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怎么做医师,药师,微生物检验人员和管理人员培训方案
主要看你培训什么,只要把培训内容有条理整理即可。
❷ 医学检验师工作标准是什么
为保证医学检验科医师培训工作顺利开展,依据《卫生部专科医师培训暂行规定》、《卫生部专科医师培训基地认定管理办法》、《医学检验科培训基地细则》,特制定医学检验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方案及实施细则。
医学检验科(又称检验医学科)是以诊断、预防、治疗人体疾病或评估健康提供信息为目的,对取自人体的材料进行生物学、微生物学、免疫学、生物化学、血液免疫学、血液学、生物物理学、细胞学等检验的临床医学二级学科,其实验室工作还可以提供临床应用范围内的咨询性服务,包括检验结果解释和为进一步适当检查提供建议。医学检验专科医师培养阶段为期5年。
第一阶段培训(第1~3年)
一、培训目标
(一)通过培养使受训者能够正确地掌握临床医学检验的常规检验项目的理论、技术及应用。
(二)熟悉内科临床常规诊疗技能
(三)熟悉各类自动化仪器的校准、性能、使用、维护、保养及实验室信息与质量的管理。
(四)熟悉掌握仪器等项目的室内、室间质控。
(五)受训者在具备实验室检验技术操作能力的基础上,能够指导实验室检验与临床诊疗相结合,并为临床疾病的预防、治疗及康复工作等提供咨询。
二、培训方法
第一阶段的培训计划分为2个时段
(一)为期14个月,完成在内科范围内包括心血管、肾脏病、呼吸、消化、内分泌、血液、感染性疾病等7个专业的轮转,并按内科各专业科室的统一规定执行,使之能够熟悉内科临床的诊疗技术,以便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指导实验室检验与临床诊疗的结合工作。各轮转内科有一位副主任以上医师专管负责安排、指导、督促轮转医师的学习、工作及出科考试(包括基础理论、临床诊疗及基本技能考试),由考核小组执行。
培训合格者并通过全国执业医师考试后回检验科继续轮转,进入下一阶段的专科培训。
(二)为期22个月,完成在医学检验科的轮转,接受医学检验基础理论和基本技术操作学习,进入医学检验科轮转期间,医学检验科设有培训基地正、副主任总管,具体细则实施有培训基地兼职管理人员专门负责,包括落实具体专业的带教老师,分工、合作、指导、监督以及培训中、末期的考核等
三、培训内容与要求
(一)第一时段
1.培训时间与内容:共14个月。内科范围轮转:消化科2个月、心血管内科2个月、内分泌科2个月、血液内科2个月、肾脏内科2个月、呼吸内科2个月、感染科2个月。
2.具体要求:参加该轮转科室的主要医疗活动。包括查房、病例讨论、以及科室内巡诊。熟练并掌握内科范围内上述7大专业的临床诊疗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了解各专业疾病对临床实验室的需求,包括检验项目、检验结果的临床诊疗意义以及希望临床实验室配合开发的新实验或新项目,便于指导临床实验室与临床诊疗的密切结合。
(二)第二时段
1.培训时间和内容:共22个月。进入医学检验科轮转,轮转专业包括临床基础检验(含急诊检验)4个月、临床化学检验4个月、临床免疫学检验4个月、临床血液学检验4个月、临床微生物学检验4个月,临床输血学检验1个月和分子生物学检验1个月。在此期间,接受医学检验基础理论和基本操作技术的学习。
2.具体要求:参照卫生部科教司“专科医师培训与准入制度研究课题”中的“专科医师培养标准细则---医学检验科”的要求:
(1)临床基础检验专业
掌握:常用检验项目的原理、方法、方法学评价和临床意义。
了解: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和尿干化学分析仪的设计原理、结构和使用注意事项。
(2)临床化学检验专业(含分子生物学)
掌握:疾病状态下三大代谢的病理、生理改变及其代谢物在相应疾病诊断中的意义;肝、肾、胰腺功能检查及心肌损伤检查的实验项目和临床应用;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理论及失衡的判断;常用临床化学检查项目的方法学原理、方法学评价和临床意义;
熟悉:激素代谢与调节紊乱导致的临床相关疾病及其相应检测项目。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临床实验室检验中的应用与前景。某些疾病与遗传表型的相关性及研究动态等。
