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消毒供應科進修要達到什麼目標
1、政治條件熱愛祖國,熱愛中國共產黨,熱愛社會主義,思想品德優良,在實際工作和學習中表現突出,積極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2、業務條件(1)高級訪問學者:主要是高等學校、科研院(所)及大中型骨幹企業的重點學科、重點實驗室、重點科研項目的學術帶頭人或技術骨幹及列入帶頭人梯隊的後備人員;或目前參與國家、部門、地方重點科技攻關、重點學科、重點實驗室建設和重點工程項目建設,並確有需要到國外進行高層研究的人員。申請人須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稱。其中具有正高級專業技術職稱者年齡不超過55歲,具有副高級職稱者年齡不超過45歲。申請者應具有相當的學術、科研、技術等成果,或在教學、科研、管理和生產建設中做出突出成績(如近期獲得省、部級以上科研、技術攻關成果獎,有突出的科研技術成果和高水平的專著,或在國內外一級刊物上發表有較大影響的學術論文,或有重大的科技發明創造,或在生產、管理中有突出的工作業績等)者,將優先予以選拔。(2)訪問學者1類:申請者應為在本人所從事的學科領域內有較深入的研究,並取得一定成果的教學、科研、技術、管理人員,並且已經獲得博士學位或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稱。申請者年齡一般應在45歲以下。(3)訪問學者2類:申請人應該為在實際工作中做出成績、確實有必要出國培養的教學、科研、技術、管理人員以及從事非通用語種學習、地區問題或某些特定專業研究的人員。申請人應具有大學以上學歷,並且畢業後至少已經工作兩年以上。年齡一般應在45歲以下。3、外語條件以上各類公派出國留學申請人員都應能掌握相應國家的語言文字,能夠比較熟練地運用外文閱讀專業書刊,並具有一定的聽、說、讀、寫能力,經過短期培訓即能用外語進行有關學科的學術交流。出國大學生和研究生的外語必須達到能聽課的水平。進修人員和訪問學者必須參加國家教委組織的出國留學人員外語水平考試(EPT)並達到國家規定的分數線,或同一語種外語專業本科畢業,或曾在同一語言國家留學一年以上。4、健康條件各類公派出國留學人員的健康狀況,必須符合出國留學的規定標准,必須經過省、市一級醫院檢查並得到健康合格證明書(證書有效期為1年)。凡符合上述規定的中國公民,均可提出申請。國家公費出國留學人員必須履行按期回國服務的義務,並與國家留學基金管理委員會簽定《資助出國留學協議書》。該協議書由選派單位和公派出國留學人員雙方簽字,並經公證機關公證後生效。《資助出國留學協議書》的內容,包括國家和單位對公派出國留學人員規定的留學目標、內容、期限、回國服務的要求,向留學人員提供經費的規定,以及派出單位和出國留學人員雙方的其它權利、義務和責任等。如留學人員不按協議規定履行回國服務的義務,則應償還出國留學期間的全部費用。
⑵ 消毒供應室操作規范
一、供應室周圍環境應整潔,無污染源。嚴格區分無菌區、清潔區、污染區,路線採用強制通過的方式,不準逆行。嚴格區分無菌物品、清潔物品和污染物品,流水操作不逆行。消毒與未消毒物品須嚴格分開放置,並有明顯標志,各個區域有專用抹布和拖把,不得交叉使用。
二、工作人員操作前後認真洗手;必須熟練掌握各類物品的消毒、洗刷、清潔和滅菌的方法程序和質量要求以及各類物品的性能、保養方法和使用范圍。
三、供應室工人必須經培訓後方可上崗,消毒員應持有上崗證。
四、供應室內保持清潔、整齊,牆上無灰塵、霉點、裂縫、蜘蛛網。每天用消毒液擦拭各個工作室內物體表面一次,地面用消毒液拖地,每周一次大掃除。
五、無菌物品收發、污染物品的接收,均應有單獨窗口和專職人員。
六、送回供應室的醫療器械,必須先用多酶液浸泡後再洗凈擦乾,經高壓蒸氣滅菌後備用。
七、下收下送配有專人分別負責無菌物品的發送、污染物品的接收。下送車有明顯標志,每次收發回來應用消毒液擦拭下送車,每周用消毒液徹底擦拭。
八、壓力蒸汽滅菌操作程序嚴格按照《消毒技術規范》執行。使用時必須進行工藝監測、化學監測、生物監測。工藝監測必須每鍋進行;預真空壓力蒸汽滅菌器每日滅菌前進行B-D試驗,排氣系統正常方可使用;生物監測每月進行一次,所有的監測必須作好詳細記錄,資料保存3年。
