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浅谈如何做好企业统计工作
应该看到:我们许多公司、企业,由于企业领导不善于运用统计方法来对经济运行状况进行细致、科学的分析,造成公司(企业)经济活动的原始记录不全面、不准确,许多重要的经济、质量、成本、生产等各方面都缺乏准确的记录,导致企业各种经济数据失真、造假,在管理上只能看到结果,不能分析其原因,不能描述过程的状态。不能通过数量分析来揭示问题(或称矛盾)的内部本质及其相互关系和发展变化趋势。成为导致许多企业没有劳动定额和消耗标准,管理混乱,费用失控,经济效益低下的关键所在,导致在管理措施上只治标、不治本,在经营上感情用事,盲目决策、瞎指挥。使公司(或企业)的管理水平长期低下、粗放;抓管理始终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症结所在。因此,可以说切实加强公司企业的统计工作,发挥统计分析的作用,已经成为解决上述诸多矛盾的一个突破口,成为改进经营管理,降低生产成本、完善经济核算、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利润水平,实现管理全面升级的一项基础性的基本建设。因此,我要大声呼吁:要大力、切实加强企业的统计工作。
统计是认识社会的有力武器。统计资料是企业制定经营计划,进行科学的经营决策的基本依据,统计核算是加强产品过程控制和质量管理、完善企业经济核算的重要手段。统计数据,是企业制订劳动定额、产品消耗定额和经营计划的基本依据和基础,统一管理统计数据资料,建立起完善的内部统计信息传递系统,是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完善监督考核的重要的、不可缺少的手段。根据《中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和《山东省统计工作条例》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公司具体实际,对如何进一步做好统计工作提出如下建议:
1、全面加强统计工作,配齐统计人员。公司应在综合部门设立一名专职综合计划统计人员,负责组织全公司综合计划统计工作,侧重做好员工出勤、劳动工资、绩效考核、安全生产和经营计划完成情况的统计工作。负责组织指导各车间、各部门的业务统计,统一管理各种统计报表资料,开展统计调查、统计分析工作。各部门和生产车间原则上应配备兼职统计人员,兼职统计必须以统计工作为主兼做其他业务,全面完成部门和车间的统计工作。其中:由于经营部门承担着从供方——企业——到顾客价值链(或称供应链)的管理业务,因此,必须配备一名有专业能力和水平的专职或兼职计划统计人员。
2、由综合统计统一管理、发布各种统计数据。今后一律由公司综合统计承担对外(对政府、对新闻单位、对企业)提供统计报表资料的任务,不准数出多门。其他部门非经综合计划统计同意,不准对外提供统计数据资料。今后公司对部门工作进行考核、检查、评比和总结,原则上一律以综合计划统计提供的数据为准。当业务统计与综合统计发生矛盾时,应查清事实,协调解决。对不能协调解决的,必须维护综合统计的权威。
3、提高统计工作的时效性和权威性。公司综合统计有权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和山东省统计管理条例的要求,独立的向各部门、各车间进行统计调查,查阅各种文件、各种原始凭证,业务凭证和有关的票据,收集各种统计信息资料。各部门、各车间应积极予以协助配合,不得以任何理由予以刁难、推委、搪塞和拒绝。为使公司综合统计人员全面了解生产经营状况,掌握第一手资料,综合计划统计人员有权列席参加生产经营方面的有关会议,包括生产经营调度会议,经济核算会议,经济活动分析、质量分析会议,生产经营计划会议等。
4、综合统计人员,应根据企业管理的实际和领导的要求,在公司内设计一套综合反映企业采购、生产、质量、消耗、营销、仓储和效益情况的内部报表,建立健全统计信息网络,及时、准确、全面的向总经理提供统计报表资料,完成各种统计调查、统计分析任务。指导各车间、各部门的统计业务工作,培训指导各车间、各部门的统计人员。定期公布企业生产经营、质量目标和绩效考核的数据,开展统计分析核算,运用统计监督,为公司领导指导工作提供依据。
