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在質量管理中ppm是什麼意思
質量管理中ppm實際上是Parts Per Million,定義為百萬分之一,1ppm即是一百萬分之一。一般用內作每一百萬個產容品中的不良率的統計標准,如10PPM就是百萬分之十的不良率。
公式:ppm=不合格品個數*1000000/批量。
(1)計量培訓計劃表擴展閱讀:
一公斤(kg)的物質中有一毫克(mg)的某物質,某物質含量即為1ppm。
一千升(kl)的溶液中有一毫升(ml)的某物質,某物質含量即為1ppm。
一升(L)的溶液中有某物質一毫克,某物質含量即為1ppm,這是因為以水來說,一升(L)的水有一公斤重,一公斤比上一毫克的比值剛好是一百萬,也就是1ppm = 1 mg/L。
ppm應用在在衡量生產品質及醫學、化學的計量上,例如對客戶的出貨ppm保證在30ppm以下,公司內製程ppm控制在150ppm等。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百萬分率
B. 財務培訓課程有哪些
財務管理是企業管理的一個重要方面,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深化和金融市場的健康發展,投資、融資分析等財務決策業務越來越成為企業決策的重要部分。因此本專業內容包括公司決策、財務管理、企業金融、金融工程和風險管理、證券投資和期貨與期權管理。
主幹學科:經濟學、工商管理
基礎課有:經濟學基礎、經濟數學基礎、會計學、審計學、計算機應用基礎。
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有:財務管理學、公司理財、金融學、金融市場學、證券投資學、金融風險管理、金融工程、期貨期權與衍生證券、審計學、財務報表分析、管理會計、經濟預測與決策、計量經濟學、C語言、電子商務概論、財務管理信息系統、資產評估、投資銀行業務、保險精算、公司財務理論、風險投資、項目融資、投資分析、資產評估等。
急速通關計劃 ACCA全球私播課 大學生僱主直通車計劃 周末面授班 寒暑假沖刺班 其他課程
C. 財務的主要工作是什麼
財務的工作內容包括如下幾個方面:
賬務處理:即整理原始單據、填寫記賬憑證、對版賬、結賬、編制財務報表權等;
開票和報稅:發生銷售業務時,及時並正確開票;發生付款業務時,確認發票的回收;月末、季末、年末通過櫃台或者網上申報的方式,替公司申報當期應交稅費,報送報表,包括增值稅、營業稅及附加、所得稅、印花稅等各項稅款,並及時催促出納繳交稅款;
檔案管理:定期裝訂憑證、裝訂帳簿、以及整理、保管其他相關會計檔案。
注意:根據不同行業、不同公司,可能對具體的崗位有具體的要求,例如有的財務會計內容還會涉及到盤點、統計、稅籌等特殊職能。
D. 企業標准化的體系是怎樣建立的
僅供參考:
隨著企業生產規模的擴大、科學技術的運用,企業分工越來越細,協調越來越廣,企業標准化體系的建立首先需要你明確建立起以技術標准為主體,包括管理標准和工作標準的企業標准體系主要目的是什麼:是對生產、經營和管理的技術要求、管理要求和崗位操作要求要求的精分化,定量化、標准化,以敦促便捷掌握、實施和檢查企業長遠目標的可持續發展性。建立企業標准體系主要有以下步驟:
1. 建立企業標准化機構和配備人員;
2. 企業標准化培訓;
3. 建立企業標准化管理標准;
4. 企業標准化工作的規劃和計劃;
5. 企業標準的制定;
6. 標準的實施;
7. 標准實施的監督檢查。
一、企業標准化機構和人員
企業的標准化工作機構設置以及標准化管理人員配備,首要考慮的應能滿足企業開展標准化工作的需要。企業標准化工作涉及到企業各部門,貫穿於生產、經營和管理各個環節,是企業管理的一項綜合性管理基礎工作。企業設置什麼樣的標准化管理機構,配備多少標准化工作人員,應根據其生產、經營和管理的規模、復雜程度、標准化工作量而定。
1.企業標准化機構的形式
第一種形式:企業設專兼職機構(如標准化科、處、室),在企業最高管理者或管理者代表的領導下,統一管理整個企業的標准化工作。在各職能部門和車間設專兼職標准化人員,負責本部門的標准化工作,業務上受企業標准化機構的領導。
第二種形式:設立以企業最高管理者為主任,各部門負責人參加的企業標准化管理委員會,負責標准化重大問題的討論、審批和決策。具體標准化辦事機構設置與第一種形式相同。企業標准化管理委員會是企業標准化的最高領導和決策機構,所決策的重大問題是企業標准化方針、目標,有關政策、法律、法規的實施,標准化規劃、計劃和重要標准審批等。
第三種形式:企業不設專職標准化機構,而是指定企業的某個職能部門統一負責企業標准化工作,並設專職或兼職標准化人員負責標准化工作,重大問題由企業領導協調。
2.標准制定和發布的分工
(1)一般情況下,企業管理標準的制定實施和監督,由企業第一管理者所直管的部門牽頭(例如總經辦、廠長辦或企管辦),各管理事項的分管部門負責;企業技術標準的制定實施和監督,由企業技術主管或總工程師所直管的部門牽頭(例如技術處、設備處),各技術事項的分管部門負責;企業工作標準的制定實施和監督,由企業人力資源部門牽頭,其他各處室和各基層單位各對本部門的工作標准負責。
