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心得總結 > 魔毯培訓心得體會

魔毯培訓心得體會

發布時間:2020-12-18 20:05:43

『壹』 魔袋魔毯注冊過商標嗎還有哪些分類可以注冊

魔袋魔毯商標總申請量1件
其中已成功注冊件,有0件正在申請中,無效注冊0件,0件在售中。
經八戒知識產權統計,魔袋魔毯還可以注冊以下商標分類:
第1類(化學制劑、肥料)
第2類(顏料油漆、染料、防腐製品)
第3類(日化用品、洗護、香料)
第4類(能源、燃料、油脂)
第5類(葯品、衛生用品、營養品)
第6類(金屬製品、金屬建材、金屬材料)
第7類(機械設備、馬達、傳動)
第8類(手動器具(小型)、餐具、冷兵器)
第9類(科學儀器、電子產品、安防設備)
第10類(醫療器械、醫療用品、成人用品)
第11類(照明潔具、冷熱設備、消毒凈化)
第12類(運輸工具、運載工具零部件)
第13類(軍火、煙火、個人防護噴霧)
第14類(珠寶、貴金屬、鍾表)
第15類(樂器、樂器輔助用品及配件)
第16類(紙品、辦公用品、文具教具)
第17類(橡膠製品、絕緣隔熱隔音材料)
第18類(箱包、皮革皮具、傘具)
第19類(非金屬建築材料)
第20類(傢具、傢具部件、軟墊)
第21類(廚房器具、家用器皿、洗護用具)
第22類(繩纜、遮蓬、袋子)
第23類(紗、線、絲)
第25類(服裝、鞋帽、襪子手套)
第26類(飾品、假發、紐扣拉鏈)
第27類(地毯、席墊、牆紙)
第28類(玩具、體育健身器材、釣具)
第29類(熟食、肉蛋奶、食用油)
第30類(面點、調味品、飲品)
第31類(生鮮、動植物、飼料種子)
第32類(啤酒、不含酒精的飲料)
第33類(酒、含酒精飲料)
第34類(煙草、煙具)
第35類(廣告、商業管理、市場營銷)
第36類(金融事務、不動產管理、典當擔保)
第37類(建築、室內裝修、維修維護)
第38類(電信、通訊服務)
第39類(運輸倉儲、能源分配、旅行服務)
第40類(材料加工、印刷、污物處理)
第41類(教育培訓、文體活動、娛樂服務)
第42類(研發質控、IT服務、建築咨詢)
第43類(餐飲住宿、養老托兒、動物食宿)
第44類(醫療、美容、園藝)
第45類(安保法律、婚禮家政、社會服務)

『貳』 王子和飛毯的讀後感

假期里,我讀了復《乘飛毯的獅子》這本制書,我被文章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住了。
剛聽到書名就覺得很不錯,讓我有一種想讀的慾望。獅子能乘飛毯?我帶著疑問開始了讀書之旅。沒想到動物會說話,獅子是警官、鱷魚是寵物。就是這些片段讓我笑聲連連,書里的「賊」在「某地兒」小鎮里偷東西,犯人會是誰呢?它就是獅子。「獅子」我聽到有人感嘆了,就是它。因為書上寫的小偷是四條腿的,人有四條腿么?肯定沒有了。是不是很吸引你呢?在說說重逢,聽名就知道是很感人的,寫的是一對走失的兄妹和家人從逢的感人場景。看到這是不是有了和我一起讀的慾望呀?那就跟我一起走進書里吧。
米塔斯•科尼斯好像是小偷在偷別人的東西,他還想溜進托托卡塔皮的百貨商店盜取錢財。他表面上很友善,但實際上很貪財、還很壞,對動物也沒有同情心。他訓練鱷魚讓鱷魚給他偷東西,讓人感到很惡心。「鱷魚」對他那麼好,他還是對「鱷魚」拳打腳踢。傷透了鱷魚的心,鱷魚幫了他很多忙,但他卻永遠也滿足不了鱷魚想得到的東西是個很壞的主人。

