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寧夏穆斯林潮覲報名網
17年新慶區朝覲報名的序號
⑵ 境外匯款能在櫃台上匯嗎外匯開戶理財
個人外匯開戶流程:
選擇開戶銀行,在進入」個人外匯買賣「之前,根版據個人偏好權選擇開戶銀行,進入個人外匯買賣開戶;
開戶並存入外匯,本人攜帶有效身份證明到銀行開立外匯買賣帳戶,簽署《人個實盤外匯買賣交易協議書》,存入外匯,也可以將已有的現匯帳戶存款轉至開辦個人外匯買賣業務的銀行;辦理網上交易和電話委託交易開戶手續,如果採用櫃台交易,中國銀行、交通銀行沒有開戶起點金額的限制,工商銀行、建設銀行開戶起點金額為50美元;如果採用電話交易,交通銀行的開戶起點金額為300美元等值外幣,工商銀行的開戶起點金額為100美元等值外幣;
確定交易策略和制定交易計劃;
建立日常的匯市信息來源渠道,比如,非專業的外匯投資者:建議加入專門性的門戶網站成為免費會員,資金大而不能自己操作的投資者,可以委託專業公司和交易員管理您的外匯資產,省時省力省心,坐享投資之利。
⑶ 作為一個AAAA景區,一般應該培訓哪些方面的知識
你是要培訓人還是景區,如果是人,那好說,抓好服務業的宗旨就可以了 如果是景區回 還是聖地 那就要做答好獨特之處,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不要跑別人的老路。具體的策劃,還的依據產品的質量和特色來做。關鍵要有人,思維開闊的人。
⑷ 麥加朝覲的事項
穆斯林朝覲麥加克爾白 (天房) 須履行的多項宗教儀式的總稱。阿拉伯語音譯哈吉。伊斯蘭教五功之一,中國穆斯林稱其為朝功。朝覲是伊斯蘭教的第五個基柱。
「朝覲」是伊斯蘭教為信徒所規定的必須遵守的基本制度之一,每一位有經濟和有體力的成年穆斯林都負有朝拜麥加的宗教義務。所有穆斯林,無論是男是女,都會盡最大努力爭取一生至少要前往麥加朝覲一次。1932年沙烏地阿拉伯王國建立後,麥加被稱為「宗教之都」,來此朝覲的人更加摩肩接踵,目前已經有70多個國家說著不同語言的穆斯林來到此地朝覲。每年在伊斯蘭教歷的第12個月,數以百萬計的穆斯林都會聚集在沙特的麥加,參加一年一度的朝覲。朝聖期間,他們聚集在「聖城」麥加周圍,一起祈禱、吃飯、學習。「麥加朝聖」是每年伊斯蘭教最盛大的宗教活動。
回歷6年 (627) ,從伊斯蘭教教義出發,穆罕默德參照阿拉伯部落自古盛行的朝覲宗教聖地的民俗,親自製定了穆斯林朝覲克爾白的全部宗教禮儀。 [編輯本段]朝覲者的條件根據伊斯蘭教規定,凡具備相當條件的穆斯林男女畢生去麥加朝覲一次才能算作履行了天命。這些條件包括:第一,必須是成年人(教法規定男滿12歲,女滿9歲,一般為年滿14歲必須承擔宗教義務者)。第二,朝覲者必須身體健康,有能力履行朝覲的各項功課,年邁體弱者,理智不健全者,不能長途旅行或乘坐交通運輸工具者,不承擔朝覲義務,但是,可以出資請人代朝。第三,婦女非丈夫和直系血親陪同不能朝覲。第四,因路途危險無法保證人身和財物安全者可以免去朝覲義務。第五,不欠外債,清算了所有經濟糾紛並為家人留下足夠生活費用者可以朝覲。清初著名回族學者劉智將上述條件概括為「路塞、乏用、無親鄰、廢疾,可無朝」。
凡屬穆斯林,不管男女,如具備下列條件,一生中最少朝覲一次是當然的主命:精神健全,體格康健,身無債務,旅費備足,家人生活無缺。在往返麥加之行程中,更應顧及他的財物和他本身的安危。真主在古蘭經里說:「凡能行此路程的人們, 都應當因為安拉去巡禮天房。」(古蘭經第三章九十七節)。
假若一個穆斯林已達到上述條件,卻未朝覲而歸真了,他的家人或他們所選派的人,都可以替死者代行朝覲。殘疾者,除健康外,達到上述其它條件時,也可請別人代朝。 [編輯本段]朝覲的程序朝覲的第一道程序是受戒。朝覲者在進入麥加禁地前,必須在其外圍的5大關口受戒。首先要舉意,即立意受戒朝覲、祈求真主保佑朝覲順利進行並認可朝覲者所完成的這項功課。其次,洗小凈和大凈,將身體局部和全部沐浴干凈,以凈潔之軀進入凈潔神聖之地。再次,男子更換戒衣,上身、下身各披一塊未經縫制的白布,不著內衣,不戴帽子,不穿襪子,不穿縫制之履;婦女可穿平時的衣服,不蒙面,不化妝,不裸足。這套程序可以理解為兩重:人赤條條來,赤條條去,非以赤子之身、赤子之心不能完成聖潔之旅;造物主面前人人平等,皆為凡夫俗子,不以衣冠服飾而顯現尊卑貧富等人為差別。伊斯蘭學者還認為,朝覲本身也是審判日的預演,任何今生不修、胡作非為者必將在來世接受造物主的審判和懲罰。
進入受戒狀態則須慎言謹行:不得殺生,不得理發、剃須、剪指甲,不得砍伐花草樹木,不得心生邪念,不得爭吵斗毆,不得進行房事。盡管世界各地存在著各種種族矛盾、土地紛爭、政治分歧甚至 麥加大清真寺沖突、仇殺和戰爭,但是,朝覲之時必須消弭一切人間恩怨,不得從事任何政治活動,保持寧靜,心懷善意,嚮往和平共處,祈求自己、家人和世界平安、吉慶。