九、已滅菌物品應立即存放於無菌間。無菌室應乾燥通風,排氣扇向外排風,室內、櫃內清潔,無積灰。
十、進入無菌室前要洗手、戴口罩、更衣換鞋。
十一、無菌物品接收時,應檢查無菌包標記是否完整、包布是否清潔乾燥。
十二、滅菌合格物品必須有明確的滅菌標識和有效期,專室專櫃存放,並且有效期不得超過七天。過期或有污染可疑的必須重新滅菌。
十三、無菌室每天空氣消毒兩次,每次60分鍾,並有記錄。
十四、供應室室內組裝間、無菌間必須每月做空氣監測一次;各區域的物表、工作人員的手必須每月進行一次微生物監測。所有的監測必須作好詳細記錄,資料保存3年備查。
十五、一次性使用無菌醫療用品,須拆除外包裝後,方可進入無菌室單獨存放,並嚴格按照一次性醫療用品管理辦法實施管理。
⑶ 消毒供應中心消毒員有哪些職責
消毒供應中心消毒員的職責
1、負責完成院內外滅菌包的裝鍋、滅菌機下鍋版上架工作,滅菌完畢,負責權檢查指示膠帶變色情況並關閉各類有孔儲槽,符合要求後將物品定位上架。
2、完成滅菌過程的生物、化學、工藝監測,做好滅菌過程各類監測結果的登記整理,發現問題及時上報。
3、熟練掌握各類滅菌器的操作規程、滅菌遠離、裝鍋要求,滅菌適用范圍及使用注意事項,確保各類滅菌物品的滅菌質量。
4、負責各類滅菌器的日常見故障,如不能及時排除故障應立即匯報處理,並做好維修登記。
(3)消毒供應中心培訓內容擴展閱讀:
消毒供應中心污染物品處理
1、無菌物品收發、污染物品接收,均應有單獨窗口和專職人員,嚴格控制外來人員進入無菌區和污染區。
2、下收下送應配有專人分別負責無菌物品的收發,污染物品的接收,下送車有明顯標志,上層放無菌物品,下層放污染物品,每次收發回來應用消毒液擦拭車子,每周徹底擦洗 ,車輪上油。
3、收回的污染物應在回收間分類,進行初步消毒後再作處理。
4、凡經傳染病人或可疑傳染病人使用過的醫療物品,應先做初步消毒處理,包紮後送供應室,對有紅色標志的傳染物,應先用壓力蒸氣滅菌後,再做常規處理。
⑷ 消毒供應中心的主要工作是什麼
消毒供應中心的主要工作是醫療器材的清洗、包裝、消毒滅菌和供應工作。現代醫院供應品種內繁多容,涉及科室廣,使用周轉快,每項工作均關繫到醫療、教學、科研的質量。
如果消毒滅菌不徹底會引起全院性的感染,供應物品不完善可影響診斷與治療,因此做好供應室工作是十分重要的,也是醫院工作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布局合理,符合供應流程,職責分明,制度完善等手段,是確保供應質量的前提。
(4)消毒供應中心培訓內容擴展閱讀:
消毒供應中心相關延伸:供應室的人員管理
1、供應室工作人員上班時衣帽整潔,不得著工作服進食堂、幼兒園和離院外出。
2、注意認真洗手,操作前洗手,操作後洗手。
3、供應室工作人員每年做一次體檢,傳染病患者不得從事供應室工作。如乙肝三系陰性者,注射乙肝疫苗。
4、護理人員應熟練掌握各類物品的消毒、洗刷、清潔、滅菌的方法、程序和質量要求,以及各類物品的性能、保養方法和使用范圍。
5、供應室工人須培訓方可上崗,消毒工人應持有上崗證。
6、定期深入臨床科室,檢查無菌物品的保管和使用情況,並提出改正意見,應有記錄。
⑸ 在消毒供應中心滅菌崗位培訓內容包括哪些
很多,要分6塊,每塊是針對不同的人員。(1)管理者的(2)清洗崗位的(3)檢查包裝崗位的(4)滅菌工作崗位的(5)發放人員的(6)下送人員的
⑹ 消毒供應室實習生培訓知識
可以去後盾人上看看,都是一線教師錄制的,每個學員獨立完成的
⑺ 消毒供應中心崗位職責
消毒供應中心管理模式:無菌物品「中心集中規范管理」模式。醫院從2002 年開始逐步將病區各種器械,分娩室器械,門診科室器械,手術室器械,針炙理療科銀針、器械,臨床科室呼吸機管路、氧氣濕化瓶、壓脈帶,口腔科器械陸續進入供應室清洗、包裝、消毒滅菌,實行下收、下送。經過5 年的實踐研究,完成了無菌物品「中心集中規范管理」的管理模式。
2.2 消毒供應中心布局流程:將過去的「三區」(即污染區、清潔區、無菌區) 改為「四區」(即去污區、檢查包裝滅菌區、無菌物品存放區、辦公區) 。
2.3 消毒供應中心工作流程
2.3.1 回收流程:各科室使用後物品放入「使用後物品收集箱」內密閉暫存,消毒供應中心工人到臨床科室對換「使用後物品收集箱」封閉運送回消毒供應中心去污區。
