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出一個關於公司員工崗位培訓,或者自己參加培訓,但培訓的職能須對公司有用的獎勵制度怎麼寫。
範文
商場營業員培訓考核及獎懲制度範本
一、培訓工作的原則和目標
(一)培訓指導思想
豐富員工專業知識、增強業務技能、改善工作態度,使員工素質水準進一步符合商場期望的要求。
(二)培訓工作的原則
1、培訓要目的明確、因材施教。
2、培訓要有計劃、有步驟、循序漸進。
3、培訓要計劃性和有效性相結合。
(三)培訓目標
1、提高銷售額。
2、牢固掌握商品專業知識。
3、掌握銷售技巧。
4、熟練揣摩不同顧客的消費心理及消費需求。
5、熟練處理售後服務問題。
6、掌握VIP卡的相關規定。
7、掌握銷售過程的各個環節。
8、掌握商品美陳藝術。
9、遵守公司規章制度,維持良好的賣場秩序。
10、了解消防知識,懂得自救、搶救。
11、提高自身素質。
二、培訓計劃的制訂和實施
(一)培訓計劃的制定的原則。
1、與公司目前實際狀況相結合。
2、與本部現階段工作相結合。
3、與員工實際需要相結合。
4、長期培訓要與短期培訓相結合。
5、普及與提高相結合。
6、培訓與工作相兼顧。
(二)培訓的內容
1、公共培訓:一般員工的培訓內容
《員工手冊》全部內容、VIP卡的使用、小票的填寫、退換貨的管理規定、價格簽的填寫規范防,火防盜常識、本部門職責范圍、日銷售的核對。
2、矯正培訓:不符合工作要求員工的培訓內容
《營業員若干不準》、《獎罰條例》及其補充規定。
3、提高培訓:有發展潛力的員工培訓
銷售技巧、顧客的消費心理、商品美陳藝術。
4、專業培訓:主動要求專業知識的培訓員工。
(三)培訓計劃的實施
1、確定受培訓人員 。
2、確定授課人。
3、確定課程培訓的具體實施部門。
4、使授課人和被培訓人了解培訓的目的、要求、具體內容和進行的程序。
5、切實做好相關人員的安排,以保證受訓人員的培訓時間。
6、對培訓進行定期的總結、評估。
三、培訓過程管理
(一)人員的組織管理
1、通過調查了解被培訓人員的需求。
2、由部門經理確定培訓人員和培訓大綱。
3、制定培訓計劃。
4、確定培訓組織者及具體負責人。
5、將培訓的人員名單及培訓的時間、地點提前2天通知到各樓層。
6、綜合管理員將上述內容通知櫃組並安排培訓人員的值班情況,確保培訓人員的出席。
(二)培訓課堂管理
1、課堂採取點名簽到,對於遲到早退者無故缺席者進行處罰。
2、課堂上不允許隨便出入。
3、課堂上關閉各種通訊工具(手機、BP機)。
4、注意聽講,認真做筆記。
5、如有疑問不準直接打斷主講,須舉手示意,主講同意後方能發言。
6、課程結束時須向授課人致謝。
7、培訓過程中積極響應並配合授課人的課堂工作。
四、培訓考核
考核是被培訓人員經過一段時期的培訓後對所培訓內容的接受和吸收情況的一種反饋形式。
(一)考核原則
1、必須根據日常工作中觀察到的具體事實作評估。
2、一視同仁,不得在考核過程中出現歧視、同情、偏見等現象。
3、嚴禁考核中的營私舞弊行為。
(二)考核形式:閉卷考試,開卷考試,崗位技能操作
閉卷考試要求:
1、營業員要求詳細填寫所在樓層、櫃組、工牌號、姓名。
2、卷面干凈、字跡整潔、用一色筆書寫。
3、考場禁止大聲喧嘩、交頭接耳,保持考場肅靜。
4、禁止考試答案、小條、及相關資料進入考場。
5、禁止代替他人答卷、將考卷帶出考場。
(三)試卷審批及評分
1、審批:
(1)按照考卷註明的樓層將各營業員成績分撿。
(2)由指定參與考核工作的人員分批對考卷進行審批。
2、評分:
(1)字跡書寫是否工整。
(2)卷面答案填寫是否完整。
(3)根據書寫答案進行給分評定。
(四)考試成績處理
1、將各樓層營業員成績分撿。
2、將各樓層成績及格者和不及格者分撿成兩類。
