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求參加新聞宣傳報道培訓班之後的心得體會。
6月14日—16日,我有幸參加了由青島市總工會舉辦的「2006年度新聞宣傳師資培訓班」的學習。在開班儀式上市總工會宣教部副部長從各個方面講述了新聞宣傳報道的重要性,並對我們這些參加學習的通訊報道員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告訴我們要熱愛這項工作,緊緊圍繞工會的大政方針,從反映基層職工生活、工作方面著手,在提高職工隊伍建設、職工整體素質等方面起一定的導向性作用,充分發揮新聞宣傳報道的喉舌作用。她的一番語重心長的講話讓我很受鼓舞,使我深刻了解到新聞報道的重要性及其在一個企業發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三天的培訓時間雖然不算長,但是作為在基層工會的信息員能有這樣一次培訓的機會讓我感到非常珍惜。在這短短的三天學習中,我更深層面了解了新聞宣傳在企業所起的重要作用——它是企業的喉舌。俗話說:「酒香不怕巷子深」。但在現在市場經濟的社會中,大到國家間的宣傳小到生活中的油鹽醬醋,「包裝」的重要性大家都深有體會,再香再醇的美酒,你不借力去宣傳,那也是無人問津的,所以宣傳對企業也同樣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從大的方面講,公司的形象、公司的企業文化、公司在社會上的影響力都可以通過我們一支小小的筆,一篇短短的文章把它宣傳出去,達到打造公司品牌的目的,擴大公司在社會各個層面的知名度;從小的方面講,新聞宣傳的是發生在我們自己身邊的事,大家喜聞樂見容易接受,可以極大的鼓舞和調動廣大員工的積極性。作為基層信息員,只有以公司發展為己任,深刻了解公司經營發展目標,深刻領會公司各項工作指導思路,結合基層實際,才能為公司的改革、發展、穩定起到積極的宣傳作用。
這次聽課,讓我學到了以前沒有掌握,甚至一點沒有接觸過的知識。青島日報社記者林剛講的工會新聞宣傳稿件的策劃與撰稿;市總宣教部張恩剛講的新聞宣傳理論與實踐;青島日報社李學亮講的如何拍攝好新聞照片;青島電視台路修全講的電視新聞的製作與宣傳等等每一堂課都講得特別實際、實用,同時也解開了工作中存在的不少不惑之解。特別是市總工會徐部長的講課使我有很深的觸動和感悟。她很有哲理的一句告誡至今仍在我耳邊縈繞:做事先做人!是啊!無論我們做什麼事情,首先要先學會怎麼做人,作為基層工會的一名信息員更是如此。要把自己緊緊融入到公司的各項工作中去,要通過自己的筆把身邊發生的實實在在的反映廣大職工熱愛生活、熱愛企業、熱愛我們共同家園的人和事,把基層發生的先進事跡,涌現出的一些好人、好事、好風氣等等通過我們的宣傳信息反映出來,給大家以啟迪。
三天緊張而有序的學習,使我受益非淺。能從另一個角度盡觀自己的不足,對我來說是一種進步。我將在以後的工作中,多寫勤練,多到現場去看、去觀察,努力把身邊發生的事寫好寫出來,我相信,就這樣在循序漸進、日積月累的過程中,自己在寫作方面會有所提高。同時,也是對自身的一種鍛煉和綜合素質的提高。
我感謝這次學習,使我懂得了許多,許多……
Ⅱ 自貢晚報小記者培訓感受作文
晚飯由爸爸來做。爸爸今天做的菜叫「青椒肉絲」,是我平時最喜歡吃的。於是,我對爸爸說:「爸爸,今天的菜由我來炒,可以嗎?」爸爸猶豫了一下,答應了。我高興得一蹦三尺高,捲起袖子馬上行動起來。我先切肉絲,說來也怪,平時見媽媽切肉挺輕松的,可這刀一到我手裡就調皮起來,左歪一下,右斜一下,再加上肉滑溜溜的,害得我切出的肉絲有的粗,有的細。就這我都出了一身汗。我剛把肉絲盛進盤子里,爸爸就往裡邊加了一些醬油、鹽和料酒。我問爸爸:「爸爸,為什麼要加這些東西呢?」爸爸笑了笑說:「提前放些調料在裡面腌制一下,炒出的肉絲比較鮮嫩。」我又把青椒切成絲兒。
