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葯物警戒的葯物警戒的主要工作內容
葯物警戒從用葯者安全出發,發現、評估、預防葯品不良反應。要求有疑點就上報,不論葯品的質量、用法、用量正常與否,更多的重視以綜合分析方法探討因果關系,容易被廣大報告者接受。葯物警戒的主要工作內容包括:
1、早期發現未知葯品的不良反應及其相互作用;
2、發現已知葯品的不良反應的增長趨勢;
3、分析葯品不良反應的風險因素和可能的機制;
4、對風險/效益評價進行定量分析,發布相關信息,促進葯品監督管理和指導臨床用葯。
(1)葯品不良反應培訓計劃擴展閱讀:
1974年,法國人首先創造了「葯物警戒」(PV)的概念。盡管法國開展葯物安全監測比最早建立葯物監測體系的歐美國家晚了10餘年,但法國人卻通過這個概念賦予葯物安全以新的內涵。葯物警戒可以理解為監視、守衛,時刻准備應付可能來自葯物的危害。
中國作為國際葯物監測合作計劃的成員國正致力於引進這一先進理念和方式,加強國際交流。第一屆中國葯物警戒研討會於2007年11月29日在北京隆重開幕。
本次大會的召開,對於提高廣大醫葯工作者對葯物警戒的理解和認識,增強開展葯物警戒的積極、主動性具有重要意義,對於促進我國葯品風險管理體系的逐步形成,從而確保公眾用葯安全、有效具有積極意義。
Ⅱ 高分 求一篇"葯學服務"的文章----急 急!!!
農村是個廣闊的天地」——隨著國家在全民醫保措施上不斷完善,農村用葯市場潛力巨大。不過,目前農村葯店有不少方面亟待改進,例如葯學服務。
顧名思義,鄉村葯店是指設置在農村鄉鎮和行政村或自然村的葯店。近年來,隨著農村葯品監督網路和供應網路(簡稱「兩網」)建設的不斷深入,鄉村葯店逐步增多。到2008年底,筆者所在的江西省共有鄉村單體葯店3792家,佔全省葯店(包括連鎖)總數5427家的70%。鄉村葯店已經成為向廣大農村居民提供葯品供應的重要渠道,鄉村葯店的葯學服務直接關繫到農民群眾的用葯安全,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農村社會的和諧穩定。因此,鄉村葯店拓展葯學服務內涵,改進葯學服務的方法,提升葯學服務的品質,有利於提高農民群眾用葯安全意識和安全水平、維護農民群眾的身體健康,也有利於鄉村葯店的良性發展。
一般的鄉村葯店是由家庭經營,人員比較少,多則四五人,少則一二人,而且文化水平不很高,葯學科班出身的很少。通常服務態度都比較好,但由於缺少葯學基本知識和葯學服務的理念,工作往往停留在「就葯賣葯」的較低層次上,對買葯者提出的問題要麼只能簡單解釋一下,要麼就是不得要領地回答幾句,至於葯學服務的其他事情則做得很少。這種狀況很難滿足農民群眾安全、合理用葯的需求。
葯學服務的主要實施內容包含患者用葯相關的全部需求。現代葯學服務的具體工作除了傳統的處方調劑以外,還包括參與實施葯物治療、葯物監測,進行葯物利用研究與評價、葯學信息服務、不良反應監測與報告,開展健康教育等。鄉村葯店盡管條件有限,但只要用心,從以下幾方面著手,這些工作也能做好。
處方調劑需因人而異,積極幫助患者進行治療鄉村葯店往往兼售處方葯和非處方葯,葯學服務的核心是直接面向農村患者,對其葯物治療負責。總體上農村群眾的收入不高,有病也不太願意花錢。農村患者進店購葯,有的是拿著醫生的處方,有的是自己指定要買什麼葯,還有的感覺身體不適需要治療卻不知道買什麼葯才好。他們的葯學知識都比較缺乏,即使是一些長期服葯的慢性病患者也未必能科學合理地用葯。
為此,鄉村葯店工作人員,尤其是葯師切忌金錢至上,一定要以人的生命和健康為本,為農民群眾著想,懷著幫助患者治好病的良好願望,運用自己的葯物知識和專業特長,在葯物治療全過程中為患者爭取最好的結果;做好全程化的葯學服務,提供正確的處方審核、調配、復核和發葯,與患者多作交流、溝通,耐心、細致地給他們講解葯品的主治功能、用法用量、毒副作用和注意事項;提供用葯指導,做到「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幫助患者選好葯和用好葯,以獲得最佳的治療效果、承受最低的治療風險。要使調劑工作由「具體操作經驗服務型」向「葯學知識技術服務型」轉變。
搞好葯品不良反應和葯物濫用監測工作,開展葯物利用研究和評價葯品不良反應和葯物濫用監測工作是一個關繫到人民生命與健康的全局性問題。目前,絕大多數鄉村葯店還沒有開展葯物監測和葯品不良反應監測工作。鑒於鄉村葯店有著巨大的用葯群體,這無疑是一大缺陷。有關部門應盡快把這些工作重視和推動起來,制定推進計劃,採取可行的措施進行培訓、指導和管理,對做得好的鄉村葯店要給予獎勵。
鄉村葯店服務的對象常常是一些熟人,尤其是一些慢性病患者,葯店葯師對他們的情況比較了解,要利用好這個優勢,將這些工作承擔起來,認真收集葯品不良反應和葯物濫用的數據、案例,及時匯總上報。同時,要對葯品市場、供給、處方及其使用進行研究,重點研究各種葯物和非葯物因素對葯物利用的影響。這既有利於鄉村葯店積累葯學服務的經驗,也有利於其及時准確把握市場需求。更重要的是,通過做好這些工作,有關方面能夠從醫療方面評價葯物的治療效果,從社會、經濟等方面評價其合理性,以期獲得最大的社會、經濟效益。
及時提供葯學信息服務,熱忱參與健康教育農村群眾缺少葯學信息的有效供給渠道,而鄉村葯店就是其了解和掌握葯學信息的重要平台。鄉村葯店人員尤其是葯師不能只盯著「賣葯賺錢」,而要不斷更新知識,開闊眼界,不斷豐富自身的專業知識和實踐經驗,經常收集整理國內外葯物治療方面的研究進展和經驗總結等葯學信息,包括各類葯品的不良反應、合理用葯、葯物相互作用、葯物療效、葯物研究和評價信息,為農村幹部群眾提供葯學信息服務,以保證患者用葯的安全、有效和經濟。同時,要把參與健康教育作為義不容辭的責任,利用好葯店這個舞台,向人們介紹健康知識,進行健康指導,促使農村群眾養成健康的行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減輕影響健康的危險因素,預防疾病,促進健康,提高生命質量,使鄉村葯店的工作走出葯店,服務社會,創造出自己的服務品牌。
Ⅲ 國家葯監局網站
www.sda.gov.cn
Ⅳ 葯品不良反應的培訓計劃
培訓范圍(縣市區、人數、經營企業?生產企業?醫療機構專職人員)主要看你要培訓什麼,培訓的目的,配套的培訓材料等等。這個計劃是要根據你的情況具體制定的
Ⅳ 結合自己的工作實際談談國家葯物政策的目的意義及存在問題。