朝覲的第二道程序是舉行瞻禮。進入麥加城後,稍息片刻即去禁寺,觀瞻天房並盛贊真主,逢人少的時候,可以上前親吻黑石。其意義在於表示自己應召而來,謙恭而殷勤地侍奉真主。
朝覲的第三道程序是環游天房。進入禁寺中央廣場,按逆時針方向,圍繞天房行走7圈,前3圈快步走,後4圈保持正常速度。同一時間、同一地點、同一方向、同一節奏、同一呼喚、同一動作、同一目標,幾十萬朝覲者構成一個巨大的漩渦,合成一曲雄宏的旋律,表達他們對信仰的忠誠,並體現他們團結、有序、守紀的精神風貌。
結束天房環游時,朝覲者在當年易卜拉欣立足處按照穆罕默德師表的規儀進行兩拜,以紀念這位天房的修建者。接著,朝覲者必須在相距一里路程的兩座小山薩法和麥爾卧之間奔走,以紀念當年易卜拉欣之妻哈吉爾為尋水救子而往返奔波的事跡,並品嘗著名的「贊穆贊穆」聖泉之水。
朝覲的第四程序是站駐阿拉法特山。伊斯蘭歷12月9日被稱為「阿拉法特日」,也是朝覲活動至為關鍵的一天。屆時,朝覲者先於頭日離開麥加到7公里外的米納山谷過夜,然後到位於麥加東南25公里處的阿拉法特山停留一天,紀念人類友好團聚,紀念穆罕默德發表臨終演說,同時懺悔過失、罪孽,並祈求得到寬恕。
朝覲的第五道程序是射石。伊斯蘭歷12月10日是宰牲節,朝覲者必須在黎明前返回米納山谷,在一個叫做阿格白的地點用碎石擊打3處象徵魔鬼所在位置的地方,表達人類不受魔鬼和邪惡誘惑,堅守既定信仰的決心。
朝覲的第六道程序是宰牲。朝覲者打鬼歸來便屠宰牛羊獻祭,進入宰牲節。這一天,全世界的穆斯林家家宰牲,部分留下自己食用,其餘分散給街坊四鄰和窮困之人。這項儀式既是對先祖捨身取義精神的紀念,也體現了有福同享、患難與共的仁愛之心。至此,朝覲者基本結束受戒狀態,並於次日再巡遊天房7圈,結束全部的朝覲功課。
在離開麥加前,朝覲者往往還要再巡遊天房,被稱為辭朝。有條件親吻天房門檻、撫摸天房幔帳的朝覲者都面對天房,倒退離開禁寺,以示無限崇敬和依依惜別之意。[
⑸ 麥加朝聖申請怎麼寫
書信格式
⑹ 中國的穆斯林到麥加去朝拜怎麼去的呢
關於辦理自費朝覲的若干規定
1990年3月14日,海關總署
第一、認真做好審批工作
申請自費朝覲的人,由所在省、自治區、直轄市朝覲工作聯合辦公室或由政府宗教和公安部門會同審批。審批事項包括:(1)政審;(2)經濟條件——本人應有足夠費用;(3)年齡,最大不超過六十五歲;(4)體格檢查,需提交縣以上醫院的健康證明;(5)婦女應有符合教義規定的同行者。凡不符合上述要求,包括按現行政策不宜出國的,經查明利用朝覲出國經商或留學的,年老體弱或有嚴重疾病、行動不便和生活不能自理的、孕婦以及一九七九年以來已經朝覲過的人,一律不得批准。各地主管部門務必認真配合,嚴格把關。凡利用審批許可權搞不正之風的,除查處經辦人外,還要追究所在單位領導者的責任。
第二、加強組織工作
組織自費朝覲是一項十分復雜的涉外工作,加強組織領導是保證把這項工作做好的關鍵。從一九九0年起,新疆、甘肅、寧夏、青海、雲南仍按以往辦法每四十人組成一個團,各團必須安排正副領隊,其人選由各地審定。其他各省、區的組團工作到北京集中後由中國伊協協助辦理。朝覲人員必須佩帶標有漢文和維文(或阿文)的標志牌,註明本人姓名、國籍和所在團名。新疆的標志牌由當地主管部門統一製作,其它地方由中國伊協負責製作。
請各地繼續做好信教群眾的工作,不得為朝覲人員搞大規模的迎送活動。
第三、出國前的集中地點和行經路線
新疆自費朝覲人員在烏魯木齊市集中,分批乘中國國際航空公司的包機由烏市直飛沙特吉達。甘肅、寧夏、青海、雲南及其它地方的自費朝覲人員一律先到北京集中,再分批乘中國國際航空公司的包機直飛吉達。具體出發時間和每批人數,由中國伊協會同中國國際航空公司與沙特航空公司商妥後,分別做出安排。
從一九九0年起,自費朝覲人員一律不再經過土耳其、巴基斯坦。
第四、關於外匯兌換數額
由烏魯木齊、北京出發的自費朝覲人員,除分別由原地中國銀行開給用人民幣購買烏魯木齊——吉達、北京——吉達往返國際機票的證明外,每人用人民幣兌換柒佰伍拾美元。以上所需外匯數額,從國家外匯管理局下達有關省、自治區、直轄市私人用匯計劃中批匯。但有關各地外匯管理分局審批外匯額度不得超過下達的計劃數。各省的自費朝覲人員一律在當地中國銀行憑當地外匯管理分局批匯證明兌付外匯。
第五、關於向自費朝覲人員收費和自帶外匯數額問題
除往返國際機票外,自費朝覲人員應交的其它費用:(1)在麥加、麥地那的住宿費、去米那和阿爾法特的食宿費,按實際需要計算共貳佰貳拾美元,均由各人所在團的負責人收齊後,一次交給朝覲工作團,多退少補。(2)入沙簽證費和朝覲稅、往返於吉達——麥加——麥地那的交通費、去米那和阿爾法特的交通費、宰牲費共叄佰貳拾美元,均由各團負責收取、保管、支付,多退少補。上述費用一律於行前交齊,不交齊者不得成行。
在沙特期間的其他伙食費用為貳佰壹拾美元,自帶。
第六、關於護照及其保管和在京辦理簽證問題
經地方批准發給自費朝覲人員的護照,由經辦單位派專人來京,在規定的期限內(今年為四月三十日前)送交中國伊協通過沙特駐京機構辦理入沙簽證,過期不辦。
