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是2013屆碩士,請問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四院第九總體設計部(在武漢)待遇怎麼樣和中船717比起來怎麼樣
公司主業:抄光電設備行業 各型襲潛艇潛望鏡,各型光電跟蹤儀,艦用紅外警戒裝備,天文
導航裝備等
工作地點:武漢
崗位:光電1部精密機械工程師
待遇:第一年實習期4.2k*12(4.2k是指基本工資3000+各種補貼1200,五險一金以工資加獎金總和為基準交,公積金12%,據說公積金一般1200到1800);第二年工資保護期5.9k*12(4.2k是指基本工資4000+各種補貼1900),年終獎約3萬,一年總額約8萬;後面的漲幅不大,主要靠項目獎金,一年約8-10萬
2. 有人知道航天科工四院17所情況么福利待遇怎麼樣求。。
十七所在航天系統屬於中游,和四院在航天系統中的排名持平,其實航天單位都差不多,很難用好或者差來衡量,主要考慮專業對不對口,發展好不好,十七所是控制所,應該不錯,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3. 您好,看到您是航天系統的,所以想問一下,航天科工四院17所得待遇和發展前景怎麼樣謝謝!!
科工四院是研究固體火箭發動機技術的,
十七所是控制所,從事控制系統及其電子設備的研究,負責控制系統抓總的
這種單位能進去還是很不錯的,待遇中游偏上吧,發展前景挺好的,羨慕你~
4. 航天科工集團四院四部 待遇和以後發展狀況
四部是固體地地導彈的抓總單位,總體發展不錯的。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 (英文:China Aerospace Science & Instry Corp 簡稱:CASIC)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簡稱"航天科工")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國有特大型高科技企業,前身為1956年10月成立的國防部第五研究院,先後經歷了第七機械工業部(1981年第八機械工業部並入)、航天工業部、航空航天工業部、中國航天工業總公司、中國航天機電集團公司的歷史沿革。
現有5個研究院、2個科研生產基地、6家上市公司、580餘戶企事業單位,遍布全國各地。現有職工12.7萬餘人,各類專業技術人員超過40%。在各類人才隊伍中,先後培養兩院院士15名,外聘12名院士為集團公司科技委高級顧問、顧問,並擁有一大批國家級知名專家和學者。擁有多個國家重點實驗室、技術創新中心、成果孵化中心以及專業門類配套齊全的科研生產體系。
5. 請問你現在在中國航天科工四院航天南京晨光集團工作嗎 這個公司待遇怎麼樣,我是小碩 剛拿到offer
待遇很差!去了保證你後悔!
6. 有沒有人知道「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第四研究院 指揮自動化技術研發與應用中心(北京)」這個單位的情況啊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第四研究院
指揮自動化技術研發與應用中心
航天科工版四院指揮自動權化技術研發與應用中心(以下簡稱指揮自動化中心)是四院指揮自動化系統總體單位及核心技術研發基地,也是科工集團內唯一的指揮自動化專業研究單位.指揮自動化中心建設有國家級的國防重點實驗室一個,以指揮自動化技術基礎研究為牽引,按照"需求牽引,市場推動,突出專業,提升能力"的原則進行專業設置,主要覆蓋指揮自動化總體,通信與模擬,微電子技術,計算機應用及軟體工程,導航制導與控制,機電工程一體化,車輛工程等方面。
未來三年,將是指揮自動化中心快速發展的階段,中心將在鞏固目前已有任務的基礎上,加大軍民融合項目研發力度,構建軍民融合發展平台,擴大產業規模!
7. 本人小碩,工作去向有四個選擇:航天科工集團四院17所,中電集團41所,中興南京,華為濟南或者南京均可。
不知樓主當時選擇如何?如今發展怎樣?我是2019屆畢業生,同樣面臨著拼搏和穩定的糾結選版擇,目前糾結於權美團點評(上海)和航天四院17所。上海基本可以應屆生積分落戶(自己算的分大概76分),17所的話因為戶口都是口頭承諾心中還是有點不安。。請問前輩可否給一些建議?