葯物在診斷、治療和預防疾病或調節生理機能過程中給人們帶來了巨大的益處,但有時也會產生葯害(drug misadventures)。上世紀國外曾發生16起重大葯害事件,累計死亡2萬餘人,傷殘萬餘人。伴隨著醫葯事業突飛猛進的發展,葯害日趨成為威脅人類生命和健康的嚴重問題。Lazarou等對美國1966-1996年的39項前瞻性研究進行的meta分析表明,住院患者中6.7%發生嚴重ADR,0.32%為致死性ADR,由此推算全美國每年有220萬住院病人發生嚴重ADR,10.6萬人因此死亡,居住院病人死因的4-6位,而實際上其中20%-70%的ADR是可以預防的。據統計,我國約有5000萬-8000萬殘疾人,1/3為聽力殘疾,致聾原因60%-80%與使用過氨基甙類抗生素有關。因此預防和控制葯害刻不容緩。 葯物流行病學正是在與葯害作斗爭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一門應用學科,今後還將在與葯物有關的更多的研究領域發揮重要作用。 葯物流行病學(pharmacoepidemiology)是近些年來臨床葯理學(clinical pharmacology)與流行病學(epidemiology)兩個學科相互滲透、延伸而發展起來的新的醫學研究領域,也是流行病學的一個新分支。 臨床葯理學研究葯物與人體相互作用的規律和機理,主要任務是評價葯物在人體內的安全有效性。為了使葯物治療達到最佳的效果,臨床葯理學的一個中心原則就是治療的個體化,即根據每個病人的具體情況確定治療方案。這就要求臨床醫生了解葯物的危險/效益比值,以及病人自身的臨床和其他特徵對治療帶來的影響,仔細權衡用葯可能給病人帶來的效益和危險後再開處方。這些信息需要通過大數量的人群調查來獲得。 葯物的危害主要涉及葯物不良反應(adverse drug reaction, ADR)和不合理用葯所致的葯物毒副反應等。ADR是指 「合格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現的與用葯目的無關的或意外的有害反應」,一般按是否與劑量有關分為A類反應和B類反應。A類反應與劑量有關,因而是可預期的,包括過度作用(over effect)、副作用(side effect)、毒性反應(toxic reaction)、首劑反應(first-dose response)、繼發反應(secondary reaction)、停葯綜合症(withdrawal syndrome)。B類反應與常規的葯理作用無關,反應的發生與劑量也無關,可能涉及遺傳易感性和變態反應等機制,因此難以預測。當不良反應致使機體某個器官或局部組織產生功能性或器質性損害而出現一系列臨床症狀與體征時,就成為葯源性疾病(drug-inced diseases, DID)。DID不僅包括葯物正常用法用量情況下產生的不良反應,還包括由於超量、誤服、錯誤應用以及不正常使用葯物等情況而引起的疾病。實際上葯物帶來的危險有相當一部分,如葯物使用不當、葯品質量問題和部分已知的副作用等,可以通過仔細選擇葯物和用途來減小和預防。真正導致損傷和死亡的是一些無法預期的副作用、長期效應、未研究的用途和/或在未研究的人群中使用。 研究ADR的常用途徑是收集、分析與葯物有關的發病和死亡的自發報告,但基於沒有對照的個案報告很難確定因果關系。這就導致研究人員、制葯企業和葯政部門轉向流行病學領域尋找方法,並進一步將ADR研究擴大為不良事件研究(adverse events),即通過設立對照組,比較葯物暴露人群是否比未暴露人群更容易發生不良結局來評價因果關系。毫無疑問,正確的評價取決於研究設計合理,實施和分析方法得當,以及對結果的合理解說,這需要具備豐富的流行病學知識。 流行病學是研究疾病和健康在人群中的分布及其影響因素的一門科學,葯物則是影響疾病和健康分布的重要因素之一,如疫苗的問世導致許多傳染病流行譜的改變,抗生素的應用使傳染病的死亡率大幅度下降。隨著新葯不斷問世,葯物不良反應也相繼出現,尤其是20世紀六十年代發生的震驚世界的「反應停事件」,更是促進了人們對葯物上市後的安全、有效性的關注。1968年WHO制訂了一項由10個國家參加的國際葯品不良反應監測試驗計劃,並於1970年正式成立WHO葯物不良反應監測中心。由於研究的視角從臨床拓展到廣大的用葯人群,應用流行病學知識、方法和推理研究人群中葯物的應用及效果,即葯物流行病學這門應用科學於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應運而生。 自從1984年首次把葯物流行病學作為一門學科提出至今,許多學者描述了葯物流行病學的研究目的和范疇,其中二個定義比較有代表性,一是「葯物流行病學就是應用流行病學的知識、方法和推理研究葯物在人群中的效應(療效和不良反應)及其利用」(Porta和Hartzema 1987);二是「葯物流行病學是研究人群中與葯物有關的事件的分布及其決定因素,以進行有效的葯物治療」(Last 1988)。這二個定義雖然出發點和側重有所不同,前者從臨床葯理學家的角度出發,借用流行病學方法評價葯物的效應,後者從流行病學家的角度著眼,研究與葯物有關的事件,但目的是一致的,都是通過在大數量的人群中研究葯物的應用及效果,為安全、有效、經濟、合理地進行葯物治療提供依據。我國於1995年亦提出,葯物流行病學是應用流行病學的原理和方法,研究人群中葯物的利用及其效應的一門應用科學。
Ⅵ 成都市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的下屬機構
成都市食品葯品檢測中心
承擔成都市范圍內十九個區(市)縣和高新區葯品生產、銷售、使用單位葯品質量的監督檢驗工作;承擔經成都海關進出葯品的通關檢驗工作;承擔成都市范圍內葯品研究機構與生產企業申請葯品注冊、醫療機構申請制劑注冊的注冊檢驗工作;作為國家葯監局推薦給香港政府的17家國內葯檢所之一,承擔香港中成葯的注冊檢驗工作;承擔葯品及食品的委託檢驗與技術咨詢服務工作;承擔國家葯典委員會等下達的葯品標准研究工作及葯檢新技術的科研工作;承擔轄區內葯品及食品質量控制技術人員的培訓及技術指導工作;受理轄區內的司法委託檢驗;承擔行政區域內食品、保健品、化妝品的檢驗檢測工作;承擔全市范圍內葯品不良反應報告的收集、核實、統計、反饋、分析、上報等相關技術工作;參與組織與協調金市開展對葯品不良反應、醫療器械不良事件和葯物濫用工作;參與組織全市葯品不良反應宣傳、教育培訓工作;參與葯品、醫療器械技術監測工作的內外交流與合作;承擔農業投入品、農業生產環境、農產品質量安全的檢測工作,包括各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部門委託的監督抽驗與評價性抽驗工作。承擔成都市無公害蔬菜和種子質量的委託檢驗、監督檢驗、仲裁檢驗;對區(市)縣種子質量檢驗機構進行技術指導。
成都市食品葯品信息中心
在成都市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的領導下,規范和實施成都市食品葯品監督管理信息化工作,推動電子政務的開發和應用;實時對食品葯品企業進行監控;建立食品葯品監督管理業務專用網路和信息咨詢服務網路,為各食品葯品相關管理部門,各企業及其他相關組織和機構提供安全的電子政務和電子商務應用環境;擬(制)定食品葯品監督管理信息化規劃和網路、計算機管理規章制度,承擔信息化應用的設計、開發、建設工作和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門戶網站的設計、開發、維護工作;負責中心機房的管理、運行和維護工作,承擔全局網路安全、計算機技術維護和人員培訓工作和電子業務信息的採集、整理工作,協助完成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對外信息的網上發布工作和政務公開工作;承辦市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交辦的其他工作。