『叄』 一千零一夜裡面的飛毯歷險記怎麼寫讀書筆記

首先介紹故事梗概,這是文章的第一部分,其次,寫出自己的感想,感想的話,應該先寫故事對自己的啟示,然後聯系社會現實進行分析,最後總結並說明今後自己講怎麼做。

『肆』 如何培養幼兒創編故事的能力論文

故事是幼兒十分喜愛的文學體裁,其中生動的人物形象、精彩的情節與對話等都深深地吸引著幼兒。在故事的海洋中,幼兒不僅能吸收知識、豐富情感,還能發展語言和思維能力。但以往的故事教學常常以單向的灌輸或枯燥的重復為主要方式,幼兒成為了被動的接受者,禁錮了其各方面能力的發展。如何改變故事教學單一的灌輸或重復模式,使幼兒在創編故事的學習中發展語言表達能力和想像創造力,成為了我重點研究的課題。創編故事是一種創造性語言活動,其間需要各種能力協調參與。那麼如何引導幼兒進行創編故事呢?如何提高幼兒創編故事的能力呢?我主要通過以下三個步驟來實施:
第一部:會聽(理解故事)
1、幫助幼兒理解故事的構成
想讓幼兒學會創編故事,首先要讓幼兒學會如何聽懂故事。眾所周知,組成故事的四要素為:時間、地點、人物、情節,缺一不可。當然,直接把這些概念生搬硬套教給幼兒,他們未必理解,而要在聽故事的時候潛移默化地引導幼兒理解。因此,平時我經常選擇一些趣味性強的、故事線索清晰的圖書引導幼兒閱讀與講述,並與幼兒一起分析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故事中有誰,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情,結果怎樣。如我在指導幼兒講述活動時,引導幼兒按照「誰在什麼時候、去了什麼地方、在什麼情況下、做了什麼」的順序來表達。運用以上方法訓練幼兒思維的邏輯性,使幼兒在對那些故事中的人物、情節、主題和語言的日積月累的感受認識中,增長起他們對故事構成要素的理解和把握能力。
2、教師要掌握講故事的技巧,以積極的情感感染幼兒
在幼兒園中,幼兒學習故事的途徑除了翻閱圖書外,最多的就是來自老師的「講故事」。但講故事也要注意技巧,切忌一味「讀」故事,老師要追求言語、動作、表情的適度運用,從幼兒的角度出發,帶領幼兒去體會故事中的奧妙,老師只有對故事的內容產生興趣、共鳴、感動,發自內心講述的時候,才能更好地向幼兒傳達故事的內容,老師心中產生的形象越豐富,越能加深幼兒對故事的理解,引發他們的感動和共鳴。
3、用隨機性提問幫助幼兒解決閱讀中的關鍵性問題
在學習故事的過程中,幼兒會突然對某些細節很感興趣,但由於其注意水平還屬於初級階段,這些興趣可能轉瞬即逝。所以,老師要及時把握幼兒的興趣點,通過隨機提問幫助幼兒更好地理解故事。
以故事《爺爺一定有辦法》為例,幼兒對故事畫面中的一個小姑娘產生了興趣,老師不失時機地問到:「她是誰啊?她從哪裡來啊?」讓幼兒帶著問題往前追溯,終於發現小姑娘原來是主人公的妹妹。老師又問:「你有沒有發現什麼不一樣的地方?」原來,小姑娘從剛出生的嬰兒漸漸長成了現在的模樣。而主人公也是這樣漸漸長大的。
通過隨機提問,幼兒積極探索,觀察能力與歸納能力在此得到鍛煉,同時幼兒在觀察畫面的過程中又不偏離主題,在關注興趣的同時關注了目標的實現。幼兒在活動中的探究興趣也得到了有效的激勵與保持,理解故事的能力得到潛在的引導與發揮。
第二部:會講(再現故事)
以皮亞傑為代表的認知相互作用論認為:幼兒的語言發展是與周圍環境的相互作用的結果。因此,對孩子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應是一個不斷促進主客體的相互作用、長期發展的過程,我們應該通過組織豐富多採的活動,為孩子提供多說的機會。
1、從重點再現故事中的重要對話到完整地再現故事
