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各级疾控和接种单位严禁从什么单位采购二类苗
各级疾控和预防接种单位严禁从【无疫苗生产、经营合法资质】的单位或个人采购第二类疫内苗。
疫苗分容为两类。第一类疫苗,是指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公民应当依照政府的规定受种的疫苗,包括国家免疫规划确定的疫苗,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在执行国家免疫规划时增加的疫苗,以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其卫生主管部门组织的应急接种或者群体性预防接种所使用的疫苗;第二类疫苗,是指由公民自费并且自愿受种的其他疫苗。
2. 辉县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预防接种门诊怎么样
家人因为接种“狂犬疫苗”出现后遗症,双手臂一直酸痛不止,家人一直版向辉县市权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相关领导沟通此事宜,疾病控制中心的相关人员要么不接电话,要么就是不停地跟家人要资料,所有的资料上交已经一个月多了,他又给了一个固定电话说是主任电话,让我们打,打了半个月都没有人接,这种服务态度实在是让人心寒,我们纳税人养着这些公务员有什么用?之前也有过类似的医疗伤害案件都已经上诉法院了,我们国家立你这个疾病控制中心是让你为人民服务的,不是让你给人民找事的
3. 疾控中心免疫规划督导报告怎么写
乾县2009年上半年免疫规划工作总结
一、 疫苗发放
2009年全年冷链运转7次,共发放疫苗支/丸.糖丸13860丸、普通三联2915支、乙肝3950支、卡介苗405【乡镇】支、流脑2620支、流脑A+C 3656支、二联790支、乙脑5495支、麻腮3110支、麻风2147支、精致三联3554支.
二、 “七苗”报告接种率
1、 2009年1-6月份常规免疫疫苗报告接种率
疫苗名称应种人次数实种人次数报告接种率%
乙肝疫苗53015301100
卡介苗16211621100
脊灰疫苗86758675100
百白破三联疫苗9985998199.9
麻疹疫苗2337233599.9
乙脑疫苗4427440099.3
流脑疫苗9761575899.9
2、七苗调查接种率
县CDC对全县各乡镇管辖内的2006年6月1日——2008年6月30日出生的儿童进行了1次接种率调查,覆盖25个乡镇的30个村,共调查了 208名儿童.调查结果如下:
建证197人,建证率为95%.建卡200人,建卡率为96%.
三、 计划免疫针对的传染病发病情况 :
2009年1-6月份共报告传染病2种9例.其中麻疹报告发病1例,为实验室确诊病例;15岁以下新生儿乙肝报告发病8例(实验室诊断6例、临床诊断2例)
其他计划免疫针对的传染病无报告病例
四、宣传培训
2009年3月24日全世界结核病宣传日、县疾控中心出动20余名同志对结核病宣传及计划免疫相关知识开展宣传和咨询活动,共发放有效问卷100余份,宣传画50余张.
2009年4月20日,县疾控中心制定宣传计划安排、宣传标语及竞赛活动的内容, 2009年4月24日,我中心为了宣传“国家扩大免疫规划”知识,采用宣传车、播放免疫规划知识DVD并与新闻媒体合作,提供相关背景资料,并联合广电部门编辑、策划“4.25”宣传专题节目在《健康你、我、他》栏目播放,通过广告、字幕、互联网站短信宣传免疫规划相关知识.另外,在县第一广场设立宣传点,陈列免疫规划知识宣传版面30余块,沿街悬挂横幅8条,并且县领导、局领导亲临现场参与宣传活动,并为群众发放宣传资料,共计发放宣传单5000余份,宣传画200张,接待咨询人员3000多人.本次活动最有特色的是我中心与高庙幼儿园师生及儿童家长进行了免疫规划相关知识竞赛活动,并排练了相关的寓教于乐的文艺节目,并邀请县领导和局领导参加给与指导.
根据中心的实施方案,各乡镇利用黑板报、贴标语、挂横幅、发放宣传
单、设立咨询点等方法进行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知识宣传,重点对留守儿童及偏远地区的人群,我中心组装了宣传车在各乡镇巡回播放宣传录音.
五、积极开展集中式接种及规范化门诊的建设
2009年元月份峰阳镇、注泔镇开始实行集中式接种试点工作,并着手大力开展门诊建设工作.2009年3月1日,计免科部分同志及实行集中式接种的两个乡镇卫生院(峰阳镇、注泔镇)的院长和防疫专干去咸阳渭城区疾控中心学习集中式接种模式先进的管理经验,对我县实行集中式接种给予了很大的帮助.6月底我县峰阳、注泔卫生院的预防接种规范化门诊已全面建成并正式投入使用中.