成都市葯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
1、宣傳與貫徹落實《葯品不良反應監測管理辦法》以及國家頒布的有關法律法規;
2、承擔本市葯品不良反應報告的收集、核實、反饋、統計、上報等葯品不良反應監測相關的技術工作,並按規定向四川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市葯品監督管理局及市衛生局報告;
3、根據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總體部署及成都市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的工作計劃,組織與協調本市開展葯品不良反應和醫療器械不良事件監測工作;
4、建立健全並完善轄區內葯品不良反應監測網路;
5、組織本市葯品不良反應宣傳、教育、培訓,編輯、出版本市葯品不良反應信息簡報、刊物等;
6、配合市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檢查葯品生產、經營企業及醫療衛生機構的葯品不良反應報告和監測工作的開展情況;
7、協助上級有關部門落實葯品不良反應控制的緊急措施,對需追蹤的葯品不良反應病例進行調查、確認和處理;
8、接受四川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的業務指導及成都市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的具體管理指導。
Ⅶ 怎樣寫護士實習計劃
親手操作,實地體驗,知識在每一個細小的環節中。 第四周我來到了臨床葯學室。整整一周,在搜索信息和閱讀資料中度過。這一周我一直在後悔,當初學習電腦課程時自己太不用心了。想想那時的滿不在乎,看看現在的舉步為艱,知識的威力給我作了最直接的展示。信息的快速獲取和掌握能力關繫到一個人的知識水平以及可創造能力的發揮,而我才剛剛意識到,不是為考試,只為工作的需要也該用心學習每門課程,我該從新學習了。其實最大的觸動是在這,我接觸到了一個概念-臨床葯師。如果實習前問我什麼是臨床葯師,我絕對無法回答,而短短一周,我的觀念發生了巨大的轉變。以西方醫療體系為參考,臨床葯師是趨勢,他和臨床醫師地位相當,有時可以否決醫師的意見。我一直在模糊葯師的地位,局限在葯房的小區域里,『葯師不應該局限於葯品』很特別的觀念。我將一生的職業生涯定為臨床葯師,因為我看到了更高的知識,看到了一種可能,本來報醫學院就有治病救人的態度,可大學學的大多是化學累知識,很郁悶。也許可以實現,只是需要從頭再來,很有挑戰性。以往的知識很不扎實,這是我一周來最大的感觸,明白了臨床葯學包括了三部分:信息,血葯濃度檢測,臨床葯師制度。有了基本的概念後,又學習了《處方管理辦法》,《葯品不良反應報告和檢測管理辦法》等法規。在此,法規的嚴肅性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學會在葯學法規的約束下工作,學會用廣泛的信息來支持工作,最重要的是看到了自己大學學習沒有打下牢固的基礎,我得到太多的啟示,我該努力了。 門診調劑室是第四站。前台留有五人負責劃價,後台被隔開,老師取葯後通過窗口送出,這樣責任分明又降低了取錯的機會。並且臨床葯學室的老師們經常在前台給患者解答用葯的問題。西葯是現在葯品的主力,同時意味著門診處的工作格外繁忙辛苦。取葯是體力活,這是我工作一周後最強烈的感受。六百多種葯,分布在四面牆的葯架上,每一張處方意味著爬高俯低,在四面牆間來回奔走,不停的奔走三到四個小時,每次結束工作結束後很累。其實患者在抱怨醫院的時候,從來不會明白葯房工作者的辛苦。從一開始我就定了計劃,先將葯品編號,然後盡可能收集葯品說明書,受到在臨床葯學室實習的啟發。學過的葯理,葯化太難,很不易記牢,而說明書收集完整後既可以幫助記憶,也便於查閱,幾乎等同字典的意義。感謝門診處的老師們,允許我將一些貴重葯品的說明書取出或復印,到結束的時候我得到了200多種說明書,很寶貴。 實習的最後兩周我來到了病房調劑室。整個葯房很大由過道連接劃價,取葯和辦公三個區域。通常過道兩邊會存放一些大劑量葯品,以減輕上下架的工作量。最大的區域被三個大葯架占據,中間留出空間供取葯。每天我會在這些葯架間來回無數次,由老師報出葯名和數字,我則按要求取出。也許有人會認為這很EASY,那就錯了,如果你不能小心地聽數字,你會被零頭和整數弄悶在加減算術上出錯,最後懷疑到自己的智商;如果你在無數次重復勞動後無法保持細心,那你會摔掉這些玻璃物品,那時郁悶的肯定是你。所以,多一分小心,多一分細心是我在面對這些葯品時的第一想法。這就是兩周後我學到的東西,也是這些不會說話的瓶瓶罐罐教給我的東西。當然這是由多次錯誤換來的,我做錯太多了,打過貴重葯品,也多次數錯葯品數目以至給老師帶來極大的麻煩,還拖累了護士。說實話我越來越喜歡在葯房工作了,每次我取葯時站在葯架間,看看圍繞在身邊的各種葯品,就會想到一些事,想想每一支葯品靜靜的躺在鐵架上,毫不起眼,可背後卻關繫到一個生命,他的健康,幸福,歡樂,由此又是一個家庭的樂和悲。拋開葯品流通體制的問題,葯品沒什麼錯,我能幫助這些葯品到需要它的人手中,很愉快。在此我要提到我的老師們,他們辛苦地勞動,還要教給我最基本的東西,甚至得一次次寬容我犯的錯誤,太累了。非常感謝,不是因為老師們給予的誇獎,而是他們的辛勞,他們實實在在的工作態度讓我佩服。在葯房的最後一天,渠老師給我留下了評價和忠告,他鼓勵我在以後的工作中保持謙虛和勤勞的品行,用行動去贏得別人的信賴,很實在的話語卻是巨大的鼓勵,非常感謝每一位老師。 實習是步入社會前的預演,允許犯錯而且給你足夠的機會改正;但真正踏入社會後,沒人會寬恕你,犯錯的代價往往是失去工作。再次感謝每一為老師的寬容,感謝大家給予的經驗和鼓勵,我會將學到一切帶到日後的工作中去,用勤勞和智慧在社會上立足。
Ⅷ GSP共320條內容
http://cache..com/c?word=gsp%3B%C8%CF%D6%A4%3B%BC%EC%B2%E9%3B%CF%EE%C4%BF&url=http%3A//www%2Eyxbj%2Ecom/Article%5FPrint%2Easp%3FArticleID%3D1898&b=0&a=26&user=
葯品批發企業GSP認證檢查項目(試行)
1、為統一標准,規范葯品GSP認證檢查,確保認證工作質量,根據《葯品經營質量管理規范》〈2000.7.1〉及《葯品經營質量規范實施細則》,制定葯品批發企業GSP認證檢查評定標准。
2、葯品批發企業GSP認證檢查項目共132項,其中關鍵項目(條款前加"*")37項,一般項目95項。
3、現場檢查時,應對所列項目及其涵蓋內容進行全面檢查,並逐項做出肯定或者否定的評定。凡屬不完整、不齊全的項目,稱為缺陷項目;關鍵項目不合格為嚴重缺陷;一般項目不合格為一般缺陷。
4、局認證中心在審核現場報告時,如認為有的一般缺陷項目對葯品經營質量影響較大,則通知企業限期整改。