故事不是講完就完事,可以幫助幼兒開展表演復述,在這種復述形式中,幼兒情緒高漲。他們喜歡模仿角色的對話,扮演故事中的角色,重復已熟悉的故事情節、人物對話和旁白,在身臨其境中運用和領悟局面語言,體驗使用優美語言的樂趣。並能根據自己的認識和理解表現人物的心理特徵,在表演中賦予角色一定思想感情,對作品的理解也就更深刻了。在此基礎上,再引導幼兒完整地再現故事。例如:幼兒在熟悉故事《金雞冠的公雞》後,對其中有趣生動的對話十分感興趣,並紛紛進行模仿。通過啟發,幼兒萌發了表演的慾望,由於故事裡有許多描述場景的語句,不能用表演的形式表現出來,我們便一起增添了「旁白」這個角色,這樣整個故事就能完整地表演出來了。為了增添幼兒對故事中意境美的感受,我們還為故事配了音樂。通過這樣的活動,幼兒對語言的運用能力從局部到整體都有了進一步的提高。
2、注重詞彙與句式的豐富和積累
幼兒受到經驗的局限和他們自身發展的影響,詞彙量比較貧乏,詞彙的運用能力相對差一些,往往會出現想說又說不出來的現象。因此,作為教師,在講故事的同時一要通過豐富量詞、形容詞、動詞、名詞等來幫助幼兒積累詞彙,或者創設一些情景讓幼兒運用詞彙說一句或一段話;二要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為幼兒積累語言素材。有研究表明,語言與經驗密不可分,所以我常引導幼兒學習一些故事、童話中優美的詞彙、句式並感受理解故事作品的語言表達方式。這樣,幼兒在創編故事時就可能仿照它們的語言創造樣本。比如,有的幼兒可能在創編故事開頭時說「在一個××地方,住著一個××的小白兔和××……」,幼兒也可能在創編故事結局時說「後來,××就再也不……了」。
3、通過「設疑」,啟發幼兒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陶行知說得好:「發明千千萬,起點在一問。」故事教學中靈活運用有效的提問十分重要,因為幼兒學習故事的過程是幼兒自身單向獨立隱性的思維活動,教師通過提問可以更好地了解幼兒思維方式和現有理解水平,從而更好地引導幼兒發揮他們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在一般的集體故事教學中,由於幼兒的人數較多,給教師提高教學效率帶來了難度,所以教師必須要提高提問的質量,善於啟發、引導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梳理故事的脈絡,從而進一步培養幼兒的閱讀能力。教師在集體閱讀中經常有「大家說是不是?」「這樣做對不對?」等封閉式提問,這些提問只能進行簡單的判斷性回答,觀察只存在於表面,無法形成幼兒的概念性理解,幼兒的思維無法被有效激活,原有經驗無法得到再現與提升。所以,教師在設計問題時,可以提出一些開放性的問題,引導幼兒積極思考和想像,讓幼兒自發地尋求答案。
例如在學習故事《飛天小貓咪》時,老師拋出了兩個問題:「1、你還有什麼不了解、不明白的地方嗎?2、你還想知道什麼?」幼兒經過思考後也提出了問題:「1、小貓咪為什麼要飛到天上去?2、它是怎麼上天的呢?」於是,老師就讓幼兒帶著這樣的思路自由的發揮,他們想到了各種各樣的答案。有的說:「小貓咪想到天上去和小鳥玩,它吹了一個大氣球,抱住大氣球的繩子就飛上天了。」有的說:「小貓咪想到天上去看看天上的世界,它坐上魔毯,一念咒語就飛到天上去了。」還有的說:「小貓咪想到天上去和雲朵捉迷藏,它請蒲公英幫忙,風一吹,它就飛上天了。」
這種開放性問題能使每個幼兒積極參與,並發揮自己的想像,表達自己的想法,不僅獲得了成功、愉快的體驗,而且在想像與表達的過程中,培養了探索意識。
4、提供支持性環境,鼓勵幼兒大膽地說
