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管理培训 > 中国企业培训

中国企业培训

发布时间:2020-12-03 05:56:48

1. 国内有名的企业培训

易发久 ■ 影响力(香港)国际教育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董事长 ■ 上海影响力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总裁 ■ 北京影响力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董事长 ■ 中国培训协会 秘书长 ■ 上海市演讲协会 常务理事 ■ 影响力商学院 院长 ■ 影响力教育训练集团董事长。
■ 著名企业管理训练机构“影响力训练”创始人。
■ 亚洲八大名师之一 ■ 国内顶尖成功训练专家之一,典型的成功学实践者。
■ 上海市演讲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培训专业委员会主任。
“中国培训论坛”组委会执行主席。
■ 2002年“中国成功学砺志类第一畅销书”《成功一定有方法》及企业战术管理畅销书《不是不可能》作者。
■ 1991年南下珠海创业。
公司的房地产项目投资规模一度达9000多万元人民币,后公司在“房地产泡沫潮”中宣告破产。
1995年底,只身来到上海,开始人生又一次白手创业,创建“影响力训练”机构。
该机构被国内一著名专业网站评为“2001年度中国十大企管咨询机构”之一,被行业性大会组织中国·培训论坛公选为“2002年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十大培训公司” ■ 国内著名的职业成功训练师,曾亲自为逾1100家知名企业(包括百余家“世界500强”在华企业)提供过专业训练。
其课程学员满意率连续三年统计结果均超过97%,其中2003年为99.37%,创下了训练界的奇迹。
■ 首创“影响力训练”标准授权课程及“中国企业培训师”认证标准,致力于为中国企业普及必修课程。
中国领导力第一培训教程!50万中小型企业总裁的管理工具!《领袖的风采》是易发久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对成功的感悟,对领袖的理解打造出来的影响力训练集团的“核心品牌课程”。
它是中国管理咨询界第一个原创产品,被誉为“中国最具震撼力的课程之一”、“中国受训学员最多的课程之一”、“中国持续满意率最高的课程之一”,是一个人一生绝对应该经历一次的洗礼! 十年磨砺铸造品牌 10年来,《领袖的风采》这门课程一直是易发久主讲的核心课程。
经过10余年的积累和打磨,不断地总结、摸索,《领袖的风采》受训学员高达数万人次,课程学员满意率连续五年统计结果均超过97%,其中2005年为99.52%,创下了训练界的奇迹。
10年间,近3000家知名企业(包括130余家“世界500强”在华企业)接受了《领袖的风采》课程训练。
它曾辅助德国AMC厨具公司销售业绩五年内增长了20倍;曾辅助三星电子公司一事业部在两年内业绩倍增10倍;曾辅助上海在线一项目组当月业绩增长3倍;曾辅助深圳百丽鞋业集团公司年度业绩增长近1倍;被美国强生公司一大区经理评价为:价值600万的一堂课! 现在,《领袖的风采》已成为影响力训练集团的“核心品牌课程”。
它用81把金钥匙打造团队无限潜能,直接研究受训学员及机构提出的实际工作中的问题超过12000,提供了25项被众多学员誉为具有“黄金价值”的解决方案,它为企业团队破解惊天“秘密”;为企业团队的管理插上了翅膀,是一生绝对应该经历一次的洗礼。
易发久曾经服务过的客户: 华硕电脑、旺旺集团、东方航空、东方希望集团、可口可乐、均瑶集团、百丽集团、德国AMC厨具公司、强生(中国)医疗器械公司、惠普(中国)公司、上海贝尔公司、三星电子公司浦发银行、柯达电子公司…… 易发久的专业背景: 影响力教育训练集团董事长 上海影响力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总裁。
著名企业管理训练机构“影响力训练”创始人。
上海市演讲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培训专业委员会主任。
