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某地1名疑似霍亂病例離開報告地區時,該地疾控機構應採取以下哪些措施
霍亂疫情應急處置技術方案
1 前言
霍亂是由O1血清群和O139血清群霍亂弧菌引起的急性腸道傳染病,是以發病急、傳播快、波及范圍廣、能引起大流行為特徵的嚴重危害人體健康的甲類傳染病,也是國際檢疫傳染病之一。霍亂潛伏期最短3~6小時,最長為數天,一般為12~72小時。主要臨床表現為劇烈腹瀉(水樣、黃水樣、米泔水樣或血水樣便),伴有嘔吐,迅速出現嚴重脫水,循環衰竭和肌肉痙攣(特別是腓腸肌)。
江蘇省是霍亂的老疫區,1961年開始的霍亂第七次世界大流行於1962年波及我省。40多年來,疫情時起時落,二十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曾出現過年發病率達10/10萬以上的高強度流行,90年代以來又出現了反復。流行菌型也發生過幾次變化,60年代初期為小川1a,70年代後期出現小川1b,80年代初期稻葉1d引發高強度流行。
我市近幾年霍亂疫情仍呈現出活躍的態勢,再加上周邊其它地區的霍亂疫情有蔓延播散到我市的可能,造成我縣霍亂流行的潛在因素存在。為及時發現我縣的霍亂疫情,迅速採取有效的控制策略和措施,保障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經濟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和《江蘇省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等有關規定,結合實際,制定本技術方案。
2 部門職責
縣政府及縣衛生局切實加強對霍亂預防控制工作的組織領導工作,有關醫療機構、疾控機構、衛生監督機構以及其它相關部門以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認真研究部署,努力把各項防治措施落到實處。
2.1 各級政府應組織相關部門提供霍亂應急處置所必要的經費、物資等保障,敦促衛生部門及相關部門落實各項防控措施。
2.2 縣衛生局應組織、協調疫情的調查處理和醫療救治工作,正面引導宣傳,加強與其它部門的溝通與協作。
2.3 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要做好霍亂疫情監測的信息收集;開展傳染病疫情的核實、調查處理以及疫情報告等工作,落實具體控制措施;開展霍亂防制相關的宣傳教育和健
康促進活動。
2.4 醫療機構負責霍亂病人或疑似病人以及帶菌者的醫療救護、現場救治等工作,並按要求進行相應的管理,協助疾病預防控制機構開展流行病學調查,採集相關標本。及時發現疫情,及時報告;開展健康教育,普及衛生防病知識。
2.5衛生監督機構應對醫療機構和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的傳染病疫情報告、醫療救治、防控措施等執行情況進行監督檢查,查處違法行為;依法對轄區內飲用水、食品衛生等進行監督檢查,查處違法行為;積極開展衛生法律法規宣傳教育。
3 相關定義及診斷依據
3.1術語和定義
(1) 腹瀉(Diarrhea):是指1天排便3次或以上且具有糞便性狀改變的一種臨床症狀。
(2) 霍亂(Cholera):是指因感染O1群或/和O139群霍亂弧菌並由此引起腹瀉等症狀的一種急性腸道傳染病。
(3) 暴發疫情:霍亂暴發是指一定地區一定人群中,在短時間內(一般指霍亂的最長潛伏期)突然出現較多霍亂病例,其發病率超過一般流行年的平均發病水平。
3.2 診斷標准
3.2.1帶菌者:無霍亂臨床表現,糞便、嘔吐物或肛拭子細菌培養分離到O1群或/和O139群霍亂弧菌。
3.1.2 疑似病例:具有下列三項之一者。
(1) 凡有典型臨床症狀,如劇烈腹瀉,水樣便(黃水樣、清水樣、米泔水樣或血水樣),伴有嘔吐,迅速出現脫水或嚴重脫水,循環衰竭及肌肉痙攣(特別是腓腸肌)的病例。
(002) 霍亂流行期間,與霍亂病人或帶菌者有密切接觸史,並發生瀉吐症狀者。
(3) 出現無痛性腹瀉或伴有嘔吐,且糞便或嘔吐物中霍亂弧菌快速輔助診斷檢測試驗陽性的病例。
3.1.3 臨床診斷病例:具有下列三項之一者均可視為臨床診斷病例。
(1) 疑似病例的日常生活用品或家居環境中檢出O1群或/和O139群霍亂弧菌者;
(2) 疑似病例的糞便、嘔吐物或肛拭子標本霍亂弧菌毒素基因PCR檢測陽性者;
(3) 在一起確認的霍亂暴發疫情中,具有直接暴露史且在同一潛伏期內出現無痛性腹瀉或伴嘔吐症狀者。
3.1.4 實驗室確診病例
(1) 凡有腹瀉症狀,糞便、嘔吐物或肛拭子標本培養O1群或/和O139群霍亂弧菌陽性者。
(2) 在疫源檢索中,糞便或肛拭子標本檢出O1群或/和O139群霍亂弧菌前後各5天
內有腹瀉症狀者。
4 應急准備
4.1 制定應急技術方案和有關操作規程
根據霍亂防制的總體要求,結合本地歷史上的疫情發生情況和規律,科學分析年度疫情發生趨勢;制訂應急處置技術方案和有關操作規程。
4.2 專業培訓與應急演練
在高發季節之前以及流行期內,對各醫療衛生單位管理人員、防疫人員、檢驗人員和臨床醫護人員等進行專項培訓,強化霍亂病例的早發現、早報告和早隔離意識,開展流行病學、臨床學、病原學、實驗室診斷技術的培訓,推廣有效控制疫情的新方法和新技術。落實各項疫情控制的技術准備工作,並根據情況組織應急演練。
4.3 葯械准備
各地均應根據疫情預測和防制工作的實際需要,購置足量的調查物資、消殺葯品,配備必要的搶救治療葯械,包括飲水消毒葯物、污物排泄物消毒葯物、快速滅蠅滅蛆葯物、必要的搶救治療葯品、器械和病床等。
(1) 調查和資料分析用品:霍亂個案調查表以及其它相關表格、記錄本。
