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培訓效果評估的內容包括( )。
【答案】A、C
【答案解析】培訓效果評估分為培訓前的評估、培訓中的評估和培訓後的專評估,屬其中培訓後的評估內容包括:①培訓目標達成情況評估;②培訓效果效益綜合評估;③培訓工作者的工作績效評估;④受訓者知識技能的提高與接受培訓的相關度評估。
Ⅱ 培訓學習意見和建議怎麼寫
培訓學習意見和建議:
1、本次培訓的課程總體內容豐富,課堂氛圍好。大家都有學習的熱情,每次的課前小互動環境既放鬆了情緒又緩解了壓力。課前小互動是值得推崇的培訓環節,也能夠讓學員們認員。我們的培訓老師也是熱情高漲,毫無保留的將自己所學所得與我們學員分享,讓我們共同進步。
2、做為一名職能部門的員工,感覺培訓課程內容多傾向於賣場銷售的一線人員,有些課程內容與本職工作相關偏遠,應該在培訓時有針對性。可以課前了解員工的培訓需求,然後制定培訓計劃並實施。這樣可以更大程度的滿足員求知的需求,集中力量分人員、分崗位培訓。
3、提前下發課件教程資料,以免員工在聽課過程中只注意筆記而乎略聽課,這樣可以幫助記筆記慢,文化基礎弱的學員更好掌握學習的重點。對於一些課程需要加入實際案例進行分析。以身邊事、身邊人、具體事來幫助學員加深課程的理解,深入淺出,引導學員聽透所授課的內容。
4、課程的選擇上也可以加上實操性的東西。如:陳列、色彩搭配課就可以配上教具。讓學員實際動手操作。這樣可以增加課程的互動性,更有益於學員對抽象概念的具體理解。如果我們能從重多培訓講師中,確定一部分優秀的講師固定授課會比講師輪流授課效果好。
5、授課也是需要一定授課技巧,授課人有內涵,能將課件的內容充分的表達和傳遞給學員,增強培訓授課的效果。建議可以讓學員投票選出一部分比較喜歡的講師,色後固定授課老師另外,也給我們的學員提出一點建議。
6、那就把每次的培訓心得留存一份,以便日後翻看時可以看到自己的成長歷程,看到自己在學習中的優點與不足。以上是我個人的一點建議,如有不妥之處敬請見諒。也希望我們大家在培訓中學有所成,共同進步。
Ⅲ 培訓前效果評估的內容包括( )
【答案】B、來C、D、E
【答案解自析】企業培訓評估的全過程,包括培訓前的評估,培訓中的評估和培訓後的評估三個具體階段。其中,培訓前的評估內容主要包括:(1)培訓需求的整體評估。(2)培訓對象的知識、技能和工作態度評估。(3)培訓對象的工作成效及其行為評估。(4)培訓計劃的可行性評估。
Ⅳ 培訓效果的評估包括哪幾個層面各有怎樣的特點
培訓效果評估分四個個層面:
第一層:滿意度的評估,培訓完後就可以做評估調查,針對課程設計,方法,方式,培訓師等幾個方面進行學員滿意度的評估。
第二層:技能評估,同樣在培訓完後進行技能測試,針對學員所掌握的技能,知識,進行評估。如果是技能崗位理論知識考核的同時也要加入實操的考核,查看其掌握程度。如果是職能性的部門,可以採用測評公文筐進行考核。
第三層:行為類考核,一般在培訓3月到6個月時間進行考核,對比前後員工的行為有哪些得到了改善,哪些沒有。
第四層:結果評估,是否達到預期的培訓效果,目的,標准。可以用一些指標判定,例如離職率,業績完成率,廢品率等等。
Ⅳ 培訓評估的五方反饋
良好的培訓評估反饋系統,可以進一步改進培訓質量、提高培訓效果、降低培訓成回本。
領導方,堅定信答心。拿出翔實的、令人信服的調查數據,讓企業高層了解培訓的成本及帶來的收益,打消高層領導投資培訓的疑慮心理,獲得更大的資源支持,把有限的培訓費用用到最能為企業創造經濟效益的課題上來。
參與方,完善管理。向培訓項目的各個支持部門反饋結果,沉澱成果、揭露不足,總結經驗,使其在今後的台前幕後工作中進一步的完善。
執行方,精益求精。促使培訓師根據培訓評估結果,不斷升級版本課程,提升培訓質量,改善教學效果。
關聯方,創造環境。受訓者的直接上級了解受訓者通過培訓在知識、技能方面的變化,為受訓者創造學以致用的環境;
受訓方,反視自我。培訓部把評估結果反饋給受訓者,根據結果查找不足,校正行為。
如果一個企業的高層、培訓部門、受訓者的直接上級、培訓師和受訓者之間有良好的溝通氛圍,培訓評估會因各方的努力而更加有效,同時培訓部門和人力資源部的工作也很有效,對整個企業都有益。
Ⅵ 培訓前效果評估的內容包括( )。
【答案】B、C、D、E
【答案解析】培訓評估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即培訓前回的評估、培訓中答的評估和培訓後的評估。其中,培訓前評估的內容包括:①培訓需求整體評估;②培訓對象知識、技能和工作態度評估;③培訓對象工作成效及行為評估;④培訓計劃評估。
Ⅶ 如何建立有效的培訓評估和反饋機制
任何一種培訓都必須接受效果評估,否則培訓將流於形式,起不到任何作用。所以為了避免培訓的盲目性,建立一套科學有效的培訓效果評估系統勢在必行。
一、培訓後的課程評估表可以作為一個參考,但不必特別重視
