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井岡山大學後勤:和諧後勤應該怎樣建立——赴同濟大學掛職學習心得體會
剛到同濟大學不久時,正好遇上上海本地一所知名大學的後勤同仁也來到同濟後勤取經學習,他們隊伍龐大,總經理帶隊,一行近二十人。同濟大學後勤集團總經理喬雨亭對我格外關照,為了讓我多了解上海高校後勤的一些情況,特別把我安坐在他身邊,便於傾聽他們的交流。會上,喬總用他慣有的直率與坦誠,將同濟後勤的做法做了全方位的介紹。對方也介紹了自己的情況,但話題逐漸轉向到對學校體制不暢機制不活的不滿,轉向到對後勤利益紛爭的糾纏…… 會後,我和喬總交談。喬總說:「一個後勤是否和諧,首先看他對學校、對自己是否認同,一個不和諧的後勤絕對沒有發展壯大的理由。同濟後勤從來不規范員工如何評價自己,但這十年來,同濟後勤人無論是在校內還是校外,他們都十分珍惜同濟的榮譽,自覺維護同濟形象,他們把學校、把後勤都當成一個家。所以,我能自豪地說,同濟後勤是和諧的後勤。」 的確,同濟後勤是和諧的後勤,這在上海高校已成了廣泛的共識。井大後勤學習同濟後勤四年時間,我們也有深切的感受,所以,我經常思考,和諧後勤是怎樣建立起來的? 和諧源於環境與文化。文化對人的影響是精神與思想的影響,直接作用於人的行為,形成執行力。一個團隊或組織如果要尋求戰略發展,就必須要建立自己獨有的文化來支撐。但文化的建立不是自我孤立的,也不是想像生造出來的,必須放在歷史背景下考量,必須依託於大環境,必須能滿足戰略的需要。大環境滋生大文化,小文化源於大文化。同濟文化的核心是什麼呢?簡單概括就是「同舟共濟」,具體理解為「同心同德同舟楫,濟人濟世濟天下」。這是一種大愛文化,愛事業,愛員工,愛師生,愛學校,乃至愛社會。因百年歷史的積淀,同濟文化讓一代又一代的同濟人自覺的傳承,自覺地融會貫通到各個工作崗位。 同濟後勤正是在這一大愛文化的背景下,創建出自己後勤的企業文化,他們將自己的後勤企業文化凝煉成八個字——「認同、接受、付出、分享」 。簡單的八個字,構成了一個結構完整,邏輯嚴密的企業治理與後勤管理體系,統領著同濟後勤事業發展的各個方面。在這個體系中,認同是前提,接受是關鍵,付出是重點,分享是結果,沒有認同與接受,也就沒有付出與分享。同濟後勤企業文化的建立,首先著力於強調認同的統一,形成能夠使團隊有明確方向的認同觀。 認同什麼?怎樣認同?喬雨亭總經理認為,認同必須反映在認同的主體與客體兩個層面,表現於學校領導、學校師生、後勤員工三個方面。和諧後勤建設的認同,首先以學校領導認同為基礎,因為和諧後勤建設必須依託於和諧校園建設,和諧校園建設以安全、團結、穩定為基礎,以奉獻、幸福、發展為標志。學校領導對後勤建設的認同,首看後勤提供的服務保障是否從維護學校安全穩定的大局出發,再看後勤建設能否適度發展經濟,為學校適當減輕負擔。所以,後勤自我發展的理念就必須在這兩方面尋找平衡,既不能把後勤單純視作企業來經營管理,又必須考量發展後勤經濟來支撐服務保障的實施。這是高校後勤最大的特點,也正是我們在創建和諧後勤中提出「認同」理念的根本點。 其次,和諧後勤建設的認同,還必須反映在我們的服務對象——「學生」這一客體上。學生在校外接受社會服務是純市場化行為,屬於自我選擇的一次性買單。但對於高校後勤服務,他們會在享受服務中尋找家的感覺,尋找集體的寄託,這對他們大學幾年的成長會產生重要影響。他們對和諧後勤的認同,反映在兩個方面,一是在生活上能滿足優質優價的服務需要,二是在精神上能感受到後勤像家庭般的溫暖、寬容與關愛。所以,和諧後勤建設不能局限於自我發展,還需要注入「育人」的元素,要學會貼近學生,要學會融入學生。這是我們在創建和諧後勤中提出「認同」理念的最大難點,需要有更高視野,更大謀略去尋找和諧後勤建設的多項匹配。 再次,和諧後勤建設的認同,還必須反映後勤員工的認識與需要。後勤員工作為和諧後勤建設的主體,他們的認同觀非常質朴,就是在工作中尋找快樂,在付出中收獲回報。所以,我們認為,對後勤員工有更多的激勵,和諧後勤建設就有更深的推進。 喬雨亭總經理闡述的三個層次的「認同」,其結果就是追求三個方面的「滿意」,即學校領導滿意、學校師生滿意、後勤員工滿意。和諧後勤建設最終目標也正是「三個滿意」。只有對「認同」有了全面深入的理解,並建立了正確的「認同觀」,才能科學地建立後勤組織與管理系統,有效地導入相應的體制與機制,合理地分配各類資源要素。如此,「認同」將直接轉化為員工的「接受」與「付出」,員工在接受與付出中擔當責任,感受快樂,分享成果。同濟後勤正是基於這種文化理念,創建了「一體兩翼」的管理模式,將後勤保障與產業發展匹配得如此完美,將後勤發展與學校發展聯系得如此緊密,將和諧後勤建設演繹得如此生動。(文/馬鳴華)