朝覲人員的護照和國際機票,統由在團內指定的專人保管,直到朝覲完畢返回國內為止。負責保管的人務必加強責任心,嚴防丟失。
各朝覲人員回國後的護照仍由宗教工作部門負責保存。
第七、關於出入境時隨帶物品問題
自費朝覲人員出境時攜帶的行李物品,除國家禁止和限制出境物品外,在自用合理數量范圍內的,准予帶出,不得攜帶貨物在外出售;入境時,只免稅放行自用並且數量合理的衣料、衣著和價值在人民幣五十元以下的其它生活用品。
入境所帶物品不得超過我民航規定標准。超重部分就地處理,或按民航規定交納超重費。隨帶物品應注意包裝,不得過於零散。出入境時,朝覲人員應主動接受海關和邊防人員的檢查,辦理應辦的手續,維護海關和邊防機構正常的工作秩序。凡不服從檢查,藉此滋事或搞違法活動的,應依法處理,不得成行。
第八、關於出國前的組織學習問題
出國前需在集中地組織朝覲人員學習。結合當前形勢進行愛國主義、社會主義教育;學習一般宗教知識和朝覲須知;沙特簡況和涉外常識、外事紀律等。要求他們服從領導、遵守紀律、講文明、懂禮貌、注意衛生、衣著整潔,在國外表現出新中國穆斯林應有的精神面貌。為此,中國伊協將提前舉辦朝覲業務培訓班,由有關省區派部分帶隊幹部參加,具體時間由該會安排。
第九、關於派遣朝覲工作團問題
朝覲工作團組成人員分別由各有關地方政府宗教部門和中國伊協選配,經中國伊協報國務院宗教局審定。其條件是:懂政策,並有一定宗教知識,有外事工作經驗,組織領導能力較強的中青年業務幹部,應能講阿拉伯語或英語。工作團成員在國外工作期間所需外匯,包括食宿、交通、工雜等費用,由中國伊協選派的,由該會負擔;屬於地方選派的,由當地派出單位報省(區)領導審定後核撥。此類款項要統一使用,憑支付單據或其他開支證明報銷,本人不得挪用,違者要嚴肅處理。
朝覲工作團的任務是為朝覲人員服務,負責辦理入沙簽證,聯系機票,並分赴沙特的吉達、麥加和麥地那安排食宿交通及其他聯絡事項。擬派先遣組(四人,新疆和中國伊協各二人)提前去沙預作安排。朝覲團在沙期間,應爭取我駐沙商代處的指導和幫助,有關重大事項的決定或承諾,應先報國內審定。
第十、關於以探親名義去朝覲的問題
自一九八五年起,探親和自費朝覲即分開辦理。但近年來出國探親者中的大多數人實際上是借探親的名義去沙特朝覲,部分人員素質低,出現了不少問題,在國外產生了不好的影響。考慮到國家暫時經濟困難,為節省外匯和加強管理,對持探親護照實際上去朝覲的人,要從嚴掌握,在人數上加以限制。按申請先後及本人條件,分批逐年予以安排。對他們從國外寄來的「邀請書」要認真核查,防止弄虛作假。對邀請書等證明材料審查,仍按(89)國宗發字045號通知辦理。對持有效期限出國探親護照,申請再次出國探親並朝覲的人,應按一九八六年十二月公安部下發的《關於執行中國公民出境入境管理辦法實施細則若干問題的說明》第九項的規定辦理。對此,出入境管理部門要做好宣傳、解釋和疏導教育。對探親又去朝覲人員應兌給的外匯數額,仍按出國探親辦理。進出境攜帶行李物品按(85)署行字411號文《關於對探親朝覲和自費朝覲人員進出境行李物品驗收問題的通知》的規定辦理。對出國探親朝覲的人,各地也要把他們組織起來,進行教育,加強管理,盡可能採取統一往返的辦法,避免分散出國而發生問題。
⑺ 介紹世界名城
泰國有「黃袍佛國」的稱號,全國有90%以上的人口信仰佛教。它的首都曼谷,是世界上佛寺最多的地方,有大小400多個佛教寺院。漫步城中,映入眼簾的是巍峨的佛塔,紅頂的寺院,紅、綠、黃相間的泰式魚脊形屋頂的廟宇,充滿了神秘的東方情調。每天早晨,全城香煙裊裊,鍾聲悠悠,磬專用清脆動聽,涌經之聲不絕於耳。寺廟里的和尚、尼姑在街上慢慢行走,逐家化緣,成為曼谷街頭的特有景觀。
曼谷眾多的寺院中,玉佛寺、卧佛寺、金佛寺最為著名,被稱為泰國三大國寶。玉佛寺是專供曼谷王朝歷代王室舉行宗教典禮和禮佛的地方。玉佛寺浮壇的牆上和寺四周的矮牆上,各嵌有一列繪著牡丹、蓮花、小鳥圖案的彩瓷。據說,這些彩瓷還是我國明朝航海家鄭和第二次航海時帶過來的。玉佛是由整塊碧綠剔透的翡翠玉石雕而成的,高66厘米,寬48厘米,被供奉在黃金製成的寶座上面,價值連城。泰國人認為玉佛是鎮國之寶,他的神靈威力無邊,就連歷屆泰國政府的內閣組成之後,總理和全體內閣成員也都要到玉佛寺向玉佛宣誓效忠國家和國王。老百姓有升學、婚姻、生育、就業等切身大事,也都要去那裡祭拜祈禱。兩個人打賭起誓,也都請玉佛作證。每到換季的時候,都要舉行盛大儀式,由國王親自為玉佛沐浴、更衣、更換頭飾。
卧佛寺里供奉的是一尊長48.7米、高12.2米的巨大卧佛,佛全身包金,佔地面積有一座籃球場那樣大,比四層樓還要高。卧佛是泰國不和睦或不生育夫婦膜拜的的偶像,這里經常能看到青年夫婦虔誠跪拜祈禱的場面。金佛寺里供奉的是一尊5500公斤重的純金大佛,它分為五個部件鑄造,再拼裝成為一個整體。
曼谷不僅以寺院僧尼眾多,寺院遍布而被譽為「佛教之都」,而且事實上也確實為佛都:擁有32個成員國的世界佛教徒聯誼會的總部就設在這里。
⑻ 急求 北京2007年穆斯林朝覲日期!!!!!
