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地震安全应急救缓心得体会
一、认清突发事件的内涵。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突发事件包涵核心要素为:一是具有明显的公共性或社会性。突发事件应对法所要解决和应对的是“公共危机”,具有明显的“公共性”。国家制定突发事件应对法的核心目的是为了应对突发公共危机。二是具有突发性和紧迫性。突发事件的发生往往是突如其来,如果不能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危机就会迅速扩大和升级,会造成更大的危害和损害。三是具有危害性和破坏性。危害性和破坏性是突发事件的本质特征,一旦发生本法所称的突发事件,就会对生命财产、社会秩序、公共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如应对不当就会造成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或社会秩序的严重动荡。四是必须借助于公 2 权力的介入和动用社会人力、物力才能解决。公权力在突发事件应对过程中发挥着领导、组织、指挥、协调等功能,公权力介入突发事件的应对。
二、积极应对突发事件。应对突发事件,把预防和应急准备放在优先位置,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只有牢固树立“居安思危、常备不懈”意识,逐步把握规律,主动采取防范措施,才能从根本上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同时,在无法完全避免突发事件发生的情况下,要总结探索如何制度化、科学化、专业化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第一,建立健全应急管理制度。政府部门应建立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形成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加快应急管理的法制建设,形成有效应急管理法制体系,把应急管理工作纳入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轨道。第二,制定完善应急预案机制。认真制定应急预案,健全监测、预测、预报、预警和快速反应系统,加强专业救灾抢险队伍建设,健全抢险救灾物资储备制度,搞好培训和预案演练,全面提高抗风险能力。第三,加快建设科技应急体系。高度重视运用科技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加强应急管理科学研究,提高应急装备和技术水平,加快应急管理信息平台建设,形成公共安全和应急管理的科技支撑体系。第四,加强组织协调应急管理。加强相关部门的协调机制,落实各自承担的专项预案,要按照总体应急预案的要求,做好纵向和横向的协同配合工作。健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组织体系,明确各方面职责,确保一旦有事,能够有效组织,快速反应,高效运转,遇事不乱。第五,积极开展应急宣传培训。利用多种方式,广泛宣传相关法律法规和应急预案,特别是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知识,增强公众的危机意识、社会责任意识,提高自救、互救能力;深入开展应急专题培训,特别要加强对公务员进行专题教育及应对和处置突发事件的培训,全面提升应对管理水平。
三、提高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应对突发事件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无论政府还是公众,都需要学习、探索,提高应对的能力。培养危机意识。危机意识是突发事件预警的起点。在和平时期,人们往往缺乏危机意识。通过模拟危机情势,不断完善危机发生的预警与监控系统,培养危机意识。
② 应急管理部通知武汉防地震是真的吗
应急管理部通知武汉防地震是真的,昨天孝感发生了4.9级的地震。
③ 应急管理部已向通海地震灾区调拨救灾物资吗