(2) 標本採集和現場檢測用品:標本採集記錄表、標本採集用拭子(注意用於PCR檢測標本採集的拭子,應使用滅菌人造纖維拭子和塑料棒)、吸管、帶蓋可密閉的塑料管、自封式塑料袋、標簽紙、油墨耐水的記錄筆、裝有運送培養基的密閉試管、空培養皿和裝好選擇性(包括強性和弱性)培養基的培養皿、增菌培養基和裝有增菌液的培養瓶等。
(3) 現場消殺用葯品與器械:①常用消毒劑:包括漂白粉、漂精片、次氯酸鈉、過氧乙酸、碘伏、戊二醛、環氧乙烷等;②配備的器械:包括噴霧器、刻度量杯、裝葯品的消毒箱等。
(4) 現場防護用品:現場工作(流行病學調查、樣品採集和消毒殺蟲)防護用品,包括一次性手套、長筒橡皮手套、長筒靴、工作服等。
(5) 預防性服用葯物:環丙沙星、氟哌酸等。
4.4 感染性疾病科(腸道門診)管理
各醫療機構按有關要求按時開設腸道門診,注意門診的相對獨立、設置合理,避免交叉污染;並配備經培訓合格上崗的專(兼)醫護人員。
醫院應制訂好發現霍亂病人後隔離或轉院的有關程序,條件許可、能在本院治療霍亂病人的醫院,應制訂一旦發現霍亂病人後如何改變病房使用方式、建立隔離病房(病區)的工作程序,並在霍亂高發季節之前組織檢查落實,做好准備工作。
每年在腸道門診啟動初期,在全縣范圍內開展各單位自查和上級衛生行政部門檢查和督導相結合的方式,提高和完善腸道門診的啟動工作。
4.5 健康知識宣傳
在腸道疾病流行季節,定期或不定期通過媒體、宣傳畫等多種方式向群眾宣傳腸道病的防治方法等。
4.6 技術儲備
加強人才培養和相關檢測技術的建立,為及時有效地應對霍亂突發疫情作充分的技術儲備。
5 應急調查處置
5.1 組織領導
根據疫情應急處理工作的實際需要和事件級別,縣衛生局向本級人民政府提出成立相應的應急指揮組織機構的建議。應急指揮機構應迅速組織現場調查工作組到達現場。現場調查組一般包括流行病學、實驗室和臨床醫學、食品衛生、環境衛生等專業人員,現場調查組應設立負責人,組織協調整個現場調查工作,調查組成員應明確各自的職責。
5.2 疫情報告
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與傳染病疫情監測信息報告管理辦法》,各醫療機構的醫務人員發現帶菌者、疑似、臨床診斷或確診霍亂病例後,2小時內以最快方式向當地疾控中心報告並進行網路直報;不具備網路直報條件的應在診斷後2小時內以最快的通訊方式向相應單位送(寄)出「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報告卡」。確診病例必須由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進行確認和報告,當發現霍亂確診病例1例及以上時,要按有關疫情報告和《國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相關信息報告管理工作規范(試行)》的要求進行報告。
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在接到轄區內霍亂病例報告後,在以最快方式向同級衛生行政部門和上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報告的同時,應立即組織有關人員進行調查、核實和處理,病例確診後於6小時內填寫基本信息,以傳真形式及時上報有關部門。同時根據實驗室檢測結果、流行病學調查結果、疫情動態等情況的變化,及時填報、更新和訂正霍亂監測信息報告管理系統。所有病例的流行病學個案調查表,於疫情結束後5日內上報有關部門。
5.3 應急響應
根據《江蘇省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國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相關信息報告管理工作規范(試行)》等規定,依據霍亂疫情發展程度及其危險性,參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分級標准對霍亂疫情進行分級。事發地的縣級、市(地)級、省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按照分級響應的原則,做出相應級別的應急反應。
遵循霍亂疫情發生發展的客觀規律,結合實際情況和預防控制工作的需要,及時調整預警和反應級別,以有效控制事件,減少危害和影響。
5.4 現場調查
5.4.1 核實診斷
核實診斷的目的在於排除醫務人員的誤診和實驗室檢驗的差錯。通過查看病例、訪問病人和能夠提供較詳細的病人發病與發病前生活信息的人、查看病人的檢查信息甚至專家會診等方式,收集病人的基本情況包括年齡、性別、地址、職業以及發病日期等,同時還要收集病人的症狀、體征和實驗室檢測資料以及發病危險因素如可疑水、食物及患同類病人的接觸史等。分析臨床采樣的准確性,必要時重復采樣進行檢測。根據病例的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查與流行病學資料進行綜合分析,做出判斷。
5.4.2 流行病學調查
流行病學調查目的:掌握霍亂暴發的流行規律,查明傳染源、傳播途徑和疫情波及的范圍,闡明流行因素,為及時制定暴發疫情控制方案提供科學依據。
開展個案調查,以了解患者的發病原因及疫源地現況,積累資料,作為當地流行病學分析的基礎。對疫點、疫區應有計劃有目的地及時開展病原檢索工作(包括接觸者、水源和可疑食物等)。在發生病例的整個地區(單位)及與之相關的地區開展暴發調查,確定暴發規模,查明原因。迅速摸清發病的時間分布、地區分布及人群分布,確定可能的傳染源與傳播途徑。在現有臨床與流行病學資料難以確定感染來源和途徑時,需要提出假設,開展專項調查;通過病例-對照研究、實驗室檢測等綜合方法,驗證假設,確定感染來源、途徑與流行因素。
5.4.3 樣本採集、運送和實驗室檢測
