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生產車間安全防範措施有哪些
機械傷害的原因一般包括機械的不安全狀態、操作者的不安全行為、管理上的因素等。
1、對於機械設備一般安全主要從布局要求,強度、剛度的要求,安裝必要的安全裝置,機械設備的電氣裝置的安全要求,操作手柄及腳踏開關的要求和環境要求和操作要求這六個方面著手考慮。
2、機械設備操作安全要求:
1)要保證機械設備不發生事故,不僅機械設備本身要符合安全要求,而且更重要的是要求操作者嚴格遵守安全操作規程。安全操作規程因設備不同而異,但基本安全守則大同小異。
2)必須正確穿戴好個人防護用品和用具。
3)操作前要對機械設備進行安全檢查,要空車運轉確認正常後,方可投入使用。
4)機械設備嚴禁帶故障運行,千萬不能湊合使用,以防出事故。
5)機械設備的安全裝置必須按規定正確使用,更不準將其拆掉使用。
6)機械設備使用的刀具、工夾具以及加工的零件等一定要按裝牢固,不得松動。
7)機械設備在運轉時,嚴禁用手調整,也不的用手測量零件,或進行潤滑、清掃雜物等。
8)機械設備在運轉時,操作者不得離開崗位,以防發生問題無人處置。
9)工作結束後,應切斷電源,把刀具和工件從工作位置退出,並整理好工作場地將零件、夾具等擺放整齊,打掃好機械設備的衛生。
3、典型機械設備的防護措施:
1)壓力機械的安全防護措施
(1)開始操作前,必須認真檢查防護裝置是否完好、離合器制動裝置是否靈活和安全可靠。應把工作台上的一切不必要的物件清理干凈以防工作時震落到腳踏開關上,造成沖床突然啟動而發生事故。
(2)沖小工件時,應有專用工具,不能用手固定,最好安裝自動送料裝置。
(3)操作者對腳踏開關的控制必須小心謹慎,裝卸工件時,腳應離開開關,嚴禁無關人員在腳踏開關的周圍停留。
(4)如果工件卡在模子里,應用專用工具取出,不準用手拿,並應將腳從腳踏板上移開。
(5)多人操作時,必須相互協調配合好,並確定專人負責指揮。
2)剪板機安全防護措施
(1)工作前要認真檢查剪板機各部分是否正常、電氣設備是否完好、安全防護裝置是否可靠、潤滑系統是否暢通,然後加潤滑油,試車,試切完好,方可使用。兩人以上協同操作時,必須確定一個人統一指揮,檢查檯面及周圍無障礙時,方可開動機床切料。
(2)剪板機不準同時剪切兩種不同規格、不同材質的板料。禁止無料剪切,剪切的板料要求表面平整,不準剪切無法壓緊的較窄板料。
(3)操作剪板機時要精神集中,送料時手指應離開刀口200mm外,並且要離開壓緊裝置。送料、取料要防止鋼板劃傷,防止剪落鋼板傷人。腳踏開關應裝堅固的防護蓋板,防止重物掉下落在腳踏開關上或誤踏。開車時不準加油或調整機床。
(4)各種剪板機要根據規定的剪板厚度,適當調整刀口間隙,防止使用不當而發生事故。
(5)剪板機的制動器應經常檢查,保證可靠,防止因制動器松動,防止上刀口突然落下傷人。
(6)板料和剪切後的條料邊緣鋒利,有時還有毛刺,應防止刮傷。
(7)在操作過程中,採用安全的手用工具完成送料、定位、取件及清理邊角料等操作,可防止手指被模具軋傷。
3)車削加工安全防護措施
(1)採取斷屑措施:斷屑器、斷屑槽等。
(2)在車床上安裝活動式透明擋板。用氣流或乳化液對切屑進行沖洗,改變切屑的射出方向。
(3)使用防護罩式安全裝置將其危險部分罩住。如安全雞心夾、安全撥盤等。
(4)對切削下來的帶狀切屑,應用鉤子進行清除,切勿用手拉。
(5)除車床上裝有自動測量的量具外,均應停車測量工件,並將刀架到安全位置。
(6)用紗布打磨工件表面時,要把刀具移到安全位置,並注意不要讓手和衣服接觸到工件表面。
(7)磨內孔時,不可用手指支持砂布,應用木棍代替,同時車速不宜過快。
(8)禁止把工具、夾具或工件放在車床身上和主軸變速箱上。
4)銑削加工安全防護措施
(1)為防止銑刀傷手事故,可在旋轉的銑刀上安裝防護罩。
(2)銑床要有減震措施。
(3)在切屑飛出的方向安裝合適的防護網或防護板。操作者工作時要帶防護眼鏡,銑鑄鐵零件時要戴口罩。
