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自救互救培訓活動感想600字 急!!!
為2008年奧運會培養救護志願者隊伍,普及現場自救互救知識,學習和掌握自救互救技能,達到保護健康、挽救生命與減輕傷害為目的。近日,某某地開展了有針對性的初級現場衛生救護訓練,進行了現場包紮、現場急救救護演練。
有好幾位專業的老師為大家表演了各種外傷的止血包紮技術及現場心肺復甦術,紅十字會工作人員為同學們講解了遭遇突發事故的現場急救,氣道異物梗阻排除法及頸腰椎骨折的固定、搬運等。通過表演和講解,讓前來同學還有老師都了解最基本的現場急救技術。
我們不但學會了頭、眼、臂、腿等不同部位的包紮方法,還學習了其他的自救互救知識。比如:如何在搶救的黃金時間給生命垂危的人做心肺復甦等等,對搶救的過程有了詳細的了解,這樣遇到危險時就不會手忙腳亂。而且,絕大部分同學都希望成為2008年奧運會的救護志願者,都在2008年奧運會的志願者報名表上寫下了自己的名字。
弘揚人道、博愛、奉獻的紅十字精神,宣傳紅十字運動基本原則,普及衛生救護知識,是紅十字會的一項傳統業務工作。衛生救護培訓工作的開展,產生了良好的效果,通過培訓喚起了人們的人道主義精神,體現了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互助精神。今後八寶山街道還將針對不同人群、不同行業開展衛生救護知識培訓,使更多的社區居民掌握急救技能及初級衛生救護知識,力圖通過社會的自救互救行動傳播人道主義精神,關心最脆弱人群。
灑下一片春雨,收獲一個春天,讓我們獻出愛吧!讓愛成為我們生活的主旋律!
⑵ 心肺復甦的作文400字
在生活里,往往會見到一些人遭到外傷而昏迷或頻危死亡。不過掌握了一些救人技巧後,或許會在危機及時刻能救人一命。可是你到底會那些技巧呢?現在就讓我教大家一個最常見也是最管用的技巧——心臟復甦(就是人工呼吸)。
如果你看見一個人昏倒在了路邊,而且沒有人管,那你的第一個反應是什麼?不錯,你的第一個反應就應該是主動跑過去,對他實施搶救。要是搶救過來了就不用撥打120了。
第一步,輕拍昏倒者的肩部,並在他的耳邊大聲呼喚他的名字。若不知道對方的名字就可以說「先生」或「女生」。若是沒有反應,就說明對方已經沒有意識,完全昏了過去。這時候,就要使用第二步了。
第二步,當對方昏過去時,你就要要摸一摸對方脖子的主動脈——就在嗓子的左右兩側。可為什麼要摸上摸脖子上的動脈,不摸手腕上的動脈呢?原來,脖子上的主動脈比手腕上的主動脈更接近心臟。當手腕上的主動脈不跳動時,脖子兩側的主動脈還跳動,就說明對方並無大礙。
可要是當脖子上主動脈也不跳動時,就說明對方已經不再呼吸。可要是一旦不呼吸,心就會慢慢衰竭,直到不跳,而當心不跳時,說明對方已經死亡了!這時就要用到至關重要的第三第四第五步。並且趕緊撥打120或向旁邊求救。
第三步,跪在對方的左側,把對方系在脖子上,嘴裡和鼻子里的異物取出。然後左手按住他的頭,右手的食指和中指按住他的下顎那一部分,保持對方呼吸順暢。記住不要摁太使勁,也不要摁太鬆了。
第四步,就是要做人工呼吸了。掰開對方的嘴,深吸一口氣,用嘴包住對方的嘴,緩慢而又持續的吹。若看看見對方胸口鼓起,就說明氣已經送入對方肺內。就可以做第五步
了。
第五步,也就是這幾步中最重要的一步——心臟按壓。先把自己的雙手重疊,然後兩肘伸直,垂直用力下壓對方的胸骨4-5厘米(小孩按下3-4厘米),要有節奏感。一壓一松,每分鍾做60-80下(小孩做100下。)。與人工呼吸相互交替著做。,第四步和第五步交換進行:吹兩口氣擠壓15次。雙人搶救時,吹一口氣按壓心臟5次。直到患者自己呼吸或救護人員到場。
現在大家學會了這個技巧了吧!