喬姆斯基認為,環境可以產生激發效應和塑造效應。營造一個相適應的環境對幼兒興趣的產生至關重要。因此,我們教師要為幼兒創設豐富的語言運用環境和學習的機會。充滿閱讀氛圍的環境對幼兒來說無疑能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根據各年齡段幼兒的閱讀特點,努力做到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選材和構思,多功能、多形式地利用創設手段,最大限度地發揮環境應有的教育功能來激發幼兒的興趣。
在環境的創設上,我首先開辟了專門的讀書角,提供幼兒喜歡的閱讀材料。幼兒圖書的閱讀主要是感官上的需要,必須有可愛的動物、有趣的物品、色彩鮮艷的畫面及與自己生活經驗相似的內容。幼兒在日常生活中經常與書為伴,以閱讀為樂,既豐富了閱讀量,又培養了閱讀能力,自然能夠更好地駕馭故事。其次,開辟「故事加工廠」,提供廢舊圖書讓幼兒重新剪貼、排版、加工,製作成一本本內容全新的故事書,並通過「故事發布台」讓幼兒交流共享。在一次次的創造和分享中,孩子們講故事的能力得到了不斷的提高
第三部:會編(創編故事)
創編故事的種類是非常之多的,例如:續編故事、看圖編故事、命題編故事等,每個種類也都有其側重的指導方法。因此,在指導幼兒創編故事時要特別注重方式方法的運用。
1、在續編故事中幫助幼兒把握好故事發展的合理性
在平時的故事教學中,我們經常會在故事的結尾處留一個懸念,讓幼兒順著思路把故事編完。幼兒通常會編出許多迥異的結尾,很多都是不乏想像且又合情合理,但也有許多雖天馬行空但卻與原故事完全不著邊際的答案。
以續編故事《爺爺一定有辦法》為例,故事中的爺爺隨著小孫子約瑟的漸漸長大,把一塊奇妙的毯子改成外套、背心等等,幼兒都被深深吸引,我要求幼兒繼續把故事編下去。有的幼兒按照「背心—褲子—帽子—襪子」的思路續編;有的幼兒按照「背心—帽子—手套—褲子—手帕」的思路續編等等。顯然,其中都有其不合理性。於是,我引導幼兒一起分析布料應該是越裁越少,所以做的東西也應該是越來越小。在把握住了合理性後,幼兒再次續編效果就好多了。
因此,我們在組織續編故事的活動中,一定要注意幫助幼兒把握好故事發展的合理性,防止幼兒的想像野馬脫韁,讓幼兒的想像既超乎尋常又合乎情理。
2、在看圖講述中啟發幼兒尋找關聯的線索
看圖講述活動,特別是看圖續編故事、看圖填補講述、實物擬人講述等活動,要求幼兒必須具備一定的觀察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創造性思維。所以,要教會幼兒觀察的方法,去看看、想想、說說畫面上正在發生的事情,找到情節的關聯線索,使孩子把因問題割裂開來的思維連貫起來。可以先指導孩子觀察再啟發提問:「畫面上有誰?」「他們在什麼地方?」「他們在干什麼?是怎麼乾的?」並要求孩子用「有的……有的……還有的……」或「首先……再……最後……」等關聯詞語把故事情節表達完整、連貫。
如;在看圖填補講述《小兔遇險記》的教學中,要求幼兒通過仔細地觀察出示的首圖與尾圖,找出首圖與尾圖的關聯線索,然後編講出小動物們戰勝大黑熊的經過。教師引導幼兒充分運用創造性思維積極思考,設想出多種戰勝大黑熊的辦法。幼兒的想像豐富極了,有的幼兒想出讓動物過河的辦法;有的幼兒想出讓動物打大黑熊的辦法;有的幼兒想出讓動物躲起來的辦法;有的幼兒還想出叫大象來幫忙的辦法等等。面對這么多辦法,我及時地組織幼兒進行討論:「你認為哪個辦法比較好?為什麼?」這又需要幼兒運用邏輯思維能力,根據他們自己的生活經驗和知識經驗,去思考和比較這些辦法的合理性與可行性。然後選出他們認為比較好的辦法,並講出理由。在整個講述活動中,幼兒思維得到充分的發展,同時進一步培養了幼兒的探索能力。
另外要關注的是,在看圖講述活動中,教師應抓住幼兒注意的特點,向幼兒提供能引起他們注意的圖片,因為只有當圖片的內容能引起幼兒的注意時,才會激發幼兒探索的興趣。如卡通片中的人物形象,色彩鮮明、造型不拘一格,深受幼兒喜愛,容易引起幼兒的注意。