5、建立强有力的统计信息网络。为在不增加非生产人员的前提下,做好企业的各项统计工作,建议由车间班组长兼任生产统计;由产品质检人员兼任质量统计;由仓库库管员兼任仓库统计;现将各部门、各车间统计的主要职责确定如下:
1)车间统计:主要是生产、消耗统计;负责产品品种、产量、产值、质量、生产进度的统计和产品质量的核算;负责原材料、燃料、设备、动力消耗的统计及单位生产成本、车间生产成本的核算;负责对工人出勤、劳动工时、生产定额、设备利用完成情况的统计。
2)业务部门统计:主要是采购和库存的统计,负责公司原材料、燃料、设备、零配件和外协配件等生产用或非生产用物资采购、供应、调拨、库存的统计、记录和核算。主要负责采购合同订货数量、价格、金额、合同执行情况、货款结算情况的统计与核算;负责公司产品销售量、销售额的统计与核算;负责营销广告发布数量、广告发布费用的统计;负责建立产品用户调查档案和客户档案;
3)质量部门统计:主要是产品质量的统计;负责公司产品质量、原料利用率、产品合格率、返修率的统计与核算;负责公司质量目标、质量指标及质量计划执行情况的统计和记录;负责原材料、产品及零部件质量检验检查情况的统计和记录,通过统计掌握产品质量问题的分布、原因,描述和监控产品在不同生产工序的状态。为加强和改进质量管理、制订纠正措施提供依据。
4)财务部门统计:主要负责成本和采购价格的统计;做好公司大宗原材料采购的价格统计、价格数据的收集和比价、询价工作,结合会计报表,进行产品生产成本、消耗费用、原料采购价格和企业经济效益的统计与控制;负责公司企业资产、负债及营业外收支情况的统计。
总之,各车间、各部门应根据上述统计业务,建立有关的原始记录、统计台帐和内部报表制度。
6、各级领导要加强对统计工作的领导与支持,确保统计人员有足够的时间从事统计工作,为统计人员提供必要的业务学习、培训机会与条件,保持统计人员的相对稳定性,以确保统计工作的连续性。把各车间、各部门统计工作完成的怎样,作为考核车间、科室全年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凡不能按时按要求完成统计工作的,部门负责人、车间主任个人不得评为先进、模范。
采纳哦谢谢
❷ 企业统计的日常工作是什么
企业统计以统计的方法收集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数量方面相关信息,再通过对信息的统计分析得出科学的结论作出预测来指导企业以后的生产经营。
一、企业统计日常工作主要内容如下:
1、认真学习贯彻《统计法》,参加各类统计业务培训和统计会议及统计资格考试;
2、制订本单位年度统计工作计划,严格执行统计报表制度;
3、建立人、财、物、产、供、销及财务或业务核算等方面的资料为重点的统计原始记录,按规定建立统计台帐,并做到统计台帐与原始记录保持一致;
4、报送的各项统计报表,必须经单位负责人审核签字,并不得迟报、拒报;
5、严格执行《统计法》,杜绝虚报、瞒报、迟报现象,自觉抵制授意篡改统计数据或编造虚假统计资料等统计违法行为,积极检举、举报统计违法行为。
6、组织、协调本单位的统计工作,完成集团统计调查、企业统计调查和部门统计调查任务,搜集、整理、提供统计资料;
7、对本单位的生产和经营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和统计监督;
8、管理本单位的统计调查表,建立健全统计台帐制度,并会同有关机构或者人员建立健全原始记录制度;
9、完成领导交办其它的工作内容。
二、企业统计的职能如下:
1、企业统计的信息职能就是要求企业统计能及时、准确、系统采集、整理、展现与企业经济活动相关的统计数据,形成完备的企业统计信息数据库,发挥企业经济信息的主体作用。丰富完备,标准系统和及时准确的企业统计信息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要素之一,是一种资源,具有使用价值,能为企业创造财富,产生效益,开拓市场。
2、企业统计的咨询职能要求企业统计能充分使用企业经济信息数据库的统计信息资源,以及其他的的信息资源,深层次,多领域地展开企业经济活动的综合分析和专题研究,在广泛研究政策,市场,企业自身情况的基础上,就企业生产经营的众多问题作出预测和置信评估,为企业的各种决策提供基础依据及备选方案。
3、企业统计的监督职能要求企业统计应依据企业经济信息数据库的统计信息资源和其他的信息资源,及时、准确和全面地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状况实施定量检查,提供监测,预管,中止的信号,以其企业决策管理层及时调控,保障企业目标的顺利实现。