http://www.chinaislam.net.cn/article/2007-09/20070906102343921.html
中國伊協朝覲事務代表團與沙烏地阿拉伯王國朝覲部達成協議,重申堅持沙特外交部關於停止在第三國為中國穆斯林發放正朝、副朝簽證的有關規定
2007-09-06 10:22:47
應沙特朝覲大臣福阿德的邀請,以中國伊協副會長余振貴為團長的中國伊協朝覲事務代表團於今年5月對沙特進行訪問,分別同沙特朝覲部等有關部門進行了會談,就下一年度的朝覲事務(包括正朝和副朝)簽署了會談紀要。紀要重申,堅持沙特外交部關於停止在第三國為中國穆斯林發放正朝、副朝簽證的有關規定,由中國伊斯蘭教協會統一組織中國的正朝和副朝活動。雙方達成一致:根據中國伊協負責中國穆斯林的副朝簽證和組織工作,依據沙特外交部的規定,除在沙特駐中國北京大使館領事處外,在任何其他國家的沙特大使館不再給中國公民發放副朝簽證。中國伊協做為組織方,應採取必要措施,保證中國副朝人員不滯留沙特,有組織、有計劃地組織中國穆斯林的副朝活動。
現將《紀要》摘要如下:
一、關於伊歷1428年朝覲活動
1、中方繼續派出朝覲工作團,前往沙特負責中國朝覲人員組織服務事宜,不能為外籍和在沙特居住的中國籍朝覲人員提供朝覲組織服務。
2、在沙特民航局批準的前提下,運送中國朝覲人員的包機將在麥地那降落。朝覲活動結束後,由吉達乘機回國。
3、朝覲人員抵離沙特的期限:朝覲前抵達沙特的時間段:伊歷1428年11月5日至11月27日(2007年11月15日至12月7日);朝覲後離開沙特的時間段:伊歷1428年12月15日至1429年1月3日(2007年12月25日至2008年1月16日)。
4、正朝開始前,沙特朝覲部為每個國家規定射石時間段和禁止射石時間段。要求一定要按照規定的時間段,組織本國朝覲人員前往射石場射石。禁止在其它時間段,特別是沙方公布的禁止射石時間段前往射石場。
5、為保證大家的生命安全,避免發生擁擠、踩踏事件,禁止攜帶行李、兒童、輪椅等前往射石場。
6、要求朝覲人員必須注射流腦疫苗並隨身攜帶接種證書(黃皮書),並建議注射流感疫苗。除罐裝和密封食品外,禁止攜帶任何非密封食品入境。
7、要求各國同伊斯蘭發展銀行合作,按規定交納宰牲費,完成朝覲人員的宰牲功課。禁止個人隨地宰牲,並須按照沙方指定的地點進行宰牲。
8、要求朝覲人員在來沙特前,一定要接受朝覲儀式、安全教育、衛生及環境教育的培訓,並嚴格遵守。保持聖地的清潔衛生,不要隨地丟棄垃圾;不要在兩聖地廣場、街道,特別是麥加、麥地那兩禁寺內及周圍、阿拉法、穆茲代里法、米那、射石場周圍或通往射石場的道路上露宿。
9、禁止所有帶有政治目的的宣傳行為、印刷品、集會。如:舉辦研討會、聚會、遊行及類似的活動;禁止以任何理由、任何名義散發印刷品、圖片、宣傳品、書籍等。
10、禁止攜帶、吸食任何種類、名稱的毒品或麻醉違禁品。否則,將按照沙特的法律處罰,決不姑息。
11、按照沙特有關規定,朝覲人員在麥加的住宿面積標准為每人3.5平方米;麥地那為每人4平方米。
12、不允許朝覲前已參觀麥地那的人員在朝覲後再次前往。
二、關於副朝活動
1、根據有組織、有計劃和公開透明的原則,中國伊協採取必要的措施,為全中國穆斯林獲得副朝簽證提供方便,防止希望履行副朝功課的中國穆斯林到駐中國以外的沙特外交代表處申請簽證。
2、在中國伊協根據發放副朝簽證程序組織副朝活動的情況下,根據沙特外交部有關規定,除沙特駐北京大使館外,駐其他任何國家的沙特使領館不再給中國公民發放副朝簽證。
3、中國伊協應選擇願意履行副朝功課,並在規定的時間內返回中國的副朝人員,不允許使用副朝簽證來沙滯留等待正朝。
4、中國副朝人員須按照朝覲部制定的條例進行副朝活動。
5、由於時間緊,今年中國伊協可直接同沙特獲得資質的公司簽約,直至中國伊協按照其他國家所做的那樣,完成向中國境內有關副朝服務公司和機構頒發提供副朝服務的許可手續。
為此,代表團已同沙特「麥扎亞副朝服務公司」簽署了組織接待中國副朝人員的合作協議。
⑼ 沙特 國家概況
【國 名】 沙烏地阿拉伯王國( of Saudi Arabia)
【面 積】 225萬平方公里(沙特官方數字)。
【人 口】 2080萬(2001年,其中外籍人口約佔30%)。官方語言為阿拉伯語,通用英語。伊斯蘭教為國教,遜尼派約佔85%,什葉派約15%。
【首 都】 利雅得(Riyadh),人口約450萬(2002年)。年均氣溫25℃。
【國家元首】 國王兼首相法赫德·本·阿卜杜勒-阿齊茲(Fahd Bin Abl-Aziz),1982年6月即位。
【重要節日】 開齋節:回歷10月第一天,政府機關的假日從回歷9月25日至10月5日;宰牲節:回歷12月10日,政府機關假日從回歷12月5日至15日。
【簡 況】 位於阿拉伯半島。東瀕波斯灣,西臨紅海,同約旦、伊拉克、科威特、阿聯酋、阿曼、葉門等國接壤。海岸線長2437公里。地勢西高東低。西部高原屬地中海式氣候,其他地區屬亞熱帶沙漠氣候。夏季沿海地區氣溫38-39℃,內地有時高達54℃;冬季氣候溫和。年平均降雨不超過200毫米。
公元七世紀,伊斯蘭教的創始人穆罕默德的一些繼承者建立阿拉伯帝國,八世紀為鼎盛時期,版圖橫跨歐、亞、非三洲。十一世紀開始衰落,十六世紀為奧斯曼帝國所統治。十九世紀英國侵入,當時分漢志和內志兩部分。1924年內志酋長阿卜杜勒-阿齊茲·沙特兼並漢志,次年自稱為國王。經過30年征戰,阿卜杜勒-阿齊茲·沙特終於統一了阿拉伯半島,於1932年9月23日宣告建立阿拉伯王國,定這一天為沙特國慶日。