3、在命題編故事中幫助幼兒搭建生動活潑的故事場景
創編故事的高級階段也就是「命題編故事」,即在沒有任何圖片或提示的情況下,讓幼兒根據命題創編故事。在創編的過程中既要考慮整體故事的框架與主體的吻合,又要兼顧細節是否有趣生動吸引人。這就需要幼兒既具備一定的整體架構能力,能夠架構一個完整的故事框架,又要有很好的細部處理能力,能夠表現出人物的外部語言和心理活動。在幼兒剛剛接觸到命題時,會顯得很手足無措,不知道如何就這樣一個空洞的命題展開敘述。這時,我們可以先幫助幼兒搭建一個生動活潑的故事場景或構建一個框架,引導幼兒在此基礎上展開敘述。慢慢地,幼兒的思維不再局限了,想到的也就多了。
以命題「誰的花皮球」為例,幼兒並沒有被命題給套牢,直接就以尋找花皮球的主人入手,而是先給我們描繪了一幅生動活潑的游戲場景:小動物們快樂地在草地上游戲,它們一會兒玩老鷹捉小雞、一會兒玩捉迷藏。可是,矛盾發生了:小貓由於沒能輪到玩老鷹生起了氣,大家都說小貓太小氣了,小貓一氣之下就獨自回家了。接下來的幾天里,小貓一直沒有出現,獨自玩耍去了。接下來,故事的發展更是不可思議:一天,大家在小河邊玩耍的時候看到了小貓的花皮球,可不見小貓的蹤影。於是大家拿著花皮球來到小貓家想送還給小貓,可小貓並不在家,而且小貓家門口積了一層灰,看樣子已經幾天沒回家了。大家覺得可疑,就又回到了小河邊,發現河邊有搏鬥的痕跡,小貓很可能是被大灰狼捉走了。於是,大家一起商量營救小貓的辦法。天黑了,小動物們來到了大灰狼的洞穴前,小狗學起了狼叫,把大灰狼引出了洞穴,大灰狼出洞時,正好絆到了繩子,一張大網從天而降,把大灰狼緊緊的包了起來。大家一擁而上,打死了大灰狼,就出了小貓。故事的結局是溫馨的:小貓看到大家那麼關心自己,感到很慚愧,但大家一點都不介意。第二天,草地上有出現了小貓活潑的身影,它還帶來了它的花皮球和大家一起玩呢!
多麼豐富的想像力啊!又是多麼的合情合理啊!幼兒把花皮球作為了線索,為我們描繪出一幅幅生動的畫面:有熱鬧活潑的游戲場面;有夥伴間鬧矛盾的場面;有智斗大灰狼的驚險場面;還有小夥伴冰釋前嫌的溫馨場面。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幼兒已跳出命題的框框,不被命題所局限。而這些能力正是在上文提到的各種教學手段中逐漸培養形成的,它們都源自幼兒的已有經驗,真是信手捻來,游刃有餘。
綜上所述,通過三個步驟的有機結合與合理實施,幼兒創編故事的能力得到了質的飛躍。我相信,只要通過科學而又系統的指導,認真扎實地打好基礎,一定會誕生更多充滿想像的優秀作品。

閱讀全文

與魔毯培訓心得體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辦春考培訓學校 瀏覽:734
九江船員培訓中心 瀏覽:5
台州繪墨藝術培訓有限公司 瀏覽:207
非科級後備幹部集中培訓總結 瀏覽:419
東北舞蹈藝考培訓機構 瀏覽:427
民營企業家培訓班結業式 瀏覽:59
2017入黨培訓內容 瀏覽:828
順德駕駛員培訓中心 瀏覽:125
姜堰市三水培訓中心網站 瀏覽:263
電動汽車維修培訓視頻 瀏覽:737
機關黨務幹部培訓內容 瀏覽:423
企業培訓為自己工作心得體會 瀏覽:512
線上培訓工作 瀏覽:303
泉州舞蹈培訓招聘 瀏覽:709
禮儀培訓三年計劃書 瀏覽:926
稅務學校培訓個人總結 瀏覽:508
專業技術人才初聘培訓小結 瀏覽:980
是實驗室設備安全培訓 瀏覽:54
北京砂鍋米線培訓學校 瀏覽:127
幹部教育培訓工作意見建議 瀏覽: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