"中国培训论坛"组委会执行主席。
国内顶尖成功训练专家之一,典型的成功学实践者。
2002年中国成功学砺志类第一畅销书《成功一定有方法》及企业战术管理畅销书《不是不可能》作者。
易发久1991年南下珠海创业。
公司的房地产项目投资规模一度达9000多万元人民币,后公司在"房地产泡沫潮"中宣告破产。
1995年底,易发久只身来到上海,开始人生又一次白手创业,创建"影响力训练"机构。
该机构被国内一著名专业网站评为"2001年度中国十大企管咨询机构"之一,被行业性大会组织 中国·培训论坛公选为"2002年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十大培训公司"。
易发久是国内著名的职业成功训练师,曾亲自为逾2000家企业知名企业(包括90余家"世界500强"在华企业)提供过专业训练。
易发久课程学员满意率连续三年统计结果均超过97%,其中2003年为99.37%,创下了训练界的奇迹。
易发久曾经服务过的客户: 华硕电脑、旺旺集团、东方航空、东方希望集团、可口可乐、均瑶集团、百丽集团、德国AMC厨具公司、强生(中国)医疗器械公司、惠普(中国)公司、上海贝尔公司、三星电子公司浦发银行、柯达电子公司…… 著述: 《成功一定有方法》、《不是不可能》 易发久:用自身经历书写的成功方法 第一次失败:栽倒在9000万元的房地产项目上 1989年,易发久大学毕业后,先留校当了一年的老师,其后又相继做过十几种职业:管理农场、下农村、当小画匠,到开餐馆、做流水线工人,甚至还当过歌厅的串场歌手。
折腾了一大圈之后,一个偶然的机会使他进入珠海市西区政府工作。
当时,他的工作职责还很重要,因为他那个部门正好负责西区开发区所有的招商引进工作,每天都有很多人要到他这个科长这儿拿批文。
当时是1991年,正好是当地发展最快的时候,易发久看到非常多的人因为他们的批文而成了百万富翁,心里也开始痒痒起来,心想什么时候自己也能像他们一样。
没想到机会说来就来。
由于开发区鼓励所有的干部利用手中的资源进行招商引资,易发久也就借机下了海。
那时政府给了他一块地,他又找到了几家投资方:一方来自香港,一方来自湖南,一方则是区里,再加上他自己作为最小的投资方,准备在这块土地上盖一座23层高的大厦。
按照当时的运作分成比例,项目总投资9000万元,事成后易发久的公司能分到一两千万元,而且顶多只要两三年的时间就可以实现这一目标。
面对唾手可得的成功,易发久踌躇满志。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1993年国家进行了宏观调控,内地资金开始冻结;1994年境外资金也打不进来了,项目一下子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到1994年年底的时候,整个项目由于缺乏资金已经难以开展。
首期投入了2000多万元的项目便停在了那里,23层的宏伟蓝图也只刚刚建起了2层。
随后银行及所有债主开始追债,易发久只得变卖财产进行还债。
这次变故对易发久是个很大的打击,本来能赚一两千万的项目,不但一分钱没拿到,反倒欠了银行和朋友一大笔钱。
到1995年年底的时候,他感到这种状况不能再持续下去了。
根据当时的状况他判断珠海的情况不会很快恢复起来,而自己要想东山再起,惟一的办法就是暂时离开珠海。
那时在他的心目中有四个地方可供选择:第一是北京,第二是广州,第三是深圳,第四是上海。
前三个地方他都是很有条件去的,但最后他却偏偏选择了陌生的上海。
因为他觉得上海是一个商业运行比较规范的地方,是一个可以去做计划、并通过努力来完成自己原始积累的地方。
加之当时上海浦东开发刚刚启动,他相信凭借自己的能力必能开创出一番新天地,于是怀揣着借来的3000元人民币的易发久就这样奔赴了上海。
此时,极大的考验和挑战摆在了他的面前,因为上海对易发久来说是一个未知数,他需要一切重头再来。
第二次失败:由打工者变为投资者的梦想破灭 初到一个陌生的地方,身无分文,想打天下谈何容易。
为了能早日还清欠款,易发久下定决心,不能靠打工拿工资过活。
因为即使工资再多也还不起债务,时的他已别无选择,只有重新开始创业。
重新创业需要投资,但当易发久已身无分文。
怎么办?想来想去,他觉得只能选择从智力投资的项目开始做起。
好在珠海作为经济特区,有很多新的策划理念,对易发久有很大的熏陶,他认为这也许是自己创业的突破口。
