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政府采購實訓的收獲
一、政府采購的概念、起源及發展
1、政府采購概念
政府采購,是指各級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和團體組織,使用財政性資金采購依法制定的集中采購目錄以內的或者采購限額標准以上的貨物、工程和服務的行為。在國際上,政府采購是包括采購政策、采購程序、采購過程及采購管理在內的各項制度總和,也稱公共采購的管理制度。
2、政府采購的起源
政府采購是隨著國家的出現而產生的,規范化的政府采購制度最早形成於18世紀末的西方自由資本主義國家,美國早在1761年就頒布了《聯邦采購法》,英國政府在1782年設立了文具公用局。政府機構開始就政府采購問題進行制度建設和機構建設,標志著政府采購制度的初步形成。政府采購在歐美國家經過漫長的改革和完善,已由單一的財政支出管理手段,演變成兼有財政支出管理和國家宏觀調控雙重功能的重要工具,是政府介入經濟運行的最直接方式之一。
3、我國的政府采購制度
在我國,政府采購行為歷來就有,但一直沒有建立規范政府采購行為的法律或制度。實行政府采購制度,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必然要求,同時也是我國融入全球化經濟的必然選擇。
這項改革從1996年開始著手施行,截至目前,已經經歷了研究探索、試點初創、逐步推廣、全面實施四個階段:
1996年至1998年7月為研究探索階段。
1998年7月至2000年6月為試點初創階段。
2000年6月至2002年12月為逐步推廣階段。
2003年1月1日至今為全面施行階段。
二、政府采購范圍和規模情況
政府采購范圍和規模是衡量一個國家政府采購制度是否完善和健全的重要標志,直接反映政府采購制度發展的廣度和深度。沒有一定的規模,其制度的優勢、政策目標、規范管理等都受到制約,更談不上又好又快發展。
三、政府集中采購不是集中腐敗
第一,政府采購有制度上優越性和先進性。
第二,政府采購是「管采分離」的采購。
第三,政府采購是專家采購。
四、財政性資金的范圍
財政性資金包括財政預算資金和預算外資金。財政預算資金是指年初預算安排的資金和預算執行中財政追加的資金。預算外資金是指政府批準的各類收費或基金等。實際工作中,財政性資金是指除經營性收入以外的其他所有資金。
五、國貨的采購
1、本國產品的認定
本國產品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予以確認:首先是自主品牌。自主品牌是指由企業自主開發,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品牌,是中資控股企業注冊為中國產品的品牌。其次在中國生產。最終產品必須是在中國生產和製造。第三,最終產品所使用的零部件限制。參考美國對零部件的規定,我國對零部件的限制,可表述為在中國生產或者製造成本必須超過所有零部件成本的50%,零部件成本包括運輸費和稅收。
2、本國產品的采購方法
采購本國產品至少有以下幾種方法:1、清單法。按我國產業發展政策和產品發展前途,以及國家安全需要,確定無條件購買本國產品的產業和產品清單,對於清單內產品在政府采購中應無條件地購買。2、優先法。對於有些本國產品,在質量、技術、商務等條件相同時,應優先購買本國產品。3、優惠法。借鑒國際慣例,在國際招標中,給予本國產品10%至30%的價格優惠。
六、政府采購的政策功能
政府采購政策功能是政府采購的宏觀調控功能,是政府采購在滿足政府自身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所發揮的調控國家宏觀經濟的功能作用。西方經濟學中,政府采購是國家用來調控宏觀經濟總量和結構的重要政策杠桿。
七、政府采購與部門預算和國庫集中支付的關系
部門預算、國庫集中支付和政府采購是財政支出管理體制改革的三項核心內容,在公共財政管理中,部門預算主要解決「該不該買和買多少」問題,政府采購主要解決「由誰買和如何買」的問題,國庫集中支付和績效評價主要解決「向誰買和買得怎麼樣」的問題。三者中,部門預算是基礎,國庫集中支付是保障,政府采購是手段。
八、關於編制政府采購預算
1、政府采購預算的概念
政府采購預算是指各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和團體組織在一個財政年度內,為滿足公共需要,使用財政性采購依法制定的政府采購集中目錄以內的或者采購限額標准以上的貨物、工程和服務的資金使用計劃。它是部門預算的一個組成部分,相當於在部門預算表中增加了反映政府采購工作要求的預算表。