② 井岡山精神學習體會是什麼力量使
綠色井岡,紅色搖籃,革命聖地,心神嚮往,在井岡山傾聽紅軍後代講訴紅色故事,參觀井岡山革命博物館,瞻仰井岡山革命烈士陵園,登黃洋界哨口,重走朱毛挑梁小道,面對一件件實物、一張張照片、一段段故事,一個個遺址,無不讓人感動。這是一次心靈的震撼,也是一次精神的洗禮。「堅定信念,解放思想,服務人民,奉獻於黨」,偉大的井岡山精神在這里傳承。
短短3天的學習,井岡山精神已溶入我的血液里,更滲透到我的靈魂深處。在井岡山斗爭時期,敵我力量懸殊,以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人,憑著堅定的共產主義理想和革命信念,戰勝了一個又一個困難,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勝利;憑著解放思想的勇氣和首創精神,開創了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建立了第一支中國工農紅軍;憑著真心實意為群眾謀利益的服務和奉獻精神,受到了人民群眾的衷心擁護和愛戴,和人民群眾結下了魚水之情。
井岡山精神是我們黨的傳家寶,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在新世紀的征途上,在推動創先爭優,構建和諧社會的今天,大力弘揚井岡山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作為一名青年幹部,我們要牢牢堅守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不動搖,肩負起把黨的事業代代相傳的重大責任,築牢黨性根基,加強黨性修養,把完全徹底為人民服務作為畢生追求,並自覺把人生價值目標融入到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奮斗中去,真正做到在思想上尊重群眾,感情上貼近群眾,工作上為了群眾,切實解決好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真正讓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做一名無愧於黨和人民培養、期盼的優秀幹部。
最後,用一首小詩作為演講的結束語:
心潮澎湃上井岡,群山翠竹綠茫茫,
昔日戰場硝煙盡,唯有杜鵑似驕陽。
紅色聖地緬先烈,堅定信念緊跟黨,
牢記宗旨為人民,寶貴精神永發揚。
③ 大學生學習「七一」講話和井岡山精神的黨課後的心得體會,1000字左右,謝謝大家幫幫忙哦好急的
我發到你郵箱吧~~我是中國政法大學的
④ 2011學習黨史的心得體會 黨史教育心得體會 學生學黨史心得體會 黨章黨史學習心得
弘揚井岡山精神不斷開創工作新局面
―――井岡山學習心得體會
鎮黨委書記
根據區委組織部的安排,我有幸赴井岡山參觀學習,重溫革命歷史,緬懷革命先烈,接受革命傳統教育。腳踏著革命先烈曾經戰斗過的紅土地,瞻仰著一處處歷經風雨卻風采依然的革命舊址,注視著一件件朴實無華又彌足珍貴的革命文物,我被井岡山精神深深觸動和震撼,更深深認識到用生命和鮮血鑄就的井岡山精神是偉大而永恆的,必將代代相傳,源遠流長,在新的時代條件下放射出新光芒。作為一名鎮黨委書記,井岡山之行對我意義重大,結合個人工作實際,談以下幾點啟發:
一、堅持艱苦奮斗精神 堅定人生理想信念
艱苦奮斗是我黨在井岡山斗爭時期逐步培養和建立起來的優良傳統。在物資匱乏、敵強我弱的惡劣條件下,我們共產黨領導的紅軍依然能夠戰勝敵人,依靠的就是這種艱苦奮斗的精神。如今,我們的工作、生活條件已經是今非昔比,但能吃苦,敢吃苦,不怕吃苦;能戰斗,敢戰斗,善於戰斗的艱苦奮斗精神依然是我們克服困難、戰勝逆境,永遠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的法寶。