2018年8月14日晚,应急管理部从救灾物资昆明储备库,向云南省紧急调拨3000顶帐篷、内1.2万张折叠床、容1.2万床(件)衣被等中央救灾物资,用于支持通海地震灾区受灾群众紧急转移安置和过渡期生活救助等工作,确保受灾群众基本生活。
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13日1时44分在云南玉溪市通海县(北纬24.19度,东经102.71度)发生5.0级地震,震源深度7千米。
14日3时50分,通海县(北纬24.19度,东经102.71度)再次发生5.0级地震,震源深度6千米。
④ 地震应急工作实行政府领导,统一管理和分级,分部门负责的原则对吗
对。
《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第三条:地震应急工作实行政府领导、统一管理和分级、分部版门负责权的原则。
《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是为了加强对破坏性地震应急活动的管理,减轻地震灾害损失,保障国家财产和公民人身、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秩序而制定的条例。
(4)2015年地震应急管理培训心得扩展阅读:
破坏性地震是严重威胁人类安全的、恐怖的自然灾害。2005年印度尼西亚地震引发的海啸造成38万人死亡。1976年的唐山地震死亡24万人,整个唐山市瞬间成为一片废墟,1920年的海源地震死亡20万人。2008年5月12日中国汶川大地震,以及东京大地震、旧金山大地震、墨西哥大地震,等等,都是造成数十万人伤亡的、震惊世界的地变。
震级大于5级,造成一定的人员伤亡和建筑物破坏或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建筑物破坏的地震灾害称为破坏性地震。破坏性地震是严重威胁人类安全的、恐怖的自然灾害。 发生破坏性地震时, 应在地震瞬间,保持冷静,争取12秒。地震以后,应严防传染病、水灾、火灾。
参考资料:网络-《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
⑤ 校园安全应急管理案例
应急预案领导小组
一、成立组织机构:
(一)、领导小组
组长:徐宪强
副组长:徐宪荣
成员:张铁峰、李怀博、刘丽娟、周兰英、张景红、周桂华
(二)、通讯小组
组长:刘丽娟
成员:李进、张凯
(三)、抢险救灾小组
组长:张铁峰
成员:李怀博、付文鲁、张景红、
(四)、现场疏导保护小组
组长:徐宪荣
成员:常美荣、周兰英
(五)、统计检查小组
组长:周桂华
成员:部分高年级学生
地震应急预案
一、报告程序
1、地震灾害发生后,校(园)内如有人员受伤,校(园)医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120。(责任人:周桂华)
2、学校立即组织学校各级小组投入到抢险救灾工作中,先救人为主。(责任领导:张铁峰)
3、校(园)地震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立即向联校报告人员、财产损失及受灾情况。(责任人:刘丽娟<报告> 周桂华<统计检查>)
4、各工作小组按照预案规定的职责开展抢险救灾工作。(责任人:徐宪荣)
5、信息通讯组立即与伤亡学生的家长或伤亡教师的家属联系。(责任人:刘丽娟)
二、临震应急处置:
上级地震、临震预报后,地震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和各工作小组立即进入临战状态,启动应急预案,全面组织抗震工作。
1、指挥组公布并畅通紧急联系电话,随时关注有关预报信息,及时向师生发布紧急警报和有关消息。(责任人:刘丽娟)。
2、各项室内活动,迅速疏散师生至安全地带。(责任人:徐宪荣及各班班主任)。
3、救灾组检查、消除各类建筑物、场所安全隐患;封堵、关闭危险场所;切断电源系统。(责任人:张铁峰)。
4、保卫组进行警戒巡逻,维护学校秩序。(责任人:张景红)。
三、地震时预警临震应急处置:
(1)、当发生地震时,拉响警报或大声喊“地震了”上课学生在老师的指挥下迅速撤离教室,到操场中央蹲下。来不及撤离的要就近躲藏到桌下或墙角处,并用手抱住自己头后部,以减少伤害。(责任人:各班上课教师)
(2)、办公室教师迅速撤离办公室,到操场中央。
四、震后应急处置:
(1)领导小组立即研究部署救灾工作和应急措施,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迅速开展抗震救灾工作(责任人:张铁峰)。
