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化工企业环境管理人员培训
组建一个推进环境管理体系建立和维护的组织机构是体系创建的重要环节,成立以总工程师为管理者代表,以环保处为基础,同时抽调安全处、技术处、各车间环保专人组成环境管理体系创建小组,并且进一步明确各职能处室及车间、相关人员的职责,并对体系创建过程中的工作进行合理的分工,通过此项工作使化工企业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组织机构,保证工作顺利进行。
对企业全员培训是创建环境管理体系的基础,这一阶段要分3个层次进行:
首先,要请咨询专家对企业高层管理者进行培训,进一步加强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对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的了解,以及通过该体系认证的重要性及深远意义;
第二层对中层管理者及内审人员的培训认证。这一层次培训的效果及相关人员对体系的认识和理解是培训这一环节的关键,因为高层管理者只起决策作用,而以后的大量工作如体系策划、文件编写以及管理评审等工作都由这一层人员进行。化工厂通过外委咨询专家对这一层次人员进行为期半个月的培训,主要讲述ISO14001管理体系标准,以及相关知识,重点对该厂主要污染源的预防及防治提出了指导性培训;
第三层培训是基层管理干部及基层员工,这一层次主要进行环境保护重视的必要性、有关环境保护知识、ISO14001相关知识的培训。
通过对这三个层次人员的培训,使企业员工对环境保护的认识进一步提高,能够切实从社会利益角度出发来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通过培训征集合理化建议,这些都为后续工作奠定了基础。
希望上述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⑵ 化工厂员工培训计划怎么写
一、培训内容;
二、培训时间;
三、现场培训;
四、培训考核。
从这几点去设计吧
⑶ 化工企业培训内容有哪些
我在化工厂,不在化工制药厂。化工厂培训:安全教育(HSE必须),工艺培训(看你在那套装置),设备培训(看你在哪个岗位),其它培训(如:厂规教育,等等)
⑷ 如何做好化工企业的安全培训教育
请参考以下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
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
1 .教育和培训的时间
根据建设建教[1997]83号文件印发的《建筑企业职工安全培训教育暂行规定》的要求如下:
(1) 企业法人代表、项目经理每年不少于30学时;
(2) 专职管理和技术人员每年不少于40学时;
(3) 其他管理和技术人员每年不少于20学时;
(4) 特殊工种每年不少于20学时;
(5) 其他职工每年不少于15学时;
(6) 待、转、换岗重新上岗前,接受一次不少于20学时的培训;
(7) 新工人的公司、项目、班组三级培训教育时间分别不少于15学时、15学时、20学时。
2 .教育和培训的形式与内容
教育和培训按等级、层次和工作性质分别进行,管理人员的重点是安全生产意识和安全管理水平,操作者的重点是遵章守纪、自我保护和提高防范事故的能力。
(1) 新工人(包括合同工、临时工、学徒工、实习和代培人员)必须进行公司、工地和班组的三级安全教育。教育内容包括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规、标准及安全技术知识、设备性能、操作规程、安全制度、严禁事项及本工种的安全操作规程。
(2) 电工、焊工、架工、司炉工、爆破工、机操工及起重工、打桩机和各种机动车辆司机等特殊工种工人,除进行一般安全教育外,还要经过本工程的专业安全技术教育。
(3) 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施工和调换工作岗位时,对操作人员进行新技术、新岗位的安全教育。
3 .安全教育和培训的形式
(1) 新工人三级安全教育
对新工人或调换工种的工人,必须按规定进行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经考核合格,方准上岗。