3、對各樓層的最高分和最低分做登記,並將每櫃組的分數總合除以人數總合,並得出樓層的平均分。
4、將不及格人員名單下發樓層後,對不及格人員進行統一補考。
5、對補考不及格人員最終做通報批評並進行現金處罰。
6、考試成績不及格和考試作弊者進行統一補考。
7、對補考作弊人員將作通報批評並進行現金處罰。
五、培訓成果評估與跟進
將培訓後的一些反饋情況及被培訓人員的運用情況進行總結,並根據培訓前、後的效果進一步了解。
(一)培訓成果評估的原則
培訓成果評估是一個運用科學的評估理論和方法,從培訓項目中收集數據,並將整個培訓的需要和目標聯系起來,確定培訓項目的優勢、價值和質量的過程。
(二)評估分析的途徑和方法
1、途徑:
由商場管理部制定評估報告,通過調查內部員工和外部客戶反映被培訓員工的專業知識、業務技能、綜合素質的提高程度,了解培訓的結果。
2、方法:
與員工面談、抽查重點樓層、問卷調查等。
(三)跟進:培訓成果評估的跟進工作
1、書面解釋。
2、運用"一對一"的方式解釋。
3、群體座談;通過座談,可以聽到許多培訓人員的意見,而這些意見優勢有助於評估的改進。
六、培訓紀律
(一)培訓地點,參加培訓的人員必須提前5分鍾到達培訓地點,遲到者不允許進入培訓教室,並被視為無故缺席培訓。
(二)培訓期間,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借口讓他人代替自己參加培訓。
(三)培訓期間,參加培訓人員不得擾亂培訓紀律。
(四)參加培訓的人員原則上禁止中途退場,如確有特殊情況,必須提前請示。
(五)在培訓結束時,參加人員要起立,對授課人表示感謝,並有秩序的退場。
七、培訓制度
(一)新入職員工培訓
1、熟悉員工手冊中的相關營業員規范
(1)經營理念。
(2)服務宗旨。
(3)營業員服務工作規范。
2、了解商場營業員的一切業務流程狀態
(1)銷售前行為規范、售中技巧、售後服務。
(2)退換貨程序。
(3)貨品的出、入庫手續。
(4)商檢要求、儀容儀表的了解。
3、了解商場早會與晚清場的程序
(1)早會
a、具體入場要求
b、到場時間
c、開會時間
d、會中紀律
e、迎賓時間
(2)晚清場
a、送賓時間
b、送賓要求
c、退場要求。
(二)員工上崗培訓
1、對開具銷售憑證的具體要求及現場實用學習:售前服務、售中服務、售後服務。
2、對開具退貨憑證的具體要求及現場實用學習:包括投訴接待技巧、退換貨技巧。
3、對促銷活動具體實施的學習:活動中怎樣使用VIP卡、禮品券和贈券的使用、顧客如何參加活動,活動中顧客應注意事項。
4、對"VIP使用的管理規定"的學習。
5、售貨服務技巧:銷售技巧的培訓、銷售行為藝術的培訓、語言技巧的培訓。
6、 售中技巧包括:現場商品陳列、擺放、燈光的使用。
7、退換貨處理技術。
8、售後服務。
(三)員工分散與集中培訓
1、分散培訓:對能參加早會的營業員進行短時間培訓,中班和晚班進行傳達式培訓。
2、集中培訓:各樓層櫃組的櫃組長進行集體培訓,並由櫃組長傳達給本櫃組的其他營業員。
(四)上一級員工對下一級員工的培訓
1、部門負責人針對本部員工工作方式方法上存在的弊端進行總結,總結以上問題的共性,通過培訓予以解決。
2、部門負責人對如何處理和防範下列問題,影響商品銷售及商場聲譽的,進行培訓。
(1)商品質量問題
(2)售後服務問題
(3)退換貨處理問題
(4)營業員服務質量問題
(5)私收現金問題
(6)倒券問題
(五)班前、班後培訓
1、早會培訓:利用營業前一段時間將工作中經常要注意和出現的問題用提示性方式作為進行班前培訓。
2、班後培訓:針對工作中出現的情況和工作計劃中概念不清的環節通過以會代訓的形式通過指導性意見解決疑難問題。
(六)員工素質提高培訓
1、定期鞏固公司經營理念。
