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血漿站五周年感悟怎麼寫
中國的貧富差距到底有多大
恐怕這是個一時無法精確的問題。據賴明在政協第十一屆常委會第六次會議期間《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促進經濟社會健康發展》的發言資料,中國的貧富差別已經從改革開放初期的4.5︰1,擴大到了現在的12.66︰1。如其中的城鄉居民收入差距,1998年時為2.52 ︰1;2008年時則為3.31︰1。而許多網友則認為這個數據仍然相對保守,像電力、石油、金融等壟斷行業的人員收入要遠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差距至少應在10倍左右(註:摘自石思述博文:「中國貧富差距多大」,2009、6、19)。對這兩種不同的差距,本人以為都可以接受。因為賴先生說的應是平均差距,而網友說的則是集團差距,自然就會得出不同的結論了。不過,我倒覺得既然是說貧富的「差距」,如果是用富裕、中產、貧困三個等級來劃分階層的話,就應該拋開「中產」,進行「富裕和貧困」兩個階層的專門比較。否則,極易混淆公眾視聽,誤導認識、實踐、研究和發展的方向。
中國的富裕階層到底有多富裕,中國的貧困階層又到底有多貧窮,恐怕不僅富裕階層的「富」,遠遠超出一般人的想像;而且貧困階層的「貧」,同樣也是遠遠超出一般人的想像。在2009年11月16日的《揚子晚報》,一篇題為「爆竹作坊童工1小時掙1元」,和一篇題為「富二代培訓費一年50萬,學紳士淑女如何聚會等」的報道同時刊出。編輯把這兩篇文章安排在同一天,而且分別發表在A14版和A16版,打開報紙即能同時看到,是想暗示什麼嗎?當時雖然有過這個念頭,但一閃而過,並未太往心裡去。可在接下來的幾天里,先是聽到廣播電台報道「上海開辦了富二代培訓班」,接著又是「北京開辦了富二代培訓班」,似有「星火燎原」之勢,這才「上心」,趕緊又找來報紙,認真琢磨起「貧富」差距的問題。
據「爆」文,廣西賀州市平桂管理區公會鎮雙洋村因27組村民謝慶歲、楊萬文利用小學生課余時間非法加工爆竹,導致2人亡,12人受傷。而傷亡人員中的13名是在讀小學生,其中年齡最大的為15歲,最小的僅僅7歲,全部都是留守兒童。他們每插一卷大海碗大小的爆竹能掙3角錢,每次工作1—2個小時,約掙1元—2元錢不等。據說中國農村這樣的留守兒童約有5400萬人,其中14歲以下約有4000多萬人。別的就不說了,只說這個工作1小時掙到的1元錢報酬,是不是有點太殘忍、剝削得太狠了?這么幼小鮮活的生命就為掙到這區區的1、2元錢而被無情的葬送了,難道這只是「僱主」的責任嗎?難道不應該引起全社會的反思嗎?工作1個小時1元工錢,即使24小都在工作,1年能夠掙到的也就只有8600元錢。如按「爆」文所說的每天約工作2個小時,約能掙到2元錢,就是1個月天天都幹活,也就只能掙到60元錢左右。全國現有5400萬名農村留守兒童;1個小時1元工錢;1次事故傷13人……,想想吧,為了不讓這類事件繼續、重演、發生,我們應該怎麼做、做什麼?!
據「富」文,中國富二代的教育培訓由江蘇和浙江兩省率先發起,培訓時間約15個月,培訓費約30萬元。據上海一家培訓機構老師介紹,上海這家培訓機構2005年至今已經培訓200名學員。學員1年的培訓費約50萬元。學員五分之一來自浙江,十分之一來自福建,廣東學員開始逐漸增多。培訓的主要課程為培養個人的興趣愛好和交際能力。如果按15個月30萬元學費計算,學員平均每天支付的學費約547元;如果按1年50萬元學費計算,學員平均每天支付的學費約1370元。這些應該還不包括學員個人的如交通、購物、聚會、遊玩等日常的其它生活開支。
這就是「富二代」與「貧二代」生活的真實寫照。當然,如果僅僅以此為據就得出結論中國的貧富差距是500倍、1000倍,那也就有點太不負責任、太隨意也太不可相信了。不過,關於這個「富二代」到底擁有多少財富或可以享用多少財富,就「富二代」培訓班的「費用」即可窺一斑;至於這個「富二代」的數量能否形成一個階層,就官方報道的「富二代」培訓班前景無限廣闊,也應可以得出一個大概的結論。而關於這個「貧二代」到底貧窮到什麼程度,1個小時1元工錢雖可說明一些問題,但份量不夠。2009年11月11日《參考消息》的一則「農民工二代犯罪率攀升令人憂」的報道,倒是可以作點補充。報道稱:廣州監獄中近80%的年輕囚犯都曾在成長階段被進城務工的父母留在農村。據對1200名囚犯調查,很多「新一代外來務工人員」陷入了一種惡性循環。
實際上,當用「數字」劃分了富裕和貧困兩個階層的時候,就應該預料到可能出現今天這樣的結果,當「富一代和貧一代」共同製造出來的「錢」的差距集中體現在「富二代和貧二代」的身上時,最終就會由量變走向質變——「富二代和貧二代」之間的質變。因此,這個時候的「貧富」差距已經不只是物質了,它還包括精神,是全面、全方位的。而且隨著知識經濟、網路、信息等的時代發展與進步,這個「差距」將會變得越來越難超越或填平。所以,中國的貧富差距到底有多大,不僅要用數字去計算,還要用做人的「良心」去感受。
中國老百姓的心裡都有一桿秤,一桿「公平秤」 !!!
