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作为新教师培训班的,代表培训班怎样在年会上讲话
讲话这是培训师最基本的功力吧。
建议讲的高大上一些,比如通过培训,为人才的培养,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做贡献之类的
㈡ 求一篇试用期新老师在新教师培训开学典礼上的老师代表讲话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流光溢彩的烟花,清脆响亮的鞭炮,红红火火的灯笼 ,情意浓浓的祝福,伴随着我们度过了祥和而愉快的新年。踏着轻快的步伐,迎着灿烂的阳光,背着书包,我们又回到了美丽的校园,开始了新学期的学习与生活。
一年之际在于春,春天是充满朝气的季节,春天是播撒希望的季节。 只有在春天认真播种的人,才会迎来秋天累累的硕果。
作为一名学生,在新的学期里,我们应该播撒读书的种子。
书就像是知识海洋里的导航员,驾驶着神奇的帆船,带着我们在庞大的知识海洋里遨游。我们都是在书的陪伴下成长起来的。我们学校非常注重培养同学们读好书的习惯,经常开展读书活动,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从各班的图书角,到学校专门为学生开放的金环白鹭图书馆,都为我们的读书活动搭建了平台。在本学期,我校将组织开展以“让世界充满爱 —— 同心共建和谐社会”为主题的读书活动。目的在于引导和教育大家树立远大理想,坚持刻苦学习,注重锤炼品德,不断开拓视野,勇于进取创新,培养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深厚感情。让我们乘着这次读书活动的春风,一起来读好书吧!
作为一名学生,在新的学期里,我们还应该播撒关爱的种子。
爱如阳光雨露,爱似春风笑脸。爱是一种美德,爱更是一种力量。在这春风送暖的日子里:让我们爱学校,自觉遵守校规校纪,维护校园的安定有序;从身边细节做起,爱护学校的一草一木,保持校园卫生,共同维护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让我们爱老师,尊重老师的劳动,珍惜老师的付出,师生互敬互爱,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让我们爱班级,自觉参与班级的管理,关心班级的事务,发挥我们每个人的聪明才智,形成良好的学风、班风,建立团结友爱,奋发向上的班集体;让我们爱同学,同学之间要相互信任、互相帮助、友好相处、坦诚相待,创设温馨和谐的同学关系。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学校将会变成我们求知的乐园。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新年伊始,同学们,让我们在书声琅琅的校园里,珍惜这大好春光,发扬我校“勤学、会学、乐学、博学”的良好学风,精心培育我们播下的每一粒种子,让它们在这温暖和谐的校园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谢谢大家!
㈢ 新教师培训会上老教师发言怎样上好语文课
首先良好的教师专业技能是基础,教师专业技能包括普通话、粉笔字、简笔画和制作课件的能力。
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作为自己成长过程当中的好伙伴。语文课标告诉我们语文课程到底为什么而教、怎么评价、每个阶段应该达到怎样的水平。
熟悉课本,用好教参,备好课。教师的课前准备是最花时间的。因为要细致地准备每一个教学环节,精心设计语言。
灵活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一切以学生的学为依归,而不是完成自己的教学设计。
做好自己的教学反思是成功的捷径。
将自己的教育心得经常记录在案,时时翻阅。
㈣ 新教师培训的内容包括哪些
一、终身学习是“潜教育”对教师的理想要求
学生时期正处于一个人的品格塑造期,社会文化中的价值取向、理想和信仰、道德情操、审美情趣等都会从教师的角色文化中折射出来,并通过教师“映照”在学生的人格世界中。教师的言传身教也毫不例外地会对学生人格的形成产生“润物细无声”的功效。华东交通大学母亲教育研究所所长王东华先生认为习惯的培养更多的要靠“潜教育”。“潜教育”要求教育者本身的完美,本身越完美,教育孩子就越轻松。
二、终身学习是“人文教育”对教师的素质要求
教育界的专家、学者们一致认为人文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重塑人文精神,塑造完整、健全的人格已刻不容缓。在教学中,如何挖掘、发挥教材中的人文教育功能是各门学科教师面临的值得探究的一个课题。以数学教师为例:教材中有许多重要的知识是我国古代数学家智慧的结晶,向学生介绍这些辉煌的成就,可以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民族自尊心,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如在教学“圆”时,可以向学生介绍“π”与祖冲之的“祖率”,还可以随时相机向学生介绍现代的杨乐、张广厚、华罗庚、陈景润等著名数学家的研究水平和对世界的贡献等等。通过史料与史实的介绍,对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无疑是大有裨益的。而要做到这些,教师没有人文意识与人文素养是行不通的。