5、葯品批發企業分支機構抽查比例30%;一個分支機構不合格,視為一個嚴重缺陷。
6、結果評定:
項目 結果
嚴重缺陷 一般缺陷
0 ≤10% 通過GSP認證
0 10-30% 限期3個月內政改後追蹤檢查
≤2 ≤10%
≤2 >10% 不通過GSP認證
>2
0 >30%
葯品批發企業GSP認證檢查項目(試行)
條款 檢查內容
* 0401 企業應按照依法批準的經營方式和經營范圍,從事葯品經營活動。
0501 企業應建立以主要負責人為首,包括進貨、銷售、儲運等業務部門負責人和企業質量管理機構負責人在內的質量領導組織。
0502 企業質量領導組織的主要職責是:建立企業的質量體系,實施企業質量方針,並保證企業質量管理工作人員行使職權。
* 0601 企業應設置專門的質量管理機構,機構下設質量管理組、質量驗收組。
0602 企業質量管理機構應行使質量管理職能,在企業內部對葯品質量具有裁決權。
0603 企業質量管理機構應負責起草企業的葯品質量管理制度,並指導、督促制度執行。
0604 企業質量管理機構應負責首營企業和首營品種的質量審核。
0605 企業質量管理機構應負責建立企業所經營葯品並包括質量標准等內容的質量檔案。
* 0606 企業質量管理機構應負責葯品質量的查詢和葯品質量事故或質量投訴的調查、處理及報告。
0607 企業質量管理機構應負責葯品的驗收。
0608 企業質量管理機構應負責指導和監督葯品保管、養護和運輸中質量工作。
0609 企業質量管理機構應負責質量不合格葯品的審核,對不合格葯品的處理過程實施監督。
0610 企業質量管理機構應負責收集和分析葯品質量信息。
0611 企業質量管理機構應協助開展對企業職工葯品質量方面的教育或培訓。
* 0701 企業應設置與經營規模相適應的驗收、養護等組織。企業葯品養護組或養護員在業務上應接受質量管理機構的監督指導。
0702 大中型企業應設立葯品養護組。小型企業應設立葯品養護組或葯品養護員。
* 0801 企業制定的制度應包括質量方針和目標管理、質量體系的審核、質量責任、質量否決、質量信息、首營企業和首應品種的審核、質量驗收的管理、倉儲保管、養護和出庫復核的管理、有關記錄和憑證的管理、特殊葯品的管理、有效期葯品、不合格葯品和退貨葯品的管理、質量事故、質量查詢和質量投訴的管理、葯品不良反應報告的規定、衛生和人員健康狀況的管理、質量方面的教育、培訓及考核等內容。
* 0802 企業應定期檢查和考核質量管理制度的執行情況,並有記錄。
0901 企業應定期對《葯品經營質量管理規范》實施情況進行內部評審。
1001 企業主要負責人應具有專業技術職稱,熟悉國家有關葯品管理的法律、法規、規章和所經營葯品的知識。
* 1101 企業質量管理工作的負責人,大中型企業應具有主管葯師(含主管葯師、主管中葯師)或葯學相關專業(指醫學、生物、化學等專業,下同)工程師(含)以上的技術職稱;小型企業應具有葯師(含葯師、中葯師)或葯學相關專業助理工程師(含)以上的技術職稱。
* 1201 企業質量管理機構的負責人應是執業葯師或符合1101項的相應條件。
1202 企業質量管理機構的負責人應能堅持原則、有實踐經驗,可獨立解決經營過程中的質量問題。
1401 企業從事質量管理工作的人員,應具有葯師(含葯師、中葯師)以上技術職稱,或者具有中專(含)以上葯學或相關專業的學歷。
1402 企業從事質量管理和檢驗工作的人員應經專業培訓和省級葯品監督部門考試合格,取得崗位合格證後方可上崗。
* 1403 企業從事質量管理工作的人員應在職在崗,不得為兼職人員。
1501 企業從事驗收、養護、計量和銷售工作的人員應具有高中(含)以上文化程度。
1502 企業從事驗收、養護、計量和銷售工作的人員應經崗位培訓和地市級(含)以上葯品監督管理部門考試合格,取得崗位合格證書後方可上崗。
1503 企業在國家有就業准入規定崗位工作的人員,需通過職業技能鑒定並取得職業資格證書後方可上崗。
* 1504 企業從事質量管理、驗收、養護及計量等工作的專職人員數量,應不少於企業職工總數的4%(最低應不少於3人),並保持相對穩定。
1601 企業每年應組織在質量管理、驗收、養護、保管等直接接觸葯品的崗位工作的人員進行健康檢查,並建立健康檔案。
1602 企業發現患有精神病、傳染病或者其他可能污染葯品疾病的患者,應立即調離直接接觸葯品的崗位。
1701 企業應定期對各類人員進行葯品法律、法規、規章和專業技術、葯品知識、職業道德等教育或培訓,並建立檔案。
1702 企業從事質量管理、檢驗的人員,每年應接受省級葯品監督管理部門組織的繼續教育;從事驗收、養護、計量等工作的人員,應定期接受企業組織的繼續教育。以上人員的繼續教育應建立檔案。
1801 企業應具有與經營規模相適應營業場所及輔助、辦公用房,營業場所明亮、整潔。
* 1901 企業應按經營規模設置相應的倉庫,其面積(為建築面積,下同)大型企業不應低於1500平方米,中型企業不應低於1000平方米,小型企業不應低於500平方米。
1902 庫區地面平整,無積水和雜草,無污染源。
1903 企業葯品儲存作業區、輔助作業區、辦公生活區應分開一定的距離或有隔離措施,裝卸作業場所有頂棚。
* 1904 企業有適宜葯品分類保管和符合葯品儲存要求的庫房。其中常溫庫溫度為0-30℃,陰涼庫溫度不高於20℃,冷庫溫度為2-lO℃;各庫房相對濕度應保持在45-75%之間。
1905 庫房內牆壁、頂棚和地面光潔、平整、門窗結構嚴密。企業應根據所經營葯品的儲存要求,設置不同溫、濕度條件的倉庫。。
1906 庫區有符合規定要求的消防、安全設施。
* 2001 倉庫應劃分待驗庫(區)、合格品庫(區)、發貨庫(區)、不合格品庫(區)、退貨庫(區)等專用場所,經營中葯飲片還應劃分零貨稱取專庫(區)。以上各庫(區)均應設有明顯標志。
2101 倉庫應有保持葯品與地面之間有一定距離的設備。
2102 倉庫應有避光、通風的設施。
2103 倉庫應有檢測和調節溫、濕度的設備。
2104 倉庫應有防塵、防潮、防霉、防污染以及防蟲、防鼠、防鳥等設備。
2105 倉庫應有符合安全用電要求的照明設備。
2106 倉庫應有適宜拆零及拼箱發貨時場所和包裝物料等的儲存場所和設備。
* 2201 企業儲存特殊管理的葯品的專用倉庫應具有相應的安全措施。
2301 經營中葯材及中葯飲片的應設置中葯標本室(櫃)。
2401 企業應在倉庫設置與企業規模相適應、符合衛生要求的驗收養護室,其面積大型企業不少於50平方米;中型企業不少於40平方米;小型企業不小於20平方米。
2402 企業的驗收養護室其應配置千分之一天平、澄明度檢測儀、標准比色液等;企業經營中葯材、中葯飲片的還應配置水分測定儀、紫外熒光燈、解剖鏡或顯微鏡。
2403 企業的驗收養護室應有必要的防潮、防塵放備。
2501 企業對所用設施和設備應定期進行檢查、維修、保養並建立檔案。、
2601 企業分裝中葯飲片應有符合規定的專門場所,其面積和設備應與分裝要求相適應。
2602 企業分裝中葯飲片的固定分裝室,其環境應整潔,牆壁、頂棚無脫落。
2701 企業應制定能夠確保購進的葯品符合質量要求的進貨程序。
* 2702 企業進貨應確定供貨企業的法定資格及質量信譽。企業購進的葯品應為合法企業所生產或經營的葯品。
* 2703 企業進貨應審核所購入葯品的合法性。
