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心得總結 > 南水北調培訓總結

南水北調培訓總結

發布時間:2021-01-02 19:28:28

❶ 簡要概括南水北調的重要性

南水北調可以解決北方缺水;增加水資源承載能力,提高資源的配置效率;使回中國北方地區答逐步成為水資源配置合理、水環境良好的節水、防污型社會;有利於緩解水資源短缺對北方地區城市化發展的制約,促進當地城市化進程;

調南水解北渴,跨越半個多世紀的夢想變成現實。東中線工程全面通水兩年「大考」,水質全線達標,生態環境改善,受水區覆蓋京津兩市及河北、河南、山東、江蘇等省的33個地級市,受益人口達8700萬人。

(1)南水北調培訓總結擴展閱讀:

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於2003年12月30日開工建設。工程從丹江口水庫調水,沿京廣鐵路線西側北上,全程自流,向河南、河北、北京、天津供水,包括丹江口大壩加高、渠首、輸水干線、漢江中下游補償等內容。干線全長1432公里,年均調水量95億立方米,沿線20個大中城市及100多個縣(市)受益。

作為緩解北方地區水資源嚴重短缺局面的重大戰略性基礎設施,南水北調工程規劃分東、中、西三條線路從長江調水,橫穿長江、淮河、黃河、海河四大流域,總調水規模448億立方米,供水面積達145萬平方公里,受益人口4.38億人。

❷ 南水北調簡要介紹100字

南水北調工程是一項把中國長江流域豐盈的水資源抽調一部分送到華北和中國西北地區,從內而改變中容國南澇北旱,北方地區水資源嚴重短缺局面的重大戰略性工程,目的是促進中國南北經濟、社會與人口、資源、環境的協調發展[3]。南水北調工程有東線、中線和西線三條調水線路,總投資額5000億元人民幣。此工程的規模和難度都超過三峽工程,工程已全面展開。領導機構為國務院南水北調工程建設委員會,辦公室設在水利部南水北調規劃設計管理局。中線工程於2014年12月12日正式通水。

❸ 南水北調的重要意義

2012年9月16日至17日,南水北調工程是優化水資源配置、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基礎性工程,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投資額最大、涉及面最廣的戰略性工程,事關中華民族長遠發展。工程建設起到了決戰決勝的關鍵階段。
東線工程可為蘇、皖、魯、冀、津五省市凈增供水量143.3億立方米,其中生活、工業及航運用水66.56億m3。農業76.76億立方米。東線工程實施後可基本解決天津市、河北黑龍港運東地區、山東魯北、魯西南和膠東部分城市的水資源緊缺問題,並具備向北京供水的條件。促進環渤海地帶和黃淮海平原東部經濟又好又快的發展,改善因缺水而惡化的環境。為京杭運河濟寧至徐州段的全年通航保證了水源。使魯西和蘇北兩個商品糧基地得到鞏固和發展。南水北調工程是實現中國水資源優化配置的戰略舉措。受地理位置、調出區水資源量等條件限制,西、中、東三條調水線路各有其合理的供水范圍,相互不能替代,可根據各地區經濟發展需要;前期工作情況和國家財力狀況等條件分步實施。
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是我國南水北調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緩解黃淮海平原水資源嚴重短缺、優化配置水資源的重大戰略性基礎設施,是關繫到受水區北京、天津、河北、河南等省市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民生工程。中線一期工程從大壩加高擴容後的丹江口水庫引水,沿線開挖渠道直通北京,總長1432公里,工程自2003年開工以來,經過10多年的建設而成。
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正式通水。江水進京後,北京年均受水將達10.5億立方米,人均水資源量將增加50多立方米。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通水後,一期工程將為北京送水10.5億方,來水占城市生活、工業新水比例將達50%以上。按照北京目前約2000萬人口計算,人均可增加水資源量50多立方米,增幅約50%。工程通水後,不僅可提升北京城市供水保障率,還將增加北京水資源戰略儲備,減少使用本地水源地密雲水庫水量,並將富餘來水適時回補地下水。 1、解決北方缺水;
2、增加水資源承載能力,提高資源的配置效率;
3、使中國北方地區逐步成為水資源配置合理、水環境良好的節水、防污型社會;
4、有利於緩解水資源短缺對北方地區城市化發展的制約,促進當地城市化進程;
5、為京杭運河濟寧至徐州段的全年通航保證了水源。使魯西和蘇北兩個商品糧基地得到鞏固和發展。 1、為北方經濟發展提供保障;
2、優化產業結構,促進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
3、通過改善水資源條件來促進潛在生產力,形成經濟增長;
4、擴大內需,促和諧發展,提高了國內GDP。 1、改善黃淮海地區的生態環境狀況;
2、改善北方當地飲水質量,有效解決北方一些地區地下水因自然原因造成的水質問題,如高氟水、苦鹹水和其他含有對人體不利的有害物質的水源問題;
3、利於回補北方地下水,保護當地濕地和生物多樣性;
4、改善北方因缺水而惡化的環境;
5、較大地改善北方地區的生態和環境特別是水資源條件。

