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做到有效的護患溝通
護患溝通是護患之間構築的一座橋梁,對改善護患關系有推進作用。護士與患者之間的溝通是指護士護理病人中的信息傳遞、交流和理解的過程,是護士做好心理護理的主要表現形式和手段,是完成護理任務的重要保證。但臨床上由於各種原因,導致護士與患者之間的溝通非常有限,為更好地提高護理質量,促進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交流 ,維持正常的精神心理健康.滿足患者對醫療信息的需要和減少醫療糾紛,正確認識護患關系,加強護患交流是迫切需要的問題。作為護士我們首先應在儀容儀表上給病人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儀表整潔端莊,舉止得體語言動作表情上表現出對患者的友善同情和溫和如站立迎接,主動問候,使用尊稱,熱情接待和介紹,給病人的渴望以滿足,痛苦以安慰,恐懼以保護,處處體現慈愛、關懷和體貼,把握說話的語調、語氣、語速,使病人產生親近感,即提高病人接受治療護理的情緒,也為今後的溝通,交流打下基礎。 我們要了解不同病人的知識背景,根據不同的對象,不同的文化和職業,性別選擇談話內容與方法,消除患者的思想顧慮,解釋疑難問題,對病人的提問不可急於回答,應先了解病人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想法或問題,以便獲得某些有意義的資料。對一時不能解答的問題不可斷然拒絕,可請病人稍等,告知我一會來幫你解決或對不起,我幫你查一下等語言並付之行動。 環境是保護患者康復不可忽視的原因之一,它直接影響著患者的情緒,我們與病人交流多在病房,且 24小時觀察了解病人,關心他們的一事一物,故在完成護理工作時,時刻為患者創造一個清潔、安靜、舒適、安全的休養環境,在治療時,時刻關注病人,了解其病情進展感受,及時解決實際存在的問題,這樣可取得病人的信任,從而促進雙方的溝通,且談話內容應通俗易懂。 我們應加強自身業務知識和溝通技巧的學習,在工作中不斷總結經驗。學習新知識、新技術,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質,用精湛嫻熟的護理技術使患者對護士產生依賴性和安全感。學會換位思考,由於雙方所處位置不同,思維方式也不同,所以患者對護理工作有意見時,護士要抱著理解對方的態度。與病人進行心理交換。盡量消除誤會,使病人從護士的語言上得到心理上的滿足,對偶爾對護士出現的冒犯、敵意,不信任的語言要容忍,禁批評訓斥、善於對病人安慰鼓勵,體會對方的心理。我們也應學會角色轉換,調節好自己的情緒,使病人心情愉快的接受治療。 (二病區路婷婷)
Ⅱ 護患溝通靜脈輸液情景劇劇本1000字
主旨:規范護士禮儀,樹立護士形象。
將規范的護理服務禮儀融入到臨床護理工作中,構建和諧護患關系,提高患者滿意度。
劇情:XXX醫院於2010年11月擴建病房,新成立內科。
為滿足臨床需求新招入一-批護士,新護士言行舉止不規范,導致護理投訴增加,患者滿意度明顯下降。護士長助理李XX多次發現身邊低年資護士的不良言行引起患者的不滿,便與護士長鄭XX商討如何解決該問題。
2011年初在內一科品管圈討論會上李XX提出該問題,經過討論、分析該主題得分最高,成為本次品管圈的主題。在護理部的支持下,內一科請來禮儀標兵祁XX對內-科全體護士進行規范的護理服務禮儀培訓。
經過培訓,以及護士長的嚴格要求下,護士姐妹們都熟練掌握了護士標准禮儀,並將規范的護理服務禮儀融入到臨床護理工作中。護士們的服務得到了患者的認可,患者滿意度顯著提升。
主要角色和性格特點:1、護士長鄭XX:工作認真,吃苦耐勞。
平時和藹可親,但在工作中-一絲不苟,嚴格要求;
2、護士長助理李XX:學歷高,理論知識扎實。
非常聰明,善於觀察,善於思考;
3、禮儀標兵祁XX:行為舉止端莊得體,護理服務熱情細致,是醫院的禮儀標兵;、低年資護士陳XX:年輕單純、性格直爽,言行舉止卻不得體,常被患者投訴;
4、低年資護士張XX:年輕單純、性格直爽,言行舉止卻不得體,常被患者投訴.