(4)在開始切削時,銑刀必須緩慢地向工件進給,切不可有沖擊現象,以免影響機床精度或損壞刀具刃口。
(5)加工工件要墊平、卡牢,以免工作過程中發生松脫造成事故。
(6)調整速度和方向以及校正工件、工具時均需停車後進行。
(7)工作時不應帶手套。
(8)隨時用毛刷清除床面上的切屑,清除銑刀上的切屑是要停車進行。
(9)銑刀用鈍後,應停車磨刀或換刀。停車前先退刀,當刀具未全部離開工件時,切勿停車。
5)鑽削加工安全防護措施
(1)在旋轉的主軸、鑽頭四周設置圓形可伸縮式防護網。採用帶把手楔鐵,可防止卸鑽頭時,鑽頭落地傷人。
(2)各運動部件應設置性能可靠的鎖緊裝置,台鑽的中間工作台、立鑽的回轉工作台、搖臂鑽的搖臂及主軸箱等,鑽孔前都應鎖緊。
(3)需要緊固才能保證加工質量和安全的工件,必須牢固地加緊在工作台上,尤其是輕型工件更需加緊牢固,切削中發現松動,嚴禁用手扶持或運轉中緊固。安裝鑽頭及其他工具前,應認真檢查刃口是否完好,與鑽套配合表面是否有磕傷或拉痕,刀具上是否黏附著切屑等。更換刀具應停機後進行。
(4)工作時不準帶手套。
(5)不要把工件、工具及附件放置在工作台或運行部件上,以防落下傷人。
(6)使用搖臂鑽床時,在橫臂回轉范圍內不準站人,不準堆放障礙物。鑽孔前橫臂必須緊固。
(7)鑽薄鐵板時,下面要墊平整的木板。較小的薄板必須卡牢,快要鑽透時要慢進。
(8)鑽孔時要經常抬起鑽頭排屑,以防鑽頭被切屑擠死而折斷。
(9)工作結束時,應將橫臂降到最低位置,主軸箱靠近立柱可伸縮式防護網。
6)刨削加工安全防護措施
(1)對高速切削的刨床,為防止工作台飛出傷人,應設置限位開關、液壓緩沖器或刀具切削緩沖器。工件、刀具及夾具裝夾要牢固、以防切削中產生工件「走動」,甚至滑出以及刀具損壞或折斷,而造成設備和人身傷害事故。
(2)工作台、橫梁位置要調好,以防開車後工件與滑枕或橫梁相撞。
(3)機床運轉中,不要裝卸工件、調整刀具、測量和檢查工件,以防刀具、滑枕撞擊。
(4)機床開動後,不能站在工作台上,以防機床失靈造成傷害事故。
7)磨削加工安全防護措施
(1)開車前必須檢查工件的裝置是否正確,緊固是否可靠,磁力吸盤是否正常,否則,不允許開車。
(2)開車時應用手調方式使砂輪和工件之間留有適當的間隙,開始進刀量要小,以防砂輪崩裂。
(3)測量工件或調整機床及清潔工作都應停車後進行。
(4)為防止砂輪破損時碎片傷人,磨床必須裝有防護罩,禁止使用沒有防護罩的砂輪進行磨削。
8)電焊加工安全防護措施
(1)工作前應檢查焊機電源線、引出線及各接線點是否良好,若線路橫越車行道時應架空或加保護蓋;焊機二次線路及外殼必須有良好接地;電焊鉗把絕緣必須良好。焊接迴路線接頭不宜超過三個。
(2)電焊車間應通風,固定電焊場所要安裝除塵設備,以防「電焊工塵肺」「錳中毒」和「金屬熱」等疾病;
(3)電焊工操作時要穿絕緣鞋,電焊機要接零線保護,以防電擊傷。要帶電焊手套,穿長衣褲,用電焊面罩,防止紅外線、強可見光、紫外線輻射,防止皮膚灼傷,電弧「晃眼」造成視力下降。
(4)在焊接銅合金、鋁合金(有色)金屬及噴焊、切割中會產生氮氧化物,必須在排風暢通的環境中進行,必要時要戴防毒面具。
(5)焊接操作工萬一防護不當,出現上述傷害時,要及時去醫院治療。
(6)對長期從事電焊作業人員,要建立職業健康檔案,定期身體健康檢查,對體檢出現因工種傷害造成疾病的,要調離原工種,以防加重傷害。
(7)電焊工應掌握一般電氣知識,遵守焊工一般安全規程;還應熟悉滅火技術、觸電急救及人工呼吸方法。
(8)焊機啟動後,焊工的手和身體不應隨便接觸二次迴路導體,如焊鉗或焊槍的帶電部位、工作台、所焊工件等。
(9)換焊條時應戴好手套,身體不要靠在鐵板或其它導電物件上。敲渣子時應戴上防護眼鏡。
② 關於做表面熱處理方面的工作需要進行哪些方面的培訓
首先是安全教育,然後再學習一點生產中設備操作,溫度控制,質量檢測,廢品處理等
③ 廣東 金屬熱處理、金相檢驗培訓
好好乾,有技術問題我們可以探討,互相學習,本人是從事金屬材料研發的
④ 從事熱處理的新人 需要進行哪些方面的培訓
