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社區工作者怎樣處理突發事件
一、及時抓一個「實」字。鹿源春社區本著以人為本的宗旨,把為民做好事,解難事當作工作重點,真抓實干深入轄區辦實事。社區老樓100%都沒有物業。以前只要是哪個樓發生管道漏水或者下水管堵塞等事件,社區不得不放下其它事,花上好長時間,一家家去收取費用,這樣既費時又費力,還不利於社區的正常工作。為了解決這個難題,社區實行預防為主、預防與應急相結合的原則,對本社區老樓房有步驟有計劃的宣傳推廣居民業主委員會的選舉工作,幫助各樓建立業主委員會,積極應對突發事件,這樣不僅有利於社區工作的開展,也帶動了居民的參與意識,大家齊心合力共同為轄區的安穩而努力。截止到2009年12月,轄區共有55棟老樓房成立了業主委員會,在實際生活中盡顯出它應有的職權作用。
二、突出一個「引」字。針對轄區樓房老化,物業棄管,突發事件層出不窮的現狀,社區積極應對,制定新舉措,引導各樓居民成立業主委員會,來共同應對突發事件。社區幫助各樓居民按照選舉制度推選出業主委員會,代表居民來行使自已的權利。居民不再為管道破裂無人來管而發愁了。今後社區還要繼續加大推動和引導作用,力爭老樓都能成立業主委員會,共顯社區的和諧。
三、緊扣一個「聯」字。社區09年加大了與居民的密切關系,不斷深化調解機制,引導居民自建業主委員會,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有效發揮業主委員會的職權。在與業主委員會緊密配合的基礎上,與熱力公司、自來水等部門通力合作,共同打通快捷的服務通道,提升便民服務的質量和效率。2009年11月,建行5號樓供熱管道由於老化破裂,此時正值天氣轉冷之際,該棟樓以老年人居多,為了讓全樓90多戶居民能夠盡快住上暖屋子,社區工作者與該樓的業主代表積極行動起來,一起商討有關事宜,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停熱當天,維修人員就已到達現場進行維修,社區工作者與居民代表開始收取維修費用,耐心做居民的解釋工作,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僅僅兩天時間,斷裂的管道就修復好,各家的暖氣都熱了起來。
能切實幫助居民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是我們每個社區工作者的最大心願,能及時有效處理好突發事件,更是我們社區人義不容辭的責任,只要社區人在工作中擰成一股繩,齊心協力辦實事,居民對社區服務的滿意度不斷上升,從而贏得居民的認可
B. 社區突發事件防爆技能培訓學習心得
質量心得體會 人為本,質做基,企業大廈平地起!質量之於企業,猶回如健康對於人的生命一答樣重要,他是企業發展的靈魂和競爭的核心,關繫到企業的盈利與發展,乃至生死存亡;正所謂質量體現素質,素質決定質量,質量決定存亡! 質量在我心中,不管...
C. 什麼是社區突發事件應急機制
突發事件,是抄指突然發生,襲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嚴重社會危害,需要採取應急處置措施予以應對的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和社會安全事件。
而社區突發事件應急機制則指
社區在面對各類突發問題時,應該如何應對的一種有機的體系。通常是盡可能多得列舉所有可能發生的問題,並進行一系列的預案,發生問題時,就可能按照這套措施來做,即社區突發事件應急措施。
D. 社區突發事件預檢分診名詞解釋
社區突發事件預檢分診:
及時向衛生行政部門和相關部門報告,全面掌握疫情動態,及時准確地報告疫情,提出預防控制對策和措施,在區衛生局、疾控中心、衛生監督所和街道辦事處的領導下,組織指揮突發事件的衛生救護、疫點消毒、防病宣傳、物資供應等工作,保證防治工作高效、有序進行。
E. 社區突發事件有何特殊性
如果是有特牌突發事件發生的話,社區有人工作的人是有資格管理的,並且還有可能會做一定的處理能力和調節吧,特殊性就在於它是有社區去那范圍進行發生的突發事件。
F. 作為一名社區書記遇到突發事件如何處理
作為一名社區的書記,日常應負責好黨建工作,不要過多干涉社區工作。
如果遇到突發事件,一要積極向上級反映。
二要按預案組織搶救,自救。
三要積極開展工作,把損失減少到最低。
G. 社區組織如何處置各種常見的突發事件
基層是預防和處置突發事件的關鍵環節和第一現場,加強基層應急處置和管理能力建設,是做好應急管理工作的基礎。「基礎不牢、地動山搖」。黨的基層組織是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組織基礎,在應急管理中起著基礎性作用。加強基層黨組織應急機制建設,有利於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在應對突發事件中的戰斗堡壘作用和先鋒模範作用,最大限度地減少突發事件給經濟社會和人民生命財產帶來的危害和損失,對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維護社會穩定和人民群眾根本利益具有重要意義。