刚开始他找到一家卖打折优惠卡的公司,提出自己不投资、仅靠自己的营销方法去运作并要求占到25%的智力股。
司的老板考虑到这么做也没有什么风险,便同意了他的条件。
从那开始,易发久便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为此他了很多促进销售的方法。
功夫不负有心人,果不出两个月的时间,易发久就卖出了300张卡。
后来他才了解到,这家公司整整运作了七八个月的时间还没卖出这么多。
这是他来公司取得的第一个成绩。
为了拓展业务,易发久当时还招了一些业务人员。
他利用晚上时间对业务员进行培训,总共给他们上了12堂课,把在珠海学到的先进方法介绍给他们,这也是他最早开始给别人上课。
其实易发久最初接触成功学训练还是在珠海,当时他只是觉得这方面的识很有用,但却从未想过把它当成自己的事业来做。
12堂的培训课一结束,业务人员普遍反映课程对他们非常实用,大家都很希望跟着易发久一起干。
于是易发久提出了合股创业的办法,最后他们总共筹集了6万块钱。
有了这6万钱,有了那几百张卡垫底,对于一个小公司而言,就有了第二次运作的基础,于是他们做了一系列的改造,准备大干一场。
易发久现在还清楚地记得当把所有筹款收齐的那一天,那家公司的老板就把他找去谈话。
开始时这位老板吞吞吐吐,谈了些不着边际的内容,直到后来他才切入到一个核心的问题,他对易发久说:“我们可不可以不谈股份,但我请你当总经?” 易发久听完之后感到非常吃惊,于是他问:“你请我当总经理,准备一个月付给我多少工资?” 对方答道:“你说你想要多少钱?” 易发久说:“有一点我敢肯定,那就是你肯定养不起我,因为我已欠了很多钱,你给的工资再高也高不到足以让我去还债的地步。
”所以易发久表示自己必须成为一个企业的投资者,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去赚更多的钱来还债。
为了说服对方,易发久还向对方表明了自己的价值,他说:“总经理,如果公司没有我的话,大概你只能赚到50万;如果这家公司有我的话你大概可以赚到500万。
虽然你给了我25%,可是你还有75%;虽然75%没有100%比例大,但是500万的75%总比50万要多。
”道理谁都懂,但那个公司的总经理却根本听不进去,于是合作不得不宣告结束。
第三次失败:媒体经营计划流产了 到上海的第一次创业失败后不久,易发久又很快找到了另一位合作伙伴--某报社驻上海站记者。
这次合作意向的达成,还要得益于易发久来上海后最初结识的一批人。
当时易发久初来乍到,为了能尽快融入上海本地的生活,他通过在《新闻报》万事通栏目上花50块钱登觅友广告的方式结识了一批人,其中就包括这位合作伙伴。
该人跟报社有一些合作关系,于是易发久与他在一起策划的时候就产生了一个共同的方案,即在这张报纸上买下一个版面,然后设立一个房地产专刊。
刚开始的时候他们就把目标瞄准了做房地产商情,因为当时上海的房地产还处于刚刚起步的萌芽状态,加之易发久原先是搞房地产的,所以融入这一行非常容易。
由于考虑到仅仅做商情还不够,于是他们又加入了会员制的内容,这样新项目就开始运作起来。
这次的合作形式也与第一次基本相同,对方也不需要投入太多的钱,而由易发久按照自己的方式来经营并占25%的股份。
这是易发久在上海的第二次白手起家的创业尝试。
可没想到,当易发久率领大家刚刚拉来8万元广告费时,历史又开始重演,于是这次合作也不得不到此为止。
第四次失败:企业内训项目没能开展下去 到上海后的前两次创业都以失败而告终,工资没怎么拿到,更没有分到什么股份,当连基本生存都成为了问题时,易发久才深深地体会到“穷”是一种什么滋味。
记得有一次,他从一个地方坐公交车回住所,中间必须倒车。
那时上海的公交车票是5角钱一张,上车后易发久才发现当时身上只剩下了5角钱,他只好坐一辆车,然后步行了两个多小时才回到家。
而搬家的记忆在他的脑海中也同样挥之不去。
从1996年到1997年将近两年的时间里,易发久在上海共换了11个住处。
人家搬家一般都是越搬越好,可他每次都是为了找到一个更便宜甚至不要钱的地方。
在最艰苦的日子里,他一日三餐只能靠吃方便面、菜馒头来填饱肚子,生活的窘迫由此可见一斑。
为了生活下去,易发久不得不到一家培训中心应聘晚上兼职讲课的工作。
双方见面时他拿出以前给业务人员讲过的12次课程给对方看,对方让他试讲了一次,觉得不错,于是就给他定了一门课程。