2、從公司發展的角度及工作中發現的問題予以引導。
3、針對其他企業的優秀理念及工作方式方法的探討。
(七)廠聘營業員培訓制度
1、對所賣商品的性能知識的了解及銷售技巧的掌握。
2、對公司營業員管理規定及各項規章制度的掌握。
(八)廠家促銷員培訓制度
1、對特賣類銷售小票的領用、使用和回收管理的具體內容。
2、特賣商品質量的專業技能培訓。
3、銷售技巧的專業技能培訓。
4、對促銷員語言技巧的培訓。
5、消費者權益法、商品質量法培訓。
(九)公司文件(含通知)精神的傳達與培訓
1、公司精神文件類、通知類、部門通知類對在早會上對營業員進行傳達和相互傳閱。
2、對必須牢記的通知精神在早會上要逐條進行宣讀、講解,對講解部分進行強調,持續一階段讓早晚班營業員全部得到傳達。
3、各樓層營業員(主要以櫃組長為主)進行集中培訓。
(1)宣讀培訓內容。
(2)詳細講解。
(3)重點提示。
(十)不定期臨時培訓
針對營業中臨時出現的問題進行不定期的培訓。
(十一)專業技能培訓
1、商品質量的培訓。
2、銷售技巧的培訓。
3、語言技巧的培訓。
4、消費者權益法、商品質量法的基礎培訓。
(十二)與行政事務部培訓工作的配合
1 針對行政事務部的培訓計劃安排表,根據營業員的工作時間安排培訓人員。
2、因故不能參加本次培訓的人員情況以書面形式,遞交行政事務部,並將此類人員安排到下一期培訓中。
3、培訓人員名單一式兩份,人事主管一份,樓層保留一份,以便對證參加人員的出席情況。
八、考試制度
對各類應定期檢查的規范、制度及相關條例應作為長期工作中對自身素質要求的測試,並將此測試形式形成管理制度,使之成為系統化。
(一)考試的組織
1、由部門經理或客服員根據實際工作進行考核。
2、由部門經理或相關管理人員對照規章制度和工作要求進行考核。
3、由部門經理或工作小組進行專項業績考核。
4、由相關部門或領導針對臨時活動方案的培訓進行考核。
(二)考試卷的審閱、評判
1、審閱考題填寫率。
2、評判考卷的整潔程度。
3、考評答案的對錯率。
(三)考試結果的發布
1、以會議形式公布各樓層考試結果。
2、將各樓層營業員的考試情況傳達至本人。
3、將考試過程中嚴重違紀人員名單及處理決定在部門宣傳欄上公布。
(四)考試獎罰辦法
1、對考試不及格者進行補考,如補考不及格者,對其進行現金處罰、通報批評及警告處理。
2、對考試分數較高的營業員進行口頭表揚,連續考試成績突出者可進行一定的獎金獎勵。
3、將考試結果記入員工檔案作為優秀員工評選的依據。
(五)考試中所暴露問題的解決
1、針對考試中出現普遍錯誤的考題,考試後要針對錯誤進行分析並以宣傳欄或早、晚班會的形式及時糾正。
2、針對多次考試成績不好的營業員,應對其學習情況進行指導和監督。
3、考試中多次出現紀律性不強的營業員要對其進行思想教育,直至行為上有所收斂。
Ⅱ 目前我們公司在做16949的體系,我是人力資源部的,培訓老師要求寫一個企業的員工激勵制度或者方案,急求
員工激勵制度及貢獻獎發放
管理辦法
編 號:Q/BY6042—SD—030901
版本號:1
修改碼:0
頁 數:2
為有效調動我公司員工積極性,促進公司的整體持續發展,准確反映每名員工能力與實績,全面考核獎勵員工業績,提高隊伍凝聚力,特製定激勵獎金發放管理辦法。
(一)發放范圍
公司的正式員工,不包含下列人員:
1、進入公司的新員工,工作未滿半年者;
2、在公司受通報批評者;
3、半年內曠工3天者,遲到、早退9次以上或請病假(不含計劃生育假和產假,婚喪假等)、事假9天以上者。
(二)考核程序
1、公司成立考核工作小組,負責考核工作。
2、按客觀公正、注重實績的原則,考核工作採取領導與群眾相結合,平時與定期相結合的方法。
3、各部門結合實際情況制定本部門考核辦法並設計本部門的《業績自評表》。
4、被考核人需填寫《業績自評表》,進行自我評定。
