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实习和实训的具体解释。
实习:是把学生直接安排到工作岗位上,在工作中学习,更适合以动手操作为主的职业训练。
实训:实训,即"实习(践)"加"培训";本源自于IT业的管理实践和技术实践;目前引入到"营销管理"和"商务管理"专业。是通过模拟实际工作环境,教学采用来自真实工作项目的实际案例,教学过程理论结合实践,更强调学生的参与式学习,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使学生在专业技能、实践经验、工作方法、团队合作等方面提高。
实习有实习津贴,而实训可以不发钱。
实训是职业技能实际训练的简称,是指在学校控制状态下,按照人才培养规律与目标,对学生进行职业技术应用能力训练的教学过程。
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1)从时空上分,有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训,包括教学见习、教学实训和生产实训;
(2)从形式上分,有技能鉴定达标实训和岗位素质达标实训,包括通用技能实训和专项技能实训;
(3)从内容上分,有动手操作技能实训和心智技能实训;包括综合素质要求(创业和就业能力统称跨岗位能力)实训。
实训的最终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最终达到学生满意就业、企业满意用人的目的。合理的实训教育本应该是大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目前却成为了社会培训机构、企业内训的责任。
B. 行政管理职业技能实训研究报告怎么写
企业职工培训情况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的原因及目的
“科教兴国”是国家提出的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的重大战略,是增强综合国力、强国富民的战略方针。科教兴国战略为科技和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出了重要任务,企业职工教育培训作为教育大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科学技术发展的重任。做好企业职工教育培训工作,有利于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职工培训是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组成部分和关键职能,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必须重视职工培训.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职工个人的发展以及企业发展的需要,职工培训越来越重要;由于传统和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一些企业对该工作存在诸多误区:成本能省则省、效益好时不需培训、效益差时无钱培训、高管人员不需培训等.因此要从观念、内容、方式以及授课者的选择等方面创新职工培训工作.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研究和探讨企业职工教育培训工作意义深远重大。
企业职工必须接受培训作为继续学习的一种手段,职工培训在帮助企业迎接竞争性挑战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职工培训可以有效地帮助企业创造价值或赢得竞争优势,重视职工培训工作的企业会比他们的竞争对手表现出更好的经营业绩,更有信心迎接竞争性挑战。培训不仅通过职工自觉性、积极性、创造性的提高而增加企业产出的效率和价值使企业受益,而且增强职工本人的素质和能力,使职工受益。培训是管理的前提、培训是管理的手段。培训不仅为管理创造了条件,其本身就是一种管理的手段,即培训通过满足职工高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来激发职工的干劲和热情。企业同时应把培训作为管理的机会和途径,以及完成任务的方法和手段,围绕企业的任务和目标来实施培训,并通过培训沟通上下级的联系,掌握工作进展状况,达成相互理解与支持,共同不断提高工作绩效。
为了充分了解企业职工思想现状,了解企业对职工培训要求和规划,建了解统化、结构化的企业内部培训体系。本人在成都某企业范围内采取问卷的方式进行了一次培训需求调研,共发出问卷100份,回收问卷95份,其中有效问卷94份,中层管理人员问卷8份,主管级及职工级86份,现简要对问卷结果加以统计与分析。
C. 关于EXCEL实训报告
Excel培训总结
5月30号由杨老师讲授的《EXCEL在管理中的应用》课程在泉城济南美丽的山大回校园里如期举答行,此次培训是为山东九阳小家电有限公司管理层所做的关于管理上的EXCEL应用。此次培训是2天的课程,于31号结束。
本次培训是九阳公司和上海斯顿公司的第一次合作,从现场气氛和学员反应来看。此次培训是非常成功的,双方合作非常愉快,斯顿公司也对九阳学员的学习热情所感动,原定40几人的培训现场来的学员达到70多人,学员对于老师的授课风格和所讲授的课程给予了高度认可,杨老师的授课也让学员对于管理上的问题有了新的思路,让学员对于EXCEL有了重新的认识,许多学员在课程结束之后还意犹未尽,纷纷表达希望还有下一次培训机会。我们斯顿公司也希望能够把更多更好的课程介绍给客户,让我们的课程能真正实用而且深入到每个学员心中,让斯顿的培训课程不仅能满足学员需求更重要的是能让每个学员在参加培训之后能更好的为企业服务,让无形的精神价值能真正转化为企业的所能用的财富!