(1) 標本的採集
實驗室檢測應與流行病學調查密切結合,在個案調查開展同時即對病人、疑似病人、密切接觸者進行采樣。採集的標本包括糞便、嘔吐物、肛拭子等。在工作能力可及的情況下,要對每個病例收集標本分離霍亂弧菌。病原分離標本的採集最好在使用抗生素之前;必要時,也可對使用抗生素後的病人、疑似病人及密切接觸者採集標本進行檢測。
對病人接觸的可疑食品、水體等,應規范採集標本進行病原分離。因聚餐引起的暴發,除採集可疑食品標本外,對食品清洗水源也需采樣檢測。懷疑或經病原分離確證感染來源為市售食品或原料時,應對市場相關食品進行采樣檢測。
採集標本時應詳細填寫標本送檢單。病人或疑似病人標本送檢單應包括標本編號、姓名、地址、發病時間、臨床診斷、標本種類、采樣地點(住院時填寫醫院和病房名稱)、采樣時間等內容;健康人標本送檢單應包括標本編號、姓名、地址、是否為病人密切接觸者(如果「是」,則同時記錄病人姓名、發病日期、醫院名稱)、是否有共同餐飲史、標本種類、采樣地點、采樣時間等內容;食品或環境標本送檢單應包括標本編號、標本名稱、采樣地點、采樣時間等內容。標本管(盒)外表應作明確標記,且所作標記應能防水、不易擦除。
(2) 標本的運輸
採集的標本宜立即處理和接種培養基進行增菌和/或培養。不能立即檢測的標本,需置於保存培養基(鹼性蛋白腖水、文-臘氏保存液、Cary-Blair半固體保存培養基等)中保存。所有標本應按照可能有霍亂弧菌對待,注意相應的生物安全要求,置於堅固、防水、密閉、耐壓的轉運箱中,專人送往實驗室。
(3) 標本的檢測
實驗室收到標本應立即進行檢測。所有標本首先進行增菌,對食品和環境標本等,應考慮二次增菌的需要;典型病人水樣腹瀉標本可同時接種選擇性培養基。標本最好同時接種強選擇培養基(如對霍亂弧菌具強選擇性的慶大黴素瓊脂、對主要致病性弧菌選擇性強的TCBS瓊脂、4號瓊脂等)和弱選擇培養基(鹼性瓊脂、鹼性膽鹽瓊脂等)。對生長菌落的鑒定參照衛生部疾控司《霍亂防治手冊》(第五版)執行。
現場使用的快速檢測方法,需要注意其檢出靈敏度和應用范圍。原則上要求高靈敏度。可以使用檢出限與病人標本中菌濃度相符合的簡易方法,但應注意對結果的解釋和對整個腹瀉人群的參考價值。
對於分離到的霍亂弧菌菌株、尤其是分離自首例和暴發疫情的菌株,應立即送縣疾病控制中心的實驗室進行復核。對菌株主要進行以下實驗分析:①通過標准診斷血清的凝集試驗(玻片凝集)進行鑒定和血清分群分型、O1群菌株的生物分型實驗;②利用必要的生化實驗進行鑒定和鑒別;③葯物敏感性實驗;④噬菌體生物分型;⑤霍亂毒素和毒素基因檢測(如GM1-ELISA和PCR檢測)。
縣疾病控制中心的實驗室根據實際工作能力完成以上基本分析,及時上報至上級疾病控制中心。
5.5 控制措施
在發生疫情後,應迅速組織核實診斷,確定疫情的嚴重程度,以便及時採取針對性的控制措施,防止疫情續發、蔓延,並盡快撲滅疫情。
5.5.1 疫點、疫區的劃定及處理
疫點、疫區劃定及處理的目的在於及時發現和管理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迅速控制疫情。對從首例病人檢出的埃爾托型霍亂弧菌應及時做噬菌體-生物分型。如為流行株要及時劃定疫點、疫區,並按下列規定處理。如為非流行株,按一般腹瀉病菌處理。
5.5.1.1 疫點、疫區的劃定
(1) 疫點:指發生病人、疑似病人或發現帶菌者的地方。要根據流行病學資料來劃定疫點。一般以同門戶出入或與病人、疑似病人、帶菌者生活上密切有關的若干戶為疫點范圍。根據傳染源的污染情況,一個傳染源可有一個以上的疫點。
(2) 疫區:為了防止疫點外污染造成續發感染和向外傳播,要根據疫點的地理位置、水系分布、交通情況、自然村落等特點來劃定疫區。一般在農村以一個村或幾個村、一
個鄉或毗鄰鄉,在城市以一個或幾個居委會或一個街道為范圍劃為疫區。
5.5.1.2 疫點處理
(1) 堅持「早、小、嚴、實」的精神,即時間要早,范圍要小,措施要嚴,落在實處。疫點內有可能被污染的物品未經消毒不得帶出。
(2) 隔離治療傳染源。病人、疑似病人和帶菌者要立即送就近指定醫院或治療點治療(主要採用WHO推薦的ORS補液法)。不允許長距離轉送病人。若確需轉送的病人,要隨帶盛放吐瀉物的容器。對途中污染的物品、地面和運送病人之工具要隨時消毒處理。
(3) 疫點消毒:認真做好隨時消毒和終末消毒,特別注意對病人、疑似病人和帶菌者的吐瀉物和污染過的環境、物品、飲用水等進行消毒和處理。消毒前向疫點內人群進行宣傳、解釋和介紹消毒知識。隨時消毒時向隔離的健康人培訓消毒劑使用方法並使之掌握。
① 隨時消毒:具體消毒方法詳見《腸道傳染病暴發後消毒和病媒生物控制技術方案》。
② 終末消毒:在病家向病人家屬解釋消毒目的、過程和注意事項,請病人家屬配合開展工作,了解患者發病時居住和活動的房間區域、觸及物品以及吐瀉物污染區域,將未受污染並且不能進行消毒的物品進行遮掩或轉移。消毒前需要穿戴好個人防護服和手套。消毒時先滅蒼蠅、蟑螂,然後按由外向內的順序,噴霧或擦拭消毒門把手、地面、牆壁、傢具、廁所等處;從不同房間以及最後退出時,邊退邊消毒經過的地面。病人穿過的衣物、吃過的剩餘食品、使用過的餐具及其它生活用品、吐瀉物等,按照隨時消毒的方法進行消毒。對於室外環境,根據流行病學調查和室外環境採集標本的實驗檢測結果,對污染區域及可能污染區域,尤其水井和污水排放處等區域進行消毒。
(4) 接觸者管理:調查與傳染源發病前5天內及病後有過飲食、生活上密切接觸的人,了解健康狀況,特別是每日大便的次數和性狀,限制接觸者的活動范圍,對其排泄物要進行消毒,特別要注意防止污染水源。自開始處理之日起每日驗便1次,連續2次;並給予預防服葯,可根據各地葯敏試驗情況選擇葯物。
(5) 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加強飲用水消毒,勸導群眾不喝生水,不吃生冷變質食物,嚴禁使用新糞施肥,應積極殺蛆滅蠅,改善環境衛生。
