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顶板有直接顶、伪顶、和基本顶,但是采煤过程中什么顶板是管理的重要部位
煤层顶板来由下而上有源伪顶、直接顶和老顶(也叫基本顶)
在一般煤矿中,伪顶管理是顶板管理的重点。大多数顶板类零星事故都是来自伪顶。
但是支柱或者支架选型计算必须考虑到直接顶和老顶。支架选型是顶管管理的基本。如果支架选型不够,后续一切免谈。如果选型达到要求,日常管理就要考虑伪顶了。
所以说顶板管理什么顶板都是管理的重点,只是我们平时说的是选型过后的日常管理,所以伪顶是重点。
个人已建议,只供参考。
2. 如何加强综采工作面的顶板管理工作
一、加强机电来设备维修管理自,提高机械设备的开机率:
机械设备是综合机械化采煤的重要工具,因此设备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工作面产量和效率。
二、加强顶板管理,减少冒顶事故
加强机电设备管理,提高开机率对提高综采工作面产量是重要的。
三、提高作业人员素质,合理安排生产工序
从事煤矿一线生产的人员文化水平较低,这些人使用现代化的机电设备难免不出差错,从而降低设备的完好率,造成机电事故影响生产.能否正确地使用设备,关键在于操作工人的技术素质。因此加强对综采技术工人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岗位练兵,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尤为重要。
3. 顶板管理制度
顶板管理是我矿井安全生产管理中的重要管理制度,为了搞好顶板管理,杜绝重大伤亡事故的发生,确保我矿安全生产目标的实现,根据我矿井的实际情况,特制定顶板管理制度
4. 煤矿顶板管理
矿井顶板安全管理制度抄
1、掘工作面作业规程中必须编制工作面顶板管理安全技术措施。编制的作业规程必须报矿有关科室和项目总工程师审批后方可执行。
2、加强掘进工作面的顶板管理工作。要求严格执行敲帮问顶,用好前探梁、支架连锁。掘进工作面必须坚持顶板动态监测和顶板离层监测,并且有组织、有领导、有分析、有记录。
3、加强掘进巷道贯通工作,严防被贯通一方瓦斯超限,提前做好调整通风系统工作,放炮期间做好通往被贯通一方的警戒工作,防止贯通伤人。当两个掘进工作面相距20米时,必须停止一个工作面,实行单工作面掘进。
4、掘进工作面必须使用前探梁。严禁空顶作业,严格执行敲帮问顶。
5、采用锚网、锚喷等支护时,锚杆必须做拉拔试验,必须对顶板离层进行监测,对喷体必须厚度和强度检查,并有检查和试验记录。
6、技术部要定期进行检查、记录、总结、汇报分析顶板活动规律、制定切实可行的技术措施。
5. 顶板管理方法和采煤方法
采煤方法通常有:单一煤层长壁工作面、放顶煤开采工作面、厚及特厚煤层倾斜分层工作面、充填法长壁工作面、刀柱法长壁工作面及条带工作面。顶板管理常见有全部垮落、全部充填、煤柱支承三种方式。
全部垮落法最常采用,覆岩破坏最严重,呈现“三带”特征。全部充填法对覆岩的破坏很小。煤柱支承管理顶板的方法有条带法、房柱法及刀柱法,当煤柱面积足够大,能够支撑覆岩重力时,覆岩破坏很小;若煤柱面积小不足以支撑覆岩重力,其覆岩破坏与全部垮落法类似。
在缓倾斜煤层不分层初次采动,即开采单一薄、中厚及厚煤层的第一分层时,冒落带、导水裂隙带的高度与采厚近似地呈线性关系(图3.2)。在分层重复采动,即分层开采厚及特厚煤层时,冒高、导高与累计采厚则近似呈分式函数关系(图3.3)。其通式如下:
煤层开采顶板导水裂隙带高度预测理论与方法
放顶煤开采条件下,冒高、导高度与采厚之间的尚没有统一的定量关系,采用(3-1)通式近似的线性关系计算导水裂隙带高度,实践证明误差较大。
理论认为:开采空间的存在、松散冒落岩块的压缩,是产生导水裂隙带的根本原因。即开采空间越大,冒落岩块的碎胀性越小,冒高、导高越大。分层重复采动时,已破碎的岩层再次冒落,块度变小,碎胀系数变大,上部未破碎岩层下沉并较快得以支撑,缓和了裂隙的发展,使裂隙增长幅度降低。放顶煤条件下,在切割煤、放煤影响下,覆岩破碎程度比单层开采高;从时间条件来看,冒落岩体破碎程度较分层开采差、较单层开采好,因此裂隙带的发育高度比单层开采低,比分层开采高。与单层开采、分层开采对比,导水裂隙带高度呈如图3.4所示关系。依据部分煤矿数据,综放开采采厚与裂隙带关系如表3.1与图3.5。
图3.4 导水裂隙带高度与开采厚度的关系曲线(据杨贵,2004)
1—初次开采;2—综放开采;3—分层开采
Fig.3.4 Height of water flowing fractured zone and mining thickness curve(After YangGui,2004)
1—primary mining of fully mechanized coalmining;2—fully mechanized sublevel caving;3—slice mining
表3.1 部分综放工作面的采厚与导高关系
(据杨贵,2004)
图3.5 部分综放工作面的采厚与导高关系
Fig.3.5 Relation between mining thickness and height of water flowing fractured zone in some fully mechanized working faces
