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教師怎樣將自身工作和新工科建設結合起來
4月10「大學也許應該強制性地讓學生拿出一到兩個學期的時間,完全泡在實踐中。」日前,在由天津大學主辦的「工科優勢高校新工科建設研討會」上,清華大學副校長楊斌兼教務長呼籲,要改變工科人才培養不接地氣的現狀,只有靠 「產業高手進入校園課堂,學生走入產業真刀真槍」。
向左轉|向右轉
會上,來自60餘所高校和單位的200餘名代表圍繞「新工科建設:願景與行動」主題,就工程教育改革的挑戰、機遇與路徑進行深入研討,希望在新工科建設共識的基礎上,形成新工科建設的行動計劃。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張大良指出,建設發展新工科,要著眼高等教育改革發展全局,把握高校人才培養工作的新形勢新任務。今天的中國高等教育已經站在了由大到強的新的歷史起點上,新工科建設要植根這一時代背景,聚焦國家發展戰略,支撐服務發展動能轉換、產業轉型升級。
張大良說,中國經濟發展面臨動能轉換、方式轉變、結構調整的繁重任務,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和新模式蓬勃興起。工程教育與產業發展緊密聯系、相互支撐,新產業的發展要靠工程教育提供人才支撐,特別是應對未來新技術和新產業國際競爭的挑戰,必須主動布局工程科技人才培養,提升工程教育支撐服務產業發展的能力。
向左轉|向右轉
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大學校長鍾登華認為,新工科的特徵是戰略型、創新性、系統化、開放式。新工科的內涵是以應對變化、塑造未來為建設理念,以繼承與創新、交叉與融合、協調與共享為主要途徑,培養多元化、創新型卓越工程人才,為未來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撐。
楊斌建議,高校更多地從深化教育改革的角度去理解新工科,新工科並非既有工科之外新增加的部分,更重要的是如何使現存的工科「新起來」,否則,優勢工科以往的優勢也可能成為創新人才培養的負擔。
② 什麼是「新工科」
對於「新工科抄」並沒有明確定義,但它的基本范疇是指新興產業。是指針對新興產業的專業,如人工智慧、智能製造、機器人、雲計算等,也包括傳統工科專業的升級改造。
從目前國內大學的專業設置情況看,電子技術類、計算機技術、網路與信息工程、安全工程、新能源、功能材料等專業都將納入「新工科」的范疇。從這些專業的分布中不難發現,「新工科」專業的設置將以互聯網和工業智能為核心,以新型信息、能源、控制等領域為主幹。對於即將進入大學的高中生來說,國家對「新工科」建設的倡導也意味著新的發展機遇,如果將目光投向「新工科」專業,更能明確自己的發展方向。
③ 新工科建設高校的主要思路是什麼
緣由是兩個月前在復旦大學舉行的綜合性高校工程教育發展戰略研討會達成了「『新工科』建設復旦共識」,隨後,教育部發布《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關於開展新工科研究與實踐的通知》,啟動「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
④ 新工科」就業去向
航空航天類專業:目前我國的航空航天事業在軟硬體條件上已有了極大改善,大多數研究版機構都設權在北京、上海、西安、武漢、沈陽等大城市。
船舶與海洋工程專業:船舶與海洋工程專業學生畢業後可到船舶與海洋工程設計研究單位、海事局、造船廠、研究院、國內外船級社、船舶公司、海洋石油單位、高等院校、船舶運輸管理、船舶貿易與經營、海關、海上保險和海事仲裁等部門,從事船舶與海洋結構物設計、研究、製造、檢驗、使用和管理等工作,也可到相近行業和信息產業有關單位就業。
生物制葯專業:生物制葯專業旨在培養能夠從事生物葯物研製、生產與工藝設計、質量控制和生產管理以及生物醫葯所涉及的保健品、醫葯相關產品的生產與應用工作的高級科學技術人才。
機械設計製造及自動化:該專業畢業生的就業領域有很多,就業崗位歸納起來主要有機械工程技術人員、設計研發人員以及機械產品的銷售人員。
⑤ 「新工科」到底是什麼
「新抄工科」對應的是新興產業,首先是指針對新興產業的專業,如人工智慧、智能製造、機器人、雲計算等,也包括傳統工科專業的升級改造。
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航空航天裝備、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先進軌道交通裝備、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電力裝備、農機裝備、新材料、生物醫葯及高性能醫療器械等10個專業榜上有名。「新工科」之熱從中可以一窺究竟。
⑥ 新工科熱門專業有哪些
如何填報高考志願,一直是一個充滿挑戰的難題。觀察最近兩年高招的變化,家長們可以看到的一個趨勢是,越來越多的高校開始試行「按大類招生」的政策。此外,一些學校在開始調整轉專業的機制,對相應的規定做出優化。對考生來說,今後在填報志願時,關注學科、專業發展方向和大類,顯得尤為重要。