(6) 如涉及跨轄區的病例或密切接觸者時,要及時按規定發出協查通知,緊密配合作好調查處理工作。
(7) 疫點的解除:當疫點內上述措施均已落實,所有人員驗便連續兩次陰性,無續發病人或帶菌者出現時可予以解除。若有新病人和帶菌者出現,則繼續做好疫點內各項工作,達到上述要求時再行解除。如無糞檢條件,自疫點處理後5日內再無新病例出現,可視為暴發流行已得到初步控制,轉為常規防治和監測。
在特殊情況下,如新菌型的出現,流行早期,港口、旅遊地、對外開放點及人口稠
密地區等,可實施疫點封鎖並從嚴管理。
5.5.1.3 疫區處理
為迅速控制疫情,除在疫點內採取嚴格的防控措施外,還應在劃定的疫區范圍內開展群眾性愛國衛生運動,加強疫點外圍的疾病控制工作,及時發現傳染源,認真處理,防止傳播。主要工作如下。
(1) 加強衛生宣傳教育,要點如下:
① 不喝生水(未消毒),不吃直接用生水洗過的食物、不吃生冷變質食物,特別是海產品和水產品,不用生水漱口、刷牙;
② 飯前便後洗手,碗筷要消毒,生熟炊具要分開,要防蠅滅蠅;
③ 不隨地大便,不亂倒垃圾污物,不污染水源;發現吐瀉病人及時報告;
④ 不到疫區外集鎮趕集,不到病家或病村串門,不舉辦婚喪酒宴和節日聚餐;
⑤ 市場購買的熟食品和隔夜食品要加熱煮透;
⑥ 飲用水消毒。
(2) 及時發現病人、疑似病人和帶菌者:當地各級醫療機構要加強腹瀉病門診和巡迴醫療,對腹瀉病人要做好登記報告、采便送檢和及時治療,發現疑似病人時要隔離留驗。鄉村醫生和衛生員要認真做好查病報病;對疫區人群,要按流行病學指征進行檢索,及時發現傳染源,特別要及時發現首發病例同期內所有腹瀉病人並及時處理。
(3) 加強飲用水衛生管理:飲用河水地區,禁止在河內洗滌便桶、病人衣物、食具、食物及下河游泳;飲用塘水地區,提倡分塘用水,提倡用密閉取水方法;飲用井水地區,水井要有欄、有台、有蓋、有公用水桶,要有專人負責飲用水消毒;飲用自來水地區,管網水和末梢水余氯含量要符合要求。
(4) 加強飲食衛生和集市貿易管理:認真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不準出售不符合衛生要求的食物。凡不符合衛生要求的飲食店、攤要限期達到衛生要求,在未達到衛生要求前可暫時停止營業。飲食從業人員要接受帶菌檢查,發現陽性者要及時隔離治療。對集市貿易要加強衛生管理,市場管理人員應嚴格執行各項衛生規章制度,衛生部門要加強督促檢查。
(5) 做好糞便管理,改善環境衛生,進行糞便無害化處理。使用水糞的地區,糞池、糞缸要加蓋。糞便管理以不污染環境、達到殺蛆滅蠅為原則。要拆遷污染飲用水源的廁所、糞缸,處理蒼蠅孳生地,採取各種方法殺蛆滅蠅,改善環境衛生。
(6) 限制人群流動,防止傳染源擴散:禁止大型集會,必要時暫停集市貿易。
(7) 限制一切大型聚餐活動。
5.5.1.4 疫情解除後的觀察
疫情解除後,為了防止再次發生疫情,必須繼續做好以下幾項工作,即:衛生宣傳教育、「三管一滅」(管水、管食品、管糞便和消滅蒼蠅)、群眾性查病報病以及對腹瀉病人和疑似病人的妥善處理,有重點地開展人群檢索、水體定點采樣觀察等。疫情解除後觀察時間的長短,可根據流行病學指征而定。
5.5.2 陽性水體的管理
對檢出流行株的陽性水體,必須加強管理。應樹立警示牌,告誡群眾暫勿使用。在陽性水體周圍檢出病人和帶菌者時,要引起警惕,防止水型暴發。與陽性水體有關的地區,要加強聯防。對周圍人群或重點人群進行監測;對水體周邊進一步做好飲用水消毒和糞便管理,教育群眾避免接觸。在水體陽性期間,禁止在該水域從事捕撈等作業。
5.5.3 陽性食品和管理
對被霍亂弧菌污染的食品,必須加強管理,停止生產及銷售,嚴防發生食源性傳播、流行。要盡量查清可能的污染來源以及銷售去向,以便採取相應的防制措施。同時加強對同類品種和周圍有關食品的監測。
5.6 疫情控制效果評價
疫情控制期間,在流行病學調查和病原學檢測的基礎上,動態分析疫情的發展趨勢和防治措施的實施效果。
❷ 那些在霍亂中的事你知道多少
霍亂是人類歷史上最恐怖的傳染疾病之一,而醫生們研究和了解霍亂是一個很漫長的過程,其中甚至經歷了以身試菌。在一系列的發現與犧牲之後,人們對霍亂和其他傳染性疾病的知識不斷積累,霍亂的黑色影子,漸漸從生活中隱去了。
科赫的「逗號」
1883年6月,第5次世界性霍亂襲擊埃及,埃及政府向在微生物學和細菌學研究方面佔世界領先地位的法國和德國求救,兩國立即派了醫療組。
德國的一組由著名細菌學家、帝國衛生局的正式官員羅伯特·科赫領導,成員有格奧爾格·加夫基和伯恩哈德·費舍爾。
法國的路易·巴斯德正在為征服狂犬病而斗爭,忙得無法脫身,就派了傑出的微生物學家埃德蒙·諾卡爾、艾米爾·魯、路易·特威利爾和伊西多·斯特勞斯去。
馬克斯·馮·佩藤科弗
10月7日早上,佩藤科弗帶著一支試管走上課堂講台,把試管舉到頭上,宣布說「那裡面有數百萬的科赫『逗號』,此刻我就要一個不留地把它全部喝下去,卻相信它不會使我發嘔和致病。」
講堂里立刻騷動起來。大學生們從座位上跳了起來,跨過凳子,沖到教授跟前阻止他做這樣一次危險的實驗。佩藤科弗趁學生們正處於混亂之中,一口氣把整個試管里的培養物全都喝了下去。
佩藤科弗事先沒有作過任何預防措施,相反,他還曾用一克蘇打沖入100毫升的水中,摻到霍亂弧菌的溶液里,以防止胃酸對細菌的抑製作用。在實驗之後,他也沒有服葯。
奇怪的是,佩藤科弗確實並沒有因此而患上霍亂。他只是在實驗以後的第三天患了腸粘膜炎。
為了表示對老師的支持,10月17日,佩藤科弗原來的助手魯魯道夫·埃米利希也喝下了十毫升的霍亂培養物,結果也患了腸粘膜炎,而且比佩藤科弗要嚴重得多。盡管如此,兩人畢竟沒有患上霍亂。
佩藤科弗深信,他和埃米利希兩人的實驗都證實了他的理論。於是他立即在不久以後於柏林召開的第二次霍亂會議上洋洋自得地宣布說:「看,先生們,我還活著,並且還很健康,我用最直觀的方法證明了,微生物對霍亂疾患不起任何作用。」