(2)如有人员伤亡通讯小组及时报告120或通知受伤者家人。(责任人:刘丽娟)。
(3)警戒保卫组设置警戒区域,加强校园值班值勤和巡逻,加强对重要设施、重要物品的保护,维护学校秩序(责任人:张景红)。
(4)统计检查小组立即检查、核实受灾情况,统计、汇总相关信息并迅速报告校(园)地震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责任人:周桂华)。
(5)校(园)地震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向教育局安委办就损失大小、困难程度、救助情况等分别核实登记,快速地、实事求是报告灾情(责任人:周桂华)
火灾应急预案
一、报告程序
(1)发生火灾时,现场教师马上组织疏散学生离开现场。拉起警戒线。(责任人:徐宪荣)
(2)立即报警拨打消防中心火警电话( 119 )。待对方放下电话后再挂机。(责任人:刘丽娟)
(3)同时迅速报告学校安全领导小组,学校领导组织有关人员携带消防器具赶赴现场进行扑救。(责任人:徐宪强)
(4)学校领导在向上级指挥所领导汇报的同时,派出人员到主要路口等待引导消防车辆。并组织教职工救助人员、扑灭火灾。(责任人:周兰英)
二、组织实施:
1、 学校领导和教师要迅速组织学生逃生,原则是“先救人,后救物”,指挥学生及老师撤离到安全地带如操场等场所。(责任人:徐宪荣)
2、在消防车到来之前,学校教师均有义务参加扑救。(责任人:张铁峰)
5 、 学生及无关人员要远离火场和校园内的道路,以便于消防车辆驶入。(责任人:常美荣)
三、扑救方法:
1、扑救固体物品火灾,如木制品,棉织品等,可使用各类灭火器具。
2、扑救液体物品火灾,如汽油、柴油、食用油等,只能使用灭火器、沙土、浸湿的棉被等,绝对不能用水扑救。
四、灾后统计检查
统计检查小组立即检查、核实受灾情况,统计、汇总相关信息并迅速报告校(园)地震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责任人:周桂华)
传染病应急预案
报告程序:
1、晨午检制度执行
每天到校后对学生进行体温检测(责任人:各班班主任)
2、发现不明原因发热、腹泻及呼吸道传染病;班级缩小活动范围;通知学生监护人送医院就诊。(责任人:班主任 )
3、诊断为传染病病人的,通知学校,由学校领导小组组织协调各项工作。(责任人:班主任)
4、将学校情况报告联校及疾病预防中心120,对学校及教室场所进行消毒处理。(责任人:刘丽娟)
5、做好学生所在班级的控制工作,缩小其活动范围。(责任人:徐宪荣)
6、协助卫生部门落实好有关预防控制措施(责任领导:张铁峰 责任人:各班班主任)
防洪应急预案
实施程序
1、接到上级指示或通知后,领导小组立即进入临战状态,依法发布有关消息和警报,全面组织各项防洪抗汛工作。各有关组织随时准备执行防洪抗汛任务。(责任领导:徐宪荣)
2、组织有关人员对所属建筑进行全面检查,封堵、关闭危险场所,停止各项室内大型活动。(责任人:张铁峰)
3、加强广大师生宣传教育,做好师生、学生家长思想稳定工作。
并做好学生的疏导工作,将学生疏散到安全场所。(责任人:各班班主任)
4、各级小组在校长室统一组织指挥下,迅速组织本级抢险救灾,采取一切必要手段,组织各方面力量全面进行防洪抗汛工作,把防洪抗汛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点。(责任人:张铁峰)
5、灾后统计检查工作
灾后统计小组组织人员对学校的受灾情况进行统计并报告校长室,统一向上级指挥所报告学校受灾情况(责任人:徐宪强)
建筑物倒塌应急预案
紧急疏散程序
当发现建筑物倒塌迹象或发生建筑物倒塌情况
1、事故现场的教师一边指挥学生进行紧急集结疏散,一边以最快速度将发生事故信息传递到应急领导小组。(责任人:各班正在上课的老师)
2、领导小组人员马上按工作职责到现场指挥全校师生进行紧急疏散,具体如下:
(1)全校通过广播或以哨音发出紧急集合信号。(责任人:李进)
(2)紧急疏散小组结合班主任教师立即到班级指挥学生按顺序疏散。(责任人:各班班主任)
(3)脱离现场后,各班主任迅速组织好本班、本年级学生,整理好队伍、清点好人数,不允许学生擅自离开队伍;对没有到场的,要做好登记,并及时上报现场负责领导。(责任人:各班班任)
(4)对于受伤的学生,进行简单救治后,送往就近医院救治,并及时通知家长,有关人员做好学生和家长的安抚工作。(责任人:周兰英)
(5)灾后救援工作,学校组织广大教师对受灾教室进行救灾清理,抢救贵重物品。(责任人:张铁峰)