* 2704 企業進貨應對與本企業進行業務聯系的供貨單位銷售人員,進行合法資格的驗證。
2705 企業進貨應按購貨合同中質量條款執行。
2801 企業購進的葯品除國家未規定的以外,應有法定的批准文號和生產批號。
* 2802 企業購進進口葯品應有符合規定的、加蓋了供貨單位質量檢驗機構原印章的《進口葯品注冊證》和《進口葯品檢驗報告書》復印件。
2803 企業購進的葯品的包裝和標識應符合有關規定和儲運要求。
2804 企業購進的中葯材應標明產地。
* 2901 企業對首營企業應進行包括資格和質量保證能力的審核。審核由業務部門會同質量管理機構共同進行。除審核有關資料外,必要時應實地考察。經審核批准後,方可從首營企業進貨。
* 3001 企業進貨對首營品種應填寫"首次經營葯品審批表",並經企業質量管理機構和企業主管領導的審核批准。對首營品種(含新規格、新劑型、新包裝等)應進行合法性和質量基本情況的審核,包括核實葯品的批准文號和取得質量標准,審核葯品的包裝、標簽、說明書等是否符合規定,了解葯品的性能、用途、檢驗方法、儲存條件以及質量信譽等內容,審核合格後方可經營。
3101 企業編制購貨計劃時應以葯品質量作為重要依據,並有質量管理機構人員參加。
3201 企業簽訂進貨合同應明確質量條款。銷合同中應明確:葯品質量符合質量標准和有關質量要求;葯品附產品合格證;葯品包裝符合有關規定和貨物運輸要求;購入進口葯品,供應方應提供符合規定的證書和文件。
* 3301 購進葯品應有合法票據,並按規定建立購進記錄,做到票、帳、貨相符。購進記錄應註明葯品的品名、劑型、規格、有效期、生產廠商、供貨單位、購進數量、購貨日期等項內容。購進記錄應保存至超過葯品有效期1年,但不得少於3年。
3302 購入特殊管理的葯品,應嚴格按照國家有關管理規定進行。
3401 企業每年應對進貨情況進行質量評審,評審結果存檔備查。
* 3501 企業應嚴格按照法定標准和合同規定的質量條款對購進葯品、銷後退回葯品的質量進行逐批驗收,並有記錄。
3502 驗收時應同時對葯品的包裝、標簽、說明書以及有關要求的證明或文件進行逐一檢查。驗收葯品包裝的標簽和所附說明書上應有生產企業的名稱、地址,有葯品的品名、規格、批准文號、產品批號、生產日期、有效期等;標簽或說明書上還應有葯品的成分、適應症或功能主治、用法、用量、禁忌、不良反應、注意事項以及貯藏條件等。
3503 驗收整件包裝中應有產品合格證。
3504 驗收特殊管理的葯品、外用葯品,其包裝的標簽或說明書上有規定的標識和警示說明。處方葯和非處方葯按分類管理要求,標簽、說明書上有相應的警示語或忠告語;非處方葯的包裝有國家規定的專有標識。
3505 驗收進口葯品,其包裝的標簽應以中文註明葯品的名稱、主要成分以及注冊證號,並有中文說明書。
3506 驗收進口葯品,應有符合規定的《進口葯品注冊證》和《進口葯品檢驗報告書》復印件;進口預防性生物製品、血液製品應有《生物製品進口批件》復印件;進口葯材應有《進口葯材批件》復印件。以上批准文件應加蓋供貨單位質量檢驗機構或質量管理機構原印章。
3507 驗收中葯材和中葯飲片應有包裝,並附有質量合格的標志。每件包裝上,中葯材標明品名、產地、供貨單位;中葯飲片標明品名、生產企業、生產日期等。實施文號管理的中葯材和中葯飲片,在包裝上還應標明批准文號。
3508 驗收抽取的樣品應具有代表性。
* 3509 驗收葯品應做記錄。驗收記錄應記載供貨單位、數量、到貨日期、品名、劑型、規格、批准文號、批號、生產廠商、有效期、質量狀況、驗收結論和驗收人員等項內容。驗收記錄應保存至超過有效期1年,但不得少於3年。
3510 驗收首營品種,應有該批號葯品的質量檢驗報告書。
3511 對銷後退回的葯品,驗收人員應按進貨驗收的規定驗收,必要時應抽樣送檢驗部門檢驗。
* 3512 對麻醉葯品、一類精神葯品、醫療用毒性葯品,應實行雙人驗收制度。
3513 驗收應在符合規定的場所進行,在規定時限內完成。
3601 倉庫保管員憑驗收員簽字或蓋章收貨。對貨與單不符、質量異常、包裝不牢或破損、標志模糊等情況,有權拒收並報告企業有關部門處理。
3701 用於葯品驗收、檢驗、養護的儀器、計量器具及滴定液等,應有使用和定期檢定的記錄。
4001 企業應對質量不合格葯品進行控制性管理,發現不合格葯品應按規定的要求和程序上報。
* 4002 不合格葯品應存放在不合格葯品庫(區),並有明顯標志。
4003 對不合格葯品應查明質量不合格的原因,分清質量責任,及時處理並制定預防措施。
* 4004 不合格葯品的確認、報告、報損、銷毀應有完善的手續和記錄。
4005 對不合格葯品的處理情況應定期匯總和分析。
* 4101 葯品應按溫、濕度要求儲存於相應的庫中。
在庫葯品均應實行色標管理。其統一標準是:待驗葯品庫(區)、退貨葯品庫(區)為黃色;合格葯品庫(區)、零貨稱取庫(區)、待發葯品庫(區)為綠色;不合格葯品庫(區)為紅色。
4103 搬運和堆垛應嚴格遵守葯品外包裝圖示標志的要求,規范操作。怕壓葯品應控制堆放高度。
4104 葯品與倉間地面、牆、頂、散熱器之間應有相應間距或隔離措施。葯品堆垛應留有一定的距離。葯品與牆、屋頂(房梁)的間距不小於30厘米,與庫房散熱器或供暖管道的間距不小於30厘米,與地面的間距不小於10厘米。
4105 葯品應按批號集中堆放,有效期的葯品應分類相對集中存放,按批號及效期遠近依次或分開堆碼並有明顯標志。
4106 對近效期的葯品,應按月填報效期報表。
* 4107 葯品與非葯品、內用葯與外用葯、應分開存放;易串味的葯品、中葯材、中葯飲片以及危險品等應與其他葯品分開存放。
* 4108 麻醉葯品、醫療用毒性葯品應當專庫或專櫃存放,雙人雙鎖保管,專帳記錄,帳貨相符。
* 4109 對銷後退回的葯品,憑經營部門開具的退貨憑證收貨,存放於退貨葯品庫(區),由專人保管並做好退貨記錄。
4110 銷後退回的葯品經驗收合格的,由保管人員記錄後方可存入合格葯品庫(區),不合格的葯品由保管人員記錄後放入不合格葯品庫(區)。
4111 退貨記錄應保存3年。
4201 葯品養護人員應指導保管人員對葯品進行合理儲存。
* 4202 葯品養護人員應檢查在庫葯品的儲存條件,配合保管人員進行庫房溫、濕度得監測和管理。每日應上、下午各一次定時對庫房溫、濕度進行記錄。企業庫房溫、濕度超出規定范圍,應及時採取調控措施,並予以記錄。
4203 葯品養護人員應對中葯材和中葯飲片按其特性,採取乾燥、降氧、熏蒸等方法養護。
4204 葯品養護人員應對庫存葯品根據流轉情況定期進行養護和檢查,並做好記錄。
4205 葯品養護人員對檢查中發現的問題應及時通知質量管理機構復查處理。
4206 葯品養護人員應定期匯總、分析和上報養護檢查、近效期或長時間儲存的葯品等質量信息。
4207 葯品養護人員應負責養護用儀器設備、溫濕度檢測和監控儀器、倉庫在用計量儀器及器具等的管理工作。
4208 葯品養護人員應建立葯品養護檔案。
4209 庫存養護中如發現質量問題,應懸掛明顯標志和暫停發貨,並通知質量管理機構予以處理。
4301 葯品出庫應"先產先出"、"近期先出"和按批號發貨。
4302 企業在葯品出庫時,如發現以下問題應停止發貨,並報有關部門處理:
1、葯品包裝內有異常響動和液體滲漏;
2、外包裝出現破損、封口不牢、襯墊不實、封條嚴重損壞等現象;
