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瘧疾培訓總結
時間、地點、人物,事件起因,產生效果與目的!
❷ 探究是研究和學習生物學的一種科學方法,下面是科學家征服瘧疾病的歷程.人類征服瘧疾病的歷程瘧疾病是世
(1)從科學家征服瘧疾病的歷程來分析,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是觀察(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定計劃;實施計劃;得出結論;表達和交流.探究的一般過程是從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開始的,發現問題後,根據自己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對問題的答案作出假設.設計探究的方案,包括選擇材料、設計方法步驟等.按照探究方案進行探究,得到結果,再分析所得的結果與假設是否相符,從而得出結論.並不是所有的問題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確的結論.有時,由於探究的方法不夠完善,也可能得出錯誤的結論,因此,在得出結論後,還需要對整個探究過程進行反思.
(2)凡是有生命的物體都屬於生物,最後一自然段生物是人(他)、蚊子、瘧原蟲、麻雀
(3)瘧原蟲是一類單細胞、寄生性的原生動物.病毒沒有細胞結構,主要由內部的核酸和外部的蛋白質外殼組成,不能獨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細胞里才能進行生命活動.一旦離開就會變成結晶體.肝炎病毒屬於病毒,因此肝炎病毒與它(瘧原蟲)相比,病毒沒有細胞結構.
(4)器官是由不同的組織按照一定的次序結合在一起構成的.系統是由能夠共同完成一種或幾種生理功能的多個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組合在一起構成的.唾液腺的上皮屬於上皮組織,其內有豐富的血管和神經,血管壁及內的血液屬於結締組織,神經屬於神經組織,可見唾液腺也是由不同的組織構成的一個器官.因此蚊子的唾液腺屬於器官.
(5)由資料可知,保護環境,防止水污染等是本地區預防瘧疾病的主要辦法
故答案為:
(1)作出假設;制定計劃;實施計劃; 得出結論
(2)人;蚊子; 瘧原蟲;麻雀
(3)單;細胞
(4)器官
(5)保護環境,防止水污染等.
❸ 預防疾病的健康報告總結
1、以落實《關於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建設的若干規定》為重點,加強和完善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建設。開展綜合性的調查研究和督導檢查,開展邊境地區及經濟欠發達地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現狀調研,完成疾病預防控制機構人員編制、縣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內設機構和工作規范、基層防保組織在疾病預防控制工作中的職責與任務等階段性研究工作,修訂《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管理工作規范》,研究制訂《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考核標准》。
2、繼續推進省、地兩級疾病預防控制管理幹部的科學管理培訓工作;開展市(地)、縣(區)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實驗室管理人員培訓;完成實驗室常用微生物檢驗技術培訓材料的編寫,組織開展培訓;繼續推進現場流行病學培訓工作,開展以案例研討為主要形式的培訓;結合疾病預防控制重點項目的實施,組織開展相關專業技術培訓工作。
3、加強督導、檢查,推進中央轉移支付項目疾病預防控制專項資金執行效率,提高執行效益,促進重點疾病預防控制工作的開展。加大《傳染病防治法》等疾病預防控制相關法律法規實施力度。進一步規范全國傳染病疫情網路直報工作,加強疫情報告信息的分析利用工作,組織開展網路直報工作及新修訂傳染病報告卡使用情況的督導檢查。加強部門間傳染病防治協調,充分發動群眾,提高防病意識,形成全社會關心和支持公共衛生建設的新局面。