【政 治】 沙特是政教合一的君主制王國,禁止政黨活動。無憲法,《古蘭經》和穆罕默德的聖訓是國家執法的依據。國王亦稱「兩個聖地(麥加和麥地那)的僕人」,並兼任武裝部隊總司令和大臣會議主席(即內閣首相)等職務。國王行使最高行政權和司法權。大臣、副大臣、地區埃米爾(省長)、副埃米爾(副省長)、駐外使節和其他高級行政官員以及軍隊上校以上軍官均由國王任命。國王有權批准和否決內閣會議決議及與外國簽訂的條約、協議。1992年3月1日,法赫德國王頒布治國基本法,規定沙特王國由其締造者阿卜杜勒-阿齊茲·拉赫曼·費薩爾·沙特國王的子孫中的優秀者出任國王。1993年8月20日頒布新的內閣法,規定國王兼任內閣首相,國王有權任命內閣副首相和大臣,解散或改組內閣,各部大臣直接向首相負責。內閣由副首相、各部大臣及任命的國務大臣和國王顧問組成,任期4年。國王有權立、廢王儲,解散協商會議。基本法還廢除了王儲自動成為國王的權利,並確認了阿卜杜拉王儲為王位繼承人。2000年6月,沙特成立新的王室家族委員會,委員會包括18名成員,阿卜杜拉王儲和蘇爾坦第二副首相分別擔任正副主席。委員會將處理王室內部事務。
【議 會】 1992年3月1日,法赫德國王決定成立協商會議,它是國家政治咨詢機構,負責向國王提出建議,由會議主席和60名委員組成,委員由國王任命,任期4年。 1992年9月16日法赫德國王任命穆罕默德·本·朱拜爾為協商會議主席。1993年12月29日,法赫德國王主持協商會議的開幕式,協商會議正式宣告成立。1994年1月2日,協商會議召開第一次會議,決定成立8個專門委員會,即:伊斯蘭事務委員會,外事委員會,安全委員會,財經事務委員會,社會與衛生事務委員會,教育、文化、新聞事務委員會,公共服務事務委員會和組織行政事務委員會。1997年7月,第二屆協商會議成立,由90名成員組成,其中30名為上屆成員,穆罕默德·本·朱拜爾連任協商會議主席。2001年5月,第三屆協商會議成立,成員人數由90人增加至120人,朱拜爾再次連任。2002年1月,朱拜爾因病逝世。2002年2月,薩利赫·本·阿卜杜拉·本·哈米德擔任協商會議主席。
【政 府】 本屆政府於1999年6月組成,內閣成員組成情況如下(2004年4月更新):
1、國王兼首相
法赫德•本•阿卜杜勒-阿齊茲•沙特
Custodian of the Two Holy Mosques King Fahd bin Abl-Aziz Al-Saud, the premier
2、王儲兼副首相、國民衛隊司令
阿卜杜拉•本•阿卜杜勒-阿齊茲•沙特親王
Crown Prince Abllah bin Abl-Aziz Al-Saud, deputy premier and commander of the National Guard
3、第二副首相兼國防航空大臣、軍隊總監
蘇爾坦•本•阿卜杜勒-阿齊茲•沙特親王
Prince Sultan bin Abl-Aziz Al-Saud, second deputy premier, minister of defense and aviation and inspector general
4、城鄉事務大臣
米特阿卜•本•阿卜杜勒-阿齊茲•沙特親王
Prince Mite』b bin Abl-Aziz Al-Saud, minister of municipal and rural affairs
5、內政大臣
納伊夫•本•阿卜杜勒-阿齊茲•沙特親王
Prince Naif bin Abl-Aziz Al-Saud, minister of interior
6、外交大臣
沙特•本•費薩爾•本•阿卜杜勒-阿齊茲•沙特親王
Prince Saud bin Al-Faisal bin Abl-Aziz Al-Saud, foreign minister
7、內閣辦公廳主任、國務大臣
阿卜杜勒-阿齊茲•本•法赫德•本•阿卜杜勒-阿齊茲•沙特親王
Prince Abl-Aziz bin Fahd bin Abl-Aziz Al-Saud, chief of the Cabinet』s presidency and minister of state
8、司法大臣
阿卜杜拉•本•穆罕默德•本•伊卜拉欣•阿勒謝赫
Dr. Abllah bin Mohammed bin Ibrahim Al Al-Sheikh, minister of justice
9、伊斯蘭事務與宗教基金大臣
薩利赫•本•阿卜杜勒-阿齊茲•本•穆罕默德•本•伊卜拉欣•阿勒謝赫
Sheikh Saleh bin Abl-Aziz bin Mohammed bin Ibrahim Al Al-Sheikh, minister of Islamic affairs, endowments, call and guidance
10、國務大臣
阿卜杜勒-阿齊茲•本•阿卜杜拉•胡韋塔爾
Dr. Abl-Aziz bin Abllah Al-Khuwaiter, minister of state
11、水電大臣(2004年4月13日任命)
阿卜杜拉•本•阿卜杜-拉赫曼•海珊
Abllah Ablrahman Al-Hosain ,minister of water and electricity
12、公職大臣
穆罕默德•本•阿里•法伊茲
Mohammed bin Ali Al-Fayez, minister of civil service
13、高教大臣
哈立德•本•穆罕默德•安卡利
Dr. Khaled bin Mohammed Al-Anqari, minister of higher ecation
14、國務大臣
穆特拉卜•本•阿卜杜拉•納菲薩
Dr. Mutlab bin Abllah Al-Nafeesah, minister of state
15、教育大臣
穆罕默德•本•艾哈邁德•拉希德
Dr. Mohammed bin Ahmed Al-Rasheed, minister of ecation
16、文化與新聞大臣