Ⅱ 參加公司的飛彩培訓的心得體會
體驗式培訓:企業項目推行過程中的協作與執行;體驗在項目推行過程中,我們經常會遇到哪些困難和障礙。項目領導人在項目執行過程中擔當的角色與責任。如何在執行創新思維。在這節課當中,讓我深刻體會到了,理解與支持的力量。很多時候我們的工作往往就是下達後,員工的理解不夠透徹,再加上一些外在因素的干攏,讓他們變得更加的迷失了方向。通過游戲式的培訓也讓我理解到作為一個企業,企業內所以的員工就是一個團隊,團隊的建設是十分重要的,團隊間相互協作的關系也是相當重要的。而在這個團隊當中管理層人員所承擔的任務也是致關重要的,作為一個成功的團隊主管,他之所以成功,其關鍵在於主管99%的行為魅力以及1%的權利行使。下屬能心悅誠服地為他努力工作,不是因為他手中有權,權是不能說服人的,即使服了,也只是口服心不服,絕大多數原因是主管有著良好的領導行為。好的領導行為能給員工帶來信心和力量,激勵員工,使其心甘情願地義無返顧地向著目標前進。作為主管要尊重下屬的人格、尊嚴及創造精神,愛護下級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信任員工,放手讓員工大膽工作。當員工工作遇到困難時,主動為其排憂解難,增加員工的安全感和信任感;當工作中出現差錯時,要承擔自己應該承擔的責任。當團隊主管向上級誇贊下屬的成績與為人時,員工是會心存感激的,這樣便滿足了眾員工渴望被認可的心理空間,其更忠誠於這份創造性工作,干勁會更足。另外,管理者還要不斷加強品德修養,嚴於律己,做一個表裡如一的人;要學會推銷並推動你的目標;要掌握溝通、贊美及為人處事的方法和技巧。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團隊中員工的工作積極性,更好的實現企業與員工共同健康發展的目標。
溝通的藝術與技巧:通過這一次的培訓,我深深的認識到,作為一名中層管理人員,與上級、下級、客戶等,工作生活中有效的溝通是致關重要的。溝通是信息傳遞的重要方式,通過溝通,信息在部門、員工之間得以傳播。組織工作的開展在很大程度地講通過從上到下的層層溝通進行的。部門與部門之間通過有效溝通,能及時消除部門之間的由於缺乏溝通造成的協調性問題,理順工作上流程,迅速的騰飛,增強部門之間協同作戰的能力,提高公司整體工作效率;反之,無效的部門溝通,只能使部門之間徒生交流障礙,溝通不暢各個部門單獨作戰,結果必然造成組織的任務無法得到及時完成。如何提高自我的溝通能力?在本次培訓中孟老師教會了我8個步驟:一是熱情洋溢;二是謙卑有禮;三是全面聆聽;四是察言觀色;五是活在當下;六是方向發問;七是達到共識;八是維護關系。意思就是當我們在與一個人溝通的時候,我們必須要把心打開,熱情微笑的對待別人,同時也要做到大方有禮,當別人在說話的時候我們要認真的聆聽,爭取把對方說的重點牢記在心,在適當的時間向對方提出問題,然後與對方建立起共同是局面,最後是認真的維護好與對方的關系。
Ⅲ 培訓心得體會怎麼寫
如果你是寫給自己看的,不需要有什麼特別的格式,畢竟是以記錄的形式為主,只要自己能夠看得懂,能夠提醒到自己,在這次培訓中獲得了什麼知識和感悟,那麼就OK了。
但是如果是企業培訓,你的心得體會是要寫給老闆或者主管看的,那麼要稍稍注意一下形式:
1)標題 - 最好是以雙標題的形式,雙標題的形式可以讓你的老闆比較快的知道這次培訓的主旨是什麼。e.g.:《精於核心,巧於變化 - 跨部門合作與溝通培訓記錄》
2)培訓概覽 - 首先,你需要簡單介紹一下這個課程,還有講師的資歷,便於你的主管對該培訓有一個大致的了解,然後你說一下培訓課程框架
3)培訓細節記錄及你的感想 - 在概覽之後,你就需要進入細節了。每個培訓都分不同的小節的,你需要記錄每個培訓章節中的知識點到底是什麼。
寫法上呢,我建議你可以分成兩欄,就像我上面寫的,一邊是細節記錄 一邊是你的感想,這樣的記錄形式就能讓你的老闆清楚的了解到,這些知識點,哪些是你覺得有用的,哪些是你認為比較沒有效果的。
4)總結及下一步行動計劃 - 回顧整個培訓過程,你覺得好還是不好,然後老師的風格你喜歡還是不喜歡,培訓的內容是有用還是沒用。從實際應用的角度,你覺得這個知識和技巧,在你未來工作環境中應該怎麼去應用的。
這個就是跟你老闆表決心的點,顯示你這次培訓不是白去的,是對工作實際有用的。
Ⅳ 培訓心得體會怎麼寫
心得體會怎麼寫 1、什麼是「心得體會" 在參與社會生活與社會實踐中,人們往往會產生有關某項工作的許多感受和體會,這些感受和體會不一定經過嚴密的分析和思考,可能只是對這項工作的感性認識和簡單的理論分析。
用文字的形式把這些感受和體會表達出來,就是「心得體會」
。「心得體會」是一種日常應用文體,屬於議論文的范疇。一般篇幅可長可短,結構比較簡單。 2、心得體會怎麼寫?