到上火炒制了。我往鍋里倒了些油,不一會兒,鍋里冒出了一縷縷的青煙,油也翻出了小泡泡。我急著就要往裡倒肉絲。爸爸阻止我說:「要等油里的泡泡全消失了,才能炒。」我又耐著性子等了一會兒。終於,肉絲入鍋了,鍋里熱鬧起來,發出了「噼里啪啦」的聲音。我趕緊用鏟子翻攪。肉變色了,爸爸提醒我把切好的青椒絲放了進去,又翻炒了幾下,爸爸看了看,說:「好了,可以出鍋了。」
於是,我趕緊關了火,嘗了嘗鹹淡,又加了少許鹽,最後加了些味精t提鮮,就把菜盛到了盤子里。我看了看,青椒油綠綠的,肉絲紅紅的;聞了聞,香噴噴的。
我急忙叫爸爸嘗嘗。爸爸吃了一口,細細地品了半天,才冒出一
Ⅲ 報社入職培訓總結
報社入職培訓小結
不知不覺,為期十天的入職培訓已經接近了尾聲,非常感謝集團給了我這次發掘自我,提升自我的機會。總結這十天,讓我感觸最深的就是明白了一個團隊的凝聚力的偉大,以及體會到了團隊協作的樂趣。這次培訓的內容主要包括:團隊拓展訓練、企業文化介紹、公司領導講座、記者老師們自身經驗的傳授、以及常熟波司登公司的實地采訪和虞山風景區的參觀遊玩等等,從規章制度到具體事務,有理性的講座培訓,也有感性的實地實踐,每一處都體現了報社「以人為本」的管理模式。
做了十幾年的學生,在課堂上聽課對我來說已經是一件再平常不過的事情了,然而這回報社給安排的幾堂講座卻帶給了我完全不一樣的感覺。在聽了劉社長講的「報業如何實現可持續發展」、商報黃總的「平面媒體生存狀況、困境和挑戰」,以及日報張總「地方報業集團競爭戰略的選擇」的講座後,讓我第一次如此近距離的、現實清楚地了解了我們報社目前所處的環境、面對的問題、以及未來的發展方向。從當初十來人的報社成長到今天旗下擁有多張報紙和雜志、出版社的報業集團,蘇州日報社的輝煌歷史令我們每一個人都心潮澎湃。「新聞寫作要注意的問題」、「用休閑的視角寫新聞」、「在『三貼近』中發現鮮活題材」、「新聞與法律」等講座,又實實在在的教給了我們如何寫好新聞的知識,這些都是學校單調的理論知識無法比擬的。此外,地方誌辦公室主任葉正亭講授的「蘇州歷史與文化」也讓我對蘇州有了新的認識:「水陸並行,河街相鄰」的雙棋盤格局、「三縱三橫一環」的河道水系和小橋流水、粉牆黛瓦、史跡名園……這些令人著迷的蘇州風采都是以前粗心的我所忽視的。
戶外拓展訓練場上,迅雷隊和鐵拳隊在競技比拼中升華著友誼。拓展內容中,「有軌電車」培養的是團隊成員的溝通與默契,在遇到危機時能不能冷靜處理;走到一半突然失去了控制,大家如何調整心態,以最快的速度進入最佳狀態。「信任背摔」活躍了集體氣氛,增加了團隊凝聚力。一句「我們准備好了,我們愛你」增強了隊員間的相互信任和理解、令所有人切身體會信任與被信任。「徒手攀岩」幫助我們克服了心理障礙,增強了自信和向自我挑戰的精神,戰勝了恐懼。而4.25米高的「畢業牆」,則培養大家團結一致,密切合作克服困難的團隊精神,增強了自身計劃組織,協調組織能力。11秒27,當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變成現實時,歡呼的我們眼中含著淚花。
其實我覺得,上面的這些訓練中所說明的道理對於每一個讀過大學的人來說都是不陌生的,但是很多東西看起來是很容易,如果沒有去實踐,就永遠無法真正去體會。那天的戶外拓展訓練,給了我們一個非常寶貴的經歷,叫做是「體驗教育」,讓我們在以後的工作中能夠更加深入的利用和了解這些我們原本就「懂」的道理,使自己的工作能夠更加出色。