以眼下備受關注的新工科為例,筆者就目前最有社會需求的一些專業大類做個梳理。
教育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印發了《製造業人才發展規劃指南》(以下簡稱《指南》),對製造業十大重點領域的人才需求做出一個預測。
除了這十大重點領域的相關學科、專業方向熱門外,《指南》還指出,要圍繞「四基」(即核心基礎零部件及元器件、關鍵基礎材料、先進基礎工藝、產業技術基礎建設)、智能製造、「互聯網+製造」等領域,重點培養先進設計、關鍵製造工藝、材料、數字化建模與模擬、工業控制及自動化、工業雲服務和大數據運用等方面的專業技術人才。
總體而言,專家們目前普遍看好的面向新技術的專業大類如下:
10.機械設計製造及自動化類。隨著微電子技術、信息技術、計算機技術、材料技術和新能源技術等高新技術與機械設計製造技術的相互交叉、滲透、融合,帶來了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技術的深刻變革。當代先進的設計製造技術,致力於運用先進設計製造技術的理論與方法,解決現代工程領域中的復雜技術問題,以實現產品智能化的設計與製造。
11.智能電網信息工程類。智能電網信息工程涉及到的學科領域寬廣,涵蓋電氣工程、能源技術、信息技術、控制技術、計算機等領域。當今世界各國均希望把本國電網建設成具有高效、清潔、安全、可靠和互動特徵的智能電網,《中國製造2025》預計我國社會用電量2015年至2020年將保持5.5%以上、2020年至2030年將保持3%以上的年均增長率,輸變電裝備發展將呈現出智能化、集成化、綠色化的特點。這將為相關專業的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
12.腦科學類。腦科學,狹義講就是神經科學,廣義講是研究腦的結構和功能的科學,還包括認知神經科學等。當今世界各國普遍重視腦科學研究,美國政府受人類基因組計劃影響,啟動探索人類大腦奧秘的腦計劃,歐洲腦計劃緊隨美國之後啟動,日本也緊接著宣布啟動腦計劃。「中國腦計劃」也已上線。腦科學研究近年來取得的飛速進展令人欣喜,但對眾多的未知領域的探索更需要專業人士的不懈攀登。
當然,未來社會,最缺的一定是多領域的復合型人才,如光子與量子晶元、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光物質科學與能源技術、基因組健康技術等前沿交叉與未來技術的人才,都將受到用人市場的熱捧。
⑦ 什麼是「新工科」
新工科 Emerging Engineering Ecation 3E 是基於國家戰略發展新需求、估計競爭新形勢、立德樹人。
新工科的內涵式:以立德樹人為引領,以應對變化、塑造未來為建設理念,以繼承與創新、交叉與融合、協調與共享為主要途徑,培養未來多元化、創新型卓越工程人才。
新工科內涵關鍵詞:
新理念:大工程觀、學生中心,成果導向,持續改進(新工科核心理念)、綠色工程教育、全面工程教育。
新模式:全面推廣「卓越計劃」、探索新模式、建立能力與課程體系之間一一對應關系。
新質量:質量標准、認證 痛點改革,認證最後結果
新體系:高校分類發展、認證分級進行
新結構:專業機構
新工科內涵三個層面
1、理念新:應對變化,塑造未來
a、新工科更加強調積極應對變化
b、新工科更加強調主動塑造世界
2、要求新:培養未來多元化、創新型卓越工程人才
a、人才結構新
b、質量標准新
3、途經新:繼承與創新、交叉與融合、協調與共享
a、繼承與創新
b、交叉與融合
c、協調與共享。
新工科特徵
1、戰略型
「新工科」不僅強調問題導向,更強調戰略導向。「新工科」建設必須站在戰略全局的高度,以戰略眼光和戰略思維加快理念轉變,深化教育改革,即為支撐傳統產業轉型升級
2、創新型
創新是工程教育發展的不竭動力。
3、系統化
需要從該系統的角度積極回應社會的變化和需求,並將培育發展「新工科」和改造提升傳統工科作為一個系統,設計一個教育、研究、實踐、創新創業的完整方案。
4、開放式
「新工科」是更高層次的開放式工程教育。
新工科的發展歷程
三個階段
2020、探索新工科模式,支撐新技術,新產業,新經濟的發展
2030、形成中國特色的新工科發展優勢,服務創新驅動發展能力顯著增強
2050、行程引領全球新工科的中國模式 為實現中國夢提供支持
關鍵任務:
學與教 重構人才知識體系 重塑人才培養質量關 創新教學方式與技術
實踐與創新創業 強化實踐創新能力 完善創新創業人才培養 加強技術轉化與成果轉化
本土化與國際化 中國聲音 家國情懷 全球視野
突破口:
推動協同育人 探索和制定《工程教育法》
人才培養與國家需求相適應 擴大辦學自主權
讓工程教育回歸工程 改革評價體系
新時代工程教育強國建設迫切性
2010.6 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 天津大學召開44
2013 中國成為《華盛頓協議》預備會員 有義務沒權利
2016.06中國成為《華盛頓協議》正式會員
2017 「復旦共識' "天大行動" "北京指南"
2018 推出新工科 新醫科 新農科 新文科 引領四新
2019.4 深入「實施六卓越一拔尖」計劃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