5、員工根據規定時間將《業績自評表》交各部門的考核小組。
6、考核小組評議。考核組成員根據員工《業績自評表》,對被考核人進行評議、考核,根據各自考核辦法確定等級,填寫《部門考核寫實表》。
(三)發放時間
半年一次,分別在本年度的7月和下一年度的1月進行。
(四)等級比例
分三個等級,控制比例如下:
一等
二等
三等
比例
20%
60%
20%
1、有下列情況之一者不能獲得一等:
*半年內沒能出滿勤者;
*因生產、質量、違反勞動紀律受到通報批評者;
*受到其他獎勵者可兼得。
2、有下列情況之一者須評為三等:
*請計劃生育假、產假、婚喪假等;
*有曠工記錄者;
*遲到、早退3次以上(包括3次)者;
*病、事假超過3天(包括3天)者。
Ⅲ 培訓的激勵機制
有關企業信息系統培訓的理論研究,多是假定培訓的數量(時間)與IT技能、接受程度有直接的聯系,即培訓越多則效果越佳[31]。然而,影響培訓效果的因素不僅在於培訓的內容、方式,還涉及員工參加培訓的動機,Gallivan認為其關鍵因素在於本人對培訓認知、IT經驗及同事們的操作熟練程度[32]。從而既可以把把信息系統的培訓看成是員工學習、提高的機會,也可以把它看做是消除員工抵制情緒、促進接受的工具。下面從博弈論角度首先對員工參加培訓的態度進行分析,然後探討增強培訓效果的激勵機制。
4.3.2.1 員工對待培訓的態度
假定員工是自願參加培訓的,每個人的投入越多收益也就越大,即投入與收益成正比。設員工i對培訓的投入為yi(y≥0),全體員工的總投入為
企業信息化過程中人員行為的研究
求解,可得
企業信息化過程中人員行為的研究
員工預算總收入的大小直接影響員工對培訓的投入,任何一個員工的投入依賴於其他員工的投入,他人投入越多自己投入就越少,這樣就容易出現各個員工都不願意投資於培訓的現象。例如,假設只有兩個員工參加培訓,他們的預算收入分別為I1=2、I2=1,由反應函數可得
企業信息化過程中人員行為的研究
進一步求解可得
企業信息化過程中人員行為的研究
比較兩式有
現實的ERP系統實施中,企業更多的是要求員工必須參加相關培訓,也就是說員工參加培訓不是自願的。此時,若把員工對於培訓的努力程度看作投入水平,員工的預期收入變成IT技能、教育水平等,按照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那些具有IT經驗(或較高教育水平)的員工就會積極參加培訓,而IT技能(或教育水平)低的員工可能採取消極對策。這是容易理解的,因為對於獲取同樣的知識,缺乏IT經驗的員工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在未能明察到培訓所帶來的利益(如工資提高、職位提升)變化時,他們則會採取消極應付的態度。
4.3.2.2 激勵機制
由於在ERP系統實施過程中,培訓項目常作為系統開發商(或咨詢顧問)與企業簽訂系統開發合同的一部分,開發商對企業員工實施的培訓不僅受到合同的制約,培訓效果的好壞也會直接影響到系統實施的進度、質量等,從而可以假定他們對培訓的態度是積極的。這樣,培訓效果就僅與員工參加培訓的努力程度有關了,而解決員工培訓中愉懶行為、消極應付的最直接方法便是建立激勵機制。由於員工的努力程度很難被管理者直接觀察到,從而可以像第3章那樣引入監理機制督促員工的學習,然而員工與企業之間的委託-代理並不是一次性的,而是長期的(多階段的),學習效果會在以後的工作中逐漸顯露出來,也就是說「時間」本身可以完成監理,其實際上是一種多階段動態博弈模型的激勵問題。由於我們分析的是員工參加培訓的努力情況,其過程只有兩個階段:培訓期間,上線後工作期間。令t=1,2表示兩個階段,並假定處於同一位置員工的能力相差不大,或者說員工第二階段能力的差異主要來自培訓過程努力程度的不同。
