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寫個考試沒考好後的家長總結!
這次孩子沒考好,我認為有以下幾點原因:
1、這段時間本人對孩子的作業關注版度不夠;
2、沒有及時的權幫孩子查漏補缺;
3、在孩子的作息時間沒有照顧周到,導致孩子上課可能無法集中注意力。
吸取上面的教訓,接下來我會採取以下措施,來幫助孩子將成績提上去,爭取下次取得好的成績:
1、養成孩子好的作息習慣
2、認真檢查孩子的作業
3、督促孩子保質保量的完成作業
4、和孩子一起復習當天所學內容,並一起預習學習內容
5、關注孩子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即使查漏補缺
6、每天提醒孩子上課要認真聽講,做好筆記。
② 父母怎麼總結孩子的考試後的成績
01高分不「捧」,總結經驗
如果孩子考了高分,我們誠然喜上眉梢,但不應該作重獎等過分的表示,將孩子「捧」得高高在上,因為這樣做,無形中會滋養孩子驕傲的情緒。
其實,我們可以帶孩子到書店去買幾本書、滿足孩子一次合理的請求,甚至給幾個吻,就可以當作獎勵了。我們更應該幫助孩子分析卷面的得失情況,總結經驗,揚長避短,乘勝前進,為下一次的考試「更上一層樓」打下扎實的基礎。
如針對孩子粗心大意的缺點,可以舉出「關羽大意失荊州」的歷史教訓或生活實踐中由於粗心大意帶來的經濟損失的例子,讓孩子明白「失之毫釐,差之千里」的道理。
如果孩子班內競爭氣氛很濃,我們應教育孩子以平常心待之,每次考試應挑戰自己,超越自我,永不放棄,考出最佳水平就可以了;或告訴孩子「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一篙松勁退千尋」的道理,以激發孩子的鬥志。
02
低分不「棒」,找出差距
這里的「棒」,就是訓斥、挖苦甚至責罵。孩子考了高分我們不「捧」,如果發揮不佳,考了低分,我們應不「棒」。
實踐證明,打是不能解決問題的,孩子考試成績不佳時更需要家長和風細雨般的安慰與鼓勵!正所謂「勝敗乃是兵家常事」,在學習上更是如此,「常勝將軍」是極少的,偶爾失誤是正常的。
如果孩子考了低分,我們要先在語言上給予安慰與鼓勵,教育孩子只要盡力發揮了,就應「勝固言喜敗亦欣」,然後應調查情況,是不是思想上不重視、還是學習方法不對頭、抑或是考試時間未能合理分配等等。
同時,針對書卷情況,找出不足與差距,給予恰如其分的評價與鼓勵,指出今後的努力方向。
03
理智評價,引導幫助
我們每天都在面對自己的孩子,由於一種定勢或是習慣,我們會覺得孩子的言行舉止、思維方式都有一定的道理,所以我們贊成用賞識的目光來看待孩子。
但是,切記「賞識」並非「袒護」,我們應學會理智的評價自己的孩子。
04
定下目標,鼓勵為主
每次考試後,家長應與孩子一起,通過分析試卷,結合孩子當前的學習狀態,共同分析孩子的實際能力,從而定下一個切實可行的奮斗目標。
在心理學上,有個詞語叫「最近發展區」,就是說我們在幫孩子制定下一步的目標時,可以定得比孩子的實際能力高出一點,引導孩子「跳一跳,摘果子」。
③ 家長該怎樣幫助孩子做好考試總結、讓孩子重拾信心呢
家長的態度在孩子成長中是特別的重要。的確,家庭應成為孩子幸福安寧的港灣,而不是一個懲罰站。 所以當孩子拿著成績單的時候,特別是孩子考砸了的時候,家長不應緊盯著分數甚至指責孩子,而是應該對孩子進行心理疏導,然後幫助孩子做好總結,才能避免孩子在以後的考試中出現類似錯誤。
初三的孩子面臨中考,中考前的每一次考試都理應成為增加他們中考成功的砝碼,這也是考試的真正意義所在。 考試失利,是每一個孩子都可能遇到的,做家長的大多不高興,覺得孩子很不爭氣,於是,指責、挖苦、諷刺的話便沖口而出。或許有人會說,那樣做是恨鐵不成鋼,無可厚非。可是,你想過孩子的感受嗎?失利只是一時的,只要孩子努力,就會獲得成功。即便一次不行,只要孩子還有信心……家長如果態度生硬甚至打罵孩子,只能使孩子更加懼怕考試,從而對自己失去信心。正確的做法,是理解孩子、鼓勵孩子,幫助孩子分析沒有考好的原因,引導孩子正確面對,並幫助孩子緩解心理壓力,消除孩子的心理陰影,喚回孩子曾經成功的心理體驗,從而使孩子樹立起堅強、奮發的信心,迎接人生路上的種種挑戰。
那麼,家長該怎樣幫助孩子做好考試總結、讓孩子重拾信心呢?