❸ 在北京公司做数据统计工作 参加什么培训班能学学EXCEL方面的技巧 最好还可以考到什么证
一般的电脑培训机构都可以学得到这方面的知识和技巧,要证得话就是计算机专一级证。如果你已经属参加了工作,我建议你还是讨个好点的教程自学,十几章,内容很详细,几天就能把所有内容掌握,还可以节约一笔钱,我都是这样学的。
❹ 谈谈如何做好企业的统计工作麻烦告诉我
5牵偃缥颐堑钠笠导颐鞘钦嫘氖狄獾匾ス芾恚档拖模谑》延茫跎俪杀究В岣卟凡亢筒分柿浚敲淳鸵皇币惶煲怖氩豢臣剖葑柿希捅匦朐擞猛臣品治觥⑼臣圃げ夥椒ǎ捅匦朐擞猛臣剖莸募锹肌⒎治龊兔枋鍪侄卫醇嗫亍⒚枋鼍没疃墓獭?梢运担诙跃没疃途弥副甑姆治龇矫妫臣剖欠奖恪⒆钣辛Φ姆椒ê妥罨镜氖侄巍
应该看到:我们许多公司、企业,由于长期忽视统计工作,不善于运用统计方法来对经济运行状况进行细致、科学的分析,造成公司(企业)经济活动的原始记录不全面、不准确,许多经济、质量、成本、生产等各方面缺乏准确的记录和完整的核算,导致企业各种经济数据失真、造假,在管理上只能看到结果,不能分析其原因。不能通过数量分析来揭示问题(或称矛盾)的内部本质及其相互关系和发展变化趋势。这已经成为导致企业管理混乱,费用失控,经济效益低下的关键所在,导致在管理措施上只治标、不治本,在经营上感情用事,盲目决策、瞎指挥。使公司(或企业)的管理水平长期低下、粗放。因此,可以说切实加强公司企业的统计工作,发挥统计分析的作用,已经成为解决上述诸多矛盾的一个突破口,成为改进经营管理,完善经济核算、提高产品质量,实现管理现代化的一项基础性的基本建设。因此,我要大声呼吁:要大力、切实加强企业的统计工作。
统计是认识社会的有力武器。统计资料是企业制定经营计划,进行科学的经营决策的基本依据,统计核算是加强产品过程控制和质量管理、完善企业经济核算的重要手段。做好统计工作,统一管理统计数据资料,发挥统计工作的积极作用。根据《中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和《山东省统计工作条例》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公司具体实际,对任何进一步做好统计工作提出如下建议:1、全面加强统计工作,配齐统计人员。公司在财务部门设立一名专职综合计划统计
人员,负责组织全公司综合计划统计工作,侧重做好工业生产、劳动工资、财务成本、安全生产等项综合计划统计工作。负责组织指导各车间、各科室的业务统计工作,统一管理各种统计报表资料,开展统计调查、统计分析工作。机关各部门和生产车间原则上应配备兼职统计人员,兼职统计必须以统计工作为主兼做其他业务,全面完成部门和车间的统计工作。其中:由于经营部门承担着从供方企业到顾客价值链(或称供应链)的管理业务,因此,必须配备一名有专业能力和水平的专职或兼职计划统计人员。2、由公司综合统计统一管理、发布各种统计数据。今后一律由公司综合统计承担对
外(对政府、对新闻单位、对企业)提供统计报表资料的任务,不准数出多门。其他部门非经综合计划统计同意,不准对外提供统计数据资料。今后公司对工作进行考核、检查、评比和总结,原则上一律以综合计划统计提供的数据为准。当业务统计与综合统计发生矛盾时,应查清事实,协调解决。对不能协调解决的,必须维护综合统计的权威。3、提高统计工作的时效性和权威性。公司综合统计有权按照中华人
民共和国统计法和山东省统计管理条例的要求,独立的向各部门、各车间进行统计调查,查阅各种文件、各种原始凭证,业务凭证和有关的票据,收集各种统计信息资料。各部门、各车间应积极予以协助配合,不得以任何理由予以刁难、推委、搪塞和拒绝。为使公司综合统计人员全面了解生产经营状况,掌握第一手资料,公司综合计划统计人员有权列席参加生产经营方面的有关会议,包括生产经营调度会议,经济核算会议,经济活动分析、质量分析会议,生产经营计划会议等。4、综合统计人员,必须按照国家统计法和统计报表制度的要求,
在公司内建立健全统计信息网络,及时、准确、全面的向总经理和上级统计部门提供统计报表资料,完成各种统计调查、统计分析任务。积极组织指导各车间、各部门的统计业务工作,培训指导各车间、各部门的统计人员。定期对公司生产经营情况、质量指标完成情况和产、供、销、存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开展统计核算,实行统计监督,为公司领导指导工作提供依据。5、各部门、各车间统计应在公司综合计划统计人员的指导下,按照国家