(3)临床免疫学检验专业
掌握: 在基本理论方面抗原的特异性, 抗原决定族与抗原分类;免疫球蛋白的结构、功能;免疫细胞的发育及功能;免疫应答的类型、过程、调节、遗传控制等
熟悉:补体系统的激活与抑制;各型变态反应;自身免疫病、免疫增殖病、免疫缺陷病及移植免疫的相关理论。感染免疫、自身免疫、肿瘤免疫、免疫功能、变态反应等有关常规试验的项目、原理、操作、结果报告与临床意义。
了解:临床免疫学的前沿知识,如在基本理论方面免疫球蛋白超基因家族;免疫球蛋白及T细胞受体的基因重排;MHC的分子遗传学;细胞因子的功能。在基本技能方面感染免疫、自身免疫、肿瘤免疫、免疫功能等有关的特殊试验。
(4)临床血液学检验专业(含临床输血)
掌握:血细胞发育理论;血细胞形态及免疫表型的变化;各类贫血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特点和鉴别要点;白血病的分型及临床应用;止血与血栓的基本理论;血型与输血检查的基本技能。
熟悉:血小板功能障碍及各种凝血障碍性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相应的实验室检查;DIC的实验诊断。
了解:血液流变学的理论及检查结果分析,流式细胞仪的原理及应用。
(5)临床微生物学检验专业
掌握:细菌、病毒和其他微生物的主要生物学特性、遗传与变异、致病性与免疫特性以及微生物学检查原则;各种病原微生物实验室检测的基本方法、质量控制与管理。
熟悉:细菌、病毒等耐药性变异的理论依据和临床现状。
了解: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微生物领域的应用现状与发展。
(三)外语、教学、科研能力的要求
(1) 外语:执行医学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养”计划的统一要求
(2) 教学:认真做好各轮转学科学习医师带教工作(按带教老师职责规定)
(3) 科研能力:在上级医师指导下,结合临床实践一年内必须撰写:病例报告一篇、译文一篇及综述一篇。
(四)必读专著
精读:
《实验诊断学》,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和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临床基础检验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临床血液学与血液检验》,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临床生物化学与生物化学检验》,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临床免疫学及免疫检验》,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临床微生物学和微生物检验》,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内科诊疗常规》上海市卫生局、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编制
《诊断学》及《内科学》,新版教材
本专业中外文期刊文献:如中华检验医学杂志、中国实验诊断学杂志、诊断学-理论与实践杂志及其他(中/外文)。
四、出科考核
由各轮转科室考核小组执行,专管副主任以上医师必须参加,包括以下内容:
(一) 本人小结一份,手写规范化大病史2份/科。
(二) 医师职业道德考核
(三) 临床能力:理论、临床病例诊疗及操作技能
(四) 出勤率考核。
第二阶段培训(第4~5年)
第一阶段“检验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核合格者,已定相关专业的住院医师,进入第二阶段的专科培训。
一、培训目标
(一)进一步巩固第一阶段轮转中相关专业必须掌握得内容和要求,重视临床实践,逐步积累经验,拓展和提高检测能力。
(二)协助组长负责有关仪器使用、维护、保养;室内、室间质控和试剂领取等工作。
(三)认真做好检验系实习生带教工作
(四)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综述一篇、临床科研论文两篇,其中公开杂志发表一篇。
二、培训方法
(一)培训时间:共2年。