一直以來,面對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和社會安全事件等各種突發事件,特別是近年來在應對嚴重低溫雨雪冰凍災害、抗洪搶險、抗旱救災等重大考驗中,在各級黨組織的領導下,廣大基層黨組織積極應對、妥善處置,有效保障了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彰顯了基層黨組織在關鍵時刻的動員力、凝聚力和戰鬥力。近些年以來,我國各種自然災害和事故災難經常發生,各類不穩定因素不斷增多,並且多數發生在基層,基層黨組織應急管理工作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從我區目前的現實情況來看:城鎮化水平較低,農村基礎設施薄弱,人民群眾應急意識淡薄,基層防範抵禦風險能力較差。因此,各級黨組織要充分認識加強基層黨組織應急機制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居安思危,增強憂患意識,採取有力措施,把應急管理納入基層黨建工作范圍,作為創先爭優活動的重要內容,扎實推進基層黨組織應急機制建設,促進基層黨組織應急管理能力的全面提高,把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轉化為應對突發事件的強大力量。
一、突發事件與應急管理
(一)突發事件。《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九次會議於2007年8月30日通過,自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湖南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辦法》於 2009年11月27日經湖南省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通過,自2010年1月1日起施行。《突發事件應對法》規定,突發事件是指突然發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嚴重社會危害,需要採取應急措施予以應對的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和社會安全事件。
突發事件的類型眾多,每類突發事件都具有各自的特點,但整體來看,突發事件具有突發性、不確定性、破壞性、衍生性、擴散性、社會性和周期性等七個共同特徵。
在我國,按照社會危害程度、影響范圍、突發事件性質和可控性等因素,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一般分為四級,即I級(特別重大)、Ⅱ級(重大)、Ⅲ級(較大)和Ⅳ級(一般),依次用紅色、橙色、黃色和藍色表示。社會安全事件是不分級的,這是因為社會安全事件不同於其他三類突發事件,其演進呈現出非線性的特點,其影響破壞力也難以用簡單的指標量化。
(二)應急管理。簡而言之,應急管理就是預防和應對各類突發事件的活動,具體來說,是指政府、企業、以及其它公共組織,為了保護公眾生命財產安全,維護公共安全和社會秩序,在突發事件事前、事發、事中、事後所進行的預防、響應、處置、恢復等活動的總稱。應急管理是政府的核心職能之一,隨著政府職能轉變和發展,還將不斷強化。
我國按照統一領導、綜合協調、分類管理、分級負責、屬地管理為主的原則建立應急管理體制,在應急管理具體工作中,一般遵循以人為本、安全第一;統一領導、分級負責;預防為主、防救結合;快速反應、協同應對;社會動員、全民參與;依靠科學、依法規范;信息公開、引導輿論等七大原則。
按照突發事件的發生發展規律,應急管理的任務涵蓋突發事件的事前、事發、事中、事後四個階段,分別是事前的預防與應急准備、事發的預警與應急響應、事中的處置與應急救援和事後的評估與恢復重建。
二、我區的公共安全形勢
(一)自然災害頻發。我區常見的自然災害主要有洪澇、冰雹、乾旱、低溫冰凍、山體滑坡、雪災、森林火災和病蟲害等,給全區人民群眾生命財產造成重大損失。
主要原因:一是受全球氣候變暖等因素的影響,極端天氣增多,發生流域性大洪水、地質災害、低溫雨雪、冰凍災害的幾率增大。二是我區降水強度大。大范圍強降水是造成洪澇災害、地質災害頻發的直接原因。三是我區的地勢西南高、東北低,水系豐富。部分山區易發生泥石流;部分地區易發生洪澇災害。四是受高森林覆蓋率與本地的風俗、生產習慣影響,造成森林火災發生較多。清明祭掃、農業生產是引發森林火災的重要因素。
(二)事故災難多發。主要原因:一是特殊的地理環境造成交通事故頻發。山區峰高路陡,全境水系眾多,部分群眾交通安全意識淡薄,重大道路及水上交通事故經常發生。二是企業安全生產投入欠賬多、基礎差、隱患多,事故發生的潛在危險性較大。礦山規模小、投入少,礦石采空區多,生產條件差,非法開采屢禁不止,安全隱患突出。三是經濟高速發展的大背景下,建設工地多,建築安全事故時有發生,高層建築、橋梁等在建工程都是生產安全事故的防範重點。
案例1、 2011.10.18吳國才毛家塘建築工地墜亡案。