当时每小时30元,一晚上三个小时,这样每天晚上他就能拿到90元,生活上基本不成问题了。
尽管那时易发久挣钱不多,可他还是省下一点钱,然后用这些钱到外面去听一些更高层次的课程。
记得有一次,他去听一位台湾讲师的课程,当时这个台湾人只讲了半天的时间就挣了5000元。
这让易发久感到惊讶不已,上半天课就能拿到这么多钱,他想自己哪怕一天能拿到2000元也行啊。
后来,他居然把这个想法跟培训中心的老板说了,老板听后打量了他一番,对他说:“你一天就想拿2000元,那是不可能的,永远都不可能。
你知道我们这儿的校长一月才拿2000元。
” 易发久感到以这个老板的思维方式,自己在这家培训中心不会有什么更大的发展。
于是很快他便离开了这家培训中心。
就这样,易发久遭到了他在上海的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的创业失败。
第五次创业迎来成功 离开培训中心的第二个月,一家保险公司来请易发久去给他们讲课,当时预定的讲课费是2000元。
原来,几个月之前,易发久常去人才招聘市场,他不是去应聘而是借机去向企业人事部门推销自己的企业培训课程
在那里,他给保险公司的一位姓徐的人事总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并记下了他的联系方式。
没想到半年之后徐总监给他打来电话,让他去公司面谈一下。
见面之后徐总监告诉易发久,本来他想请香港的讲师来讲课,谁知对方突然有事来不了了,所以请易发久来帮他救场。
由于担心易发久讲砸了,徐总监一告诫他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易发久对课程进行了精心的准备。
上课的那一天,易发久发挥得相当精彩,至于课程一结束,徐总监就上前握着他的手说:“不错!不错!”由于他的课程效果最后超出了对方的期望,所以该公司最后付给他2500元作为酬劳。
这是个重要的转折,因为从此他的讲课费便开始以千元来计算了。
当初那家培中心认为不可能的事,易发久在离开后的第二个月就实现了。
更为重要的是,这次讲课使他开始走上了自由职业讲师之路。
那时当他将自己决定做一名自由职业讲师并计划在三年内成为万富翁的想法告诉朋友们的时候,还曾遭到大家的冷嘲热讽。
为了能拓展更多的客户,有一段时间,易发久每天上午要在公用电话亭包下两部电话-- 一部只管打出,一部等待回电。
有时他一天要打上100来个话,向企业推销自己的培训课程。
到了下午,他则选定几个写字楼去“扫楼”,即上门推销自己的课程。
通过这样的方法,他也获得了不小的收获,有10多家公司请他去讲课。
1998年,他开始利用一个朋友借给他的办公室并带着三个人进行实体运作,前后仅用了8个月的时间就赚了10万块钱。
过年的时候他还利用这笔钱归还了珠海的部分欠款。
而他的业务也由此开始一发而不可收拾,他先后成为了11家培训企业、培训中心的签约讲师,这些单位都同时在推广他的课程。
到1999年的时候,他开始正式成自己的公司,还给公司起名叫做砺志企业管理咨询公司。
在教课的同时易发久也不断地出去学习,这样他的课就越讲越好。
公司的发展也非常快。
在2000年的时候,易发久的公司还被国内一家知名的培训网站评为当年中国十大咨询培训机构
而易发久本人的讲课费也仅用了4年的时间,就从过去的30元一小时涨到后来的10000元一小时。
易发本人在揭示自己成功的秘诀时这样告诉记者:当初在珠海,遭遇他一样情况的朋友多如牛毛,一些人有的在抱怨,有的在等待。
而他之所以能够迈出这一步,“积极”二字起了很大的作用。
易发久说:“'积极'二字背后包括了积极的思考、积极的准备、积极的寻找方法、积极的行动,整个过程当中都是积极。
我越研究成功学越发现成功的本质是一种哲学范畴,它是一思考模式和生活模式。
不管你对成功如何定义,积极处事对社会来说总是有价值的东西。
积极不一定成功,但消极肯定失败。
” 易发久著 作: 《成功一定有方法》 荣获“2002年中国成功学砺志类第一畅销书” 《不是不可能》 企业战术管理畅销书 《基本功》 《有梦就会实现》 VCD 《学习改变命运》 VCD 《如何规划成功人生》 CD 《决定你一生的21个信念》 CD 《卓越团队共同理念》 教学课件 《双赢的沟通—同理心》 教学课件 《创造力训练—头脑风暴》 教学课件 《硬道理》 (即将面市书籍) 新华管理网[1][2]《铁营盘》 (即将面市书籍)