固定专业不同岗位轮转,由专业组组长安排。
(二)实行导师负责制
每一位导师最多只能指导2名住院医师。导师全面负责“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实施和考核。指导临床课题的立题、设计、实施、总结、论文撰写。
三、培训内容与要求
(一)在前三年相关专业轮转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对本专业知识的理解,并要了解本专业领域的新进展。
(二)在第一阶段轮转中熟悉的内容在本阶段应转为掌握内容。
(三)在第一阶段轮转中了解的内容应转为熟悉内容。
(四)能熟悉本专业检测项目的临床意义。
(五)熟悉本专业仪器的使用、保养和维修。
(六)能熟练检测仪器的室内、室间质控,结果须达到规定要求
(七)外语、教学与科研能力的要求
1.外语:执行医学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养”计划的统一要求
2.教学:认真做好各轮转专业实习医师带教、教学小讲课等工作(按带教老师职责规定)
3.科研能力:在导师指导下,结合临床实践,培养初步的临床研究和撰写论文能力,2年内必须撰写:综述1篇、论文2篇,其中一篇必须在公开杂志上发表。
(八)必读专著
精读本专业有代表性的中文或外文专业书籍1本;本专业中、外文期刊文献。
四、年度考核
由科考核小组执行,专管副主任以上医师必须参加,包括以下内容:
(一)本人小结一份,已完成的综述及论文。
(二)医师职业道德考核。
(三)临床能力:理论、临床病例诊疗及操作技能。
(四)教学与科研能力。
(五)出勤率考核。
❸ 住院医师与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区别
住院医师:医生职称的一种,居主治医师之下,属于初级职称。业内简称为“住院医”。其职责主要是完成基本医疗工作,包括收治病人、记录病程、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开医嘱、进行某些临床操作等,是对病人进行全程诊治的一线医生,但是需接受上级医生(主治医师及以上)的指导与监督。住院医师经过一定时间的专业培训,达到住院医师培训的要求后,考核通过可晋升为主治医师。
职责:一、在科主任领导和主治医师指导下,根据工作能力、年限,负责一定数量病员的医疗工作。新毕业医师实行三年24小时住院医师负责制,担任住院门诊、急诊的值班工作。 二、对病员进行检查、诊断、治疗,开写医嘱并检查执行情况,同时还要做一些必要的检验和检查工作。 三、书写病历。新病员的病历,一般应在病员入院后24小时内完成。检查、改正实习医师的病历记录。及时完成出院病案小结,一般要求于病员出院前一天完成。 四、向主治医师及时报告诊断、治疗上的困难及病员病情变化,提出需要会诊转院或出院的意见。 五、住院医师对所管病员应全面负责,在下班以前,作好交班工作,对需要特殊观察的重要病员,用口头方式向值班医师交班。 六、参加科内查房,对所管病员每天至少上、下午各巡诊一次。上级医师查房或巡诊时,应详细汇报病员的病情和诊疗意见,请他科会诊时应陪同诊视。 七、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常规,亲自操作或指导进修医师、实习医师、护士进行各种重要的检查和治疗,严防差错事故。一旦发生差错事故除进行应急处理外,要及时向主治医师、科主任汇报。 八、认真学习、运用国内外的先进医学科学技术,积极开展新技术、新疗法,参加科研工作,及时总结经验。 九、及时了解病员的思想、生活情况,征求病员对医疗护理工作的意见,做好病员的思想工作。
轮科医师:临床专业大学生必需参加临床医师转科培训,参加轮科的医师必需按要求完成预先制订的轮科培训计划,任何人不得私自延长或缩短留科时间。轮科医师每一轮转科室的出科成绩和鉴定,在第一阶段轮科培训结束(第3年),由教育处组织专家实施临床技能和理论考核,并作为职称评定的主要考评成绩之一。
培训医师: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共5年,分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1-3年,在第三年有个阶段考试,考过了才可以进入第二阶段,在第五年还有个阶段考试,两次考试都通过了,规范化培训就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