第一節 Fe-C(Fe-Fe3C)相圖 一、相圖中的點、線、區的意義 因碳在鐵中的含量超過溶解度後,剩餘的碳可以有兩種形式,即:滲碳體(Fe3C)和石墨(G),因此,鐵碳合金有兩種相圖,即Fe-G相圖和Fe-C相圖(一般情況下提到的鐵碳相圖是指Fe-Fe3C相圖)。 相圖中的基本相:(除去液相外,相圖中的基本固相有以下三種) 鐵素體——碳在α-Fe中形成的間隙固溶體,用F或α表示。碳在δ-Fe中形成的間隙固溶體稱為,用δ表示。 奧氏體——碳在γ-Fe中形成的間隙固溶體,用A表示,有資料用γ表示。 滲碳體——鐵和碳形成的金屬化合物,用Fe3C表示,有資料用Cm表示。 線和區(含五個單相區)的意義: 線的意義,三條水平線(包晶轉變線、共晶轉變線、共析轉變線) 二、相圖分析 1、包晶轉變(水平線HJB) 在J點,溫度為1495℃恆溫下,含碳量為0.35%的液相與含碳量為0.09%的鐵素體發生包晶反應,形成含碳量為0.17%的奧氏體。 此類轉變僅發生在含碳量為0.09~0.53%的鐵碳合金中。 2、共晶轉變(水平線ECF) 在1148℃恆溫下,含碳量為4.3%的液相轉變為含碳量2.11%的奧氏體和滲碳體(含碳量為6.69%)。其共晶產物為混合物,稱為萊氏體(用Ld表示)。其轉變式為: L C →A E +Fe3C 在萊氏體中,滲碳體是連續分布的相,奧氏體呈顆粒狀分布在滲碳體上。因滲碳體脆性大,所以萊氏體的塑性很差,無實用價值。 含碳量在2.11~6.69%之間的鐵碳合金均發生共晶轉變。 3、共析轉變(水平線PSK) 在727℃恆溫下,含碳量為0.77%的奧氏體將發生共析轉變,轉變成鐵素體和滲碳體所組成的混合物,其共析產物稱為珠光體,用P表示,其反應式為: As →Fp+Fe3C 珠光體呈層片狀,較厚的是F,較薄的是Fe3C,F的體積大約是Fe3C的8倍。 所有含碳量>0.0218%的鐵碳合金均發生共析轉變。PSK線稱為A1線。 4、鐵碳合金相圖中另外三條重要的固態轉變線: ①GS線:冷卻時是奧氏體開始析出鐵素體的轉變線,加熱時是鐵素體全部溶入奧氏體的轉變終了線,這條線常稱為A 3 線。 ②ES線:碳在奧氏體中的溶解度曲線。稱為Acm線。低於此溫度時,奧氏體析出的Fe3C稱為二次滲碳體,記為Fe3C Ⅱ ,以區別從液相線CD直接結晶出的一次滲碳體(Fe3C Ⅰ )。 ③PQ線:碳在鐵素體中的溶解度曲線。低於此溫度時,鐵素體析出的Fe3C稱為三次滲碳體,記為Fe3C Ⅲ 。 第二節 鋼的熱處理 熱處理——將鋼經過加熱、保溫、冷卻,以改變其組織,滿足其使用性能的一種工藝方法。 常用的熱處理形式有:退火、正火、淬火、回火 表面淬火等。 鋼能夠進行熱處理的原因是:鋼能夠在固態下發生相變。A 1 、A 3 、Acm稱為鋼在加熱或冷卻過程中組織轉變的臨界溫度。 一.鋼的退火 將鋼加熱到適當的溫度,保溫一定時間,然後緩慢冷卻,以獲得接近平衡組織的熱處理工藝稱退火。 它包括: 完全退火 、 不完全退火、球化退火、 擴散退火、去應力退火、再結晶退火 退火目的:消除部分內應力,細化晶粒,均勻組織,以改善其機械性能,為淬火作好組織准備;降低材料的硬度,以改善加工性能;消除冷加工產生的硬化現象,以恢復其塑性。 二、鋼的正火 正火是將鋼加熱到Ac3(對亞共析鋼)或Accm(對過共析鋼)以上適當的溫度,保溫一定時間,使鋼完全轉變為奧氏體後進行空冷,以得到珠光體類型組織的一種熱處理工藝。 正火與完全退火相比,兩者的加熱溫度相同,但正火的冷卻速度較快,轉變溫度較低。 正火後,鋼的強度、硬度和韌性較退火的高。 三、鋼的淬火 將鋼加熱到臨界點Ac3或Ac1以上的某一溫度,保溫一定時間,然後以大於臨界淬火速度冷卻,得到馬氏體或貝氏體為主的組織的熱處理工藝稱為淬火。淬火後,鋼的強度和硬度及耐磨性得到顯著提高。 1 、淬火應力 工件在淬火過程中往往會發生變形或開裂,這主要是因為存在淬火應力所致。淬火應力可分為熱應力和組織應力兩種。 (1)熱應力 工件在加熱或冷卻時,由於不同部位的溫度存在差異,導致熱脹冷縮的不一致所產生的應力叫熱應力。