(2)一般情況下,全部標准均應由標准化管理機構報標准化委員會討論、協商、修訂、通過、批准;其中技術標准應由總工程師或技術主管批准。企業標准體系(包括技術標准、管理標准和工作標准)的發布令,由企業第一管理者簽發。
3、企業標准化人員的基本要求
(1)應具備與所從事標准化工作相適應的專業知識、標准化知識和工作技能,經過培訓取得標准化管理的上崗證;
(2)熟悉並能認真執行國家有關標准化的方針、政策和法律、法規、規章;
(3)企業標准化管理人員應熟悉本企業的生產、技術、經營和管理現狀,具備一定的企業管理知識;
(4)企業標准化管理人員應具備一定的組織協調能力、計算機應用及語言文字表達能力。
二、企業標准化培訓
企業標准化培訓有企業外部組織的培訓和企業自己組織培訓兩種。外部培訓企業可派代表參加;企業自己的培訓,企業有關人員都應參加。
標准化培訓的對象和要求:
1.各級領導幹部:要求通過培訓使他們熟悉國家有關標准化法律、法規、方針、政策,了解標准化的基本知識,熟練掌握管轄范圍內的技術標准、管理標准和工作標准,並能貫徹和運用。
2.專兼職標准化人員:對企業標准化管理人員的培訓,主要應經過標准化行政主管部門認定的,具有培訓資格的標准化部門的培訓,並經過考核,取得上崗資格。
3.一般管理人員和現場工作人員:對他們的基本要求是熟悉並能夠熟練運用與本職工作有關的技術標准、管理標准和工作標准。
三、建立企業標准化管理標准
企業依據GB/T 15496—2003《企業標准體系? 要求》制定標准化管理標准,一般包括以下內容:
1. 規定標准化工作體制、組織機構、標准化工作任務、職責、工作方法和要求;
2. 規定企業標準的制定、修訂、復審的工作原則,工作程序及具體要求;
3. 規定實施標准及對標准實施進行監督檢查的原則、方式、要求、程序和分工;
4. 規定標准及標准信息的收集、管理和使用等方面的要求;
5. 規定貫徹各級有關標準的程序和方法;
6. 制定標准化規劃、計劃內容、工作程序和要求;
7. 規定標准化培訓的任務、目標、方法和程序;
8. 規定標准化成果獎勵工作程序和要求等。
四、企業標准化工作的規劃和計劃
制定企業標准化工作規劃、計劃的內容一般是:
1. 制定、修訂企業標准項目的規劃、計劃;
2. 採用國際標准和國外先進標準的規劃、計劃;
3. 標准化科研的規劃、計劃;
4. 實施標準的項目計劃;
5. 標准化培訓計劃。
五、企業標準的制定程序
制定企業標準的一般程序如下:
1.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調查研究、收集信息
(1)標准化對象的國內外的現狀和發展方向;
(2)有關最新科技成果;
(3)顧客的需求和期望;
(4)生產(服務)過程及市場反饋的統計資料、技術數據;
(5)國際標准、國外先進標准和技術法規及國內相關標准。
2.起草標准草案(徵求意見稿)
一般在起草標准草案之前要成立標准起草小組,參加起草小組的人員和人數,應根據所起草標准對象而定,一般由具有實踐經驗的從事技術工作或管理崗位的骨幹組織。
起草小組對搜集到的信息資料進行整理、分析、對比、優選,必要時應進行試驗驗證,然後編寫標准徵求意見稿和標準的編制說明。
3.編寫標准送審稿
將標准草案連同標准編制說明,發至企業內有關單位,必要時可發至企業外部有關科研、設計單位以及大專院校、使用單位徵求意見。對反饋的意見要逐一分析研究,決定取捨,進一步修改標准草案,形成標准送審稿。
4.審查標准
根據標準的復雜程序、涉及面大小,可分別採取會審或函審。審查企業標准應吸收本企業有經驗的工程技術人員、管理人員和工人參加,必要時也可邀請外單位的專家和用戶參加。
5.編制標准報批稿
6.批准和發布
六、標準的實施
標準的實施是整個標准化活動的一個十分重要的環節,標准實施的好壞直接關繫到標准化的經濟效果。標准實施是一項有計劃、有組織、有措施的貫徹落實標準的活動,是將標准貫徹到企業生產(服務)、技術、經營、管理工作中去的過程。一般來說,標准實施工作大致可分為計劃、准備、實施、檢查、總結等五個步驟。
七、標准實施的監督檢查
標准實施監督檢查主要包括:各級政府標准化行政主管部門及有關行政主管部門依法對標准貫徹執行情況的監督檢查和企業自身的監督檢查。
企業自身的監督檢查內容如下:
1. 已實施的標准貫徹執行情況;
2. 企業內技術標准、管理標准和工作標准貫徹執行情況;
3. 企業研製新產品、改進產品、技術改造、引進技術和設備是否符合標准化法律、法規、規章和強制性標準的要求;
4.對照「標准化良好行為確認評分表」對企業進行自我評價,通過內審,對不合格項採取糾正措施或預防措施,持續改進現有過程或體系,適當時申請標准化良好行為的外部確認。
目前很多企業根據市場需求和自身發展建立了多套管理體系,如ISO9001、ISO14001、OHSAS18001、SA8000等,企業在建立企業標准體系過程中,如何處理好與這些管理體系的關系,是一個不可迴避的問題。如果堅持各自為政,企業文件體系勢必越整越大,越來越亂,重復、抵制或矛盾的文件會與日俱增,這正是企業管理之大忌。因此必須關注各體系文件如何整合的問題。以上是個人多年經驗及相關網路知識組合而成,但是,你需要明確的是,這個體系的建立,不是短時間可以達到的效果,需要長期不斷的堅持和修正才能形成真正符合企業發展的良性循環的重要體系!謝謝你的信任!