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優化作業設計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淺談通過優化作業設置,增強師生幸福感
摘要:
如何通過優化作業設置來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其自主學習優秀品質是現今教育方面探討的主要問題。同時,通過教師任課對學生作業的優化,能夠更好的提高學生在課堂的學習效率,讓學生成為課堂主體也是重中之重。因此,通過優化作業設置來有效減輕學生課業負擔,在教師層面顯得至關重要。
關鍵詞:農村寄宿制學校;教師任課三年級外教版英語;優化作業設置;自主學習能力;教師幸福感
關於優化作業設置,增強師生幸福感可以從作業目標,作業形式,作業內容以及作業數量上進行優化,通過對作業全方面優化,更好的提高學生作業完成效率,減少老師負擔量,提高師生幸福感。
一、英語方面優化作業設置的目的以及優勢
根據北京美蘭德信息咨詢有限公司《中小學課外調研藍皮書》顯示,在目前我國中小學生作業負荷量明顯超標。而對於農村寄宿制學校,在教學環境完全封閉的條件下,學生在全封閉式的學校中,接觸更多的是老師以及作業。在英語方面,更注重的是學生在課堂上聽說讀寫的表現,以及課下對英語單詞語法的落實,如果按照傳統的教學方案,學生容易產生逆反心理。而通過優化作業的設置不讓孩子陷入「死讀書」的境地,通過作業的合理安排讓孩子增強對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減去超綱超常、違背教學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的負擔,讓孩子在輕松、健康的環境中成長和學習。
二、作業目標要有明確性,減少學生壓力
三年級外教版英語,對於學生來說是啟蒙英語教育。在全封閉的農村寄宿制學校來說,通過對作業目標的優化,更有利於老師教學。教師設置作業的目的就是對當天當節課的教學內容以作業的形式進行進一步的鞏固練習。因此,每一節課堂的內容目標的明確更有利於學生歸納總結。每次作業的目標要包括:單詞方面的掌握,聽力對話的掌握,以及簡單片語的背誦默寫等。系統的通過每次作業來鞏固,不要因為作業內容的多變性,作業設置的形式多樣性而放棄對目標的弱化。
三、作業的形式多樣性,提高學生興趣
對於三年級英語教學來說,最大的困難在於學生自我方面對英語學習的認知。學生往往對新鮮的事物有強烈的興趣,在接受新事物的同時運用於日常生活中,對學生來說即是天賦也是優勢。所以如何引導學生在作業方面用心,作業形式的多樣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一)、團隊合作型作業
根據美國緬因州的國家訓練實驗室研究成果中學習金字塔,顯示通過對他人的講解的方式,學生學習記憶力最高。團隊合作型的作業正是利用這一點來強化學生在英語方面學習的能力。
對於農村寄宿制學校來說,學生與學生相處的時間比與老師相處的時間更長。在學習方面,同學小組之間,在作業方面的互相學習互相幫助能更好的完成作業。利用學生好為人師,樂為人師的特點。老師安排學生相互批改作業,檢查作業,合作完成英語方面的互相聽寫,互相檢查背誦對話。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可以更加了解自己不懂不會的地方,在其他同學犯錯中吸取經驗,能更好的完成作業。與此同時,
老師需要在團隊協作作業中選取小組長,按時報告學習情況,老師能通過學生進一步了解所有學生。
團隊合作型作業減少了老師對普通作業的機械化批改,也能增強老師在其方面的幸福感。會讓學生成為課堂作業的中心,在學習中降低體力勞動的同時能夠更好的記住課堂中的知識點等。給學生作業壓力減少的同時也會使老師的工作程度減少。
(二)、游戲化作業,探究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對於英語這門學科來說,日常的運用以及理解記憶占學習的主要化部分。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游戲化作業通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的理解運用,能更好的鍛煉學生的口語能力,遣詞造句能力。例如:用今天學習的英文單詞與朋友交流,製作英語卡片互相檢查單詞的記憶能力。游戲化作業能更好的調動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幸福感,有完成作業的慾望,寓教於樂。
(三)、傳統文字化作業