3、包裝標志模糊不清或脫落;
4、葯品己超出有效期。
* 4401 葯品出庫復核時,應按發貨憑證對實物進行質量檢查和數量、項目的核對。為便於質量跟蹤所作的復核記錄,應包括購貨單位、品名、劑型、規格、批號、有效期、生產廠商、數量、銷售日期、質量狀況和復核人員等項目。
4402 麻醉葯品、一類精神葯品、醫療用毒性葯品出庫時應雙人復核。
4501 復核記錄應保存至超過葯品有效期一年,但不得少於三年。
4601 對有溫度要求的葯品的運輸,應根據季節溫度變化和運程採取必要的保溫或冷藏措施。
4701 特殊管理的葯品和危險品的運輸應按有關規定辦理。
* 4801 由生產企業直調葯品時,須經經營單位質量驗收合格後方可發運。
4901 搬運、裝卸葯品應輕拿輕放,嚴格按照外包裝圖示標志要求堆放和採取防護措施。
4902 葯品運輸時,應針對運送葯品的包裝條件及道路狀況,採取相應措施,防止葯品的破損和混淆。
* 5001 企業應依據有關法律、法規和規章,將葯品銷售給具有合法資格的單位。
5101 企業銷售特殊管理的葯品應嚴格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執行。
5201 企業銷售人員應正確介紹葯品,不得虛假誇大和誤導用戶。
* 5301 企業銷售葯品應開具合法票據,做到票、帳、貨相符。銷售票據應按規定保存。
* 5302 企業按規定建立葯品銷售記錄,記載葯品的品名、劑型、有效期、生產廠商、購貨單位、銷售數量、銷售日期等項內容。銷售記錄應保存至超過葯品有效期一年,但不得少於三年。
5401 因特殊需要從其他商業直調的葯品,本企業應保證葯品質量,並及時做好有關記錄。
5501 葯品營銷宣傳應嚴格執行國家有關廣告管理的法律、法規,宣傳的內容必須以國家葯品監督管理部門批準的葯品使用說明書為准。
5601 對質量查詢、投訴、抽查和銷售過程中發現的質量問題要查明原因,分清責任,採取有效的處理措施,並做好記錄。
* 5701 企業已銷售的葯品如發現質量問題,應向有關管理部門報告,並及時追回葯品和做好記錄。
5702 企業應按照國家有關葯品不良反應報告制度的規定和企業的相關制度,注意收集由本企業出售葯品的不良反應情況,應按規定上報有關部門。
Ⅸ 葯師工作計劃未來五年計劃
一、葯師參與臨床
1、盡量每日到臨床科室參與查房,為臨床醫師和患者提供合理用葯咨詢,為重點患者建立葯歷,每月書寫葯歷3份。
2、與臨床密切配合,在臨床需要時及時參與臨床會診與死亡病案討論。
二、處方抽查
1、麻醉劑品與第一類精神葯品處方:對所有該類葯品處方進行處方書寫與合理用葯檢查,將發現的問題及時反饋給調劑部門。
2、第二類精神葯品處方:每月抽查該類處方100張,進行處方書寫與合理用葯檢查。
3、普通處方(含急診、兒科處方):每月協助調劑部門與科主任完成對該類門診處方抽查的匯總工作。
4、按照《處方管理辦法》的要求每月填寫處方評價表。
對於處方中出現的問題,在每期《臨床葯訊》中予以登載,提示臨床醫師注意處方書寫與合理用葯。
三、病歷抽查
1、每月抽查每科住院病歷各2份,檢查用葯合理性(特別是抗菌葯物使用的合理性),將檢查結果反饋給臨床並評分後交質管部納入病歷質量考核。
2、每季度按計劃抽查三個臨床科室的住院病歷各10份,檢查使用金額排名前10位的抗菌葯物使用情況,對檢查結果進行分析並反饋給臨床科室。
3、每月抽查手術病歷30份,檢查圍手術期抗菌葯物使用情況,並對檢查結果進行分析。
4、每月調查100份住院病歷中抗菌葯物使用情況,每季度進行匯總分析。
四、葯品使用分析
每季度分別對門診葯品、住院葯品的使用金額、使用數量進行統計,分析用葯合理性。
五、葯物不良反應
督促並收集各臨床科室發生的葯物不良反應,指導相關人員填寫葯物不良反應報告表,每月25日前上報四川省葯物不良反應監測網。
六、《臨床葯訊》
每季度出版1期《臨床葯訊》,包括處方分析、用葯分析、葯物不良反應、信息角等欄目,全年共4期。
七、葯品質量抽查
每月抽查葯庫3種葯品的外觀質量(口服葯、注射劑、外用葯各1種)。
臨床葯師工作計劃二:臨床葯師工作開展情況及計劃(3500字)
我於2011年末在國家臨床葯師培訓基地吉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完成臨床葯師培訓並回院工作,我院開始建立了臨床葯師制度,經過一段時間的籌備工作,臨床葯學室在王琦院長和主管副院長宣吉浩的高度重視及大力支持下,在2012年1月正式成立。雖然成立後因人才資源的短缺一直一人開展相關工作,但這半年通過自身的不懈努力和學習,積累了豐富的臨床葯學工作經驗,圓滿完成預定的各項工作目標和任務,並為今後的臨床葯學工作順暢發展制定了詳盡的工作計劃。
目前我已開展及將要開展的臨床葯學工作計劃如下:
一、制定了臨床葯學工作制度及年度工作目標
首先制定了《臨床葯學室各項工作職責與制度》,同時制定了2012年年度工作計劃、工作目標,並及時做月工作小結。使之做到工作制度化、運作程序化、職責明確化。
二、加強處方點評與不合理用葯處罰力度
臨床葯師每月抽查住院病歷30份及住院電子病歷5百多份,對我院醫囑、處方進行處方點評與不合理用葯分析,每月點評一次,點評結果及建議反饋給醫政科。同時制定了《處方點評制度》、《 關於臨床合理用葯管理規定》等相關制度和規定。
三、抗菌葯物的專項整治
積極參與了醫院抗菌葯物臨床應用專項治理工作,對實行抗菌葯物三級管理發揮了實質性的重要作用。目前我院一類切口預防使用抗菌葯物的使用率普遍很高,根本達不到上級的要求。每月按時進行住院及門診處方的抗生素使用率按科室或醫生進行統計及評價。另外每月按照規定,固定對出院患者病歷和門診處方中的抗生素的使用合理性進行重點評價。
點評住院病歷時發現我院合理使用抗菌葯物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1)抗菌葯物使用率過高 ;
2)抗菌葯物使用時間過長;
3)抗菌葯物選擇不合理;
4)單次劑量不合理;
5)預防用葯給葯時機不合理;
6)抗菌葯物給葯頻率不合理;
7)抗菌葯物更換葯物不合理;
8)聯合用葯不合理;
9)無指證使用抗菌葯物等等問題。
四、6月份對門診、急診電子處方進行全樣本點評,發現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1)無診斷;
2)診斷與用葯不符;
3)給葯頻次不合理;
4)單次劑量不合理;
5)重復用葯;
6)聯合用葯不合理等問題。
五、努力打造和營造學術氛圍
一直注重和加強自身業務素質、專業技能的培訓和提高,虛心向臨床老專家教授學習,刻苦鑽研業務,努力打造和營造學術氛圍,創建學習型科室。
六、目前已開展的項目如下
一)每月按時書寫:
1、葯歷三份;
2、案例分析一份;
3、病例討論兩份。
二)正在開展的工作:
1、已在部分療區開展:
(1)用葯干預並有填寫記錄單;
(2)葯品信息咨詢並有填寫記錄表;
(3)入院患者葯學評估並有填寫記錄表;
(4)臨床實踐填寫記錄單;
(5)參加會診並有填寫會診記錄單;
(6)進行住院患者用葯情況調查並填寫表格等工作。
2、下一步計劃開展的工作:
(1)在住院患者的葯學教育並填寫記錄
(2)出院患者的用葯指導並填寫記錄等。
