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培養自己的孩子
培養孩子的內容很多,這里選擇一篇有關習慣的,很有借鑒意義,希望對你有幫助。 王月玲---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生活習慣 每一位家長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然而怎樣培養孩子的的問題卻時時困繞著家長。記得查·艾霍爾說過,「有什麼樣的思想,就有什麼樣的行為;有什麼樣的行為,就有什麼樣的習慣;有什麼樣的習慣,就有什麼樣的性格;有什麼樣的性格,就有什麼樣的命運。」上世紀60年代,蘇聯發射了第一艘載人宇宙飛船,宇航員我們大家都知道叫加加林。當時挑選第一個上太空的人選時,有這么一個插曲,幾十個宇航員去參觀他們要乘坐的飛船,進艙門的時候,只有加加林一個人把鞋脫下來了。他覺得:「這么貴重的一個艙,怎麼能穿著鞋進去呢?」就加加林的這一個動作,讓主設計師非常感動,他想:只有把這飛船交給一個如此愛惜它的人,我才放心。在他的推薦下,加加林就成了人類第一個飛上太空的宇航員。所以有人開玩笑說,成功從脫鞋開始,實際上就是從好的習慣開始。 有位教育家曾經對於一個人的習慣問題做過非常形象的比喻,他說一個人養成好的習慣,一輩子都用不完它的利息;一個人養成壞的習慣,一輩子都償還不清它的債務。看來養成好的習慣對個人的發展是相當重要的,習慣好壞影響一個人的一生。各位家長朋友,要想把自己的孩子培養成才就必須從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入手,持之以恆。那麼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呢?我覺得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生活有規律,習慣早養成 孩子首先要養成的習慣就是生活要有規律的習慣,並且要從小養成,莫等養成壞習慣之後再糾正。 1、按時作息,定時吃飯 要培養孩子按時入睡按時起床的習慣。每天晚上要按時讓孩子入睡,如果孩子晚上睡得早,有了充足的睡眠時間,第二天早晨是容易被喚醒的。家長不要因為看電視或忙於其他事情,使孩子不按時睡覺,這很難養成良好的習慣。家長早上也不要睡懶覺或在被窩里與孩子逗玩,讓孩子在床上吃早點等,這些無形之中會養成孩子賴床的壞習慣。當孩子大一點的時候可與孩子一起制定作息制度,讓孩子學會自我約束。家長每天要定時讓孩子吃飯,盡量少給孩子吃零食。養成定時吃飯的習慣,對孩子的健康十分有益。同時要引導孩子不挑食,均衡營養,少喝飲料,不吃垃圾食品。2、講好衛生,勤於鍛煉 衛生習慣不好,直接影響孩子的身體健康,家長要重點培養孩子常洗手,早晚刷牙,不咬手指等講衛生習慣,因為有許多孩子上五年級了還有在課堂上咬手指的習慣。家長可用顯微鏡、實物圖片等形象的方法進行教育。家長在每天督促孩子講好個人衛生的同時還在注意對孩子進行講好公共衛生的教育,讓孩子養成不隨手扔垃圾的習慣。亞里斯多德有句名言:生命需要運動。青少年更需要運動,否則小胖子、小林黛玉就會出現。家長要與孩子一起制定鍛煉計劃,並與孩子一起執行,讓孩子養成鍛煉身體的好習慣。。做家長的要盡量保持孩子的生活起居在所有時間里的一致性。長期做下來,孩子自己也能學會獨立按一貫的生活規律來制定合適的作息時間表。一旦孩子習慣過一種有規律的生活,那麼時間觀念就已內化成他自己的一種寶貴素質,自我意識的控制力與意志力就得到了長足的發展。 二、生活須自立,勤勞又節儉 孩子將來要立足於社會,就要自立,這就需要從小培養孩子勤勞節儉的習慣。1、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家長不要替孩子做他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家長應該有意識從小鍛煉孩子的自己的事自己做的習慣。