统计法和统计报表制度的要求,建立健全各类原始记录、统计台帐,按要求定期向公司综合计划统计上报统计报表资料,积极开展统计分析工作,完成各项统计工作任务。6、统计数据的真实、准确性,是统计工作的生命。因此,必须按
国家统计报表制度的要求,如实反映情况,实事求是的填报统计资料。不准弄虚作假,不准虚报、瞒报。7、建立强有力的统计信息网络。要加强各部门、各车间统计与公司
综合统计的业务协作,保持合理的工作分工。现将各部门、各车间统计的主要职责确定如下:1)车间统计:由质检人员兼任车间统计。主要负责产品品种、产量、产值、质量、生产进度
的统计和产品质量的核算;负责原材料、燃料、设备、动力消耗的统计及单位生产成本、车间生产成本的核算;负责对工人出勤、劳动工时、生产定额、设备定额完成情况的统计。2)经营部门统计:负责公司或分公司原材料、燃料、设备、零配件和外协配件等生产用或非生产用物资采购、供应、调拨、库存的统计、记录和核算。主要负责全公司或分公司合同订货数量、金额、合同执行情况、
货款结算情况的统计与核算;负责公司产品销售量、销售额的统计与核算;负责营销广告发布数量、广告发布费用的统计;负责建立产品用户调查档案和客户档案;
3)质量部门统计:负责公司产品质量、产品合格率、返修率、焊接合格
率的统计与核算;负责公司质量目标、质量指标及赶超计划执行情况的统计和记录;负责原材料、产品及零部件质量检验检查情况的统计和记录。
4)财务部门统计:主要负责产品销售收入、净产值、生产成本、费
用、税金、利润和利息的统计;负责公司企业资产、负债及营业外收支情况的统计,负责公司质量成本的核算和统计;
5)综合管理部门统计:负责公司机关人员的劳动工资统计和技术、业务培训方面的统计业务;
总之,各车间、各部门应根据上述统计业务,建立有关的原始记录、统计台帐和内部报表制度。8、特别是在企业全面加强管理,完善绩效评价制度,建立绩效考核体系的情况下,建立起规范、完善的统计工作就显的更为重要。因为我们要评价一个部门、一个员工的工作好坏,不能仅凭领导的印象和群众的评价,还应通过各种统计指标的计算,通过对工作过程数据的记录,来评价和衡量其工作完成的数量和质量;通过一系列生产指标、质量指标、费用指标完成情况的核算,来评价、衡量其工作的完成情况。
如果没有科学、完善的统计数据和统计记录,那么要建立起客观、公正的绩效评价、考核体系,就是一句空话。因此,企业的各级领导要做好企业的管理工作,就应该从加强对统计工作的领导与支持入手
,为统计人员提供必要的业务学习、培训机会与条件,保持统计人员的相对稳定性,以确保统计工作的连续性。各部门在调换统计人员时,必须事先提前一个月通知公司综合计划统计人员,办理好统计业务衔接和交接手续。在统计年报期间内,原则上不准调换统计人员。
年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凡不能按时按要求完成统计工作的,部门负责人、车间主任个人不得评为先进、模范。
❺ 浅谈如何加强企业统计工作
企业统计数据是生产经营成果的反映,准确、及时的企业信息不仅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者管理非常重要,而且是政府宏观调控不可缺少的基础性资料。从今年的统计执法检查中,我们发现当前企业统计存在着一些不和谐因素,企业统计工作亟待加强。
一、当前企业统计存在的问题
一是统计意识淡薄。企业经营者只看中经济利益,而很少用统计资料进行定量分析,重会计轻统计现象普遍存在,认为统计只不过是数据的加减或汇总,主要是为政府服务,为国家宏观决策服务,是为上级统计部门提供报表,对企业来说属“无效”劳动。因而,一些企业不重视统计工作,统计基础工作薄弱,在统计人员选择上存在很大的随意性,有些单位连统计岗位一职都未设,有统计员的也多由会计、出纳、办公室人员兼职,由此造成企业统计人员的不稳定性。
二是统计基础工作薄弱。从近期的统计执法检查中发现,有相当一部分没有企业统计制度,大部分企业统计台帐和原始记录不健全,有些企业没有产品入库单或出库单,填报统计数据的随意性较大,造成每个月单价波动大,产值与产量不匹配等情况,数据的准确性和全面性无法保证。