⑶ 心肺復甦後的體會寫一篇文章
10月2日上午,我跟著媽媽來到了中國計量學院,參加張淑媽媽組織的假日小隊活動「珍惜生命從你我做起——心肺復甦」。
活動一開始,張淑媽媽用她精心製作的PPT告訴我們有關「心肺復甦CPR」的急救常識以及心肺復甦操作示範。
她講的如此的生動、形象、逼真,我們個個聽得聚精會神,不亦樂乎。
聽完講座後,我們16位隊員們一一進行了體驗操作。我早就蠢蠢欲動了,盼啊盼,終於輪到我了,我學著阿姨之前做的示範,先四周查看下是否安全,有沒有電線之類的,確保自身安全的情況下再向病人靠近,輕拍病人肩膀並大聲詢問「喂,你怎麼啦」。然後用手指摸摸病人的頸動脈看看是否有脈搏,如果沒有,趕緊向周圍人群呼救,請求援助撥打「120、999、110、122」等。再把病人放平穩,解開上衣和皮帶,然後找到心臟的准確位置,左手張開,右手握拳扣在左手上,手後掌和肩膀必須同時出力,手臂不能彎曲進行上下不間斷地按壓十五下。這按壓心臟非常講究,光是這按壓心臟十五下,就已經讓我的手臂有些隱隱發酸。此時,我真想站起身來好好地舒展一下,可是一想到自己正進行一項與時間賽跑的生命急救,站起身來休息一下的想法又被我重新埋進了心底。人工呼吸同樣重要,左手按住額頭,右手兩指頂住右下顎,將病人的下巴和地面成90度角,然後用阿姨給我的紗布包住手,清理口腔異物,如有假牙要取出,再用左手捏住鼻子,右手拖住下巴,深吸一口氣,再隔著紗布嘴對嘴地呼氣,重復一次,然後又開始按壓,就這樣循環5次後,看看脈搏有沒有反應,同時看看病人的胸部有沒有上下起伏。如還是沒有就在重復一次。這就是急救的全過程。
站起身,雖然腳有些麻木,手有些酸疼,但我的心中滿是幸福和快樂。心想:學會了急救,可以在關鍵時候幫助別人,還可以拯救別人的生命,真開心!體驗完後,我們手裡各自捧著「珍惜生命從你我做起——雛鷹假日小隊」其中一個字進行了合影,結束了這次愉快的體驗活動。
⑷ 心肺復甦流程(800字以上)
一、操作前准備
1、操作者准備:著裝整潔,態度嚴肅,反應敏捷。
2、物品准備:模擬人,簡易呼吸器,硬板床或硬板,紗布,彎盤,手電筒,筆,護理記錄單,手錶。
3環境准備:脫離危險環境或隔簾。
二、操作方法與程序(C—A---B)
1、觀察周圍環境,確定安全,口述「環境安全,可以操作」。(開始計時)
2、判斷患者意識:輕拍患者雙肩,同時俯身分別對左、右耳高聲呼叫「喂,你怎麼啦?」,判斷有無意識,如無意識,口述「意識喪失」,高聲呼救,尋求他人幫助,記錄時間。
3、判斷大動脈搏動:觸摸頸動脈(右手食、中二指並攏,由喉結向內側滑移2-3㎝檢查頸動脈搏動),判斷時間小於10秒,口述「大動脈搏動消失」。
4、擺放患者體位:仰卧在堅實的平面或硬板上。
5、解開衣領、腰帶。
6、胸外心臟按壓(C):
①術者體位:雙手按壓,位於患者右側,根據個人身高及患者位置高低選用踏腳凳或跪式體位。
②按壓部位:胸骨中下1∕3處,成人為兩乳頭連線與胸骨交叉中點或食指、中指沿肋緣向上觸摸至劍突上兩橫指處。
③按壓姿勢:手臂長軸與胸骨垂直,雙手掌根重疊,手指扣手交叉,手指不觸及胸壁,雙臂肘關節綳直,以髖關節為支點運動,垂直向下用力。
④按壓深度:胸骨下陷3.8-5㎝。
⑤按壓頻率:至少100次∕分。
⑥按壓與放鬆時間比例為1:1,放鬆時掌根部不能離開按壓部位。
7、開放氣道(A):
①雙手輕轉頭部,將患者頭偏向一側,檢查口腔,紗布纏繞手指,去除異物或義齒(疑有頸椎骨折除外)。