六、积极推进全县信息化工作的全面开展
全县25个乡镇除乾陵、长留、杨汉、铁佛、吴店无信息化编码,王村无电脑外,其余19个乡镇均开展信息化输入工作,临平、薛录、马连、梁山、灵源、新阳完成目标儿童的输入情况外,其余乡镇均在输入进行中,截止6月30日完成05—09年8526名目标儿童的输入工作.
七、脊灰强化工作
根据省市脊灰强化工作安排,我们于元月5—10日对全县所有0—48月龄儿童进行了一次脊灰强化活动.
本次脊灰强化共登记接种对象23600人,发放疫苗24000人,发放宣传单、告家长通知书5000份、宣传画200余张、宣传版报2面、悬挂横幅30余幅、书写并张贴宣传标语600份.在电视节目《健康你我他》中播放脊灰强化通知字幕广告一篇,连续10天.参加本次强化的县、乡、村领导及工作人员60余人,接种目标儿童23520人,接种率99.66%.于元月15日已圆满完成第二轮强化工作.
元月8日,疾控中心督导员快速评估,全县共抽查目标儿童721人,服苗儿童721人,上卡儿童721人,接种率达100%.
八、督导
2009年1-6月份对乡镇免疫规划工作共督导4次,每次对部分乡镇按照督导内容严格进行督导,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指导,书写下乡督导意见书,限期改进.1-6月份以通报形式共反馈给各乡镇2次.
加强常规免疫项目工作
2009年2月6日,基层医务人员,儿童监护人预防接种知识传播策略项目基线调查培训会在县疾控中心三楼会议室召开,省疾控中心计免科科长刘西珍、张少白、项目主管张峰等同志及市疾控中心计免科科长刘军礼、副科长张建勇等同志出席了培训会,省疾控刘西珍科长作了重要讲话并对基线调查工作进行了详细的培训,会后县疾控中心立即积极组织精心安排,并及时开展基线调查,在规定时间内将调查情况分析、总结、上报.
2009年5月4日,乾县基层医务人员,儿童监护人免疫规划传播策略项目启动会在县疾控中心三楼会议室召开,会上省市专家组就项目实施细则及具体的实施办法提出了宝贵意见和建议,为我县项目的具体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6月3日乾县疾控中心免疫规划暨预防接种知识传播策略效果评估培训会在县人民医院行政二楼会议室召开,会上省市专家及县疾控中心的专业人员对乡医和防疫专干就项目实施细则做了重要培训.
截止6月30日,县疾控中心已经组织完成了《乾县基层医务人员、儿童监护人预防接种知识、传播策略效果评估项目实施细则》第一阶段的干预督导任务.
城关、王村、注泔三乡镇共登记目标孕产妇306人,干预督导乡村级医务人员59人.
存在的问题:
1 新生儿摸底不到位,建证建卡工作未能达到100%
2常规报表存在逻辑性错误,不能按照要求进行上报
3单苗接种率和五苗覆盖率未达95%的标准
4存在卡证不符现象
5乡村级免疫规划常规知识掌握不够
6、AFP病例至今未上报1例,(全年共3例上报任务)主动监测力度不够,针对传染病上报工作不及时.
下一步工作打算
1、加大督导力度.
县级对乡村级、乡级对村级督导覆盖率要达100%,
2、加强培训工作
对于乡村级的培训要继续加强,大型培训会和分片培训以及面对面交流培训相互进行.乡级对每次冷链运转前的村医培训要加强.
3、县乡级加强对常规报表的审核、验收.争取从第一手资料正规做起.
4、加大主动监测工作,各级积极主动按要求上报计划免疫针对传染病疫情.
4. 南海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有风疹疫苗接种吗
指导意见:
现在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都是接种麻风疫苗或麻腮风疫苗,想单独接种风疹疫苗确实很难。
5. 长清疾控中心的接种门诊是属于疾控的吗还是私人门诊
来门诊接种来疫苗的源人称为“受种者”,预防接种门诊医生可以称“接种工作人员”或“接种人员”。
一下是该部门的工作职责和范围 对地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业务指导. 国家赋予的七项工作职能:疾病预防与控制、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信息管理、健康危害因素监测、实验室检验、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技术指导与应用研究。
6. 请问疾控中心是不是预防接种医院
不会医院.是等级比医院还要高一级.按常理说疾控中心也有疫苗接种的.那些接种疫苗的场所也是疾控中心管理的.但是疾控中心又是卫生局管理的.总的来说预防接种和疾控和医院都是卫生局管理的!
7. 南岗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预防接种门诊电话多少
现在已经更名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一般会设有预防接种门诊,...如果怕麻烦,114查个电话咨询下你所在地的医疗机构,祝你好运! ...