2. 中国企业管理培训十大影响力品牌分别是

有北大纵横 时代光华 中智信达 等等吧

3. 中国企业培训机构排名。。。

推荐你中青企业培训学院,前身是中青营销学院,非常实战的机构,如果你要鼓舞企业人的士气,必选中青如果你要实战、实操的知识,必选中青如果你要解决困扰企业的问题,必选中青如果你要企业发展日益强大,必选中青经历过才知道他的实战、实操、实效不是空说虚名。

4. 中国企业培训机构20强排行榜的是哪些这些怎么区分

国内有很多不同类型的企业培训机构,主要看你学习需求是什么吧。
主要分为社会机构、高校机构和国际机构,社会机构例如【时代华商】【湖畔大学】这种,属于民营商学院,师资落地,所学可操作性强,注重实战;
高校机构例如【清华北大中大】这种,由学校开办,老师多为本校师资,注重理论学习;
国际机构例如法国布雷斯特商学院,在国内有招生中心,国内面试就读,毕业后是可以获得国际通行的学位证书的,比较适合有履历提升需求的人。
每家机构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不同领域的排名也不一样,不如先了解清楚自己的实际需求,这样选择起来更有针对性。

5. 中国前十大企业培训公司是哪几家哪一家是最好的

中国没有公认的前十大,但如果要论资产、影响力、效果、受众等等来看,能进前十的起码有以下几家:排名不分先后,因为没人能给这些公司排名陈安之机构:最早也是影响力最大的,定位成功学,以中国培训界公认的权威和先驱陈安之老师为主影响力:上海最早的,华东培训行业的旗帜,定位管理培训,最大的资本是内训做进世界500强聚成:从陈安之机构裂变出来,首创学习卡模式,也是发展最快的一家世华:社会形象最好的培训公司,定位总裁班,以姜岚昕老师课程为主,拥有“岚昕大爱基金”,慈善公益活动做了很多,而且最近收购了一所大学行动成功:以李践老师的课程为主,品牌课程“赢利模式”,因为和李嘉诚有合作,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实践家:以林伟贤老师的课程为主,品牌课程“money & you”和“bse”以上公司各有特色,而且在全国影响力都不错,从资产、营业额、品牌等等是可以排前十的。更正楼上的:时代咨询机构没有这个公司,只有时代光华,这是一家整合讲师出版书籍光盘的公司,余世维只是其中之一而且是以前的签约讲师而已。余世维老师的课程非常不错,但是他自己的公司不行。麦肯锡?更别提了,外企在中国没几个混得好的,麦肯锡更不行。外国人搞不懂中国人,管理不好中国人,更不可能以外国人的模式解决中国管理的问题。长江商学院?做得还可以,但是好像不能把它划为培训公司吧,如果这样的话,清华北大交大复旦浙大的EMBA也算培训公司?

6. 中国最好的企业管理培训机构有哪些

中国企业管理培训机构做得好的有很多,可以实地考察选择适合自己的。

企业管理内咨询是帮助企业和企容业家,通过解决管理和经营问题,鉴别和抓住新机会,强化学习和实施变革以实现企业目标的一种独立的、专业性咨询服务。

任何一种好的经营管理模式成功地导入和落地,都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也需要专业咨询机构和顾问的辅导。至今为止,道成咨询服务超过了10000家企业的经营管理转型升级,为企业的利润提升、经营体系搭建、核心经营团队培育、贯通企业经营理念等方面作出了卓越贡献。