2、政府采購預算編制的原則
①政策性原則。通過預算編制,體現國家機關的行政任務和各項事業發展計劃,必須體現國家有關方針和政策。
②績效原則。部門和單位在編制政府采購預算時,要精打細算,量入為出,避免浪費。這種浪費有兩種表現,一種是貪大求洋、盲目追求「超前」和重復購置;另一種是不考慮發展需要,編報一些技術落後、淘汰和過時產品,造成浪費。
③嚴肅性原則。政府采購預算是部門預算的重要組成部分,經報批後,便要嚴格執行,不得隨意調整。
④統一性原則。政府采購預算要按照統一設置的表格、統一口徑和程序進行編報。隨同部門預算統一編制、統一審核、統一報批、統一下達。
⑤堅持以部門預算為基礎的原則。政府采購預算是部門預算的一個組成部分,將支出預算表中屬於政府預算范圍的項目列入政府采購預算表,並按政府采購的要求填報相關內容。只有這樣才能保障采購項目資金的落實,保證政府采購活動的正常進行。
3、政府采購預算編制的組織工作
編制政府采購預算是一項復雜而細致的工作。在編制政府采購預算時應做好精心細致的准備工作:
①依據政府集中采購目錄。政府集中采購目錄是編制政府預算的前提,政府集中采購目錄必須符合實際、切實可行,過粗或過細都不利於政府采購預算編制。
②制定內部工作程序。通過制度確定內部各職能部門之間在政府采購上工作分工和工作流程,明確各職能部門的權利、職責和義務。
③做好調查研究工作。在編制政府采購預算前要進行詳細的調查、研究,主要是調查單位(包括下級單位)的規模、單位的資金總額、單位年度規劃以及單位以前年度的采購規模等,做到心中有數。
④按要求填報表格。預算表格是政府采購預算的具體表現形式,在設計政府采購預算表格時,既要使表格內容規范、齊全,滿足需要,又要盡量使表格簡明扼要、一目瞭然、便於填報。
⑤做好政府采購預算編制人員的培訓工作。對單位的管理人員和財務人員進行政府采購預算編制的業務培訓,使他們了解政府采購采購的程序、范圍以及政府采購預算的具體編制方法。
九、政府采購的目標和今後努力方向
今後一個時期,深化政府采購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是: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在政府采購法律框架下,以建立完善的管理體系為核心,以制度建設為重點,以管理交易系統為手段,優化和健全采購交易運行機制,實施監督懲罰並重的監控方式,不斷規范管理操作行為,拓展采購制度實施領域,推進采購政策功能發揮和采購管理專業化,促進采購制度綜合效益的提高,提升政府采購制度形象,推動政府采購制度改革全面發展。簡而言之,就是要努力實現采購管理精細化、采購行為規范化、采購權責明晰化、采購監督科學化、采購手段電子化、采購人員專業化。
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主要任務有六個方面:一是繼續推進制度建設與創新,建立完善的政府采購制度管理體系;二是繼續推進操作執行規范管理,建立科學的采購運行機制;三是繼續推進監管方式創新,建立監督有力的動態監控體系;四是堅持采購規模和效益並重,健全采購方式;五是繼續推進隊伍素質建設,逐步建立政府采購執業資格制度;六是加大電子化采購平台建設,建立統一的政府采購管理交易系統。
B. 政府采購的對象有哪些
政府采購有三類采購對象:貨物、服務、工程。
(1)政府采購管理機關:指財政部門內部設立的,制定政府采購政策、法規和制度,規范和監督政府采購行為的行政管理機構。該機關不參與和干涉采購中的具體商業活動。
(2)政府采購機關:是指政府設立的負責本級財政性資金的集中采購和招標組織工作的專門機構。
(3)采購單位:是指使用財政性資金采購物資或者服務的國家機關、事業單位或其他社會組織。
(4)政府采購社會中介機構:是指依法取得招標代理資格,從事招標代理業務的社會中介組織。
(5)供應商:是指與采購人可能或者已經簽訂采購合同的供應商或者承包商。
(6)政府采購資金管理部門:政府采購資金管理部門是指編制政府采購資金預算、監督采購資金的部門。包括財政部門和采購單位的財務部門。
政府采購應遵循如下基本原則:
(1)公開透明原則
(2)公平競爭原則
(3)公正原則
(4)誠實信用原則
(2)集中采購培訓內容擴展閱讀:
政府采購的功能:
(一)節約財政支出,提高采購資金的使用效益。實踐證明,政府采購制度是一種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公開透明的采購制度。從國際經驗來看,實行政府采購一般資金節約率為10%以上。