4、加強全國鼠疫監測和國家級鼠疫監測點建設,有效應對和控制人間鼠疫的發生和流行。加強霍亂監測,堅持腸道門診制度,大力開展腸道傳染病健康教育,防止疫情的暴發。加強不明原因肺炎的監測,及早發現非典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提高各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及流感監測哨點的工作水平,逐步建立區域流感中心,做好應對流感大流行准備計劃和應急預案各項工作的落實和督導檢查工作。繼續加強對重點地區結核病防治工作的督導檢查力度,保持現代結核病控制策略(DOTS)覆蓋率100%;新塗陽肺結核病人發現率保持在70%及以上;新塗陽肺結核病人治癒率保持在85%及以上,開展耐葯結核病以及結核病、艾滋病雙重感染控制工作。做好其他傳染病的監測與防治工作,制定重點傳染病防治工作規范。
5、做好《艾滋病防治條例》及《中國遏制與防治艾滋病行動計劃(2008—2010)年》發布後的貫徹工作,全面落實艾滋病防治工作措施。成立艾滋病防治政策宣講團,爭取到2008年年底,將全國50%的縣級以上主管領導幹部培訓一次,落實「全國農民工預防艾滋病宣傳教育工程」,2008年完成詳細工作方案的制訂,在流入地和流出地深入開展宣傳,使農民工艾滋病防治知識知曉率達到65%。進一步完善監測和疫情直報工作,加大對重點地區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支持力度,在毒品危害嚴重的省區全面推進美沙酮維持治療工作,2008年底將美沙酮治療門診數量擴大到300個以上。充分發揮高危人群干預工作隊的作用,加大預防艾滋病性傳播的干預力度。落實「四免一關懷」政策,建立健全艾滋病醫療救治管理體系,完善以就地治療、家庭治療、社區治療為主的醫療救治體系和救治模式建設,繼續做好抗病毒治療工作。加強艾滋病防治計劃管理和資源整合工作,組織制訂全國艾滋病防治工作的監督與評估計劃,整合監測、干預和治療等各方面信息。
6、繼續做好《疫苗流通和預防接種管理條例》宣傳貫徹及其相關配套文件的制訂,組織開展督導檢查。完成「預防接種異常反應鑒定管理辦法」制定,開展預防接種異常反應監測。加強常規計劃免疫工作,建立和健全入托、入學查驗預防接種證制度,進一步提高國家免疫規劃疫苗接種率和接種質量,加快「兒童免疫信息個案化管理系統」建設進程。保持無脊髓灰質炎狀態,維持脊髓灰質炎監測系統正常運轉和高敏感性,做好重點地區的脊灰疫苗強化免疫工作,制定脊髓灰質炎輸入病例和疫苗衍生株病毒發生處理行動預案。提高處理輸入性脊髓灰質炎野病毒和疫苗衍生株病毒循環的應急能力。開展實驗室脊髓灰質炎感染性材料的封存工作。制定並實施全國消除麻疹實施計劃,繼續開展重點地區麻疹強化免疫工作,有效控制高發省份麻疹的流行。下發並組織實施「全國乙肝防治規劃」,開展全國乙肝血清流行病學調查和2002年以來出生、未接種疫苗的兒童乙肝疫苗查漏補種工作。逐步建立和完善流行性乙型腦炎、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監測系統,做好流腦、乙腦疫情的監測,推進高危省份將流腦疫苗和乙腦疫苗納入免疫規劃工作進程。
7、組織開展《血吸蟲病防治條例》頒布後的宣傳貫徹工作,突出以傳染源控制為主的綜合性防治措施,血吸蟲病疫情比上年下降30%以上。繼續開展血防春查工作,加強對重點疫區省血防工作的檢查指導。協調各部門將血防綜合治理重點項目集中安排到重點疫區,發揮綜合治理項目的規模效益和綜合效益。抓好國務院血防辦血防聯系點,摸索新形勢下加強傳染源控制和開展綜合治理的經驗和模式。加強疫情監測,做好應對洪澇災害後的急性血吸蟲病突發疫情的防控工作。加強對中小學生的宣傳工作,改善中小學生急性血吸蟲病感染比例較高的局面。
8、加強瘧疾病人的早發現、早報告和正規治療,減少傳染源,有效控制暴發流行。加強培訓,提高基層衛生人員的報病意識和防治能力。加強邊境地區和聯防地區瘧疾疫情信息和經驗交流,繼續做好全球基金瘧疾控制項目的實施。完成全國消除絲蟲病總結評估和表彰工作,以及世界衛生組織對我國消滅絲蟲病認證的准備工作,繼續加強對可能的輸入性傳染源和殘存微絲蚴陽性者的監測,積極推廣對慢性絲蟲病患者的康復指導和關懷照料工作。探索包蟲病、肝吸蟲病和土源性線蟲病等重點寄生蟲病有效干預模式。