8. 到哪里能办到疫苗接种或疾控证书
这个得看您是哪个地区,您要的不知道是入学入托查验证明还是建证建卡,建议拨打当地疾控中心免疫科电话查询
9. 南昌市哪有打狂犬疫苗的地方
南昌市民可到南昌市第九医院(南昌市市级狂犬病暴露处置预防接种门诊、南昌市市级狂犬病Ⅲ级暴露者接种定点机构),江西省胸科医院,红谷滩新区预防医学门诊部接种狂犬病疫苗。
2019年10月28日,从南昌市卫健委获悉,自2019年11月1日起,南昌市狂犬病疫苗(犬伤门诊)将进行调整,全市部分疾控中心预防接种门诊将停止接种狂犬病疫苗。
南昌市疾控中心预防接种门诊、西湖区疾控中心抚生路预防接种门诊、青山湖区疾控中心预防接种门诊、青云谱区疾控中心预防接种门诊、湾里区疾控中心预防接种门诊5家犬伤门诊自2019年11月1日起,停止狂犬疫苗的首诊、首针接种工作,仅继续完成之前已开始接种的狂犬疫苗接种。
原先5家疾控预防接种门诊关停后,东湖区、西湖区、青山湖区、青云谱区、湾里区、高新区、经开区、红谷滩新区的居民需接种狂犬病疫苗、狂犬免疫球蛋白的可就近到24家犬伤门诊咨询、处置。新建区、南昌县、进贤县、安义县的居民,可到原辖区疾控中心预防接种门诊进行咨询、接种。
(9)疾控预防接种培训会上的讲话扩展阅读:
狂犬疫苗不限于“犬”,被温血动物咬伤也要打狂犬疫苗。温血动物携带狂犬病毒的可能性最大。被刺猬、蝙蝠、狐狸、荷兰猪、浣熊、黄鼠狼、猪、马、兔子、猴子等陆地哺乳动物和野生动物等咬伤、抓伤,导致皮肤破损;或粘膜被动物舔过;
都要先用清水或肥皂水冲洗15分钟,在24小时内立即接种狂犬疫苗。如果被咬伤后48小时或更长时间才开始免疫,首剂则需要加倍注射疫苗。老年人、先天性或获得性免疫缺陷的人也需要首剂加倍注射疫苗。
10. 请问,如何找到《计划免疫技术管理规程》卫疾控发[1998]第50号的附录部分有关脊髓灰质炎方面的信息,谢谢!
一章 疫苗及其使用管理
1 疫苗及其免疫程序
1.2 免疫程序 我国儿童计划免疫现行的免疫程序为: 儿童计划免疫的免疫程序
------- 年(月)龄 接种疫苗
----- 出生时 卡介苗 乙肝疫苗①
1月龄 乙肝疫苗②
2月龄 脊灰疫苗①
3月龄 脊灰疫苗② 百白破①
4月龄 脊灰疫苗③ 百白破②
5月龄 百白破③
6月龄 乙肝疫苗③
8月龄 麻疹疫苗
1.5~2岁 百白破
4岁 脊灰疫苗
7岁 麻疹疫苗 白破二联
------------------------- 注:○内数字表示接种针次
2 疫苗需用计划的制订
2.1 疫苗需用计划制订的依据
2.1.1 现行的儿童免疫程序。
2.1.2 本地区的人口资料 包括总人口数,城市、城镇、农村的人口数,计划免疫服务人群各年龄组人口数,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以及外县(区、市、旗,下同)流入的适龄儿童数等。
2.1.3 本地区计划免疫针对疾病的发病率、人群免疫水平和免疫策略。
2.1.4 免疫接种的服务形式及计划免疫工作的开展情况。
2.1.5 疫苗运输、贮存的形式和能力。
2.1.6 疫苗消耗系数 疫苗消耗系数是指各种疫苗每接种1人次所需消耗的疫苗人份数,是根据接种的服务形式、冷链运转周期、人口密度、疫苗包装大小等而确定的。一般而言,接种周期短、疫苗包装量大、人口密度小,疫苗消耗系数大,反之则小。计划免疫所用疫苗的消耗系数可参照下列标准或省级卫生防疫机构制定的标准执行。
BCG:2.0~3.0;OPV;1.1~1.3;DPT、DT;1.5~2.0;MV:1.5~2.0。
2.1.7 传染病防制规划中的特殊免疫计划。
2.2 疫苗计划需用量的计算
2.2.1 常规免疫所用疫苗计划需用量的计算
常规免疫所用疫苗计划需用量=基础免疫需用量+加强免疫需用量 其中:基础免疫疫苗需用量=总人口数×出生率×每人份疫苗接种剂量
×免疫次数×疫苗消耗系数
加强免疫疫苗需用量=需加强免疫年龄组人口数之和×每人份疫苗
接种剂量×免疫次数×疫苗消耗系数
加强免疫包括免疫程序中的百白破、脊灰疫苗、麻疹疫苗、白破二联。
如无各年龄组人口数时,可用下列公式粗略计算:
加强免疫疫苗需用量=总人口数×出生率×需加强免疫的年龄组数
×每人份疫苗接种剂量×免疫次数×疫苗消耗系
数;
疫苗消耗系数=疫苗分配数(或领用数)÷(基础免疫每人份疫苗接种剂量
×基础免疫人数+加强免疫每人份疫苗接种剂量×加强免
疫人数)。
2.2.2 特殊免疫所用疫苗计划需用量的计算 例:OPV强化免疫需用量=需强化免疫年龄组人口数之和×每人份疫苗接
种剂量×免疫次数×疫苗消耗系数
其他特殊免疫(如应急免疫或成人免疫)所用疫苗计划需用量的计算,可根据当地计划免疫针对疾病的发病、免疫策略等,并参照上述有关公式进行计算。
2.3 疫苗计划制订的程序及上报时间
2.3.1 城市医院保健(防保)科(组)、农村乡(镇)卫生院防保站(组)为疫苗计划编制的基层单位,每年3月中旬前向县级(区、市、旗,下同)卫生防疫机构上报下一年度的疫苗需用计划。
2.3.2 县级卫生防疫机构每年3月底前向地区级(市、州、盟,下同)卫生防疫机构上报下一年度的疫苗需用计划。
2.3.3 地区级卫生防疫机构每年4月中旬前向省级(自治区、直辖市,下同)卫生防疫机构上报下一年度的疫苗需用计划。
2.3.4 县、地区、县级卫生防疫机构要对下级卫生防疫机构上报的疫苗需用计划进行审核、平衡。
2.3.5 省级卫生防疫机构汇总地区级卫生防疫机构上报的下一年度疫苗需用计划,经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核准后,于4月底前上报卫生部有关司、局,并与生产单位签订供货合同。
3 疫苗的管理
3.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办法和卫生部下发的《生物制品管理规定》、《预防用生物制品生产供应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及规章的规定,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对预防用生物制品实施统一监督管理。省级卫生防疫机构具体负责疫苗的统一订购,并逐级供应各级卫生防疫机构和基层接种单位。未经卫生部批准,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经营预防用生物制品。
3.2 疫苗贮存数量
3.2.1 省级、地区级和县级卫生防疫机构疫苗贮存数量,应本着既要保证接种工作的实际需要,又要避免疫苗失效、浪费的原则,根据当地的免疫策略、年度工作计划、接种服务形式、冷链贮存条件以及应急免疫需要等情况而定。
3.2.2 具备冷藏条件的乡镇(街道)卫生院等单位疫苗贮存量一般不得超过1个月的使用量。
3.3 各级卫生防疫机构和城乡卫生防保单位以及基层接种点要有专人负责疫苗的管理,建立健全疫苗领发、保管制度,设立疫苗专用账本,做到账苗相符。
3.4 疫苗要在规定的温度条件下贮存、运输BCG、DPT、DT和HBV在2℃~8℃贮存和运输。OPV和MV需在-20℃~8℃的条件下运输,贮存期若在3个月以上,要于-20℃条件下贮存,贮存期在3个月以内,则在-20℃或2℃~8℃条件下运输。
3.5 疫苗要按品名、批号分别存放,并按照效期长短、进库先后,有计划地分发。
3.6 每次领发的疫苗数量要根据需用量和贮存能力安排。
3.7 下发给基层接种点的疫苗要以支、丸为单位,以减少疫苗的浪费。
第二章 预防接种证、卡(簿)的管理
1 预防接种证、卡(簿)的建立
1.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办法的规定,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每名适龄儿童都必须按规定建立预防接种证,并实行凭证接种和办理入托、入园、入学手续的制度。
1.2 7岁及7岁以下儿童(包括流动人口儿童和计划外生育儿童)应由居住地的基层接种点负责建立预防接种证、卡(簿)。
1.3 儿童出生后,城市在1个月内、农村在2个月内,由户口所在地的基层接种点建立预防接种证、卡(簿)。