堅定信念在形勢順利時並非難事,而井岡山斗爭是中國革命處於最低潮的時期。朱毛會師後,紅軍人馬總共也不過千餘,堅定信念談何容易,堅定信念何其珍貴。在今天這個思想多樣化的時代,改革開放帶來的積極因素和腐朽觀念良莠不齊,只有堅定信念,才能處變不驚;只有堅定信念,才能立場堅定;只有堅定信念,才能勇往直前。作為一名黨員領導幹部,要弘揚井岡山精神,做踐行「三個代表」、「八榮八恥」的表率,就要像革命前輩那樣牢固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信念和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堅持理想信念不動搖、革命意志不渙散、奮斗精神不懈怠,銘記「以艱苦奮斗為榮、以驕奢淫逸為恥」,恪盡職守,埋頭苦幹,爭創佳績。
二、堅持實事求是作風鼓勵勇闖善闖新路
毛澤東根據中國革命的形勢和特點,實事求是,通過井岡山的斗爭實踐,第一個提出並成功實踐了「以工農聯盟為基礎,以武裝割據建立根據地,以農村包圍城市逐步奪取政權」的藍圖。這在當時,需要的不僅是敢闖的勇氣和膽量,更是實事求是智慧的結晶。只有實事求是,才能發現真理;只有實事求是,才能知錯改錯;只有實事求是,才能正確決策;只有實事求是,才能與時俱進。
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是發展的科學、創新的科學,任何因循守舊、固步自封、畏縮不前、脫離實際的想法和做法都會給我們的事業帶來損失或倒退。在社會主義建設的新時期,黨中央提出要樹立科學發展觀,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和諧社會,仍然需要大力提倡和發揚這種「實事求是、敢闖新路」的精神。要堅決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立足工作實際,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更新觀念、勇於創新,用新眼光看待新事物,用新辦法解決新問題,用新思路謀求新發展,用創新的精神解決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各種矛盾和問題,不斷開創工作新局面。
三、堅持緊密聯系群眾勇於取得新的勝利
在戰爭年代我們黨能取得勝利,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堅持了黨的群眾路線。歷史證明,我們黨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始終與人民群眾同呼吸共命運,是我們黨無往不勝的根本,也是井岡山精神的法寶。「群眾路線」是中國共產黨長期革命和建設經驗的總結,是黨的根本路線,這是由我們黨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所決定的。作為新時期的黨員領導幹部,應該把黨的群眾路線的精神實質,深深紮根於人民群眾之中,努力踐行「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理念,做到思想上尊重群眾、政治上代表群眾、感情上貼近群眾、工作上為了群眾,一切從群眾利益出發,多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才能得到群眾的擁護和支持,才能在建設和發展中取得新勝利。
「勇於勝利」是不屈不撓,勇往直前的一種民族精神,無論是在戰爭時期,還是在現代化建設時期,這種精神始終是支撐中華民族的脊樑。靠這種精神,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靠這種精神中國的現代化可以實現。
井岡山精神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一個蘊涵豐富的巨大精神寶庫。我們要深入貫徹胡錦濤總書記的「偉大的井岡山精神集中反映了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我們要結合時代的發展,結合黨的歷史方位和歷史任務的變化,結合改革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新實踐」的講話精神,認真學習井岡山精神,大力弘揚井岡山精神,使之在新的時代條件下放射出新的光芒。
⑤ 井岡山學習心得 打油詩
1、今日題量過度, 雙手不堪重負, 雖有答案書, 誤抄書頁他處。 加速,加速! 大腦一片糊、塗。
2、平時不用功,
學習猛一松,
考試直流汗,
得個大零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