9、按片區、按地理類型進行農村改廁技術和管理的分類指導,特別是血防地區農村改廁的技術指導,提倡修建無害化衛生廁所。修訂農村「三位一體」沼氣池廁所建設標准及「農村實施《生活飲用水衛生標准》准則(1991)」。加強全國農村生活飲用水水質衛生監測網建設,開展農村供水與環境衛生現狀調查,廣泛發動群眾,開展農村愛國衛生宣傳教育工作。
10、繼續進行全國重點地方病監測、病情調查和綜合防治工作。開展以縣為單位的全國碘缺乏病考核評估和尿碘監測試點工作,籌劃「食鹽加碘防治碘缺乏病實施十周年」紀念活動,對大骨節重病區進行病情調查和防治工作,修訂相關標准,加強技術指導。
11198997455、繼續推進《中國精神衛生法》立法工作進程,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進一步加強精神衛生工作的指導意見》,開展全國精神疾病流行病學調查的預調查工作。加強精神衛生機構網路建設,研究貧困精神病人的救助政策。起草並上報《中國居民營養改善條例》,推動中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狀況調查後續工作。會同有關部門深入開展慢病控制政策研究,從政策支持、市場指導和群眾教育三方面加強居民營養改善和慢性病的預防工作。完成慢病防治規劃。啟動全國第三次全死因回顧調查工作。加強腫瘤登記、危險因素控制和早診早治工作,加強對子宮頸癌、食管癌、鼻咽癌的早診早治示範基地的指導。加強有效干預措施的推廣應用和對慢病綜合防治示範區的指導。實施糖尿病管理項目,擴大糖尿病醫院社區一體化管理模式試點。繼續開展牙防先進縣評選、規范口腔保健品的管理認證工作和傷害監測以及安全社區推廣工作。
12、大力開展愛國衛生運動,促進衛生防病工作開展。在抓好衛生創建工作的同時,繼續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有關部門參加愛國衛生活動。按照2008年全國愛國衛生電視電話會議的要求,入夏前全面組織開展愛國衛生整治活動。根據新的《國家衛生城市考核命名和監督管理辦法(試行)》的規定,對2008年底命名滿三年的國家衛生城市(區)進行全面復查。按照《創建國家衛生鎮(縣城)標准》,對已有的國家衛生鎮進行復核;對申報城、鎮進行調研考核;加強對衛生城、鎮日常監督管理;開展健康城市試點活動;抓好《病媒生物防治標准》推廣工作;推廣部分省市創建衛生村的先進經驗。
❹ 瘧疾怎麼讀
瘧疾拼音:
[nüè
jí]
來自網路詞典|報錯
瘧疾_網路詞典
[釋義]
[malaria]
以瘧蚊為媒介,由瘧原蟲引起的周期性發作的急性傳染病
❺ 中國古代是如何治療瘧疾的
瘧疾中醫分為邪郁少陽型、暑熱內郁、暑濕內蘊、疫毒侵襲、正虛邪戀等五型,並根據不同的類型採取不同的治療方法。
1.邪郁少陽
寒戰壯熱,汗出熱退,休作有時,伴有頭痛面赤,惡心嘔吐,口苦。舌苔薄白或黃膩,脈弦或弦數。
[治法] 和解少陽,祛邪截瘧。
[方葯] 小柴胡湯加減:柴胡12克,黃芩12克,半夏12克,常山(酒炒)7克,草果7克,甘草7克,生薑3片,大棗3枚。若表實惡寒甚而汗少者,加桂枝,羌活,防風各7克,口渴甚者,加葛根,石斛,天花粉各12克,濕盛胸脘痞悶,加青皮、蒼術,厚朴各7克.
2.暑熱內郁
熱多寒少,或但熱不寒。汗出不暢,頭痛,骨節酸痛,口渴引飲。舌質紅苔黃,脈弦數。
[治法] 清熱解毒,益氣生津。
[方葯] 白虎加桂枝湯加減:生石膏35克(先煎),知母12克,甘草s克,粳米35克,桂枝12克。若但熱不寒,伴胸中煩悶氣短,改用白虎加人參湯,人參16克,病延日久,陰液大虧,舌尖絳而干,加青蒿鱉甲湯:鱉甲25克(先煎),青蒿12克,生地16克,丹皮12克,亦可加入常山、草果、柴胡等截瘧之品。
3.暑濕內蘊
寒多熱少,或但寒不熱。頭痛身楚,口不渴,胸脅滿悶,神倦乏力.舌苔白滑或白膩,脈弦緊。
[治法] 辛溫達邪,散寒除濕。
[方葯] 柴胡桂姜湯加減:柴胡12克,桂枝7克,乾薑7克,黃芩12克,栝萎根16克,牡蠣16克,甘草7克.苔白膩甚者,加草果7克,厚朴12克:胸腹痞悶加檳榔7克,陳皮12克,汗出不暢去牡蠣;惡寒較重,或泛吐痰延,加附子7克,半夏12克。
4.疫毒侵襲
發病急,病情重,熱型不一。
(1)熱瘴:熱甚寒微,或壯熱不寒,頭痛面赤,煩渴飲冷,甚則神昏譫語,驚厥,舌紅少絳苔黑垢,脈洪數。
[治法] 辟穢除瘴,清熱保津.