福阿德•本•阿卜杜-薩拉姆•本•穆罕默德•法爾西
Dr. Fuad bin Abl-Salam bin Mohammed Al- Farsi, minister of commerce and instry
17、貿易與工業大臣
哈希姆•本•阿卜杜拉•亞馬尼
Dr. Hashim bin Abllah Yamani, minister of commerce and instry
18、石油與礦產資源大臣
阿里•本•易卜拉欣•納伊米
Engineer Ali bin Ibrahim Al-Nuaimi, minister of petroleum and mineral resources
19、國務大臣
穆薩伊德•本•穆罕默德•艾班
Dr. Musa』ed bin Mohammed Al-E』ban, minister of state
20、財政大臣
易卜拉欣•本•阿卜杜勒-阿齊茲•阿薩夫
Dr. Ibrahim bin Abl-Aziz Al-Assaf, minister of finance
21、朝覲事務大臣
伊亞德•本•阿明•邁達尼
Iyad bin Amin Madani, minister of Haj
22、經濟與計劃大臣
哈立德•本•穆罕默德•古塞比
Khalid bin Mohammed Al-Gusaibi, minister of economy and planning
23、勞工大臣(2004年4月13日任命,原為水電大臣)
加齊•本•阿卜杜-拉赫曼•古塞比
Dr. Ghazi bin Ablrahman Al-Qusaibi, minister of labor
24、社會事務大臣(2004年4月13日任命,原為勞工與社會事務大臣)
阿里•本•易卜拉欣•納姆萊
(Dr. Ali bin Ibrahim Al-Namlah, minister of social affairs)
25、農業大臣
法赫德•本•阿卜杜-拉赫曼•本•蘇萊曼•拜勒古尼姆
Dr. Fahd bin Abl- Rahman bin Sulaiman Balghunaim, minister of agriculture
26、運輸大臣
賈巴拉•本•伊德•蘇萊西利
Dr. Jubarah bin Eid Al-Suraiseri, minister of transport
27、通訊與信息技術大臣
穆罕默德•本•傑米勒•本•艾哈邁德•穆拉
Engineer Mohammed bin Jameel bin Ahmed Mulla, minister of communication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28、衛生大臣
哈邁德• 本• 阿卜杜拉•馬尼阿
Dr. Hamad bin Abllah Al-Mane』, minister of health
29、國務大臣
阿卜杜拉•本•艾哈邁德•本•尤素福•宰納勒
Abllah bin Ahmed bin Yosef Zainal, minister of state
30、協商會議事務國務大臣(2003年12月23日任命)
沙特•本• 賽義德•阿卜杜勒-阿齊茲•麥特哈米
Dr. Saud ibn Saeed ibn Abl Aziz Al-Mathami
state minister and Cabinet member for Shoura council
【行政區劃】 全國分為13個地區(也稱省):利雅得地區、麥加地區、麥地那地區、東部地區、卡西姆地區、哈伊勒地區、阿西爾地區、巴哈地區、塔布克地區、北部邊疆地區、季贊地區、納季蘭地區、朱夫地區。地區下設一級縣和二級縣,縣下設一級鄉和二級鄉。
【司法機構】 以《古蘭經》和《聖訓》為執法依據。設有高等法庭和普通法庭。高等法庭設在麥加、吉達和麥地那。特別上訴法庭設在利雅得和麥加。另有普通法庭處理一般案件和貝都因部落事務,該類法庭由宗教法裁判官主持。司法機構隸屬司法部。
【重要人物】 法赫德·本·阿卜杜勒-阿齊茲,國王兼首相。1923年生於利雅得。幼年曾在宮廷接受伊斯蘭教育,後在歐美接受高等教育。1953年出任第一任教育大臣,1962年任內政大臣,1967年晉升為第二副首相,1975年3月被定為王儲兼第一副首相並受命執掌朝政。1982年6月13日繼承王位,成為沙特第五任君主。
阿卜杜拉·本·阿卜杜勒-阿齊茲,王儲兼副首相、國民衛隊司令。生於1924年,是法赫德國王的同父異母兄弟,幼年起接受宗教教育。1964年,任國民衛隊司令,1975年被任命為第二副首相,1982年6月,被立為王儲同時兼第一副首相和國民衛隊司令。
蘇爾坦·本·阿卜杜勒-阿齊茲,第二副首相兼國防航空大臣、軍隊總監。1928年生於利雅得,是現任國王法赫德的胞弟。自幼接受伊斯蘭教育和軍事訓練,年輕時即任皇家衛隊司令,1953年任利雅得地區埃米爾,同年改任農業大臣,1962年任國防大臣,1982年起任現職。
【經 濟】 沙特實行自由經濟政策。石油工業是沙經濟的主要支柱,在國民經濟中起主導作用,沙特石油的儲量、產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第一。石油收入占國家財政收入的70%以上,石油出口收入約占出口總額的90%。近年來,沙特大力推行經濟多元化政策,努力擴大非石油生產,發展采礦和輕工業,同時重視發展農業,逐步實現了糧食自給。政府鼓勵自由經濟和自由競爭,支持私人及合資企業經營發展項目,保護和促進民族經濟的發展。2000年,沙成立了石油礦產和旅遊兩個最高委員會、國家投資總局等機構;修改"外商投資法"和實行新的擔保人制度,鼓勵外商投資;決定向外資開放石油下游和天然氣行業。