三)每月按時上報到院及醫務科的統計指標或資料信息:
按全院,住院,門診,急診、醫生類別分別統計抗菌葯費比例、抗菌葯費總額、用葯強度(DDDS)、使用率等各項指標及前十名葯物排名、院內前十名醫生的排名統計。
七、目前存在的問題與不足
盡管近半年來臨床葯學工作取得了小小的成績與進步,但受人員缺少、電腦軟體不完善等因素的制約,許多工作項目未能開展運行起來,與全省、全國先進水平還存在著很大的差距。
具體表現在:
1、臨床葯學工作模式仍處於探索、摸索之中,各項工作有待進一步規范化、具體化,臨床葯師制度的執行及執行力有待進步和完善;
2、臨床葯師缺乏更深層次的臨床實踐工作經驗和能力,對臨床合理用葯參與程度和水平還有待進一步加強和提高;
3、臨床葯學人才奇缺,醫院要加強這方面人才的引進,大力支持對在職臨床葯學人員的培訓和繼續教育工作;
4、臨床葯學室開展工作必備的基本硬體設施如資料室、儀器室有待醫院合理解決和完善。
七、今後的(長期)工作計劃
1、加快臨床葯學隊伍建設
按照衛生部臨床葯學崗位配置要求:三級醫院至少配備不少於5人的專職臨床葯師。而上半年我院僅一人正式參與臨床葯師工作,與醫院等級規模、業務發展極不匹配,這就要求醫院加強對臨床葯學人才的引進,最近已選定兩名待培訓人員,需繼續引進臨床葯學本科以上人員2名,進一步充實和加強臨床葯學隊伍建設。
2、下半年擬將點評結果及建議反饋給醫政科,然後由專家組審核,最終結果通過院內OA網公示及經濟處罰。對不嚴格按規范執行處方的正確書寫、配伍禁忌用葯、超劑量用葯、無適應證用葯及抗菌葯物的不合理應用等現象在OA網予以通報,並予以一定的經濟處罰,直接處罰到個人。其旨在確保醫療質量安全,提高臨床療效,促進葯物的合理規范使用,避免同類問題的再次、多次發生。
3、進一步完善葯品不良反應的監測
根據葯品不良反應監測工作目標及管理細則,每季度在OA網對國家葯品不良反應中心葯品不良反應信息予以及時下裁、整理並通報。同時制定醫院嚴重葯品不良反應處理預案,對發生於我院的嚴重不良反應及時提出預警,做出分析,提醒廣大醫務人員嚴格掌握適應證、用法、用量,加強監護,防止嚴重不良反應的再次發生。
4、做好院內查房記錄
要實行通過下臨床科室,針對科室重點、危重、疑難病人不合理用葯,在院內查房時進行點評,分析並指出用葯中存在問題及改進措施。個別爭議問題與科主任、臨床醫師交流、溝通,達到大家意見統一,求得相互理解,互相促進,共同發展。
5、指導護理人員做好葯品請領、保管和正確使用工作。
定期檢查臨床科室急救車葯櫃內急救葯品的有效期和種類,指導和培訓負責急救車葯品管理的護理人員,組織配有麻醉、精神、激素葯品科室的相關人員學習相關法律法規和管理制度,保證上述葯品的請領、保管和使用工作的正確進行。
6、加強臨床葯學素質教育
臨床葯學是一項專業性極強,與臨床緊密結合的葯學實踐工作。要求每個臨床葯學工作者必須有扎實的葯學知識、理念,同時又必須具有豐富的臨床實踐經驗,掌握臨床葯物治療的最新進展。加強臨床業務知識的學習,深入病房參與查房、會診是明年的工作重點。同時醫院和科室要注重對臨床葯學人員的在職培訓和繼續教育工作,加強臨床實踐技能的培養和臨床思維、臨床路徑的建立,努力創建學習型科室。
7、完善臨床葯學基本建設
臨床葯學資料室、儀器室是臨床葯學最基本的基礎設施。明年爭取得到醫院的支持和投入,盡快完善臨床葯學室必備的工具書、參考書、期刊、儀器、設備等基本設施建設。
8、參與合理用葯監測工作
2010年衛生部要求三級醫院必須參與全國合理用葯監測。醫院信息中心應與臨床葯學室積極配合,盡快做好前期准備工作,講求效率,使我院網路上報工作能盡快順利實現。
9、開展治療葯物監測
進行個體化葯物治療方案的設計、實施與監護,需要醫院開展地高辛等葯物的多項血葯濃度的監測,為臨床醫生用葯提供准確臨床數據,為臨床個體化給葯提供客觀依據。
10、發現、解決、預防潛在的或實際存在的用葯問題,監測葯物安全性,及時反饋葯物安全信息。
積極加強與全院醫護人員的溝通和協作,對葯物使用過程中出現或可能出現的用葯問題,醫、葯、護人員積極探討,得出結論後,及時在全院公布。建立完善的葯品不良反應監測網,及時收集,分析和上報不良反應。通過開展處方評價、病例分析、推行抗菌葯物臨床應用監測和葯品用量動態監測等措施,監測葯物安全性,並及時向全院反饋葯物安全信息。
11、掌握與臨床用葯相關的葯物信息。為醫務人員和患者提供用葯信息咨詢服務,開展合理用葯教育,指導患者安全用葯。
12、結合臨床葯物治療實踐,進行葯物臨床應用和用葯風險防範研究;開展不合理用葯干預措施和葯物利用評價研究;開展新葯上市後臨床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及評價。
13、爭取臨床葯學信息化建設
臨床葯學信息化建設是醫院信息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已安裝合理用葯軟體、建立臨床葯學室,下一步為了臨床葯學工作能更好的為醫院服務,完善現代醫院發展所必需的軟、硬體要求,需要醫院更多的支持和投入,爭取早日完成臨床葯學信息化建設,使臨床葯學工作不斷發展壯大起來,更好地服務於臨床,服務於患者。
臨床葯師應與臨床醫師一樣,堅持通過臨床實踐,發揮葯學專業技術人員在葯物治療過程中的作用,在臨床用葯實踐中與醫師、護師協作發現、解決、預防潛在的或實際存在的用葯問題,促進葯物合理應用,保護患者用葯安全,間接起到減少醫療糾紛的發生,為醫院做到無形的創收。臨床葯師想做好這些工作需要醫院領導和各臨床科室領導的積極配合與支持。
我們臨床葯師不會辜負院領導的期望,會竭盡全力做好臨床葯學工作,為敦化市醫院的不斷發展壯大做一份貢獻,添磚加瓦。
以上是我上半年工作匯報及下一步工作計劃,請領導給予批評指正。
2012年7月23日
臨床葯師工作計劃三:2014年XX醫院臨床葯師工作總結及2015年開展臨床葯學工作計劃(2199字)
在院領導以及科主任的支持下,本人於XX醫院臨床葯師培訓基地進行為期一年的進修學習。今年學成歸來後,正式成為我院心血管內科的臨床葯師,順利地完成自己的各項工作。同時,在工作中不斷總結經驗,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現將工作總結如下:
一、臨床工作:
首先從熟悉我院心內科室的臨床工作方式方法以及工作流程。因本院有兩個循環科室,在科主任的安排下,兩個科室每個月交替輪換,逐漸向醫生與患者介紹臨床葯師的工作職責,在履行臨床葯師查房職責的同時,為醫生解答用葯時的疑難問題,做好患者的用葯教育工作,為臨床提供葯學服務。
1、每天參與臨床查房,及時書寫查房記錄和葯歷;注意老年人及具有多種並存疾病的特殊人群的用葯特點,並對重症患者進行了全程葯學監護,參與臨床治療全過程,協助醫師調整葯物治療方案。
循環內科患者常常存在多種疾病並存,而且以老年人居多。老年人對葯物的吸收、代謝、排泄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實行個體化用葯原則。由於循環內科患者慢性病與並發症多,聯合用葯機會與用葯種類增多,且老年人對葯物的名稱、劑量、使用方法、服葯時間等記憶不清,導致患者依從性較低。因此對一些長期服葯者應在保證療效的前提下,盡量採用較簡單的服葯方法。這就要求臨床葯師在患者新入院時,詢問患者的既往病史、用葯史、食物和葯物過敏史、不良嗜好等,防止產生用葯隱患,同時囑咐患者在治療期間,應戒掉不良嗜好(如吸煙、飲酒等)等,同時注意低鹽低脂飲食。