❹ 南水北調作文800字(要寫出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見聞感受)

我國是缺水國家,北方部分城市缺水尤其嚴重。為了解決這一問題,2002年底南版水北調工程啟動。它的建權成將極大緩解北方缺水問題,提高水資源的利用率。目前南水北調工程的東線、西線、中線已破土動工,建成後將解決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安徽、山東等地的用水問題。值得一提的是,在南水北調工程建設過程中,特別重視水質和生態問題。

總體方案:從五十年代提出「南水北調」的設想後,經過幾十年研究,南水北調的總體布局確定為:分別從長江上、中、下游調水,以適應西北、華北各地的發展需要,即南水北調西線工程、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和南水北調東線工程。

南水北調工程的生態環境問題

跨流域調水對調水區、受水區的生態環境可能會引起有利的和不利的影響。東、中、西三條線對受水區的有利影響基本相同:因水量增加,對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水要求提供基本保證,有利於回補地下水,可遏止並逐步改善因缺水造成的生態環境惡化,保護濕地和生物多樣性。對三條線路可能存在的一些不利影響,經研究後認為:採取必要措施後,這些不利影響是可以減輕或避免的,不影響工程決策。

❺ 南水北調工程有何重大意義

南水北調工程意義主要涉及三個方面的內容,社會,經濟,生態。
以下是各自內容介紹:
社會意義:
1、解決北方缺水;
2、增加水資源承載能力,提高資源的配置效率;
3、使中國北方地區逐步成為水資源配置合理、水環境良好的節水、防污型社會;
4、有利於緩解水資源短缺對北方地區城市化發展的制約,促進當地城市化進程;
5、為京杭運河濟寧至徐州段的全年通航保證了水源。使魯西和蘇北兩個商品糧基地得到鞏固和發展。
經濟意義:
1、為北方經濟發展提供保障;
2、優化產業結構,促進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
3、通過改善水資源條件來促進潛在生產力,形成經濟增長;
4、擴大內需,促和諧發展,提高了國內GDP。
生態意義:
1、改善黃淮海地區的生態環境狀況;
2、改善北方當地飲水質量,有效解決北方一些地區地下水因自然原因造成的水質問題,如高氟水、苦鹹水和其他含有對人體不利的有害物質的水源問題;
3、利於回補北方地下水,保護當地濕地和生物多樣性;
4、改善北方因缺水而惡化的環境;
5、較大地改善北方地區的生態和環境特別是水資源條件。
「南水北調工程」,內容介紹:
「南水北調工程」,旨在緩解中國華北和西北地區水資源短缺的國家戰略性工程。就是把中國長江流域豐盈的水資源抽調一部分送到華北和西北地區。
我國南澇北旱,南水北調工程通過跨流域的水資源合理配置,促進南北方經濟、社會與人口、資源、環境的協調發展,分東線、中線、西線三條調水線。因其破壞水循環自然平衡,以及對生態環境的負面影響,該工程也被部分人反對。

❻ 對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見聞感受

我國是抄缺水國家,北方部分城市襲缺水尤其嚴重。為了解決這一問題,2002年底南水北調工程啟動。它的建成將極大緩解北方缺水問題,提高水資源的利用率。目前南水北調工程的東線、西線、中線已破土動工,建成後將解決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安徽、山東等地的用水問題。值得一提的是,在南水北調工程建設過程中,特別重視水質和生態問題。

總體方案:從五十年代提出「南水北調」的設想後,經過幾十年研究,南水北調的總體布局確定為:分別從長江上、中、下游調水,以適應西北、華北各地的發展需要,即南水北調西線工程、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和南水北調東線工程。