2001年,沙繼續推行私有化和就業本地化。為適應加入WTO,沙決定修訂其標准體系和相關法規,5月,沙宣布開放沙電信業;同月,沙特將關稅由12%降至5%;7月,沙內閣會議決定,在建築業取消外國公司擔保人制度。到目前為止,沙已就消除技術貿易壁壘和開展衛生合作等兩項協定與WTO90%的成員完成了磋商。
主要經濟數據:(2000年)
國內生產總值(GDP) 1649億美元
經濟增長率 4.1%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 約7000美元
貨幣名稱 里亞爾(Saudi Riyal)
固定匯率 1美元=3.75里亞爾
通貨膨脹率 -0.8%
【資 源】 沙特以石油王國著稱,石油和天然氣資源極為豐富。截止2001年,沙特已探明石油儲量約362億噸(2642億桶),佔世界儲量的25%,居世界第一位。天然氣儲量為6.04萬億立方米,佔世界天然氣總儲量的4%,居世界第四位。按目前石油產量估算,沙石油仍可開采80年左右。
此外,還有金、銅、鐵、錫、鋁、鋅等礦藏,是世界第四大黃金市場。水力資源以地下水為主。地下水總儲量為36萬億立方米,按目前用水量計算,地表以下20米深的水源可使用320年左右。目前,沙共有30個海水淡化廠,日產300萬立方米淡化水,佔全國飲用水的46%。沙是世界上最大的淡化海水生產國,全國的海水淡化總量佔世界海水淡化量的21%左右。蓄水池共有184個,擁有6.4億立方米蓄水能力。
【工 業】 石油和石化工業為經濟命脈。年產原油4~5億噸,石油收入約400~500億美元。政府充分利用本國豐富的石油、天然氣資源,大力引進國外的先進技術設備,建立先進的外向型企業,逐步改變依賴石油出口的單一經濟結構。採取鼓勵和促進工業發展、保護民族工業的一系列措施:免費提供工業地皮;提供無息或低息貸款;免除工業廠房設施、機械設備、原材料等物資的進口稅;倡導使用本國產品,對本國能生產的同類進口商品課以高關稅等。已建成以石油、化工、鋼鐵、煉鋁、水泥、海水淡化和電力工業為主的十幾個大型骨幹企業。沙近年來大力發展工業,現有3381家工廠,投資2390億里亞爾,工人總數為31萬。目前,非石油工業產品出口達200億里亞爾,工業增長率為10%,工業產值達820億里亞爾,產品國內市場銷售額達510億里亞爾,已建8個工業城。石化產品外銷70多個國家和地區。沙境內共有涉外合資項目1506家,總投資額為381.8億美元。2000年沙特吸引外資48億美元,居阿拉伯國家之首,占整個地區的54.7%。2001年,截止8月中旬,沙吸引外資就達88億美元。沙目前年發電量為2300萬千瓦。
近年石油產量及收入情況如下:
年份 1998 1999 2000 2001
產量(萬桶/日) 836 776 831 880
收入(億美元) 350 447 735 582
【農 業】 沙特絕大部分地區屬亞熱帶沙漠氣候,年均降雨量不足200毫米,可耕種面積僅占其陸地面積的2%左右,39%的土地只能用作低密度的放牧。西南部雨量較充沛、灌溉條件較好的季贊農業區和提哈馬平原,是沙特的主要農業區。政府十分重視農業,斥巨資投入輸水管道、水壩等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淡化海水解決農業用水,採用現代科學技術發展農業生產及養殖業,對農產品給予優惠補貼。農產品出口額占非石油出口總額的20%。目前沙已在小麥、椰棗、雞蛋方面實現自給,糧食自給率為98%,蔬菜為85%,水果70%,魚為52%,肉類為46%。全國有自流水井4萬眼,飲用水井5.2萬眼,水壩220座,蓄水能力達8億立方米, 有1000多公里的管道灌溉網。2001年3月,沙農水部宣布新建12個水壩以應對農業開發和灌溉壓力。沙特所需農產品的進口來源分四大類:活畜及冷凍牛羊肉、冷凍雞肉,主要進口國為澳大利亞、紐西蘭、索馬里、土耳其、中國;成品或半成品食品如奶製品、乳酪、餅干、乾冷凍食品等主要來自歐盟國家;蔬菜、水果因地利之便,主要來自周邊的中東國家;雜糧豆、大米等,主要來自印度、泰國、菲律賓、中國、美國。
【服 務 業】 目前已投入使用的旅館有308家,擁有客房2.75萬間。沙飯店行業現僱傭18603名外籍人。
【旅 游 業】 沙每年到境外旅遊約350萬人次,25%的沙特人每年出境旅遊一次。沙特公民每年的旅遊消費額為250億里亞爾。每年到沙特的外國遊客為300萬人次,其中200多萬與朝覲有關。
【交通運輸】 近年逐步建成一個陸、水、空立體交通網,公路交通是主要運輸方式。
鐵路:總長1400公里。1998年客運量為64.6萬人次,貨運量為210萬噸。
公路:總長19萬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400公里,國際公路網與約旦、葉門、科威特、卡達、阿聯酋、巴林等國相通。
海運:目前有商船376艘;船舶噸位275萬噸,居阿拉伯國家之首。但國際航運公司仍控制了水貨運量的95%。1998年貨運量為8500萬噸。現有8個大型海港:吉達港、達曼港、朱拜勒工業和商業港、延布工業港和商業港、臘斯塔努拉港和季贊港。其中吉達港的卸貨率名列世界前茅,共有泊位174個。
空運:沙特航空公司系中東最大的航空公司,在世界民航公司中名列第15位。擁有波音、空中客車等現代化飛機。全國有25個機場,其中利雅得、吉達、達蘭為國際機場;有40條國際航線;延伸4大洲70多個國家;有24條國內航線。每天平均260個航班。沙航2001年乘客達到了1380萬人次。
輸油管道:大型輸油管道有兩條。一條從達曼到黎巴嫩西頓港,全長1700公里,自1975年以來已基本停止使用;另一條從東部加瓦爾油田橫穿半島連接西部延布港,全長1215公里,設計日輸油能力為185萬桶。1987年又建成一條925公里長的東西管道,日輸油能力達320萬桶。正計劃投資4億美元,把東西輸油管道的日輸油能力增加到480萬桶。