7. 中国企业培训存在哪些误区

人类所步入的21世纪是一个以知识和科技为主体的知识经济时代,而作为知识和科技的载体——人才在这个时代显得格外耀眼和重要。
身处这个充满巨大变革的知识经济时代,全球大部分企业已把“人本管理——二十一世纪的管理核心”、“企业最终争夺的将是人才”当作一条永远不变的公理。
然而,企业所需要的人才从哪里来? 人,并非天生就具有知识和技能,需要后天的学习和训练。
要成为人才,成为真正对企业有用的人才,培训是最为有效、最为快捷的方式。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知识经济时代,大批企业人才不再是从经验中跌打滚摸出来,而是经过严格有效的培训开发出来! 美国的卡耐基早在七十年前就开拓了企业人才培训这一行业。
今天,全世界有七十多个国家已引进了卡耐基训练,全世界平均每周有三千多人到卡耐基公司报名受训。
但是,在我国,企业培训工作刚刚起步,由于我国的特殊历史和国情,企业培训中存在不少误区。
一、 培训无用论,领导不重视,不参与,缺乏实际投。
培训无用论有两种,一种是直接无用论,即培训不能增强企业员工才干,反而耗费员工工作时间;另外一种是间接无用论,认为企业员工的知识技能已足够企业使用,培训只增长员工才干,对企业没有多大益处,即投入小于产出。
基于这两种观点的领导,不是对培训拒之门外,就是把培训当作一种“企业在不断追求进步”的形象宣传,仅是做给员工或外界人士看,而没有实际的投入。
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中国人的学习观念还没有改变,还没有形成真正的“终生学习”和“动态学习”观念;另一方面,由于中国现阶段的企业培训方大部分是公共管理培训机构(包括管理院校和培训中心),他们因循守旧的传统教育方法使培训单调,缺乏效率,进而导致企业领导对培训丧失信心。
但是,在这个环境急剧变化、竞争非常激烈、知识更新速度太快的时代,如果不跟上时代发展,不充实自己的企业,企业僵死一团是难免的。
要改变现状,可以招聘新的员工增强活力,但对于大型企业来讲,新聘员工不是被老员工同化,就是要花很长时间才能使企业发生转机,要彻底解决问题,只能从内部解决问题。
而于当代崛起的专业培训机构,则是根据不断变化的市场,主动提供企业所需的知识技能,从企业内部着手,进行人才开发,使企业增强活力、竞争力。
中国有句名言: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如果企业对培训不进行实际的投入,企业领导不重视、不参与,必然使培训在源头被卡死,怎么使员工积极投入培训?怎么使企业得到生机勃勃的员工? 二、 没有把培训当作长期性的工作来抓,一阵风,缺乏系统。
出于短期成本收益的考虑,不少企业往往在出现问题或企业停滞不前时才被动去找培训师,使企业的培训工作总是间歇性的。
然而,培训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是一个人员配合的系统,更是时间合理分配的系统化。
“一阵风”的培训使企业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根本问题不解决,致使企业跟不上市场,往往步人后尘,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甚至出现企业运作混乱的现象。
一些成功的企业,不仅仅只看到眼前的成本支出,他们看到的是远期的收益,着力把人才培训当作长期的系统工作来抓,如药业的扬森、史克、辉瑞、默沙东等把职员培训视为生命线,每年定期轮训1~2月。
长期系统的培训对企业的长期战略实现尤为重要,其给企业带来的益处有: 1、员工个人素质的全面提高,适应企业长期发展需要,从而使企业人才开发使用与企业成长互动。
2、可以推动和完善企业文化的形成,树立企业形象。
而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灵魂,是创造生产力的精神支柱。
3、加大人才与废才、庸才的分离,使企业能优化组合人才,形成强有力的整体效应。
培训如同离心器,把人的潜能开发出来,淘汰没有潜力员工。
通过培训,能使企业看清员工的特点,通过优化组合,有利于员工快速的成长,有利于企业工作效率的飞速提高! 4、 增强企业的向心力。
员工在培训中相互接触、相互了解,加深了他们对企业的感情,使企业员工归属感增强。
因而,只有不断加强、不断提升的系统化培训,才能为企业塑造人才,才能为企业带来永不枯竭的战略资源。
三、忽视培训的艰巨性,过于乐观,缺乏同理。
培训不是一蹴而就,它不仅需要领导重视、参与,需要培训师的艰苦努力,还需要员工积极的配合和长期系统的训练。
由于大量员工在一起培训,员工个体的学习能力不一样、转换思维速度不一样,往往会产生巨大的个体效果差异。
作为企业,希望每一个员工都取得优越的成绩是不可能的。
而且,教学中有教方和学方,是双向的关系,并非培训师教的好,员工都能学的好,这需要时间的磨合,需要双方积极有效的配合。
过于乐观,把目标定的过高,必然干扰教学两方的进度,影响学习效果。