(三)公共衛生事件時發。我區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以傳染病暴發疫情為主,食物中毒居其次,其他職業中毒、環境因素等佔比較低。主要原因:一是傳統的傳染性疾病還未徹底消除。我區是全省的霍亂老疫區和鉤體病、傷寒、麻風病、艾滋病、結核病的重災區,自然疫源性疾病疫情暴發流行的可能性很大,傳染病防治工作任務相當艱巨。二是新型傳染病多發。我市人員流動日益頻繁,SARS、HINI流感、輸入性急性傳染病和新型、不明原因疾病發生的風險不斷增加,防控形勢嚴峻。三是農村衛生條件差、生活習慣不佳,部分食品經營者食品安全措施嚴重缺失,隱患較多,造成我市食物中毒事件時有發生。四是工業特別是涉重金屬工業的發展,造成重金屬超標、工業污染、血鉛超標等環境污染中毒事故趨於高發。
案例2、2008年桃花侖小學腮腺炎疫情。
(四)社會安全事件高發。刑事案件、群體性事件是我區社會安全事件的主體。盡管我區全年未發生影響市場穩定的突發事件和大規模恐怖襲擊事件,但社會安全事件數量有所上升,造成的經濟財產損失有所增加。社會安全事件高發主要原因:一是社會利益主體的分化對社會治安帶來一定消極影響。二是社會管理不到位為刑事犯罪提供了空間。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導致不同利益群體的紛爭急劇增加。三是流動人口增多,構成復雜,流通領域內的犯罪上升。四是改革過程中政策調整帶來的遺留問題。國企改革、復轉軍人、大中專畢業生就業等相關群體的利益訴求。五是發展過程中帶來的利益調整問題。征地拆遷、經商、社會管理等。六是經濟發展總體水平不高,非法集資等事件容易造成大的群體性事件,危害社會公共安全。
案例3、 2008年8月8日歐江岔醫院產婦死亡事件。
三、加強基層應急管理的原則、任務和措施
(一)加強基層應急管理的基本原則
1、必須堅持以人為本。首先,要牢固樹立生命高於一切的思想,始終把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作為應急管理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充分落實到預防准備、監測預警、處置救援和恢復重建等各個環節,最大限度減少突發事件及其造成的損害和影響;其次,在處置突發事件的過程中,一定要堅持救人第一,同時也要關注救援人員的安全,不能做無謂的犧牲;最後,要切實加強應急科普宣教工作,提高群眾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
案例4:2009年婁底市雙峰縣 「7·2」抗洪搶險英雄群體事跡。
2、必須堅持科學統領。要站在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高度,堅持把常態管理與非常態管理統一於基層黨組織工作的各個方面,堅持把加強應急管理貫穿於實現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的全過程。要依靠科學技術,運用科學手段,掌握科學技能,切實提高防範應對突發事件的本領。
3、必須探索事件規律。突發事件也是有規律可尋、有辦法應對的。大量的經驗教訓表明,對於錯綜復雜的突發事件,要用系統的、綜合的辦法,快速判斷、把握先機、果斷處理;要把分散的力量迅速集中起來,統一指揮、形成合力;要堅持預防為主、把預防和處置有機結合起來,盡可能降低突發事件風險,同時做好充分的應急准備;要深入分析當地多發、易發突發事件的形成發展的客觀規律,科學總結應對經驗,增強趨利避害、化險為夷、轉危為安的能力,牢牢掌握應對突發事件的主動權。
4、必須抓好制度建設。應急管理的效能來源於科學完備的制度保障。成功的經驗做法和規律性認識,需要通過制度建設予以規范和升華,使突發事件應對工作有章可循,更好地指導實際工作。要進一步完善各類應急預案,增強應對突發事件的規范化水平;要進一步健全各種應急機制,切實加強監測預警、信息報告、應急聯動、責任追究等方面的制度建設。
(二)加強基層應急管理的主要任務
1、早預防─增強應急意識和能力。要加強應急宣傳教育和培訓,增強公眾的安全防範意識和自救、互救能力。鄉鎮政府要切實加強對本級領導幹部和村、社區黨員骨乾的應對突發事件能力教育培訓,切實提高其組織指揮能力。鄉村要充分利用活動室、文化站、宣傳欄等場所,針對社會公眾開展多種形式的應急知識普及教育。生產經營企業要加強員工的應急培訓,熟練掌握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和技能。教育主管部門要推動將應急知識納入中、小學校教育課程體系,中小學校要認真貫徹《中小學公共安全教育指導綱要》,加強學校應急知識教育。
2、早發現─做好隱患排查整改。基層組織和單位要逐步建立健全風險隱患及時發現、定期排查、實時監測、有效整改的動態監管機制;對引發各類突發事件的危險源、危險因素和危險區域及社會矛盾等進行全面排查,並做到邊排查、邊整改;要建立風險隱患台賬和信息資料庫,根據突發事件的分級標准,實行分類管理和動態監控。社區、鄉村、企業、學校要特別重視矛盾糾紛和其他影響社會安全隱患的排查化解工作,防範群體性事件發生。
3、早報告─加強信息報告和預警。鄉鎮(街道)和重點企事業單位要嚴格執行24小時值班制度,村(居)委會及社區物業要加強值班工作,第一時間上報突發事件信息。要著力發揮基層信息員隊伍的作用,針對重點地區、群體、行業設立安全員、信息員,形成以基層群眾為主體的安全信息網路。要建立完善預警信息通報與發布制度,充分利用廣播、電視、手機短息、電話等各種手段,及時發布預警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