三是统计人员素质不高,业务不熟。企业统计人员多为兼职会计、出纳或办公室人员等,还有一些统计人员没有考取统计从业资格证,不具备专业的统计知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凭经验、凭感觉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汇总和加工,不能有效地将企业统计工作与企业经营管理联系起来,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帮助。
四是法制观念淡薄。在统计执法检查中,我们发现一部分企业存在统计违法行为。主要表现在一是瞒报,企业怕多交税金,影响经济效益,因此上报的数据偏离实际;二是迟报,报表没人报,找不到人,屡次催屡次迟报;三是拒报,认为企业报表只报税务,跟统计局无关;四是虚报,统计员懒得计算,只在去年基础上随意加个数。
二、加强企业统计工作的几点建议
统计工作是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性基础工作。企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统计。因此,加强企业统计工作,形成一套合理有效的统计管理模式,体现统计的信息、咨询、监督三大职能显得十分必要。我们针对现实情况下企业统计人员流动较快、业务素质较差等问题,结合企业统计工作的现状和统计部门的现实要求,向企业和统计机构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加强依法统计,提高全民统计意识。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加大对《统计法》和《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的宣传力度,增强全民统计法律意识,同时加强统计执法,对各类虚报瞒报统计数据的行为加大惩罚力度。要建立健全统计违法案件通报制度,对一些重大统计违法案件要及时进行查处曝光,促进全社会遵守统计法,维护统计法律法规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第二,加强企业统计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统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是保障统计数据质量的核心和着力点。要加强对企业的业务指导和人员培训,尤其是对新上岗人员的培训,要按照《统计法》和《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办法》的要求,督促基层统计人员持证上岗,接受统计新知识的再教育。同时,检查、指导企业健全原始记录、统计台帐,落实统计资料的审核、交接和档案管理等统计制度。对企业统计工作进行有效指导、监督。统计人员自身也要善于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才能胜任本职工作。
第三,建立并完善企业统计工作制度。统计基层基础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都需要形成制度,常抓不懈。一是要建立健全工作制度,明确工作人员的工作内容、工作目标和工作责任。二是要建立健全统计资料的管理制度,统计资料的审核、评估、上报、保密和档案管理等事项必须严格遵循有关规定。三是要建立并完善企业统计工作交接制度,严格落实“统计人员先交接,后调动”的原则,保持基层统计人员的相对稳定,保证统计工作的连续性。
第四,加快统计信息网络建设。企业统计应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优势,建立健全统计信息网络,实现主要数据及时更新,加快企业统计信息网络与政府统计部门网络连接,实行企业联网直报。
❻ 谈谈如何做好企业的统计工作
5
❼ 如何推进第一产业方面统计工作落实
一、当前企业统计存在的问题
一是统计意识淡薄。企业经营者只看中经济利益,而很少用统计资料进行定量分析,重会计轻统计现象普遍存在,认为统计只不过是数据的加减或汇总,主要是为政府服务,为国家宏观决策服务,是为上级统计部门提供报表,对企业来说属“无效”劳动。因而,一些企业不重视统计工作,统计基础工作薄弱,在统计人员选择上存在很大的随意性,有些单位连统计岗位一职都未设,有统计员的也多由会计、出纳、办公室人员兼职,由此造成企业统计人员的不稳定性。