8.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第四研究院和第四總體設計部 這兩個單位怎樣有知道詳情的嗎 一般待遇收入是怎樣的
我有親戚在四抄院,首先,你本襲科學歷可以去么?他們要應屆生的話都是名校碩士,當然如果你那三年的經驗是很牛的,應該可以。其次,待遇不高,尤其對男人來說,除非你當領導,否則待遇絕對會令你不能忍受!
基本上每個在那裡的中青年男性都在不停地做著「辭職?留下?」的斗爭!
9.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四院十七所好嗎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
原來航天系統是由國防科工委歸口管理的,在1998年以前,國防科工委是國務院和中央軍委雙重領導的機構,既帶有軍隊性質,又是政府部分,1998-1999的改革後,國防科工委的軍隊職能劃給了解放軍總裝備部,成為了一個純政府部門。這樣,航天系統可以大致分為兩個方面,軍隊系統和非軍隊系統。
軍隊部分的航天系統主要包括酒泉、西昌、太原三大衛星發射中心和各航天測控中心(北京、西安、遠望等等),以及一些航天事業和航天工程的領導機構,比如載人航天工程指揮部等。各單位的職能從名稱上就一目瞭然,比如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就是負責衛星發射的,如此等等。
非軍隊系統包括政府部分的國家航天局,國家航天局國防科工委下屬的一個部分,管理民用航天事業、對外代表國家。
真正的航天科研體系已經改組為了企業體制,就是我們經常聽說的航天科技集團和航天科工集團,這兩個集團下屬的各研究院/所/事業部,是中國航天的主要科研力量。也就是說,航天大部分型號產品都是他們研製的。
航天科技集團實行母子公司體制,下設7個大型研製實體:
1)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 航天科技集團第一研究院 運載火箭與戰略導彈
2)航天動力技術研究院 航天科技集團第四研究院 固體火箭發動機技術
3)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 航天科技集團第五研究院 衛星與飛船
4)航天推進技術研究院 航天科技集團第六研究院 液體火箭發動機技術
5)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 航天科技集團第八研究院 運載火箭、導彈、衛星、飛船
6)中國航天時代電子公司原航天科技集團九院、十院合並重組而成 電子技術、導航技術
7)四川航天工業總公司 航天科技集團第七研究院
航天科工集團實行事業部體制,下設四個事業部和六個研究院,在六個研究院中,有四個研究院與四個事業部是一體的,還有兩個研究院沒有編入事業部體制
1)中國航天科工信息技術研究院航天科工集團第一事業部(航天科工一院) 宇航與信息技術
2)中國航天科工防禦技術研究院航天科工集團第二事業部(航天科工二院) 防空、防天技術
3)中國航天科工飛航技術研究院 航天科工集團第三事業部 (航天科工三院) 飛航導彈技術
4)中國航天科工運載技術研究院航天科工集團第四事業部(航天科工四院)運載技術與特種地面車輛
5)航天固體火箭發動機技術研究院 航天科工集團六院 固體火箭發動機技術
6)中國航天建築設計研究院 航天科工集團七院 北京 建築設計
補充:
1)航天科技集團和科工集團在研究院編號上已經有了重復,科工集團一院的說法還很少出現,所以現在提到一院基本上都是CALT (china academy of launch vehicle technology)
2)科技集團沒有二院和三院,而科工集團的二、三事業部(二、三院)是以原來的二院、三院為主組建的,所以提到二院、三院,基本上還是原來的二院和三院。
3)原航天總公司四院是從事固體發動機研製的,總部在陝西,有一個大的科研基地在內蒙,就是四院駐內蒙指揮部,又叫河西公司;99年分家的時候,四院給了科技集團,但河西公司屬於科工集團,科工集團將河西公司重命名為六院,這樣從事固體發動機研製的就有了兩家,科技集團四院和科工集團六院,代表產品分別是載人航天逃逸發動機和EPKM。
4)科技集團將067基地改名為航天科技集團六院,067基地在中國航天史上功不可沒,其液體發動機是長征火箭的動力之源。這樣六院也有了兩個,需要注意區分。
5)科技集團共有130多個企事業單位分布在全國各地,有職工9.33萬人,其中專業技術人員4.2萬人,包括6800多名高級工程師,1200多名研究員,31名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科工集團共計180多個企事業成員單位,近l0萬名職工中,各類專業技術人員佔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