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果不考慮工資,你最想從事哪種職業
如果不考慮薪酬和現實,各位會選擇什麼樣的工作呢?不同的人面對這個問題,可能會給出不一樣的答案,但是大家可能更多基於自己的興趣愛好來決定自己的理想工作。我個人喜歡寫作,如果我可以不考慮薪酬和現實,我可能會選擇做一名作家。
也就是說,就我個人來說,或者對大多數人來說,擋在我們「理想工作」前面的,是薪資等現實,這是當代人的「壓力」,也是當代人邁向「理想工作」必須越過的門檻。
也就是說,「理想工作」可以成為我們上進的動力源。
那麼說到這里,你的理想工作是什麼呢?
❷ 我國當前解決三農問題的措施是
一,轉變發展觀念
1,在指導方針上,要改變城鄉發展中長期存在的「重城市輕農村、重工業輕農業、重市民輕農民」的傳統觀念,確立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相互促進、協調發展的全局意識,做到城鄉發展一盤棋,從思想上切實把「三農」工作擺在重中之重的位置。
2,在發展模式上,要扭轉局限在「三農」內部解決「三農」問題的思維慣性,確立用工業化富裕農民、用產業化發展農業、用城鎮化繁榮農村等綜合措施解決「三農」問題的系統觀念,以工業化的視角和系統工程的方法謀劃農業的發展。
3,在發展戰略上,要統籌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建設,加快建立健全以工促農、以城帶鄉長效機制,全面落實強農惠農政策,加大對「三農」的支持力度,重點做到「三個傾斜」。
二,加快改型進程
工業化、城鎮化是改變城鄉二元經濟結構、統籌城鄉協調發展的根本途徑,也是衡量農業現代化水平的重要標志。
當前全國總體上已進入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發展階段,進入加快改造傳統農業、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的關鍵時刻,進入著力破除城鄉二元結構、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的重要時期。
三,壯大集體經濟
村級集體經濟是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實現農民共同富裕的重要物質基礎。
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實力,可採取以下途徑:
1,盤活存量資產。培育村級集體經濟增長點,開拓新的發展領域,首先要考慮的是集體經濟的原有資產積累,對其進行改造,以擴大規模。
盤活閑置存量資產,對集體原有閑置的辦公樓、廠房、祠堂和廢棄學校等設施,通過整修或翻建,提高存量資產的利用率,培育穩定、可持續收入來源。
2、提高土地經營效益。土地是農村集體資產中最重要的資源,在農村實行集體化道路的過程中,要全面開展村級土地、房屋資產的清查,積極開展宅基地、農用地整理,增加有效用地面積,拓展集體資源的運作空間。
3、大力發展二、三產業。從當前全國所有富裕村來看,它們都具有雄厚的集體經濟,即村辦集體企業和第三產業。二、三產業的發展壯大是農村首先富裕的重要條件。
農村實行集體化以後,參加集體勞動的畢竟是少數,還有大部分農村勞動力就業需要解決,為此集體一方面要鼓勵、引導一部分有一定資金和技術的農民外出打工或經商,另一方面就是要大力發展二、三產業,讓農民就地務工,走「亦工亦農、工農並舉」的道路。
4、加大對村級集體經濟的扶持力度。各級政府要加大對農村集體發展農業產業化、山區開發、綠化造林、生態保護、農業綜合開發、小流域治理等財政資金的扶持力度,要與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結合起來,提高扶持資金使用效益。
四,完善惠農政策
隨著國家財力不斷增強,國家政策開始偏向農村。從2004年開始,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惠農政策,有力促進了農村經濟發展。但部分惠農政策實施的效果並不理想,需要進一步完善。
五,加強組織建設
1、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領導班子建設。堅持用人標准,體現時代要求,使領導班子在素質上有較大提高,年齡上形成梯次配備,知識和專業結構上有明顯改善。
2、切實推進基層民主。把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等制度真正落到實處,進一步規范村務、財務公開。這方面重點要強調發揮好村幹部的「領頭雁」作用。
要發揮好村幹部作用,關鍵是我們要具備發揮作用的基本本領,包括知識水平、領導能力等方方面面的本領。
3、加強農村基層幹部的自身建設。廣泛開展對村兩委班子成員的知識培訓,增強教育培訓的針對性、層次性、有效性,切實提高基層幹部隊伍的素質,努力把村班子幹部培養成政治堅定,具有市場觀念、科技頭腦、創新意識,善於調查研究、了解民意、勤懇服務的新型領導者。
4、加強作風建設,力戒無視群眾利益甚至是嚴重損害群眾利益的形式主義、做表面文章、急功近利、搞花架子的做法。
(2)山區產業培訓計劃擴展閱讀:
「三農」問題在我國作為一個概念提出來是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此後逐漸被媒體和官方引用。實際上「三農」問題自建國以來就一直存在,只不過當前我國的「三農」問題顯得尤為突出,主要表現在:
一是中國農民數量多,解決起來規模大;
二是中國的工業化進程單方面獨進,「三農」問題積攢的時間長,解決起來難度大;
三是中國城市政策設計帶來的負面影響和比較效益短時間內凸顯,解決起來更加復雜。
❸ 大學畢業可以去偏遠地區工作嗎比如教書之類,一般多長時間
我是一個即將畢業的大四學生,已保研,今天有幸去聽了我們學校的一個「2020年四川省優秀西部計劃志願者事跡尋回分享會」,在聽宣講會之前我覺得自己的人生道路是明確的,我努力學習換來保研的資格,將來畢業還有可能留在大城市工作,然後取一個稍微漂亮的老婆就這樣安安穩穩得過一輩子,這樣的人生難道不完美嗎?不值得我去追求嗎?
沒錯,現在我們絕大部分的年輕人誰不是為了過上那種有車有房讓人感覺體面的日子而努力學習和努力工作的呢?但是仍然有很多人對實現教育資源的平衡、城鄉貧富差距的縮小而在盡微薄之力。而追求這些對於像我們這樣自身家庭並不十分富裕的人來說是在太難了,誰又沒有夢想誰又沒有遠方呢,只是我們被這些赤裸裸的社會現實裹挾了,在畢業之前我們思考的是繼續考研深造學習還是直接就業,就業是留在現在的大城市還是去自己的家鄉發展呢,而其中考研也好保研也好,絕大部分人最終的目的也是為了留在大城市過一個有體面的生活罷了。
最後借用台上一位優秀小姐姐的話做結,大學生去支教去基層是手段不是目的,我們的目的是實現資源的相對平衡和均等,但是沒有手段這個目的是不會空然實現的,沒有人可以永遠年輕,但是青年人可以,因為青年人不是一個人而是一群群人,一代代人。希望我們在做這樣決定或者看別人做這樣的決定時,我們不要拿值得與否的標准去衡量,用一個利己的標准去度量一個利他的行為,又有什麼意思呢。更何況不是所有選擇都是可以用值得還是不值得去衡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