1.4 7岁及7岁以下儿童寄居本地时间在3个月或3个月以上,应由寄居地的基层接种点建立预防接种证、卡(簿)。
1.5 积极推广儿童计划免疫保偿制,规范保偿制的管理办法。对未入保儿童应与入保儿童一样对待,严格执行预防接种证、卡(簿)的管理,并实施接种。
1.6 预防接种证、卡(簿)的制作和管理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统一规定。
2 预防接种证、卡(簿)的使用与管理
2.1 预防接种证、卡(簿)要由实施接种的医生用钢笔填写,书写要工整,文字要规范,各项内容填写要准确、齐全,时间(日期)栏、项填写均要以公历为准。
2.2 预防接种证由儿童家长或其监护人保管,遗失要及时补发。预防接种卡(簿)城市由接种点保管,农村由乡(镇)卫生院保管。
2.3 儿童迁移时,由寄居地的接种点或预防接种卡(簿)保管单位将预防接种卡或接种证明交给儿童家长或其监护人,并将接种资料留据存查;迁入地的接种点要主动向儿童家长或其监护人索取预防接种证、卡或接种证明;无预防接种证、卡或接种证明要及时补建证、卡。
2.4 接种单位至少每半年对所辖区域进行一次预防接种证、卡(簿)的核查和整理,及时补卡、剔卡和消卡,剔出的卡片由接种点另行妥善保管。
第三章 冷链系统及其管理
1 冷链系统的一般管理
1.1 各级冷链设备应按规定的装备标准进行配置,并做到专物专用,不得挪作它用。
1.2 冷链设备必须建档建账,建立健全领发手续和登记制度,做到账、物相符。
1.3 冷链设备运输时,要捆扎牢固,轻搬轻放,摆放整齐,避免剧烈颠簸。电冰箱搬运时倾斜不得超过45度。
1.4 冷链设备要有专室或固定房间存放,并有专人负责管理或维修。
1.5 各级冷链设备的管理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建立必要的管理和考核制度。
1.6 设备验收 冷链设备到货后应及时组织专业技术人员验收。
1.6.1 清箱点数 根据到货通知单提供的品名、型号、件数清点。
1.6.2 外观检查 开箱检查外形有无挤压、碰撞痕迹及变形,油漆有无剥脱,螺丝有无脱落等。
1.6.3 清点附件 有无说明书及产品合格证,根据说明书核对清点设备所带附件及工具。
1.6.4 试机 熟悉说明书,根据说明书提供的设备技术性能标准,对设备的性能进行检验。
1.6.5 冷藏车、冷库、电冰箱、冷藏箱应逐台验收,省级卫生防疫机构对冷藏箱(包)应抽检10%,县级卫生防疫机构全部开箱检验。
1.6.6 填写验收报告 内容包括品名、数量、型号、产地,收货时间,验收情况。如有问题应有详细文字记录,并附有照片或录像。
1.6.7 进口设备应在到达我国口岸验收期内将验收情况报至卫生部。国产设备应在保修期或合同规定的时间内验收,并及时报告有关部门。
1.6.8 进口设备的使用说明书应翻译成中文,印发至各级使用单位。
1.7 冷藏车、冷库和电冰箱在使用时,应定期对其运转情况及其温度进行监测,并做好记录,以保证疫苗在运输和贮存过程中的质量。
2 冷藏车
2.1 冷藏车是运送疫苗的专用车辆,应办理特种车辆证。
2.2 冷藏车要经常保持机械和冷藏系统的良好状态,每次运输任务完成后要及时做好清洗打扫工作,保持车内外整洁。
2.3 疫苗装车应按下重上轻、左右平衡的原则,疫苗摆放要留有冷气循环的通道,并随车携带外接电源线,锁好车厢门。
2.4 根据疫苗的温度要求调整车厢内的温度。
2.5 冷藏车运输途中要中速行驶,避免剧烈颠簸。
2.6 使用外接电源时应核对电压,电压不符不能使用。
3 冷库
3.1 制冷机组应专线供电,并安装电压、电流指示仪表。
3.2 冷库内存放的疫苗应按品名、失效期(或批号)分类分堆码放,每天记录冷库内的温度及机器运转情况。
3.3 省级及有条件的地区级卫生防疫机构的冷库应配有备用制冷机组和发电机组。
3.4 冷库应备有维修工具、消防器材和易损易坏零配件。
4 电冰箱(普通电冰箱、低温电冰箱、冰排速冻器)
4.1 电冰箱的安装
4.1.1 电冰箱应安装在干燥通风的房间内,避免阳光直射,远离热源(火炉、暖气、干燥箱、恒温箱等)。