(6)灾后统计检查工作,将受灾教室间数,面积,人员伤亡情况,财产损失情况做如实统计,报告学校校长室,统一联校。(责任人:常美荣)
交通事故应急预案
1、当交通事故发生时,当事人应及时向交警队报告事故发生,明确汇报事故发生详细位置,同时应汇报教师或学校领导。
2、发生人员伤亡时,当事人应向120、122报告,请求支援。
3、在医院等急救人员尚未到场的情况下,当事人应本着救人要紧的原则,紧急实施对伤员的急救,直到急救人员送往医院。
4、交通事故发生后,当事人应及时疏散现场围观人员,协助交警维持现场秩序,保留现场,提供交警需要的证据。
5、学校接到交通事故电话后,应立即赶赴现场,同时将情况向上级部门汇报,并配合交警进行事故处理、事故原因调查。
6、班主任立即与家属或家长取得联系,到达事故地点或医院。
7、学校加强对学生和教师的交通安全教育,每月一次安全工作会议。
8、及时做好学生及家长安抚工作,控制事态,维持学校教育教学秩序正常进行。
9、保险介入,进入保险理赔程序。
外来人员滋事应急预案
1、为防止校外人员进入校内滋事,学校值班教师应严格门卫制度非本校要员禁止入内。(责任人:值班老师)
2、外来人员来访,门卫人员要问清事由,及时与有关人员联络,并做好登记。(责任人:值班老师)
3、校内如发生外来人员滋事事件,学校值班教师或在场的教师应立即制止,并报告学校领导。学校值班教师无法控制局面的应立即拨打110请求支援。(责任人:值班教师或在场人员)
4、如果事故已经发生,发现人员应即刻制止,如无法控制局面应立即拨打110,如果有人员伤亡,应立即拨打120急救中心。并将情况及时报告学校。(责任人:在场人员或值班教师)
5、学校了解情况后,立即通知学生家长及联校,并将事件的时间地点,事件的成因经过结果形成文字材料报告。(责任人:刘丽娟)
被盗应急预案
一、报警程序
1、发现案件时应及时向学校领导报告。(责任人:值班教师或现场人员)
2、学校领导将被盗情况向联校进行汇报。(责任人:张铁峰)
3、经联校领导同意后报主管部门并向公安机关报警110。(责任人:徐宪强)
三、处置措施
1、接报后,保卫人员迅速赶到现场,同时向学校领导报告。(责任人:张铁峰)
2、学校领导接报告后安排人员保护现场,拉起警戒线。(责任人:徐宪荣)
3、统计被盗物品的数量和价值,并做好登记。经联校同意后向公安机关报案。(责任人:周桂华<统计> )
4、积极协助公安人员勘察现场,为侦破案件提供条件。(责任人:张铁峰)
四、注意事项
1、此类案件一般内部掌握,知情者未经允许不得向外界宣扬。
2、注意保护现场,以便为侦破案件提供条件。
3、各级领导要做好工作,不要因此影响正常的工作秩序和学习秩序。
学生“应急疏散大演练”预案
一、目的意义:
培养学生自救自护能力,在遇到突发事件时能沉着冷静不慌张,能安全有序的从教学楼撤离到安全地带。在撤离途中,能正确了解逃生程序、路线、运用一些简单的逃生技巧(如逃跑姿势等)。
二、疏散程序、路线以及疏散地点安排:
(一)听到学校播放的警报声后,班主任和上课教师立即组织学生迅速、有序地从教室前、后门离开教室,跑向集中地。
(二)各班学生疏散安排:
1、后排几个班级顺序为:(4个班级)一.1班、一.2班、二年级、三年级
2、 前排几个班级顺序为:(3个班级)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
(三)各班学生集中地点(暂定,一般视突发事件性质而定):
1、各班集中到操场
2、各班到达安全地点后:班长组织清点人数,报告班主任,班主任报告集中点指挥员。
三、维持秩序老师安排:
后排指挥员:周桂华、常美荣
前排指挥员:周兰英、刘丽娟
途中及集中地点指挥员:张景红(小门口)、徐宪荣(操场)、张铁峰(操场入口);
四、其他注意事项:
1.在演练期间听到校园广播警报声,全体师生不必惊慌,立即停止正在进行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投入演练活动。在办公室的老师立即自觉分工,到所在区域协助组织学生有序疏散。
2.学生疏散一定要做到安全、有序,特别在转弯时,老师及时进行处理组织,绝对不可出现拥堵或踩踏事件发生。
3.班级如有行动不便学生,应确定老师或学生进行帮助,不可一人留在教室。
4.在演练前班主任一定要对学生加强教育,教给方法,人人明确疏散方向、要求以及注意事项。
5.演练结束后,经集中地指挥老师宣布,各班方可按次序回到教室。
6.各班主任在演练结束后,应写好本次演练的小结(总结演练,发现问题,提出建议),由班主任统一上交校长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