心得體會的基本格式大致由以下幾個部分組成 I、標題 心得體會的標題可以採用以下幾種形式: 1)、在XX活動(或XX工作)中的心得體會 2)、關於XX活動(或XX工作)心得體會(或心得) 3)、心得體會 如果文章的內容比較豐富,篇幅較長,也可以採用雙行標題的形式,大標題用一句精練的語言總結自己的主要心得,小標題是「在XX活動(或X X工作)中的心得體會」,例如: 從小處著眼,推陳出新 ——參加班組長培訓的心得 II、正文 這是心得體會的中心部分 (1)開頭 簡述所參加的工作(或活動)的基本情況,包括參加活動的原因、時間、地點、所從事的具體工作的過程及結果。
(2)主體 由於心得體會比較多地傾向於個人的主觀感受和體會,而人的認識往往有一個逐漸發展和演變的過程,因此,在心得體會的主體部分的結構安排上,常常以作者對客觀事物的主觀感受和認識發展、情感變化為中心線索,組織材料,安排層次。具體的安排方
法主要有兩種:並列式結構和遞進式結構。 A.從不同角度將自己的感受和體會總結成幾個不同的方面,分別加以介紹,層次之間是並列關系。即: 體會(一) 體會(二) 體會(三) ………. 在每一部分內部,可以採用先從理論上總述,再列舉事實加以證明的方法,使文章有理有據,不流於空談。 B.遞進式結構比較適合於表現前後思想的變化過程,尤其是針對以前曾有錯誤認識,經過活動(或工作)有所改變的情況。 在層次安排上,遞進式結構應先簡述以前的錯誤認識,再敘述參加活動的原因、時間、地點、簡單經過,然後集中筆墨介紹經過活動所產生的新的認識和感受,重點放在過去的錯誤與今天的認識之間的反差,以此證明活動的重要意義。 (3)結尾 心得體會的結尾一般可以再次總結並深化主題,也可以提出未來繼續努力的方向,也可以自然結尾,不專門作結。 (4)署名 心得體會一般應在文章結尾的右下方寫上姓名,也可以
在文章標題下署名,寫作日期放在文章最後。
3
、寫作心得體會應注意的問題
(1)
避免混同心得體會和總結的界限。一般來說,總結是單位或個
人在一項工作、一個題結束以後對該工作、該問題所做的全面回顧、
分析和研究,
力求在一項工作結束後找出有關該工作的經驗教訓,
引
出規律性的認識,
用以指導今後的工作,
它注重認識的客觀性、
全面
性、
系統性和深刻性。
在表現手法上,
在簡單敘述事實的基礎上較多
的採用分析、推理、議論的方式,注重語言的嚴謹和簡潔。
心得體會相對來說比較注重在工作、
學習、
生活以及其他各個方
面的主觀認識和感受,
往往緊抓一兩點,
充分調動和運用敘述、
描寫、
議論和說明甚至抒情的表達方式,
在敘述工作經歷的同時,
著重介紹
自己在工作中的體會和感受。
它追求感受的生動性和獨特性,
而不追
求其是否全面和嚴謹,甚至在有些情況下,可以「只論一點,不計其
余」
。
(2)
實事求是,不虛誇,不作假,不無病呻吟。心得體會應是在實
際工作和活動中真實感受的反映,
不能扭捏作態,
故作高深,
更不能
虛假浮誇,造成內容的失實。
(3)
語言簡潔,生動。心得體會在運用簡潔的語言進行敘述、議論
的基礎上,
可以適當地採用描寫、
抒情及各種修辭手法,
以增強文章
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