十 條 針 對 培 訓 效 果 的 反 應 層 評 估 結 果 ,培 訓 組 織 者 根 據 評 估報告中關於培訓組織管理的評估結果,對培訓場地設施條 件、時間安排、培訓內容策劃和形式選擇等項目分類總結, 明確培訓組織管理中主要的成功經驗以及不足之處,以待改 進。 第 十 一 條 針 對 培 訓 效 果 的 學 習 層 評 估 結 果 ,培 訓 組 織 者 應 根 據評估報告了解學員對培訓內容的總體掌握情況,衡量培訓 師的授課效果,為選拔和培養培訓師提供依據。 培訓師應根據評估報告了解學員對培訓內容的總體掌握
情,以提高授課水平、改進授課質量。 學員應根據評估報告了解自己通過培訓,在知識和技術 業務技能方面的掌握情況,總結經驗與不足,並比較與全體 學員的學習效果的差距,明確改進方向。 第 十 二 條 針 對 培 訓 效 果 的 行 為 層 評 估 結 果 ,培 訓 組 織 者 應 通 過 分 析 評 估 報 告 ,及 時 了 解 學 員 行 為 改 進 程 度 與 培 訓 班 類 型 、 培訓班策劃的關系,為不斷調整和完善培訓班策劃及管理水 平提供依據。 第 十 三 條 針 對 培 訓 效 果 的 結 果 層 評 估 結 果 ,培 訓 組 織 者 應 通 過評估報告,總體了解和掌握培訓投入產出情況,為加強培 訓規劃、控制培訓成本、提高培訓收益提供依據。 公司決策者應根據評估報告綜合了解和掌握培訓對企業 發 展 的 貢 獻 情 況 ,明 確 培 訓 價 值 ,為 重 大 培 訓 決 策 提 供 依 據 。 學員的直線經理應通過評估報告了解學員通過培訓的績效 改進情況,努力創造良好的培訓成果轉化環境。 二、跟蹤管理制度 1、 培訓追蹤目的:
檢查員工受訓情況,提高培訓考核成效;鞏固培訓成果,加速人 才成長。 2、 培訓追蹤評估的實施
(1)部門經理及以上人員、中高級專業技術人員、高級技術等級工 由總
經理與酒店人力資源部共同負責對其進行追蹤評估,在本人工 作小 結和群眾評議的基礎上,由追蹤評估人員對其作出評定。 (2)新進員工崗前培訓後,由部門安排有經驗的員工帶教。員工試 用期 滿後,進行追蹤評估,與其定級相結合; (3)主管和領班、初級專業技術人員和中初級技術工人的追蹤評估 工作 由酒店人力資源部和所在的部門共同負責,在一年內進行培訓 的追 蹤評估;追蹤評估的形式可分為面試、筆試、現場操作抽查及 工作 表現評議。 3、 追蹤評估的資料均歸入個人培訓檔案,供有關人員分析研究,
提出意見和建議,需要時通知員工本人。
③ 一個教育培訓公司內部各種管理制度等應包括哪些方面
第一,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要有自己公司的規章制度主要包括:考勤的規定。員工外出的規定。員工請假輪休的規定。辦公的行為准則。
第二,獎懲制度。除了員工完成招生任務以後拿的提成,還應該有以下的方式進行獎勵:通報表揚記功獎。每次獎勵獎金XX--XX元不等。優秀員工獎。獎狀+獎金。懲罰分三種:警告。罰XX元-xxx元不等。記過。罰XX元--XX元不等。辭退。
第三,晉升制度。以工作業績為導向。年分4次加薪機會,2次晉升機會。談到晉升制度就不得不提下,績效考核。獎懲制度就涉及到監察審計了!
第四,學員的管理規定涉及到1,單位的介紹,2,師資的介紹3,課堂紀律4,開課時間及教學管理規定啊。
第五,教師的管理規定:主要涉及到:教務考務的教師,班主任以及招生咨詢的教師等等。
拓展資料:
管理制度是對一定的管理機制、管理原則、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機構設置的規范。它是實施一定的管理行為的依據,是社會再生產過程順利進行的保證。合理的管理制度可以簡化管理過程,提高管理效率。它具有如下特點:權威性。
管理制度由具有權威的管理部門制定,在其適用范圍內具有強制約束力,一旦形成,不得隨意修改和違犯; 排它性。某種管理原則或管理方法一旦形成制度,與之相抵觸的其他做法均不能實行; 特定范圍內的普遍適用性。
各種管理制度都有自己特定的適用范圍,在這個范圍內,所有同類事情,均需按此制度辦理; 相對穩定性。管理制度一旦制定,在一般時間內不能輕易變更,否則無法保證其權威性。這種穩定性是相對的,當現行制度不符合變化了的實際情況時,又需要及時修訂。
管理制度具有社會屬性。因而,社會主義的管理制度總是為維護全體勞動者的利益而制定的。
參考資料:網路-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