南水北調工程的生態環境問題

跨流域調水對調水區、受水區的生態環境可能會引起有利的和不利的影響。東、中、西三條線對受水區的有利影響基本相同:因水量增加,對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水要求提供基本保證,有利於回補地下水,可遏止並逐步改善因缺水造成的生態環境惡化,保護濕地和生物多樣性。對三條線路可能存在的一些不利影響,經研究後認為:採取必要措施後,這些不利影響是可以減輕或避免的,不影響工程決策。

❼ 南水北調有感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是從長江最大支流漢江中上游的丹江口水庫調水,在丹江口水庫東岸河南省淅川縣九重鎮境內的工程渠首開挖乾渠,經長江流域與淮河流域的分水嶺方城埡口,沿華北平原中西部邊緣開挖渠道,在滎陽通過隧道穿過黃河,沿京廣鐵路西側北上,自流到北京市頤和園團城湖的輸水工程。

輸水乾渠地跨河南、河北、北京、天津4個省、直轄市。受水區域為沿線的南陽、平頂山、許昌、鄭州、焦作、新鄉、鶴壁、安陽、邯鄲、邢台、石家莊、保定、北京、天津等14座大、中城市。重點解決河南、河北、北京、天津4省市的水資源短缺問題,為沿線十幾座大中城市提供生產生活和工農業用水。供水范圍內總面積15.5萬平方千米,輸水乾渠總長1277公里,天津輸水支線長155公里。

丹江口大壩加高後,丹江口水庫正常蓄水位達到170米,在此條件下可保證規劃調水量。考慮2020年發展水平在漢江中下游適當做些補償工程,調水到北方地區的同時,保證調出區的工農業發展、航運及環境用水。

2014年12月12日下午14時32分,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正式通水。

截至2018年12月12日,南水北調東中線工程累計調水222億立方米,供水量持續快速增加,優化了我國水資源配置格局,有力支撐了受水區和水源區經濟社會發展,促進了生態文明建設。

❽ 南水北調有何現實意義

南水北調,是一項跨流域的宏偉工程,旨在緩解北方水危機,實現南北經濟齊飛,其深遠意義為世人矚目。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以解決沿線100多個城市生活和工業用水為主要供水對象,兼顧農業及其它用水,建成以後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巨大,主要體現在:第一,將較大地改善北方地區的生態和環境特別是水資源條件,增加水資源承載能力,提高資源的配置效率,促進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對於擴大內需,保持全國經濟的快速增長,實現全國范圍內的結構升級和經濟社會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第二,通過改善水資源條件來促進潛在生產力形成現實的經濟增長,通過建立南水北調工程新型的運行機制,促進受水地區加大節水、治污的力度,逐步改善黃淮海地區的生態環境狀況,使我國北方地區逐步成為水資源配置合理、水環境良好的節水、防污型社會,實現可持續發展。第三,能有效解決北方一些地區地下水因自然原因造成的水質問題,如高氟水、苦鹹水和其他含有對人體不利的有害物質的水源問題,改善當地飲水的質量。第四,有利於緩解水資源短缺對北方地區城市化發展的制約,促進當地城市化進程。 跨流域調水工程是人類運用現代科學技術,改造自然,改變人類生存環境,保護生態平衡和促進經濟發展的偉大壯舉。南水北調工程的興建對華北的經濟環境、生態環境以及社會環境都將帶來巨大的改善,並帶動全國經濟和社會的持續發展與穩定。

❾ 南水北調的所有地理知識點

您好!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長江中下游平原:1、長江流域總體位於北緯24度版-北緯35度之間權,東經90度-東經122度之間(經緯度位置)
2、長江流域東部鄰近海洋,西部(源頭附近)離海洋較遠
地形:長江流域上游處於第一、二階梯,地勢高,落差大,水能豐富,中游和下游位於第三階梯,地勢低平
土壤:長江中下游有肥沃的水稻土,肥沃
植被:長江流域的植被狀況與黃河相比,覆蓋率和水土保持能力強得多
氣候:長江流域在青藏高原的地區為高原山地氣候,其餘地區為亞熱帶季風氣候
水文特徵:(1)流量大(2)汛期較長,為夏汛(3)無結冰期(4)階梯交界處水能豐富
華北平原:氣候:溫帶季風氣候為主,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少雨;
地形:平原為主,地勢平坦開闊;
水源:有海河,黃河,淮河等多條河流。