其實,佩藤科弗之所以沒有患上嚴重的霍亂,是因為在他向科赫索取霍亂培養物時,科赫猜想到他的用途,有意把經過多次稀釋,毒性已經衰弱到了極點的霍亂培養物給了他。
由於在實驗中受到霍亂菌的侵入,佩藤科弗的抵抗力大大降低了:他患了慢性腦脊膜炎,嚴重的動脈粥樣硬化,頸部化膿性炎症等等。
在嚴重的疾病和極度的孤獨中,這位83歲的老人深深感到「終生喪失健康是一種痛苦,一種折磨」,於1901年一個星期六的晚上,用一支左輪手槍打穿了自己的頭顱。
尋找霍亂剋星
為研究霍亂而進行自體實驗的學者中,還有一位科學家也是不能不說的。他就是俄國的伊里亞·密契尼可夫。他吞下霍亂細菌不是為了證明霍亂弧菌不可致病,而是為了證明他的「吞噬理論」——血液細胞能吞噬微生物,從而保護人體。
同科赫一樣,這個新觀點也遭到了廣泛反對,即使發現霍亂致病菌的科赫,也認為吞噬細胞能夠戰勝致病微生物是荒謬的。在科赫的影響下,德國學者在學術會議和刊物上猛烈反對吞噬理論。
1891年,有一位德國微生物學家發表文章宣稱:密契尼可夫的吞噬細胞雖然能夠吞噬微生物,但它們不是防守者,只是清道夫——它們只能吞吃死的微生物,言下之意還是吞噬細胞沒有免疫功能。
為了對這一觀點進行反擊,密契尼可夫先是在鳥類、豚鼠、家兔、鴿子、雞等動物身上進行實驗,然後對自己作自體實驗。
同年5月7日,密契尼可夫又實驗了另一種分離出的霍亂弧菌Flinker,他對自己和他在巴斯德研究所的同事拉塔皮做實驗。
盡管他倆沒事,但他的助手朱彼勒卻因喝下細菌而死於霍亂。密契尼可夫總結道:「同樣吞服了霍亂弧菌,為什麼會引起極不相同的結果?這要看各人的吞噬細胞是否起作用。」在當時這是唯一合理的解釋。
佩藤科弗和密契尼可夫僅是「以身試菌」的科學家中的一小部分,曾有醫學史家做過統計,當時和後來的學者們用霍亂培養物做自體試驗的,僅有記錄的就有40人之多,大部分都是以死亡而告終的。但這些自體實驗,也推動了對霍亂的研究。
西班牙的佛瑞首先於1884年在西班牙霍亂流行區進行了疫苗臨床試驗,接種後發病率明顯減少。1896年,德國的考來將霍亂弧菌加熱殺死後製成菌苗,並在1902年日本霍亂大流行時使用,獲得成功。
之後俄國人哈夫克伊納開始在印度進行霍亂疫苗臨床試驗,20世紀20年代在印度進行了大規模的臨床試驗,此後的幾年中,接種人數高達300萬。人類歷史上最恐怖傳染病的黑色影子,漸漸從生活中隱去了。
(作者:余鳳高)
看歷史微信公眾號:EYEONHISTORY
❸ 霍亂是什麼樣的病有什麼症狀
霍亂
文章來源:億康醫學網
霍亂是由霍亂弧菌所致的烈懷腸道傳染病,臨床上以劇烈無痛性瀉吐,米泔樣大便,嚴重脫水,肌肉痛性痙攣及周圍循環衰竭等為特徵,解放後我國已消滅本病,但國外仍有不斷發生和流行,因此必須隨時警惕本病的發生,認真做好預防工作。
1、病因
霍亂弧菌分為兩個生物型,一個中古典生物型即霍亂的病原體,另一個是愛爾.托生物型即副霍亂的病原體。這兩個生物型除某些生物學特徵有所不同外,在形態學及血清學性狀方面幾乎相同,霍亂弧菌為革蘭氏染色陰性,對乾燥、日光、熱、酸及一般消毒劑均敏感。霍亂弧菌產生致病性的是內毒素及外毒素,正常胃酸可殺死弧菌,當胃酸暫時低下時或入侵病毒菌數量增多時,未被胃酸殺死的弧菌就時入小腸,在鹼性腸液內迅速繁殖,並產生大量強烈的外毒素。這種外毒素對小腸粘膜的作用引起腸液的大量分泌,其分泌量很大,超過腸管再吸收的能力,在臨床上出現劇烈瀉吐,嚴重脫水,致使血漿容量明顯減少,血液濃縮,出現周圍循環衰竭。由於劇烈瀉吐,電解質丟失、缺鉀缺鈉、肌肉痙攣、酸中毒等甚至發生休克及急性腎功衰竭。
2、臨床表現
潛伏期數小時至6天,突然起病,100%的病人有腹瀉,腹瀉為無痛性無里急後重感,每日大便數次甚至難以計數,量多,每天2000~4000ml,嚴重者8000ml以上,初為黃水樣,不久轉為米泔水水樣便,少數患者有血性水樣便或柏油樣便,腹瀉後出現噴射性和邊疆性嘔吐,初為胃內容物,繼而水樣,米泔樣,由於劇烈瀉吐,體內大量液體及電解質丟失而出現脫水表現,輕者口渴,眼窩稍陷,唇舌乾燥,重者煩躁不安,眼窩下陷,兩頰深凹,精神呆滯,皮膚干而皺縮,失去彈性,嘶啞,四肢冰涼,體溫下降,敵國液濃縮,脈搏細弱,心章低鈍,血壓下降,如不及時搶救危及生命,病人脫及及時得到糾正後,大多數症狀消失,逐漸恢復正常,部分病人出現發熱反應,一般38~39℃,持續1~3天自行消退,目前霍亂大多症狀較輕類似腸類。
按脫水程度,血壓、脈搏及尿量多少分為四型。
(1)輕型,僅有短期腹瀉,無典型米泔水樣便,無明顯脫水表現,血壓脈搏正常,尿量略少。
(2)中型,有典型症狀體及典型大便,脫水明顯,脈搏細速,血壓下降,尿量甚少,一日500ml以下。
(3)重型:患者極度軟弱或神志不清,嚴重脫水及休克,脈搏細速或者不能觸及,血壓下降或測不出,尿極少或無尿,可發生典型症狀後數小時死亡。
(4)暴發型:稱乾性霍亂,起病急驟,不等典型的瀉吐症狀出現,即因循環衰竭而死亡。
3、診斷
在夏秋季節對可凝病人應詳細詢問發病前一周內的活動情況,是否來自疫區,有無與本病病人及其污染物觸史,以及是否接受過預防接種等,流行病學資料結合臨床和實驗室檢查可做出診斷,凡臨床上發現有瀉吐症狀或原因不明的腹瀉患者,應取糞便或嘔吐物標本,盡快進行病原診斷,包括鏡檢、培養、分離,凝集試驗及其它鑒定試驗。
(1)確診標准:
①凡有腹瀉嘔吐等症狀,大便培養霍亂弧菌陽性者。
②霍亂流行期在疫區有典型霍亂症狀而大便培養陰性無其它原因可查者。
(2)疑似標准:
①凡有典型瀉吐症狀的非疫區道發病例,在病原學檢查未確診前。
②霍亂流行期,曾接觸霍亂患者,有腹瀉症狀而無其它原因可查者。
4、治療與護理
(1)一般治療與護理:
①按消化道傳染病嚴密隔離。隔離至症狀消失6天後,糞便弧菌連續3次陰性為止,方可解除隔離,病人用物及排泄物需嚴格消毒,可用加倍量的20%漂白粉乳劑或2~3%來蘇兒,0.5%氯胺,還可用新葯「84」消毒液消毒,病區工作人員須嚴格遵守消毒隔離制度,以防交叉感染。
②休息。重型患者絕對卧床休息至症狀好轉。