二是统计基础工作薄弱。从近期的统计执法检查中发现,有相当一部分没有企业统计制度,大部分企业统计台帐和原始记录不健全,有些企业没有产品入库单或出库单,填报统计数据的随意性较大,造成每个月单价波动大,产值与产量不匹配等情况,数据的准确性和全面性无法保证。
三是统计人员素质不高,业务不熟。企业统计人员多为兼职会计、出纳或办公室人员等,还有一些统计人员没有考取统计从业资格证,不具备专业的统计知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凭经验、凭感觉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汇总和加工,不能有效地将企业统计工作与企业经营管理联系起来,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帮助。
四是法制观念淡薄。在统计执法检查中,我们发现一部分企业存在统计违法行为。主要表现在一是瞒报,企业怕多交税金,影响经济效益,因此上报的数据偏离实际;二是迟报,报表没人报,找不到人,屡次催屡次迟报;三是拒报,认为企业报表只报税务,跟统计局无关;四是虚报,统计员懒得计算,只在去年基础上随意加个数。
二、加强企业统计工作的几点建议
统计工作是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性基础工作。企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统计。因此,加强企业统计工作,形成一套合理有效的统计管理模式,体现统计的信息、咨询、监督三大职能显得十分必要。我们针对现实情况下企业统计人员流动较快、业务素质较差等问题,结合企业统计工作的现状和统计部门的现实要求,向企业和统计机构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加强依法统计,提高全民统计意识。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加大对《统计法》和《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的宣传力度,增强全民统计法律意识,同时加强统计执法,对各类虚报瞒报统计数据的行为加大惩罚力度。要建立健全统计违法案件通报制度,对一些重大统计违法案件要及时进行查处曝光,促进全社会遵守统计法,维护统计法律法规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第二,加强企业统计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统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是保障统计数据质量的核心和着力点。要加强对企业的业务指导和人员培训,尤其是对新上岗人员的培训,要按照《统计法》和《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办法》的要求,督促基层统计人员持证上岗,接受统计新知识的再教育。同时,检查、指导企业健全原始记录、统计台帐,落实统计资料的审核、交接和档案管理等统计制度。对企业统计工作进行有效指导、监督。统计人员自身也要善于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才能胜任本职工作。
第三,建立并完善企业统计工作制度。统计基层基础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都需要形成制度,常抓不懈。一是要建立健全工作制度,明确工作人员的工作内容、工作目标和工作责任。二是要建立健全统计资料的管理制度,统计资料的审核、评估、上报、保密和档案管理等事项必须严格遵循有关规定。三是要建立并完善企业统计工作交接制度,严格落实“统计人员先交接,后调动”的原则,保持基层统计人员的相对稳定,保证统计工作的连续性。
第四,加快统计信息网络建设。企业统计应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优势,建立健全统计信息网络,实现主要数据及时更新,加快企业统计信息网络与政府统计部门网络连接,实行企业联网直报。
❽ 如何做好企业统计员工作