❿ 如何評價南水北調工程

2012年9月16日至日,南水北調工程是優化水資源配置、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基礎性工程,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投資額最大、涉及面最廣的戰略性工程,事關中華民族長遠發展。工程建設起到了決戰決勝的關鍵階段。
東線工程可為蘇、皖、魯、冀、津五省市凈增供水量143.3億立方米,其中生活、工業及航運用水66.56億m3。農業76.76億立方米。東線工程實施後可基本解決天津市、河北黑龍港運東地區、山東魯北、魯西南和膠東部分城市的水資源緊缺問題,並具備向北京供水的條件。促進環渤海地帶和黃淮海平原東部經濟又好又快的發展,改善因缺水而惡化的環境。為京杭運河濟寧至徐州段的全年通航保證了水源。使魯西和蘇北兩個商品糧基地得到鞏固和發展。南水北調工程是實現中國水資源優化配置的戰略舉措。受地理位置、調出區水資源量等條件限制,西、中、東三條調水線路各有其合理的供水范圍,相互不能替代,可根據各地區經濟發展需要;前期工作情況和國家財力狀況等條件分步實施。
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是我國南水北調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緩解黃淮海平原水資源嚴重短缺、優化配置水資源的重大戰略性基礎設施,是關繫到受水區北京、天津、河北、河南等省市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民生工程。中線一期工程從大壩加高擴容後的丹江口水庫引水,沿線開挖渠道直通北京,總長1432公里,工程自2003年開工以來,經過10多年的建設而成。
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正式通水。江水進京後,北京年均受水將達10.5億立方米,人均水資源量將增加50多立方米。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通水後,一期工程將為北京送水10.5億方,來水占城市生活、工業新水比例將達50%以上。按照北京目前約2000萬人口計算,人均可增加水資源量50多立方米,增幅約50%。工程通水後,不僅可提升北京城市供水保障率,還將增加北京水資源戰略儲備,減少使用本地水源地密雲水庫水量,並將富餘來水適時回補地下水。

社會意義
1、解決北方缺水;
2、增加水資源承載能力,提高資源的配置效率;
3、使中國北方地區逐步成為水資源配置合理、水環境良好的節水、防污型社會;
4、有利於緩解水資源短缺對北方地區城市化發展的制約,促進當地城市化進程;
5、為京杭運河濟寧至徐州段的全年通航保證了水源。使魯西和蘇北兩個商品糧基地得到鞏固和發展。

經濟意義
1、為北方經濟發展提供保障;
2、優化產業結構,促進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
3、通過改善水資源條件來促進潛在生產力,形成經濟增長;
4、擴大內需,促和諧發展,提高了國內GDP。

生態意義
1、改善黃淮海地區的生態環境狀況;
2、改善北方當地飲水質量,有效解決北方一些地區地下水因自然原因造成的水質問題,如高氟水、苦鹹水和其他含有對人體不利的有害物質的水源問題;
3、利於回補北方地下水,保護當地濕地和生物多樣性;
4、改善北方因缺水而惡化的環境;
5、較大地改善北方地區的生態和環境特別是水資源條件。

閱讀全文

與南水北調培訓總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辦春考培訓學校 瀏覽:734
九江船員培訓中心 瀏覽:5
台州繪墨藝術培訓有限公司 瀏覽:207
非科級後備幹部集中培訓總結 瀏覽:419
東北舞蹈藝考培訓機構 瀏覽:427
民營企業家培訓班結業式 瀏覽:59
2017入黨培訓內容 瀏覽:828
順德駕駛員培訓中心 瀏覽:125
姜堰市三水培訓中心網站 瀏覽:263
電動汽車維修培訓視頻 瀏覽:737
機關黨務幹部培訓內容 瀏覽:423
企業培訓為自己工作心得體會 瀏覽:512
線上培訓工作 瀏覽:303
泉州舞蹈培訓招聘 瀏覽:709
禮儀培訓三年計劃書 瀏覽:926
稅務學校培訓個人總結 瀏覽:508
專業技術人才初聘培訓小結 瀏覽:980
是實驗室設備安全培訓 瀏覽:54
北京砂鍋米線培訓學校 瀏覽:127
幹部教育培訓工作意見建議 瀏覽: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