(二)強化宏觀調控。發揮政府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宏觀調控作用,推進保護國內產業、保護環境、扶持不發達地區和中小企業等政策的實施需要制定政府采購法。
(三)活躍市場經濟。政府采購活躍市場經濟主要表現在:
1. 政府采購使政府正常運轉需要的貨物、需建的工程和服務,由政府自產、自建、自管轉為全方位面向市場開放,極大的活躍市場經濟;
2. 政府采購的公開招標、競爭性談判等方式,促使企業按市場經濟的規律運行,不斷提高產品質量,提高服務質量,提高產品競爭力等,也促使市場經濟的活躍。
3. 政府宏觀調控,加大投資,促進內需,大多通過政府采購渠道來進行。大量的政府采購行為使市場經濟更加活躍。
(四)推進反腐倡廉。行政腐敗是制約我國政治經濟體制改革的重大問題,治理行政腐敗不僅需要運用黨紀國法的嚴厲制裁,而且需要從經濟源頭加以杜絕。
大量的案例表明,政府購買過程中的錢權交易是滋生行政腐敗的主要形式,因此,在實現政府采購市場體制化與公開化的基礎上,通過政府采購政策,可以杜絕政府采購主體的行為規范,有效地、及時地鏟除行政腐敗的幼苗。
(五)保護民族產業。在政府采購市場中適度保護民族產業是發展中國家在對外開放過程中的必要措施,根據WTO的規定,我國的進口關稅水平,已降到極限,因此政府采購已成為重要的非關稅壁壘之一。
按照國際慣例,我們完全可以憑借國家安全、經濟欠發達等理由為依據,制定一些具有保護民族產業的政府采購政策及相關的國內配套政策,在國際貿易中,這是保護本國政府采購市場,保護民族產業的一個合理、合法手段。
C. 企業管理主要包括哪些內容
企業管理制度所包括的內容是非常多的,大體上可以分為幾大類:
1、企業文化及制度流程管理制度體系:包括規章制度管理制度、流程管理制度、企業文化理念大綱、企業行為規范手冊、員工獎懲管理制度、員工手冊等。
2、行政辦公管理制度體系:包括計劃總結管理制度、會議管理制度、文件管理制度、提案建議管理制度、印信管理制度、接待管理制度、綜合檔案管理制度、辦公用品管理制度、出差管理制度、車輛管理制度、基建維修管理制度、宿舍管理制度、食堂管理制度、辦公環境管理制度、綠化管理制度等
3、信息管理制度體系:包括信息系統管理制度、計算機軟體管理制度、計算機設備管理制度、計算機網路管理制度等
4、人力資源管理制度體系:包括組織結構、部門職能、崗位職責、績效管理制度、薪酬管理制度、招聘管理制度、內部競聘管理制度、幹部管理制度、培訓管理制度、新員工試用期管理制度、人才梯隊建設管理制度、員工職業生涯發展制度、人事管理制度、人事檔案管理制度、勞動紀律管理制度等
5、財務管理制度體系:包括預算管理制度、資金管理制度、票據管理制度、費用報銷及借支管理制度、帳款管理制度、成本費用管理制度、存貨管理制度、固定資產管理制度、低值易耗品管理制度、審價管理制度、會計核算管理制度、會計電算化管理制度、財務稽核管理制度、會計檔案管理制度、統計管理制度等
6、風險控制制度體系:包括審計管理制度、法務管理制度、合同管理制度、內控管理制度
7、營銷管理制度體系:包括市場調研製度、銷售價格管理制度、銷售市場劃分管理制度、銷售渠道管理制度、市場策劃及推廣管理制度、電商管理制度、產品交貨管理制度、售後服務管理制度、退換貨管理制度、銷售人員管理制度、客戶管理制度、竄貨管理制度、銷售費用管理制度等
8、供應鏈管理制度體系:包括采購管理制度、供應商管理制度、招標操作規程、ODM、OEM訂單管理、倉儲管理制度、廠內配送管理制度、廠外配送管理制度、廢舊物資處理制度
生產管理制度體系:包括生產計劃調度管理制度生產過程采購品、半成品、成品管理制度、工時定額管理制度、材料定額管理制度、質量管理體系、設備管理制度、工裝管理制度、工具管理制度、設備維修保養管理制度、設備事故處理制度、能源管理制度、計量管理制度、交接班管理制度、班會管理制度、車間6S管理制度、生產台賬管理制度、生產外協管理制度等
9、安全環保管理制度體系:包括安全生產管理制度、消防安全管理制度、保衛工作管理制度、作業安全防護規則、勞保用品管理制度、廠區環境管理制度、環保設施管理制度、有害廢棄物管理制度、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等
10、研發技術管理制度體系:包括產品開發與設計管理制度、新產品試制管理制度、產品工藝管理制度、技改管理制度、技術文件管理制度、標准化管理制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