2.3.2 清洗流程:去污區工作人員對回收物品進行清點、分類,手術器械按台次分類,分別放入全自動清洗機各清洗框內,待一個清洗周期完成後經過雙扉門清潔側進入檢查包裝區;部分手工清洗的器械、物品按6個步驟完成:多酶清洗液浸泡2~4min →刷洗→除銹、保養→熱水沖洗、蒸餾水沖洗→潤滑劑潤滑→乾燥,傳入檢查包裝區;精密儀器、結構復雜的器械加酶超聲清洗,再手工清洗。
2.3.3 檢查包裝流程:檢查包裝區工作人員檢查器械清洗質量,用放大鏡目測,檢查器械干凈度,有、無污垢,用隱血試驗檢查有無血跡。檢查器械完好度,包括靈活性、咬合性、銳利器械鋒利度、配件實用性、安全性。根據器械的種類、名稱、數量選擇不同規格的包裝材料進行包裝。
2.3.4 滅菌流程:包裝後物品通過雙扉窗分別傳至乾熱滅菌間、環氧乙烷滅菌間、脈動真空高壓滅菌間進行滅菌,並做好相關記錄。
2.3.5 貯存、發放流程:滅菌後物品傳入無菌物品存放間,護士根據計算機區域網科室領取清單將無菌物品裝入「無菌物品運送箱」和「無菌物品運送車」內,由工人按規定路線運送到科室。
2.3.6 科室貯存、使用流程:科室無菌物品分類放置並按滅菌時間順序從左到右排列,標識方向一致。使用無菌包時,外層包布放入包布收集箱內,由洗衣房收回,內層包布包裹使用後物品進入「使用後物品收集箱」,在交換單上相應名稱欄內記錄數量,手術室術後器械分台次裝入「使用後器械袋」內,並噴保濕劑,再放入「使用後物品收集箱」內,在交換單上記錄數量。
2.3.7 支持流程:以消毒供應中心為核心,建有4 個支持流程。分別為洗衣房支持流程,設備科支持流程,後勤水、電維修組支持流程、職能科室指導、監督、檢查流程。
2.4 消毒供應中心質量控制方案
2.4.1 基礎質量控制: ①人員培訓:每年派工作人員參加上級主管部門召開的培訓班,取得上崗證。院內輪崗培訓,在各崗位上輪流進行工作,請手術室、口腔科專業護士幫助消毒供應中心護士辨認專科器械。②建立健全規章制度及崗位職責: 制定了26 項規章制度,包括消毒供應中心管理制度,繼續教育制度,業務學習制度,崗前培訓制度,實習生帶教制度,人員訓練、培養、考核制度,信息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查對制度,護理缺陷管理制度,護理投訴管理制度,溝通制度,意外事故報告制度,交接班制度,清潔衛生制度,職業防護制度,物品下收、下送制度,清洗間工作制度,檢查、包裝間工作制度,滅菌間工作制度,無菌物品存放間工作制度,消毒滅菌效果監測制度,臨時調領物資制度,儀器設備管理制度,環節及終末質量監控反饋制度,無菌物品追溯制度;制定了5 項崗位職責,包括下收、下送崗位職責,清洗間崗位職責,檢查、包裝間崗位職責,滅菌間崗位職責,無菌物品存放間崗位職責。
2.4.2 環節質量控制:制定4 個操作規程,包括全自動清洗機操作規程、脈動真空壓力滅菌器操作規程、環氧乙烷滅菌器操作規程、全自動乾熱滅菌器械操作規程;制定8 個質量標准,包括工作環境質量標准,手工清洗質量標准,全自動清洗機清洗質量標准,清洗後物品檢查目測質量標准,包裝質量標准,壓力蒸汽滅菌物品質量標准,環氧乙烷滅菌物品質量標准,乾熱滅菌物品質量標准;制定116 個包內物品目錄。規范各科軟體記錄,供應室質量管理記錄11 本,包括空氣消毒記錄,各種清洗劑及消毒劑配製記錄,清洗質量檢查記錄,壓力蒸汽滅菌過程及質量記錄,B2D 試驗記錄,乾熱滅菌過程及質量記錄,環氧乙烷滅菌過程及質量記錄,生物監測記錄,一次注射器、輸液器領取記錄,無菌物品逐日發放記錄,無菌物品使用過程中質量信息反饋記錄;護理管理記錄8 本,包括護士長手冊、會議記錄、業務學習記錄、三基考核記錄、教學管理記錄、護理缺陷記錄、科室質控記錄、控制醫院感染措施記錄。
2.4.3 終末質量控制: ①查房方式進行終末質量控制:採用日查房、周查房、月查房、季查房( 跟班查房)、年終考核等查房方式對消毒供應中心進行管理; ②進行滿意度評價:每月在全院臨床科室進行對消毒供應中心工作滿意度調查,每季度對社區醫院進行滿意度調查,滿意度保持在99 %以上; ③制定量化評分考核指標:每月進行1 次量化評分考核,量化評分考核表每年修改1 次,根據國家法律、法規要求對評分指標進行修改,保證量化評分的實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