中国有句俗话:期望越高,失望越大。
说的就是,目标过大,带来的失败就会非常惨烈。
特别对于“学习”,循序渐进是自古就有的道理,忽视培训的艰巨性,就会使培训草草了事,浪费企业员工的时间和培训师的心血! 四、盲目崇外或盲目排外。
拿来主义,既是鲁迅的观点,也是处于改革开放的中国的大部分人的观点。
外国好的东西就拿来,不好的东西就舍弃。
然而,好的东西到中国却也不一定适用。
外国虽然有先进的管理技术、培训技巧,但若脱离了中国的具体情况,将会产出不适合中国发展的人才,即属于无效培训。
中国属于发展中国家,虽然曾有最先进的儒家教育系统,但在现代社会,各种文化相互渗透,我们面对的人将不是纯粹的静止的“中国人”,而是不断汲取世界先进文化和知识的中国现代人,引进国外优秀的培训系统和培训方法是不可避免的。
五、把培训等同于讲课,重讲不重练,缺乏绩效管理。
传统培训,培训的中心是讲师,让学员围绕老师转,培训形式单调。
而现代的重视“练”的参与式培训则更为活泼、更为全面。
另外,中国现代的不少企业培训缺乏绩效管理。
怎样在培训中不断进行效果测试,及时修正培训方法,怎样用培训效果激励学员,怎样针对培训效果使培训方法不断提高,总结出一套系统的适合中国人的培训方法,都是中国许多企业培训没有解决好的问题。
六、培训脱离实际,缺乏针对性。
中国现在的教育,大多是单向选择,即教员教什么,学员就学什么,学员没有对学习内容的选择权力。
这自然而然影响从教育衍生过来的企业培训。
许多教员,只知传授,而不问学员有没有接受,严重脱离学员的实际情况。
很少有培训机构能在培训前对学员进行知识、技能的问卷调查,通常都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设置课程和教学方案,导致学员重复学习或去学严重超出自己接受能力的知识技能。
更少有人会在培训前和学员交流,了解其真正需要学习的内容。
中国的企业培训另一大弱点是仅仅是简单知识技能传授,而不与企业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培训不是为企业服务,而是为学员个人服务,这将削弱企业整体战斗力。
真正的企业培训,是紧密结合企业的人才需求,针对企业员工的知识技能缺陷和学习特点,设计直接面对培训对象的课程,采用有效的培训手段,达到为企业增加利润的目的。
七、不尊重成人训练的规律,受训对象有反弹。
成年人和非成年人一个很大的不同,就是成年人有知识储备、有经验。
因而,成人做事就受到已有的知识经验框架的限制,让他们直接跳出自己已有的框架非常困难,一旦强行他们跳出,他们就会产生抵抗情绪。
同时,成年人具有机械记忆能力弱、理解能力强、抽象能力强等特点。
所以,在培训时,要对成年人进行引导,让其“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使他们自己主动的去接受新知识、新事物,跳出已有的思维陷阱。
同时,培训中需要唤醒成年人储备的已被淡忘的知识技能,使之从成人脑海底层浮现出来,并对新旧知识技能进行系统化的整合,达到与企业发展相结合的目的! 八、培训工作人员没有被重视。
心理学家西伯拉罕·马斯洛早在1954年就把人类需求分为五个层次:生存、安全、归属、自尊、自我实现。
说的就是,人不是单纯追求经济收入,人们在生产中还追求人与人的和谐、友善、追求地位、名誉、受人尊敬及自身能力在社会中的体现。
因此,尽管企业给了培训工作人员高额薪水,但由于培训工作人员大多文化水平高、活动能力强,他们定然不会仅仅满足于“生存、安全”的金钱。
若没有得到尊重,培训人员很难达到“自我实现”这一层次,必然影响培训工作的效率,培训工作将会趋于呆滞而缺少创新,致使企业人才开发工作低效运行。
尊重培训工作人员,则可以激发他们的潜力,使他们对培训工作充满热情,进而可以促进学员学习热情的提高,使教学双方在和谐、快乐的活动中高效的完成教学计划,甚至在充满激情的教学过程中激发大量具有创意的成果,为企业创造更多更有活力的人才! 九、认为培训是为竞争对手培养人才,员工学会了就跳槽。
这里涉及培训的理念问题,企业培训是为了什么? 企业培训绝对不是为了员工,而是为了企业的最终使命:追求最大化的利润。
有句哲言:没有完全一样两片树叶。
同样,也没用完全一样的企业。
假使一个企业培训体系是紧紧围绕本企业建立的,它一定会把企业各种人才进行合理的配置。
它所培训的人才,一定是只有在本企业中才能发挥最大效用。
这些人才所组成的人力资源体系,也应只是本企业的人力资源体系,它的运作是整体运作,不是靠某个人单枪匹马就能成功的。
所以,员工跳槽并不可怕,只要培训体系还存在,只要企业的主体还存在,企业就可以不停的运作下去,因为它拥有了永不枯竭企业人才的源头——培训。
例如,P&G公司每年虽然都有大量员工流失,但由于他们仍然坚持每年进行大量系统的企业培训,使P&G现在继续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非竞争对手所能达到! 重新回到开篇给出的流程图上,现在可以清楚的看到,培训完全是为企业利润服务,它是一个有机系统,需要置身于企业的具体情况,需要各方面的的积极配合!