培训部
上海斯顿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D. 关于实验室管理与人员培训
实验室人员培训工作开展的依据是ISO/IEC17025中的条款5.2,根据笔者的经验,希望在本文中对该项工作的规范化进行探讨。
一、制定培训计划
实验室需要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和之前的经验教训识别自身的培训需求,根据培训需求制定培训计划,其中难点在于培训需求的识别。为了更好地识别培训需求,实验室首先应该制定具有挑战性、可测量性、可实现性的目标,一般而言包括质量目标和发展目标,有了目标之后,差距也就显而易见了,培训的需求也就识别出来了;其次,实验室应该将过去一段时间内发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主要通过对过去采取的4.9不符合检测工作的控制、4.10改进、4.11纠正措施和4.12预防措施进行分析,识别实验室的培训需求。可见,培训需求的识别是一个系统性的工作,如果实验室中上述所提到的环节没有做到位,就会直接导致培训需求的识别的有效性和充分性。培训需求识别完毕后就需要结合实验室的可用资源和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识别培训需求和制定培训计划一般是在实验室开展4.15管理评审时开展的,培训计划也就成了管理评审活动的输出,需要实验室切实执行。
二、完善培训记录
完善的培训记录是人员培训工作有序、有效开展的重要保障,实验室常常由于不清楚培训都需要哪些记录而使培训工作的开展显得有些混乱,甚至会导致实验室认可评审中得到不符合项的后果。根据笔者的实践经验,实验室的培训记录应包括:培训计划实施记录、培训签到记录、员工培训历史记录、培训考核记录、培训评价记录。其中难点在于培训考核记录,因为有些培训内容无法使用具体的手段(如理论考试或现场演示)来进行考核,这样就需要在制定培训计划的时候明确的识别哪些培训项目不要求进行考核;重点在于培训评价记录,ISO/IEC17025中的5.2.2条款中要求评价的是培训活动的有效性,而实验室往往更关心的是人员参加了培训后是否达到了预期目的,因此培训评价记录可以将对活动有效性的评价与人员培训有效性的评价结合起来,即规定多少比例的参加培训的人员达到了培训预期目的视为本次培训活动有效。
三、清晰的授权
培训结束后,实验室需要根据培训考核和评价记录对相关人员进行授权,对人员的授权需要清晰明确,不能模棱两可。常用的授权方式是发布“人员技能表”和签发上岗证书等手段。
四、持续的改进
实验室应该为每位员工建立起个人档案,收集汇总每位员工的培训记录和现有的能力证明材料,以此为基础,使每位员工的培训都能够实现有目的性、持续性和系统性,真正地实现实验室人员的发展。
以上为个人观点,欢迎讨论!
E. erp沙盘模拟实训报告我作为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怎么写
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实施ERP沙盘模式实训的目的或理由以及实训后可能达到的效果,整个实训的策划内容,计划请哪家机构和讲师来授课,参加培训的对象,预算费用,培训效果评估手段或技术。
F. 关于信息管理去实训的报告啊去浙大中控参观
楼主要的应该是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吧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以培养机电类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为主的全日制高等职业院校。学校秉承“服务浙江制造”的办学传统,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建设与发展,几代机电人的艰苦奋斗和不懈努力,目前已成为100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立项建设院校,是浙江省先进制造业紧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教育部53所“国家高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项目”院校之一。
学院占地318亩,建筑面积17.7万平方米,建有“国家级示范性数控技术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浙江省机电技术类专业示范性实训基地”和机械制造工艺技术中心、模具技术中心、自动化技术中心、机电一体化技术中心、计算机技术实训中心、应用电子技术中心、楼宇智能化技术中心等15个实训、技术中心,77个实验实训室,目前拥有教学仪器设备总值7000余万元,己形成集教学、培训、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为一体,是省内高职院校中规模最大的、具有工业化环境的高水平机电类实训基地。
学院设有机械工程系、现代制造工程系、电气工程系、电子信息工程系、计算机应用工程系、经贸管理系等教学部门;开设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模具设计与制造、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等23个专业,其中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电子技术、计算机信息管理、市场营销等六个专业为国家示范重点建设专业。建设国家精品课程6门,省级精品课程18门。学院现有教职工477人,其中教授、副教授等副高以上职称110人。青年教师中具有博士及硕士学历101人,专任教师322人,建成了由1个国家教学团队、4个省级教学团队、1位国家教学名师、4位省级教学名师、12位省级专业带头人、1个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1位全国优秀教师为核心的双师素质教学团队,双师素质教师占80.3%。现有全日制在校生6956人。
学院把“专业知识扎实,技术能力突出,综合素质优良”作为人才培养的基本特色,坚持“能力为本,实践领先,学练交替,重在综合”的实践技能教学理念,积极推行技术等级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学生双证书获取率达100%。《制造业高技能人才“四结合”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等教改成果荣获国家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4项。学院还设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具有钳工、维修电工、数控铣(车)工等20余个工种的初、中、高级工和技师、高级技师的培训、考核与鉴定资格。
学院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积极探索实践“产学研”相结合的办学之道路,与著名企业合作在校内共建GE、欧姆龙、西门子技术应用等实验室,获企业捐赠达2000多万元;与浙江凯达集团、浙大中控、娃哈哈集团等多家企业集团开展产学研合作,建立235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学院聘请163名行业专家担任学院办学、产学研、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承担了国家863项目《汽车曲轴随动磨削机床及其相关工艺》等一批科研项目,年技术服务额达500万以上。
学院积极承担省市政府、行业、企业高技能人才培训,是国家级数控技能紧缺人才培训基地、教育部中职师资培训基地、浙江省机电类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浙江省技能紧缺人才培训基地、浙江省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培训考证基地、浙江省总工会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浙江省国防科工委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浙江省教育厅中职师资培训基地、杭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杭州市高新(滨江)区技能人才培养基地。近年来培训初、中、高级工30000余人,培训考评技师20000余人。学院承办了省级各类技能大赛近30项。
学院坚持以赛促练,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国家级和省级各类技能大赛。近年来学生在各类技能比赛中脱颖而出,获国家级、省级以上各类奖项400余项。57年来,学院已为浙江机电行业培养了五万余名优秀工程技术人员与管理干部,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校友,有浙江省经济建设的栋梁和制造业企业的精英。近年来,学院毕业生首次就业率平均达99.05%,重点专业就业率达100%,名列全省高职院校前茅。学院先后获“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浙江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浙江省依法治校示范校”、“浙江省高校就业工作先进单位”、“浙江省高校学生工作创新奖”等荣誉称号。
学院致力于制造业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致力于提高经济发展服务能力,坚持“开放、合作、服务”的办学理念,秉承“求实、求精、求新”的校训,以“服务浙江经济、突出技术教育、创建一流学院”为办学定位和目标,抓内涵,促特色,创品牌,努力把学院建设成为开放型、创新型、和谐型的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技术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