②開放氣道:採用仰頭抬頦法—左手掌外緣置於患者前額,向後下方施力,使其頭部後仰,同時右手食指、中指指端放在患者下頜骨下方,旁開中點2㎝,將頦部向前抬起,使頭部充分後仰,下頜角與耳垂連線和身體水平面呈90°(疑有頸椎骨折採用托頜法)。
8、人工呼吸(2次)(B):
口對口人工呼吸:吸一口氣,用操作者口唇嚴密地包住患者的口唇,平穩地吹氣,注意不要漏氣,在保持氣道通暢的操作下,將氣體吹入患者的口腔到肺部,使胸廓抬起;吹氣後,口唇離開,並松開捏緊鼻孔的手指,使氣體呼出。並側轉頭吸入新鮮空氣,同時觀察患者胸廓起伏情況,再進行第二次吹氣;吹氣時間大於一秒,每次吹氣量500-600毫升。
9、如此反復操作,完成五個循環、呼吸周期。
10、判斷心肺復甦是否有效(呼吸、頸動脈搏動、四肢循環及瞳孔情況),口述判斷情況,整理患者衣物。如心肺復甦有效,口述「患者心肺復甦成功,進一步生命支持」。(計時結束)
11、操作者口述「操作完畢」。
⑸ 心肺復甦觀後感200字
「生存還是死亡,這是個值得深思的問題。」——莎士比亞
生命,對每人來說都是無比珍貴。生存還是死亡,是人們最不願提起的話題,面臨死亡的人是多麼的無助,他們並不想死亡,這時,他們多麼的希望有人去幫他們,幫助他們逃脫死神的魔爪。而在這周星期四的下午,我們學會的一項神的技能——心肺復甦。心肺復甦是針對呼吸心跳停止的急症危重病人所採取的搶救關鍵措施,即胸外按壓形成暫時的人工循環並恢復的自主搏動,採用人工呼吸代替自主呼吸。
一群白衣天使降臨到了我們學校,有幾個哥哥,有幾個姐姐,還有一個阿姨。早在早上的廣播中,老師就說了:今天有護士來我們學校指導我們學習心肺復甦術。早早的,我就期盼著下午的來到了。在我們翹首期盼中,下午終於來了,也正如我們的期盼一樣,老師打開了電視,電視中正在上一堂公開課,而公開課的內容就是「心肺復甦」,我們滿懷著好奇的心情看著電視中的演示,我不僅聽阿姨講著,還悄悄的在座位上學著阿姨的樣子對著空氣做著心肺復甦。
我們在下面都蠢蠢欲動了,終於阿姨的演示以及解說完了,老師將我們分組帶到後操場上,讓我們對著一個假病人做心肺復甦:先在病人耳邊呼叫,看是否有意識。若沒意識,再用手感受病人的大動脈是否有脈搏。若沒有脈搏,則說明病人的心臟已停止,便要進行心肺復甦,先檢查環境是否適合,病人墊在背後的東西不能太軟,然後解開衣服,再定位,右手疊至左手手背上,左手五指扣住右手,身體和手呈垂直,利用腰向下的力量有節律的按壓病人的心臟。按壓30下後,觀察病人是否有反應,再看病人有沒有呼吸——看病人胸部是否有起伏,是否有氣流從病人口鼻腔流出。若沒有呼吸,則要進行口對口人工呼吸,先要檢查口腔是否有異物。口腔若有異物,則用紗布纏住手指,掏出口中異物,後再用右手將病人下頜抬起,用左手按住病人額頭並捏住鼻子,用口腔將病人的嘴完全包住,向里呼氣,然後抬頭,松開捏住鼻子的手,再循環,做兩次後,直接做30次胸外按壓,再口對口人工呼吸,一次循環5次便完成了。
現實生活中,救人,不僅僅是醫生護士的事,而是人人有責,每個人都能成為天使,在我們的身邊便有許多這樣的例子:2012年11月8日濟南一位79歲的老人在公交車上心臟病發作,司機陳莉莉見狀,立刻停車撥打120,並對其做心肺復甦,而這心肺復甦對老人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讓老人活了下來。相信,當我遇上這種情況時,我也會義無反顧做心肺復甦,因為及時的心肺復甦可能會挽救老人的生命。
珍惜生命,珍惜現在的每一天,生命是脆弱的,但生命也是堅韌的!