三级安全教育是每个刚进企业的新工人必须接受的首次安全生产方面的基本教育,三级安全教育是指公司(即企业)、项目(或工程处,施工处、工区)、班组这三级。对新工人或调换工种的工人,必须按规定进行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经考核合格,方准上岗。
公司级。新工人在分配到施工队之前,必须进行初步的安全教育。教育内容如下:
1) 劳动保护的意义和任务的一般教育;
2) 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规、标准、规范、规程和安全知识;
3) 企业安全规章制度等。
项目(或工程处,施工处、工区)级。项目级教育是新工人被分配到项目以后进行的安全教育。教育内容如下:
1) 建安工人安全生产技术操作一般规定;
2) 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3) 安全生产纪律和文明生产要求;
4) 在施工程基本情况,包括现场环境、施工特点,可能存在不安全因素的危险作业部位及必须遵守的事项。
班组级。岗位教育是新工人分配到班组后,开始工作前的一级教育。教育内容如下:
1) 本人从事施工生产工作的性质,必要的安全知识,机具设备及安全防护设施的性能和作用;
2) 本工种安全操作规程;
3) 班组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基本要求和劳动纪律;
4) 本工种事故案例剖析、易发事故部位及劳防用品的使用要求。
三级教育的要求:
1) 三级教育一般由企业的安全、教育、劳动、技术等部门配合进行;
2) 受教育者必须经过考试合格后才准予进入生产岗位;
3) 给每一名职工建立职工劳动保护教育卡,记录三级教育、变换工种教育等教育考核情况,并由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方签字后入册。
(2) 特种作业人员培训
除进行一般安全教育外,还要执行GB5306—85《关于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管理规划》的有关规定,按国家、行为、地方和企业规定进行本工种专业培训、资格考核,取得《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后上岗。
(3) 特定情况下的适时安全教育
1) 季节性,如冬季、夏季、雨雪天、汛台期施工;
2) 节假日前后;
3) 节假日加班或突击赶任务;
4) 工作对象改变;
5) 工种变换;
6) 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施工;
7) 发现事故隐患或发生事故后;
8) 新进入现场等。
⑸ 如何提高化工企业员工的培训质量和效率
现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可以用八个字概述:企业发展、人才先行。
高新技术化工企业对人才的渴求更是不言而喻。作为国有企业,在现有资源配臵上如何让员工培训实现高效化,提高其针对性和实效性无疑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解析公司人员构成,提高员工培训针对性
就目前我公司的人员构成来看,大致可分为三部分:新入职大学生,年龄在25岁以下,基本上都是学徒工,后称新员工;几年前入职的大学生,年龄在35岁以下,目前为各装臵的技术骨干,后称老员工;转岗工人,年龄在38岁以上,目前为各装臵的操作人员,后称转岗员工。
1.1 新员工培训与发展,又称岗前培训,但岗前培训只适合安全培训和基础化工知识培训,至于化工专业性比较强的岗位技能培训,如果依然推行讲课授课的方法,那势必会是盲人摸象、纸上谈兵,所以即便是培训时间相对充裕的新入职员工,实行在岗导师带徒比岗前培训效率要高得多;
1.2 老员工的培训与发展,又称在岗培训,简称每年再培训。我公司这些员工有一些特点,即近几年前入职的员工,现在基本上都处于结婚育子的人生阶段,除了倒班工作以外,其大部分精力都放在轮流带孩子上,所以集中讲课对他们的不实用性是显而易见的。
1.3 针对我单位的状况,还存在一批特殊的员工---转岗员工,该部分人员有几大特点:年龄大、接受能力不强、可塑性差、化工基础知识薄弱和学习积极性低。对于这部分员工,讲课对他们来说更是听天书---不知所云。