有看、有聽、有玩、培訓也要有實際操作。在參觀完常熟波司登羽絨服裝公司後,金主任要求我們每一個學員交一篇新聞,要求是不少與五百字。在聽了波司登董事長高德康的介紹後,當天回去我就寫了一篇《從「世界名牌」到「百年名牌」》。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十天的培訓結束了,不過這段時間獲得的心得體會會伴隨我繼續走下去:第一,要加強同事之間的交流和團結,努力提高團隊精神。一滴水只有在大海中才能生存,無論自己從事哪個崗位,都離不開同事之間的配合。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同事之間的相互學習和團隊精神是我們工作取勝的關鍵。
第二,從小事做起,積極調整個人心態。從學校到單位,環境變化非常大,所接觸的人和事物一切都是新的,我們都需要時間來適應。單位聘用了我們,在某些方面已經得到了認可,但作為新員工,我們要低調,要實干,要在榮耀面前保持清醒、在困難面前保持鬥志。同時應該有這樣一種心態:做事不貪大、做人不計小,因為細節決定成敗。
其實這幾天,我一直在思索這樣的一個問題,為什麼我們報社的領導要讓我們進行這樣一個入職培訓,而不讓我們直接到各自的工作崗位去。此時,我才明白,這是為了讓我們能更好地融入到蘇州日報社這個大環境中去,在自己崗位上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水不流則腐,人不進則退」,學習、學習、再學習,一刻也不能放鬆,不僅要鑽研本專業的知識,還要了解其他專業的知識,作為一個記者,我們必須全方位的發展自我、提升自我、挑戰自我。以上就是我在這次培訓中得到的體會,再次感謝領導給了我們新員工的這次學習與交流的機會。
Ⅳ 記者采訪我在縣婦聯創業培訓心得,怎麼講話
講自己的過去現在和未來,創業之後的改變和收獲以及創業的經歷
Ⅳ 新聞稿分享會心得體會
在世界范圍內,其實不只是政府,包括一些大企業和有影響力的社團,都會建立新聞發言人制度,其意義在於妥善回應公眾質疑,及時澄清不實傳言,權威發布相關政策及重大突發事件信息,釋疑解惑,提升政府、企業或社團的公信力。
新聞發言人該怎麼自我定位?又該如何與媒體打交道呢?15日傍晚,台當局「行政院」前發言人鄭麗文女士,在電話采訪中分享了她的一些心得體會。
「發言人是政府與人民溝通的重要管道」
導報記者:作為一位資深新聞發言人,您怎麼定位和理解「新聞發言人」這個職務?
鄭麗文:在台灣,不只是「政府」,很多大企業以及一些社團都設有新聞發言人制度。作為「行政院」的新聞發言人,不僅要忠實地傳遞相關政策和真實信息,而且要用最清楚、最明了的語言讓老百姓聽懂,讓老百姓知道這政策到底是什麼,會給他們帶來什麼樣的影響。而老百姓了解政策訊息的渠道主要是靠新聞報道,因此,新聞發言人必須與媒體記者保持一個良好、暢通的關系,必須要在第一時間讓記者拿到第一手的正確資訊,然後通過媒體發布出去。
新聞發言人其實也是政府與人民互動、溝通的管道。當局制定一個政策時,當然希望這個政策能最大程度上符合人民的需求,而人民往往會把自己的疑慮、不解和所關心的東西告訴媒體記者,媒體記者遇到新聞發言人時就會把這些問題拋出,新聞發言人也會把這些訊息反饋給有關當局,作為政策制定時的參考,從而讓新出台的政策達到更加周全的效果。所以說,新聞發言人這個職務是非常重要的。
「做好新聞發言人工作需四方面條件」
導報記者:那您覺得,具備什麼樣條件的人才能當新聞發言人?