工件淬火後,由熱應力所引起的殘余應力一般是表層為壓應力,心部為拉應力。 由於熱應力是因為快速冷卻時工件截面上溫差所造成的,因此冷卻速度越大,溫差越大,熱應力也就越大。此外,淬火溫度高,工件尺寸大,材料導熱性能差,線膨脹系數大,也會使熱應力增大。 (2)組織應力 工件冷卻時,由於溫差造成不同部位組織轉變不同時而引起的內應力稱組織應力。由組織應力引起的殘余應力一般表現為表面拉應力、心部壓應力。 淬火時,由比容最小的奧氏體轉變為比容最大的馬氏體。冷卻過程中,因表面的溫度比心部溫度低,先發生馬氏體轉變,導致表面受壓應力。隨溫度降低,次表面也發生馬氏體轉變,導致表面受拉應力,心部受壓應力。 組織應力大小與鋼在馬氏體轉變溫度范圍內的冷卻速度、工件尺寸、導熱性能和屈服強度以及含碳量、淬透性等因素有關。 2 、淬火加熱 淬火加熱溫度的選擇應以獲得均勻細小的奧氏體晶粒為原則,以便淬火後獲得細小的馬氏體組織。一般為鋼的臨界點 Ac3(亞共析鋼)或Ac1(過共析鋼)以上30~50℃ 。如果加熱溫度太低,不能獲得多的馬氏體,但如果加熱溫度太高,則會引起奧氏體晶粒粗大,淬火後得到粗大馬氏體,會引起鋼的韌性降低。 為了使工件各部分均能完成組織轉變,需要在淬火加熱溫度下保溫一定時間。影響加熱時間的因素主要有加熱介質、鋼的成分、加熱溫度、工件的形狀、尺寸、裝爐方式和裝爐量等。 3 、淬火冷卻 為了使鋼獲得馬氏體組織,淬火冷卻速度必須大於臨界冷卻速度。但是,如果冷速過大又會使工件的內應力增加,使工件變形或開裂的傾向變大。因此,要 合理的確定淬火冷卻速度,以達到既使工件能獲得馬氏體組織又能減小變形和開裂的傾向的目的。 要想達到這一目的,重要的是選擇適當的淬火介質。 淬火介質有水、不同濃度的鹽水或鹼水和各種礦物油。 4 、鋼的淬透性 鋼的淬透性是指鋼在淬火時獲得馬氏體的能力,其大小用 鋼在一定條件下淬火所獲得的淬透層的深度來表示 ,淬透層越深,其淬透性越好。 四、鋼的回火 大多數鋼淬火後都要經過回火。回火就是將淬火後的工件加熱到低於相變臨界點溫度,保溫一定時間後再冷卻到室溫的熱處理工藝。回火本質上是淬火馬氏體的分解以及碳化物的析出、聚集、長大過程。 1、回火的必要性 ①獲得工件所需的組織,以改善性能。淬火組織為M和少量殘余A,其具有高的強度和硬度,塑性韌性較差。實際零件的性能要求則各不相同。 ②穩定工件尺寸。淬火組織為M和少量殘余A,都不是穩定組織,都將自發地向穩定組織轉變,因而將影響工件的形狀與尺寸的改變。通過回火可以使淬火組織轉變為穩定組織,從而保證工件在使用過程中不再發生形狀和尺寸的改變。 ③消除淬火內應力。如不及時通過回火消除內應力,會引起工件進一步的變形甚至開裂。 2、回火的實質 是淬火M的分解和碳化物的析出、聚集、長大。 3、回火後的力學性能 隨回火溫度的升高,材料的強度、硬度降低,塑性、韌性升高。 4、回火的種類和應用 ①低溫回火(150~250℃) 獲得的組織:M 回 性能特點:具有高的強度、硬度和耐磨性,具有一定的韌性(降低了淬火內應力和脆性) 用途:各種高碳的切削刃具、量具、冷沖模、滾動軸承以及滲碳件。 回火後的硬度:58~64HRC ②中溫回火(350~500℃) 獲得的組織:T 回 (回火屈氏體) 性能特點:高的屈服強度、彈性極限和較高的韌性。 用途: 各種彈簧、模具的熱處理。 回火後的硬度:35~50HRC ③高溫回火(500~650℃)(淬火+高溫回火=調質) 獲得的組織:S 回 (回火索氏體) 性能特點:良好的綜合力學性能 用途:中碳鋼調質所製造的各種機械結構零部件。 汽車、拖拉機、機床等的重要結構件,如連桿、螺栓、軸類、齒輪等。 回火後的硬度:200~330HBW 五、表面淬火 表面淬火:是將工件表面層淬硬到一定深度,而心部仍保持未淬火狀態的一種局部淬火法。常用的淬火方法有:火焰表面淬火及感應加熱表面淬火。、 六、化學熱處理 化學熱處理:是將工件置於化學介質中加熱和保溫,以改變表層的化學成分和組織,從而改變表層性能的熱處理工藝。目前常用的有:滲碳、氮化、碳氮共滲等。