8. 中国有哪些企业管理培训机构

培训机构真的很多,但在二三线城市好的培训机构就少了
就我知道的在长沙本地的培训机构做的比较好的就只有,湖南中坚力量管理咨询、黄金时代、等做的时间比较久点啦!

9. 国内企业培训机构有哪些

大家比较熟知的有长江、中欧、湖畔、时代华商商学院、和君、BOSS等等……

10. 中国目前的企业培训,有哪些特点和问题

视频加载中...

.中国目前的企业培训,有哪些特点和问题?

一、就是企业对培训的选择能力还不清晰。受到媒体热点炒作的影响特别大。比如说准备要进入WTO了,大家对中国加入WTO后该何去何从,就一窝蜂地召开各种研讨会,接着电子商务又来了,又都开始举办电子商务学习班。总之,就是培育的热点话题特征非常强。

二、就是追求表面形式。比如许多企业界人士为能拿到MBA进修证书,不惜花费很高的费用,其结果必然造成许多参差不齐的培训班遍地都是。对这类证书,国内企业好像相当重视,其实那些东西对企业有多大意义呢?过两年,人们就会知道它到底有多大价值了。

三、培训手法上还比较落后和单一。大部分企业还是以讲课为主,偶尔讨论讨论,但是对于多感官的学习,多重的运用方式认识不足。不管是在MBA教学还是企业内训,这种教学形式上仍然是属于静态,单向教学,以听为主,学习以知识为主体,效率与效果都跟不上时代要求。另外,在培训人数上,国外比较倾向于小班制,讲究精雕细琢,训得少,练得多,老师从主角变成配角,学员从配角变主角。但是现在国内的企业培训,老师还是主角,以老师讲课为主体,学生只来捞干货,而缺少实际操作的训练。

四、从培训的主题方面来看,课题还不够细致,谈的主题还比较泛,体系性还不强。往往是选一个主体,让不同的老师分别讲,因而彼此衔接存在一定问题。

五、企业对培训较为急功近利,缺少长期投资意识。这可能是因为这几年企业发展迅速,急需各种人才,总觉得没有时间去慢慢锻炼、培训自己的干部,恨不能用两天的时间,就使自己的干部从素质到精神面貌都发生根本的变化。

培训与不培训,哪个成本高?

目前管理培训有个很重要的概念叫做决胜边缘。就是说烧开水如果只烧到95度,那你永远只能喝生水。所以,管理的功夫是不是学透了,就看你在工作上是不是用出来了,是不是真的展现出来了。比如,很多公司在做规章制度和企业文化的培训时,依然采取泛泛地讲课、死记硬背的方式,这样的东西当然无法深入人心。

不培训肯定将更昂贵。这是因为如果不培训,人力更多的是成本,只有通过培训才可能变成人力资源。当然人可能也会流失,但他能够带走的只是个人学到的技能,而整个组织的文化和结构,是他带不走的,而这些恰恰是可以通过培训形成的。当然,人才培训后的培训速度和企业的发展速度要协调,它就像汽车的两个轮子,任何一个转得过快都会使汽车偏离方向。

阅读全文

与中国企业培训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公办春考培训学校 浏览:734
九江船员培训中心 浏览:5
台州绘墨艺术培训有限公司 浏览:207
非科级后备干部集中培训总结 浏览:419
东北舞蹈艺考培训机构 浏览:427
民营企业家培训班结业式 浏览:59
2017入党培训内容 浏览:828
顺德驾驶员培训中心 浏览:125
姜堰市三水培训中心网站 浏览:263
电动汽车维修培训视频 浏览:737
机关党务干部培训内容 浏览:423
企业培训为自己工作心得体会 浏览:512
线上培训工作 浏览:303
泉州舞蹈培训招聘 浏览:709
礼仪培训三年计划书 浏览:926
税务学校培训个人总结 浏览:508
专业技术人才初聘培训小结 浏览:980
是实验室设备安全培训 浏览:54
北京砂锅米线培训学校 浏览:127
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意见建议 浏览: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