1、全面加强统计工作,配齐统计人员。公司应在综合部门设立一名专职综合计划统计人员,负责组织全公司综合计划统计工作,侧重做好员工出勤、劳动工资、绩效考核、安全生产和经营计划完成情况的统计工作。负责组织指导各车间、各部门的业务统计,统一管理各种统计报表资料,开展统计调查、统计分析工作。各部门和生产车间原则上应配备兼职统计人员,兼职统计必须以统计工作为主兼做其他业务,全面完成部门和车间的统计工作。其中:由于经营部门承担着从供方——企业——到顾客价值链(或称供应链)的管理业务,因此,必须配备一名有专业能力和水平的专职或兼职计划统计人员。
2、由综合统计统一管理、发布各种统计数据。今后一律由公司综合统计承担对外(对政府、对新闻单位、对企业)提供统计报表资料的任务,不准数出多门。其他部门非经综合计划统计同意,不准对外提供统计数据资料。今后公司对部门工作进行考核、检查、评比和总结,原则上一律以综合计划统计提供的数据为准。当业务统计与综合统计发生矛盾时,应查清事实,协调解决。对不能协调解决的,必须维护综合统计的权威。
3、提高统计工作的时效性和权威性。公司综合统计有权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和山东省统计管理条例的要求,独立的向各部门、各车间进行统计调查,查阅各种文件、各种原始凭证,业务凭证和有关的票据,收集各种统计信息资料。各部门、各车间应积极予以协助配合,不得以任何理由予以刁难、推委、搪塞和拒绝。为使公司综合统计人员全面了解生产经营状况,掌握第一手资料,综合计划统计人员有权列席参加生产经营方面的有关会议,包括生产经营调度会议,经济核算会议,经济活动分析、质量分析会议,生产经营计划会议等。
4、综合统计人员,应根据企业管理的实际和领导的要求,在公司内设计一套综合反映企业采购、生产、质量、消耗、营销、仓储和效益情况的内部报表,建立健全统计信息网络,及时、准确、全面的向总经理提供统计报表资料,完成各种统计调查、统计分析任务。指导各车间、各部门的统计业务工作,培训指导各车间、各部门的统计人员。定期公布企业生产经营、质量目标和绩效考核的数据,开展统计分析核算,运用统计监督,为公司领导指导工作提供依据。
5、建立强有力的统计信息网络。为在不增加非生产人员的前提下,做好企业的各项统计工作,建议由车间班组长兼任生产统计;由产品质检人员兼任质量统计;由仓库库管员兼任仓库统计;现将各部门、各车间统计的主要职责确定如下:
1)车间统计:主要是生产、消耗统计;负责产品品种、产量、产值、质量、生产进度的统计和产品质量的核算;负责原材料、燃料、设备、动力消耗的统计及单位生产成本、车间生产成本的核算;负责对工人出勤、劳动工时、生产定额、设备利用完成情况的统计。
2)业务部门统计:主要是采购和库存的统计,负责公司原材料、燃料、设备、零配件和外协配件等生产用或非生产用物资采购、供应、调拨、库存的统计、记录和核算。主要负责采购合同订货数量、价格、金额、合同执行情况、货款结算情况的统计与核算;负责公司产品销售量、销售额的统计与核算;负责营销广告发布数量、广告发布费用的统计;负责建立产品用户调查档案和客户档案;
3)质量部门统计:主要是产品质量的统计;负责公司产品质量、原料利用率、产品合格率、返修率的统计与核算;负责公司质量目标、质量指标及质量计划执行情况的统计和记录;负责原材料、产品及零部件质量检验检查情况的统计和记录,通过统计掌握产品质量问题的分布、原因,描述和监控产品在不同生产工序的状态。为加强和改进质量管理、制订纠正措施提供依据。
4)财务部门统计:主要负责成本和采购价格的统计;做好公司大宗原材料采购的价格统计、价格数据的收集和比价、询价工作,结合会计报表,进行产品生产成本、消耗费用、原料采购价格和企业经济效益的统计与控制;负责公司企业资产、负债及营业外收支情况的统计。
总之,各车间、各部门应根据上述统计业务,建立有关的原始记录、统计台帐和内部报表制度。
6、各级领导要加强对统计工作的领导与支持,确保统计人员有足够的时间从事统计工作,为统计人员提供必要的业务学习、培训机会与条件,保持统计人员的相对稳定性,以确保统计工作的连续性。把各车间、各部门统计工作完成的怎样,作为考核车间、科室全年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凡不能按时按要求完成统计工作的,部门负责人、车间主任个人不得评为先进、模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