⑹ 鋼廠要求寫心肺復甦學習心得800字左右,求大神幫幫忙
班長如果要求寫紛紛復出學習心得的話,你可以把你正常的心肺復甦的步驟寫一下。
⑺ 觀看心肺復甦的觀後感200字
初夏的麥子 今天上午,爸爸帶我和姐姐去農科院實驗田裡看麥子。 現在是五月,麥子還未成熟,要等到六月,也就是天氣最熱的時候,麥子才會成熟。 五月的夏天,麥子已經漸漸的開始泛出金黃色。我摘了一棵麥子,爸爸對我說:五月的麥子是淡黃色的,等到六月的時候就變成了金黃色。我摸摸麥子,感覺非常扎手,因為麥子上面有許多又長又尖的小刺,這是麥子用來防禦敵害的最佳武器。爸爸說:如果不小心扎著的話,手上就會長一些小痘痘,又紅又腫,又痛又癢,非常難受。我著急得說:那該怎麼辦呀?爸爸說:下次小心別摸就行了。 麥子是經農民伯伯的精心呵護才長成的。它們從一粒小小的種子變成一棵麥子,這個過程是怎樣的呢?讓我來講給你們聽:農民伯伯先用犁把土翻鬆,把一粒粒種子種到土裡面。然後澆水、施肥。過了幾天,小種子就悄悄地鑽出了地面,來看看外面的大千世界。農民伯伯還幫它鋤草、鬆土。小麥苗漸漸的長高了,綠綠的麥苗在田野里隨風起伏。在雨水的澆灌下,小麥苗長出了長長的麥穗。因為雨水和陽光充足,裡面的麥粒就會一天比一天飽滿。經過好幾個月的生長,到了六月盛夏,它們就變成了耀眼的金黃色。 夏天是麥子成熟的季節,農民伯伯用鐮刀(現在有的也用收割機...
⑻ 紅十字培訓之後的感想
我這有個範本 呵呵
紅十字會應急救護培訓感想
發布時間:2008-2-26 信息來源:四川省紅十字會應急救護培訓中心
--------------------------------------------------------------------------------
世界各地,每當哪個國家或地區發生重大災情的時候,從電視,廣播或報紙,只要您稍加留意,總能看到一個機構的名字:某某紅十字會,這是我或者也是多數最初對於紅十字的了解吧,知道它是從事救助事業的,也知道紅十字那鮮明的紅色標志。
紅十字本著人道,博愛,奉獻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不以虛榮而上進,本著踏踏實實的作風救助這個世界需要幫助的人,跨越了國界,跨越了種族,成為當今世界獨一無二的組織機構,我為之欽佩。
第一次參加紅十字會組織的初級衛生救護知識的培訓,我學到很多從來沒接觸過的知識,對於我們80年後的獨生子女來說,從小到大都受到家長無私的關愛與照顧,很難獨立應付困難,我曾經看到同學被玻璃劃破手指因為不懂得簡單的包紮止血束手無策,也看到過在球場上摔傷導致骨折因為不懂急救知識而導致傷勢加重,我們常常在說自我保護,然而由於我們應急知識的缺乏,在災害發生時卻不能及時處理,連自身的安全都不能保障,更別說去幫助他人。
學習了初級衛生救護知識以後,我深深體會到學習這個知識的重要性和實用性,我不再因為小傷而急急忙忙跑醫院,即使傷情緊急,在120到來之前我知道該如何做出第一時間的處理,因為我知道,急救在於急,如果我懂得簡單的處理,傷情也不會擴大,我們在學習的過程中,用16學時系統學習了創傷救護,心肺復甦,以及災害事故發生時逃生辦法,一直都很互動,理論與實際操作的緊密結合,輕松易學,而且實用性強,考試合格後,我光榮的拿到了由紅十字頒發的國際通用的「急救員」證書,我學到的不僅是知識,更是一門技能,我很欣慰我學習完這個知識馬上就為同事處理過一個小傷口,當他們對我投向贊許的目光時,我覺得無尚的光榮,很感謝紅十字會組織的這個培訓活動,真是收益非淺。
四川省紅十字會應急救護培訓中心 游怡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