(2)護患溝通培訓內容擴展閱讀:
情景劇劇本特徵
喜劇性
情景劇的發展,源於美國肥皂劇,以打發時間為主,自從此形式的電視劇出現,就一直走著相同的路。情景劇的喜劇性主要體現在,情景對話上,主要以幽默的語言方式打動人,因為其場地及製作金費限制。所以只有從情節和語言上出彩,這就要求演員具有很強的表達能力。
貼近性
情景劇的話題,一定是與大眾的生活相關的,也是大眾關心和關注的,與其說在演戲,不如說在演繹百姓自己的生活。
地域性
情景劇以語言體現其個性,傳播的是小眾文化,如《成長的煩惱》,觀影者必須理解一定的美國文化,懂得美式幽默,否則是看不懂的,如果把《我愛我家》拿到美國去,美國的觀眾也不能理解笑聲什麼時候突然冒出來,具有京味的情景劇,就有濃郁的北京口聲和一些專屬北京的樂趣,所在創作情景劇,一定要立足本土,在語言發達、話題表達等,這也反襯了貼近性。
Ⅲ 如何在工作中做到良好的護患溝通
如今醫患矛盾突出,並產生了一系列社會問題。醫患溝通是一個人類社會整體的行版為。權
因為溝通是雙向的,良好的溝通方式和溝通環境是靠大家共同營造的,這需要雙方都能夠主動遵守社會公共道德秩序,主動接受相關制約機制的約束,並能夠積極主動地採取合理有效的措施維護好自身的權益不被他人侵犯和損害。做到各盡其職,嚴守道德底線,不受利益的驅使,嚴格遵守社會道德倫理規范,我相信,人們通過對一系列有醫患矛盾引發的社會問題的反思,從而對醫患關系的認識一定會有所提高,並能夠完善和改進相關制約機制和制定一些合法有效的矛盾糾紛解決途徑和辦法。這也是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能夠實現的。
Ⅳ 如何進行有效的護患溝通
護患溝通可分為言語溝通和非言語溝通兩大方面,今天分享一些非言語溝通方面的技巧。
1、用超語詞性提示溝通
言語直接溝通信息,而超語詞性提示可以輔以生動而又深刻的含義。超語詞性提示就是我們說話時所用的語調、所強調的詞、聲音的強度、說話的速度、流暢以及抑揚頓挫等,它會起到幫助表達語意的效果。如:「我給你提點意見」這句話,如果說的聲音低一些,語氣很親切,就被人理解為懇切的幫助;如果聲響很高,語氣又急又粗,就會被人理解為情緒發泄;如果加重「你」這個詞,就突出對你一個人的不滿意,等等。
2、用目光接觸溝通
目光接觸是非言語溝通的主要信息通道。我們常說眼睛是心靈的窗口。它既可以表達和傳遞情感,也可以從目光顯示個性的某些特徵,並能影響他人的行為。
目光接觸可以幫助談話雙方的話語同步,思路保持一致。但目光相互接觸時間長,則成凝視。凝視往往包含多種涵義,有時帶有敵意,有時也表示困苦。病人對護士的凝視多是求助。在臨床上,護士和病人交談時,要用短促的目光接觸檢驗信息是否被病人所接受,從對方的迴避視線,瞬間的目光接觸等來判斷對方的心理狀態。
3、通過面部表情溝通
面部表情是人的情緒和情感的生理性表露,一般是不隨意的,但又可以受自我意識調節控制的。
這就是說,無論是護士對病人抑或病人對護士的面部表情都主要是思想情感的流露。在某種情況下,即使可以做出掩蓋真實情感的表情,那也只能是暫時的、有限的。所以,護士對病人的表情是以職業道德情感為基礎的,當然也與習慣過程和表達能力有關。
至於病人的表情,有經驗的護士很容易總結出規律來,只要留意,就能「透過現象、抓住本質。」弗洛伊德說過:「沒有一個人守得住秘密,即使他緘默不語,他的手指尖都會說話,他身體的每個汗孔都泄露他的秘密。」因此,護士應當善於表達與病人溝通的面部表情,更要細心體察病人的面部表情。有的護士話語並不多,但微微一笑,往往比說多少話都起作用。「微笑是最美好的語言」,這句話頗有道理。
4、運用身段表達溝通
這是指以揚眉毛擴大鼻孔、撅嘴、揮手、聳肩、點頭、搖頭等外表姿態進行溝通的方式。這些方式相當於無聲的語言,也是很重要的方面。例如,誠懇友善地向他點頭,激動、溫暖和安全感就會油然而生。