4.1.2 电冰箱的上、后部要留有30cm、10cm以上的空间,底部要配有20cm高的搁架。
4.1.3 电冰箱的电源线容量应在5安培以上,每台电冰箱要安装1个专用插座,不能与其他电冰箱或电器设备共用插座。
4.1.4 每台电冰箱的电源插座要配有2安培保险丝,大于和小于2安培的保险丝都不能使用。
4.1.5 电压不稳(高于220伏电压的5%或低于15%)的地区应配有稳压装置。
4.1.6 电冰箱要安装电阻小于5欧姆的地线,地线不能接在自来水管或煤气管上。
4.1.7 电冰箱要摆放平稳,避免震动。
4.1.8 一个房间安装数台电冰箱时,应有空调装置或排气风扇。
4.2 电冰箱的调试
4.2.1 接通电源,检查压缩机运转情况,运转不正常应停机断电查找原因。
4.2.2 开机后,测试电冰箱是否制冷,记录达到设计温度所需时间。
4.2.3 测试并记录温度控制旋钮各档次所指示的温度。
4.2.4 测试记录压缩机启动的间隔时间和每次的运转情况。
4.2.5 调节至所需温度,但不可一次调得过低,每次调节后需待温控自停自开多次(时间约2小时),箱内温度方可稳定。若达不到所需温度,应再作调整。
4.2.6 安装、调试结果记入电冰箱技术档案。
4.3 电冰箱的使用
4.3.1 贮存疫苗
(1)地区、县级卫生防疫机构低温电冰箱(冰排速冻器)贮存OPV、MV,普通电冰箱贮存BCG、DPT、HBV、DT等。
(2)乡级使用的疫苗,包括OPV、MV,均应贮存在冷藏室内,若已配备了低温电冰箱(冰排速冻器),则OPV、MV可贮存在低温电冰箱(冰排速冻器)内。
(3)电冰箱内贮存的疫苗要摆放整齐,疫苗与箱壁、疫苗与疫苗之间应留有1~2cm的空隙。疫苗要按品名和失效期分类摆放。
(4)冰箱门因经常开启温度变化较大,冰箱门内搁架不宜放置疫苗。
(5)高温季节和停电时尽量减少开启冰箱门的次数。
(6)在贮存疫苗的电冰箱中部放一支温度计,每天上班后、下班前记录温度。停机时要记录原因和持续时间。
4.3.2 冻制冰排
(1)冰排内注入清洁水,注入量为冰排容积的90%。
(2)注水后冰排直立放在低温电冰箱(冰排速冻器)的冻结部分,冻制时间不少于24小时,每次冻制的数量不超过低温电冰箱(冰排速冻器)的设计能力。
(3)在冻制冰排时,冰排与低温电冰箱(冰排速冻器)箱壁之间留有3~5cm的间隙。
(4)已冻结的冰排由低温电冰箱(冰排速冻器)的冻结部分移至贮存部分,再把其他已注入水的冰排放在低温电冰箱(冰排速冻器)的冻结部分。
(5)冻制冰排时可不盖瓶盖,待使用前盖好旋紧。
4.3.3 电冰箱温度控制旋钮应调至中档,特殊情况需将电冰箱内温度调至最低时,压缩机持续工作时间不能超过3小时。
4.4 电冰箱的保养与维修
4.4.1 经常保持电冰箱的清洁,做到无灰尘、无污迹。
4.4.2 电冰箱蒸发器结霜厚度超过4毫米时要及时化霜和除霜。
4.4.3 电冰箱长期停止使用时,应将箱内外擦干擦净,每周开机2小时。
4.4.4 每季对电冰箱进行一次全面保养。切断电源,检查电冰箱铰链、门封条、螺丝是否松动变形,彻底清除电冰箱内外暴露部分的灰尘和污物。
4.4.5 每年对电冰箱的性能进行一次全面检验和测试。
4.4.6 发现电冰箱出现异常或故障应及时报告,由专业人员或修理单位进行检查和修理,非专业技术人员不得随便拆卸。
5 冷藏箱
5.1 使用
5.1.1 运送和短期贮存疫苗
(1)将冻结的冰排整齐地摆放在箱内四边和底部,中部摆放疫苗,上面覆盖冰排。
(2)箱内冰排数量可根据气温、运输时间调整,疫苗安瓿不能直接与冰排接触,要采取措施避免疫苗破碎、冻结和潮解。
5.1.2 运送冰排 将冻结的冰排整齐地摆放在冷藏箱内。
5.1.3 冷藏箱要锁紧,装车时摆放平稳,运输途中要避免阳光直射、碰撞和剧烈颠簸。
5.2 保养
5.2.1 每次使用后及时收回,擦净水迹和污迹,保持箱内外干燥和清洁。
5.2.2 每次使用后检查锁扣、拉手、铰链和橡皮垫等易损部件,如有损坏及时修理和更换。
5.2.3 经常给锁扣和铰链注润滑油。
6 冷藏包
6.1 使用
6.1.1 冰排冻制后可能有轻微变形,装包时应将变形小的一面与包壁接触。