我看到過這樣一位媽媽,他給自己的小孩子擦鞋時只擦其中的一隻,這樣就迫使孩子為了兩只鞋子一樣的整潔而自己去擦另一隻鞋子。這位媽媽就這樣無聲地引導自己的孩子去做自己能做的事。要孩子做家務的目的,並非僅是要把繁瑣的工作做好,或教孩子「如何去做」。廚房整潔的重要性,比不上發展孩子的責任感、自立能力、自尊心、自信心和辦事能力,因為這些都是健康人格的基礎。做家務也可幫孩子了解人必須合作和向著共同的目標努力。小孩子幾乎從一學會走路,就會產生「幫助媽媽」的強烈慾望,一個2歲的孩子能夠替大人去拿和傳送東西,甚至能夠整理已洗好的衣服。4歲或5歲的孩子能了解簡單的命令和替大人辦點小事,而且還可以指望他有時會自己收拾玩具、找衣服或端走自己的碗盤。7歲的孩子已經能負擔一點家庭責任。因此在家庭中可實行「家務、勞動承包制」,以促進孩子養成愛勞動的習慣。當孩子在生活中養成了自己的事自己做的習慣,養成主動做一些家務勞動的生活習慣時,孩子的獨力意識與自我責任感就已增強了很多。2、精打細算學節儉 多數孩子在家飯來張口、衣來伸手,花錢無節制,開運動會,一個小學生拿10元、20元還嫌少,中學生50元都不覺得多。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主要是家長沒有注意對孩子節儉這一習慣的培養,甚至有的家長認為讓孩子節儉是寒酸的表現。其實想一想一個從小不知道節儉的孩子,長大了又怎麼會節儉呢?要培養孩子節儉的習慣,第一要少給孩子零花錢,家長引領孩子不同他人攀比。第二要讓孩子利用假期去品嘗一下賺錢的艱辛,這樣他就不會亂花錢了。我們學校的一位老師就讓她上一年級的孩子利用暑假去賣報紙,讓孩子知道金錢不是白來的,是需要付出辛苦勞動的,像這樣的訓練不僅是對孩子自立能力的培養,更培養了孩子的節儉意識。第三要教給孩子花錢有節制的方法,如先做預算,再記賬,最後審計,這樣教會孩子理財。 三、做事有節制,上網要有度 時下家長們最為頭疼的莫過於孩子的自製力差,孩子看電視、上網成癮,管也管不住。其實如何讓孩子養成自製的習慣,讓孩子上網有度也並非是太難的事。 1、及時糾正 在孩子小的時候,我們在孩子的一些缺乏自製力的事情上我們要講清道理,必要時可強制執行,發現孩子的錯誤要及時糾正,不要等他養成習慣之後再去糾正。孩子愛看電視多半是受家長影響,甚至有的家長為了讓孩子不糾纏自己就讓孩子去看電視,久之,孩子離開電視就無所適從了。家長要在看電視上以身作則,少看電視多讀書,用行動產生說服力,這樣的糾正效果會更好。2、正面引導 玩游戲是孩子的天性,但要正面引導孩子玩那些益智的、健康的游戲,這樣來避免孩子去色那些充滿暴力與色情的游戲。同時要多培養孩子的多種興趣愛好,這樣孩子就不會把注意力只放在玩游戲上了。在孩子玩游戲之前,要與孩子一起制定玩游戲的規則,切不可因孩子一時表現好了,家長一高興,就可以允許他上網或超時上網,這樣是把上網玩當成獎品了,他們對游戲的興趣也就被刺激得更濃了。3、逆向行事 如果孩子特別喜歡玩游戲,那麼家長要在每次孩子做錯事的時候,就告訴他要懲罰他,上網去吧,必須連續玩夠十小時,不夠就再罰他玩十小時,直到他累得求饒。這樣讓他覺得上網不是一種樂趣,而是一種懲罰。這種方法僅限於小孩子。當然家長在培養孩子自製力的時候要多一點耐心,要慢慢指導孩子在玩游戲中自己學會控制,最好不要與孩子形成管制與被管制的關系,要讓孩子養成自我控制的好習慣。 四、待人有禮貌,文明伴我行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或聽到,有的孩子客人來了不知道問候,甚至還有的孩子滿嘴臟話,而家長往往以我這孩子真不懂事就輕描淡寫的過去了。要知道文明禮貌是一個人有教養的表現,在一個缺乏教養的人身上,勇敢就會成為粗暴,學識就會成為迂腐,機智就會成為狡猾,質朴就會成為粗魯,寬厚就會成為諂媚。家長不要以為孩子大了就知理了,因為當他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