電訊:目前全國有230萬條電話線路連接國內近4000個村落;另有3300條國際電話線路,行動電話線數為240萬門,到2002年底,沙將再增300萬條行動電話線,達到540萬條,建成中東、非洲地區最大的移動通訊網。用戶電報線路3萬多條,電報用戶為1.7萬戶,5萬條微波輸線路(包括2條電視傳送線路),長1.5萬公里。1974年開始衛星與世界各地進行電話、電報、電傳和傳真聯系並進行電視轉播。1985年啟用了阿拉伯通訊衛星,全國現有7個地面衛星接收站,進一步改善了沙特與阿拉伯各國間的通訊聯系。2001年,沙特互聯網服務供應商(ISPs)有42家,互聯網用戶40萬人。
【財政金融】 10家商業銀行中除國民銀行、利雅得銀行和拉吉希金融投資公司三家為本國銀行外,其他均為合資銀行,分支機構1210家。資本約230億里亞爾,利潤約70億里亞爾。沙擁有海外資產2000億美元。全國有七家證券交易所。1991年沙首次向外國借貸,從國際銀行籌措了45億美元,同時在國內還發行了各種債券。政府按照需要定期(每兩周或每月)發放價值約50億美元的公債。2001年沙政府債務約為1860億美元,占沙GDP的99%。
沙特近幾年國家財政預、決算收支狀況如下(單位:億里亞爾):
預 算 決 算
年度 收入 支出 差額 收入 支出 差額
1998 1780 1960 -180 1430 1890 -460
1999 1210 1650 -440 1470 1810 -340
2000 1570 1850 -280 2480 2030 450
2001 2150 2150 0 2300 2550 -250
2002 1570 2020 -450
(資料來源:2001年度英國經濟季評)
2000年外匯儲備為196億美元。
【對外貿易】 實行自由貿易和低關稅政策。出口以石油為主,約占出口總額的90%,石化及某些工業產品的出口量也在逐漸增加。進口主要是機械設備、食品、紡織等消費品和化工產品。主要貿易夥伴是美國、日本、英國、德國、義大利、法國以及韓國等。由於大量出口石油,沙對外貿易長期順差。
近幾年對外貿易情況如下:(單位:億美元)
年 份 1997 1998 1999 2000
出口額 607 398 484 801.5
進口額 264 275 257 341.5
差 額 343 123 227 460
(資料來源:2001年度英國經濟季評)
【人民生活】 沙特是高福利國家,實行免費醫療。2000年沙預算的10.8%用於醫療衛生。沙現有醫院314家,各類醫療中心、診所3506個,醫院床位數4.42萬張,有31585名醫生和62899名護士。醫療領域是就業沙特化最高的領域。還有104個慈善機構,其中有14個孤兒院、2個殘疾兒童福利院和9個老人福利院,共有2500名服務人員。人均壽命男60歲、女64歲。
【軍 事】 武裝部隊建於1964年,最高國防會議為國防最高決策機關。國王為武裝部隊最高統帥,武裝部隊總參謀長為薩利赫·本·阿里·穆海亞上將。軍隊分正規軍和國民衛隊。正規軍平時實行志願兵役制,戰時實行義務兵役制,一般兵種服役期兩年,特殊兵種服役三年。
武裝部隊總兵力約10.6萬人。陸軍約7.3萬人,編3個裝甲旅、1個空降旅、1個步兵旅、1個王室警衛團、23個炮兵營。海軍約1.1萬人,組成紅海和波斯灣兩支艦隊,空軍約1.8萬人,編攻擊機中隊、截擊機中隊等。此外還有國民警衛隊、邊防部隊、特種安全部隊和海上警衛隊等。
2001年國防安全預算為133億美元,約占政府預算支出的30%。
【文化教育】 政府注意智力投資和人才培養,實行免費教育。中、小學學制各為六年。2001年2月,沙教育部決定撥款2.5億里亞爾用於學校的擴建、維護和添加設備。目前全國共有各類學校2.28萬所,綜合性大學8所,78所學院,5個高等宗教大學。現有教師33.96萬人,在校學生約480萬,其中大學生27.2萬人。每年約7000名學生赴國外留學,費用由國家負擔。在國內讀書的大學生,除免費提供住宿外,還享有獎學金。2002年沙特國家財政預算為普通教育、高等教育和勞動力技術培訓撥款543億里亞爾(144.8億美元),將新建345所各種學校,確定8.6萬多個男女教師職位。
【新聞出版】 《烏姆·古拉》周刊是官方刊物。此外,全國還發行13種報紙、23種雜志。阿拉伯文報紙主要有:《利雅得報》、《中東報》(在倫敦出版)、《生活報》(在倫敦出版)、《歐卡茲報》、《祖國報》、《半島報》、《座談報》等,英文報刊主要有:《利雅得日報》、《阿拉伯新聞》、《沙特公報》、《沙特商業》、《沙特經濟概覽》等。
沙特通訊社:簡稱沙通社,1971年1月23日成立,直接受新聞部領導。用阿、英、法文發稿。在華盛頓、倫敦、突尼西亞、貝魯特、開羅等地設有分社。
廣播電台:利雅得廣播電台1965年建成。1962年在麥加建成《伊斯蘭召喚》電台,1972年建成《古蘭經》廣播電台。以上電台除用阿拉伯語廣播外,每天還用英、法、烏爾都、斯瓦希里、波斯和班加利語對外廣播。
電視台:1964年建立電視網,現有五個電視台。1965年開始播放黑白節目,1976年開始彩色播映。1983年開始播放英、法語節目。目前全國各地有107個中轉站,電視網已覆蓋全國98%的地區。
【對外關系】 奉行中立、不結盟的對外政策,主張國與國之間互相尊重、眭鄰友好、互不幹涉內政。提倡各國為實現和平、穩定與繁榮進行合作。致力於加強阿拉伯和伊斯蘭國家的團結與合作。沙特是阿拉伯國家聯盟、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石油輸出國組織和阿拉伯石油輸出國組織的成員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