6.1.2 冷藏包的内部底层应垫上能减震和吸水的纱布或纸。
6.1.3 采取相应措施,防止疫苗安瓿碰破及液体疫苗和稀释液冻结,防止OPV潮解。
6.1.4 装好疫苗后要立即盖上冷藏包盖,扣好锁扣或拉链。
6.1.5 自行车运输冷藏包时要捆扎牢固,注意避免链条轧断包带。
6.1.6 冷藏包内放置冰排的数量,应根据气温、完成接种的时间要求进行调整。
6.1.7 冷藏包的使用单位要固定,每次领交时要有检查和记录。
6.1.8 冷藏包要专用,不能放与疫苗无关的物品(如食物、粪便标本等)。
6.2 保养
6.2.1 冷藏包要摆放在特制的木架上,存放冷藏包的房间要通风干燥。
6.2.2 冷藏包沾有污染要及时用软湿布擦拭,不能用水冲洗。
6.2.3 冷藏包内潮湿要打开包盖,放在通风处吹干,避免阳光曝晒。
6.2.4 冷藏包损坏要及时整理和更换。
7 冰排
7.1 每次冷链运转后,应将冰排从冷藏箱(包)内及时取出,倒出冰排内的水,擦去污迹。
7.2 冰排应与冷藏箱(包)分开存放。
第四章 接种的组织与实施
1 接种的服务形式
1.1 城市、城镇应开设接种门诊,实行按日、周、旬接种。
1.2 农村地区实行月(或双月)接种;有条件的农村地区,可推广以乡为单位定时定点接种门诊形式,实行按周、旬接种。
1.3 交通不便的山区、海岛、少数民族边远地区和牧区等每年至少要提供6次免疫服务。
1.4 实行按日、周、旬、月接种的地区要固定接种日期和接种点。接种日期要选在大多数群众方便的时间,接种点应根据人口密度、接种对象数量和交通情况设置。
1.5 乡(镇、街道、下同)、村(居委会,下同)基层卫生单位要成立接种组或专人具体负责接种工作。接种组成员要相对稳定,职责明确。
1.6 对流动人口儿童、计划外生育儿童和各种原因未能如约接种的儿童,应采取各种方式给予补种。
2 计划免疫的宣传与培训
2.1 利用每年4月25日“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及其他有利时机,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普及计划免疫科学知识。
2.2 凡参加接种的人员都必须经过计划免疫专业培训,能正确掌握接种对象,疫苗性质,接种部位、剂量、方法和禁忌证、接种反应判断、处理方法,预防接种安全注射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实行持证上岗的制度。
3 接种前的准备工作
3.1 确定接种对象
3.1.1 根据卫生部规定的儿童免疫程序,确定应接种对象,及时建立预防接种证、卡(簿)。
3.1.2 准备登记统计表册;清理接种卡(簿),根据接种记录,核实接种对象;选出接种对象卡片(或抄写名单)。
3.1.3 主动搜索并发现流动人口和计划外生育儿童中的接种对象。
3.2 通知儿童家长或其监护人。
3.2.1 采取各种方式,如通知单、广播、口头通知等,通知儿童家长或其监护人。
3.2.2 通知应包括接种对象的姓名、接种日期及地点、疫苗名称、禁忌证和注意事项等内容。
3.3 分发和领取疫苗。
3.3.1 根据本次各种疫苗的应接种人数计算领取疫苗数量。
3.3.2 准备冷藏包(箱)。
3.3.3 办理领发疫苗的手续,做好疫苗的领发登记,包括领发单位、疫苗的名称、数量、生产单位、批号、失效期、领发时间、经手人签字等。
3.3.4 将疫苗放入已装好冰排的冷藏包(箱)内,分发至各基层接种点。
3.3.5 OPV和MV放在冷藏包(箱)的底层;BCG放在中层,并有醒目标记;DPT、DT、HBV放在上层,不要紧靠冰排防止冻结。
3.3.6 OPV应装在小瓶或塑料袋内,BCG、DPT、MV、DT、HBV和稀释液要用纱布包好,冷藏包的空隙也要用纱布或纸张填充,以防止疫苗震碰破损。
3.4 准备和消毒接种器材
3.4.1 按应接种对象人次数的1.2倍准备接种器材,包括1ml、2ml玻璃注射器和4.5号、5号、5.5号、6号针头及卡介苗专用注射器和针头。有条件的可使用有批准文号的合格的一次性无菌塑料注射器进行接种。