由上述图表同样可以得到,对厚煤层综放开采,其导水裂隙带高度介于采用单层开采导高采厚比经验值估算值与采用分层开采分式函数经验公式估算值之间。即采用3-1通式计算裂隙带高度,放顶煤导高介于
依据顶板下沉量对比,采用水沙充填时,其等效采厚为0.2m;风力充填时等效采厚为0.5m。
开采急倾斜煤层,采用沿走向推进的伪倾斜柔性掩护支架采煤法(小阶段垂高为30~35m)和水平分层人工假顶下行垮落采煤法等。采区走向长度大,阶段垂高小;两个分层(或小阶段)之间的回采间隔时间长;人工假顶将采空区与工作面隔开,不易产生超限采煤现象;故覆岩属均衡破坏。
6. 顶板管理方法有哪几种
根据顶板的性质和煤层的厚度等条件,处理采空区的办法(也就是顶板管理方法)基本上有下面四种:
垮落法也叫陷落法,就是随着工作面向前推进,把工作面靠近采空区的支架撤出,让直接顶自行垮落或者强制垮落,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回柱放顶。垮落下来的岩块充填了采空区,减小了工作面顶板压力。工作面沿推进方向一次放顶的宽度叫放顶步距;放顶前工作面沿推进方向的最大宽度叫最大控顶距;放顶后沿推进方向的宽度叫最小控顶距。我国大多数煤矿的回采工作面采用了垮落法。
充填法:由地面或井下把充填材料(砂子、碎矸石等)送到工作面,充填采空区支撑顶板,不让它垮落。把采空区全部填满的叫全部充填法(大多数用水力充填),多用于开采厚煤层或“三下采煤”,局部充填采空区叫局部充填法,一般是垒砌矸石带,支撑采空区顶板,适用于开采顶板坚硬的薄煤层。
煤柱支撑法:工作面推进一定距离后,在采空区内留下适当宽度的煤柱来支撑顶板。这种方法适用于顶板岩石特别坚硬、人工强制放顶也很难垮落的顶板条件。不过这种方法很少用,因为一方面煤炭回收率低;另方面开采近距离煤层群时,当下部煤层的工作面通过上部煤层留下的煤柱时会产生集中压力,给工作面顶板管理造成极大困难。
缓慢下沉法:有一种顶板岩层韧性较大,回柱后顶板岩层不垮落,而能弯曲下沉,直到与底板自然合拢。这种方法适用于薄煤层工作面。
7. 回采工作面顶板管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回采工作面顶板管理制度
1、坚持工作面支护质量和顶板动态监测,开展安全隐患整改情况的班评估工作。
2、所有支护材料的规格质量,供货渠道,合格证必须符合...
8. 顶板管理方式有哪几种 煤矿安全生产
1、控制顶板事故发生是减少目前煤矿安全事故的重要内容。为此,要强化安全技术培训,严格落实现场管理责任,切实加强煤矿顶板管理,确保煤炭行业安全发展。 1、强化培训,提高管理技能。提高煤矿从业人员的顶板管理意识和技能,是预防和减少顶板事故的前提。行业管理部门要聘请煤矿顶板管理方面的专家,对所有煤矿安全技术管理人员和采煤队长、班组长进行一次培训,全面分析煤矿顶板管理工作的难点和重点,并就典型顶板事故做出科学剖析,围绕煤层顶板运动规律研究、加强矿压监测预报、改善支护质量、强化现场管理、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管理等方面,提出做好煤矿顶板管理的工作思路和方法。
2、推进改革,淘汰落后方式。结合资源整合、标准化建设和煤矿灾后重建,进一步贯彻落实小煤矿基础管理指导意见,全面推行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督促各煤矿借鉴和学习成功的经验和做法,强力推行矿井支护材料改革。要在所有煤矿采煤工作面全面采用金属支柱支护,取消技改扩能矿井开拓巷道和准备巷道木支护,积极推广岩巷锚喷(锚网喷)支护和煤巷锚杆支护技术,壁式回采工作面要求实现单体液压支架支护和摩擦支架支护,实现“以钢代木”的支护材料改革。对顶板长期悬空暴露的采空区,采取人工放炮强制放顶卸压,推广应用顶板支护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推广采掘机械化,推广锚杆、锚索、锚网、锚喷等支护技术,彻底改变煤矿顶板管理薄弱的状况。
3、严把关口,加强现场管理。一是技术规范关。煤矿工程技术人员在制定技术措施和编制采掘计划时,要严格依照有关政策规范,要做到切实可行,不能照抄照搬其他煤矿的技术规范。积极探索适合本矿地质条件和有利于顶板管理的设计方案,从源头上减少顶板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在没有明显脱落征兆的巷道也必须明确规定临时和永久支护措施,编制规程决不能粗制滥造。二是规程审批和学习关。要根据地质资料和矿压观测资料,编制每个采掘工作面的采掘作业规程,使规程真正起到指导生产、保证安全的作用;对地质构造不清、顶板管理措施不具体、措施没有针对性的规程严格执行“三不批”制度,班次安排上要合理,确保掘进放炮后立即出碴支护,及时消除冒顶因素。要组织干部和职工认真学习“三大规程”,让大家领会和掌握。三是工程质量关。采掘工程质量是顶板管理的基础,煤矿井下各单项工作必须严格按照单项工作作业规程施工。要严把支护质量关,由安监员对每个采掘面的支护质量进行安全检查,实行动态管理,做到工程质量不合格不验收。四是初次和周期来压关。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时易造成大冒顶垮面事故。要摸索和掌握来压步距,在来压前采取加木垛、丛柱等加强支护的措施,确保不发生事故。五是事故多发地点顶板管理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