由上所知,集中讲课无论是对新员工,抑或是老员工,都是不合适的,所以,下面我会着重阐述在岗实操培训的合理性和优越性。
加强实践操作部分的现场演示与讲解,可使员工感觉到理论性很强的同时也能够认识到实操的必要性和关键性,对于化工企业职工的操作技能显的尤为重要,化工生产所涉及的知识面很广,其专业操作性很强,想让员工全面的熟悉和了解需要一定的时间,而根据现场工作需要的特点,在岗培训的形式则应是非常直接和形象化的。如设备结构、实操技巧、工艺生产规范等方面的培训最终是要运用到实践操作上的,如果一味的讲理论知识而脱离了实际操作,那样就违背了培训的初衷,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为了让培训内容更容易掌握,我们的培训方式必须有所改变,将培训内容与生产实际结合,将理论培训与实际演练结合,因此,培训场所应由课堂转移到生产现场,培训形式也应由传统讲授授课变为在岗导师带徒,从而提高员工的学习兴趣和对教学内容的关注度,通过培训真正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学习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的目的。因此看来,职工的技能培训在化工企业来说不在课堂上,而在岗位上,只有这样才能更多地培养出真正能够适应公司需要的人才,为公司的人力资源储备打下良好的基础。
经过以上员工构成分析来看,讲课授课对化工企业来说,正如“橘
生淮南为橘,生淮北则为枳”之言,是水土不服之举也。因此,针对化工企业来说,必须因地制宜的有一套与之相适应的培训方法,即因材施教+在岗导师带徒实操培训+绩效驱动。 2、改进思路,提高培训实效性
如何通过改进企业培训思路,提高培训的实效性,只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因势利导,完成良好的培训效果。 2.1 因材施教,按需施教
只有通过分析和结合职工的特点,推行“因材施教、因龄而教、因能力的个别差异而教”,分层次提要求和进行培训,结合岗位导师带徒模式,再配合公司对分厂,分厂对班组的绩效加以驱动,其实效性必定是事半功倍。公司提要求、要结果,分厂设计大纲及培训思路,班组组织实操技能培训,最终实现公司得人才,分厂得效率,班组得实惠的组合效益模式。
2.2 落实导师负责制,做出适当的职业生涯规划 2.2.1 重视负责导师的培养和选拔
俗话说:"名师出高徒",一个导师综合素质的高低决定岗位教授的成效。只有高素质的培训导师才能培训出优秀的新工,由于工作技巧一般都在岗位实际操作中形成,在岗培训正好将此优势利用的非常充分,这方面的培训决定着们今后的工作效率,所以必须挑选业务技术过硬、责任心强、有耐心、善沟通的高水平员工负责培训工作方能产生最好效果。我们选聘的导师大都是各分厂的技术骨干,在教授相关知识方面没有问题。
所以采用考试在公司层面上统一组织,各分厂对调监考,提高考试的严肃性,也就是把好了培训的质量关,很自然的也就提高了培训效果。
2.3.2 因材施教培训配套层次化考试
关于考核方式也应考虑进行改革,培训的目的在于取得实效,培训考试应根据“因材施教”进行层次化选题。新员工和转岗员工可以进行基础操作方面的考试考核;骨干员工在试卷试题的设计上应增加主观题,减少客观试题,例如增加异常处理和突发事故的处理方法,这样才能真正考出水平,使培训工作取得实效。 2.3.3 考核牵动培训,为培训增加源动力
应把各分厂培训计划的完成率、达成率作为月度考核指标之一,通过公平、公正的监督评比对培训工作突出的分厂给予重奖,对不重视培训工作、培训没有实效的分厂给予考核,从而引起各级领导对培训工作的重视,让领导带头抓培训。为保证考核的有效激励作用,一定要细化、量化考核指标,既要有正激励也要有负激励,并且要做到考核制度面前人人平等。
2.4 加强培训效果的跟踪、总结工作
俗话说: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无论哪个方案的初始必有不合时宜的末节,加强分厂主管和培训负责人的培训效果反馈,消除培训隐患,及时取得培训单位的反馈与跟踪信息,不断改进、巩固和提高员工培训的效率。
⑹ 年度培训计划我们化工公司做的话,有什么要求
通常,各个企业都在做年度培训计划,但是由于企业管理水平、人力资源干部素质以及企业对培训的看法的不同,导致各个企业的年度培训计划存在较大的差异。