5、人際距離
人際距離是交往雙方之間的距離。有人將人際距離分為四種:親密的,約0.5米以內,可感到對方的氣味、呼吸、甚至體溫;朋友的,約為0.5~1.2米;社交的,即相互認識的人之間,約為1.2~3.5米;公眾的,即群眾集會場合,約為3.5~7.0米。
護士要有意識地控制和病人的距離,尤其是對孤獨自憐的病人、兒童和老年病人,縮短交往距離,更有利於情感溝通。但對有的病人交往距離過短,也會引起反感。
6、接觸
接觸是指身體的接觸。據國外心理學家研究,接觸的動作有時會產生良好的效果。
按中國的文化背景和風俗,除了握手之外,在醫院這樣的公共場合,只限和兒童接觸較為隨便。對成年病人,護士的某些做法如若得當,也可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為嘔吐病人輕輕拍背,為動作不便者輕輕翻身變換體位,攙扶病人下床活動,對手術前夜因懼怕而難以入睡以及術後疼痛病人進行背部按摩,以示安慰並分散注意力,以及雙手久握出院病人的手,以示祝賀。
這些都是有意的接觸溝通,有鼓勵支持的作用,可使病人願意說話願意剖析自己,改善態度,增強病癒信心。
Ⅳ 在護理工作中如何和病人進行護理溝通
在護理工作中,有效的溝通是增進護患之間的相互理解,提高患者對護理人員的信任度和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增強患者配合護理工作的自覺性及對護理人員合理的依從性,減少護患矛盾沖突,建立良好護患關系的重要手段,也是影響護理工作質量的重要因素。為此,護理人員掌握一些常用溝通技巧並合理運用十分必要。1 傾聽在護患溝通中,護理人員首先必須是一個好的傾聽者。在認真傾聽患者談話內容的同時,要注意通過患者說話的聲調、頻率、面部表情、身體姿勢及移動等,盡可能捕捉、理解患者所傳達的所有信息。一個好的護理工作者應該做到以下幾點:(1)安排一定的時間、環境去傾聽患者說話。(2)在溝通過程中全神貫注,不因患者說話的異常發音或語氣等分散自己的注意力。(3)進行適時、適度的提問,不隨意打斷患者的談話,將患者的談話聽完整,不要急於判斷。(4)仔細體會患者的「弦外之音」,了解並確認溝通過程中患者要表達的真正意思。(5)注意患者所表達的非語言性信息,同時要採用面部表情和身體姿勢等非語言信息給予響應,表明自己在認真傾聽。2 反映反映是幫助患者控制自己情感的技巧。在護患溝通中,護士除了仔細傾聽和觀察患者的非語言表現外還應該做到以下幾點:(1)掌握並正確運用有關表達情感的詞彙。(2)應用引導性的談話,鼓勵患者顯露自己的情緒、情感。(3)運用恰當的移情,建立護患之間的相互信任關系。3 提問在護患溝通中,護理人員恰當地提出問題,能夠促進、鼓勵患者提供更多的信息,有助於和諧關系的建立。3.1 提問的方式3.1.1 明確性提問 問題明確,要求患者給予明確的答復。3.1.2 激勵性提問 提問的目的是為了激勵患者或給予患者勇氣。3.1.3 徵求意見性提問
詢問患者對護士觀點及治療的意見、建議等。
@pagebreak@
3.1.4 證實性提問 用來對患者談話的一些內容進行有目的的提問,以證實其准確性和可靠性。3.2 提問的技巧3.2.1 善於組織提問內容 提問應緊緊圍繞談話內容,不應漫無邊際地提問;所提問內容應該少而精並適合患者的理解水平,盡量將術語解釋清楚。3.2.2 注意提問的時機 在溝通中遇到某一問題未能獲得明確解釋,應在等待對方充分表達的基礎上再提出問題,避免過早提問打斷思路而顯得沒有禮貌,過晚提問產生誤解。3.2.3 注意提問的語氣、語調、句式 提問時話說得過快、語言生硬、語調過高、句式不協調,容易使患者反感,不願意回答;說得過慢,患者心裡焦急,容易不耐煩。3.2.4 避免誘導式提問 要避免提問一些不愉快的問題,不可以藉助提問,強迫患者同意自己的觀點。 4 重復重復包括對患者語言的復述與意述。復述是將患者的話重復一遍,尤其對關鍵內容,但不做評價;意述是將患者的話用自己的語言復述,但保持原意。在護患溝通中,護理人員全神貫注,並恰當地重復可使患者增強對護士的信任。5 澄清和闡明澄清是將患者一些模稜兩可、含糊不清、不夠完整的陳述弄清楚。澄清有助於找出問題的症結所在,有助於增強溝通中的准確性。闡明是護理人員對患者所表達的問題進行解釋的過程,目的是為患者提供一個新的觀點。
