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党员干部意识形态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来自网上,仅供参考
目前党员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党员对教育培训重视不够。根据《2013年旧县镇党员教育问卷调查表》统计数据,在被调查的农村党员中,48%左右的党员不能按时参加学习。原因归根为部分党员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缺乏党性锻炼;学习方式停留在念文件、读报纸,单调枯燥;学习内容与实际需求脱钩,缺乏实用性与吸引力;年轻党员外出务工人数较多,组织集中培训困难。
(二)村级教育培训资源不足。在被调查的农村党员中,95%以上的党员对解决当地支柱产业发展瓶颈、创业就业培训、学习农村适用新技术、获取致富项目信息、发展高效农业等方面要求强烈。由于针对以上五个方面开展农村党员教育培训的师资、获取资料途径十分有限,凸显出了当前党员教育的短板。
(三)教育培训制度执行不严。部分党支部未能认识到开展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对党员的学习纪律要求有所放松,造成制度执行不严。同时,党支部对不能长期按时参加学习的党员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
(四)教育培训经费保障不力。农村党支部书记在座谈会上普遍反映,由于缺乏一定的经费保障,开展党员教育工作力不从心。为节约经费,只能通过简单的会议形式集中学习文件、传达精神,形式单一,效果不佳。
党员是党的细胞,党的先进性需要全体党员的先进性来体现,只有每个党员都独当一面,树起旗帜,党的先进性才有保证。党员教育是党的建设的基本问题,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当前,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也出现了新情况新问题。
一、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不甚明确。有一部分同志对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指导思想的把握,存在模糊认识:一是认为经济工作是中心,发展是“第一要务”,抓经济建设要紧,党员教育工作放一放无关大局。二是认为经济工作是硬指标,党员教育是软指标,只要把经济建设搞上去了,党员教育工作就自然抓好了,“一俊遮百丑”。三是认为党员教育是老一套,教育内容是“老三篇”,教育形式是“三会一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已有些过时了,不太起作用了,是在做“无用功”。四是认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老办法不灵、新办法不明、好办法难
② 一个团队,如何才给做好绩效管理
把团队放在第一位,个人放在第二位,团队才是最重要的。而且团队之中每个人都团结,而且应该是互相包容对方的。每个人都应该努力让自己的团队越来越好要勇于奉献。而且团队之中应该公私分明不应该把个人情绪放在职场当中。
绩效考核: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考察员工的绩效结果。具体操作步骤包括:明确考核人员、拟定考核计划、编制和修订考核表、收集考核数据、考核员工绩效、开展绩效面谈、受理绩效申诉。在考核过程中,考核人员务必要做到客观、公正、依据明确,确保考核结果准确、令人信服。
一个团队要做好绩效需要每个人的努力。所以一个人厉害没有用,需要一个团队的共同努力。
③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的逻辑起点是什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展开的逻辑支撑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此为逻辑展开的起点,有其现实的根据。其一,在改革开放之初,提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判断首先基于建国后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
当时,我国的社会基础是:社会主义制度已经确立,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在社会基本矛盾中,剔除人对人的剥削,人和自然的紧张关系凸显。在1970年代末,人和自然的关系表现为产品的短缺。
其二,建国后,伴随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一大二公的所有制体制和计划经济与自然经济相结合的经济发展模式严重制约了经济发展,导致了生产能力落后,产品严重短缺,人民群众生活必需品得不到满足。
提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是当时社会的现实要求。
其三,改变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社会发展路径,回归经济发展逻辑,是中央审时度势的科学判断。中央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工作上来,是对现代性的认同。
(3)意识形态理论业务知识培训扩展阅读
毛泽东对社会主要矛盾的把握就非常灵活,对不同社会、不同历史阶段、同一历史阶段的不同领域,其主要矛盾判断各不相同。
毛泽东对主要矛盾的判断为确立正确的政治经济制度指明了方向。改革开放36年来,中国的社会现实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作为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在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所处的地位和所发挥的作用也应当有所变化。
党的十三大断言“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有其现实根据的,这就是改革开放前我国经济短缺的现实。
1978年,中国还是贫困国家,温饱都没有解决,这是确立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现实依据。但改革开放30多年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成绩辉煌。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中国已经基本进入小康社会,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在30年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骄人业绩,我们逐步解决了温饱问题,基本消灭了贫困,人们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得到了最大程度的缓和。
也就是说,当下中国仍然存在着需求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但这对矛盾的地位已经发生了变化。另外,在不同的领域,其主要矛盾表现也各有不同的特点。比如,农村和城市的主要矛盾就不一样,教育领域和农业领域的主要矛盾也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