假設員工效用函數為U(a1,w1,a2,w2),其中at表示努力水平,wt表示工資報酬;員工在t階段的產出函數πt=at+εt,εt是均值為零的隨機變數,且εt的分布函數和密度函數分別為F(εt)和f(εt),給定努力at觀測到產出為πt的分布函數和密度函數分別為F(πt-at)和f(7rt-at)。若員工最小努力
只要得到高工資的員工是被觀察到高產出的員工,就能夠起到激勵員工努力學習的目的,這樣員工第二階段的期望工資為PwH+(1-P)wL。如果參加培訓的員工足夠多(AP-CIS認為,對於一個2000名員工的中型企業,要想實施MRPⅡ成功,必須有80%的員工接受過不同程度的培訓[33]),激勵機制等價於企業事前宣布一個觀測值π*,只要πt≥π*就可以得到wH,否則將得到wL,且wL<wH,其中P與π*的關系滿足P=1-F(π*-at)。由於這里並不關心第二階段中員工的努力程度,可把此階段代理人的努力設定為最小值,即假定a2=a。這樣,員工的期望效用為:
企業信息化過程中人員行為的研究
因此,員工最優努力a1滿足
企業信息化過程中人員行為的研究
假定模型存在內點解,令解為
企業信息化過程中人員行為的研究
在
也就是說,獎勵面過大或過小都不會調動員工的積極性,至於臨界點的具體設計則需要管理者根據企業自身特點而定。而對員工參加培訓的激勵,不僅可以採用提高工資報酬的方法(多數企業在系統上線後都要獎勵一批員工),還可以通過員工職位的變動來促進員工的積極性。
Ⅳ 培訓激勵制度的基本內容不包括哪些
培訓激勵制度的基本內容不包括:(B)
A、公平競爭的競升規定
B、獎懲實施的方式方法
C、完善的崗位任職資格
D、以能力和業績為導向的分配原則
選擇B
Ⅳ 一個教育培訓公司內部各種管理制度等應包括哪些方面
第一,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要有自己公司的規章制度主要包括:考勤的規定。員工外出的規定。員工請假輪休的規定。辦公的行為准則。
第二,獎懲制度。除了員工完成招生任務以後拿的提成,還應該有以下的方式進行獎勵:通報表揚記功獎。每次獎勵獎金XX--XX元不等。優秀員工獎。獎狀+獎金。懲罰分三種:警告。罰XX元-xxx元不等。記過。罰XX元--XX元不等。辭退。
第三,晉升制度。以工作業績為導向。年分4次加薪機會,2次晉升機會。談到晉升制度就不得不提下,績效考核。獎懲制度就涉及到監察審計了!
第四,學員的管理規定涉及到1,單位的介紹,2,師資的介紹3,課堂紀律4,開課時間及教學管理規定啊。
第五,教師的管理規定:主要涉及到:教務考務的教師,班主任以及招生咨詢的教師等等。
拓展資料:
管理制度是對一定的管理機制、管理原則、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機構設置的規范。它是實施一定的管理行為的依據,是社會再生產過程順利進行的保證。合理的管理制度可以簡化管理過程,提高管理效率。它具有如下特點:權威性。
管理制度由具有權威的管理部門制定,在其適用范圍內具有強制約束力,一旦形成,不得隨意修改和違犯; 排它性。某種管理原則或管理方法一旦形成制度,與之相抵觸的其他做法均不能實行; 特定范圍內的普遍適用性。
各種管理制度都有自己特定的適用范圍,在這個范圍內,所有同類事情,均需按此制度辦理; 相對穩定性。管理制度一旦制定,在一般時間內不能輕易變更,否則無法保證其權威性。這種穩定性是相對的,當現行制度不符合變化了的實際情況時,又需要及時修訂。
管理制度具有社會屬性。因而,社會主義的管理制度總是為維護全體勞動者的利益而制定的。
參考資料:網路-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