在傳統作業對於學生來說也是必須採取的方式,新型的作業方式固然重要,但是傳統的文字化作業也必然不能完全排除。傳統的文字作業可以將數量減少。學生可以根據老師當天布置的傳統文字化作業,更好的掌握,更好的提高學習效率。例如:對本單元單詞進行鞏固抄寫,對對話進行背誦默寫,可以對本單元學習的單詞和短語進行自己造句。將傳統的模式融入新的方法,不僅可以鍛煉學生造句能力也可以提高學生寫作能力。教師根據自己的學科特點,應該有針對性的給學生布置預習作業。通過讓學生預習上課要學習的內容,使學生能過清醒的意識到對於本節課的知識,哪些較容易理解學習,哪些較難以學習,對自己理解不懂或完全不知道的知識以下劃線或用彩色筆做標記的形式給與記錄,上課時再認真聽老師講解或小組合作共同解決。這樣的學習方式很有目的性和針對性,學生高效學習,教師也高效授課,從而達到了高效課堂的目標。
四、作業的內容要有開放性,多方面開拓思維增強老師幸福感
開放性是指對作業內容的深度思考,對今天所學內容的完善整理。作業的內容對於學生來說是對當天學習的掌握,也是當天學習的思考。作業的內容需要具有發散性,通過對學習的思考來更好的掌握。
開放性作業的具體措施如:可以適當的設置一些思考題,同種內容還有哪些單詞?可否歸納?等。多讓學生自己通過作業內容的思考更好的運用知識。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能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饒有興趣的作業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能使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智力水平。趣味性要體現出題型多樣,方式新穎,內容充實。如,選擇、填空、解答、作圖、探索等題型經常變換;自學類、復習類、鞏固類作業互相穿插;知識類、生活類、史料類作業互相滲透。
五、作業的數量個性化,減少學生課業壓力
作業數量的多少應該根據學生課堂掌握情況,以及學生自我學習能力來判定。在傳統的作業模式中,學習能力相對較強的學生能更快的速度完成當天的學習作業,而學習能力相對較弱的學生,作業數量太多會導致當天作業完不成,作業拖沓等。
優化作業通過對學生作業的個性化,做到每個學生有自己能力完成范圍之內的作業。不會讓學生因為作業太多而產生心理壓力,也不會因為同班同學作業完成太快而有自卑心裡。作業設置過程中,難度占整個作業的70%比例。學生作業完成的速度也與作業的難度掛鉤。對於學習能力不同,作業理解完成能力不同,教師可以將作業難度分成ABCD四層。同學自發選擇,每個同學完成CD兩層比較簡單的作業,先完成簡單的作業,有能力的沖擊AB等級的作業,在完成AB等級的作業之後,通過統計的方式將完成作業數量多的學生給予相應的獎勵。讓每個學生有選擇的權利,通過統計獎勵的方式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才能更好的發揮作業的作用。
學生樂於作業,老師輕松引導,在實現優化作業的同時,也增強師生幸福感。教師合理而科學地設計英語作業,充分發揮作業的職能,既減輕學生過重的作業負擔,又讓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和技能,使學生在思維、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並形成樂於探究的態度,從而全面實現英語教育目標,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何玲飛,王曉莉.淺談優化作業的幾點做法[J].軟體:教育現代化 , 2012 , 002 (002) :P.87-87
[2]王洪霞. 淺談優化作業訓練[J] 教育觀察,2012(3):64-66
[3]朱映紅. 淺談優化小學數學作業設計的幾點思考[J]. 教育:文摘版,00169-00169
㈡ 如何優化作業設計和評價,讓語文教學輕負高效
首要的任務是復要擺正師生以往制不平等的關系,創設寬松和諧的教學氛圍。特別在中學,由於中學生的心理發展還極不成熟,教師的言行對學生的影響會產生很大的正向作用,所以在課堂上,教師不能擺著「師尊」的「架子」,語言應該友善親切,態度應該和藹可親,一改自上而下的傳授方式,無論是講授知識還是與學生交談,輔導學生時,都應充分尊重和熱愛學生的一切需要,努力成為學生學習的引路人。
㈢ 如何開展初中數學作業設計與評價
如何開展初中數學作業設計與評價
作業是教學的重要環節,是學生對所接受的信息進行再現、整理、加工。通過作業,可以使學生的知識得以鞏固,思維得到鍛煉,作業也是師生交流的重要載體。教師怎樣科學地設計作業是值得我們研究的,如果設計得好,既可以為教師減負,更能為學生的發展尋找新路。傳統數學作業被視為「課堂教學的延伸和補充」,作業內容局限於學科知識范圍,封閉僵化,往往遠離學生實際。目前教師設計的作業並不盡如人意,表現為:作業量過重,許多老師搞「題海戰術」,只圖「量」,不求「質」,一味盲目地「強化」訓練。其實這種盲目的「題海戰術」,導致思維活動空間減小,不利於學生能力的發展,更使學生負擔過重,與素質教育相違背,使學生作業效果降低,作業抄襲現象嚴重,造成負面影響;作業設計的形式單一,往往為清一色的計算題。這樣單調枯燥的作業形式,讓學生得不到學習的樂趣。因此,數學教師要研究作業設計的原則和方法,促進學生的發展。
一.數學作業的設計原則:
根據新課程中「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學習模式,我認為數學作業的設計要突出以下原則:
(一)目的性
布置什麼樣的作業教師要心中有數。教師須要把握重點,突出難點,這樣才能進行科學安排,合理布置作業。
(二)針對性
在數量上要有彈性,難易程度上、數量廣度上要合理的調控,給學生自主選擇,以適應不同層次的學生的發展,既有效緩解差生的心理壓力,又提高優等生探求能力。設計作業的目的是鞏固新知識並成為拓展、深化知識的基礎。
(三)趣味性
興趣是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富有情境的作業,才能使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水平去完成,在練習中感受樂趣。
(四)層次性
層次性是指作業內容要由淺入深,具有一定的梯度,體現教學內容的層次,適合思維能力層次不同的學生。
(五)實踐性
實踐性是指作業能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緊密結合,強調學生親身經歷,在觀察、操作、實驗等一系列活動中發現和解決問題,體驗和感受生活,培養學生樂於動手、勤於實踐的意識和習慣,切實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六)探究性
探究性是指作業內容能吸引學生步步深入,促使學生從多個角度思考問題並尋找解決問題的最佳途徑,充分挖掘學生的創造潛能。探究性作業強調學生通過實踐,增強探究和創新意識,發展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形成一種積極主動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二.數學作業的設計方法
(一)內容應精練
在以往的教學中,作業的設計主要以例題仿做的題目為主;另有單純求解的題目和獨立完成的題目等茫茫「題海」,從而造成學生課業負擔過重。為此,教師要做到:
1、把握作業的質。教師應根據課堂所講內容精心篩選,盡量兼顧作業的典型性、系統性和全面性。在作業的選編上既考慮到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原則,又能體現出啟發性、鞏固性的原則,這樣才能充分發揮數學作業應有的效能。
2、科學地控製作業的量。一般說來,在每節課後布置10——20分鍾左右的作業量較為適宜。作業布置受學生素質、年齡特徵和所教具體內容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約,不能一概而論。應減少不必要的重復性練習,精心選擇輔導資料,為學生布置高質量的,具有典型性的作業題,應達到練一題而通一類的效果。
3、關注學生個體的差異。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數學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倡導自主性作業;以學生為中心,充分尊重學生個性,全面考慮學生差異,自主選擇作業,幫助學生提高學習自覺性,逐步掌握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從而實現從「要我做」向「我要做」轉變。既能讓學生充分展示才藝特長、張揚個性;又能滿足不同層次學生在不同的基礎上各有收獲。
(二)形式應多樣
在作業形式上要注意變化,實現多樣化,開闊學生的視野,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增強學生的各種能力。如可設計觀察查閱型、動手實踐型、探究型等題型:
總之,多元化、個性化的開放型作業,使學生都有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施展才華的機會。以課堂為「主陣地」,作業為「分戰場」,發展為目標,自主合作為手段,讓他們在快樂中進步、成長。
㈣ 課程設計與評價每章的學習體會和學習心得
1、以學為先 :學習是第一中心任務;學習是正事,理應先於娛樂。
2、隨處學習 :每回天答晨練或者上學路上記憶詞語;在盥洗池貼詞彙表;每天刷牙時熟記一個生詞;無論怎樣各具特色,有一點是一致的,那就是保證學習時間,堅持不懈。
3、講究條理 :條理清楚整潔的學習環境很重要,把常用的與學習有關的東西都放在伸手可及的位置,重要的學慣用品和資料用一個紙箱或抽屜裝好,避免用時東翻西找。
4、學會閱讀: 學會快速閱讀,提高單位閱讀量,學會讀一本書的目錄、圖解和插圖,為提前了解本書內容,獲取更有效的信息;當積極的讀者--不斷的提問,直到弄懂字里行間的全部信息為止。
5、合理安排 :講究高效率,別人8小時完成的作業你最好用6小時;再晚也要完成當天作業。
㈤ 作業員怎麼寫培訓心得
梵蒂岡的商更豐富的商的商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