記得採納啊
⑤ 常熟熱處理工學院可以短期培訓嗎
個人覺得,學技術可以根據市場需要,再結合自身興趣和實際情況選擇專業正規的培訓學校進行
系統的學習,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掌握每一個要點和訓練方法就好
⑥ 關於材料熱處理工程師資格認證考試培訓
材料熱處理工程師申請認證條件
1、關於材料熱處理工程師 1.1、材料熱處理工程師
在材料加工和機械製造領域中,從事材料熱處理專業方面的科研、設計、生產、管理,具備材料熱處理知識和技能、並能在材料熱處理相關活動中具有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專業技術人員。
1.2、材料熱處理工程師應具備的能力
(1)具備材料熱處理的現代理念與基本理論知識; (2)具備材料選擇、工藝設計及方案實施的能力; (3)具備分析和解決材料熱處理中出現質量問題的能力; (4)具備熱處理生產車間工藝流程設計和設備合理布置的能力; (5)能提出利用新知識、新技術對現行生產工藝和設備進行高效、節能節材和環保改造的方案設計和實施;
(6)能夠參與企業熱處理技術升級改造的方案設計和實施; (7)能夠參與企業熱處理生產和質量管理工作。 2、材料熱處理工程師申請認證條件
2.1、已具備工程師資格者,應滿足以下條件:
wk_ad_begin({pid : 21});wk_ad_after(21, function(){$('.ad-hidden').hide();}, function(){$('.ad-hidden').show();});
(1)本人具備良好的職業行為和道德規范; (2)中國機械工程學會會員;
(3)從事材料熱處理相關工作二年以上;
(4)材料熱處理工程師資格考試成績合格(要求面試時,須參加並通過面試);
(5)每年須參加繼續教育學習並達到規定要求; (6)用人單位對個人專業技術經歷和能務的認可。 須提供以下有效文件證明及復印件; ①中國機械工程學會會員證書; ②工程師資格證書;
③材料熱處理工程師資格考試合格證書; ④熱處理分會認可的繼續教育證明;
⑤材料熱處理工程師資格認證申請表(機械工程師資格認證申請表代); ⑥技術工作總結報告
2.2未取得工程師資格者,應滿足以下條件: (1)本人具有良好的職業行為和道德規范; (2)應滿足以下自然條件 ①中國機械工程學會會員; ②大學文化程序; ③外語培訓考試合格;
④計算機應用技術培訓考試合格; (3)實際工作年限及專業經歷:
①本專業或工科專科畢業5所以上;從事材料熱處理相關工作二年以上; ②本專業或工科本科畢業4年以上;從事材料熱處理相關工作二年以上; (註:已取得見習材料熱處理工程師者,按工程培訓計劃要求執行) ③本專業或工科研究生畢業2年以上;從事材料熱處理相關工作二年以上; ④其他人員,年齡35歲以上,有15年以上材料熱處理專業工作實踐經歷; (4)材料熱處理工程師資格考試成績合格(已取得見習材料熱處理工程師資格者,可不參加筆試,只需參加面試;未取得見習材料熱處理工程師資格者,
必須參加筆試,要求面試時,還須參加並通過面試);
(5)每年須參加繼續教育並達到規定要求; (6)用人單位對個人專業技術經歷和能力的認可。 須提供以下有效文件證明及復印件: ①中國機械工程學會會員證書; ②大學畢業證書;
③材料熱處理工程師資格考試合格證書;
④外語考試合格證明(國家人事部門組織的工程師外語考試合格證明;或學會指定培訓機構組織的外語培訓考試合格證書;或學士學位證書);
⑤計算機應用技術培訓考試合格證明(國家人事部門組織的工程師計算機考試合格證明;或學會指定培訓機構組織的計算機培訓考試合格證書;或學士學位證書);
⑥熱處理分會認可的繼續教育證明; ⑦材料熱處理工程師資格認證 ⑧技術工作總結報告
2.3、獲得材料熱處理工程碩士者
經本人申請,提供相應工程碩士畢業證明材料,可直接取得材料熱處理工程師技術資格。