6 沉默在護患溝通中,沉默可以給患者以思考的時間,也給護士觀察患者和調適自己的機會;適當地運用沉默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尤其在患者悲傷、焦慮時,患者會感受到護士是在認真地聽,在體會他的心情。7 觸摸在護患溝通中,護士使用適當的觸摸可以起到治療作用,能表達關心、理解和支持,使情緒不穩定的患者平靜下來,觸摸也是護士與視覺、聽覺有障礙的患者進行有效溝通的重要方法。
Ⅵ 護患溝通的禁忌有哪些
護患關系具有一定的強制性,不管護患雙方是否相互吸引,患者的年齡、身份、職業、素質如何,特定職業都要求護士與患者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尤其在整體護理模式下,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更是護士的基本責任和義務。
溝通是人際交往的最主要的形式,護患關系的建立與發展,在溝通過程中實現,有效溝通將建立良好護患關系,缺乏或無效溝通可導致護患之間行同陌路或發生沖突。護理學科的發展使護士的角色不再是醫生的助手,而是獨立地、主動地開展整體護理工作,以滿足患者生理、心理多方面的需求。
表面上看,溝通不過是簡單的信息交流,僅僅是理解他人的語詞或非語詞信號。事實上,任何溝通行為,都是在整個個性背景上做出的。它傳遞的是一個人的整體信息。人們說一句話,做一個動作,或理解別人的一句話,一個動作,投入的是整個身心,是整個個性的反映。護患溝通過程中,護士的言談舉止、表情姿勢等不僅僅是信息傳遞,而且展現了護士對患者的態度、責任心等,是護士整個精神面貌的反映。
護患關系是一種特殊的人際關系,其建立與發展,並非源於護患之間的相互吸引,而是為滿足患者的健康需要。在護患關系的形成過程中,護士處於相對主動的地位,護士的行為對護患關系的建立與發展具有決定性的作用。當患者進入醫院,陌生的環境和身心的折磨,使患者產生一系列情緒和軀體性反應,他們渴望尋求應對策略,以便解決問題和緩和情緒。而護士是患者接觸最為密切的人,也是他們宣洩情緒、尋求幫助、獲得正確信息的人之一。此時應有效的進行護患溝通,使患者能盡快熟悉新的環境,獲得與疾病有關的各種正確信息,逐步緩解激動、焦慮、抑鬱等情緒,積極配合治療和護理,以便早日康復。
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
護患關系的形成質量,取決於護患溝通的效果,有效溝通,不僅可使護士獲得患者完整、真實的資料,而且令患者體驗到護士的友好態度、尊重、體貼等,可增強患者對護士的信任,促成和完善良好的護患關系。同時,有效的溝通還可以滿足患者的需求,使患者心情舒暢,提高機體機能,提高治療效果。護士與患者不溝通,這一行為傳遞給患者的信息是冷漠和漠不關心,易導致患者不滿。在互動過程中,盡管護患之間沒有語言交流,但存在非語言溝通,護士的表情、舉止等同樣在向患者傳遞著豐富的信息。
綜上所述,有效的護患溝通,首先能使護士感到工作順利和心情舒暢。其次,能使患者感到心情舒暢而有利於康復。最後,良好的護患溝通對護患雙方而言,是互惠互利共同受益的。
如何獲得有效的護患溝通呢?