比较常见的做法是由人力资源部设计培训需求调查表,下发给各部门,然后由人力资源部汇总成年度培训计划,由总经理办公会讨论通过。这个程序基本上没有太大的差异,绝大多数企业都是如此。
其中,区别在于需求调查表的内容和结构。有的企业做得比较简单,在需求调查表上列了一些比较流行的课程,让部门根据需要去选择,而课程的介绍往往也只是一个名称。至于课程的培训对象、培训目标、课时、课程大纲、提供商等内容则无法准确获知,所以,当需求调查表下发到部门的时候,部门负责所做的工作也只是按照人力资源部“限选3-5项”的要求在课程名称后面打勾,对于自己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培训,对什么人进行培训,以及人力资源部能提供什么培训等根本不关心,在他们看来,这又是例行公事,只要把人力资源部下发的表格填写完成,就是完成了年度培训计划的任务。
做得更好一点的企业,除了列出一些课程名称之外,还会设计一些开放式问题,如:“需要什么培训”、“为什么需要这些培训”,“希望通过什么方式进行培训等”,但是忙于业务的部门负责人哪有心思和时间关心这些在他们看来摸不着头脑的问题,于是,他们依然是在课程后面打勾。
因此,制定年度培训计划时需要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第一,掌握真实需求并能描述需求的来源。所谓掌握真实需求,是指要了解各个部门当前的工作最需要的培训需求,而不是时下有哪些最流行的课程和哪些最知名的讲师。很多企业容易犯一个错误,就是在进行培训需求调查的时候并不是从公司的业务出发,而是从培训提供商出发,不是考虑员工的工作需要什么培训,而是从一些培训机构来信来函的介绍中所列举的课程出发,把这些课程重新编排,作为需求调查的内容。
这样的做法很容易误导对培训并不熟悉和擅长的部门负责人,以为培训就是听口碑好的老师的课,不管老师讲什么内容,只要是名师,只要是知名的培训机构,就是最好的选择,因此,他们把知名的老师和知名的机构作为培训需求的源头,制定本部门的培训计划。
其实,培训的需求来自绩效。这是培训的唯一来源。一切培训活动都是为了帮助员工提升绩效,帮助员工与企业步调一致,目标统一。
所以,只有从员工绩效出发的培训需求才是最真实的需求,也是企业最需要的。从这个观点出发,人力资源部在设计培训需求调查表的时候,就要从员工的绩效出发,设计结构化的培训需求调查表。关于这个问题后面还要详述。
第二,年度培训的目标要清晰。所谓培训目标,其实很简单,也很明确,就是帮助员工改善绩效。在这个大目标的基础上,可以根据员工的工作职责以及上一绩效周期的绩效考核,确定针对性的培训目标。例如,上一绩效周期内,员工在工作计划方面存在薄弱环节,工作缺乏计划性,或计划不合理,可以设计一个《如何做好计划管理的课程》,培训目标是:掌握计划管理的理论、学会编制计划、学会检查计划。
第三,编写一份高质量的年度培训计划书。为使年度培训计划的制定更加有效,人力资源部应该编写一份高质量的年度培训计划书,年度培训计划书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培训需求调查
·年度培训计划的制订
·年度培训计划的组织
·培训总结
·培训效果评估
————智晟教育提供
⑺ 如何提高化工企业员工的培训质量和效率
一是抓好学习型班组。通过“创建学习型班组,争做知识型员工”活动,将企业版文化延伸到基层权,同时为员工提供创新学习的方法和渠道,营造学习氛围,使员工真正做到工作学习化、学习日常化,促进职工的全面发展。
二是通过学习、培训提高员工的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开发员工的潜能。公司要把员工思想道德教育、业务技能培训纳入工作计划,围绕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确定培训内容和学习方式,把员工教育落到实处,不断提升班组员工学习和创新能力。
三是建立学习制度。基层班组建设要建立学习制度,营造学习环境,端正学习态度,培养学习兴趣,强化学习纪律,养成学习习惯。在组织学习过程中要密切联系实际,选好学习内容,合理安排时间,学习方式要新颖、多样化,学习要由浅入深,加强讨论,互相启发。
四是开展员工思想动态分析,开展员工谈心活动。通过活动可真实了解员工思想,及时采取有效对策,确保员工有奋发向上的良好精神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