3、認證程序:凡已具備上述有效文件者,即可向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各地資格認證分中心報告申請認證。合格者由中國機械工程學會頒發《材料熱處理工程師資格證書》。
三、材料熱處理品工程師資格考試
材料熱處理工程師資格考試同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熱處理分會組織實施。 1、考試時間:分定期考試和不定期考試,考試時間一天。
2、考試報名:通過中國機械工程學會技術資格認證中心的各省分中心或直接向熱處理分會申請報名考試。
3、考試組織:由熱處理分會直接組織或由熱處理分會委託分中心負責具體考務(例如考場和監考)工作。
4、考試命題與閱卷:由熱處理分會統一組織考試命題與閱卷。《材料熱處理工程師資格考試大綱》是考試命題依據。
5、考試證書:考試成績合格者,由熱處理品分會頒發資格考試合格證書。資格考試合格證書有效期3年。
6、考證費用:500元/人。 四、材料熱處理工程資格考試培訓
⑦ 寧波熱處理工哪裡培訓
一、現狀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國民經濟的高速發展,市場對模具的需求量不斷增長。近年來,模具工業一直以15%左右的增長速度快速發展,模具工業企業的所有製成分也發生了巨大變化,除了國有專業模具廠外,集體、合資、獨資和私營也得到了快速發展。浙江寧波和黃岩地區的「模具之鄉」;廣東一些大集團公司和迅速崛起的鄉鎮企業,科龍、美的、康佳等集團紛紛建立了自己的模具製造中心;中外合資和外商獨資的模具企業現已有幾千家。 隨著與國際接軌的腳步不斷加快,市場競爭的日益加劇,人們已經越來越認識到產品質量、成本和新產品的開發能力的重要性。而模具製造是整個鏈條中最基礎的要素之一,模具製造技術現已成為衡量一個國家製造業水平高低的重要標志,並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企業的生存空間。 近年許多模具企業加大了用於技術進步的投資力度,將技術進步視為企業發展的重要動力。一些國內模具企業已普及了二維CAD,並陸續開始使用UG、Pro/Engineer、I-DEAS、Euclid-IS等國際通用軟體,個別廠家還引進了Moldflow、C-Flow、DYNAFORM、Optris和MAGMASOFT等CAE軟體,並成功應用於沖壓模的設計中。 以汽車覆蓋件模具為代表的大型沖壓模具的製造技術已取得很大進步,東風汽車公司模具廠、一汽模具中心等模具廠家已能生產部分轎車覆蓋件模具。此外,許多研究機構和大專院校開展模具技術的研究和開發。經過多年的努力,在模具CAD/CAE/CAM技術方面取得了顯著進步;在提高模具質量和縮短製造周期等方面做出了貢獻。 例如,吉林大學汽車覆蓋件成型技術所獨立研製的汽車覆蓋件沖壓成型分析KMAS軟體,華中理工大學模具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開發的注塑模、汽車覆蓋件模具和級進模CAD/CAE/CAM軟體,上海交通大學模具CAD國家工程研究中心開發的冷沖模和精沖研究中心開發的冷沖模和精沖模CAD軟體等在國內模具行業擁有不少的用戶。 雖然中國模具工業在過去十多年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發展,但許多方面與工業發達國家相比仍有較大的差距。例如,精密加工設備在模具加工設備中的比重比較低;CAD/CAE/CAM技術的普及率不高;許多先進的模具技術應用不夠廣泛等等,致使相當一部分大型、精密、復雜和長壽命模具依賴進口。 二、未來沖壓模具製造技術發展趨勢 模具技術的發展應該為適應模具產品「交貨期短」、「精度高」、「質量好」、「價格低」的要求服務。達到這一要求急需發展如下幾項: (1)全面推廣CAD/CAM/CAE技術