[方葯] 清瘴湯:黃芩12克,黃連7克,知母12克,柴胡12克,常山7克,青蒿12克,半夏12克,陳皮12克,茯苓12克,竹茹12克,枳實12克,生甘草7克,滑石16克,硃砂1克(研末沖服)。熱盛者加生石膏35克,大青葉16克,舌質深絳少津加生地12克,玄參16克,石斛12克,玉竹16克,大便干結加生大黃12克,元明粉12克。
(2)冷瘴:寒甚熱微或但寒不熱,渴不欲飲,或嘔吐泄瀉,或神昏不語,舌苔白膩,脈弦。
[治法] 芳香化濁,辟穢理氣.
[方葯] 加味不換金正氣散:蒼術10克,厚朴12克,陳皮12克,甘草6克,蕾香12克,半夏12克,佩蘭12克,荷葉12克,檳梅12克,蘋果7克,菖蒲7克。若痰濕蒙閉心竅,神志昏迷,合用蘇合香丸。
5.正虛邪戀
遇勞即發,反復發作,寒熱不清。脅下痞塊,神倦乏力,面黃肌瘦,懶言氣短,自汗心悸。舌淡、苔少、脈細弱。
[治法] 益氣養血,調和營衛。
[方葯] 何人飲加減:人參16克,當歸12克,何首烏25克,陳皮12克,乾薑7克,甘草6克。若脅下積有痞塊,合用鱉甲煎丸。
❻ 瘧疾防治工作總結
概述 (背景 疫情概況)
主要工作內容(休止期服葯、現症病人治療、血檢、輸入性瘧疾情況、項目完成情況等)
存在問題
下一步工作打算
❼ 23、當代中國醫葯學家屠呦呦,以提取青蒿素治癒瘧疾的成就獲得了2015年諾貝爾
明朝醫葯學家李時珍,在行醫的同時,到各地進行實地考察、搜集民回間葯方,廣泛採集標本答,並親自試驗葯物性能,經過長期的不懈努力,他寫出一部具有總結性葯物學巨著《本草綱目》,這部內容豐富,考訂詳細,附有大量插圖.後來陸續被譯成多國文字,成為世界醫葯學重要文獻,被譽為「東方醫學巨典」.因而青蒿入葯在許多中醫典籍中均有記載,明代李時珍就曾將其記錄在《本草綱目》中.
故選D.
❽ 瘧疾主動偵查小結
1.瘧疾的臨床表現來與診斷:瘧疾是一自種原蟲為病原體的寄生蟲,臨床上以周期性寒顫,發熱,出汗等症狀和脾大,貧血等體征為特點。根據臨床表現,對瘧疾做出正確診斷是瘧疾控制策略中降低發病率,死亡率的基礎。
2.用葯方案:(1).間日虐的治療:氯喹加伯氨喹:氯喹口服總劑量1200mg,第1日600mg頓服,或分2次服,每次300mg:第2,3日各服一次,每次300mg.伯氨喹口服總劑量180mg.從服用氯喹的第1日起,同時服用伯氨喹,每日1次,每次22.5mg,連服8日。此療法也可以用於卵形虐和三日虐的治療。
3.瘧疾診斷原則和診斷標准A.原則;根據虐區住宿史,發病是有定期發冷發熱,出汗等臨床症狀,脾大等體征,以及病原學檢查,血清免疫學等結果,予以診斷。B;標准:按照《瘧疾防治技術方案》的規定,凡具有下列3條者即可診斷為瘧疾。
a.具有典型瘧疾臨床症狀者。b:血檢發現瘧原蟲(包括免疫學檢查陽性)。c;疑似瘧疾抗瘧葯試治有效者。、
❾ 兩千多年前扁鵲提出用什麼辦法治瘧疾
扁鵲 望 聞 問 切
(李時珍是明朝的,到不了兩千多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