鄭麗文:首先,新聞發言人通常要了解媒體生態,懂得媒體喜歡什麼、需要什麼,懂得如何與媒體打交道。第二,新聞發言人要有相當的表達能力,講話要讓人聽得懂,也要知道老百姓想聽什麼,能抓住重點又不能出錯。第三,新聞發言人要懂得政府的立場,熟悉掌握相關政策,懂得分寸的拿捏把握,不能把好事說成壞事。第四,新聞發言人當然要得到長官的信任,如果得不到信任是非常難做的。
導報記者:在擔任發言人這個職務前,需要經過培訓嗎?
鄭麗文:在台灣當然是沒有。不過,我個人倒覺得,培訓其實還蠻需要的。
Ⅵ 小記者培訓後的體驗作文
今天一早,我懷著迫不及待的心情來到報社參加小記者培訓班第一次活動。到了報社,已經來了許多小朋友。沒過多久,報社的老師給我們發了印有「小記者」三個字的采訪背心、采訪帽、筆記本和筆,看著印有「小記者」三個字的采訪背心,我為自己能成為小記者感到無比高興。
緊接著,報社的老師給我們上了一堂關於寫作的課,這一堂課下來,我記得最深的一句話就是「新聞就是新近發生的新鮮有趣的事情」,還算小有收獲吧。
終於出發了,今天我們要進行兩處采訪,第一站是參觀位於河東濕地公園的摩天輪。到達摩天輪後,我們爭先恐後的鑽進摩天輪吊箱里,開始我還很興奮的和小夥伴們說這說那,漸漸的我不怎麼說話了,因為白天乘座摩天輪和我上一次晚上乘座摩天輪的感受可大不一樣呢,白天乘座的時候望下看,感到特別的害怕,而晚上就不會了,因為往下看是美麗的夜景,往上看是又大又圓的月亮,構成了一幅美麗的畫面。摩天輪的工作人員告訴我們,摩天輪從2011年開始修建,修了一年多,它一共有36個吊箱,有63米高,相當於二十一層的高樓。目前,最大的摩天輪在廣州,高達400多米。真希望有一天我能到廣州去親身體驗最大的摩天輪。
第二站就是采訪遂寧市武警支隊。到了武警支隊,我們首先觀看了武警叔叔升國旗的儀式,武警叔叔們統一的步伐,整齊的動作里透露出來器宇軒昂的英勇之氣把我深深的迷住了,也許這就是軍人獨特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氣質吧。接下來我采訪了五位武警叔叔,武警叔叔親切的告訴我,他們一個班住一個寢室,一共有8個人,平時做早操、搞訓練之餘,也給自己每天定個目標,這樣才會有所進步,部隊的生活雖然艱苦但是充實,自豪而且無悔。聽了武警叔叔簡單、質朴的話語,我的腦海里馬上浮現出「5、12」汶川地震時,廢墟上來回穿梭的武警叔叔的身影,是啊,他們總能在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最需要的時候,總是一無返顧的挺身而出,自豪而且無悔。采訪任務結束了,我們懷著戀戀不舍的心情離開了武警支隊。
通過今天參加小記者培訓班的第一次活動,我深深的體會到,摩天輪很漂亮,但建設他的建築工人不知付出了多少辛苦的汗水;武警叔叔的動作很漂亮,但他們平時不知要付出多少辛苦的汗水才能練就。作為小記者,我也要通過付出自己的汗水,成為富有社會責任的小主人。
Ⅶ 新聞記者比學趕超怎麼做 學習心得
1、思想:各科其實挺簡單的,這關鍵是我們對它是否感興趣,要知道回興趣是學習的動答力。
2、行為習慣:自我感覺良好,在學校並沒有違反紀律,在家幫家長忙。
3、為人處事:還行,就是有點粗心和莽撞,不懂得考慮其他人的感想,但是很樂於助人。
4、學習成績:在班級雖然總是前三名,但是考試時還是會很粗心,把不該錯的題目給做錯。
(以上在需要時,可以進行改編)
Ⅷ 記者該如何加強政治理論的學習