一、對於已經有自責心理的孩子,家長無需重復指責
孔子說,知錯能改,善莫大焉。這就是提醒我們如果輕易地放過那些曾經絆倒我們的錯誤,那無異於恣意縱容慘敗的歷史重演。家長需要提醒孩子,從頭再來看考試的試題,將那些錯題、難題一一解決,並將這些題摘記下來,以後起警示和鞏固知識的作用。
考試失利、丟分,是家長和孩子所不期望的,但誰都會有失利的時候。正確面對考試失利,准確分析失利的原因並做好詳細的記錄,才能提升初中生才學習能力。
④ 期中考試後家長的心得和反思
家長」、這個稱號,不需要報名、不需要考試,我們應該反思自己是否合格。家長這個職務是伴隨著孩子出生自動擁有的,不需要別人任命。學生有優秀的學生,有調皮的學生等不同層次;家長也有層次標准。
注意事項:
1、讓孩子知道控制自我是成熟的標志:能夠很容易就控制自我、阻止自己犯錯誤的人才是一個成熟的人,孔子認為「七十從心所欲而不逾矩」就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了。
2、讓孩子學會著眼於遠大的目標。
3、培養孩子堅定的意志:要讓孩子堅定正確的立場,學會抵制外界的誘惑,不要在花花世界裡失去自我。
4、培養孩子溫和的性格:教會孩子做事不要只想自己,要從他人的角度考慮自己做得是否適當,溫和地對待周圍的人。
5、讓孩子逐步學會自己評價自己:讓孩子用那些教給他的「可、否」觀念來評判自己的行為是對還是錯,這樣他就會自覺以此來約束自己不做不該做的事情。
6、讓孩子學會忍耐:缺乏自我控制能力的人主要的表現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容易激動、發怒會給別人造成不好的印象,損傷自己的人際關系。
⑤ 高一家長寫考試總結與反思
首先你別急,學習不是純粹的積累時間,學習是要講方法講效率的,我看你的休息時間專偏少,不如改善學習屬方法試試,只要有努力的想法和行動,一次次超越了自己。你就成功了。至於反思總結,只有你自己最清楚自己。還是自己全方面的總結下吧。祝你學習快樂。
⑥ 家長評語:家長考試評語怎麼寫
考得好這樣寫:
孩子我非常欣慰地看到你已經在努力學習了。希望再接再勵內,百尺竿容頭更進一步。你有很大的潛力,要充分發揮。你是好樣的.
我們為作為你的父母而驕傲。你一定會超越我們的期望的。繼續努力吧!
考得不理想這樣寫:
不要批評指責。對孩子說:這一定是偶然的。大概是粗心造成的。你會做好的。
不要督促。鼓勵和信任孩子會做好,孩子就會做好的。要讓孩子知道讀好書是他的責任不是家長的責任。前途和生活是屬於孩子自己的。父母如何愛孩子也不能代替孩子走他的人生路。告訴他讀書好和不好的人將來到社會上的等級差別。告訴他你對他百分百有信心只要他努力一點一定有優異成績。不要具體督促讓他自己安排如果你具體督促就喧賓奪主了。孩子會認為學習是你的事。即使是在你督促下做了但是是認為為你學習而不是為他自己學習.那麼一旦失去你的督促他就不學習了.你能督促他一輩子嗎?
對於小孩子必須鼓勵他們才會進步才
會做得更好。在鼓勵聲中成長的孩子充滿自信不斷進歩我們要學會做給孩子鼓掌的父母。
⑦ 孩子考試沒考好家長怎麼寫評語
孩子成績差怎麼寫意見
1.首先,感謝老師長期以來對孩子的教育。雖然,此次專考試,孩子的成績不理屬想,但我們相信,在老師的幫助與指導下,孩子會改變學習狀態,更加努力滴按著老師的要求去做。同時,我們家長的配合也是責無旁貸的。我們將竭盡全力,努力配合老師的要求,嚴格地要求孩子。
2.孩子沒考好,因為他總看電視,不好好學習,這次我會注意的,嚴格地監督他看書、做作業,讓他的學習更上一層樓,下次考個好成績,希望老師你能對他嚴格點,讓他記住這次教訓,以後不再犯了!