模具CAD/CAM/CAE技術是製造的發展方向。隨著微機軟體的發展和進步,普及CAD/CAM/CAE技術的條件已基本成熟,各企業將加大CAD/CAM技術培訓和技術服務的力度;進一步擴大CAE技術的應用范圍。計算機和網路的發展正使CAD/CAM/CAE技術跨地區、跨企業、跨院所地在整個行業中推廣成為可能,實現技術資源的重新整合,使成為可能。 (2)高速銑削加工
國外近年來發展的高速銑削加工,大幅度提高了加工效率,並可獲得極高的表面光潔度。另外,還可加工高硬度模塊,還具有溫升低、熱變形小等優點。高速銑削加工技術的發展,對汽車、家電行業中大型型腔模具製造注入了新的活力。目前它已向更高的敏捷化、智能化、集成化方向發展。 (3)模具掃描及數字化系統
高速掃描機和模具掃描系統提供了從模型或實物掃描到加工出期望的模型所需的諸多功能,大大縮短了模具的在研製製造周期。有些快速掃描系統,可快速安裝在已有的數控銑床及加工中心上,實現快速數據採集、自動生成各種不同數控系統的加工程序、不同格式的CAD數據,用於模具製造業的「逆向工程」。模具掃描系統已在汽車、摩托車、家電等行業得到成功應用,相信在「十五」期間將發揮更大的作用。 (4)電火花銑削加工
電火花銑削加工技術也稱為電火花創成加工技術,這是一種替代傳統的用成型電極加工型腔的新技術,它是有高速旋轉的簡單的管狀電極作三維或二維輪廓加工(像數控銑一樣),因此不再需要製造復雜的成型電極,這顯然是電火花成形加工領域的重大發展。國外已有使用這種技術的機床在模具加工中應用。預計這一技術將得到發展。 (5)提高模具標准化程度
我國模具標准化程度正在不斷提高,估計目前我國模具標准件使用覆蓋率已達到30%左右。國外發達國家一般為80%左右。 (6)優質材料及先進表面處理技術
選用優質鋼材和應用相應的表面處理技術來提高模具的壽命就顯得十分必要。模具熱處理和表面處理是否能充分發揮模具鋼材料性能的關鍵環節。模具熱處理的發展方向是採用真空熱處理。模具表面處理除完善應發展工藝先進的氣相沉積(TiN、TiC等)、等離子噴塗等技術。 (7)模具研磨拋光將自動化、智能化
模具表面的質量對模具使用壽命、製件外觀質量等方面均有較大的影響,研究自動化、智能化的研磨與拋光方法替代現有手工操作,以提高模具表面質量是重要的發展趨勢。 (8)模具自動加工系統的發展
這是我國長遠發展的目標。模具自動加工系統應有多台機床合理組合;配有隨行定位夾具或定位盤;有完整的機具、刀具數控庫;有完整的數控柔性同步系統;有質量監測控制系統。 CNC雕刻機在國內的發展上從最近的一兩年才有較大的發展,相關加工廠和使用單位時刻以敏銳的眼光盯著廠家的動向,這也是身為雕銑機主機生產廠一點也不敢鬆懈的真正原因所在。 作為用戶當然要選合適的設備,如果選型不當,不但不能賺錢反而令陷入為機器打工的苦澀局面。那麼什麼樣的機床才是好機床? 我們認為好機床的定義是這樣的: 能夠在短期內收回投資的機床才是好機床。 數控機床的設計使用壽命一般為7年,主要是數控方面的使用壽命為准,這樣花錢和掙錢的比例關系將直接影響您的生意,所以仔細分析功能進行選型是有效投資的必要條件。 在國外很早就有雕銑機的名詞(CNC engraving and milling machine),嚴格地講雕是銑的一部分,是購買雕刻機還是購買數控銑式加工中心是經常要問自己的問題。另外,還有目前盛行的高速切削機床(HSC MACHINE)。
還是讓我們首先搞清楚三個機型區別: 1、數控銑和加工中心 用於完成較大銑削量的工件的加工設備
2、數控雕銑機 用於完成較小銑削量,或軟金屬的加工設備3、高速切削機床 用於完成中等銑削量,並且把銑削後的打磨量降為最低的加工設備
⑧ 哪裡有熱處理培訓班
還給證書呢,是大連聖潔熱處理學校, 人家的廣告詞是《世界熱處理,中國有聖潔》厲害吧
⑨ 河南電力焊接熱處理培訓價格
這樣的培訓應該不會很貴,估計在六七百塊左右
⑩ VOC廢氣怎麼處理
您好,我司專業技術人員為您解答,希望有所幫助
常見 有機廢氣凈化處理方法給出的建議:
優先選擇安全性高的不易引發爆炸、其次能耗少、無二次污染的廢氣凈化處理方法,充分利用廢氣的余熱,實現資源的循環利用。一般情況下,石化企業由於其生產活動的特殊性,排氣濃度高,多採用冷凝、吸收、燃燒等方法進行廢氣的凈化處理。而印刷等行業的排氣濃度低,多採用活性炭吸附、催化燃燒等方法進行廢氣凈化處理,下面就這幾種方法進行簡單概述:
1.冷凝回收法 冷凝法就是將工業生產的廢氣直接引入到冷凝器中,經過吸附、吸收、解析、分離等環節的作用和反應,回收有價值的有機物,回收廢氣的余熱,凈化廢氣,使廢氣達到排放標准。當有機廢氣濃度高、溫度低、風量小時,可採用冷凝法進行凈化處理,一般應用於制葯、石化企業。通常還會在冷凝回收裝置後面再加裝一級或多級的其他有機廢氣凈化裝置,以做到達標排放。
2.吸收法 工業生產中多採用物理吸收法,就是將廢氣引入吸收液中進行吸收凈化,吸收液飽和後進行加熱、解析、冷凝等處理,回收余熱。在濃度低、溫度低、風量大的情況下可踩踏吸收法,但需要配備加熱解析回收裝置,投資額大。涉及油漆塗裝作業企業常用的油簾、水簾吸收漆霧的方法,即常見的有機廢氣吸收法。
3.直接燃燒法 直接燃燒法就是利用燃氣等輔助性材料將廢氣點燃,促使其中的有害物質在高溫燃燒下轉變成無害物質,該方法投資小,操作簡單,適用於濃度高、風量小的廢氣,但其安全技術要求較高。
4.催化燃燒法 催化然後就是將廢氣加熱經催化燃燒後轉變成無害的二氧化碳和水。該方法適用於溫度高、濃度高的有機廢氣凈化處理中,其具有燃燒溫度低、節能、凈化率高、佔地面積少等優點,但投資較大。
5.吸附法 吸附法又可分成三種:A.直接吸附法,利用活性炭對有機廢氣進行吸附凈化處理,凈化率可達95%以上,該方法設備簡單、投資少,但需要經常更換活性炭,頻繁的裝卸、更換等程序增加運行費用。 B.吸附-回收法。利用纖維活性炭吸附有機廢氣,使其在趨近飽和狀態下過熱蒸汽反吹,實現脫附再生。 C.新型吸附-催化燃燒法。該方法綜合吸附法與催化燃燒方法的優點,具有運行穩定、投資少、運行成本少、維修簡單等優點。其利用新型吸附材料對有機廢氣進行吸附處理,使其在接近飽和狀態下在熱空氣的作用下吸附、解析、脫附,接著再將廢氣引入催化燃燒床進行無焰燃燒處理,實現廢氣的徹底凈化處理。該方法適用於濃度低、風力大的廢氣凈化處理中,是當前國內應用最多的一種廢氣凈化處理辦法。
6.低溫等離子凈化法 低溫等離子體是繼固態、液態、氣態之後的物質第四態,當外加電壓達到氣體的放電電壓時,氣體被擊穿,產生包括電子、各種離子、原子和自由基在內的混合體。 放電過程中雖然電子溫度很高,但重粒子溫度很低,整個體系呈現低溫狀態,所以稱為低溫等離子體。低溫等離子體降解污染物是利用這些高能電子、自由基等活性粒子使污染物分子在極短的時間內發生分解,並發生後續的各種反應以達到降解污染物的目的。
揮發性有機污染物(VOCs)傳統的處理方法如吸收、吸附、冷凝和燃燒等,對於低濃度的VOCs很難實現,而光催化降解VOCs 又存在催化劑容易失活的問題,利用低溫等離子體處理VOCs可以不受上述條件的限制,具有潛在的優勢。 但由於等離子體是一門包含放電物理學、放電化學、化學反應工程學及真空技術等基礎學科之上的交叉學科。因此,目前能成熟的掌握該技術的單位非常少,大部分宣傳採用低溫等離子技術處理廢氣的宣傳都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低溫等離子廢氣處理技術。
總結 不同的有機廢氣成分、濃度適用不同的有機廢氣處理方式,目前綜合技術成熟性、經濟性以及設備維護等多方面因素,應用最為廣泛的還是活性炭吸附法。但是活性炭吸附法存在適用期限到後廢活性炭洗脫回收成本大、存在污染轉移等缺點,因此新型吸附-催化燃燒法已在技改中或新建項目中被普遍應用。 而低溫等離子凈化法因其後期維護成本低等優點正受到越來越多企業的青睞,但也存在設備投資成本高等問題。相信隨著技術和工業的發展,低溫等離子凈化技術會越來越成熟,設備投資也會隨之下降,屆時將會得到普遍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