通常來說,大多數學員都很感性,只要講師在課程的開始與結束的時候以新穎趣味的游戲活動取悅於學員,或以艱深的知識令學員折服,學員在培訓結束後填寫課程評估表時一般都不會去仔細思考自己究竟從課程當中學到了些什麼,往往會以對培訓表面印象進行評估。面對這樣的評估結果,我們顯然很難真正知道通過培訓,學員的知識、技能與態度與培訓前相比有哪些改進與提高。
另外,課程評估表的設計也會對評估結果造成較大影響,學員一般不會願意花太多時間去填寫評價標准過於復雜的評估表,往往敷衍了事。但如果評價標准過於簡單,我們又無法得到想要的結果。因此培訓後的課程評估表可以作為一個參考,但不必特別重視。
二、分階段進行問卷式培訓評估
採用問卷方式進行培訓評估,問卷分兩種:Knowledge & Attitude Question(知識與態度問卷)與Behavior Performance Question(行為表現問卷)。分別在培訓前與培訓後,由培訓學員及其主管共同填寫。
1、Knowledge & Attitude Question (知識與態度問卷,簡稱KA問卷)
KA問卷是對學員培訓前後的知識與態度進行調查的問卷,由講師根據課程內容設計,一般為四十到五十個問題,每個課程單元對應五個問題左右,問題一般採用如下結構:
針對知識的問卷:我 + 清楚/了解/明白/知道 + 問題內容
針對態度的問卷:我 + 認為/覺得 + 問題內容
KA問卷在培訓前由學員填寫,由培訓部門收集後匯總交由講師,作為對學員學前了解與評量的依據。培訓結束後,學員須再次填寫相同內容的KA問卷。
2、Behavior Performance Question (行為表現問卷,簡稱BP問卷)
BP問卷是對學員培訓前後的行為表現進行調查的問卷。主要分為兩種,一種由學員填寫的Behavior Performance Question for Self, 簡稱BP-S問卷;另一種由學員直屬主管填寫的Behavior Performance Question for Boss, 簡稱BP-B問卷。問卷亦由講師根據課程內容設計,一般為四十到五十個問題,每個課程單元對應約五個問題,一般採用如下結構:
我 + 會/能夠/做得到 + 問題內容。
其中,BP-S問卷與BP-B問卷在培訓前分別由學員和其直屬主管填寫。並在培訓後三個月,由學員和直屬主管再次填寫。
培訓部門負責人需要將學員培訓前後填寫的KA問卷、及BP-S問卷與BP-B問卷的分數按課程單元對問題進行匯總,一般將一個單元內五個問題匯總成總分,而後按以下方式進行比較:
-- 對學員培訓前後填寫的KA問卷中相同單元的匯總得分進行兩兩比較;
-- 將學員培訓前填寫的KA問卷與培訓前填寫的BP-S問卷中各單元的匯總得分進行交叉比較;
-- 將學員培訓前填寫的BP-S問卷與培訓後三個月填寫BP-S問卷中相同單元的匯總得分進行兩兩比較;
-- 將學員直屬主管在培訓前填寫的BP-B問卷與培訓後三個月填寫BP-B問卷的中相同單元的匯總得分進行兩兩比較。
根據比較結果,可以量化的方式衡量出學員的知識、態度及行為表現在培訓前後的不同程度,可以切實衡量出培訓後學員的行為表現能否得到提升。
例:學員在培訓前的BP-S問卷中對「我能夠做好成功地授權」的評分為5分,在培訓後的BP-S問卷中對這一項的評分為8分,其直屬主管在培訓前的BP-B問卷中對「他能夠做好成功地授權」這一項的評分為3分,在培訓三個月之後填寫的BP-B問卷中對這一項的評分為4分。可看出雖然該學員對培訓後行為的改善自我感覺良好,但從其直屬主管的評價來看,其實該員工的授權能力並沒有得到顯著提升,證明培訓並未取得較好成效。
依據以上兩兩比較問卷中各單元的總評分數繪制折線圖,通過圖形直觀地進行比較,如下圖:
從上圖中可以得知,通過培訓,學員在溝通與協調及組織管理的原則等方面的知識與態度獲得了較大提升,但培訓對學員在管理基本認知、計劃與執行等領域的幫助不大。
BP-S問卷和BP-B問卷可以和績效管理有機結合,問卷中的內容均可參考績效考核中,由負責考評的主管與被考評人共同確定的,如:個人知識、態度、能力與表現方面的提升目標,並可結合課程內容制訂。
以上培訓效果評估方式具有系統、准確、量化、直觀等優點,但需要參加培訓的學員及其直屬主管密切配合。同時,由於問卷需要由對課程最熟悉的講師編寫,還需參考公司培訓需求調查與績效管理方面的詳細資料,因此耗時較長,工作量較大。
三、培訓後三至六個月內進行回訓
在回訓中,每位學員需要對於上次培訓後本人的行動計劃,及具體行動與行動成果進行詳細介紹,由講師分別點評,並進行書面記錄。採用這種方式應當挑選實踐性強的重點課程進行,優點是可以清楚地知道培訓對學員工作的實際幫助,培訓在哪些方面較難發揮作用,學員亦可通過講師的點評獲得提升。缺點是實際上等於再舉辦一場培訓,直接成本與機會成本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