3.孩子長大成才,是我們家長和老師共同的心願,我們都望子成龍。但***因為平時不太認真,造成大量丟分,我們家長會認真監督,下不為例。
4.尊敬的老師,您好:
對於孩子這次的考試成績我感到很遺憾,這是我們做家長的失職,對孩子的學習關心不夠。
通過這次考試不僅孩子會從中吸取失敗的教訓,我作為他的家長也會吸取教訓。以後,會更關
心他的學習,幫他找方法,開導他。讓老師您費心了。
5.學習態度有待端正,學習積極性有待提高,望努力學習,爭取下次能考出優秀的成績,望老師能多加督促。
⑧ 家長對考試成績的總結
這位知友,面對來成績自單,家長的五種表現:
第一類家長:面對孩子的成績,他們不會喜形於色,而是真誠地肯定孩子做出的努力,同時理性地評價,提出希望,給孩子進步的新起點和動力。面對孩子的問題會心平氣和地探討原因,提出嚴格的要求和建設性的方法,給孩子改進的時間。這樣有讓孩子有被信任、重視和關愛的感覺,也容易接受家長的監督。
第二類家長:家長會上和顏悅色,回家後,巴掌和辱罵劈頭蓋臉撲向孩子,把懂事的孩子整得無地自容,把頑皮的孩子推向罪惡的深淵。
第三類家長:回家後鬱郁寡歡,在孩子面前長吁短嘆。別說幫助孩子建立信心了,家長自己都找不到信心。這種做法會給懂事的孩子帶來更沉重的心理負擔,讓他們更加不知所措、更加沒有信心。
第四類家長:面對孩子的好成績,一味強調是孩子聰明,進而自我得意,時間一長,孩子也會覺得是自己聰明,不用努力也能取得好成績,不再付出,造成成績下降。
第五類家長:回家後,什麼表示也沒有,因為他覺得學校不錯、老師不錯、孩子也不錯,這是一種負責任的表現。
從分析中我們可以看出,家長的不同表現會給孩子帶來不同的結果。那麼我們到底應該用什麼樣的態度來對待考試後的孩子呢?
⑨ 家長考試反思
1 平時沒有養成細致認真的習慣,考試的時候答題粗心大意、馬馬虎虎,導致很多題目會做卻被扣分甚至沒有做對。
2 准備不充分。毛主席說,不打無准備之仗。言外之意,無准備之仗很難打贏,我卻沒有按照這句至理名言行事,導致這次考試吃了虧。
3 沒有解決好興趣與課程學習的矛盾。自己有很多興趣,作為一個人,一個完整的人,一個明白的人,當然不應該同機器一樣,讓自己的興趣被平白無故抹煞,那樣不僅悲慘而且無知,但是,如果因為自己的興趣嚴重耽擱了學習就不好了,不僅不好,有時候真的是得不償失。
失敗了怎麼辦?認真反思是首先的:
第一,這次失敗的原因是什麼?要認真思考,挖掘根本的原因;
第二,你接下來要干什麼?確定自己的目標,不要因為失敗不甘心接著走,而是要正確地衡量自己。看看想要什麼,自己的優勢在什麼地方,弱勢是什麼;
第三,確定目標。明確自己想要的,制定計劃,按部就班的走。
失敗不可怕,可怕的是一蹶不振以及盲目的追求。
數學是必考科目之一,故從初一開始就要認真地學習數學。那麼,怎樣才能學好數學呢?現介紹幾種方法以供參考:
一、課內重視聽講,課後及時復習。
新知識的接受,數學能力的培養主要在課堂上進行,所以要特點重視課內的學習效率,尋求正確的學習方法。上課時要緊跟老師的思路,積極展開思維預測下面的步驟,比較自己的解題思路與教師所講有哪些不同。特別要抓住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學習,課後要及時復習不留疑點。首先要在做各種習題之前將老師所講的知識點回憶一遍,正確掌握各類公式的推理過程,慶盡量回憶而不採用不清楚立即翻書之舉。認真獨立完成作業,勤於思考,從某種意義上講,應不造成不懂即問的學習作風,對於有些題目由於自己的思路不清,一時難以解出,應讓自己冷靜下來認真分析題目,盡量自己解決。在每個階段的學習中要進行整理和歸納總結,把知識的點、線、面結合起來交織成知識網路,納入自己的知識體系。
二、適當多做題,養成良好的解題習慣。
要想學好數學,多做題目是難免的,熟悉掌握各種題型的解題思路。剛開始要從基礎題入手,以課本上的習題為准,反復練習打好基礎,再找一些課外的習題,以幫助開拓思路,提高自己的分析、解決能力,掌握一般的解題規律。對於一些易錯題,可備有錯題集,寫出自己的解題思路和正確的解題過程兩者一起比較找出自己的錯誤所在,以便及時更正。在平時要養成良好的解題習慣。讓自己的精力高度集中,使大腦興奮,思維敏捷,能夠進入最佳狀態,在考試中能運用自如。實踐證明:越到關鍵時候,你所表現的解題習慣與平時練習無異。如果平時解題時隨便、粗心、大意等,往往在大考中充分暴露,故在平時養成良好的解題習慣是非常重要的。