學習政治理論,決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有的同志講,學習幾年了,沒什麼學頭了,我看不是這個問題。學習是終身的問題,古人雲:「活到老,學到老」,怎麼能不學呢?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內容豐富,博大精深,不僅要年年學,月月學,更要天天學。從機關目前的學習情況來看,學習理論關鍵要努力做到「 一增、二帶、三勤」,同時要做到「四性」。 一增。即要增強理論學習的自覺性。要把工作中的壓力,把對黨、對人民、對事業高度負責的態度變為對學習的渴求,增強理論學習自覺性。當前,增強自覺性要克服三種不良心態。一是疏於學習。對加強理論學習的重要性認識不足,抓得不緊,堅持得不經常。二是無暇學習。認為整天忙碌於各項工作,根本抽不出時間來學習。三是學而無用。認為自己是領導幹部了,已有較高的理論水平和實際工作經驗,用不著再學習了,學習好壞不會影響提拔使用。針對上述情況,就要培養學習的興趣,排除干攏,心境平靜,能夠坐得下來,學得進去,耐得住寂寞,經得住誘惑,善於從繁忙的文山會海、接待應酬中解脫出來,要發揚「擠」「搶」的精神。要深信魯迅所說的「時間就象海綿里的水,要擠總是有的」格言。擠時間,搶時間讀書學習。二帶。即機關中心組帶頭學習,領導幹部帶頭學習,以身作則率先垂範,帶動機關黨員幹部共同學習。領導幹部不能以事多、會多、應酬多為理由,不參加學習或少參加學習。三勤。即手勤、腦勤、腿勤。手勤就是要勤於動手。要邊學習、邊記錄、邊理事,寫好讀書筆記,撰寫心得體會文章。還要對看到的有價值的理論文章、資料進行剪輯、摘抄,並裝訂成冊,方便使用。腦勤,就是勤於動腦。「學而不思則罔」。理論學習要深入下去,就要有鑽的精神,要有自己的思考,自己的體會、自己的創造,以真正達到武裝頭腦的目的。切忌走馬觀花,斷章取義,囫圇吞棗,一知半解。腿勤,就是勤於督導,勤於調研。每月要拿出一定的時間,深入到聯系點,重點部門、鄉村進行調研,掌握第一手資料,提高運用理論指導工作做好決策的能力。 注意「四性」一要規劃內容,注意系統性。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 」重要思想是完整的科學體系。要學好這些理論,必須完全准確地掌握其科學體系的精神實質。不能僅僅以了解他的某些論述和某些詞句為滿足,要用科學的態度,求實的精神,把其作為一門科學從總體上來研究。就目前而言,要突出克服三種傾向:一是「盲牛吃草」,碰到什麼,學什麼,想學什麼,就學什麼,什麼好學,就學什麼,缺乏計劃性,目的性,零敲碎打。二是「老和尚」講經一人念,眾人聽,聲調是老聲,觀點多迂腐,見解不新穎。三是「老母雞下蛋」。學習上不扎實,不刻苦,讀了幾遍文章,做了一點事,就急於寫感想,發文章,就像下了蛋的老母雞,咯咯叫,到處宣揚,生怕別人不知道。二要聯系實際,立足有效性。有的幹部,文章發表了不少,工作上卻什麼也幹不成。問題面前,喪失原則,迷失方向。我看關鍵一點,就是沒有聯系實際,理論沒有吃准、學透。有的幹部講起辯證唯物頭頭是道,儼然以大師自居,私下卻求神、拜佛、算命。就當前而言,要突出克服兩種傾向,一是「豬鼻子插蔥」。沒有什麼實際效果,卻硬胡吹什麼效果明顯,成績顯著。表面看形狀像個「大象」,實質內容卻是「一頭豬」。二是「南轅北轍」,沒學理論前,還能按部就班開展工作。學理論後,思想解放了,招數出來了,結果卻是事功相反,勞而無功。三要選好方式,做到多樣性。黨員幹部理論學習的方式要多樣,切忌「一刀切」。黨員幹部年齡不等,閱歷不同,知識結構、理解能力、接受能力互有差異,不能用一種方法、方式來進行。要以「普遍問題共同學,特殊問題個別學,崗位不同側重學」為指導思想,採取多種方法、方式加強理論學習。四要強化措施,加大約束性。要建立述學、評學、查學、考學等理論學習激勵約束機制,推動學習理論的進行和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