三、终身学习是“新课程”对教师的现实要求
首先,新课程强调学科的综合和开放,注重知识与生活的联系,这需要教师广泛地阅读,睁开眼睛看看课堂之外的“风景”。第二,新课程强调以人为本,关注生成,要求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心理需求出发,需要教师对学生的心理发展有所了解,能灵活巧妙地应对课堂即时生成的种种情况。这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智慧。第三新课程强调实践探究,要求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引领学生自主探究,这就需要教师心中装有丰富生动的教学情境及其相关的引导经验。然而以上这些知识的获得,一要靠探索,二要靠学习。面对新课程,教师需要做的准备很多,但不管做什么样的准备,始终离不开教师的学习。
四、终身学习是“教学相长”在信息时代的客观要求
当今世界已进入信息时代,网络普及,通讯发达,信息爆炸,在某一些方面学生所获得的信息先于教师或超过教师的事,是经常出现的。虽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但课堂上经常出现尴尬的“反哺”现象,不能不说是对教师威信和尊严的挑战。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为了在学生面前点燃一个知识的火花,教师本身就要吸取一个光的海洋,一刻也不能脱离那永远发光的知识和人类智慧的太阳。教师唯有不断学习,才能让“教学相长”的思想在现代教育中显示其生命的活力。
由此可见,终身学习理应成为在座的每一位骨干教师的一种生存的理念,它是教师自身发展、专业成长的必然选择。
复合型知识结构是骨干教师的必备素养
教师的知识结构是教师在系统专业学习和教育教学实践中经过思维加工后形成的知识体系,是教师的基本素养.新课程呼唤综合型的教师,要求教师具有复合型的知识结构,既要具备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主体性知识)、广博的一般性文化知识,同时又应具备基本的教育科学知识(条件性知识)和丰富的实践性知识.这是作为一位骨干老师必备的素养。
(一)教师的主体性知识
教师的主体性知识主要是指教师的学科专业知识,是教师从事某门学科教学所特有的业务知识和技能。主要包括所教学科的知识内容、学科架构、发展脉络、学科理念和学科特色等,这是教师教书育人必备的业务素质,是教师从事教学的保证。教师如果缺乏学科专业知识,就犹如建造大厦少了砖、灰、沙、石一样,教学过程也就无法有效进行,课程改革的实施也就无从谈起。教师只有当具备了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和更新知识的能力的时候,才有可能成为教学过程的真正能手,否则课堂上只能“照本宣科”,严重影响教育教学效果,教师在学生心目中也就无威信可言了。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认为,学生可以原谅教师的严厉和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是不能原谅他的不学无术。这也正说明了教师专业知识的重要性.
(二)教师的一般性文化知识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和人类知识进化步伐的加快,知识的总量大为增加,知识的更新周期大为缩短,学科之间的互相渗透、交叉、互动也愈益明显。对于作为学习资源的开发者、教学过程的实施者“教师”来讲,具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素养就显得尤为迫切和现实.因此,教师在力求专业知识不断“爬坡”、“登高”的同时,还必须加强本专业以外的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以及艺术等方面的有关基础知识的积累和基本修养的培养,有意识地实行科际整合,实现知识结构的多元化和整体优化。否则,拘于一隅,孤立地研究和精通专业以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是根本不可能的。“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源。”这也说明了,现代教师师只有勤奋广泛地学习,建立起既精深又广博的知识结构,成为专博相济、一专多通、一专多能、主精辅熟的“通才”,教学才能博采众长,旁征博引,得心应手,左右逢源,给学生以“复合维生素”,产生综合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