1.良好的第一印象。護患關系是短暫型人際關系,第一印象的好壞直接影響護患之間信任關系的形成。良好的第一印象可大大縮短護患建立信任關系的時間,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反之,則事倍功半。因此護士要以熱情友好的態度接待患者,詳細介紹住院環境、護理程序、與疾病有關的健康教育知識等,切實讓患者感受到護士熱情友好的態度,周到細致的服務,獲得尊重與體貼,這樣,護患之間的信任就建立了。
2.掌握有效的溝通技巧。良好的溝通技巧可使護患溝通迅速、順利的完成;缺乏溝通技巧可使護患溝通的障礙重重。若護士與患者交談中常打斷患者說話,或東張西望,或在患者傷心痛苦、情緒波動時缺少適當反應等不良溝通行為,均會阻礙溝通的深入進行。總之,溝通技巧對整個溝通過程起著加速與催化的作用。
3.豐富的知識儲備。知識是影響護患溝通的最一般的背景因素,護士缺乏知識可能使溝通的各個環節出現障礙,例如知識可能影響信息的表達,影響對患者表達信息的理解等。尤其是隨著現在護理理念進步,護患溝通已經從原先一般的信息傳遞,上升到具有治療性目的。欲使護患溝通達到治療效用,護士須具有醫學、護理學、心理學等綜合性知識。如對心身疾病患者,護士不僅實施臨床護理,還應讓患者了解與其疾病相關的社會心理因素,學會應對技巧。若護士沒有健康教育等相關知識,護患溝通便無法達到此目的。
4.護患溝通中的禁忌。①忌用一些語氣,如命令式的、質問式的、不耐煩的、埋怨的、責怪和生硬的語氣。②忌用不文明的語言。忌用粗活、臟話、傷人的話、惡語、讓人羞澀的話。
Ⅶ 如何提高護生的護患溝通能力
2 護患溝通的方法?
2.1 護士首先應在儀容儀表上給病人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儀表整潔端莊,舉止得體語言動作表情上表現出對患者的友善同情和溫和如站立迎接,主動問候,使用尊稱,熱情接待和介紹,給病人的渴望以滿足,痛苦以安慰,恐懼以保護,處處體現慈愛、關懷和體貼,把握說話的語調、語氣、語速,使病人產生親近感,即提高病人接受治療護理的情緒,也為今後的溝通,交流打下基礎。?
2.2 護士要了解不同病人的知識背景,根據不同的對象,不同的文化和職業,性別選擇談話內容與方法,消除患者的思想顧慮,解釋疑難,多應用開放式談話方式,鼓勵病人陳述,並用點頭「嗯」表示接受或重復病人的陳述等方式鼓勵病人。對病人的提問不可急於回答,應先了解病人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想法或問題,以便獲得某些人有意義的資料。對一時不能解答的問題不可斷然拒絕,可請病人稍等,告知我一會來幫你解決或對不起,我幫你查一下等語言並付之行動。?
2.3 環境是保護患者康復不可忽視的原因之一,它直接影響著患者的情緒,護士與病人交流多在病,且24小時觀察了解病人,關心他們的一事一物,故在完成護理工作時,時刻為患者創造一個清潔、安靜、舒適、安全的休養環境,在治療處置時時刻關注病人,了解其病情進展感受,及時解決實際存在的問題,在評估病情過程中選擇合適的時間,環境對病人的病情、治療、預後方面的問題要有科學依據,不可主觀臆斷,根據病情變化及時修改醫囑,這樣可取得病人的信任,從而促進雙方的溝通且談話內容應通俗易懂。?
2.4 護理人員應加強自身業務知識和溝通技巧的學習,在工作中不斷總結經驗。學習新知識、新技術,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質,用精湛嫻熟的護理技術使患者對護士產生依賴性和安全感。?
2.5 學會換位思考,由於雙方所處位置不同,思維方式也不同,所以患者對護理工作有意見時,護士要抱著理解對方的態度。與病人進行心理交換。盡量消除誤會,使病人從護士的語言上得到心理上的滿足,對偶爾對護士出現的冒犯、敵意,不信任的語言要容,禁批評訓斥、善於對病人安慰鼓勵,體會對方的心理。護士也應學會角色轉換,調節好自己的情緒,使病人心情愉快的接受治療。?
總之,護患溝通是護理工作不可缺少的部分,是減少糾紛的重要手段,只有不斷了解掌握病人的思想情感及心理需求,加強與病人的溝通協調,搞好護患關系,才能保證病人的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