3.4.2 玻璃注射器和针头用清洁水清洗干净,挑出并废弃破损的注射器和弯曲、带钩、不锐利的针头。清洗时应抽出注射器的针芯,洗好后针筒针芯对号,包上脱脂纱布进行消毒。针头成排插在纱布的夹层中待消毒。
3.4.3 压力蒸汽灭菌 使用手提式压力蒸汽灭菌器时,蒸汽压力要达到1.05~1.40kg/平方厘米(15~20磅或121.3~126℃),并持续25分钟(压力表应校正、测试);使用便携式压力蒸汽灭菌器时,要在确保限压阀间歇排汽后持续15分钟(海拔2500米以上的地区需持续30分钟)。
3.4.4 煮沸消毒 是在无压力蒸汽灭菌器的情况下的消毒方法,要把接种器材完全浸没在水中,水面高出消毒物2cm以上,持续煮沸30分钟。
3.4.5 经压力蒸汽灭菌后的接种器材保存期为1周,经煮沸消毒后的接种器材当日使用。超过保存期或打开后需重新消毒方能使用。
3.4.6 使用一次性无菌塑料注射器时,使用前要检查包装是否完好并在有效期内使用。
3.4.7 准备和消毒喂服OPV糖丸疫苗的小口杯、药匙。
3.5 准备药品、器械 75%乙醇、95%乙醇、镊子、棉球杯、消毒棉球或棉签、酒精灯、小型煮沸消毒器、治疗盘、体温表(肛表或口表)、甘油、听诊器、注射器、压舌板、血压计、针灸针、1∶1000肾上腺素针剂等。
3.6 分发器材 将药品和已消毒好的注射器材及器械装入接种箱(包),分发至各个基层接种点,并做好领用登记。
3.7 接种场所的设置 接种场所的选择要考虑交通方便,居民集中,且要相对固定;室内应宽敞清洁、光线明亮、通风保暖,并准备好接种工作台、坐凳以及儿童和家长休息、等候的坐凳;室外要设有醒目的标志,便于群众识别。接种场所要布置儿童保健和计划免疫内容的健康教育和宣传资料。
4 接种时的工作
4.1 现场组织
4.1.1 工作人员要做好接种现场的宣传和组织,特别在进行集体性接种时,应根据接种对象的不同特点,耐心、细致地做好各方面的组织准备,确保接种工作有秩序地进行。
4.1.2 同时接种几种疫苗时,应将不同疫苗的接种对象按疫苗分组进行接种,也可以在接种场所设置不同疫苗的接种标记进行接种,避免错种、重种和漏种。
4.2 核实接种对象与问诊
4.2.1 接种前进一步核实接种对象和接种证 回收接种通知单,检查儿童预防接种证、卡,核对儿童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及接种记录,确认是否为本次接种对象,接种何种疫苗。发现原始记录中儿童姓名,出生年、月、日有误应及时更正。对不属于本次接种的对象,要向儿童家长或其监护人做好说服解释工作。
4.2.2 向儿童家长或其监护人详细询问儿童近期的健康状况、既往疾病史、过敏史和接种疫苗的反应史,必要时测量体温和进行体检,凡有禁忌证的对象不予接种或暂缓接种,并在预防接种证、卡上做好记录。
4.3 疫苗使用
4.3.1 检查疫苗,接种疫苗前必须严格核对要接种的疫苗品种,检查外观质量。凡过期、变色、污染、发霉、有摇不散的凝块或异物,无标签或标签不清,安瓿有裂纹或受过冻结的液体疫苗,一律不得使用。
4.3.2 疫苗应避免受到阳光直接照射,使用前方可从冷藏容器内取出。
4.3.3 尽量减少开启冷藏容器的次数,开后应及时关严。
4.3.4 吸取疫苗
(1)吸取疫苗前应排净注射器和针头内的水分。
(2)将安瓿尖端疫苗弹至体部。
(3)用砂轮割锯安瓿颈部,75%乙醇棉球消毒安瓿颈部后,再用消毒干棉球包住颈部掰开。
(4)将注射器针头斜面向下放入安瓿的液面下,吸取疫苗。
(5)吸取疫苗后,将注射器的针头向上,排出注射器内的气泡,直至针头上有一小滴疫苗出现为止。
(6)临时煮沸消毒的注射器材,一定要在冷却后再吸取疫苗。
(7)使用冻干疫苗时,用注射器抽取稀释液,沿安瓿内壁缓慢注入,轻轻摇荡,使疫苗充分溶解,避免出现泡沫。
(8)含有吸附剂的疫苗使用前,必须充分摇匀。
4.3.5 安瓿启开后,未吸取用完的疫苗应盖上消毒干棉球;活疫苗超过半小时、灭活疫苗超过1小时未用完,应将疫苗废弃。
4.4 接种操作 后面还有去这网页也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