③飲食。劇烈瀉吐暫停飲食,待嘔吐停止腹瀉緩解可給流質飲食,在患者可耐受的情況下緩慢增加飲食。
④水份的補充為霍亂的基礎治療,輕型患者可口服補液,重型患者需靜脈補液,待症狀好轉後改為口服補液。
⑤標本採集。患者入院後立即採集嘔吐物的糞便標本,送常規檢查及細菌培養,注意標本採集後要立即送檢。
⑥密切觀察病情變化。每4小時測生命體征1次,准確紀錄出入量,註明大小便次數、量和性狀。
(2)輸液的治療與護理:
①輸液量:按脫水程度補液,一般入院後最初2小時應快速輸液以糾正低血容量休克及酸中毒,輕型補液要3000~4000ml,小兒每公斤體重100~500ml,中型補液4000~8000ml,小兒每公斤體重150~200ml,重型補液8000~12000ml,小兒每公斤200~250ml。
②輸液內容:在開始糾正休克及酸中毒時,用生理鹽水與1/6mol/L的乳酸鈉或碳酸氫鈉,待休克糾正後可增加葡萄糖注射液,有尿時即刻補鉀。
③輸液速度:所有低血容量休克患者入院30分鍾應輸入含鈉液1000~2000ml,或30~60ml/分,入院最初的輸液速度非常重要,如輸液不及時可發生休克而死亡。或發生腎功能衰竭,休克糾正後將每日需要量均輸完。
④輸液的注意事項:為保證所需輸量需用粗針頭,選擇易固定的較大血管,必要時建立兩條靜脈輸液通道,輸入液體應加溫以免因大量輸入低溫液體引起不良反應,在整個輸液過程中,密切觀察患者有無心力衰竭肺水腫等臨床表現,一旦發生立即通知醫生,減慢輸液速度,給氧氣吸入、強心劑治療。
(3)對症治治療與護理:
①頻繁嘔吐可給阿托品。
②劇烈腹瀉可酌情使用腎上腺皮質激素。
③肌肉痙攣可靜脈緩注10%葡萄糖酸鈣、熱敷、按摩。
④周圍循環衰竭者在大量補液糾正酸中毒後,血壓仍不回升者,可用間羥胺或多巴胺葯物。
⑤尿毒症者應嚴格控制體入量,禁止蛋白質飲食,加強口腔及皮膚護理,必要時協助醫生做透析療法。
(4)病頭治療與護理:四環素有縮短療程減輕腹瀉及縮短糞便排菌時間,減少帶菌現象,可靜脈滴注,直至病情好轉,也可用強力黴素、復方新諾明、吡哌酸等葯治療。
5、預防
(1)管理傳染源:設置腸道門診,及時發現隔離病人,做到早診斷、早隔離、早治療、早報告,對接觸者需留觀5天,待連續3次大便阻性方可解除隔離。
(2)切斷傳播途徑:加強衛生宣傳,積極開展群眾性的愛國衛生運動,管理好水源、飲食,處理好糞便,消滅蒼蠅,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3)保護易感人群:積極鍛煉身體,提高抗病能力,可進行霍亂疫苗預防接種,但效果不理想,理想的口服疫苗正在研究中。
❹ 預防疾病的健康報告總結
1、以落實《關於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建設的若干規定》為重點,加強和完善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建設。開展綜合性的調查研究和督導檢查,開展邊境地區及經濟欠發達地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現狀調研,完成疾病預防控制機構人員編制、縣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內設機構和工作規范、基層防保組織在疾病預防控制工作中的職責與任務等階段性研究工作,修訂《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管理工作規范》,研究制訂《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考核標准》。
2、繼續推進省、地兩級疾病預防控制管理幹部的科學管理培訓工作;開展市(地)、縣(區)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實驗室管理人員培訓;完成實驗室常用微生物檢驗技術培訓材料的編寫,組織開展培訓;繼續推進現場流行病學培訓工作,開展以案例研討為主要形式的培訓;結合疾病預防控制重點項目的實施,組織開展相關專業技術培訓工作。
3、加強督導、檢查,推進中央轉移支付項目疾病預防控制專項資金執行效率,提高執行效益,促進重點疾病預防控制工作的開展。加大《傳染病防治法》等疾病預防控制相關法律法規實施力度。進一步規范全國傳染病疫情網路直報工作,加強疫情報告信息的分析利用工作,組織開展網路直報工作及新修訂傳染病報告卡使用情況的督導檢查。加強部門間傳染病防治協調,充分發動群眾,提高防病意識,形成全社會關心和支持公共衛生建設的新局面。
4、加強全國鼠疫監測和國家級鼠疫監測點建設,有效應對和控制人間鼠疫的發生和流行。加強霍亂監測,堅持腸道門診制度,大力開展腸道傳染病健康教育,防止疫情的暴發。加強不明原因肺炎的監測,及早發現非典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提高各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及流感監測哨點的工作水平,逐步建立區域流感中心,做好應對流感大流行准備計劃和應急預案各項工作的落實和督導檢查工作。繼續加強對重點地區結核病防治工作的督導檢查力度,保持現代結核病控制策略(DOTS)覆蓋率100%;新塗陽肺結核病人發現率保持在70%及以上;新塗陽肺結核病人治癒率保持在85%及以上,開展耐葯結核病以及結核病、艾滋病雙重感染控制工作。做好其他傳染病的監測與防治工作,制定重點傳染病防治工作規范。