2、注重葯物間的相互作用
隨著臨床用葯種類的增加。心內科病人應用多種葯物的現象相當普遍,必然使葯物間的相互作用增加。臨床葯師應全面了解患者用葯信息,細心觀察用葯反應。由於我院循環內科,中葯注射劑使用較多,為保障醫療安全和患者用葯安全,規范中葯注射劑的合理應用,結合我院情況,將目前使用的中葯注射劑所用溶媒、用法用量、適應症、注意事項等進行了歸納總結,製成表格形式,供本院醫務人員學習使用。
另外,由於循環內科患者常常患有高血壓、心功能不全以及等疾病,在葯物以及溶媒的選擇上需注意生理鹽水與葡萄糖注射液的區別使用,為避免葯物間配伍禁忌,將最新450種中西葯注射劑配伍表中的與胰島素相關配伍進行總結,製成表格供大家學習使用。
3、收集臨床用葯出現的不良反應並及時上報
根據WHO報告。全球死亡人數中有近l/7的患者是死於不合理用葯。因此,監測並上報葯物不良反應十分重要。而循環內科由於患者常常患有多種疾病,因此聯合用葯機會與用葯種類增多,這就導致了葯物之間相互作用增加,不良反應發生率增大。從事臨床葯學期間共收集臨床用葯發生的不良反應近XX例。
二、葯劑科工作:
作為臨床葯學室的一員,除了每日深入臨床了解用葯情況,葯劑科的工作也是我們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1、進修回到科室後,對學習期間的相關內容以及學到的最新知識,進行總結歸納後,開展科室授課講演。
2、每月按時點評門診處方、急診處方、醫囑單、查閱歸檔病歷、Ⅰ類切口手術病歷,檢查用葯的合理性,並及時做好相關總結工作,將所得數據總結歸納後製成表格形式,上報給醫院領導。
3、參加醫院組織的多部門聯合查房,檢查病區葯品的貯存、保管及合理使用情況。到我院備有麻醉葯品的科室檢查麻醉葯品的使用和管理情況。
4、開始接手本院葯訊編輯工作。每季度出版一期臨床葯訊,將本院用葯數據以及臨床上常用知識進行總結歸納,供大家參考學習。
5、每月按時計算抗菌葯物臨床合理應用考核評分表與葯品比例評分表,為促進我院合理用葯提供准確數據。
6、編寫《我院非離子碘造影劑試敏相關問題的討論》。我院存在造影劑試敏問題的爭議,主要原因一方面為既往制定的試敏方法原則與各大醫院現有方法存在很大差異,另一方面原因為避免醫患糾紛而進行自我保護。本人查閱大量文獻,對非離子碘造影劑市民問題進行深入討論,從造影劑發展史、我國葯典與其他國家葯典編寫內容,生產廠家、各大醫院現狀等幾方面論證,結合我院實際情況給出建議。
7、參與顱內動脈瘤臨床路徑費用表單編寫,對我院顱內動脈瘤患者的合理用葯以及用葯費用問題進行相關點評。
2015年開展臨床葯學工作計劃
1、做好患者的用葯教育 心內科的患者常常需要服用多種葯物,葯物相互之間的影響以及注意事項等等,需要臨床葯師進行指導教育。
2、 做好醫生的助手 臨床醫生由於管床的壓力可能有時候會出現相關必要檢查未作等紕漏或者出現選葯出現疑問等等狀況,需要我們臨床葯師及時進行善意的提醒,或者通過查閱相關文獻幫助醫生解答用葯的困惑。
3、做好心內科相關疾病的二級預防指導 可以在科室牆壁製作一些飲食、活動相關的教育警示牌,方便患者自行了解本身相關疾病。由於心內科的疾病大多是長期性反復發作性疾病,也可以定期開展疾病知識講座,教育患者如何做好自身保護與預防。
4、多渠道,多途徑開展臨床葯學工作 除了專職臨床葯師下臨床外,還應充分發揮葯房葯師的作用,通過對處方和醫囑審核,發葯指導等途徑開展臨床葯學。
5、開展知識講座 及時學習最新指南及相關文獻,做好知識的總結歸納,對醫學葯學前沿的相關知識以授課及討論等形式分享給大家。
小結
目前,我從事臨床葯師的相關工作時間還不長,初步實現了醫葯聯合,改善了醫葯護之間的關系,促進了學科之間的交流。臨床葯學工作任重而道遠,我作為一名臨床葯師只有改變傳統葯學思維模式,更新自身專業知識結構,夯實臨床醫學基礎,並在實踐中積累臨床治療經驗,才能成為一名稱職的臨床葯師。
Ⅹ 葯店管理制度
一:營業員崗位制度
1:門店崗位實行分工責任制,按營業內容分:
RX
(處方葯、中葯)組
OTC(保健品超市)組
收銀組
店長
2:以組為單位安排落實衛生、貨物整理、貨物擺放、貨物陳列、價格信息調查、缺貨計劃、新葯品種缺貨計劃等
3:處罰措施:對沒有按照崗位要求做事的,第一次警告,並要求改正;第二次發現還沒有按要求做的,罰款20,並停崗學習,經考試合格後方能上崗;第三次開除。
二:服務各項禮儀規范
1:服務理念:親情服務,專業規范
2:真誠服務,關愛健康,感動顧客
3主動、熱情、禮貌、嚴禁和顧客發生沖突,更不能和顧客吵架、打架!發現一次罰款100元,第二次開除
4:文明用語:你好,請問需要哪方面的,請稍等,請稍等一下,請慢走……
5:抗生素注意用葯禁忌
三:衛生管理制度
1個人衛生
2店內衛生(貨物衛生)
四:收銀現金管理制度
誰經手,誰負責。非收銀人員嚴禁進入收銀台。
五:貨物管理制度
1貨物盤存後出現差錯(按區域分責任)
查找原因,發現差錯,分清責任,責任人照價賠償
2:無法分清責任的,全體人員共同承擔責任
六:貨物-廠家
1:營業員可對新葯品種進行合理的建議
店長做決定進行采購,對採納的建議,好的建議獎勵3-5元
2:廠家或公司送貨到店,須兩人以上點收貨物,並簽名。再交店長核對簽收。貨物出現差錯的及時上報,否則店長差出問題,點貨人承擔責任。
3:營業員嚴禁私下拿廠家回扣(包括變相拿廠家禮品),一次罰款50元,第二次開除。
4:廠家和公司到店進行業務洽談的,當班營業員應及時通知店長,如果發現沒有及時通知店長的,每次罰款5元。
5:店內收貨
產品質量由驗收人負責,如發現質量問題驗收人沒有通知上報店長的,驗收人執行承擔相應責任
1:稱中葯要復核處方與葯品是否一致,處方簽上簽上稱中葯的營業員的名字以便明確責任
2:衛生職責分工明細(排衛生值日班,按班次落實)
3:服務態度要親卻,服務用語要恰當。
你好,請問需要哪方面的,請稍等一下,請慢走等
4:個人用品收拾好,嚴禁放置在公共場所,
5:尊重他人勞動成果,注意葯品、價簽的擺放位置,及時查看葯品與價簽是否一致。
6:各個部門,各個區域下班前將工作用品(如筆、本子、剪刀、計算器等)放回原位,搞好衛生。
7:在葯品銷售途中出現量少的情況,首先及時查看庫存,有庫存的及時上櫃,沒庫存的及時寫好缺貨計劃,不要等到斷貨了才寫計劃,這些每位營業員都必須做到。店長隨時監督落實及檢查。
8:同事之間相互尊重、互相幫助、互相關心,不在背後議論他人。
9:吃飯分批次在辦公室內就餐。收銀員可以在收銀台就餐。
10:上班時間不接電話,不發簡訊,不聊天,不吃零食、不打鬧。
11:上班時間不帶情緒來,工作時間不議論家中的事。工作時應保持微笑。
12:店內臨時發生突發事件,首先不要慌張,第一時間通知店長。如出現顧客和營業員發生爭吵的情況,其他營業員首先應該阻止爭吵的營業員,拉開發生才爭吵的營業員,及時通知店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