三、調整心態,正確對待考試。
首先,應把主要精力放在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方法這三個方面上,因為每次考試占絕大部分的也是基礎性的題目,而對於那些難題及綜合性較強的題目作為調劑,認真思考,盡量讓自己理出頭緒,做完題後要總結歸納。調整好自己的心態,使自己在任何時候鎮靜,思路有條不紊,克服浮躁的情緒。特別是對自己要有信心,永遠鼓勵自己,除了自己,誰也不能把我打倒,要有自己不垮,誰也不能打垮我的自豪感。
在考試前要做好准備,練練常規題,把自己的思路展開,切忌考前去在保證正確率的前提下提高解題速度。對於一些容易的基礎題要有十二分把握拿全分;對於一些難題,也要盡量拿分,考試中要學會嘗試得分,使自己的水平正常甚至超常發揮。
由此可見,要把數學學好就得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了解數學學科的特點,使自己進入數學的廣闊天地中去。
⑩ 期中考試家長總結
期中考試又過了,家長們是哭的哭,笑的笑、愁得愁啊,埋怨的、訴苦的、著急的……孩子考的差了,很多家長感覺天都塌下來了。
由於時間所限,大致談一些簡單的東西。
當孩子的成績出現滑坡時,父母們最常見的解釋有三種,
一種是「孩子聰明但是不努力」;
一種是感到自己的孩子笨;
還有一種家長認為自己的孩子也不笨、也挺努力,但是方法不對。
但是由於籠統,所以不能解決問題。
認為自己的孩子不努力,學習不在狀態,言下之意就是,只要孩子努力、進入狀態,學習成績就會很快提上去。
然而,如何由不努力變為努力、如何調整自己的學習狀態、如何把功夫用到點子上,這些本身就是一種能力,與其說孩子不努力,不如說孩子缺乏「讓自己努力」的能力——關鍵是孩子怎麼努力?怎麼能努得上力??
至於「我的孩子笨」的解釋這是典型的「播種笨種,收獲傻瓜」的做法。這種對孩子的評價會讓孩子對自己失去信心降低要求,在很多時候孩子都會想自己趕上別人是不可能的,在這種心態的作用下,孩子沒有勇氣面對挑戰,從而更不能增長自己的技能,這又反過來印證他對自己的消極看法,形成惡性循環,這種循環持續下去,會真的讓孩子變成事事不如人的蠢笨之人。
對於第三種情況,雖然家長能夠認識到方法的意義,但是缺乏對學習策略的充分認識,所以也不能真正的幫助孩子。
那做家長的到底該怎麼辦呢?
其一,孩子面對學習的心理狀態 主要指態度和動機。
態度和動機決定了孩子在面臨學習任務時的努力程度和面臨困難時積極或者消極的心理傾向,以及在面對學習目標和具體困難時努力的程度和持續的時間,這些都直接影響到學習成績的好壞。焦慮是一把雙刃劍,適當的壓力可以提高人的重視和認真程度,適當的壓力能夠變成動力,但是過度的壓力則容易使人抑鬱和消極,降低敏感性甚至產生逃避心理。
孩子對自己的學習能的信任和較高的自我期許,對於學習成績的好壞是首要的,那些能最終艱苦、激烈的學習競爭中保持優越地位的學生,沒有一個不具備這種心理。這種心理也是決定孩子未來人生成就大小的關鍵。
其二,自我控制和管理能力 主要指時間管理能力、計劃能力和專心能力。時間管理能力和專心能力是提高學習效率的前提。學習效果是學習效率和學習時間的乘積。缺乏計劃能力和時間管理能力的學生,每天只能把很少的時間用在有效的學習上;那些專注能力差的學生,與別人付出同樣的時間,卻只能取得很小的學習成果。
其三,學習策略和學習技巧 主要指信息加工、選擇要點。對學習任務要點的選擇和把握,以及對教材知識的整理、加工和吸收,這些具體的學習技巧直接決定了學習的效率。學生對所學知識是否有整體上的認識,對自己的薄弱環節和優勢部分是否瞭然於胸,決定了孩子對自己定的學習任務是否自己需要的,那些只會跟著老師的要求走的學生,實際上把大量時間花費在沒有必要的事情上,而忽略了自己的真正需要努力的地方。僅僅跟隨老師的要求也很辛苦,但是並不一定對提高自己的成績有效,這就是許多學生很努力可是成績不見氣色原因所在。
總之,輸送給孩子的是什麼?這是最值得家長思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