5、做好《艾滋病防治條例》及《中國遏制與防治艾滋病行動計劃(2008—2010)年》發布後的貫徹工作,全面落實艾滋病防治工作措施。成立艾滋病防治政策宣講團,爭取到2008年年底,將全國50%的縣級以上主管領導幹部培訓一次,落實「全國農民工預防艾滋病宣傳教育工程」,2008年完成詳細工作方案的制訂,在流入地和流出地深入開展宣傳,使農民工艾滋病防治知識知曉率達到65%。進一步完善監測和疫情直報工作,加大對重點地區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支持力度,在毒品危害嚴重的省區全面推進美沙酮維持治療工作,2008年底將美沙酮治療門診數量擴大到300個以上。充分發揮高危人群干預工作隊的作用,加大預防艾滋病性傳播的干預力度。落實「四免一關懷」政策,建立健全艾滋病醫療救治管理體系,完善以就地治療、家庭治療、社區治療為主的醫療救治體系和救治模式建設,繼續做好抗病毒治療工作。加強艾滋病防治計劃管理和資源整合工作,組織制訂全國艾滋病防治工作的監督與評估計劃,整合監測、干預和治療等各方面信息。
6、繼續做好《疫苗流通和預防接種管理條例》宣傳貫徹及其相關配套文件的制訂,組織開展督導檢查。完成「預防接種異常反應鑒定管理辦法」制定,開展預防接種異常反應監測。加強常規計劃免疫工作,建立和健全入托、入學查驗預防接種證制度,進一步提高國家免疫規劃疫苗接種率和接種質量,加快「兒童免疫信息個案化管理系統」建設進程。保持無脊髓灰質炎狀態,維持脊髓灰質炎監測系統正常運轉和高敏感性,做好重點地區的脊灰疫苗強化免疫工作,制定脊髓灰質炎輸入病例和疫苗衍生株病毒發生處理行動預案。提高處理輸入性脊髓灰質炎野病毒和疫苗衍生株病毒循環的應急能力。開展實驗室脊髓灰質炎感染性材料的封存工作。制定並實施全國消除麻疹實施計劃,繼續開展重點地區麻疹強化免疫工作,有效控制高發省份麻疹的流行。下發並組織實施「全國乙肝防治規劃」,開展全國乙肝血清流行病學調查和2002年以來出生、未接種疫苗的兒童乙肝疫苗查漏補種工作。逐步建立和完善流行性乙型腦炎、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監測系統,做好流腦、乙腦疫情的監測,推進高危省份將流腦疫苗和乙腦疫苗納入免疫規劃工作進程。
7、組織開展《血吸蟲病防治條例》頒布後的宣傳貫徹工作,突出以傳染源控制為主的綜合性防治措施,血吸蟲病疫情比上年下降30%以上。繼續開展血防春查工作,加強對重點疫區省血防工作的檢查指導。協調各部門將血防綜合治理重點項目集中安排到重點疫區,發揮綜合治理項目的規模效益和綜合效益。抓好國務院血防辦血防聯系點,摸索新形勢下加強傳染源控制和開展綜合治理的經驗和模式。加強疫情監測,做好應對洪澇災害後的急性血吸蟲病突發疫情的防控工作。加強對中小學生的宣傳工作,改善中小學生急性血吸蟲病感染比例較高的局面。
8、加強瘧疾病人的早發現、早報告和正規治療,減少傳染源,有效控制暴發流行。加強培訓,提高基層衛生人員的報病意識和防治能力。加強邊境地區和聯防地區瘧疾疫情信息和經驗交流,繼續做好全球基金瘧疾控制項目的實施。完成全國消除絲蟲病總結評估和表彰工作,以及世界衛生組織對我國消滅絲蟲病認證的准備工作,繼續加強對可能的輸入性傳染源和殘存微絲蚴陽性者的監測,積極推廣對慢性絲蟲病患者的康復指導和關懷照料工作。探索包蟲病、肝吸蟲病和土源性線蟲病等重點寄生蟲病有效干預模式。
9、按片區、按地理類型進行農村改廁技術和管理的分類指導,特別是血防地區農村改廁的技術指導,提倡修建無害化衛生廁所。修訂農村「三位一體」沼氣池廁所建設標准及「農村實施《生活飲用水衛生標准》准則(1991)」。加強全國農村生活飲用水水質衛生監測網建設,開展農村供水與環境衛生現狀調查,廣泛發動群眾,開展農村愛國衛生宣傳教育工作。
10、繼續進行全國重點地方病監測、病情調查和綜合防治工作。開展以縣為單位的全國碘缺乏病考核評估和尿碘監測試點工作,籌劃「食鹽加碘防治碘缺乏病實施十周年」紀念活動,對大骨節重病區進行病情調查和防治工作,修訂相關標准,加強技術指導。
11198997455、繼續推進《中國精神衛生法》立法工作進程,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進一步加強精神衛生工作的指導意見》,開展全國精神疾病流行病學調查的預調查工作。加強精神衛生機構網路建設,研究貧困精神病人的救助政策。起草並上報《中國居民營養改善條例》,推動中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狀況調查後續工作。會同有關部門深入開展慢病控制政策研究,從政策支持、市場指導和群眾教育三方面加強居民營養改善和慢性病的預防工作。完成慢病防治規劃。啟動全國第三次全死因回顧調查工作。加強腫瘤登記、危險因素控制和早診早治工作,加強對子宮頸癌、食管癌、鼻咽癌的早診早治示範基地的指導。加強有效干預措施的推廣應用和對慢病綜合防治示範區的指導。實施糖尿病管理項目,擴大糖尿病醫院社區一體化管理模式試點。繼續開展牙防先進縣評選、規范口腔保健品的管理認證工作和傷害監測以及安全社區推廣工作。
12、大力開展愛國衛生運動,促進衛生防病工作開展。在抓好衛生創建工作的同時,繼續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有關部門參加愛國衛生活動。按照2008年全國愛國衛生電視電話會議的要求,入夏前全面組織開展愛國衛生整治活動。根據新的《國家衛生城市考核命名和監督管理辦法(試行)》的規定,對2008年底命名滿三年的國家衛生城市(區)進行全面復查。按照《創建國家衛生鎮(縣城)標准》,對已有的國家衛生鎮進行復核;對申報城、鎮進行調研考核;加強對衛生城、鎮日常監督管理;開展健康城市試點活動;抓好《病媒生物防治標准》推廣工作;推廣部分省市創建衛生村的先進經驗。
❺ 什麼是霍亂
霍亂曾經分霍亂和副霍亂兩種,是分別由經典生物型霍亂弧菌和埃爾托生物型霍亂弧菌引起的傳染病,目前統稱霍亂。從感染到出現症狀要經過數小時至5天,多數為1-2天。霍亂發病多急驟,病人以急劇腹瀉、嘔吐開始。腹瀉多為無痛性,少數病人可因腹直肌痙攣而引起腹痛,不伴里急後重。典型病人大便開始為泥漿樣或稀水樣,尚有糞質,迅速成為米泔水樣,少數重病人可有血性便。在嚴重病例,第一次大便量可超過1500毫升。嘔吐一般在嚴重腹瀉後出現,但亦有嘔吐與腹瀉同時或略先於腹瀉。惡心少見或較輕。嘔吐物先為胃內容物,以後可為米泔水樣或清水樣。由於頻繁的腹瀉、嘔吐,大量水和電解質喪失,病人迅速出現失水和周圍循環衰竭,病人煩躁不安、口渴、聲音嘶啞、耳鳴、呼吸增快、神態淡漠, 表情呆滯、眼球下陷、臉面深凹、口唇乾燥、皮膚寒冷、彈性消失、 皺癟和發紺等,肌肉痙攣,尤以腓腸肌及腹直肌為甚。腹部凹陷呈舟狀腹。脈博微弱,血壓下降,尿量減少,體溫下降,如不及時搶救往往可危及性命。
霍亂是一種較為凶險的腸道傳染病。近二十年來臨床療效有顯著提高,一般不超過1%。加強霍亂預防是保護人體健康的一項重要工作,切實做到飲食、飲水和個人衛生,不買不吃不潔食品,不喝生水喝開水,牢牢把住「病從口入」關,是預防霍亂行之有效的辦法。
❻ 吃了預防霍亂的葯多少小時不能喝酒
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判斷周圍的人是否對酒精有依賴呢?(醫學版14條) 我們就飲酒模式總結了一些常見的表現: 1.視飲酒為生活中最重要或非常重要的事,在心中占據中心地位,念念不忘。 2.飲酒量較初期飲酒時逐漸增加。 3.飲酒速度增快。 4.經常獨自一個人或者是背著家人偷偷飲酒。 5.以酒當葯,用來解除情緒困擾。 6.有藏酒行為. 7.酒後常常有遺忘表現。 8.無計劃飲酒,常常出現酒後誤事的現象。 9.晨起飲酒,俗稱「睜眼酒」,部分人甚至會在夜間醒來後飲酒。 10.睡前飲酒。 11.喜歡空腹飲酒,飲酒時不吃主食且很少吃菜。 12.在情況允許的時候選擇酒的品牌。 13.因為飲酒與家人爭吵,影響家庭和睦,或因飲酒影響工作。 14.曾經戒過酒,但時間不長又舊病復發,不能控制。 一般來說,如果一個人的飲酒行為出現上述表現中的3條以上,即高度懷疑酒依賴。 經常看到一些患有酒精依賴的人因為飲酒給自身的健康、家庭的和睦以及工作帶來很多不良影響,甚至是在酒後出現一些違法的行為。盡管他們對造成這些後果內疚、後悔,但仍不能徹底停止飲酒,反復戒酒,反復復飲。是他們沒有出息還是沒有毅力呢?都不是,這是因為酒精依賴是一種疾病,而且還是一種不斷惡化的疾病,這種疾病像糖尿病、高血壓等疾病一樣,是無法徹底根除的。但卻可以被遏制住。復飲的原因與機體對酒精敏感有關,加上在心理上難以擺脫的強制性飲酒慾望,不管復飲會帶來怎樣的不良後果,單靠自身的毅力是無法將其克服的。 就像其他疾病一樣,會出現一些特徵性的臨床表現。一旦對酒精形成依賴後,在突然停止飲酒或驟然減少飲酒量時會出現很多軀體不適症狀,稱之為戒酒綜合征。為方便起見,有人將戒酒綜合征按照出現的時間和嚴重程度分為3個階段:一期戒酒綜合征:一般於飲酒後6~12小時出現,表現為雙手震顫,重者可累計雙側整個上肢,甚至是軀干,病情嚴重者還可出現伸舌震顫,除此外還常見厭食、失眠、煩躁等症狀。二期戒酒綜合征:出現時間為斷酒後24~72小時,除上述症狀外,常出現幻聽,內容常為辱罵性或迫害性的,可繼發沖動行為,興奮相對較輕。三期戒酒綜合征:震顫譫妄,常發生於末次飲酒72小時之後,此時病人意識不清,震顫明顯並伴有行走不穩,可出現各種生動的幻覺,如看到各種小動物,病人表現緊張、焦慮、恐懼。病人的記憶力明顯受損,部分病人可出現癲癇樣抽搐。即使在發達國家,一旦發生震顫譫妄,經治療者總的死亡率仍可達10%~15%,未經治療者則更高。所以說長期飲酒者不能突然停止飲酒。如果高度懷疑對酒精依賴,應該盡早到專科醫院治療。 形成酒精依賴的人不能控制自己的飲酒行為,也不能控制飲酒量,那麼在戒酒一段時間後能否正常的飲酒呢?就目前所知,從來沒有一個人,僅是數月或數年滴酒不沾,就能夠「正常」喝酒或只在社交場合喝酒。一個人一旦從豪飲發展為失去控制且不顧一切地狂飲,再想走回頭路就不可能了。沒有一個酒精依賴患者是故意為製造麻煩才喝酒的,但不可控制地飲酒必然會帶來麻煩。 很多對酒精依賴的人自認在戒酒一段時期以後,喝幾罐啤酒或幾杯淡葡萄酒沒有問題了。一兩瓶啤酒下肚就會喝醉的人不多。所以也就錯誤地認為自己可以控制每天只喝兩、三瓶啤酒就不再喝了。他們偶爾也確實能夠在幾天或幾個星期內照此辦理。於是就會得出結論:即使喝酒也會「游刃有餘」。但是,他們每次喝的啤酒或葡萄酒會越來越多,要不了多久,就會狂飲如初。 另外一種錯誤的觀念就是以低度的酒來替代高度酒。對於酒精依賴者來說,酒精就是酒精,不管含有酒精的是馬爹尼酒、威士忌加蘇打水、香檳,還是一小杯啤酒,對於他們而言,不管喝一杯什麼樣的酒,都會導致飲酒過度,導致復飲。 所以,對於酒精依賴者而言,在戒酒一段時間後,試圖控制飲「自己的酒量」或只飲用較低濃度的酒,都是危險的。但為了保證徹底戒酒,只能是滴酒不沾。如何能夠做到呢?除了在醫生的指導下完成脫酒治療外,還要接受長期的康復治療,包括對相關心理或精神疾病的治療、防復飲葯物的治療、心理治療以及加入一些自助的康復組織。只要有戒酒的願望和不懈的努力,就會成功。
❼ 雞霍亂的總結
1、雞霍亂病是一種發病率高、傳染速度快、死亡率大的傳染病,一旦爆發,可引起重回大的經濟損失。答
2、本病與新城疫在臨床症狀、病理解剖有很多相似之處,容易混淆,要確診本病,一定要取病料塗片鏡檢,並進行病原分離鑒定。
3、應加強日常的飼養管理。按現在的飼養條件,雞場一般較少發生本病。環境條件差是發生本病的誘因。所以應注意雞舍和周圍環境的清潔衛生,墊草要勤換,同時應注意雞舍的溫度、濕度和通風透氣,定期做好禽舍消毒。
4、做好預防工作是防止發生本病的重要措施。雞群可在15-20日齡用氫氧化鋁滅活菌苗進行預防注射,以增強雞體的免疫力。一旦發生本病,要立即進行封鎖隔離治療,對雞舍和周圍環境以及用具進行徹底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